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能效管理

综合能效管理范文精选

综合能效管理

综合能效管理范文第1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不断提高沼气使用率和“三沼”综合利用率,着力破解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沼综合利用率不高这一影响沼气推广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协同县农业局制定出了创先争优破解难题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沼气管护员包户抓的四抓”责任制,并出台了后续服务管理工作的管理办法》月21日我中心与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部门、项目乡镇主要领导60多人召开了县农村沼气公益性岗位‘3+1后续服务管理模式推进会”加快了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开展。

二、建立管理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协会搭桥、广联农户、民办公助”思路,协助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沼气协会,建立了以县(区)乡(镇)村级能源沼气协会为支撑、乡镇能源专干和沼气管理员为主体的服务管理机制,形成了县能源站技术干部划片承包、乡镇能源专干协同专职管理员包乡镇、协管员包村组的高效、优质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体系。

三、加强宣传培训。落实技术措施。为了提高能源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于月24日组织县乡村能源技术干部、专职管理员和协管员共100多人召开了县农村沼气公益性岗位‘3+1后续服务管理培训会”会后进行了二次专业考试。通过培训各级管护员不仅掌握了入户检查的七步工作法”三步曲”和“五字要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21111工程的详细内容,提高了工作水平。至目前已在全县15个乡镇开展了88期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户2342人,普查项目农户9625户,占总项目农户的48%发现并解决问题1408户,使558口病池正常产气使用,有18项目村召开了协会会员大会,并按每年每户12元的标准收取了协会会费。

四、完善工作制度。扎实有序推进。一是建立安全巡视员季查制度。县能源站采取划片包乡的形式,确定乡镇农村沼气安全巡视员,负责技术指导和乡镇能源专干、专职管理员的技术培训,督查乡镇沼气分会运行情况,每季度抽查三沼利用情况。二是建立乡镇专职管护员月普查、周回访制度。乡镇专职管护员每月要检查本辖区沼气池安全管理及使用状况,对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督促指导,填写“两册一本”跟踪督促村级管护员限期整改,排除安全隐患,一周之内对整改效果进行回访检查,填写《回访手册》三是建立村级管护员日常管护制度。村级管护员要定期不定期对所负责区域沼气用户进行安全管理使用知识宣传教育,并对沼气设施全面检修,加大故障排查维修,做好管护维修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沼气池安全运行,确保沼气用户安全使用沼气。

五、加强督促检查。狠抓活动落实。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将配合市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提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督查小组,将全县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并对工作进展缓慢、服务质量不高、沼气使用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的乡镇,及时采用进度表、评比表和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责令进行整改。抽查过程中,根据签订的项目责任书及后续服务管理责任书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处罚办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综合能效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多元化;人力资源;问题;策略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提升,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订立更高的条件。每一企业在人力资源层面的管理能效可从该企业对人才的管控、科学调用中得以展现。而现存的人才管理认知、管理举措都有不合理因素出现。而每一年度的离职比率就可以映射出人力资源管理所掌控人才的程度和能效。因而,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就需同市场的经济背景相匹配,运用多元化管控策略,提升管控能效。当下企业成员因生活的空间异同,成长历程异同,造就了该新生的群体有着灵敏的思维、突出的各项、超强的创新力、不拘于现况的特性,在工作中也就有了多元化的职业愿景、离职比率较高、创新力强大的特质。对于此类新生的成员群体而言,以往的、陈旧的企业管理模式非常滞后,同他们的成长、发展所需不想匹配,进而在管控策略实施中潜存的问题更为突显,并被诸多学者所重视。本文将着重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予以剖析,进而探寻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价值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是对自身成长、发展的极大推进。在此项管理的高效实施下,企业的成长将会更稳健。因而,企业若要拓展更为宽广的成长空间,人力资源管理的能效就需更顺畅发挥,不仅仅要使人力资源顺畅的发挥还要借助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构建,极大的提升管控价值,这样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价值。

(一)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更新企业知识结构的动力

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对各位成员在企业成长架构内的地位予以彰显,能效予以突出,而且也让知识更加高效、灵活的运用。而其成因是经济社会朝着知识型的演化所致,同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新的转型要求,需落实多元化的管控。因而,企业的知识架构需在多元化的管理有效运作下,实时更新,更有推进能效。人力资源有着动态特质,以及同社会的发展态势相符的特性。这就表明人力资源的管理中,知识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该项管理需借助知识为载体,提升管控水平,进而使得企业成长更快、更好。

(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资本

人力资源的管理能效对企业的形象有着决定性,若能效优良,则企业的宣传形象更优。若管理的能效较差,则对企业整体会有不好的形象认知,甚至是极差的印象。所以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让企业各层面实施的管理都展现出较高水准,进而让企业的成长有高效管理的保障体系。这样,人力资源的管理优化了企业的形象树立,让企业外形同民众对公司的愿景相符,企业更受民众的喜爱和拥护。

(三)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延续企业生命活力的命脉

企业的内属成员自身能效的发挥需借助管理各项细节的落实和优化,不仅可对成员的认知予以提高,更使得成员工作方式科学化、高效化。因而人力资源的多元化管控可让企业更具活力,运营动力强劲,企业订立的获利目标、社会责任都可以顺利完成,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生命活力的命脉,所以要积极推动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控的实施。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一)招聘环节未得到重视,影响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

当下,一大部分企业在招聘中将“人员招满数额”定为第一要务,此类观念有很大的弊端,引发了招聘人员在工作职位上的无所适从,因其对工作事项一点也不清楚,不知如何操作。此类事件的成因是,企业对前来聘用的人员认知度较低,聘用人员获取工作职务过于轻易。企业在人员确立后不可草率的将其辞用,只好在考虑诚信后继续聘用。这样就会使得人力资源较差,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运作受阻。

(二)企业规章制度不合时宜,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首先,在多数企业的规章条例中,原则性过强,同时范围过宽,就如同井中之月,可以看但不可用,规章条例的能效失灵,人力资源的多元化管理落实受阻、受限;其次,企业成员因社会干扰因素的作用,工作中不良做法的形成、精神认知中的不良习性的显露,都让外界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最后,企业在遭遇突发性事件中,优良的诚信认知有着巨大能效,而工作成员的诚信认知较差,就会对突发类事件的有效处理有负面作用。

(三)单纯重视员工某方面素质,尚未着眼于员工综合素质

多数企业在发展中不能做到高瞻远瞩,仅仅对当下亟需予以侧重关注,对工作成员的技能也是因各种所需而被动性的培养和提升,很少在常态工作中就对成员做整体性的监察督管、技能提高。因而工作成员的技能单一化,培养教育浮于表面,不能从长远的成长视角对工作成员的素养予以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需要得到企业的极大重视,所以企业对于员工的组合素质培训尤为重要。

(四)过分注重生产能力,严重抹杀员工积极性

企业运营、成长的进程是凭借员工积极劳作来实现的。但企业对生产力的提高、经济获利的提升过度侧重,对企业各个环节内的成员能效予以忽略,会让工作者的自主性衰减、消极应对。而在成员的工作激情衰退后,再一次的调动则更加耗费时间气力,让工作的顺畅运作受阻,也让人力资源的管理受限,成员的思想难以客观化,对管控能效的发挥有负作用。

三、推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严抓人员招聘环节,为多元化管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在企业的招聘中,高素养人员的聘用需遵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聘用步骤来进行,不然,所聘用的人员素养较差。高层领导对每一事务的执行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关键事项需侧重管治。因而企业高层需对人力资源的聘用予以重视。企业高层领导、招聘负责机构、主责任人需对人力资源的聘用细节在事前做详尽的交流,使得聘用成效显著。企业可在严谨的招聘中展现出正规特质、以负责的态度应对企业的成长以及聘用者的发展。进而让更多品质优良的人才进入企业,让管理的多元化有稳固的实施载体。

(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推进多元化管理的发展步伐

企业的规章条例对成员的工作有规范能效,对成员的工作技能也有提升能效。因而,企业需对规章条例予以细化、健全化,让其更易落实和执行。并且企业需侧重诚信认知的培养和树立,让整体形象优良化、突出化,企业成员的工作体制化、高效化,对各类争端可很好的规避,让成员的工作施行有诚信意识。进而使得成员在各项工作都有极佳表现,更好的落实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

(三)大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巩固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企业的成长不是单一管理目标的落实,而是对各项管理目标的均衡化实现。因而企业对成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予以侧重。但对成员某一技能过度倾向,会让企业的成长放缓,损耗更多的无形资本。因而,企业的常态运作中,需对成员加大培养、教育,让其乐学好学,而不是消极厌学。进而使得企业培训能效提升,成员的素养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准上升。

(四)推行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尊重员工的积极劳动

每一企业在成长历程中都需将以人为主的理念贯彻到位,因该理念同社会所需相符,同人力资源的管理相符。以人为主就需企业对成员的能效、劳作予以关注,对他们的生活更加重视,而不是单一的侧重经济获利。员工在获取大量关爱和协助下,企业的人文关怀得以体现,成员才会有主体认知、责任意识,进而更为主动的推进企业发展。同时成员也会对工作充满激情、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使得多元化的管控能效真正体现。

四、结语

伴随经济革新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经济获利不再是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而成为多层面的大型课题。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需多元化、科学化的运行。在优良的人力资源策划落实中,让企业的发展更科学化、有序化,成员的诚信认知到位,让企业的成长空间更宽、发展更迅速。

[参考文献]

[1]杨叶.探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9)

[2]梁秀英.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3]李一文.浅谈校园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4)

[4]黄金梅.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路径[J].理论观察,2011(4)

[5]尤佳,孙遇春.中国新生代员工及其管理[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6]李勇,韩欢静,郭绒,何涛.企业对8090后员工管理的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4)

[7]林丽萍,王宏兵.基于AHP的新生代员工离职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2(3)

综合能效管理范文第3篇

1融合线上服务渠道,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家住长沙北辰三角洲的客户蔡程通过关注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查询电费账单、参与线上活动等方式获得了300多微信能量值积分。2021年5月,蔡程登录微信公众号惊喜发现其微信能量值可1∶1直接兑换“网上国网”App积分,“我用能量值直接兑换网上国网积分,可以在网上国网平台中直接抵扣电费、兑换电费红包,还可以购买实物和其他虚拟商品,这个功能是在太贴心了!”国网湖南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积极推动线上服务渠道一体化建设运营。完成“网上国网”缴费、“e值惠”小程序植入微信服务号,实现客户服务无感引流;创新贯通“能量值”与“供电服务积分”,实现“网上国网”和微信服务号渠道积分一键直兑;上线“网上国网”省侧运营支撑平台,建设省级积分查询应用模块,实现积分统筹使用、资金有序管理,为湖南电力客户提供了全新的线上服务体验。

2实时监控资产配送,精益计量资产闭环管理

国网株洲供电公司计量资产管理员许灿收到由中心派发周转箱,她登录物流配送监管平台,将该批次工单信息点击“提交”,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在手机上接收工单信息,完成本次资产派送。2021年3月,中心全面梳理新品入库、拆包、配送和现场管理等人工操作占比较大的业务流程,建立物流配送监管平台。该平台包括入库管理、拆包管理和车辆管理等15个功能模块,工作人员可在电脑或手机App实时查看或回放计量资产相关视频,并结合平台提供的物流工作人员实时在岗信息,新品入库、拆包等环节接单和完成时间等信息,全面掌握计量物资物流配送情况。借助平台,中心备品备件管理效率同比提升80%,也实现了计量资产配送闭环管理。

3推出客户能效账单,打造市场能效服务新能力

长沙高新园区蓝思智控(长沙)有限公司是电子设备制造的企业,每月电费约200万元。“我们公司用电量比较大,电费支出占产品生产成本的5%左右。但以前我们对于电费由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优化空间,都不清楚。”该公司生产主管王凯说,“现在根据能效账单提供的建议改造后,电费支出每年可减少9.2万元,让我们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能效账单能够从企业用电和变压器设备等角度,对企业的综合能效进行评价打分,围绕电量电费、负载分析、政策红利等内容提供定制化服务,并综合以上因素,将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范围内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展现企业能效定位和变化情况。2021年以来,中心积极推广能效账单,打通省级平台与“绿色国网”系统,实现全省高压绑定户号94231个,高压客户电能能效账单覆盖率87.93%,让企业对能效水平心中有数。

4深化大数据应用推广,助力营销业务监控提质增效

综合能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技术体系;推进机制

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是指由具备建筑能效测评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在取得政府主管部门授权后,按照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和程序依法对建筑物的用能效率进行测试、评估,最终得到反映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热工性能指标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的过程[1]。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不仅可以作为建筑能效标识的依据,而且可以作为绿色建筑节能部分评价的参考[2]。但能效测评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为使能效测评工作具有科学性、公平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推进机制,从而促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3]。目前国内外研究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技术推进机制的文献不是很多,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希望在这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

1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的特点

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造过程决定了能效测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能效测评需要考虑绿色建筑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测量和评估方法。绿色建筑能效需要对建筑物功能与舒适度、建筑设计与围护结构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能效与优化控制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能根据建筑物的朝向、体系系数、围护结构简单地估算建筑物能耗及热工性能[4]。此外,能效测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运行专门的测试设备与测试方法进行,需要具备建筑设计、材料检测、环境科学、测量技术、建筑设备与能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能效测评需要考虑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日照、温度、湿度、风压等气候状况会对建筑物的能耗产生很大的影响,采用同样围护结构和能源系统的两个建筑物,如果气候条件不同,能耗的测试结果也完全不同[5]。另外,气候等环境条件对测试精度也有影响,如室内外温差不一样,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值也会有差异。

3)能效测评需要考虑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建筑能效的测评需要查看建筑的规划设计资料和施工过程性资料,是在对施工图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现场设备和系统进行必要的检测,并得出能效的测评结果。这种现场测试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能效测评过程,延长了测试周期,增加了测评成本。

2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的运作方式与相关主体

2.1能效测评的运作方式

根据绿色建筑能效测评的特点,能效测评一般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后,授权第三方测评机构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建筑物的能效进行测评。第三方测评机构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测试条件和测评人员,而且需要保证操作规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具有一定权威性,并对测评结果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这种通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进行建筑能效测评的运作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为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而影响测评结果的客观与公正性。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行业垄断,增加能效测评成本,这可以通过加强能效测评行业的培育,按照市场竞争的方式来降低测评成本。同时要加强对第三方测评机构的监管,确保能效测评行业的健康发展。

2.2能效测评的相关主体

根据能效测评的运行方式,能效测评主要涉及政府部门、测评机构、建设单位(开发单位)与住户等相关主体。

1)政府部门主要负责能效测评工作的发起、推动和监督.政府部门需要构建能效测评体系并负责其日常运作,主要包括制定能效测评的技术标准、测评的条件和手段、测评的方法和程序、测评结果认定与纠纷处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同时还要负责审查能效测评人员的资格,对能效测评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等工作。为保证建筑能效测评的公正性,政府部门必须建立能效测评信息数据库系统,对测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存储和管理,并将测评结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可以选择已经完成能效测评的建筑物进行现场抽查,对测评机构的测评结果进行验证,建立对测评机构进行考核的机制。

2)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按照市场的运行机制对绿色建筑建造的各阶段的能耗与热工性能进行评估和现场监查,申请测评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让测评机构能够正常运营并逐步达到发展。能效测评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能效测评过程公开公平,测评结果科学合理。

3)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是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造者。随着住户对建筑能效要求的提高,建设单位会积极增加建造节能方面的投资,开发能效较高的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可以对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绿色建筑节能效果进行评价,把能效指标作为绿色建筑参与市场竞争手段之一。

4)住户是绿色建筑的最终消费者,也是能效测评的最终受益者,通过能效测评可以使用户了解建筑物的能效水平,通过对建筑物节能优化和运行管理,减少建筑用能费用,从而带动节能建筑的市场发展。

3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推进机制的实现路径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建筑能效测评是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升建筑物能效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建筑能效的测评工作主要是通过政府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和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的节能意识来推动,对经济政策的使用不够。要使能效测评技术能够有效推广,就必须发挥政府部门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如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经济引导手段,可以使建筑能效测评技术得到快速推广。为了推进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政府部门可以规定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开发的绿色建筑进行能效测评,根据能效测评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的额度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能效水平来确定,同时要关注节能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兼顾地区差异,体现政策公平,从而调动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运行绿色节能技术的积极性。

3.2构建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体系

1)建立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标识制度

在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标识绿色建筑的等级,而且要标识绿色建筑的能效等级,这样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建筑的能效水平,从而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提升绿色建筑的能效水平。

2)建立基于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能效的检测制度

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能效检测制度主要包括系统形式检测、系统功能与性能检测和系统评估。系统形式检测主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类型,检查系统的外观质量、产品质检报告和预验收资源等。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检测主要是检测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评估主要是评价系统的能耗情况。

3)建立基于绿色建筑能效的监测制度

绿色建筑能效测评不仅仅是系统验收时一次评价,更需要对日常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建立建筑物能耗监测云平台,在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分类、分项和分房间进行监测的同时,可以对各个房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提升建筑物的能效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诊断,而且也可以为制定绿色建筑的节能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4)建立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的验收制度

将能效测评技术的应用作为绿色建筑验收的必要条件。没有采取能效监测措施的建筑,如没有装设能效监测相关的计量装置,或无法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的项目,不予验收,以确定能效监测体系的建立。

3.3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能效测评多方协同机制

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技术推广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政府通过宏观指导,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其独立性和公平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开展能效测评服务,促进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应用与推广。政府应将对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除采用适当的经济政策进行激励外,还需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建筑能效测评工作进行规范,把对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绿色建筑建造过程的监督管理转变为建筑物的能效管理,把对建筑节能资源的控制转变为建筑节能的技术服务,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能效测评技术推动的新机制。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技术体系的推广应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市场机制,让参与各方获得利益,从而调动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建筑能效测评将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建立新的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协调机制,带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

3.4形成公众参与能效测评的制度体系

公众参与是基于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技术推广体系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完善体制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能效测评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形成公众参与能效测评的制度体系。公众通过参与能效测评工作,不仅能为能效测评技术体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可以分享能效测评发展的成果。

4结语

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技术体系的推广是决定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技术的特点,分析了能效测评的运作方式和相关主体,并从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测评体系和协同机制,形成公众参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指出基于绿色建筑能效测评推进机制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尹波.建筑能效标识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2]赵庆,郑立红,戚建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4.

[3]杨帆.建筑能效测评体系初探[J].重庆建筑,2012,11(4):49-51.

[4]张冀豪,李蓉樱,邢艳艳,等.建筑能效测评理论与实践初探[J].浙江建筑,2014,31(10):52-55.

综合能效管理范文第5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首在节能。中国工业能源消费量超过20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主要为化工、石油石化、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消耗。企业集团肩负艰巨的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选择科学的管理途径,企业集团可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工”)作为中央企业集团,管理着蓝星、昊华、油气、橡胶、农化和化工装备等6家生产型专业公司和100余家生产企业,资产总值和资产规模都在1000亿元以上。本文通过总结中国化工在“十一五”期间开展能效对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进技术改造项目和探索生产执行系统(MES)以及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实践,探讨企业集团的节能管理途径,希望有助于企业集团节能工作的开展。

2推进企业集团内部能效对标

企业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施乐公司开辟了对标管理先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标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生产率与质量中心统计,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开展不同类型的对标活动。研究表明,标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节省30%~40%的开支,或者产生5倍以上的投资收益。

2.1能效对标管理的基本方法

生产企业是实施对标管理的主体,对标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企业的一系列组织实施活动才能取得成效。(1)企业实施对标管理要确定对标活动的目标,即: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标主题,并确定适当能效指标目标值;建立能效对标指标数据库,同时建立最佳实践库。建设能效对标指标体系、能效对标管理综合评价体系、能效对标工作组织体系。(2)企业能效对标管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工作流程模型,但他们的精神和原则是一致的。大致分为六个实施步骤:分析现状、选定标杆、制定方案、对标实践、对标评估和改进提高。(3)企业能效对标管理的实施应具备一系列的实施条件,包括企业管理者对整个能效对标工作进行整体把握,抓住对标管理实施的关键因素,为对标管理提供人力和财力资源。

2.2中国化工能效对标活动实践

中国化工在2006年开始在集团公司层面启动对标活动,目的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要求,利用集团的整体资源优势推动对标活动。集团公司下发《关于集团公司全系统开展对标活动的通知》,对活动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部署,逐步建立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对标工作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深化。(1)建立对标管理体系:建立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和生产企业三个层级的管理体系,把对标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立在各级生产管理部门,制定对标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对标活动统计分析体系,月度统计,季度分析,年终总结,公布对标成果。对标成为经济运行分析会的重点内容,汇报和决策都以数据为依据。(2)建立对标标准体系:各专业公司负责研究和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按照国际先进、国内行业先进和本企业历史最好三个层次,在每个年度之初,专业公司与对标业务板块(相同产品的企业)讨论制定年度对标标准,经过集团公司审定后,形成年度集团公司的对标标准体系。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对标标准,并按照考核制度与收入分配挂钩。(3)立足实际,重在内部对标:实施能效对标管理,要根据现行的管理构架制定实施方案,我们制定了集团主导,专业公司制定细则,三级企业实施运作,侧重内部对标的管理原则。逐级留有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企业开展对标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贴合企业实际,激励企业不断深入挖掘潜力。

2.3实施能效对标管理的要点

能效对标活动的重点应聚焦在生产一线,以工段、班组为基本单元,采取各种形式,持续改善,长期坚持。(1)能效对标管理的开展,要考虑企业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适当选择对标对象,对于能效管理绩效低于行业水平的企业可以将中等水平或中等偏上企业列为自己对标的对象。(2)能效对标管理应注重过程管理,强调通过过程管理实现结果的改善,强调过程的调整和优化为重要手段,良好的业绩是通过一系列过程作用产生的,学习最佳实践就是找出自身差距,并对过程作相应调整。(3)对标管理与企业能源基础管理紧密结合,优化能源管理流程,细化管理,推行量化管理,实现对标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效结合。(4)调动班组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吸纳他们的建议,重视他们的感受,鼓励参与实施。

2.4开展对标管理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工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从2.91吨标煤下降到1.6吨标煤,其中,对标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标,累计节约成本16.66亿元(以对标值为基准)。中国化工自2006年开展对标活动以来,一直长期坚持,并不断扩大对标范围,对标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专业公司根据自身特点,把能效对标活动与公司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以成为专业公司管理变革的重要手段。近些年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掀起实施对标管理的热潮,有关政府部门推出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中国化工的实践说明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是企业集团实施有效节能管理的重要途径。

3实施六西格玛项目追求节能管理的改进

“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寻找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达到彻底降低成本的目的。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六西格玛的产生源于摩托罗拉公司。1986年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迈克尔•哈里(MikelHarry),开始关注戴明的过程变异的概念,认为研究变异是改进绩效的一种途径。这成为摩托罗拉公司经营企业的一种方法。摩托罗拉公司在每项工作中都采取六西格玛目标,大致相当于在一个过程中,每百万次机会只有3.4个缺陷。六西格玛管理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旨在通过消除过程变异、持续改进获得近乎完美的质量,而精益方法是一种消除浪费、优化流程、准时制造的方法。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精益六西格玛,不仅可以通过六西格玛管理大幅提高质量,增加顾客价值,同时还可以利用精益方法减少资本投入,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精益六西格玛解决的质量问题是广义质量概念,其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解决企业能效水平的提高。

3.1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精益六西格管理是通过完善的数据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寻找出最佳参数从而实现提高能效的目标。其要义在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是通过D(定义define)M(测量measure)A(分析analyse)I(改进improve)C(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来完成项目的。

3.2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在中国化工的应用

2009年中国化工全面推广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试点,企业黑、绿带人员掌握了精益六西格玛方法,通过实施项目,一大批化工装置的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中国化工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资深老师的培训、辅导,严格按照精益六西格玛解决问题的途径去完成项目,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成功经验:(1)注重“走流程”:通过“走流程”可以真正找到问题所在,才可以检验理论的解决方案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操作。(2)认知培训: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深入的精益六西格玛认知培训和案例介绍。使企业领导真正意识到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在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所能够带来的巨大作用。使项目获得管理层的支持。有些企业由于一次认知培训没有到位,还组织了再认知培训,强化了领导层的支持力度。(3)项目中期评审:集团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期开展黑、绿带项目中期评审。弥补因首次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所带来的项目选择、人员选择等各方面的不足,及时帮助带级人员纠正错误。(4)行业专家把关:为了保证项目既符合精益六西格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符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在项目关闭评审中特别邀请有关专家,对每一个项目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3.3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要点

中国化工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过程中,着重关注以下关键环节。(1)企业领导主导项目。投入足够资源是项目成功的前提,企业领导率先垂范,使少数人持续改进意识和行动变成多数人的意识和行动,使企业投入的资源发挥有效作用。(2)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组织架构。集团总部、专业公司、实施企业设置专业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在集团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委员会。(3)选择高水平的咨询公司实施培训和项目辅导。实现通过项目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项目的开展。通过聘请外部著名咨询机构和资深黑带大师培训骨干力量,进而建立一支内部培训队伍。(4)注重培育精益六西格玛文化。提倡“走流程、数据说话、事实说话”,培养一大批具有持续改进思想的黑带、绿带,是带动企业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管理成功的根本。(5)全员参与。以员工提案为企业实施项目的切入点,树立典型,带动全员参与。鼓励基层员工踊跃提案,让班组长都有项目,专业技术带头人带项目。每月做好项目明细、评价和奖励工作,使持续改进工作能够持续推进。(6)规范的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以项目的形式来实施的,因此它具有项目的一般特性,即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生命周期、由多部门和专业组成的固定团队、创新的工作内容以及有限的时间、成本和界定的范围。企业集团应建立规范的评价制度,对项目培训、中期、关闭及项目后期控制进行有效评价,并纳入绩效考核。

3.4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成果

中国化工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取得了多方面成果。(1)使企业数据基础不断完善,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培养了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2)把精益六西格玛项目与企业绩效相结合,解决了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3)培养了一批黑、绿带人才,2009年中国化工共培养35名黑带人员、189名绿带人员。这些人将成为传播持续改进文化的火种。(4)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使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收益,2009年项目收益约为17628.24万元。其中节能降耗项目约占30%。建立节约型企业绝不是简单地压缩能源消耗,而是在使用资源的各个方面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化工的实践说明,企业集团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文化理念,通过不断的管理变革来实现资源节约的更高目标,而精益六西格玛方法为企业集团提供了一种追求变革的文化。

4依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企业集团最主要的节能途径可以归结为管理节能和技术改造节能,对于中国化工这样一个由传统企业重组而成的企业集团,技术节能尤其重要。

4.1利用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为了加快节能技术改造,中国化工制定了《节能减排项目的安排原则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对列入国家支持项目、集团试点项目以及行业推荐技术项目,采取集团、专业公司和企业共同筹措资金,并优先安排贷款授信额度的政策。

4.2制定节能技术改造规划

氯碱化工在中国化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它又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十一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的氯碱行业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把国内烧碱离子膜电解技术的比例提高到50%~60%。集团所属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离子膜电解装备制造技术是当今世界领先的氯碱节能技术。集团公司依托该技术,在集团系统大力推广离子膜烧碱制造技术,所属氯碱企业纷纷采用该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十一五”末,中国化工离子膜烧碱由不足30%提高到70%。

4.3集中组织申请国家政策支持

“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工整体协调、集中组织,共申请获得国家支持的节能减排重点项目28项,项目总投资198693.99万元。项目节能量合计超过120万吨标煤/年,获得国家资金支持超过2亿元。中国化工的实践证明,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整体规划,重点扶持和统一组织争取国家支持等技术改造的管理途径,使投入的资源取得最佳节能效果。

5通过管理信息化实现节能管理跨越性发展

通过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善管理流程,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构筑企业集团节能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企业集团节能管理跨越性发展的方向。

5.1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提高企业集团能源管理掌控能力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ManufacturingResearch)首次提出了MES的概念,AMR倡导制造业用三层模型(3rdlayermodel)表示信息化。将位于计划层的控制层的中间位置的执行层叫做MES,并说明了各层的功能和重要性。MES作为未来生产企业必须具有的信息支撑系统,担负着与生产相关的主要职能,MESA(制造企业解决方案国际联合会)具体解释了MES所具有的11大功能模块,其中包括:资源配置和状态、操作/详细调度、生产单元调度、文档管理、数据采集/获取、劳工管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维护管理、产品跟踪和性能分析。MES项目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该项目将对集团的生产营运系统,和实体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都具有变革性的意义。MES整合信息资源,可以支持企业完成以下节能管理工作:(1)通过MES实现企业能源基础数据统计及平衡分析;(2)通过MES实现企业能源效率分析;(3)通过MES实现企业能源定额管理与绩效管理;(4)通过MES可以实时监控物料平衡、公用工程系统平衡;(5)通过MES实现企业节能分析。由于企业集团一般都采用分布式管理的模式,即各个下属企业采用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实施MES,可以建立起相对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规范清晰的业务流程,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2009年中国化工对MES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做好实施前的技术准备。

5.2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综合水平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的建设能很好地满足能源工艺系统的特点,可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能源质量管理、运行管理、停复役管理等自动化和无纸化,有效实施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符合公司强化管理、优化流程、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要求,可使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可以通过系统迅速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故障的影响程度等,及时采取系统的措施,限制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有效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在能源系统不正常情况下特别有效。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的建设,不仅可有效解决能源实时平衡管理和监控管理,还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归档和管理,为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创造条件。为企业集团的能效“对标”工作建立有效的数据依据,为公司节能减排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效果评价。2010年中国化工在昊华宇航实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试点,相信通过成功建设昊华宇航项目,将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