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零售业; 营运资金管理; 要素; 渠道;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3-0057-05

一、引言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票据、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占用的资金。从数量关系上看,营运资金=流动资产-营业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筹资性流动负债。其中,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 ]。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用于营运资金管理[ 2 ]。零售业作为离终端消费者最近的行业,控制着供应商―企业―客户组成的供应链的终端。零售业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应付账款付款期占用供应商资金,同时以超市提货卡等方式提前占用客户资金,达到商业信用融资效果。此外零售企业的主要消费者是居民,为了满足居民广泛且复杂的消费需求,零售业普遍具有存货数量大、种类多、现销频繁的特点。简单来说,零售业的营运资金具有他人占用资金低(应收账款占比低)、占用他人资金高(应付账款占比高)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存货占用水平高、现金需求量大的难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互联网+”已经改造并影响了多个行业。受线上零售的影响,传统的零售业备受冲击,面对新经济形态的影响,传统营运资金管理是否仍具可持续性,这是零售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大部分把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要素简单地分为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三部分,没有考虑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其他营运资金项目,更没有把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和渠道管理结合起来[ 3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既能将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涵盖在内,又能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 4 ]。因此,本文选取2005―2014年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要素和渠道两个方面分析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并以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中具有代表性的华联综超为例进行案例探讨,试图找出中国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零售业提供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化策略。

二、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本文以2005―2014年深A股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从要素和渠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于要素的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所谓基于要素的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主要从资产分类角度对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5 ]。2005―2014年零售业上市公司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2005―2009年间,零售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2009年降幅明显,最大降幅为2 876.92%。这主要源于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的下浮和应付账款周转期的上浮,表明零售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加快,资金被购货方占用减少,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增加。但2009年之后,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呈上升趋势,主要源于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表明零售业的经营活动受到来自内部经营或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受购货方的牵制较多,无法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基于渠道的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所谓基于渠道的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分析,主要从物流的角度对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其中,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营销渠道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 6 ]。2005―2014年零售业上市公司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2005―2008年基于渠道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呈下降趋势,2008―2014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的增长最为明显,由-13天增至144天。这主要源于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变动,其变化趋势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动较小。这说明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延长主要是因为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延长,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延长可能是因为互联网线上购物对实体店销售的冲击,导致成品存货积压,从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占用加大。这与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分析相呼应,即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

三、案例设计

(一)案例选择

华联综超是一家全国性扩张的超市连锁企业,主营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和生鲜超市,在全国19个省市均拥有店面,它是商务部重点扶持的15家全国大型零售企业之一,也是国际百货协会唯一的中国零售企业会员。华联综超的销售收入2011年已过百亿元,整体营运资金庞大,近两年来营运资金高达50亿元,其营运资金的管理在国内零售行业具有代表性。本文选择华联综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风险及绩效,以期对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二)华联综超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风险及绩效分析

为了对华联综超的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本文将华联综超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和渠道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并进一步分析华联综超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及绩效。

1.华联综超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1)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表3)

从表3可知,2005―2014年,与零售业平均值相比,华联综超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更短,不仅为负值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华联综超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优于行业平均。这主要源于华联综超的应收账款周转期较短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持续延长,表明华联综超在与购货方和供应商的接洽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存货周转期虽然低于行业均值,但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2)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表4)

从表4可知,2005―2014年,华联综超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均为负数并且低于行业平均,特别是2011―2014年,当整个零售业营运资金周转期持续增长时,华联综超不增反降。具体来看,华联综超的采购渠道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采购环节的管理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生产环节的营运资金周转期虽低于同行业水平,但处于上升趋势,管理层应予以关注;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大体与整体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趋势一致,做好营销渠道的建设有利于优化营运资金管理。

2.华联综超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

本文采用营运资本占营运资金的比例来衡量华联综超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图1)。其中,营运资金=流动资产-营业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筹资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由于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等于筹资性流动负债与营运资本之和,因此,营运资本占营运资金融资策略的高低可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融资的激进或稳健程度。该比例越高,表明企业营运资金融资策略越稳健,财务风险越低。

从图1可知,2006―2013年华联综超营运资本占营运资金比例较为稳定。而2005年、2008年的营运资本占营运资金比例较大,原因是当年的营运资金和营运资本均为负值,表明这两年华联综超的全部营运资金均来源于筹资性流动负债,且还将一部分筹资性流动负债筹集的资金用于非流动资产,这种短借长投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此外,2014年营运资本占营运资金比例出现急剧下降,这是由于2014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大额增加,华联综超2014年的财务风险增大。

3.华联综超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

华联综超作为大型的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选取营业收入为指标来评价华联综超的绩效(图2)。

从图2可知,2005―2014年华联综超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都呈上升趋势,营业收入的上升趋势比营业成本快,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达到了配比原则。营业收入的上升表明华联综超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其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等使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具有粘性,并且随着每年经营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而营业收入的上升与营业成本密不可分,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增长趋势一致,说明华联综超在采购、生产等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有效,因此保障了企业的发展,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应。

四、案例讨论及优化策略

(一)宏观环境的影响分析

1.经济形势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会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零售业也不例外。经济繁荣期,企业将加大营运活动的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商品需求,因此经济前景越好,企业的营运资金需求越高。而在经济下行期,尤其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将面临信贷紧缩的融资约束。同时,经济疲软,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日用必需品,非必需品陷入积压的风险。因此,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必须寻找适应宏观经济变化的短期融资、存货管理等营运资金管理方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人均GDP在2005―2007年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由14.99%上升至22.50%,经济处于繁荣期;2008年受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陷入经济危机时期,2008年、2009年人均GDP增长速度陡降至8.58%;2010―2011年经济复苏,人均GDP增长速度回落到17.83%的水平;2012年人均GDP增长速度骤降至9.79%,此后我国经济处于下行状态。不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华联综超2005―2007年及2010年的存货周转期平均为32天,2012―2014年为55天,但2012年华联综超的存货占营运资金的比例为33.44%,相较于2011年的37.20%下降了10.12%。存货占比下降的情况下,周转期仍延长的原因可能是经济繁荣时期企业扩张的速度稍快,掩藏了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当经济疲软时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与此同时,2011―2014年华联综超的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由2005―2010年的69天上升至106天,表明其对供应商的资金占用逐渐明显。虽然应付账款的增加属于无息占用他人资金,具有融资效果,但在经下行期,还需要注意企业的偿债能力,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2.“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2011―2014年沪深两市8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企业由63家降至41家,2011年零售额实现增长的企业有71家,到了2014年仅剩40家。近年来,“互联网+”思维给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渠道以及新的商业模式。2014年以前,华联综超主要采用实体店营销的方式,在经济下行期,存货周转期已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14年7月,华联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开启华联体系电商时代。华联集团建立了线上购物平台――华联网上商城,各类必需品应有尽有;同时线下新设华联网络便利店。2012年、2013年存货周转期为57天,2014年华联综超实行线上电商与线下便利店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存货周转期降为54.7天,呈现库存减少的势头。可见互联网+零售业的思维对于零售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具有正面作用。

(二)微观环境的影响分析

1.基于供应商视角

供应商关系能对企业存货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营运资金周转期[ 7 ]。华联综超有一套供应商管理系统,所有供应商进销存、订货、验收、商品信息等业务都在这套供应商管理系统中进行。在对供应商的选择中,华联综超有严格的标准,其议价能力在行业中属于较好水平。以上优势促使华联综超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不断减小,从而使得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持续为负值,且不断降低。然而,近几年存货周转期增加,结合媒体报道的华联供应商质量存在问题的新闻,原因可能是华联综超对供应商的监督不到位,使得供应商的质量、物流等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其存货周转期,进而影响营运资金周转期。

2.基于客户视角

良好的客户关系会对存货周转期、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营运资金周转期。2005―2014年,华联综超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平均值为21.04,最小值为10.79,最大值为30.17。华联综超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可能与华联综超在规模扩张的时期过多注重新地区新顾客,在吸引新顾客的时候流失了老顾客。2012―2014年,预收账款呈现下降趋势,最大降幅为14.35%,预收账款主要体现为向顾客出售提货卡,表明潜在顾客流失。如何培养客户忠诚度是华联综超应该考虑的问题。

3.基于企业视角

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华联综超每年公布的“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的专项说明”,可以看到华联综超在资金管理上有大额的资金被大股东及关联方无息占用。各年末数据显示,2011―2014年末关联方占用资金的金额分别为34 685.63万元、39 593.48万元和66 066.87万元。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末控股股东占用资金的金额分别为1 314.79万元、28 327.01万元、1 857.74万元和1 943.81万元。同时,2013―2014年华联综超每年分别借入一年期短期借款23亿元,其他融资分别为15亿元和10亿元。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以及大额短期借款都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和长远发展。

(三)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化策略

1.根据经济形势调整营业活动

营业活动是指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其中,零售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的采购、销售等,而投资活动主要包括门店扩张、经营范围扩大等。营运资金管理,营运是因,资金是果。营运管理好了,资金的管理也会随之改善。经济形势良好时,零售企业可以加快门店扩张的速度,扩大经营范围,抢占市场份额,但必须要根据自身可控的营运资金水平安排好扩张的速度,否则易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不畅,造成被迫关店的资源浪费。此外,要把握国家政策动态,例如二胎的开放将刺激零售业婴幼儿产品的销售,再比如城镇化的建设使得三四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为零售业开发了新的市场[ 8 ]。零售企业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营业活动,增强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2.引入“互联网+”思维,升级零售业运营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如苏宁、国美等线上销售的网店对实体超市的销售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会使实体超市存货积压并延长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了应对线上销售带来的冲击,零售业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是大势所趋。就顾客关系而言,零售业可以开创多种销售方式和支付方式,如联合开创或单独开创电商平台,为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让顾客通过电商平台了解商品库存、价格、配送等相关信息,还可以提供预约提货、到店付款的个性化服务。就供应商关系而言,引入“互联网+”思维对供应商及采购环节进行管理,建立与供应商共享的信息平台,让供应商及时了解存货数量,以实现快速配货,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和存货周转期。

3.优化供应商关系,控制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华联综超的应付账款周转期不断延长,使得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不断减小。合适的供应商数量能使企业更好地在供应链整合和供应商依赖之间进行平衡,既保证了供货速度和供货质量,又保证了企业保留一定的议价能力。同时,可对供应商进行筛选与监督,发展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争取更多的商业信用,利用好无成本负债资金的使用,从采购渠道控制营运资金的周转期。

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财务风险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日常事务审批、决议程序严格化;减少关联方和大股东资金占用,防止向关联方和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在资金管理上,企业管理层应谨慎融资,不进行短借长投,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贞洁,王竹泉.基于营运资金的财务风险应对:以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3(7):21-23.

[2] 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92.

[3] 王竹泉,⑽木玻王兴河,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9(9):51-57.

[4] 中国海洋大学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课题组,王竹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J].会计研究,2010(9):30-42.

[5] 张先敏,王竹泉.批发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透视[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2):39-41.

[6] 王竹泉,孙莹,王秀华,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0[J].会计研究,2011(12):52-62.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范文第2篇

电信运营商传媒人才现状

电信运营商无论是战略转型、自身发展、企业文化、内部稳定、外部环境,都需要培养一支懂传媒、又懂管理,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省级电信运营商为例,从事传媒和与传媒有关的人才:一是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形象宣传、自办报刊媒体采编人员,岗位设在综合部、公共关系部或宣传中心,职数6-10人;二是媒体广告、户外广告、业务展示、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设在市场经营部门,职数2-5人;三是运营商各地热线、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与互联网相关的编辑和设计人员,岗位设置在信息中心和互联网部门,职数在10-15人;四是从事黄页信息、户外广告等电信传媒体人员,职数在10-20人。

电信运营商传媒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中文、文秘、平面设计等相近专业毕业生,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凤毛麟角,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核心工作是什么?2011年初,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初提出,中国电信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应用和内容的参与者”。随着电信运营商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新形态传媒从业人员及复合型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的电信传媒从业人员,大多出身于技术业务部门,不熟悉媒体运作规律,也缺乏现代传媒运营的思想,很难支撑起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发展的重任。

例如,一省级电信运营商在2012年高校毕业生中的招聘岗位为:现场维护、无线网优、IT运维与支撑、客户经理、财务管理,看不出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据了解,在电信运营商中普遍认为电信传媒就是广告,少有的平面设计人员只能停留宣传单设计,促销现场布置,领导讲话PPT制作,竞赛活动团队展示牌设计等。

上世纪90年代初,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起步时也网络了一批传媒人才,但是,随着IT业的发展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涌现,网络编辑职业引起业界和相关领域的密切关注,这批人才先后转到互联网公司。

电信运营商传媒人才需求

3G时代的到来,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纷纷问世。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道新的风景线,多种宽带无线技术并存将是必由之路。无线通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无处不在的最佳服务。无线终端成为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转型的平台。电信运营商要借助终端实现突围,必需从“传输”向“传媒”转型。从传输信号向传播信息迈进。

电信运营商拥有户外、语音、平面、网络等传媒资源,加上与广电合作的IPTV,以及由3G技术催生的手机等数码终端多媒体,电信传媒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下的最有发展潜力的传播平台。但是,仅仅在形式上集结所有媒体还不足以成就“集大成者”的伟业,电信传媒在实现自身技术、客户数据、媒体经营上整合与集成后,需要大量传媒采编人才加入,从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吸引受众,改变公众传媒资讯消费习惯,引领电信传媒做大做强。

电信传媒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正朝气勃发,对业内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呈不断上升的势头。电信运营商应该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出版、编辑、版权、影视制片、影视媒体技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美术、动画、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高端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

电信媒体多而不精,特点不够鲜明,在主流广告圈和客户圈中还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不利于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最佳的媒体服务。一个强势的媒体其本身也是一个强势品牌,在品牌名称、形象的打造上,电信传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媒运营水平决定电信传媒的成败,这也是目前摆在各地运营商面前的最大问题,引进传媒经营人才刻不容缓。

电信运营商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用户通过网络传播提出利益诉求,公众对运营商的误解,竞争对手的口碑抵毁等,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危机和舆论压力,因此需要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的公共关系人才。

电信传媒人才培养的途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电信运营商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新媒体急需的传媒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人才的成长:选拔、培养、考核等方面创建传媒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开发新媒体业务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转型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电信运营商正在成为一个综合先进技术、新潮思想、快捷信息的创新行业。因而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前有很大变化,需要影视策划、影视后期、动画制作、频道运营、媒体管理、市场推广、整合营销等具有市场前瞻性、跨行业、综合性人才。

电信运营商现有人才队伍中从事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网络编辑等人才几乎没有专业培训的机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妨试行与高校传媒院系、传媒机构合作,加强对这类人才的业务培训。

成熟的传媒人才需要3年左右的培养周期,要想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队伍,仅仅依靠积累工作经验是不够的,要让从业人员多参与企业公关活动、产品开发、产品运营等策划工作,尽量多接触不同行业,积累自己的职业经验。

电信运营商在新媒体产业方面的人才、经验、技术、运营积累及储备都相当有限。应适时转变观念,从信息服务商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在每年高校毕业生招聘中,考虑有计划地接受传媒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重视引进对新媒体人才需求设置的传媒人才。国内211高校基于大众传媒人才需求设置印刷出版、新闻传播、播音主持等传媒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倾向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传统媒体。近几年大学二级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互联网、电信增值、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设置的动漫、动画、游戏、影视等传媒专业,其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针对性,电信运营商可予以关注。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范文第3篇

一、经管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一)课程简介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依托综合实训软件,构建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以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为核心,与供应商、物流商、贸易商形成完整产业链,同有关政府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一系列经济组织及其业务运作的系统。

(二)课程特点

跨专业综合实训突破现有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自为一体的局面,集成经管类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性地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高仿真实训环境设计,学生的经营决策行为实时改变实训的数据,动态数据环境突破了以往静止单一的实训模式,增加了专业实训的难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动态变化的数据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作出决策,实现了综合实训由静态模拟到动态真实的转变,高度模拟了现实社会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注重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市场竞争与决策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二、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平台搭建

课程依托方宇博业开发的“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VTS-M”系统,构建虚拟仿真现代商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学习训练、教学管理与评测的一体化平台系统。

仿真实习平台模拟电子设备制造业运营环境。由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原材料供应商、贸易公司组成的供应链,组建辅助机构: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会计师事务所、工商局、税务局和媒体中心。从市场环境、工作场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景仿真,为学生提供了制造、贸易、供应、物流服务、政务服务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

(二)硬件配备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由于涉及多岗位的协同运作,对实训的场地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要容纳100人以上,并能满足后续扩容的要求。因为实训内容高仿真,在场地设置上也应尽可能模拟现实。制造公司、贸易公司、供应商办公室,银行柜台、工商局等各个区域尽可能按照实际工作环境布局和配置各种设备和办公用具,营造职业工作氛围。实训设备配置,对服务器、终端机等设备均有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运行的情况下,需要适度考虑后续软硬件升级的问题。

(三)教学组织

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开课面向经管类各专业,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训活动,对教学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该实训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在学完相应的前置课程和相关专业单项实训后开设较为适宜,一般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比较合适。

以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为例,实训课程针对审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6个专业的学生,开课时间是大四第二学期初,实训安排80学时,集中在四周时间,每天下午四学时。每期人数约200人,配备6名实训教师,来自各专业方向,在实训过程中,负责解答相关业务问题,控制实训进度,协调现场事务,组织部署和评定实训成绩。另有一名实验员负责硬软件维护。

(四)实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实训仿真环境中,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在线上完成从企业注册至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线下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员工招聘、会计账务处理,以及生产经营,网络运营维护业务,工商局、税务局办理各类注册、审批、登记业务,银行负责办理各机构开户、结算、贷款等业务。

课时安排:课程简介及开课动员4学时,CEO竞聘及员工招聘8学时,企业注册8学时,经营规则学习4学时,试运营1-4季度16学时,正式运营1-8季度32学时,课程总结4学时,资料整理归档4学时。

实训进行中,学生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履行任务,完成企业或机构经营目标。此外,还特别设计最佳简历评选、企业宣传海报评比、企业logo设计大赛、点钞大赛、CEO论坛等活动丰富实训内容。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既考虑团队业绩也考察个人表现。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例,其考核重点关注期末经营业绩,网络运营情况、财务处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此外还注重学生在实训全过程中的参与度、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及实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反思。不仅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对其团队观念、竞争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总体考量。期末经营业绩考核可以采用软件中自带的经营分析,也可以依据财务指标(如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教师也可以灵活设置考核标准进行排名。个人考核参照CEO对员工的评价,按照员工工作表现确定成绩等级。

(六)教学效果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开设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以来,共四届13个班级约650名同学参与实训,根据反馈信息来看,仿真综合实训突破了教学场所限制,使教学更加?N近真实,学生参与到实践环节,提高了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实训中融会专业知识,了解掌握相关辅助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了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综合决策力、执行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企业为单位的小组课程实训,让企业员工在CEO领导下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在学习中结下友谊,同时锻炼了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

三、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反思

(1)仿真综合实训创造了一个虚拟环境,并在虚拟环境中设置了一系列游戏规则,但规则有漏洞,学生在实训中会利用系统漏洞,如:系统里允许企业间转账,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会相互拆借资金,导致民间借贷泛滥。

(2)实训主题围绕制造企业展开,机构和上下游企业训练难度低,操作空间有限,这会导致不同机构不同岗位工作强度和内容差别较大,教师需要根据各岗位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任务内容,减少差异。需要及时了解企业行业前沿技术内容,更新课程内容和系统模块,与系统供应商合作完善实训软件。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范文第4篇

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起步较晚,许多管理理论和方法仍不成熟,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结合我国商业地产项目的特点,目前在其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商业项目套用住宅项目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既有住宅地产又有商业地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内,商业地产通常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与住宅地产的成本部门分开而论。正因如此,商业地产的成本管理并不能形成一个体系,无法对商业地产项目做到全面的成本管控。由于成本管理体系的缺乏,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展成本管理前,缺少组织架构的支撑、没有专职的成本管理者负责成本工作,从而难以实现项目的成本管理需求。商业地产项目目前多采用住宅地产项目的一套成本管理办法来管理,只注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安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意识上没有脱离造价成本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商业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第二,商业地产项目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组织。在对五家大型地产开发商的商业地产项目组织设置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企业内的组织构架一般单独设立商业管理公司或者商业地产事业部,负责商业地产项目的策划、招商、运营、市场等。而考虑到在开发与建设阶段能够与住宅项目进行资源共享,往往由负责住宅的设计、施工及成本等专业公司来负责商业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好后再移交商业管理公司运作。商业地产开发的成本管理依然套用住宅地产的成本部门来进行,成本管理的组织设计对商业地产项目没有针对性。第三,缺乏全寿命周期的思想。商业地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一般包括投资决策、规划设计、前期招商、工程实施和商业运营五个阶段,成本管理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对项目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目前商业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缺乏全寿命周期思想的问题,主要是对以下三个阶段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轻前期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一些住宅地产开发商转投商业地产后管理经验不足,评估体质不健全,成本决策指标往往直接套用一般项目的成本数据,有可能导致成本决策失误。前期决策失误对项目成本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后期只能通过削减利润来弥补。二是轻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一些开发商容易在设计阶段忽视建筑设计与商业设计的互相作用,导致商业项目建成后无法满足商家的设店要求,后期不得不接受商家的整改意见,对已完工程进行大量的拆除和新建,造成项目成本的极大浪费。三是轻运营阶段的成本管理。许多商业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依然流于工程施工阶段,对运营阶段的成本管理重视度不够,导致后期运营受阻。商业地产项目的一个特点是,在商业地产项目投资中,存在开发初期高利润,开发中期微利,运营期间无利甚至亏损的现象。商业地产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越大,项目质量越好,项目运营成本越低。商业地产项目全寿命成本应该选择一个合理的质量水平,如何处理一次性投资与项目运营成本的平衡是目前商业地产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解决措施及建议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6-03

工商管理是研究企业经济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宏观运营和内部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主要培养学生管理学与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使学生能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组织从事经营管理及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各个相关经管类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本文尝试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入手,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现状,重点分析《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一、工商管理专业现状及建设思路

1.国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广的适用性,所以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属于有广泛需求的专业。但是,正因为专业适应面太广,涉及专业领域太多,所学课程太杂,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专业空心化。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育阶段普遍实施的是学分制教育,对于学分总量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和数学)约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余课时才是专业课程的教育。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物流、机械工程等把专业课程设置合理点尚可组织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而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涉及学科面太广,所学课程涉及财经、营销、人力资源、金融、证券、项目管理等各个学科。在如此紧张的课时下几乎每门课程都存在课时严重不足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每门课程都不能深入学习,面面俱到的结果是“空心化”严重。

第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学时不足,课程面广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直接往往缺乏互补性与衔接性;其二,学生在每门专业课32~48学时的情况下很难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学风日下,茫然无所适从。

第三,就业竞争激烈。在专业空心化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在各个领域与其他专业学生竞争职位。例如与会计与金融专业学生竞争银行业的职位,与行政与文秘专业的学生竞争办公室白领岗位。

2.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1]在前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问题背景下,各个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均在思考本专业建设的方向。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综合分析了学生就业情况、教师配置与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第一,以学生就业方向以及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教学中企业实务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逐步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情况

第二,注重学生基础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文案写作、策划书、投标书、商务文件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加强学生在课外自我学习时的导航工作。

显然,这些思路的主要载体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各个主干课程,秉承上述思路,各个课程均应进行一定的变革与优化,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我们从《运营管理》这一主干课程进行探索,拟提高课程的专业性、适应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运营管理》课程又名《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的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以生产制造业为主[2]。目前,《运营管理》课程所选用的许多教材大都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对象,以机械制造业为背景进行编写。高校所拟定的教学大纲,主要偏重于企业生产制造,对企业的服务运作也略有涉及。但是,教材和大纲对企业整体运营,日常事务标准化运作以及制度体系等内容很少涉及。

2.《运营管理》课程前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前置课程。目前的运营管理课程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却很少涉及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工科专业在学习生产运营的基础方面要优于工商管理专业。

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生产经营管理缺乏直观的感受。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有较多的企业生产现场实习的机会,因此对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现场、流水线等缺乏直观的感受。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制造业生产管理职位就业相对较少。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虽然就业方向很广,但是真正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很少。主要原因是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工业技术基础,因此即便去生产制造业,从事的也是其他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品质管理、日常业务流程管理等。

三、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运营管理》课程的变革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主流的《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与内容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作者作为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有大量的企业培训与管理实践经验,在与本科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方面对运营管理课程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取得良好的成效。

1.《运营管理》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首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多学科性,学生可以从事企业大多数管理岗位的工作;其次,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日常运营模式的熟悉与了解;最后,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大量企业管理实用工具、技巧与理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很有帮助。

2《运营管理》大纲的框架应侧重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根据工商管理专业适应面较广的特点,运营管理课程所分析研究的企业应不仅限于生产制造行业,包括证券、金融、IT、政府服务机构等均应考虑。因此,课程研究与讲述的内容应具备上述企业的共性,即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

企业的运营分为宏观运营与微观运营。

企业的宏观运营主要涉及运营战略、供应链、企业OEM、产业集群、资本运营等方面内容。在宏观运营方面进行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战略的角度了解企业运营特点。

企业的微观运营主要涉及的是企业事务性运作,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主要从事的工作。企业微观运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也是各大企业日常运营的工作共性。因此,企业微观运营应作为运营管理大纲的重要方面。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涉及精益生产、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运营进行分析,重点在于企业流程的设计与管理3],研究企业流程管理战略、关键流程绩效指标等内容。以流程为主线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营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

3.《运营管理》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基础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企业微观运营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实用管理工具与方法,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这也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微观运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工具包括:流程图、标准化管理体系、服务蓝图、5S管理、现场与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工具需要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学习并应用。

四、《运营管理》课程变革思路的难点

运营管理课程进行上述变革,符合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类型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为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目前企业日常运作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技能与理念,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管理岗位也有通用性。但是,课程的变革也有一些难点。

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因为课程教学内容实战性较强,若学生对企业运营实际不太熟悉,则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证引导,同时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以辅助教学。

2.课程所涉及的管理基础技能与素养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与企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教师的备课、案例的积累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运营管理的课时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课后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考验。

参考文献:

[1]曹华林,李军峰.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