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创新技术

汽车创新技术范文精选

汽车创新技术

汽车创新技术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综述新经济环境对汽车产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讨论汽车产业嫁接新旧经济的经验,研究探索中国汽车产业进人新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1新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经济

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浪潮正在悄然迫近。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世界经济已面临一种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经济(LIVewEconom3)。新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新概念。新经济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主要表现为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的“两高一低”特征二新经济将对典型的传统产业—汽车业造成自上而下的大变革。这场变革可能会改变汽车产业的根本性质,诱发汽车产业在组织构造、产业界限、供应链结构、生产模式、产品寿命、市场格局、竞争方式、交易速度和金融制度等方面深层次的革命。新经济崛起将对全球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和风险。

2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和冲击

新经济对传统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十分明显。例如,新经济发源地美国近年来汽车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己逐步下降,经济增长中有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而传统支柱产业—汽车业的份额仅占4%左右;;1998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盈率平均仅为9,而微软公司却高达52。另外,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资本总值还及不上微软公司。新经济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经济带来了汽车产业新的经济运行模型,更引发了产业的制度创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汽车工业生产力发展并没有或并不完全依赖科技进步,企业的制度创新将更重于技术创新。随着发展中国家汽车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低效使用的例子增多,人们认识到,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2)网络经济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冲击是多方面和颠覆性的。例如电子商务以极具侵略性的销售模式,瓦解了汽车传统销售的业务组合,改变用户传统的购车经验,动摇传统用户的忠诚度,改变传统汽车市场的固有格局,从而使汽车企业不得不重新构建新的流通体系,制订新的经营战略;

(3)在新经济时代,全球竞争加剧导致汽车产业知识一技术一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将网络年(3个月)”来描述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虚拟电子空间产生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动态联盟”为加快汽车产品创新和开发速度提供了可能。例如,在1991)年轿车由构思到生产出厂要花费6年时间,而现在已缩短为不到2年。

(4)全球汽车供应链及其管理正由“纵向一体化”趋向“横向一体化”。根据新经济时代供应链管理需要,汽车产业将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管理运行的支待系统和平台,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组合资源要素,实现利润最大化;

(5)工业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劳动生产率,而新经济时代讲究的是知识生产率。随着知识对汽车产业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汽车产业的附加值已逐渐偏重于研究开发和销售服务两头,呈现“哑铃型”态势(见图1)。例如,50年代一辆汽车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给从事常规生产的工人和零部件及原料供应商,到90年代末,这两部分成本的份额不到60%余部分支付给了设计人员、工程师、规划人员、策略家、金融专家、经营人员、律师、广告商和销售商等一批善于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者;另外,美日欧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逐渐趋向“空心化”,即将生产企业迁移国外。而这种“空心化”反而使企业竞争力增强;

(6)与工业时代不同的是,新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表现为个性化和多样化,汽车生产方式趋向“多品种变批量”的敏捷化柔性化生产。而大批量重复性生产变得不合时宜。如通用汽车公司曾投资30---40a亿美元,建立仅需15管理的高度自动化的未来工厂,但后来因市场原因无法获得预期的效益而只得关闭。事实将证明,在新经济时代,仅仅依靠投资和提高生产规模不能解决企业竟争力问题;

(7)魔”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模式,竞争合作关系将取代传统汽车工业的单纯竞争关系。汽车工业全球战略联盟的案例层出不穷。例如,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合资成立了电子商务网站.并号称要将这个网站对全世界所有汽车制造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开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采购市场,从而创造“上午合作,以便下午竞争”的奇迹。

总之,过去100车改变了世界,未来将进人世界改变汽车的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汽车产品和汽车企业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汽车是装有计算机的轮子,在新经济时代的未来.汽车将是具有轮子的计算机。预计到2014高度成熟的汽车产品将转变为建立在新型轻质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混合动力基础上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产业也将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3汽车产业嫁接新旧经济的经验

24世纪初,汽车的规模生产使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进人了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工业化时代。然而,近年来新经济正成为美国等国家经济长盛不衰的支住力量,汽车工业作为典型的传统经济产业出路何在,汽车产业如何嫁接新旧经济体系,成为汽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界通过研究探索,对此作出了成功的努力。

(1)面对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美国汽车产业不是在世界市场的价格竞争中坐等淘汰,而是由政府引导,组成以企业为主体的“PNGV”国家创新系统,向传统汽车注人高新技术,从而争回世界汽车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在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革命涉及新旧产业众多领域,因此.政府对推动汽车产业高科技化的作用日显突出;

(2)美国及发达国家现代轿车上的电装部件价值占整车比重已超过所有钢材费用的份额,平均达到30%(其中电子装备价值达220)。通过汽车电子的大量应用(见图?),新经济成分已成功地与传统经济实现了对接;

(3)产业界限模糊、产业相互结合是新经济时代的趋势之一。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具有互动互促的关系(见图3)4美国汽车产业为信息产业提供巨大的应用市场,信息产业通过推进汽车产业信息化进程,为汽车产业实现辅助作业、重组作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增值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美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4中国汽车产业争取“生存权”的策略

近100年来,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的竞争焦点经历了规模经济一成本价格一质量性能一品种多样化等竞争历程,目前又进人了高新技术的更高层次竞争。由于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加人从飞的临近,中国汽车工业将迅速与世界汽车产业全面接轨。在新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不但要补市场经济的课程,还将要承受新经济竞争环境的考验。因此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对21世纪发展的预测,必须考虑争取新经济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生存权”策略。

4.1面上实行“井行”发展策略

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当规模经济这一课尚未补完,劳动力价格优势又在逐步消失,产品质量仍是困扰企业的顽症,再遇上产品换代加快的市场竞争压力。在竞争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不可能亦步亦趋,串联式走完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并行工程”思想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

4.2点上实行“跨越式”发展策略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和新一轮产业调整的发展契机,新经济时代创造了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洗牌的机会。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汽车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企业可能将打破传统工业的“坛坛罐罐”,重新处于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必须发挥利用发展中国家“后发效应”,及早对“新一代汽车电子装备”、“汽车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复合动力及氢能源汽车)”、“电子商务”、“虚拟现实(VR)技术”、“智能交通汽车系统(邢)”和“超级汽车”等未来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和探索,以便选择重点,制定对策,并寻找契机,适时投人,以实现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4.3推行“企业为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策略

“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根据国外汽车工业的经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汽车公司应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者、开发应用者和主要投资者。政府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当前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情况下,政府应发挥“助推器”作用,牵头建立“国家汽车创新系统”,组织官产学研,对汽车工业“竞争前基础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以增强中国汽车工业整体竟争力;

汽车创新技术范文第2篇

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持续增长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151.18亿元,同比增长3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38%,比年初提高3.1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持续发展,如重汽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实现快速增长。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既拓宽了国内市场,又提高了产品出口能力。四是民营高科技企业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二)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全市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228个,项目总投资43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81个。*年底完成投资101亿元。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如吉利汽车、青年汽车、浪潮产业园和科技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加快实施,必将增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产业竞争力,不断壮大我市支柱产业。

(三)高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高新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20.7%,完成工业增加值85.6亿元,同比增长24.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利税23亿元,同比增长31.6%。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同比增长47.9%。外贸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实际利用外资6602万美元,同比增长53.8%。高新区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运行平稳健康。二是新增企业加强后劲,高新产业支撑发展。*年新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亿元,利税4123万元,分别拉动高新区相关指标增长2.1和3.5个百分点。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3.7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15%。三是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有效投入势头较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大工业项目投入带动作用开始显现。其中,吉利汽车、青年汽车、中车、将军集团、浪潮产业园、同欣电子、轻骑标致、青岛啤酒等重点工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四是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IT类项目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科技投入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社会各级、各方面的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建立。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筛选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条件实现产业化的高科技项目,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截至到*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11家(其中省级506家);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达到1209项。全市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9家(其中省级48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24家(其中部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唯一的一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领域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市企业中设立的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市企业研发机构的加快建设,大大提升了企业科研水平和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能力。

3.以专利、名牌、标准为重要标志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了新的提升。*年全市专利申请量8969件、授权量4119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件、发明授权量404件,四项指标全部达到全省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截止到*年底,*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20件。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17个,山东名牌117个。新增国家标准9项,实现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名牌带动,群体跟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1.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年我市出台了《*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县(市)区、高新区考核办法(暂行)》、《*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等配套政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各个县(市)区建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创新型城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各部门、各县(市)区按照《*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分别明确了工作目标与任务,全市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2.加快了科技园区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落户*。由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与山东省政府共建的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在*高新区正式挂牌。CIIIC规划建设“一园(创新园)两区(总部研发区、产业发展区)”,力争到2020年将创新园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实现园内年营业总收入6000亿元。作为CIIIC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联合组建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也正式落成,研究院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

(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先进城市相比较,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排在青岛、烟台、淄博、威海之后,列第五位,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仍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二是从产业结构产值构成分析,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仅重汽一家企业就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其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土地、规划等政策因素使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引进项目难以落地,影响发展后劲。

二、*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年,面对国内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世界经济形势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发达国家将继续加快生产能力的转移,计算机设备与软件、通信器材、微电子产品、生物制药以及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继续向我国转移生产能力、技术和研发中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和资源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因此,宏观政策环境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的水平将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增长更为迅速,内需的高速增长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市场需求。为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国家及省对高技术产业在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将进一步拓宽高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三、*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强化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增强产业竞争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年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继续增长3个百分点,达到38%以上。

(二)重点任务

1.重点支持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一是电子信息产业,以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为依托,拉动配套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软件、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微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电子等产业链优势,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搭建统一的出口协作平台,形成企业的群体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软件发包企业来济拓展业务,为建成部级软件外包出口基地打好基础;整合具有鲜明特色和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软件产业优势,壮大软件产业发展规模。重点支持浪潮产业园和科技园的续建,加快建设中兴*手机配套化及软件测试生产项目、山东同欣电子半导体项目等项目,加快引进12英寸集成电路等拉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重点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以及动漫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二是生物制药产业,生物技术与现代中药是我市形成优势的新兴产业,要加大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研制与推广应用,开发医药新产品,提升和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加快生物技术与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支持生物技术与现代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围绕生物技术药物、合成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和药物新制剂进行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和生产,积极培植高新技术医药产业,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支持生物产业的齐鲁制药、山东博士伦福瑞达生物制药技改项目、现代生物农药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三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太阳能发电及光伏电池等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开展大型水处理设备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四是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主要发展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光电子材料为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加快我市新材料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2.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机械装备业的步伐,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按照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的方针,支持我市大型装备制造工业提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使我市的机械装备业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上一个新的台阶;壮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大力发展重型运输车辆、大型工程车辆、专用车辆,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制造及高性能机械基础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汽车专用电子设备、汽车发动机专用零配件的研究开发,加快重汽基地、吉利汽车、青年汽车、齐鲁机电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条的延伸。

3.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以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成果产业化、企业创新文化为重点的创新能力建设,增强我市企业的创新活力。二是努力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创新基金项目落户*,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展风险投资等科技融资方式,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环境。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其提供产业共性技术和咨询、培训、评估、孵化、转让等服务。三是大力促进企业的对外技术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实现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的重点突破。

4.积极推进科技园区创业能力,加快高新区创新基地建设。以创建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为契机,打造世界级软件、计算机服务器及配件、网络通讯、数字化装备四大产业集群。努力将(CIIIC)建设成为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领航区,成为一流IT产业的聚集区,成为实现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核心区,成为推进科技机制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同时,加快县(市)区科技园区建设,强化园区创业和创新能力,形成多园争艳的格局。

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提高农作物品质为目标,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产品增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是继续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针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部署,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及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其次是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政府部门要彻底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效能,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各级各部门要把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体,要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来,通过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增强我市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继续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文件制定、组织机构落实、考核方案完善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省和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政策为导向,鼓励企业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园区在政策、环境、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投资。利用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的支持,推动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五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导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及技术开发中心,提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品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要继续加强我市与国家重点高校的全面合作关系,推进政府、产、学、研、金、介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汽车创新技术范文第3篇

【摘要】根据研究认为区域技术自主创新须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对此,本文以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及高薪技术产业为例,对不同优势产业的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层次的优势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的思路,即具全国层次的优势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为辅;地方区域范围内的优势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

【关键词】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比较

1导言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在很多领域都缺乏核心技术,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外,我国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应的技术创新呈现差异。而如何有效地实现本地区的技术自主创新,关系到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地域差距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众多学者对技术自主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朱春奎(2006)对上海科教兴市的人才、科研机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科技部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合作项目《中国西部区域自主创新战略研究》,通过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基本状况进行调研和概括,总结出不同区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做法。但是,根据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源于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对此,有些学者把区域技术自主创新与其优势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胡春力(2006)、陈芳平(2007)、石亚碧(2007)、Paci(1997)等,周元等(2006)认为对不同区域、不同形式、不同产业的自主创新应分类指导。然而,优势产业存在层次性,如是国际性的还是区域性,这些不同层次的优势产业的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很多地区把很多产业均作为优势产业,没有进行划分,使之缺乏支持的重点和层次性,对于经济的科学发展不利。基于此,本文首先以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及高薪技术产业为例,对不同优势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进行比较,然后探讨不同层次的优势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的模式。

2重庆市优势产业确定与划分

在2001年,余鲁提出了重庆市需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1)第一产业:①优质、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种植业;②高品质肉畜、家禽养殖业;③优质水果、经济作物。

(2)第二产业:①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摩托车等)制造业;②电力生产供应业;③黑色金属冶压业;④新型医药工业;⑤新型建材业;⑥电子业;⑦粮油等食品加工业(重点是绿色食品);⑧建筑业。

(3)第三产业:①交通、通讯产业;②信息咨询业;③房地产业;④旅游业。

文婷(2006)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机械制造工业、医药业、化工工业、冶金工业、烟草加工业电子信息工业等6个产业是重庆市的优势产业。

另外,重庆市政府也确定了一些优势产业,如汽车、天然气、铝、农产品等产业。但是这些优势产业处在什么地位,是具有国际优势、国内优势,还是西部区域优势、还是重庆市范围内的优势?没有清晰地划分,不利于技术自主创新。因此,我们首先采用区位“比较优势”指标来判断重庆市的优势产业。

以“区位优势”为评价指标,对LQ>1的初步确定为优势产业。通过利用国家统计局和重庆市统计局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确定了重庆市12个优势产业,并按LQ的大小对相对优势产业排序,如表1。然后,对这12个相对优势的产业与国际、国内其它省份的产业比较发现:重庆市没有国际层次的优势产业,只有汽车摩托车产业具有全国层次的优势,而其他相对优势的产业(如表1中的前10相对优势产业)只具有西南地区或重庆市区域层次的优势。

3不同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与模式差异

根据前面的分析,重庆市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属于全国层次的优势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技术、仪器仪表控制等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产业优势不明显。从创新的过程看,虽然有些产品的技术创新过程有些差异,但是重庆市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产品的基本创新过程基本类似,典型过程是:市场调查、技术预研、技术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试制、试用、技术改进、小批生产、规模生产等九个阶段。同样,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技术创新的典型过程是:市场调查、技术跟踪、产品定义、软、硬件开发、联调、测试、中试、试用和推广等九个阶段。对此,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两者的技术过程创新对比分析,总结出技术创新的共同特点与差异。

3.1创新过程差异

两者在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流程都包含创新发起(市场调查)、产品创新和创新扩散(推广)等阶段(活动),创新的发起与产品创新部分地融合在一起,而产品创新与创新的扩散不同程度地融合。

对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艺创新在产品技术创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虽然也有工艺创新活动,但其重要性较之产品创新要低得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一般是模块化的,其中的各个模块是以不同批量生产的。因此,其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中试阶段,其工艺创新是在中试阶段中进行的。而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也同样有中试阶段。

3.2产品创新差异

企业内部研发部门是产品创新的主要部门,也是产品创新的主要技术来源,外部信息也直接反馈到研发部门中去。对于交通运输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产品包含了许多外购设备,因此这些设备的供应商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则很少来自供应商。

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把创新的人力、资金和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产品创新活动中,研发部门是主要的创新部门。而对于交通运输制造业,除了研发部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部门外,从事调试和测试的部门也在产品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3工艺创新差异

工艺创新只对两类产业都存在,其中生产部门是工艺创新的主要部门,也是技术和信息的主要来源。高新技术产业在中试阶段消耗了较多的人力、资金和时间,而交通运输制造业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工艺创新。

3.4创新扩散差异

对于交通设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部门是技术创新扩散的主要实施部门。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质量、测试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扩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5创新资源差异

科技人员、资金、企业声誉、外部关系网等是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资源。无论是交通设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与设备都是重要的创新资源。其中交通设备制造业,设备是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因为该产业的技术非常成熟,要对产品进行技术开发,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必须由相应的加工设备支持。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重要资源是人才,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软件与硬件的设计与配合,对于硬件则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软件的开发是很难从市场获得的,必须由相应的软件开发人员完成。

4不同层次的优势产业的技术自主创新模式

汽车创新技术范文第4篇

高职教育走在高等教育的前沿,应当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和调整课程标准以及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汽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汽车工业发展得更加迅猛,与此同时也拉动了汽车配件以及材料的市场需求。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从高职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1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汽车类专业需要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新具备“学、产、研”特色的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悉掌握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主动学习高新技术和相关知识并能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去解决问题、能够指导实际操作和传播技术知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

近年来我国汽车类专业仍是存在着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时长比例不协调的情况,这导致实践课程少且课时少的问题;汽车类专业的公共课、专业以及实践课的联系不紧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很好地通过实践操作去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

传统的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受“三段式”教学方法和本校其他机械专业课程内容的影响会过多地设置与汽车类专业没有太多关联的理论课程,因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时间安排并不合理。设置不当的理论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部分课时,实践课程受到冲击,这样的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强化。

2.3教学内容落后陈旧

高职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确定教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目前汽车类教学内容不容乐观:教学所用的教材明显落后于现代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教学内容陈旧封闭,汽车类专业的教学特色弱化等。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3对高职汽车类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

3.1高职汽车类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完善的高职汽车类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该包括课程的目标、课程的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程的评估。(1)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置是课程内容的最重要因素,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实现贯穿了课程整过程。课程目标的设置当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趋势为前提,以实现学生全方面各方位发展为目的,对本专业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进行筛选和设计以此来还原课程目标的真实性。(2)课程的设置。汽车类专业高职教学应该采取“两段法”的专业技能教学,学生通过必修、选修、自修三种方式不间断地学习。“两段法”教学指的是专业技能教学要分两步走:一部分是对不同的专业内容作统一要求;另一部分是根据自己具体本专业偏重于不同内容。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校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自修其他专业非规定专业课程。(3)教材内容的选择。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在选择教材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教育应更多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要协调得当。第二,高职教育要满足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第三,教材内容要反映最新技术的发展,图文并茂,增加学生阅读兴趣。(4)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当把重点从过去的理论知识教育向实践能力教育转变。只有改变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教育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之中灵活运用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5)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首要前提应当是课程目标的科学研制和实现,从本质上说只要课程目标科学制定且成功实现,那么课程评价的问题才能够成功解决。

3.2高职汽车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新时期高职汽车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需要学校与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企业、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生适应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走“产学一体化”之路。(2)创新实践教学技术和手段。实践教学技术和手段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显然十分重要,因此学校要创新教学技术和手段就要引进最先进的高新技术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观摩中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3)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特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需要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其次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结语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育应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理论体系教学和实践体系教学进行完善,培养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使之满足企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邢福荣.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35).

[2]劳俊元.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13(01).

汽车创新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浑南新区;产化集群;战略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获得竞争优势的特定领域的产业群体。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便会带来很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聚集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上述几个作用的组合又可集群产生诸多的衍生效应。沈阳浑南新区在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面对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注重选准自己的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靠集群以势来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进区,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的互补机制、联盟互动机制、相互依赖机制,从而提升了新区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了新区的大发展和快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沈阳浑南新区的前身是1988年创建的沈阳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沈阳市委、市政府从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了发展空间,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优势着眼,做出了全面开发建设浑南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浑南新区以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日趋完善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了包括美国通用、康柏、CE,加拿大北人电讯,比利时贝尔,日本东芝、NEC,韩国LC电子、三宝、SR集团,香港长江集团,新世界集团等600多家海外跨国公司米新区投资兴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浑南新区作为实行新体制,兴办新产业,发展新经济的先导区和实验区,经过十余年开发建设,已成为拉动沈阳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目前,建成了1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初步形成厂以电子信息为优势,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相应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1.电子信息产业。新区电子信息业依托东软、LC、三宝等骨干企业,带动民营中小科技企业,重点发展具有关联性、牵动性、能形成产业链的项目,实施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初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雏形。现有电于信息企业2025户。占研发和生产企业总数的47.4%,其中软件企业387户。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年产值价格亿元的重点企业现有13家,龙头企业主要有:三宝电脑有限公司、LG电子(沈阳)有限公司、东软集团、东大新业等,都集中在浑南产业区。其中的韩国三宝电脑有限公司和LG电子(沈阳)有限公司与其带来的生产配套的韩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和亲缘关系,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和合作欲望强烈,因此分工协作关系明显,具备一定的聚集效应。

2.汽车产业。浑南新区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产业开始于1995年与香港华晨控股有限公司的合作。华晨公司先后在新区投资注册了3个整车制造企业,8个零部件企业。同时,带动了其它/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区建设生产。目前,在新区注册的有沈阳华晨汽车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3个整车企业和10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包括华晨公司投资建投、为其配合的兴远东、华晨新光、华晨东兴、华晨东润、华晨安泰和兴晨座椅等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给其它车型配套的沈阳五享车桥有限公司、沈阳双福冲压件有限公司、沈阳福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沈阳华丽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4家。经过七年的发展和建设,新区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制造与零部件配套生产相对完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3.先进制造产业。新区先进制造业以新松机器人、东芝电梯为骨干生产企业。现有装备制造企业488家,占企业总效的11.5%。由于这些企业分布较广、不集中,所以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但随着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主开发建设的,产值将突破l00亿元的先进制造技术(AMT)产业园项目的启动,将会形成较有规模的先进制造产业群

4.新材料产业。新区现有以沈阳金昌普新材料,科金新材料,阿斯创矿业,合金股份,中辽三普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125家,占企业总数的3%,未来将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依托,沈阳金晶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部级新材料产业园为主体,重点培育材料产业群。

5.生物制药产业,新区现有以协和集团,津昌制药、东宇药业为核心的生物与医药企业157家,占企业总数的3.7%,尽管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小,但关联性较强,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因此可以成为潜在的生物制药产业链

二、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浑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与全同其它高新区类似,主要是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集聚的。从目前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产业特色和产业分工不明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企业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度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现状。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阻碍产业集群的长足发展。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新区现在一些产业发展领域?quot;只有企业没有产业",企业更多的是单兵作战,末形成产业的整体力量,达不到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新区内的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与区内或相近企业的后向联系少,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配件现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还没有形成本土化经营。许多企业进人新区的动因是来享受国家给予高新区的优惠政策,而不是高新区本身产业聚集效应的吸引。此外,新区内企业之间在业务上的关联并不多,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向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的也少,没有真正形成专业化产业网络,使得区内公司企业的供应商和市场在新区外部,与本地联系较少。

2.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国外的高新区或科技园86%都临近大学等科研机构。如硅谷临近斯坦福大学、128公路地区近靠麻省理工学院等。新区虽临近东北大学、沈阳建工学院、沈阳上业学院等大学和沈阳金属研究所、自动化所、生态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也都有相当的研究能力,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没有充分地成为新区创新之重要外溢来源。此外,新区内大郎分以有竞争力的项目都不是来自邻近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且仅有的少部分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很低。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大有关系,另一方面则足合作机制中的各方之间的互动模式尚未建立。

3.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没有风险投资机构进人。高科技风险投资具有很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能为而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初期,没有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缺少风险投资发展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因此,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成熟,新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参与风险投资则更寥寥无几,投资者也望而却步。4.缺乏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重视合作与交流的区域文化氛围。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需要敢于冒险的创新,它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信息的迅速收集预处理以及资源的快速整合,而这又需要企业讲求合作及进行非正式的交流。硅谷等成功的高科技园的经验表明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专业忠诚以及讲求合作和重视非正式交流的区域和社团文化是高新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目前,包括新区在内的国内高新区,无论是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还是那种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团文化都是相当匮乏的。

5.人才培训、教育等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以人力为本的企业合作和交流。因此,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训、教育和合理利用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新区人力资源市场组建不久,职业培训、教育等中介机构和服务机制尚不完善,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人力资源共享都暂时无法实现,这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又一滞胀。

三、沈阳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z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有不少相似之处,诸如:创造区域品牌;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生产协作网络;建立竞争中合作,重视非正式交流,鼓励创新分的区域文化;健全的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机制等。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经济管理实践中,尤其是在浑南新区经济管理实践中,有特别了要的意义。只有借鉴国内外产业集昨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新区的实际,适时规划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集样要发展战略,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才会主动富有特色的新区产业集群早日形成。在综合各种要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具体对策应围绕以下做法开展。

1.制定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集群化现象引起人们关注并产生相关理论的时间还不长,各级干部队伍中对此了所了解并能够自觉用以系统指导工作的人还不多,新区也存在这一问题。因此首要的一条是要制定和实施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以此促进大家对集群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使其成为指导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系统的战略工具。制定集群发展战略的目的是改变单一追求数量,追求规模,实行简单招商,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缺少沟通联系等作法和现象,促进产业的有机复合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间紧密的网络化联系,激发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实现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略,其核心是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文化的形成,战略重点包括特色产业的培育引导,产学研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区域内产业协作网络建设和区域特色文化的建设。在战略展开上,要结合新区开发进展,注意产业集群建设任务的阶段性、系统性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使产业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密切结合,协调一致;产业的规模增长与产业内在协作网络发育相协凋,做到系统把握,循序推进,不断提高。

2.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一般分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现实地看,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无疑与美国的硅谷,乃至和北京的中关村要有明显的不同,因为新区不具路以核心技术开发及其率先产业化为主的高端科技垄断优势,多数产业应该是成熟技术的再开发、本地化为主。同此,虽然同样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但不能定而统之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旗号下四面出击,随意发展,而是必须注意产品特色、产业特色。从这一角度看,新区发展产业集群无疑要在一定程度借鉴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注意发挥区域优势,努力培育形成主导产业和产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品做文章,扩大区内社会化协作网络。为此,应注意发挥名牌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带动作用。努力抓好软件开发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材料渠时的培青壮大。要促进区内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其为载体,促进特色产业的开发。当前要做好特色产业和产业园的详细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系统政策.鼓励和引导区内相关配套协作体系州服分体系的建立。

3.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一是帮助和引导区内企事业单位成立各种行业协会、研究会、俱乐部,增强他们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扩大合作机会,激发创新灵感;二是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正式合作、沟通、服务关系,改变企业落户后即不闻不问的状态,经常性地举行各种说明会、信息通报会、研讨会、文体活动、合作洽谈会等,创办面向区内社会的综合性网站、出版物等信息传媒,扩大政企沟通和企业间横向沟通和信息交流,提高企业的区域归属感、认同感;三是从促进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成长创造适宜条件的角度出发,全面做好各项规划,使规划中系统体现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需要。

4.促进国内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的建立。首先,对新区的产业布局要努力以分工协作、本地结网,形成产业集群来安排项目,对于新进区企业的区位决策也应该明确是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对于新区已有的产业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的建立,要努力形成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针对现在新区内产业配套能力弱的现状,可以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尤其是要积极为进人新区的跨缺企业提供产品配套与相关服务。以增加这比企业的当地植根性,促使其能够迅速并持续地在当地发展。这种以产业环节分解为契机的模式既可以大量地增加新区的新增企业数,更能加强企业的植根性和竞争优势。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新区内必须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种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公司,技术咨询公司,科技成果,贸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此外,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功能,尤其要加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5.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由于新区建设刚刚起步,产学研体系的硬件建设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以大学城建设为重点,制定详细的招商规划和系统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更多的名牌大学,名牌科研院所,名牌实验室,新兴的民营科研机构和国外研发机构落户新区,或在新区建立分支杨构:要政企合作,共同规划建立高等教育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建立各种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在软环境建设,要对高素质人才落户新区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便利和物质支持,使新区成为吸引各类人才的大磁场,把人才高地建设战略真正落到实处;要积极策划,举办或承办各类的科技交流、展示活动,使新区成为最新科技成果展示、交流、转化的基地;要围绕重大主题,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等活动,为区内企业突破重大技术难关,增强企业与国内外的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牵线搭桥,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