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训课程;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2.4;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如何改革传统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找准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尤为关键。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见效慢、后期维护管理难;会计信息服务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稳定性、个性化、灵活性要求高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服务的两大问题,这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普遍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结构性矛盾突出,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中小企业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处又是中小企业。这些情况使得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造成就业瓶颈;中小企业又招不到能够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进行企业整体战略筹划、通过先进财务技术手段整合企业资源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造成社会资源和教学实训资源的巨大浪费。

“颠覆与创新――2008年在线会计服务模式高峰论坛”上提出“会计在线服务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租赁会计管理软件为主,为广大(中小企业)需求者提供在线服务)”;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改革都对会计信息化技术提出更便捷、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新要求;为应运而生的会计在线服务运营商开拓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供应商平台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亚马逊公司、用友“伟库网”等;给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普及会计信息化技术指出新的途径,中小企业将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会计技术同时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指明新的方向,打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瓶颈。

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建设人员有义务、有责任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当前会计行业信息化改革的发展契机,摒弃传统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际需求的高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期培养出中小企业欢迎的、学以致用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技能型人员。根据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人才需求,确立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的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三结合”的建设思路,对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品牌特色,提高高职会计信息化的教育质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建设人员应抓住这一契机,针对“互联网+”、立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服务模式需求,建立会计服务供应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三方合作,形成传统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互联网+”会计在线服务模式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格局,从而达到提高服务供应商平台管理水平、推进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能够利用优质实训课程资源培养出“对口、对路”的会计信息化专业技能型人才三方共赢的目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应能利用会计在线服务平台直接从事具体会计工作,同时具备处理中小型企业各种会计事务的能力,包括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综合业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

三、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设计

传统观念中会计人员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学校是无法真正提供的,只能在会计岗位实践工作中学习。想踏上专业之路,成为真正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学徒期”――把工作当成学校的延伸,在工作实践中学习,需要老会计“传、帮、带”似乎不可避免。一直以恚会计信息化实训和手工模拟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两门课程都是分学期开设,实训内容上也互无联系,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只能单独接受一种方式的会计实务训练,造成传统手工账务处理与信息化会计处理相隔离、不能有效融合衔接,学生很难产生感性认识、理解信息化会计实训与手工会计实训的区别、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有困难,最终使实训难以取得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当务之急应是依照调整完善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世易时移的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滞后的难题。以“会计信息化实训与手工模拟实训双操作并行”的设计理念重构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做到顺应会计岗位要求,瞻前谋划设置适应新的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要求的实训课程内容,以培养符合会计职业标准要求,符合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要求的学生为目的; 使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得到双重做账锻炼,“扎稳马步”,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得到真正的实际锻炼,工作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符合会计岗位要求。这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1.延伸实训课程教学空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打造全新的实训空间,将原有的手工实训室、信息化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独立分散的教室设置改造成以企业真实场景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训场地。弱化原有实训室单一功能定位,按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设置岗位、设计工位,使学生在一个工位上既可以练习手工账又可以进行信息化操作或者沙盘练习。同时配套设置相应的窗口,分组值班,让学生体验会计业务完整流程。

2.培养适合“双操作”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

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实训教师指导实训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信息化实训双操作教学需要自身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业务能力水平都较高的教师指导。这种新的授课形式给授课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建立与行业(企业)密切协作、合作、渗透的机制,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会议,邀请会计一线专家、会计信息化实训一线教师一起观摩、交流,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训教师要转变思想,实现从“经师”向“人师”转变,探索教育基本规律,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会计岗位需求,主动向中小型企业伸出“橄榄枝”。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寻求中小企业会计在线服务业务实践机会、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努力弥补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带来的影响;实训教师要紧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会计税务理论、努力考取行业准入资格/职称资格证书。

3.编写“双操作”会计信息化实训立体化教材,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信息化教学理念,带动教材立体化创新。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福瑞斯特研究公司调研发现会计在线服务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新宠。会计在线服务因其界面简洁、提供的功能(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网上订货、在线记账等)利于中小企业达成各类会计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各项业务协作能力而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在多数中小型企业财务实际工作中,手工账和信息化账是同步进行的。所以编写一套手工模拟实训和会计信息化实训能够同步使用的业务立体化实训资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理解在线会计服务。实训教材的设计朝着自媒体、智能化、数字化、跨平台的方向发展,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纸质教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机等各种形态的载体,紧扣实训教学实际,使每个实训中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关联,初步形成“主业务+多媒体教学素材”的核心内容。教材在设计策划阶段应根据教学要求将多媒体互动素材嵌入得巧妙、实用。

一是实训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最初形式是纸质教材、习题集或练习册、教师教学参考书为主干,配套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计划、实训案例素材、CD-ROM助学光盘等内容。实训资料同步有利于学生将利用两种业务操作手段完成整个财务流程,形成手工账和电子账两种会计数据档案,使二者能够相互验证、查错、纠错。通过这样双操作的实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快速提升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从实训流程角度出发,提供“电子书包”、“互动学习角”、“互联网+教材”等数字化、多形态、多哟蔚慕萄Х务配套和教学资源,让教科书动起来。这样编写的手工模拟实训和会计信息化实训双操作的实训综合教材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技能操作训练过程更加易懂、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做到根治高职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会计实训恐惧症”。这样的立体化教材为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供施展空间,有利于实训课程的整体建设。

4.加强课程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文化氛围

在第一次实训课中告知学生“双操作”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的总体目标、原则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先选定好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任务、岗位的分配;再分组员(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的搭配),以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由于一个组为一个团队,那么组员之间的默契和团队协作尤为重要,一般经过3-4次实训课后要在个别组间进行组员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时的积极性和最佳状态。同时调整组长,通过组内民主认可选定,以便更好发挥组长作用。

在实训课堂上,模拟会计岗位操作过程,要求学生佩戴工作牌、规范操作;按照企业财会部门的要求布置实训场景,张贴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图、工作标准及财务制度,营造真实的职业文化氛围;实行上课下课“打卡制”、请假审批制、不得擅自离岗,将课堂管理与企业行政管理相融合;在细节中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守时守岗、杜绝迟到、旷课、大声喧哗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发生,使学生融入岗位、进入角色,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减少学生问题行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带着问题去学习,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传递性课堂教学转变为探索性、训练性教学,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能激发会计实务实操兴趣、拓宽财务视野、掌握双操作会计信息化核算方法、提高会计岗位专业技能素质。让学生在实践技能中强化、验证会计理论,这样的实践课程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规律,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实训期间,教师应以项目为基本单位,比如开立新公司、建账、日常业务、办税等,确定好该次实训的项目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必须与岗位内容紧密切合。指导教师要多做示范、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违规操作要及时制止、安抚学生的焦虑情绪、鼓励学生多做多问、杜绝学生带问题操作。同时,重视对实训过程的引导、监督、指导,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察看学生操作流程和业务处理情况。重视过程考核,避免学生滥竽充数。每次实训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纠正学生训中的错误;对学生的良好实训任务要及时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实训操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做中思”。适时参照组中每个项目考核的自我评判结果,及时进行教学总结还可以了解当前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实训实际情况是否吻合,以便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重视双操作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的教法研究、实验,着力构建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保证教学效果。

在实训课程改革的同时,可以举办与专业行业文化相结合的职业类活动,如举办企业文化节、会计行业文化大讲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拓展训练、职业教育讲座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力量,组织开展具有职业性质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模拟公司的运作,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01-02

高职高专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学校,具有培养周期短、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等特点。而会计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强的经济类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大高校开始扩招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企业所需会计人才。高职高专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具有的最大优势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使得这些专业人才在进入社会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服务。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的必要性

1.从学生角度的必要性。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专业课程的主要目的便是希望通过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日后能在进入社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我国的教育制度重视素质教育,通常理论为主,容易忽视实践,会计属于经管类文科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在企业中它又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因此,学校在完善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时,也要重视对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会计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会计操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过模块化实训将其细分,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会实际操作,为未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奠定基础。

2.从课程角度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高专开始根据企业需求来培养人才,很多文科类专业一改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引入课程设计、实验等操作性强的课程。从课程角度考虑,会计不仅应设置理论课程,还应开设相关课程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为优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可通过设置沙盘模拟、点钞大赛、理财我最牛等相关竞赛来吸引学生参与,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课程设计中操作性课程较少的缺陷。

3.从教师角度的必要性。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主要看重其专业和学历,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老师一般会选择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会计专业人才,而实际上,这类人才刚从校园出来,往往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将模块化实训很好地运用于会计专业教学中。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的同时,要求也增高了,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证书,过去考取该证书时基本均为纯理论知识,而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加入了会计电算化,考察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见,会计的实操能力越来越受国家和企业的重视,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会计模块化实训的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训偏重会计核算。会计专业可分为出纳模块、会计模块、成本会计模块这三大模块,高校在会计模块化实训中偏重会计核算模块,而忽视了出纳、审计等模块,高职高专更多的是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因为会计核算是会计操作的主体部分,也是难点,高校重视该模块并无不对,只是不应该以偏概全,一味培养学生在会计核算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一些基础会计操作能力的实训。例如,很多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后会计核算能力不错,但一些基础的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的登记都不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这样不利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细心、规范等素质,不利于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实践。

2.校内实训岗位不清。高职高专的实训一般是通过相关教师发放一些实习资料,一般选取某个企业一个月内的经济业务材料,学生在实训期限内要完成从填制、审核凭证至编制会计报表独立完成一整套核算程序。由于实训条件有限,教师和学生对实训课程也不及理论课程重视,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分工不明确,造成一人多岗的混乱局面,学生既是出纳又是销售人员,可以学会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却不明白岗位之间的分工和衔接,不利于在企业中进行实操。通过这种岗位分配不清的实训课程,学生也许会对单个的凭证、账薄、报表有一定认识,但对企业整体的财务工作如何动作、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凭证如何传递、各岗位明细职责怎样却感到模糊。

3.校内实训条件薄弱。高职高专的实训课程往往作为选修课,对学生要求较低,造成学生和老师对实训课程的不重视。虽然,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开设了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实验室,但往往实训条件薄弱,设备少,无仿真效果,只提供几张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并且资料陈旧,有些实训资料已使用多年,与现行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要求已不相符,而且内容简单,能全面涵盖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实训资料比较少见。因此,这种不完善的实训条件导致这种模块化的实训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学生也不能从实训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积蓄力量。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策略

1.以岗位需求规划实训模块。高职高专的实训设计往往过于模糊,只注重会计核算方面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为提升实训的效果,高职高专应将会计专业实训模块分为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实训模块、岗前实训模块分别进行实训,对不同模块设置不同的实训课程。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主要是点钞、数字书写、传票翻打和记账技术,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技能实际上是会计实训中很重要的基础技能,也是会计操作中容易忽视和出错的地方,高职高专加强这方面的实训,可以为学院打好基础,为学习更深层次的实训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实训模块主要包含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费用岗位、存货岗位、收入利润岗位等细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通过将会计专业内容进行细分来分步实训。岗前实训模块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的一整套实训内容,将细分的模块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包含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2.根据实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训形式。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实训内同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实训形式,比如课内分散实训、模块集中实训、校内专业综合实训。课内分散实训是针对一些基础会计操作的实训形式,通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理解,设置这种小型的实训实验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知识时,可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凭证填制和审核来加深理解。模块集中实训,是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统一针对某一模块进行实训,范围更广,会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校内专业综合实训是通常在完成整个会计理论教学后选择的一整套会计实训,相当于一项仿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选择“多师型”教师教学模式。会计专业内容丰富,通过会计模块化实训可以将其细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在将课程细分的同时,教师也要专业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选择“双师型”模式,即理论知识老师和实训知识老师。实际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会计模块都是丰富多样的,高职高专只有通过专业细化,在不同模块的实训中提供更为专业的教师。学校可通过聘请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人才进行某一细分模块的实训课程教学,一方面节约了教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企业岗位和需求来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多师型”除了可以通过聘请更多的专业教师外,还可以通过提升相关教师的能力来使某一教师担任多模块的实训教学,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的理论技能实践,还要积极地到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挂职实践,使自己具备多种岗位技能,以便可以在实训时指导选择不同模块的学生。

4.学校要能够接受模块化实训模式的理念。会计专业是实际操作较强的专业,传统教学中学校也会设置一些实训课程,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往往是根据会计专业的内容划分,比如财务会计的模块化设计通常会划分为理论模块、知识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其中岗位技能模块通常又会被分为:出纳岗位模块、材料岗位模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收入模块、利润模块、成本费用及总账、报表模块等。这些模块均为会计实训内容,但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现代社会所需的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除了要对会计操作技能进行实训,还要结合实训中岗位所属行业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根据行业特点来实施会计工作,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财务会计信息。要完成这一转变,学校要从实训设备、资金投入、合作企业选择等各方面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提升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的成效。

会计专业虽属文科类专业,但也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将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会计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但高职高专院校在对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充分发挥会计模块化实训的成效,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岗位需求规划实训模块、模块化校内实训的环境配置、学校要能够接受模块化实训模式的理念等策略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完善其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模式的实施,实现其最终目的,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黎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3,(1).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跨境电商 岗前培训

一、跨境电商岗前培训的重要性

跨境电商行业是在全球互联网+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融合了传统外贸与电商运营的特点。从市场反馈来看,当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实战训练的中高级人才缺口非常大;另一方面,高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毕业生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大专院校中电子商务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实习率不到35%,对口就业率不到25%,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断层正是由于缺少了必要的岗前培训环节。改革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模式,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的岗前培训环节,有利于培养实践型跨境电商复合人才,打破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瓶颈。

岗前培训即员工在正式工作之前,由用人单位提供的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培训。岗前培训又被称为新员工培训(New Employee Orientation),是备受企业关注的一项培训活动,岗前培训的内容因企业所在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跨境电商岗前培训是学校和电商企业联合组织有跨境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就跨境电商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一般涵盖外贸流程、开发客户和报价技巧等外贸业务课程和外贸网络平台运营的实操课程等,目的是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平台实操技能,适应就业岗位。

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从人才培养角度建设理论课程体系,培养理论教师,提供基础实验场所及设备,企业则需充分发挥自身企业优势,提供实践教学内容、企业导师和实践机会,并最终以顶岗实训的岗前培训方式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和岗位胜任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满足学校教改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二、跨境电商人才岗前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也与时俱进,要求人才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掌握相关技能。跨境电商人才的岗前培训要秉乘“以能力为中心”的基本目标,要考虑到跨境电商人才在企业中的实际作用,培养其具有跨境电商岗位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以及跨境电商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和岗位胜任能力;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了解跨境电商学习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岗前理论培训结束后,安排学生去相关电商企业定岗实训,提高学生跨境电商平台的实操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同时满足电商企业的岗位需求,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跨境电商人才岗前培训的内容既要满足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体现岗前培训的特点。岗前培训内容以学校和电商企业开展的电商理论课程为基础,以跨境电商企业为平台开展实训式培养,此外,还包括对学生的个人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等素质训练。首先,跨境电商理论课程涉及全球速卖通平台操作、国际物流费用计算、产品上传优化等,同时提供针对速卖通等平台运营的实操课程,目的是帮助就业生能够快速掌握平台实操技能,适应就业岗位。理论课程结束后,招聘企业将会直接到场进行一对一的人才面试,现场面试成功的同学,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到岗工作。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从中,跨境电商中涉及的运营、物流、仓储、IT、设计、支付、结售汇、营销、商品开发、采购、客服等技能,得以反复实际操练并最终得到全面提升。

三、基于顶岗实训的跨境电商人才岗前培训模式

(一)校企联合搭建培训平台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企业需要跨境电商人才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掌握相关技能,单纯依靠院校资源,闭门造车培养不出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高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环境相差很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下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习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的真实运营需要。此外,为缓解日益增长的跨境电子商务需求和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各大电商培训机构开展了“百城千校”计划,宣布将与有关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多方联合,力争三年内培育出100万名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人才,助力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因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学校应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尤其是岗前培训环节,校企双方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搭建跨境电商岗前培训平台,完成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建立短期实战型岗前培训平台

在学校与电商服务企业确立合作意向后,企业得以在学校支持下入驻学校,面向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班学生开展宣讲、面试和沟通等诸多环节,挑选出有一定英语基础,并希望以后能从事跨境电商相关创业就业的学生,组建跨境电商岗前培训班,校企合作开展岗前实战培训。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资源对接,以岗位技能为模块,搭配跨境电商仿真实训平台,以学生组队模拟和分角色操作体验,将工作技能的教学融于跨境电商技能实训平台的具体操作中,更直观更真实地锻炼岗位所需技能,熟悉跨境电商真实线上平台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对学员进行短期就业素质培训,引导其持有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按时跨境电商岗位顶岗实训

在完成跨境岗位基础理论培训和实操演练之后,学员获取相应的跨境电商人才证书,第三方电商服务企业组织平台优质企业与学生进行双选,最终让学员在企业相应岗位上进行顶岗实训,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环境和机会。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习计划项目,电商服务企业派专业人士跟进学生的顶岗实习,适时给予专业的指导,同时由企业中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实习生的师傅,开展现场授课,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培养跨境运营素养,发展跨境创新技能。短期实习结束后,学生和实习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毕业即可就业,学生可直接成为企业的员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懂得跨境电商的新外贸人才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和改进跨境电商人才岗前培训环节,有助于提高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同时也能更进一步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和企业在人才供求方面的“无缝对接”,有助于破解制约跨境电商人才短缺的难题。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应用型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推进

一、成本会计实训概述

成本会计是会计的基础,旨在对企业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的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分支。成本会计实训是针对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要求,响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为强化学生对成本会计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实际的账务处理及分析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转向实践、效果显著的应用型课程。

二、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既是会计理论、財经法规、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也是为之后理解财务报表、企业经营战略等奠定基础。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操作性强。把理论知识实践化,针对当下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对学生加以实际操作经验培训,是实训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成本会计实训是重要的综合性实训,是成本核算由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模拟操作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消除学生步入职场工作后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

(2)涉面广、综合性高。成本会计以研究制造企业在供、产、销过程中产品的计算、核算与分析为主,涉及企业多个生产及行政部门,是企业的管理核心之一。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培训,既能提高会计技能,也能综合性的提升对企业结构的认知。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但要核算和分析企业已发生的成本,也要着眼企业之后的成本控制管理。

(3)内容复杂、计算量大。成本会计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方法较多,不同的计算环节所需选择的费用分配方法及其标准也各有差异。不同企业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各有不同,所使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原始单据大多需自制完成,且种类繁多。学生在成本会计实训课程中将针对以上内容作出合理的区分和应用,编制多项表格单据,反复归类核算,对学生的谨慎、耐心、数字敏觉性等都有要求。

三、目前高校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推进难点

(1)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矛盾。教师作为教学课程的主导力量,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因此,授课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为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才能培养出理论和实践能力双优质的学生以符合社会需求。现今高校大多会计专业教师都是长期从事会计理论教研工作,鲜有实际操作经验,也较少对企业的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切身体会,对当下企业中成本会计的运用了解粗浅,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当今职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计算机能力及财务分析能力。而现今高校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设置通常采取理论灌溉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建账能力较弱。除此之外,随着会计核算技术信息化的提升,手工记账逐渐被代替,很多高校教学方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些教学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学难以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四、课程推进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鼓励教师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教师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训能力的提高,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深入了解现今组织特点、管理方法等。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知识及技能,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队伍的培养也要做到结构优化,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探索、分享优质授课方式。

(2)合理设置理论、实训课程分配。从成本会计本身的综合复杂性和实操性来看,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课时设置、投入精力应与理论课程相同,才能更好的响应应用型教学的号召,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时序的安排。在教学安排上,应首先安排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分类及核算,而后进入实操阶段进行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核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丰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可引入沙盘模型,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只能进行实操演练,切身的感受企业里各职能领域的关联性,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引入也必不可少,让学生既懂得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也具备信息化成本核算能力,以符合现代企业及业务发展人才需要,还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可将校企引入课堂,既能获得校企的真实数据以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和操作性,又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小结

对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会计人才为目的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成本会计实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经验积累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毕业后的求职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特点和如今高校中该课程推进的难点及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落实。

作者:肖静

    参考文献: 

[1]陈凤香.(2016).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初探.林区教学(6),9-10. 

[2]范可心.(2008).关于提高成本会计实训效果的研究.科技信息(35),964. 

[3]李高申,焦燕灵,&郭梅珍.(2012).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策略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40(2),95-98. 

[4]罗丽萍,&蒋红芸.(2017).成本会计课程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效果探讨.教育观察月刊,6(1). 

企业会计实操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