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范文第1篇

医院预算是医院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计划,它反映了卫生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规模和方向,是医院控制支出的工具,在把预算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以全面编制医院预算为核心,加强预算的执行和管理,是构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关键。

1 医院预算管理的内涵

1.1 医院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开始,其程序概括起来有“两上两下”,即医院提出预算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医院依据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报人大后正式批复预算。

1.2 医院预算内涵:医院提出的预算主要包括医院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医院业务预算包括医疗服务收入预算、医疗服务量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医疗服务费用预算、医疗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医疗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收支总表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预算管理体系。由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医院据以编制“大收入”和“大支出”的预算,目前“大收入”是指医院编报“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两大部份,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医院再编制“大支出”。

2 医院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的问题

2.1 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不重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医院缺乏相关的预算法规和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每年预算执行情况没有部门对各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促进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医院资金支出可以不受预算的控制,预算管理没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多数医院将着眼点放在预算编制上,预算编制与执行考核不成体系,没有建立预算管理所必须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医院科室核算有机结合,预算反馈信息质量不高。

2.2 预算编制的计划与实际脱离:目前各医院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人员在上年基数情况下编制,与医院发展计划脱钩,与各科室沟通较少,缺乏操作性。特别是由于医院各级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预算执行者为了本位利益,在参与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标准放宽而制造松弛预算,以虚增业绩,获取更多的激励性报酬。

2.3 预算编制信息化管理较差:医院对预算执行情况并没有实行信息化,各级各部门对医院预算执行情况不了解,没有预见性,很多医院对突发性或临时性的事项缺乏预算,如突发公共事件的支出、对外交流、援外医疗服务等。

2.4 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在收入预算的编制上有的医院单纯采用基数法,在上年预算执行基础上,顺加一定的增长速度作为本年度的财务收入预算,既不真实又不可靠。还有些医院预算编制人员为图省事,在正式编制预算前缺乏基础准备工作,没有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掌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无法在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的条件下,盲目进行预算的编制。

2.5 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目前财政预算已由“养人”变为“养事”,即财政对医院拨款从过去的人员拨款改为项目拨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中小型医院新技术项目的开展较差,卫生资源的更新较慢,所以对中小型医院项目预算的准确性较差,导致医院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直接制约了医院的良性发展。

3 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原则

3.1 建立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讲话(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医院改革要“努力实现从规模外延粗放型向质量内涵效率型转变”。这个“内涵”,就是要提高医疗质量,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发挥更高的效率,以达到控制病人的医疗费用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挥预算管理的计划、监督、执行的综合功能。只有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统一经营理念,明确奋斗目标,激发预算管理的动力,增强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助于指导和协助卫生监管部门评价和确定方案、费率和价格,确保向群众提供高效、低廉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政府机构所要求达到的经营效果,因此,医院及其监管部门都应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规划医院的未来发展,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3.2 坚持预算管理的目标考核制度:卫生主管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应将各医院每年的预算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得较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对预算执行力度较弱的予以惩诫,加强单位主管领导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力度,从而促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力度的准确性。

3.3 坚持预算编制的政策导向:以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补助政策和医院预算管理办法为政策导向,正确掌握国家财政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财政政策趋势,严格执行《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通知》、《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精神,按照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方法,定项补助内容作为编制财政补助预算的政策依据和基本前提条件,加强各单位预算编制的统一性,保证医院预算编制口径的一致性。

3.4 坚持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原则: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消耗,必须有全院职工共同参与,把财务支出计划控制在各个科室,才能采取措施,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反对和制止浪费,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算参谋部门主要有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等,其职能是:(1)财务部门是预算管理机构;(2)财务部门会计负责提供预算资料,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报告;(3)人事部门负责预算评价和报酬计划;(4)提供专业性协助、督导;(5)提出预算改进建议。

3.5 全面考虑影响预算编制的各类因素:由于现行医疗改革制度的影响,在编制收支时应全面考虑各类影响因素。以收入预算为例,现行的卫生经济政策发生变动较大,国家为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大幅降低药品加成率,由原来的38%下降到15%;卫生部为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提出不准出租科室,不准承包科室,不准开单提成,不准业务收入与职工资金挂钩;限制特需病房的开设规模,限制进口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这些政策的变动,都会影响医院的收入。在支出预算方面,要客观分析开支范围的扩大和开支标准的提高趋势,如职工工资的调整,社会保障交费比例的提高,商品价格的涨价,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等,将会影响支出预算,要加以适当调整,保证支出预算的合理性。

3.6 坚持统一编制口径:结合医院工作计划,医院收入预算编制的基本前提是医院的工作计划,必须结合工作计划在收入预算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在确定医院工作计划的前提下,由医院预算管理部门牵头,结合医院总目标和分目标,将分目标下发到各有关部门,然后由医院财务部门采用综合适用基数法、因素分析法、定额法编制单位收入预算,医院预算管理部门综合评定后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汇总。这样使单位预算切合实际,利于操作,切实发挥预算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4 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构建全面预算应考虑的因素

4.1 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弹性预算法、动态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

4.1.1 变动预算:这是一种相对简单快捷的方式,需在去年预算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定百分比。这种方式的问题是旧的预算中的问题总是得不到修正,我们必须摒弃“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例如,即使一个部门不再发挥作用,它的预算也不会有所改变。

4.1.2 零基预算:在这种方式下,每个预算项目都好像是新的一样,都必须优先考虑证明其可行性,每个项目都从零建起。零基预算强调一切从零开始,摒弃支出中不合理部分,能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经济核算。编制这种预算,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它还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参与。

4.2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4.2.1 岗位编制预算:以各科室年度门诊量和病床住院数工作计划指标为基础,具体指标编制方法如下:(1)床位数,(2)

病床使用日数,(3)门诊人次,(4)职工人数。

4.2.2 收入预算编制: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和医院业务收入两部分组成,医院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三部分。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按年度计划工作量和平均收费标准编制,具体编制指标如下:(1)门诊收入,(2)住院收入,(3)制剂收入和其他收入。制剂收入和其他收入预算数可以根据上年实际执行水平,参照预算年度可能发生的变化因素而定。(4)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分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在门诊、住院药品收入中,又可分为西药收入、中成药收入和中草药收入。其预算的编制方法,可分别比照门诊收入、住院收入预算的编制方法。

以上指标拟定后应先把收入指标通过层层分解,下达给各个有收入的临床科室,鼓励他们拓宽服务渠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医疗市场份额,保证医院整体收入指标的实现。

4.2.3 支出预算编制:在上一年支出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工作要点,下达支出预算指标到科室及职能部门,具体支出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固定成本由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构成,变动成本由各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而定。具体编制指标如下:(1)工资:工资预算根据全年平均职工人数和每一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计算。(2)补助工资:补助工资包括临时工资、卫生津贴、粮贴、交通补贴等。(3)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包括福利费、工会经费、独生子女补贴等。(4)离退休人员费用。(5)公务费:公务费包括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等。(6)药品费:药品费可根据药品收入预算数剔出药品进销差价后编制。(7)原材料:原材料预算根据上年原材料占制剂收入的比例,结合本年具体情况而定。(8)卫生材料:卫生材料包括血、氧气费、化验材料、敷料等。其预算数可根据上年各类材料占相应收入的比例,适当考虑物价变动因素确定。(9)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其他费用 可比照公务费的方法编制。(10)一般修购费:一般修购费预算按业务收入预算的一定比例计算求得。(11)大型设备更新维护费:大型设备更新维护费按医院的大型设备原值×国家规定的提取比例计算。

4.2.4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1)政府采购适应范围:政府采购适应范围,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财政性资金既包括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也包括行政事业收入,以政府信誉或者财产担保的借贷以及属于所有的其他资金,换句话说,医院用一切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均应列入政府采购范畴。但不少医院管理者错误的认为,只有用财政拨款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才能进入政府采购程序。这种把资金来源停留在财政拨付资金上的做法客观缩小了政府采购的范围。(2)政府采购组织形式:政府采购组织形式分为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是指采购单位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通用采购项目以及超过采购限额标准的其他采购项目,然后委托依法设定的集中采购机构进行的采购活动。集中采购是指卫生主管部门统一实施的本部门、本系统有特殊要求的采购活动,如药品和医疗设备等。分散采购也称自行采购,是指由采购单位组织实施的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及限额标准以下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医院的药品、医疗设备采购就属于集中采购的形式。(3)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政府采购预算的漏编,不但会造成采购计划难以实施,而且违法采购还要受到行政的处罚和经济上的罚款。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通常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制定,共分三大类: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有的虽然没有列入政府集中采购项目,但单价或批量达到限额标准,也要纳入政府集中采购。(4)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采购预算应分为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采购、分散采购三部分,每部分要注明品名、规格、型号、单位、单价和金额,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转报同级财政部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要注意与医院整体预算相衔接,不能超过整体预算中相关支出计划额数。(5)基本建设预算。(6)项目预算:各部门应先对将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查评定据以编制项目预算。

5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1 预算不等于预测:预测是一种事先的估计,它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而预算是根据预测所制定的几种方案,并从这几种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必须是程序化的和书面形式的;预算是对预测的一种反映,是对预测的规划。因此,医院全面预算既是由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结余、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医院的整体“作战方案”,还是到期(年终)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

5.2 完善预算考评机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是促进预算管理不断进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手段。完善的预算考评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预算委员会要及时地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对策,必要时可调整个别期间的预算方案;另一方面要对预算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估,从中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也对今后的预算项目的申报审批提供依据。预算考核时,应注意选择适合的考核与评价方法,注意定量评价结合定性评价。

5.3 严格全面预算审批制度:通过预算审批,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则、各类目标要求对医院的领导、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产生约束力,在这种约束力的影响下,医院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以及职工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势必会相应形成,这样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才能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成为规范医院日常管理的准绳,从而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因此,医院及其监管部门都要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对预算草案进行综合审核。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会计控制体系 预算管理 优化财务资源 防范财务风险

第一,领导重视、统筹规划预算工作。本单位领导非常重视预算的管理工作,在每年的十月下旬即启动下年预算的编制布置工作,通过审核与规划对标、与年度任务对标、与经济目标对标的预算纲要,把关全所的年度预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管理处牵头,全所各部门参与,根据业务职能划分为科研计划、生产、民品、固定资产投资、人工成本、管理费用六大板块,各业务管理部门分级编制、逐级汇总进行专项审查,在经过“两上两下”预算申报与审批后,财务管理处最终汇总形成指导全年工作的所内预算。

第二,报表规范、基础数据采集充分有效。所内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预算报表体系,分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专项费用预算、投资及筹融资预算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细化成相关表格,并注明责任部门、编报内容及填报责任分工,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各部门根据经费需求情况填报的预算经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后上报财务管理部门。

第三,编制方法科学合理,预算数据有据可依。业务预算是编制预算的最主要内容,它与利润预算关系紧密,一方面是利润预算的依据;而另一方面,业务预算也受到利润目标的制约。财务管理处在取得各业务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后,依据批准的编报大纲的指标要求,开始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预算的方法不是采用对上年数据进行简单的增量或减量的方式进行预测,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账户模型,把所有收集到的预计发生数据填入模型,以模拟决算的方式,把销售收入作为起点,以实现利润指标作为终点,对于人工成本、税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刚性需求优先满足,对于有国拨资金支持的基础建设项目按照批示做出收支预算,对于管理费用等按照上级要求以控制数的方式进行预算,对于自筹资金、提前垫支经费项目及型号成本的预算根据账户模型的平衡原则,在综合考量现金流量指标的前提下,做出预算控制数。在此基础上填报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三张财务预算主表。这种编报方式科学合理、依据充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对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影响。修改预算时,也是在账户模型中修改,数据自动建立匹配关系,修正报表数据,从而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一、预算控制与执行

预算控制与执行作为全面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决定了预算指标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本单位针对预算执行控制环节,特别是经费支出审批环节,根据ACS的有关要求及相关规定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及时下达预算指标,对各部门批示预算项目进行反馈,使部门有据可依,便于经费统筹安排和预算的执行。

第二,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与预算控制指标的统一,财务科目与预算支出项目的统一、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第三,对预算外项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加强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确因市场经营环境、监管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临时预算项目,或出现重大不可控因素等,可以申请调整预算,但必须履行所内相关的预算审批程序。

第四,严格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控制,有效降低财务资金风险。财务管理处将年度预算分解,按月以现金流的方式根据业务类型编制月度收付款资金计划,平衡收支,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周转中的问题。本单位月度收付款计划在实践中反复修改,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集月初资金账户情况,上月实际收付款执行情况、累计现金流量执行情况,当月预计收付款发生情况于一体的综合型报表,为领导及时掌握所内资金情况及审批支出提供了依据,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及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编制分工明确,与预算紧密结合。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即涵盖了全所各部门的经费需求,又突出了预算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的管控作用,使收付款计划与预算有机结合,实用有效。经营计划处负责审核汇总军品及军二品项目取得的纵向、横向收款和支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处负责审核汇总各事业部、中心民品项目的收款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处负责审核汇总专项技改项目、自筹固定资产购置的收款和支出;技术管理处负责审核汇总机器设备类维修改造支出;行政保障处负责审核汇总房屋建筑类维修改造支出;人力资源处负责审核汇总人员费用支出;其他开支由各部门审核汇总本部门月度付款总支出。财务管理处汇总上报的收付款计划,逐一审核,结合月初所账户资金情况,平衡收支,确定当月收支计划,并汇总形成报表。

二是严格付款计划的执行程序,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使用。月度收付款计划一经所长审批,即作为各部门执行和领导签批的依据,对于计划未包括的临时性专项支出,付款部门须编制临时付款计划并提请业务主管所领导及总会计师批准后方可付款,临时付款计划作为已批示月度付款计划的补充,财务管理处合并归档,以保证当月实际执行情况的完整性。

三是执行情况分析总结,突出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处在编制当月收付款计划时不是简单的汇总,同时还对上月收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各主体账户实际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预算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从而使月度收付款计划的执行形成闭环管理。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实践,本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受上报上级外部预算时间的制约,由于编报时间的差异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业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导致外部预算与内部预算的有效衔接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差异,预留部分机动费用作为调节余量。

第二,资金情况统计精确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受未达账项的影响,月初资金账户的余额及月度现金流量执行情况的统计精确度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会计审核,注意及时入账的问题。

第三,月度收付款计划编制与实际执行匹配程度存在差异。月度收付款计划的编制与实际执行的匹配程度还有差异,个别部门存在申请的事项未执行,临时申报付款较多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部门在编制付款计划时应尽量按实际情况,避免留有过大余量导致执行率较低的情况发生。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范文第3篇

预算管理工作作为现代高校管理的手段之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是在科学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用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年度内高校所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等方面的一整套办学计划,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当前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经费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形势下,如何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高效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时间仓促

预算编制是一项非常严肃复杂的工作,没有充分的预算编制时间,就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整体质量。由于项目论证不充分,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免收支安排带有随意性、草率性和盲目性,造成了预算执行中随意追加,影响了预算正常执行,弱化了预算约束,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

(二)预算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目前高效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大同小异,即:学校成立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批预算;财务处代表学校负责预算编制的布置、汇总以及收入预算的编制工作;各学校职能部门承担预算定额指标的确定以及负责的划块经费或专项经费预算的审核等工作任务;基层预算单位根据本部门的事业计划,编制本部门的年度支出预算。从以上工作分工来看,似乎分工很明确、很合理,但实际工作中,基层预算单位为了本部门的利益,所申报的预算水分较大;各职能部门很难起到审查作用,制定的预算定额欠缺科学性;财务部门和学校预算决策机构的预算决定也不科学。究其原因,在于学校预算编制过程中,缺少部门之间的合作,缺少专门人员的参与,缺少预算答辩制度。

(三)高效内部各部门事权划分不清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事权划分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部分事权在各部门之间出现交叉和错位,一些本属于各部门的事权转移到了学校,而一些本属于学校的事权转移到了各部门。一方面各院系、各部门的事业计划不能很好的与学校的总体发展计划相吻合;另一方面部门间存在事权不清、责任不清现象;同时,“先论事后论钱”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事不清财必乱”,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应以事权确定财权,以财权保障事权,财权与事权如果不相适应,事权就无法正常履行。

(四)预算的编制缺乏前瞻性,缺乏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的预算编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没有很好的将预算编制与预测学校未来收入能力结合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扩大招生迅猛发展,许多高校为了抢占21世纪战略发展的制高点,纷纷利用银行贷款融通建设及发展资金,用于新校区建设,拓宽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高校贷款还本付息主要靠事业收入,高校贷款总额如果超过还款能力就会使学校利息费用急剧增加,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支出,从而导致教师队伍不稳,教学科研质量下降,进而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危害学校的办学声誉。

(五)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预算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衡量经费使用绩效的重要阶段。学校在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来执行奖惩时,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奖励机制,使考核流于形式。

二、预算管理的策略创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预算管理的参与性

高效的预算工作涉及到学校内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要贯彻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思想,需要全校上下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衍生出来的许多主观思维定势不同程度的渗透进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中,在客观上成为预算管理改革推进中的潜在阻力,必须加以克服。为了充分发扬民主,使预算的制定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在讨论学校预算时,各部门都应有代表参加,使预算的制定更能反映基层和院系的建议,使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避免“官本位”主义。在预算确定过程中,应从全局出发,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发扬继承性和系统性,克服片面性。要从“花费型”思维向“绩效型”思维转变。“花费型”思维注重的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即预算、行动、绩效;“绩效型”思维首先关注的是目标和绩效,所有预算都目的明确,每一分钱的花费都立足于要达到的绩效标准,即绩效、行动、预算。

(二)合理划分高等学校内部各单位间的事权

为了给预算管理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就必须正确划分高等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事权。使整个学校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高校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进入一个有序状态。高等学校事权的划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学校事业计划过程中,应实行统一领导

学校应负责各部门事业计划的审核、审批和验收,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也应在满足国家要求及学校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具体事业计划或建议。全校各部门应在认真研究、详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本部门的事业发展计划。各部门还要以大局为重,根据学校批准的事业发展计划,具体负责落实,保证事业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学校应建立各级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2.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

事权与财权必须相对称,以事权确定财权,以财权保障事权。

3.公平与绩效相兼顾的原则

公平是指学校事权的划分要公平合理,效率是指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由哪一级或哪一部门负责所产出的效率最大,则事权和财权就应该归纳给这一个部门。

4.稳定与适当调整相结合原则

学校事权的划分应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但对学校与部门间、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的事权划分不合理部分要适时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调动全校各级部门的积极性。

(三)加强预算管理机构建设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该机构的人员构成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财务人员参加,又有工程技术、专家教授、资产管理、各学院代表等人员参加,它的职能是预测预算定额标准、汇总全校各部门申报的预算、听取各预算部门的经费申请答辩,了解各种物价水平,论证预算项目,撰写预算草案并向分管校长和执行委员会提出与预算有关的建议。

(四)增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增强风险意识

1.预算编制采用零基法

零基预算即: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较“基数+增长”该法科学合理。零基预算的着眼点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创新思维,反映了预算管理的前瞻性思想,非常适合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形势。多校区大学考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经济预测模型,引入定量分析方法,编制零基预算,这有利于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限制资金支出的随意性。

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规避风险

高校利用银行贷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是“把明天的钱用于今天的建设”,是一种超常的举措。超常规发展就存在着风险,超的幅度越大风险就越大。要规避风险就必须做好贷款的可行性研究,必须遵循稳健性原则,并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合理控制贷款规模。教育部早在[1999]10号文件中就明确规定了“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高校贷款规模不能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学校年度内偿还债务本息的数额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这是合理确定高校贷款规模的最基本标准。高校应保持恰当的负债比率,还应当按照还款期限提取“还贷基金”,将债务收支纳入预算框架,建立完善的还贷机制,做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保持学校的良好信用。同时编制预算时还要考虑政策性风险、金融风险以及内部管理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高校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不执行国家政策,未能按照其范围、标准、相关法规及财经制度执行所形成的政策风险。针对这种风险,高校应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的同时,采用强化预算约束、编制财务预算风险、建立政策储备等方法进行规避。对违反国家政策方针的各种财务行为予以坚决禁止,使预算收入支出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督。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债务风险。随着高校扩招发展,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获得事业发展基金,适度负债已成为高校目前采取的一种特殊筹资方式。但部门预算未将债务纳入综合预算这必然将使预算做不到实际意义上的收支平衡。因此可采用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价指标对负债率、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建立储备金。内部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因高校资金管理者的失败和风险预警体系的滞后,导致高校蒙受巨额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内部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整个环节。高校预算资金营运的全过程需要资金管理者操作具体业务流程,由于管理者对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个人思想意识水平、自我约束能力与业务修养不同,致使内部管理模式存在漏洞,因而高校需要建立高效、自我约束、积极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采取强化岗位经济责任、建立预算改革管理机制等办法对其进行行政和法律的双重约束,强制其对做出的决策承担责任,这是防范内部管理风险的重要举措。

(五)建立预算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预算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衡量经费使用绩效的重要阶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健全责任预算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问效”工作程序和考核指标,对绩效考评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绩效评估,检查预定的计划目标实行情况,为今后预算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同时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作用,将各部门预算管理、执行情况纳入内部审计范畴,通过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客观公正的评价各级经济责任人在其岗位、管理职责范围内预算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范文第4篇

为了做好*干堤加固工程竣工决算和审计工作,保证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顺利进行,按照水利部《关于做好*干堤加固工程验收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水建[*]584)、《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l9-*)和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的通知)(水监[*]370号)的要求,现对做好*干堤加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以下简称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短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审计是对工程建设资金以及工程建设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会计核算、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是一项严肃认真、政策性强的工作。有关单位主管领导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有关部门要按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若干意见》(水经调[*]394号)的要求,建立财务部门内部监控、内审部门独立审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的综合监督机制和协作机制,保证有关文件、报表、数据等信息资料互通有无,为财务、审计、监察部门履行职责,搞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和竣工决算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

部经济调节司、审计室对*干堤加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审计的组织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级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具体负责竣工决算和审计的日常业务,认真履行会计核算、财务监督和审计检查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证竣工财务决算和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二、关于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

1、工程项目法人要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的要求,认真收集和整理与工程建设和管理有关的各种资料、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资料、工程价款结算和物料消耗资料、项目合同(协议)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认真做好决算编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要组织财务、计划、审计、统计、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班子,集中时间进行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为竣工决算的编制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确保竣工决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要确保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质量,做到账证、账表、账实、账物四相符;报表数据与说明的内容一致,与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一致;与各单位(单项)工程财务决算数字协调一致,要经得起竣工决算审计,经得起竣工验收委员会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项目法人代表和竣工决算编制财务负责人应对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负责。

4、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除应严格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要求的主要内容编写外,在编制说明部分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未完工程量及相应预留资金的情况、结(节)余资金组成及来源、移民资金使用情况并仿造竣财4表的要求将支出情况明细列表、往来款项及债权债务情况、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及相应的银行进帐单等要着重说明,并附相应表格与附件。

5、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指导和督促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协调和解决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和有关问题,保障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6、竣工财务决算必须在确定的竣工验收日50天以前编制完成,并逐级上报至主持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级水利财务部门审核。根据审核意见、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竣工财务决算如需调整,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必须在验收日前3天,报送至主持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级水利财务部门。

三、关子竣工决算审计工作

1、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按照水利部《关于做好*干堤加固工程验收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水建[*]584号)的安排,水利部主持验收的工程项目,部审计室(或委托*委)负责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水利委员会主持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由*委审计局负责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各省厅主持验收的工程项目,由省厅水利审计部门负责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工作。

2、负责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水利审计部门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并主动接受上级水利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自觉向上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请示汇报工作,报送财政部及其派出机构、审计署及其派出机构的指导意见、历次检查情况和整改情况,保证整个竣工决算和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并纳入项目初步验收、竣工验收和工程移交的全过程。

3、加强对竣工决算审计质量的管理。负责组织竣工决算审计的水利审计部门要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全面进行审计,严格把握审计质量,并对审计质量负责。部审计室在工程竣工验收完毕后,将根据需要对审计质量进行必要的抽查及复核性审计。

4、受水利审计部门委托或指派,负责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的水利审计部门或审计小组在审计期间的工作情况,所下达的审计通知书、委托书、编制的审计工作方案,必须及时抄报上级水利审计部门,以便及时了解情况,统一协调,把握质量和进度。竣工决算审计结束后,应及时报送审计工作报告,以便进行委托或指派的水利审计部门及时下达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5、凡列入国家审计署审计计划,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已经实施审计,并且下达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的,水利审计部门应当督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根据审计结论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根据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书报部审计室;项目竣工验收前尚未进行审计的,项目法人和水利审计部门仍应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全面实施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保障和满足竣工验收的要求。

6、严格按审计程序开展竣工决算和审计工作。*干堤加固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应在确定的竣工验收日前50天将书面的竣工决算审计申请报(送)至组织或主持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级水利审计部门。负责组织竣工决算审计的水利审计部门应尽快提出安排意见,下达审计通知书或委托书,拟定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如期完成审计任务,并在竣工验收日前10天向项目法人下达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项目法人接到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后,要尽快落实整:改措施,调整竣工财务决算,并在竣工验收日之前3天向主管的水利审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及根据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保证竣工验收工作如期进行。

计算机编程入门指导范文第5篇

一、不对称信息博弈论

不对称信息博弈论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是博弈论研究的重要分支。它是以经济问题为导向,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设计问题。本文所提的不对称信息,主要指契约双方对信息发生的时间和内容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步,导致双方既有利益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或冲突的一面,双方不断进行博弈,最终形成相对最优的契约设计。

博弈论思想产生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著作,又是最早的博弈论著。博弈论自20世纪初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以来,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实践,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其思想引入到了各个领域。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管控工具,其设计、编制、执行、优化每一个流程都包含着预算各利益主体不对称信息的博弈,而通过博弈最终形成相对最优的契约设计,是全面预算管理最佳配置资源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财务特征及现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的基本特征

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为主要任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表现出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不同的财务特征。主要有:

1.非营利性

高校的经济活动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通常是以收定支,收支基本持平。

2.经费渠道单一性

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及教育事业收入为主,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为辅。

3.收入与支出的可预见性

由于其自身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高校预计收支数与实际收支数非常接近。

4.收入与支出不同步性

在高校收入中占比最高的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通常集中取得,而教育事业支出通常在教学年度中以比较均衡的速度支出。

5.不对称信息状况下资源获取的多方博弈性

高校财政资源的有限性与其部门单位发展愿望的相对无限性,以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加之其间决策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各方对获取资源的博弈。

(二)高校现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预算意识得到强化,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受体制、经济环境、人员及非营利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基本都未实行系统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只有部分高校在资金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实行了财务预算管理,且对不对称信息博弈对预算的影响度考虑甚少。这些高校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或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主要表现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作用及内容的认识不完整,认为财务预算就是全面预算,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适用范围、系统性约束及执行效果。

2.编制预算方案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决策机构和编制部门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加之预算编制基础不够科学、编制方法过于简单,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使得预算严格执行的基础不到位。

3.预算执行控制过程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预算执行控制不力,使得预算缺少对各部门经济行为的刚性约束,无法发挥指导和调节作用。

4.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不完善,预算的激励约束作用不能真正发挥。

5.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传递滞后

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量信息靠人工处理,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变动不能实时监控,导致不能及时对预算进行准确的技术分析,预算管控效果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不对称信息博弈论应用于样本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改善预算环境,优化制度设计,强化信息对称,最终形成相对最优的契约设计,切实有效提升了该校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其财政资源配置效果及完成任务目标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及主要流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特定经济组织将决策目标同其拥有资源配置情况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管控过程的总称。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管理工具,是其特定期间对发展任务目标同拥有资源组合的量化,是对其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等的系统性优化组合,是通过不对称信息博弈实现利益各方最优契约设计的过程。

(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高校全面预算涵盖了其各项事业活动,通常包括筹资预算、资本预算、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等类别。不同类别的预算包含不同的内容,由不同的部门编制,但最终由预算综合管理部门及决策机构统筹确定(详见表1)。

(二)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流程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和考核等主要环节,由于预算所配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它必须以达到最优契约设计为博弈目标,以信息对称的最大化为实现手段。

1.预算编制

高校决策层及相关部门根据上级下达预算控制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按照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各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按“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预算方案并分解落实。“两上两下”强化了信息的对称性。

2.预算执行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部门定期将预算执行进度和预算执行结果及预算偏离度提出阶段性评价意见,由决策层根据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及预算管理部门意见下达纠偏指令。

3.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遵循严格的制度与流程,对不同项目,必须强化审批手续,严格按制度和流程办理,保持公开透明,各方信息对称,以确保预算最大限度刚性合理地实施。

4.预算分析评价和考核

针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由执行主体根据预算考核办法形成预算执行分析和自考报告,最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做出考核评价,并作为来年年度预算确定的主要依据。同时考核评价情况在学校网站公开。

四、强化不对称信息博弈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

(一)提高博弈信息的对称性,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全员”理念

对高校而言,全面预算管理触及财务资金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教学单位密切配合,综合管控部门做好预算定额标准的确定和制度建设,全员预算职责到位,各利益主体博弈到位,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有效的内控管理模式。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各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对高校及其所属部门健康持续发展、经济关系的协调平衡、工作业绩的有效评价、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大幅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过程监控、全量化考核”的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否则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实施,即使实施了,效果也不会很好。提高全员的认知程度,是高校取得各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最终顺利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也是通过有效博弈寻求最佳预算效果的基础。

2.加强培训和制度约束,夯实不对称信息博弈质量基础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业务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资金预算等,是一种专业性技能管理,需要各专业层面协调配合,必须采取专业培训措施;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评价、考核和奖惩,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价值管理,对此需做好制度设计;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实物量指标的测算和价值量指标的确定,是一种全量化考核的管理,需要统计、管理会计及核算支撑,对此需强化信息化技术运用。高校各层面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种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和奖惩的方法和技能,真正为提高不对称信息博弈质量打下基础。

(二)优化不对称信息博弈制度设计,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

1.明确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服从战略、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列赤字预算。

XX学校制定的原则是:

预算支出的编制必须贯彻“统筹兼顾、厉行节约、分清主次、确保重点”的原则,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专项支出;先安排人员支出,后安排公用支出;先安排重点、急需项目支出,后安排一般项目支出。

在预算编制时要兼顾刚性与弹性。在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全面预算的刚性原则,但同时要考虑预算编制基础变化、业务支撑基础变化和外部市场变化对预算指标的影响,即预算要有必要的弹性,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的可行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2.科学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原则,必须将预算项目业务活动规律和预算管理特点有机结合,通过与同类院校的对标管理、设置刚性定额管理和对不同预算项目的深入分析选择预算编制方法。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方案应具有足够的兼容性,同时兼顾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此外,对一些部门和单位也可采用结合经验数据测算确定总体额度,确定全员任务预算总量倒逼法,以发挥预算主体自身的博弈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实现预算控制目标。

预算核定的关键是定额标准的确定。为了缓解预算综合管理部门(财务处)及预算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与预算执行部门(各业务部门单位)对收入、支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所带来的矛盾,财务处必须在对各部门最近几年收支情况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反复测算、比较,最终确定各定额标准。

以XX高校部分业务预算为例。为便于预算编制和管理,将支出分为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两种类型,采用“定额+专项”的核算办法确定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指校内各部门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和邮电费预算。按定额并适当考虑部门工作性质及任务量进行核定。

行政管理部门:

办公费=500元×单位职工人数×部门调解系数

差旅费=(2 000元×科级机构数+3 000元×处级领导数)×部门调解系数

会议费=1 000元×处级领导数×部门调解系数

交通费=2 000元×处级领导数×部门调解系数

邮电费=800元×单位电话总数×部门调解系数

教学部门:

办公费=300元×职工人数+10元×学生人数

差旅费=2 000元×教研室数+2 000元×处级领导数

会议费=500元×教研室数+1 000元×处级领导数

交通费=500元×教研室数+500元×处级领导数

邮电费=1 000元×单位电话总数

业务辅助部门办公费按每个职工300元核定,其他基本支出费用比照行政管理部门执行。

(2)专项支出预算。部门支出预算中除日常基本支出外的各项均列为专项支出,分别按标准、定额及项目要求具体进行预算核定。其中:人员经费由人事处按相关的标准并考虑适当增幅核定上报;公用经费中部分按定额进行核定(如学生活动经费、学生实习费等),部分按项目要求进行核定(如设备采购、维修等)。

3.精细化编制预算方案

财务处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及年度计划,依据预算编制原则,参照各部门的预算申报,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出年度预算草案,提交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形成由部门预算表、项目预算表、科目预算表、收支预算平衡表等综合而成的年度预算方案。

如:XX学校2014年度预算平衡表(表2)。

4.突出资金预算管控

由于高校收入与支出不同步及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使得资金(即现金流量)管理在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高校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必须同时编制资金计划即各部门收入计划和用款计划(包括年度、季度及月度计划);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预算主体预算资金余额集中管控,突出资金预算的带动和约束功能,实现资金预算与资本预算、业务预算的平衡。

(三)明确不对称信息博弈边界,强化预算约束及责任落实

1.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高校预算“一上数”是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年内的基本预算需求,经决策平衡后的“一下数”成为预算主体的基础约束数,而二上后通过相对对称信息博弈后再次下达的“二下数”成为对预算执行主体的刚性约束。

2.严格预算调整事项

年度预算一旦获得批准,就成为“刚性约束”,不出现预算编制基础重大变动或不可抗力因素,不得调整预算。当预算编制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等因素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结合实际变化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

3.着力预算管理责任落实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方位全员工程。必须对预算指标进行逐层逐人认真分解,要将预算指标与年度工作任务指标相挂钩,要通过同责任主体签订责任书等方式落实责任,通过责任书签订进行不对称信息博弈,实现契约设计优化。

(四)推进预算信息平台建设,改善预算信息不对称性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涉及高校各方面的工作,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技术性、复杂性都很强,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内容的确定等都十分繁杂。特别是在执行与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处理。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靠网络信息系统,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技术信息支持,真正把预算管理与高校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改善预算信息不对称性,实现高校资源全方位优化配置。

(五)防范信息不对称博弈风险,完善预算监控和考核体系

高校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监控和考核体系,必须从防范信息不对称博弈风险角度着力。要从预算控制数下达,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各环节着手,做到环环相扣、层层相连,实现监控全覆盖。考核措施上要做到灵活多样、严肃认真、易于操作、奖惩有力。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监督。由此,全面预算管理的管控作用才可持续,不对称信息博弈才有的放矢,最佳博弈效果出现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