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着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5、“花间小憩”网页作品展:将小丽花的相关知识及个人作品制作成专题网页,进行展示。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字:工程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培育出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是高等教育的任务,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等素质,这些素质都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并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工程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学者普遍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较低,相关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所以,由于工程师思想政治素质缺乏所造成的工程事故的数量与严重程度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工程伦理教育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在实践的过程中也累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他们对工程师的工程伦理教育重视程度十分的高,几乎每个工程院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相比之下,我国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有一少部分工程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在这种现状下,我们可以大胆的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全面提升我国工程师的素质。

1 美国工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考察

1.1 重视相关课程的日常渗透

美国的工程师培养经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十分先进的,政府和学校都对工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的重视。美国的各个州的授课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但大多数的工程院校所制定的计划往往都包括一些基础类课程,在这些具有共性的课程之中,处处都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例如历史、公民等科目,在授课的同时,教师可以对工程技术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更具备爱国主义精神;人文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政治这门课程刚是使工程技术人才认识美国的法律及制度,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美国还特别重视在日常实践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我国,学校通常都只是在最后一年的学习中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不但时间较短,也没有做得到边学习边实践。而在美国,工程院校非常鼓励学生多参与到实践中去。不仅仅是实习,在学生日常的课程中都会穿插实践内容,经常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体验和学习。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或实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尽早的接受到以后在工作中可以用到的知识,更使学生通过与企业在职优秀员工的日常工作接触,向他们学习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品德。

1.2 重视案例教学作用

除了对工程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外,在实践环节上,美国也有很多我国可以借鉴的优秀经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对案例展开研究、进行讨论并对案例中处理事件的原有的方法进行分析,进行评价,或对针案例提出自己的方案,通过对比、交流、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 [1]1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集合了多种研究路线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包含材料的采集,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剖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综合性很强的研究方法。这种通过研究案例再进行论的教学方法在美国工程院校应用的非常普遍,成为了美国工程伦理课程的特色之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接受程度也非常的高。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其更具体更生动的研究方法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产生了主动参与研究的意愿,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工程伦理学的教授过程中,还可以把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由学生来演工程案例之中的角色,使学生对从案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记忆深刻,受益良多。

1.3 重视工程伦理课程

美国是工程伦理学的发源地,在1950年左右就开始出现了工程伦理学,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学科。美国对工程伦理课程非常的重视,大多数的工程院校都开设了工程伦理学相关课程并形成了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如讨论、写作、讲座、演示、案例分析等。同时,其评价体系也是十分的标准化。美国的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师都是工程伦理学的研究人员,工程伦理知识十分丰富。工程伦理学相关图书、出版物数量也很多,这些都是美国工程伦理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德国工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考察

2.1 政府对工程师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

德国人一直都给人十分严谨的印象,对于工程师的培养更是如此。在上个世界50年代,德国工程师协会(VID)就通过召开多次会谈,提出了“工程师的承诺”,认为工程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要为全世界人民的安全、幸福而工作,包括在任意一个国家,也无论是哪个种族的人。 [2]2

VDI在2002年通过《工程基本原则》为工程师挑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在制造一种新的产品之后应该为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负责。应让人们知道其使用的方式,和这种产品会带来的一些危胁;要让人们充分的了解产品的确切的信息”。 [3]3这一要求不单单对工程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要求,更让工程师明确了这个职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应该承担的责任,让工程师对工程伦理了解的更加全面,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工程师。德国工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比较健全,对培养的目标有着统一的要求,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比较一致。教学计划、内容都十分统一。内容方面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理论等等这些严谨、系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德国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结构,如获得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综合评价、运用理论来处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和历史问题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借鉴政治社会化理论

作为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话语,“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是紧密联系的。德国政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政府推行文社会建设重要途径。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由学校来具体实施,由德国政府主导。通过对各种效果良好的培养方法的运用,使工程技术人才政治品格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可以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同时,逐渐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德国非常重视各种政治知识的灌输和政治技能的培养,以便其政治培养的目的得以实现;再通过不断的实践,使这种政治品格得到内化,最终使工程技术人才的政治素质得到提升。

2.3 师资队伍素质较高

我国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组成非常的不同,在德国,学校的管理者、职业和心理咨询有关人员、神职人员等都涵盖在这个系统里。除此之外,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呈现出一个特点:非专职人员占了很大的比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很多希望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义工,包括有学校的保健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及教师等。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组成,决定了这个队伍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队伍的稳定性也比较高。

3 法国工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考察

3.1 建设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协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为了建设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一是重视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为了保护本国的文化,每年法国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出版业、电影业等文化行业。二是着力公共环境的建设。法国对名胜古迹的保护程度非常之高,还建设了文化设施,同时开放了许多的名胜古迹和法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这些名胜古迹和建筑对老人免费学生半价,这是政府的规定。法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怀都在这些建筑中得以很好的体现,这是法国向其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之一。三是重视社会环境的建设 法国一直都致力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氛围。

3.2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中

法国对工程师应具备的素养作出了以下规定:一是基本的文化知识,这是工程师能力的基本保证;二是专业知识,这是在未来进行工程实践的保障;三是较高的人文素养。[4]4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法国的学校在很多课程中都加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其它课程的同时强化了思想政治素质。学校还通过开展“公民、法律、社会教育”等日常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并形成公民素质。

3.3 精英教育提升工程师综合素质

法国的精英教育是法国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法国,高等教育分成普通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法国十分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把工程技术人才视为国之栋梁,所以将工程院校纳入到精英教育之中,使其成为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英教育的准入标准很高,相关的考试难度非常的大,人才挑选的标准比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更加严格,使得法国工程院校中的学生综合素质都较高,这也为其今后在工程院校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精英教育非常严格的人才挑选标准,精英教育呈现出人数少、规模较小的特征。法国的工程学院学制是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工程院校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不但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的重视,对其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法国工程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很强,在工程实践之中,可以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4 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总结

4.1 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隐性

近些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悄无声息的渗透到各学科之中,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在重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更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变化的方向。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取先计划、然后再运用传统灌输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当今时代,更加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应用。我国也应该与时俱进,对西方隐蔽、更“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胆进行学习。

4.2 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主体地位

西方国家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受教育者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注重对工程学院的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等,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教育学生。西方国家针对工程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以便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对遇到的问题或突发的工程事故有处理的能力。

4.3 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西方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工程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论考试的成绩。例如在法国和德国,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必须掌握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等。而在中国,学生往往在毕业时都不能马上去企业接手工作,而是要接受一系列的相关上岗前培训。使我国的工程师缺少了国际竞争力。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更是要处理很多由于社会和经济不断的发展而带来的各种问题,要适应时代,还应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工程界的杰出人物。所以,我国工程师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应得到加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再单一注重工科知识,制定的新的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计划和要求,注重人文社科类课程在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

4.4 重视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教学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优势之一,工程学院的学生通常在入学之后,就开始接受一些实践教育。工程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实践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和体验真实工作内容和环境的机会。这些实践都被穿插于日常的学习之中,学生在这种实践过程之中可以获得许多在理论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工程实践活动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

在我国,这种实践通常都只是在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实习时才可以实现,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不能充分的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工程技术人才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更多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之中的机会。除了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学习体验之外,还可以邀请一些模范工程师进入校园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尽量多的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真正在一线从事工程实践活动的工程师,通过对工程师的技术和品格进行学习,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4.5 工程伦理学强化工程师职业素养

工程伦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在1990年左右出现在美国。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工程伦理素质的培养,例如在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提出一个合格的工作师必须受过工程伦理课程的训练。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20年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学发展的远景》中提出:“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有全球公民意识,具有一定的指挥、分析、处理事物能力,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等等。未来工程师应具备关键素质要素有九个,可以准确的对事物进行剖析,在工程的进行中运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顺畅的与人沟通,掌握基本的商业原理,指挥能力,较高的道德品质素养,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持续的进行学习。[5]5目前,国内的工程伦理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借鉴西方经验,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伦理学本土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97.

[2] VDI.Engineer’s Confession(translated by Carl Miteham)[S].Dusseldorf:VDI,1950.

[3] VDI.Fundamentals of Engineeirng[S]. Dusseldorf:VDI,2002.

[4] 王晓辉,法国工程师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37-41

[5]NAE.The Engineer Of 2020:Visions Of Engineer InThe New Century[M].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4:53-56.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

为什么“案例教学法”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苏格拉底与案例教学法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苏格拉底是怎样教学的。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作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回答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苏格拉底接着问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那位青年只好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那位青年回答说:”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苏格拉底的意思是,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双方的辩论,一问一答,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错误,从而否定自己原来已经肯定的东西,以求得一般的概念,这种方法当时叫做“辩证法”,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使用“辩证法”一词的思想家。在与学生讨论中,最初几个问题往往引导出后面的问题。这样,教师要么将学生引导向更高层次的对真理的探索,要么指出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在推理过程中发生的缺陷。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任何问题都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只重复权威和前人说过的话。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以及对于西方教育和学术传统的形成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于19世纪末在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法,主要也是继承了苏格拉底教学法中的这种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法学院把案例教学法作为法学教育的基础。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郎得尔曾指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判例,真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他的意思是说,学生将通过阅读法官对于案件的合理判决来学习法律推理。案例教学法的好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发展了他们如何解决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掌握了如何进行法律分析,那么即使他不去记忆那些法律条文,他也一样能够运用法律推理能力理解他所不熟悉的法律。这种能力将使法律工作者能够迎接不断面临着的新的挑战。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法律和法律原则,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而且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法律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认真钻研老师发的案例汇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一起就某个虚拟的案例或实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则、规则以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大有益处。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正如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前校长马克斯。怀曼(Max Wyman)在一次对法学院一年级学生的讲话中曾讲过下面这些话:“作为学法律的学生,你们必须准备好研究一些法律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在法律文件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深刻思想。你必须做好准备,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当今法律的目的和范围,并且判定该目的和适用范围是否仍然和我们现今的社会道德相一致。确实,作为学习法律的学生,你必须做好准备,对老师们所说的话提出质疑,对他们所说的话永远力求甚解,还要努力证实。如果你只是满足于反刍老师所教,那么,你肯定只会变成个法律操作者,而不会 成为法学家。”

那么,案例教学是如何进行的呢?这里举一个例子。“洞穴探索者”是一个著名的模拟案例,它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朗。富勒(Lon Fuller)杜撰的。富勒教授采用虚构的事件,展示了法官根据这些事件所作的各种判决来反映各种法理学流派的特点。洞穴探索者案件现在已成为一个经典的模拟案例,经常使用于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中。通过洞穴探索者案例,我们可以了解,法官是如何根据他对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认识以及对法律制度的认识来参与法律程序的。同时,为了做到公正的判决,法官是如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难题的。这个虚构的案件简要事实如下:四个人进入到一个洞穴,结果被困在地下。在他们遇救前,要活下来,就必须通过抽签作出选择,吃掉他们中的一个人。尽管这一生存做法的最初提出者随后很快改变了他的立场,但抽签计划还是实行了,最初提议者本人不幸成为牺牲品。后来,其余的三个人遇救。被救下来的三个人后来被指控犯有谋杀罪。现在教师提出问题:遇救的三个人是否有罪,如果有罪的话,如何定罪量刑。这样学生将扮演律师和法官,根据他自己对法律的理解,以及他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如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学,社会法学等)对此作出判断和裁决。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学生在运用法律推理时出现的错误和法律知识上的缺陷,引导学生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共同讨论学术上的问题和法律上的疑点,但在讨论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起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与美国的法律制度,抗辩制的诉讼方式以及法学教育制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的法学教育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法学院的学生是从最优秀的申请者中录取的,学生进入法学院的时候,大都已经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有的学生甚至还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很多人在某一领域已经有所成就,不少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同时,学生进入法学院还要通过全国性的法学院入学考试(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且成绩优异。此外,在他们进入法学院的时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对他们来说,学习法律不仅仅使学习法律的条文,更重要的是思考法律问题和从事法学研究。因此对他们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比较适当的。

美国法学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还与美国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有关。美国的法学教育主要是一种职业训练,其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律师和法官。因此在法学院学习期间,学生必须学会象律师和法官那样思考问题,认真研究案例。同时,美国法是以普通法或判例法为基础的。普通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法官裁决案件主要是以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遵守先例”原则,也就是说今天法庭裁决的案件必须与以前裁决过的类似案件保持一致,不能完全不同,哪怕以前的案件发生在一百多年以前。然而,由于普通法具有灵活性、因此法官在裁决类似的案件的时候,可能与先例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完全发生冲突。由于司法判例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美国的法学教育十分注重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大有益处。从实际效果上看,从法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具有较深的法学理论功底,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解决法律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部分学生,而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另外,如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今天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通行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在方法上与古代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类似,而在内容和目标上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今天的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师生必须在上课前对某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和充分的准备。因此在美国的案例教学中,一节案例课往往需要化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此外,案例教学法不仅使用于部门法课程中,还广泛使用于诸如法理,法制史等课程中。一百多年来,案例教学法已被美国各大法学院普遍接受,并影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学教育制度。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制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系统的完整的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因此,这常常使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因此,一位美国教授指出:“记忆只是一种简单枯燥的机械劳动,而只有思考才能发挥人的潜能,从而推进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法律制度接近大陆法系,司法裁决的主要依据是成文法和法典,而不是判例,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法制度很不相同。因此长期以来,课堂讲授一直是我国法学教育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被置于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

课堂讲授是中国法律院系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编写讲义和授课。教师讲授的内容被认为是权威的和天经地义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如果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往往被认为是对老师的不敬,并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课堂讲授的好处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不足之处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知识,而缺乏独立的思考。因此,一位中国学者指出:中国大学的法学教育被当作真理来传授,而不是激发怀疑和批判精神的一种方法。教授的任务是灌输,而不是鼓励学生怀疑现成的理论、探究理论的背景。

案例教学是中国法学教育中比较忽视的一个方面。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案例不被视为是法的渊源或者主要渊源,案例远不如成文法典重要。第二,中国没有专门的案例编纂机构,没有权威的案例可供引用。此外,我国法律院校大学生主要是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间录取的,他们在入学的时候,缺乏必备的社会知识 和人生阅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差,如果他们一入学就实行案例教学法,既不现实,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案例教学法只能够在法律系高年级本科生中和研究生中尝试。但是,无论案例对中国司法的实际影响如何,都没有理由低估其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案例分析使学生观察到法律概念如何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事实,从而刺激学生的积极思考。在美国抗辩制诉讼中,当事人双方居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而美国的案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亦居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就案例共同展开讨论,教师只能以理服人,而不能强迫学生一定服从自己的观点。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学教育之中,积极思考面临的法律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均大有帮助,对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法律职业亦大有益处。目前,国内的不少法律院系日益重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少院系还编写了案例教材,并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不少法律院系开始研究英美的案例教学方法。八十年代,中国政法大学聘请美国著名法学教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最近几年,清华大学等法律院系,也开始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国内不少法律院校都编写了案例教学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并日益重视案例教学。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法律院系会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也会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Robert Stevens, Law School: Legal Education in America from the 1850’s to the 1980’s, The University of Carolina Press,1983.

2. Gerald Gall, The Canadian Legal System, Carswell, 1990.

3. Catalog of Harvard Law School, 1998.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空间的意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价值结构分析

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

我国民族教育的政策工具发展研究

大学教育目标如何在学生评教中得到体现——以24所世界著名大学为例

荷兰大学教师发展研究轨迹探析

合作活动学习:教育硕士课程的教学样式创新

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化机制探析——兼论优质大学智库的培育

学术系统中的社会资本及其效应

总览细窥鉴往启今——程斯辉教授《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评析

海外高层次学术人才引进的方略与对策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策略研究

对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工作的思考

新自由主义政治学的失败:年轻人和高等教育的危机

美国高校教师研究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年美国高校教师调查

解读当代日本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意识——简析2007年度日本全国大学生调查

国际医学教育认证的发展与现状

“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成功应用ACGME能力模型的经验和启示

中奥高等教育研究沙龙

师其意得其神

应对风险社会:教育的顺应与变革

科学教育视域中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科学观

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

大规模学生评估的影响力与重要性:德国视角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组织策略初探

评估组织工程初探

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方式的影响

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报告——基于高等教育学专业两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

技术、工具,抑或存在方式——网络之教学意蕴的认识论省思

中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

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探索——以澳门大学建设横琴校区为例

“平行志愿”改革七年述评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变革趋势研究(上)

发展中国家少见的成功范例——南非学生贷款案例分析

医学人文融入医学PBL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WPBA在英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在浙大举行

又到春光明媚时

科学研究与美国研究型大学

学院的理念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析美国“本科教育良好实践指标”手册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演变及其新发展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探究

教育改革不能回避历史

试析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内在原因

论课程观的转变

漫说大学治理结构

大学规章法治化论要

中、德、日一流大学科研产出趋势比较——基于科学计量学的案例研究

建立“新大学”: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教育博士学位的背景与发展

多元与创新——美国教育研究学会2009年会纪实

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第二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综述

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的经验教训:学生、课程负责人与改革领导者的观点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分类评估方案项目”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美术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美润教育”是指具有“闳约深美、润泽东风”文化内涵的教育,其核心要素是“核心素养、文化特质”。“核心素养”是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社会参与(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文化特质”是指东风人具有的特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心胸视野,坚定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大美的境界,博学的审慎笃行,知行合一的精神。

一、基于文化愿景的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布局概括为一个理念、两项特色、主题。一个理念就是“闳约深美、润泽东风”;两项特色就是“快乐英语、科幻空间”;主题就是校园“三大宝”主题系列、新课程理念主题系列、学校管理文化主题系列、虚拟博物馆文化主题系列、全员班主任管理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主题系列、班级文化主题系列、文化长廊主题系列。让校园的时空充盈着文化,让每个角落都是一首“无声的歌”,让每个文化符号润泽师生的心灵。

二、基于课程的实践探索

“美润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课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润教育”特色课程是实施“美润教育”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校本活动课程。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一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班会认知活动,二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团队体验活动,三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基于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美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美润教育”系列活动:美润德育主题活动、美润阅读主题活动、美润社团主题活动、美润综合实践主题 活动。

1.“美润德育”主题活动

一是“以美润德”,培养品德高尚的淳美学生。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东风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谦谦君子。重视仪式教育,重点打造初一年级学生的入学仪式、初二年级学生的入团仪式、初三年级学生的中考誓师仪式,规范学生的行为,锻炼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人民,富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向学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学生在欣赏美、学习美、展示美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品德高尚的淳美之人。

二是“以美育才”,培养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通过开设社团艺术活动、校园艺术节文艺节目评选活动、岭南文化传承艺术讲座暨学生现场书画活动、艺术节闭幕式暨迎中考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以诗情文韵、墨香书韵、琴音画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展示美的能力,塑造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

三是“以美健体”,培养健康阳光的健美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冬季长跑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设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舞蹈等社团活动,加强体艺结合,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力量美、技巧美的感受。作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润物无声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体验青春美、享受健康美的过程中颐养心灵美,培养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健美学生。

四是“以美感人”,培养和谐尚美的美润学生。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在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设,开展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如小广场的雕塑《翔》和石雕的动静结合,寓意东风学子畅漾在知识的海洋里,乘着东风展翅翱翔;挂于教学楼走廊及楼梯壁上的学生书画错落有致,课室内的图书角充满书香气色,让每一位师生美润心田。学校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美育培训,家长的率先垂范,对子女的成长起到表率作用。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美育合力,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始终都浸润在美的氛围中和美的环境里,逐渐成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润学生。

2. “美润阅读”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阅读”启慧怡情。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将读书活动当做常规工作抓好抓牢。近年来,语文科组也致力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顺利完成了区级课题《初中课外阅读课程化案例研究》和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多篇的研究论文获区级、市级奖项,其中《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二等奖。

二是“美润阅读”傅采长才。年级班级围绕“阅读・悦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并围绕“聆听智者的教诲”的主题指导学生阅读《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语文科组还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常规化,将名著导读纳入课堂教学,如《名著导读》《察言观行识好汉・名著导读》《阅读成果展示课》等区级公开课赢得同行一致好评。以经典名著阅读为主,美文名篇阅读为辅的美润阅读为学生生活增添诗意,为学生生命增添钙质,使之灵魂更丰盈,精神更强健。

3. “美润社团”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引领”,社团活动课程丰富。学校教导处设计异彩纷呈社团活动招募海报,初一初二级全体老师参与社团活动课程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需要在微信选课平台上报名。

二是“美润主导”,社团活动形式多样。运动场上跑跳投拦,音乐室里吹弹唱舞,学科培养讲练研讨,综合实践亲力亲为,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学生灵性在活动中迸发。

三是“美润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丰硕。学校艺术节上体艺类社团精彩呈现,学校羽毛球队篮球队在区市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合唱队舞蹈队在区市比赛中均夺桂冠。综合实践类社团在省市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均获佳绩。

四是“美润延伸”,社团活动拓展生活。学校鼓励社团活动“走出去,引进来”,支持社团活动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如风之声小记者社团对番禺好人进行走访调查;创造机会请专家入场,如专家讲座粤曲文化、摄影文化、旗袍文化、番禺祠堂文化等,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 “美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