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划分市、区城市管理权限,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依法行政、责权一致、重心下移、稳步推进、分步实施以及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物随事转的原则。

二、主要职能权限的划分

(一)市级职能

1.负责宏观调控工作,拟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实施细则;

2.制订相关的行政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比、行业规范等制度和标准,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3.组织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

4.对区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

5.“三定方案”规定的本方案未划出的职能;

6.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能。

(二)区(不含贾汪区,下同)级职能

1.规划管理

行使辖区内未经市规划部门审批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以及未按批准的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行政处罚权。

集体土地上的居民住宅建设,由区建设局按照市规划局委托的权限、范围和程序办理。

2.建设管理

(1)行使辖区内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建设工程的管理权和处罚权;

(2)行使辖区内住宅装饰装修和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非住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管理权和处罚权。

3.房产管理

(1)行使辖区内物业企业的管理权和处罚权,组织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评小区综合管理和物业管理企业的业绩;

(2)负责辖区内直管公房的养护、维修和经营;

(3)负责辖区内产权属国有的城市商业网点用房的经营管理;

(4)办理辖区内私有房屋的租赁登记备案工作。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1)负责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绿化任务,拟定辖区内园林绿化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2)负责辖区内道路绿化带、行道树、广场、街头游园、花坛、绿地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街景美化工作;

(3)行使辖区内损毁绿地、树木和绿化设施的行政处罚权;

(4)组织辖区内绿化和植被保护的综合治理工作。

5.环境保护管理

(1)行使辖区内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行政处罚权;

(2)行使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行政处罚权;

(3)行使向城区河道、水面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行政处罚权。

6.工商管理

行使辖区内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7.城市管理

(1)行使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管理权和处罚权,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

(2)按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标准,行使辖区内户外广告(包括夜景灯饰和户外利用条幅、旗帜、招贴画、公共广告张贴栏、宣传橱窗、实物造型等载体设置标语、宣传品,下同)、临街建筑物装修以及临时宣传活动的设置审批权、管理权和处罚权;

(3)行使辖区内区管道路的维修、恢复,行使区管道路的挖掘、临时占道(包括摊点、书报亭、电话亭等)的审批权、管理权和处罚权;

(4)根据城市规划和行业设置标准,行使辖区内停车场、洗车场的管理权、处罚权和区管道路设置临时停车场的行政审批权;

(5)负责辖区内道路(含道路绿化分隔带)的清扫保洁、垃圾中转清运、分类处理,公厕的建设、维护和清掏保洁(含化粪池);

(6)行使辖区内建筑材料、渣土运送和夜间施工的审批权、管理权和处罚权;

(7)行使辖区内非机动车的日常管理和非机动车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和相应的强制措施权;

(8)行使辖区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8.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能。

各区管辖的区域不包括淮海广场(东至津浦西路、南至汽车总站西门南侧、西至复兴路西侧、北至朝阳市场南墙,下同)、彭城广场、人民广场、淮海路(东起复兴路、西至二环西路)、中山路(北起黄河北路、南至苏堤路)以及与其联结的道路向外延伸20米的区域。该区域由市城管执法局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户外广告的审批权、管理权和处罚权以及园林绿化方面的管理权、处罚权。

徐州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风景区管理处(以下简称“风景区管理处”)城管执法局(大队)受市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委托,在辖区内行使与区城管执法局相同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

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市容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街道绿化管理、“门前三包”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清除占道经营和各种违法小广告;指导社区参与城市管理,创建文明社区,完成区政府交给的各项城市管理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重点抓好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院等活动,监督物业管理,搞好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社区服务网络;美化社区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解决社区内市容环境卫生、排水、道路、路灯、环卫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止沿街和房前屋后乱搭、乱建、乱堆放问题;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提高居民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社区管理氛围。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城市管理具体职责分工由区政府进一步明确。

三、职能调整

(一)云龙、鼓楼、泉山、九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区政府的工作部门,与区城市管理局合署办公(以下简称“区城管执法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在城市管理方面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具有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其复议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开发区和风景区管理处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受市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委托,具体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

(二)未经规划部门审批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未按批准的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两侧、广场周围、风景区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擅自设置亭、棚,以及擅自在临街建筑物上开门、窗等,其行政处罚权,分别由市、区城管执法局行使。

(三)市规划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对户外广告的审批职能分别划入市、区城管执法局。

(四)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设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的非住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和住宅装饰装修的管理权和处罚权划入区建设管理部门。(五)房产管理方面产权属国有的城市商业网点用房和市区直管公房的经营管理(处分权除外)、改变直管公房用途的管理、监督等职能由市房管局划入区房产管理部门。

(六)对物业企业、私有房屋的租赁登记备案等管理职能由市房管局划入区房产管理部门,处罚权划入区城管执法局。

(七)道路绿化带、行道树、广场、街头游园、花坛、绿地的建设、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街景美化工作,由市园林局分别划入市城管执法局、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

(八)对损毁绿地、树木和绿化设施的行政处罚权由市园林局分别划入市、区城管执法局。

(九)违反*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机动车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和相应的强制措施权由市城管执法局划入*交通管理部门。

四、机构、人员和编制

(一)机构的调整

1.市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执法局整建制划归云龙区城管执法局。

2.市规划局的各区规划处分别划归其所在的区。

3.撤销市规划局的户外广告管理处(人员分流到各区城管执法局)。

4.*城市管理*风景区监察大队整建制划归*城市管理*风景区行政执法大队。

5.市园林局园林监察大队整建制划归市城管执法局。

6.市园林局淮海广场地区管理处和监察大队以及彭城、人民广场管理处划归市城管执法局。

7.市园林局绿化管理处所属的黄河、北区、南区绿化机构分别划归云龙、鼓楼、泉山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

8.市*局、各区*分局在本局内设立城市管理治安办公室,市城市管理治安办公室为正科级建制,区分局城市管理治安办公室为副科级建制,区城市管理治安办公室主任兼任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各办公室人员为5人,由市*局、区*分局内部调剂。城市管理治安办公室依法专职负责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处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治安案件。

9.市城管执法局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全额事业单位),支队长由局长兼任;各区、开发区城管执法局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全额事业单位),大队长由局长兼任。

10.各区、开发区、风景区管理处城管执法局(大队)的局长(大队长)任免,在征求市城管执法局意见后,由区、开发区、风景区管理处按程序任免。

(二)人员和编制的调整

1.市城市管理有关部门的编制,根据职能划转和实际需要,由市编办核定。

2.各区、开发区负责各自城市管理机构的设立及编制核定,报市编委审批。

3.被撤销单位的事业编制正式工作人员,随职能调整到市、区相关管理部门;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由原用人单位办理提前退休手续。非编人员由原用人单位负责安排,签订劳动合同到期的,自动终止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未到期的,经协商,可解除劳动合同,由原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条款给予经济补偿。

五、经费保障和财物管理

(一)市、区城管执法局人员经费、业务经费由市、区财政分级负担。

(二)市下放到各区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市财政局核定基数,按原渠道属市财政负担的,*年和*年由市财政全额补助,*年和*年市财政补助二分之一,从*年起,全部由区(开发区)财政负担。

(三)被撤销和调整的单位,其原有资产和债权、债务一并移交,由市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移交。

(四)严格实行罚缴分离制度。区、开发区城管执法局罚没票据分别到区、开发区财政部门领取,罚没收入分别上缴区、开发区财政;*风景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罚没票据到市财政部门领取,罚没收入上缴市财政。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城市管理工作是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城市管理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亲自过问,帮助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要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市城管执法局、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风景区管理处应当建立和完善各类行政执法制度、学习培训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备案审查制度、违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赔偿制度、评议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

(三)成立城市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市监察局、法制办、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城管执法局、市政公用事业局、规划局、园林局、环保局、工商局、*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区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风景区管理处处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市城管执法监督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其人员暂由市法制办内部调剂),负责对全市城市管理执法的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应当成立相应的协调领导小组和监督机构。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城市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定期召开协调工作会议,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监督功能,认真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与矛盾。

(四)建立联席会议和信息联系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负责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区政府、开发区、*风景区管理处分管负责人参加,通报执法情况,协调解决执法中的问题。

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建立执法信息相互通报制度。在行政管理中发现违法行为不属于本机关查处的,应及时移送对该事项有查处权的机关处理,有查处权的机关处理后应将处理结果抄告移送机关备案;各相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的审批事项与市、区城管执法局的行政处罚有关的,在部门审批后,应及时抄告市、区城管执法局。

(五)市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市城管执法局、规划局、市政局、园林局、建设局、房管局等相关部门,作为市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符合本市实际的具体管理规范和标准,5月底前报市政府,经市政府审查后下发执行。市级有关部门发现区级相关部门违法行政和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通知其立即改正或者限期履行法定职责,有关执法机关或者执法人员应当立即改正或者履行法定职责。对拒不改正或者逾期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市城市管理协调领导小组通报批评,监察机关应当视其情节给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要给予表扬、奖励。

(六)加强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按照市政府的规定,认真参加法制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市政府法制办发放行政执法证,持证执法。区、开发区、风景管理处城管执法局(大队)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由市城管执法局统一管理和办理,并依照有关规定统一编号、着装和佩戴执法标志。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概念,它是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一个活标本。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地域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转换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城市功能和农村功能互为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十分活跃的地区,通常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用地腹地之间,又称“城市边缘区”、“城乡交错带”、“乡村边缘带”、“乡村—城市边缘带”等。

二、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

城乡结合部在某一时段内是一个动态渐变的区域,但在某一时点是相对静态的。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教授在《成都:现实与未来》一书中对成都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即该书在界定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时主要借助于行政区划,以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建制乡镇和城区的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位,采用图像识别法、指标体系法分别对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进行分析测算,并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了其范围,主要涵盖了以下17个乡镇:苏坡、文家、金泉、沙河源、机投、金花、簇桥、圣灯、保和、青龙、十陵、中和、白家、犀浦、红光、石羊、琉璃。

三、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乡结合部由于处在城市与乡村接壤的特殊地带,是城市与乡村互为渗透、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快速转变的区域,因此市容环境与城市建成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对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沙河源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地区市容环境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脏、乱、差”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脏”:马路上尘土较多、建筑墙体陈旧污损,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较多,有些地段污水横流,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道,污染环境不断产生新的卫生“死角”和“龙须沟”,有些地段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城市美观;

二是“乱”:存在“十乱”现象,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摆乱卖、乱倾乱倒;

三是“差”:市政及生活设施差,路面破损状况严重,大多道路既破旧又狭窄,通行较不方便。

经研究发现,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制度因素

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较差的一个制度性因素。城乡结合部往往同时具有城乡社区不同的组织与行政管理结构。这里城乡地域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其各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转变为城市管理制度,仍具有城市——乡村的二元制度特征。城乡结合部既非城市,又非乡村,但既有城市的要素,又有乡村的要素,两种管理体制在这里交织,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往往成为管理上的“空挡”;同时辖区内众多的单位“各自为政”,管理标准不一,相互交错的地段,也为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问题,管理的薄弱和松散导致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建设落后,市容呈现较差的局面。

(二)规划建设因素

近年来,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划建设加快进行,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以来,以及实现成都的“新三最”目标,成都市区向周边农村扩展更为迅速。而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对城乡结合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较城区落后,没有详细规划,住宅区、商贸区没有统一规划和设置,功能区不明显,住宅区、商贸区交错现象比较普遍。或虽有规划但是实施控制力度不够,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规划建设滞后,市政设施、集贸市场建设滞后,马路破损,沿街店面破旧。以集贸市场为例,由于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过少,或大都是过渡市场,难以容纳现有的商户,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批发与零售难以满足商户的需求,于是一些商户就沿街为市,或是占道为市,普遍存在店外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和车辆乱停放现象,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交通安全。

(三)居民文明意识程度较低

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较为松散,生活费用远低于市区,进入门槛较低,因而是外来人口流入成都的主要聚居地。人口普查显示,成都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与原住居民混居的情形十分突出。如金牛区沙河源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高达70%以上;金牛区的金泉、青羊区的东坡、武侯区的石羊场、成华区的保和外来人口比重也在40%以上。并且这些外来人口和当地的工人、农民、失地农民、下岗工人、无业人员等杂居在一起,相比建成区,市民素质较低。特别是他们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只是把居住地当成自己的一个临时容身之所,缺乏基本的归属感,对周边环境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维护。另一方面,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居民由于正处在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失地、失业、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各种问题,不仅容忍了外来人口对环境卫生的破坏行为,而且习惯于随意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逐渐也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四)道路环卫清扫管理不到位

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实行多层保洁,保洁标准不一,清扫工作量不等。实施专业作业的道路保洁较好,如沙河源街道办就把主要地段承包给深圳升阳升等专业保洁公司,承包的道路由于实行了考核机制,清扫保洁状况较好;但有些社区、村自建道路保洁相对较差,有的道路甚至无人清扫保洁。由于农居混杂,外来人口聚集,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未实行旧村改造的农民、居民和外来人口产生的垃圾主要由村负责,村里不情愿加大投入。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村里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环境脏乱的恶性循环,这与城区内的道路环卫管理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多部门携手合作,才能维护好城市的环境。但现实情况是各部门常常是各自为政,对自己部门有利的才去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解决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特别是在7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都提出的“新三最”目标,以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成都的城市面貌又上一个新台阶。建设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城乡结合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城乡结合部是外地通往城市的重要入口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问题,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发展的全局,影响到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地段,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城市整体和谐发展。

(一)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转变

首先要对城乡结合部进行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是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因为政治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城乡结合部顽症难医的根源。这需要通过街乡行政管理组织的制度变革,实现政治层面的“二元管理”向“一元管理”的转化,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管理转向城市管理创造条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原则,改变管辖范围交叉,标准不一的现状,最终完成城乡结合部地区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社会变迁。

(二)加强规划和建设,加大市政环卫设施投入

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总体规划,制定控制性详规,立足现有基础,本着节约原则,统一规划,高起点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通过栽绿、补绿和建设小绿园、广场等形式,解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长期脏乱的问题,彻底改变其容貌;同时加大市政、环卫等设施投入。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建议分居民区兴建市场,做到布局合理、分类建设,做到既能容纳商户,又能方便居民。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管理规划,从垃圾的收集、清运到消纳,实行密闭化管理,统一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

(三)健全和完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庞大工程,动态性强,管理难度大,必须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和提升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一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建立环卫清扫保洁的制度,可以采取承包的方式把主要地段承包给专业保洁公司;二是在对城乡结合部整治的同时,抓好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及日常管理;三是建立市容环境卫生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容环卫脏、乱、差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四是建立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的市容环境问题;五是建立暗访督查与考核通报制度,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常态性暗访、通报及督查工作,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年度工作科学评价依据,逐步改善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四)提高市容管理的群众参与性

市容环境与每个人切身相关,市容环境的好坏也与每个人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搞好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区、村、组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热爱美好家园,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使广大城乡结合部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制定具体宣传方案,加大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的宣传力度。要教育和引导外来人口关心环境卫生,通过合适手段,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手段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是城市文明发展的结果。作为信息化时代城市管理的新趋势、新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代表了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方向。目前,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正在向三个圈层逐步推广,要充分利用成都市数字化管理的高技术手段,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上报的市容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搭建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的平台,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为成都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君,刘丽梅.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9(6).

[2]王倩,黄惠权.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OL].http:///focus/200706140006.shtml.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范文第3篇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区政协

__区三届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__新城建成“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重要新城、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这既为__新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城的迅速崛起,城市管理工作被摆上了日益突出的位置。按照区委要求,我就“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领导参考。

一、__新城规划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__城区按照“展示天津的窗口、天津发展的桥头堡、京津之间的明珠”的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全面加快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功能形象有了显著提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1、__新城规划修编工作步入正轨

一是规划理念得到提升。吸纳了区域竞争、京津冀经济带等理论,由注重规划技术向注重规划意识、规划思路、规划的可操作性转变,树立了舍得理念、注重区域统筹、优势互补。

二是规划机制不断创新。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区建立了“规划牵头、部门参与、公开招标、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的规划市场运作机制,形成了以__发展战略研究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骨架的规划体系。完成了大运河改造、京津公路1.2公里等100平方公里详规编制,城区详控规划覆盖率达到了75%。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及环保、环卫重要基础设施投入。建成了城区第二水源地,三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建成了四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了华北燃气入区工程,建成了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建了一批高标准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5%,天然气入户率达到57%。路网工程全面实施。103国道完成拓宽改造、京沪高速公路正线竣工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顺利竣工通车,在路由走向、站口设置方向上形成了新的优势。去年,区政府又投巨资完成了雍阳西道、振华西道等9条道路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区重点区域夜景照明工程,城区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城市功能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总投资8亿元的中信广场投入运营,优联第六城、保利上河雅颂、中房京津时尚广场相继开工建设,大运河城区北段景观建设竣工,城区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初具形象。城区住宅建设进展迅速,形成了和平里、平安里、颐安、栖仙等20余个成规模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撤村建居取得重大进展,10个村拆迁工作基本结束,68万平方米的亨通花园小区投入使用。四年竣工住宅面积23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9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英华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寄养中心、广电中心、综合医院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相继落成,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提升。环境秩序进一步改观。多次开展了以“清脏治乱”为重点的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和违规广告牌匾得到了进一步治理,运输车辆洒漏、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等违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

4、城区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环卫专业监理队伍,初步实现了“管干”分离,有效提高了城区环卫作业质量。所有非农平房居民区和道路两侧经营门店全部实现入户免费收运垃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穿越城区的国道、河渠、绿地的保洁作业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向区内企业发包,承包收入与作业质量直接挂钩,克服了因多头管理造成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有效提高了国道、河渠、绿地的清扫保洁质量。组建了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实现了城区执法权的相对集中,避免了原来多头执法给城区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城市市容市貌虽有较大改观,但离广大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城市管理机制不顺,城市品位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大招商引资的制约因素。其成因和表现主要为:

(一)体制不顺,造成管理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确。我区城市管理一直实行部门管理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城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积极性

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街道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同时一些部门和个人对城区管理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倾向。(二)机制不活,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均实行“事业化管理,封闭化运作”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不同程度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建管不分、管养不分的现象。一方面,有限的城市维护资金很难维持事业单位员工的巨额工资支出。另一方面,由于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工资分配拉不开差距,职工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工作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尽管城建部门已主动在系统内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制订了一定的检查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但均属于内部管理标准,仍未能跳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怪圈。由于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城区,没有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以市场机制配置城管资源,更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三)规划控制力度不够,造成无序建设,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由于一些部门、单位、居民和开发企业规划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在城区私建住宅、乱搭乱建、违规建设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零星开发、擅自修改规划、变更土地用途、降低配套设施建设面积和标准等行为;同时由于在规划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行政干预因素,致使规划落实不到位、规划监管不力,无序开发建设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大了城区拆迁改造成本,增加了城区管理的难度。

(四)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环境较差,造成管理措施不得力。目前,区综合执法局共有在职在编人员50人,担负着城区近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区道路、市政设施、公用事业行政执法管理任务,人员严重不足、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经常遇到当事人暴力抗法、谩骂污辱,执法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五)投入不足,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护管理滞后。这是制约我区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投入,但与国家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城区公共休闲活动场所、公共绿地、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及其他公共场所建设长期以来投入不够,导致“马路摊点、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等现象严重。

(六)市民文明素质差,法制意识不强,造成城市公用设施破坏严重,管理难度增加。由于城区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少数城区居民文明意识、城市意识差,法制观念不强,存在乱停乱放车辆、践踏草坪、侵占绿地、乱丢垃圾、闹红灯、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同时也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私利,乱贴乱画小广告、恶意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特别是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城中村”,很多村民在生活习惯、文明意识方面没有及时转变,加上管理缺位,造成“城中村”内脏乱差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加强规划执法管理。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就要不断加大规划设计投入,坚持高起点、高档次,花重金、聘高手,引进竞争机制,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通过招标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机构进行规划和单体设计。在进一步修编完善城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做好城市设计和城市模型制作工作,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环卫、给排水等专业系统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要严格执行规划,高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全面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强化规划工作层级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坚决维护公众利益。建议建立国土、综合执法和规划三个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通过联合办案、调查、执法、资料共享、互作见证等手段,加大对违法建设(占地)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

(二)进一步理顺城区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和划分区、街、社区的管理范围、职责和权限,理顺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区级为主导、街道为主力的城区管理格局,赋予或授权街道办事处更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职能,真正实现属地管理的格局。一是下放城市管理权限。进一步科学划分区、街道两级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管理权限,凡是能由街道行使的,都要依法采取直接下放或以委托授权的方式下放到街道,并对相关的行政许可权依法作出调整。二是在四个街道建立城市管理机构。各街道分别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行政执法办公室),实行区、街双重管理的模式。街城管办负责日常管理和执法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区建委、综合执法局的指导。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城区居委会的工作优势,实现城区管理的无缝对接。

(三)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责任监督机制。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对区直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以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带动促进各项工作责任制,特别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对达到标准的要公开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对达不到标准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大力强化社会监督,对城市管理中的重大决策和举措,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公众意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并公布举报电话。要建立健全行风监督评议制度,切实加强社会对城市管理从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监督。

(四)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基础实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使公用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扭转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弊病,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一是按照“改东建西,开发南北”思路,加快推进以翠亨路为主线,纵贯城区、连接南北站口的西部发展框架,建成北部物流和南

部客流为主的服务产业功能区。二是按照现代化城市道路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主干道路新建和改造,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区道路骨架。同时应同步实施市政管网及强弱电明线入地工程。三是严把审查关,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城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四是大力搞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抓好绿化养护管理,完善城区道路、住宅小区及单位庭院绿化,实施拆墙透绿工程,逐路推进楼体包装亮化,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五)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按照 “政企分开、建管分离、管养分离”改革思路,进一步转变旧有的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开放作业市场,走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城区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要实行管养分开,推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要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网格化为抓手,信息化为手段,管理资源整合为保障,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并且创造出新的管理机制,因此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

2003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针对《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思想和方法,依托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按照这一构想,东城区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推出全区域、全时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此项目的研发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务院信息办将其列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北京市信息办也将其列为北京市信息化重大应用项目。北京市东城区从抓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工作,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综合利用GIS、GPS、RS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建立了完整的、闭合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2004年10月22日,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开始试运行。试运行后,成效卓著。

2005年7月13日,建设部“建城函[2005]207号”文《关于公布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城区)名单的通知》选择了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上海市卢湾区、南京市鼓楼区、扬州市、杭州市、烟台市、深圳市、成都市和武汉市等10个城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后,逐步在全国推广。2005年7月14日,建设部了《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一文;2005年7月18~19日,建设部在北京市东城区召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总结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并将此项目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示范工程。此前,建设部大力倡导和推进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抓手还有“12319”城建服务热线。

2004年初,上海市政府领导明确提出了要以方便市民为宗旨,加快建设“12319”城建服务热线的要求,2004年9月,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批准“12319”建设方案,并落实了资金预算和人员编制。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建设部文件精神,由建设交通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支持配合,把“12319”作为为民解难的实事工程抓紧抓好。2005年8月,市委主要领导专程到“12319”城建服务热线视察指导工作,接通市民电话,询问市民反映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实地察看了工作的落实情况。2005年4月,上海市“12319”城建服务热线正式开通。10月,与“12319”城建服务热线通联的上海市城市数字化管理市级平台和卢湾、长宁两区的区级管理平台投入试运行。上海市“12319”城建服务热线整合了全市建设交通系统17条热线,受理范围涵盖建设、水务、交通、房地、市政、绿化、市容环境、城管综合执法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供排水、供气、物业、公交、出租汽车、环卫作业等业务单位。自开通以来,坚持以“群众的话耐心听,群众的事耐心办”为工作宗旨和服务理念,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边运行边改进,不断完善工作网络,理顺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开通后7个月时间里,就接通市民拨入电话近9万个。

在建设部公布试点城市之前,在2005年年初,上海已有学习小组到北京东城区参观学习,并且开始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自2005年5月开始,上海城地公司开始实施长宁和卢湾两区的网格化部件调查工作。在公司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用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61万个部件的调查工作,覆盖面积达46平方千米。在2005年成果的基础上,公司在2006年上半年实施了网格化部件调查的第二阶段的工作,截至6月底已提前完成预期目标,覆盖的区域由原来的两个区扩大到6个,总覆盖面积共达195.5平方千米,完成了243.5万个部件,平均合格率为98.41%。目前,网格化部件调查工作正面向全市全面展开。

经过几个月的高效率筹备和基本建设,2005年10月1日开始,本市卢湾、长宁两区率先进行了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长宁区范围为37.19平方千米,被分为1459个万米网格,111个工作网格;配备了314名城管监督员(又称协管员,分早中两班工作,双休、节假日也有执勤)。卢湾区总面积8.02平方公里,将全区分成439个万米网格,设30个监督责任区;配备了35名城管监督员(日班制)。2006年1月1日,卢湾、长宁两个区级平台开始正式运行。1

2006年起,上海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政、交通、水务、房地、市容环卫、绿化等部门各自建立的GIS系统纳入网格化管理大系统中。浦东、徐汇、黄浦、静安4个区在2006年6月开始试运行之后,市容面貌进一步改观,基础设施完好率明显提高。2006年下半年,普陀、虹口、杨浦、闸北等4个区将完成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还要启动松江、青浦等郊区城市化地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试点建设。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之间的大型数据库,在这个大平台上,6000多个管理网格以及其中数百万个部件和事件,可以实现各个层面之间的实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市有关条线部门的信息终端设置也正在推进中。

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间不长,但是成效十分显著。

通过网格化管理,许多数天乃至数月难以解决的无人或多头管理难题迎刃而解。例如: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7月底,长宁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立案6万多件,结案率平均达到99%以上,最高99.7%;卢湾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立案1.2万多件,结案率达到99.6%。2从协管员发现问题到监督中心立案,快的只要1分钟,慢的也只要3~4分钟。而解决问题,也有时间限制。

再如上海12319热线整合了城建系统水务、房地、交通、市容、绿化、市政等六大主要行业的17条热线,受理电话量很大。但是,自2005年10月份以来关于卢湾区的投诉却明显少了很多。至2006年8月8日,从12319 热线转到卢湾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的案件才6起。“热线”成“冷线”的背后不是城市环境问题的绝迹,而是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的推进。长宁区在这方面,夏季投诉电话全市排名也是倒数第二。这些都说明了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效。

上海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学习了北京东城区的先进经验,结合上海特点有所创新,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和近8个月的正式运行,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主要经验:

(1)建立了有效运行机制,改变了评价体系

运行机制的优劣,关系到系统长期运行的效率和系统的前途。这是我们进行任何改革都必须首先充分注意到的问题。

按照监管分开,一个平台两套班子,实行监督和处置“两分离”,形成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五个环节”有机衔接、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的思路。卢湾、长宁等区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套班子,建立了以网格化、精细化为特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续监督为业务链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的监控系统。而“监督中心”又有“12319”市民城建服务热线制衡。形成了主动监督、自我监督、社会监督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监督体系。

这一机制的建立,改变了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管理部门自我监督、自行处置和自我验收的状况。

(2)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3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从技术衔接、组织再造、机制协调、运作效率、网络效应、转移成本、投入产出等多层面和多角度考虑问题。

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以市级平台建设为主线、以区级系统平台建设为重点、市区两级平台协同工作的技术体系,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闭合管理系统包括四个层次,即网格监督员、市级平台、区级平台、街道和专业部门。基本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五步:第一步,网格监督员现场巡查发现问题,通过移动终端(具有通讯、取证、卫星定位等多种功能),将信息以数据、图像、声音形式传至市级平台。第二步,市级平台综合分析后,分派至区级平台,即各区监督受理中心。第三步,区监督受理中心将受理案件(也包括其它渠道的反映、投诉)移送区指挥处置中心。第四步,区指挥处置中心按案件不同性质,分配至街道或区、市专业部门实施处置。第五步,街道或专业部门处置完毕,信息反馈至区指挥处置中心,再由区监督受理中心安排网格监督员现场确认后销案。

技术上的统一,大大降低了系统建设的投资成本和各系统的衔接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体制上的协同,使得处置事件有了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效率,也使得监督体系能够逐级生效。属于市级职能部门管的,就由市级平台指挥中心直接联系;属于区或街道管的,就由区或街道去解决。如果不是市区两级平台协同建设,区级平台孤军奋战,不仅在“指挥”市级职能部门办事方面显得柔弱无力,而且未来在“全市统一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时,有可能遇到技术上的障碍,造成投资成本上升。这一经验值得其他省市在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时参考。

(3)扩展了监管内容,使城市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城市管理从重视硬环境到重视软环境是一大进步。

针对上海的实际需要和顺应市民的要求,长宁和卢湾等区都在城市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将监管范围从“部件”扩展到了“部件+事件”,并且在规范化管理方面作出了努力。长宁、卢湾两个区分别编写了《上海市长宁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事件》、《长宁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规章制度汇编》和《卢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实物图例与照片对照表》、《上海市卢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指挥手册》,用以明确监管职责、规范监管流程、限定解决时间等;还建立了“首接负责制”,使得每一件立案的事情肯定有人负责解决。在事件管理方面,目前扩展的主要有:禽流感问题――城市非法饲养家禽、鸽子问题;一次性饭盒使用的环保问题;高空、高危作业的安全问题;拆房、修路等的扬尘问题;国旗法的遵守问题;建筑工地安全生产问题等。同时,在“事件”监管方面,还注意到了信息内容的问题,例如:制止马路广告牌的不健康广告和保持宣传栏不被乱贴传单等。

目前,除了“部件+事件”监管“面上”的扩展,还正在进行监管的“纵深”延伸,主要是:从街面次序为主向社区延伸;从重点地段为主向社区、小区环境延伸;从“部件”完好向“部件”合理配置延伸;从信息形式向信息内容延伸。

(4)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提高了执政能力

有了主动服务的思想,还需要有主动服务的手段。

城市网格化管理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的优势,提供了主动发现问题、为民服务的手段;从“城管通”拍照取证、发信到“监督中心”“立案”和通知有关部门仅需要几分钟,许多疑难问题被及时解决、许多违章行为被及时制止、许多事态在初始阶段就受到控制,大大降低了社会运作成本。

老百姓有什么问题,过去不知道怎么投诉,现在有12319热线可打,还可以直接找协管员反映。有的协管员还与有关城管部门的人员实现了“结对”巡查和处理问题。长宁区管辖范围比较大,还有城郊结合部,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还专门组建了一支“执法”应急队伍。

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各部门在处理好“条块关系”,整合好管理和作业资源,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市建设交通委牵头,会同全市15个委办局和相关单位,形成了市、区联动的工作网络,建立了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对数字化管理平台和“12319”反映出来的疑难顽症、历史遗留等问题进行协调磋商,有效推进了问题的解决。卢湾、长宁两个试点区也结合区域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区级部门间工作协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并且,城市网格化管理还有助于政府部门及时对本市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以及城建管理手段进行调整优化,使城市管理决策有了更充分的数量分析依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在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处于建设初期,归属、性质、地位和编制尚未明确

目前,各区级的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机构,领导归属,人员编制多少,各层次人员的身份等,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说法。现有管理人员是从各处抽调来的,编制还挂在原来的部门。

卢湾区监督中心在2005年6月9日就成立了,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卢湾区政府有文件初步说明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行政编制人数,市人事局还没有 表态。城管监督员的组成,各个区也有较大的差别:卢湾区监督中心有31人是从市容局划过来的,编制未动,另有4人是社会招聘的;长宁区监督中心从市容局方面整合过来80人,大部分从社会招聘,解决了部分40-50问题。卢湾区的指挥中心,目前是事业单位,如果今后仍然这样,就不能设公务员编制。其他区的监督中心牵头和组成,也不尽相同:徐汇区的队伍构成,主要是原城管大队;虹口区是市容局;普陀区是市容局和城管大队;黄浦区是市政委牵头组织。而各区的监督中心的网络和电脑操作员,目前是从市人事局借调过来的,人事关系在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

编制未定,人心不定,奖惩和管理有难度。不利于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长久发展。做什么事情,实践、摸索,然后争取制度先行是很重要的,一开始就争取规范化,比以后积重难返去整合造成很大摩擦成本要好。并且,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今年全面铺开,归属、性质、地位和编制以及经费来源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2)法律地位不明确、法规不全

性质、地位的明确需要法规方面的支持。目前监督大队“执法”,严格意义上是受不到法律条文支持的。监督员“执法”,代表的是谁?是不是代表政府部门?这与人民警察、工商管理人员执法的代表身份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在监管过程中,发生监督员被殴打的事件,派出所只能按民事纠纷裁决。有些区的监督员(协管员)拍照取证,不敢光明正大去做。此外,目前全市监督员制服也不统一,有的区不发制服。

(3)新旧体制尚有摩擦,人们的认识尚未统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原有体制具有较大的冲击力,自试运行以来,原有职能部门总体上是配合的。但是新旧两种体制的磨擦、旧体制旧习惯的抗争也是存在的。老体制对新体制的效应有一定程度的抵消。

目前有个别区,没有建立“一个平台、两套班子”的机制,这说明人们对新体制新机制的认识尚有不足。

由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定位”还不十分明确,与原有部门在职能的划分方面也不是很清晰,还存在各部门此消彼长能否顺利实现的问题,例如:各部门人员配备的此消彼长也是一个问题。既要解决新部门的人员增长问题,解决社会待业人员就业问题,也不能使得老部门变得无所事事、人浮于事。

(4)定位系统需要改进,信息系统硬件配置不到位

城市网格化管理综合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在试点区单独运行的时候,信息遥感定位系统比较准确,监督中心对监督员巡视路线、所处区域位置都能一目了然,但是临近区开通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以后,各个区的信息系统信号有相互干扰的情况出现,个别人员位置发生大幅度被“拉动”和漂移的情况。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大量的图片、图形显示和操作,目前的硬件配置有不够合理的地方,计算机系统内存和显示卡配置不适应多媒体操作的要求,图形显示速度很慢,降低了工作效率。

此外,在调查中还有人反映说目前城管监督员(协管员)的待遇太低,与交通协管员的待遇一样,月基本收入1000元,包括800元工资、200元奖金。对工作违规、“城管通”损坏的罚则过重。并且,城管监督员需要学习很多法规、熟悉各个城管部门的职能,还要学习“城管通”的使用方法。相比交通协管员,劳动的复杂程度要高一些。每个城管监督员,按照规定,每天必须在管辖范围内巡视8遍,来回走动,劳动强度也比较大。有的区监督员(协管员)分为早中两班工作,就更为辛苦一些。

四、建议

(1)尽快明确各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领导归属、性质、地位和编制

主要是要解决统一归口领导的问题;明确“两个中心”的职能和性质;定编定岗,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编制和归属应当明确。关于“监督员”和“协管员”,也要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和规则,可以考虑采用的办法是将“监督员”和“协管员”区分开来,类似“工勤人员”与“职工”的区别。

(2)尽快制定相关法规

这个工作与上述工作应当同步开展,需要通过人大立法,明确“两个中心”的职能和性质;明确“监督员”执法的性质、管理范围等。政府部门则要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相关考核制度。

(3)信息系统要进行技术上的改进

信息定位系统要进行全市统一重新布局“磨合”,解决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硬件系统要进行适当升级,扩充内存、升级显示卡,解决系统反应迟缓的问题。

(4)加强对监督员(协管员)的培训,适当提高待遇,统一制服

网格化管理要实现四个全覆盖,即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全覆盖。现有管理队伍要发展壮大,才能实现全天24小时三班制。同时,监督员(协管员)必须学习一定的有关知识和法规,提高基本素质,才能做好这份要处理好很多方面关系的工作。并且,当前城市管理中很突出的矛盾是城市容貌与流动摊贩、马路菜场方面的矛盾;说得严重一点与环境与民生之间的矛盾。最近全国各地发生了不少小商小贩与城管人员严重冲突的事件,既有商贩恶意伤害城管人员的事件;也有“执法”过份,民众深切同情商贩的事件。没有较高的素质,就难以把握执法的尺度。尽管目前监督员(协管员)主要责任是上报事件而不是直接管理,但是也会遇上需要即刻管理的事件,而且对于上报事件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把握好分寸。

必须要有统一的制服,才能改善监督员(协管员)的形象。统一制服有威慑作用,可以避免矛盾激化。

(5)建立“全民协管制”

建议建立市民手机拍照取证短信举报奖励制,设立“手机城管热线”。目前国内少数城市已经开通“手机短信城管热线”,上海也应当开通,让热心的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

(特别声明:本文允许所有网站无偿转载但是必须通知作者,gwm@sass.org.cn)

1实际上此前2005年10月1日起的试运行也是正常的。

城市管理和城管的区别范文第5篇

1.1 数字城管的含义。数字城管,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通过对整个城市的所有的城市管理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其工作原理是将每个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管理系统之中,这些元素包括;路灯、井盖、邮筒以及电话亭等等,例如某街道上的一个路灯不亮了,无须拨打投诉电话,只需要运用GPS定位系统进行追踪,城市管理部门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1.2 数字城管的实施历程 

(1)我国数字城管的首次尝试。2003年,网络化城管的课题首先在北京东城区开展研究,2004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我国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首次尝试。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行,东城区信息化城管项目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评价,2005年7月,被国家建设部正式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确定首批试点城市。随之,国家组织在全国主要城市进行推广,并且确定了杭州、扬州、上海长宁、上海卢湾、深圳、武汉江汉区、烟台、成都以及南京鼓楼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2005年8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是由东城区政府和数字城管课题人员共同编制而成。2005年9月,南京鼓楼区数字城管系统率先投入运行,这也标志着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拉开了帷幕。 

(3)数字城管的全面开展。2006年3月,国家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包括郑州、诸暨以及台州等17个城市。随之,同年4月,杭州与扬州数字城管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试点城市的良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年建设部颁布了42号函,确定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包括一些具备综合条件的县级市。 

2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2.1 数字城管的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数字城管的模式不断推行,一些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总体管理意识薄弱。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主管数字城管项目的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数字城管关键在于城市或者城区的政府行政机关的建设,并且最重要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切实保证实施,在信息系统搜集到城市元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立即采取对策解决问题,为城市居民排忧解难。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领导对数字城管认识不到位,一贯只有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想,而忽视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在体制上确认了数字城管项目,但是实际操作没有落实,政府领导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的执行力不够,阻碍了数字城管的发展[2]。 

(2)数字城管建设水平有差距。虽然数字城管在多个城市或者城区进行了试点,但是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本身就比较缺乏,在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我国的国情,而且还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来进行数字城管模式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各个城市的数字城管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同一城市或者城区的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化发展程度也存在差距,不利于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 

(3)全面推广重效率、轻质量。我国数字城管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但是许多城市在实行过程中,专注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甚至是通过不断地新建与扩建显示数字城管的蓬勃发展,没有真正将其用于实际的城市管理活动中,信息化城市管理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2.2 智慧城管的兴起。数字城管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随着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发展,智慧城管应运而生。 

(1)智慧城管的含义。智慧城管是指通过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融合、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城市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且进行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2)智慧城市的特点。智慧城市是智慧城管的前提条件,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也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总体看来,智慧城市具有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与激励创新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才有可能发展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3 智慧城管的意义 

智慧城管能够自动获取信息,监督管理活动更加细致入微,城市管理职能更加多样化,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更加智能化,同时赋予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在城市资源整合方面更加全面具体,可以说,智慧城管在极大程度上对数字城管进行了改良与发展。 

4 智慧城管的发展策略 

4.1 全面物联,拓宽管理。将整个城市的公共管理设施纳入全面的物联网系统中,各个城市元素通过智能传感设备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互联”的城市管理系统[3]。由此,智慧城管可以监管城市的公共建筑、环境管理和治安监控以及城市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城市管理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了城市管理的内容,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识别与物联网等高新科技,进行能为智能化的全面感知和识别,能够实现城市管理服务和对象的高度整合,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2 充分整合、深化协同。在全面物联网的系统之下,智慧城管可以收集城市管理数据,这些海量数据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直接的交流与共享,城市数据经过不同部门的分析与处理,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协调服务,政府部门和居民之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城市管理的工作,逐渐形成城市协同治理、政府协同办公以及面向市民、面向区域的协同管理。 

4.3 坚持民本、公众参与。智慧城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广大市民,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因此,智慧城管需要设立各类在线服务平台,给与市民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与交流的空间,在城市管理中,政府要大力倡导公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观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最终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