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干预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慌,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1]。在龚娴静(2013)对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的研究中显示,中等焦虑水平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4.7%[2],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考试会有程度较高的焦虑。因此研究大学生考试焦虑以及相关的干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考试过度焦虑。

1.案例描述

黄明(化名),男,某校大四学生,平时在校表现良好,无违纪违规记录,与同学交际正常。大一到大三学习成绩中等,无挂科科目,但大三学期末的时候,情绪方面有些低落,不怎么与人交流。在考试前和考试时心理会特别紧张,不能认真复习,考试时不能集中精神,有两个科目因此不及格,他本人非常想顺利通过考试,但是一到考试就会心理过度紧张,并引起身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抵抗能力下降,身体抖动等。严重时,全身抖动,手抖得最厉害,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口水外流。但只要没有考试他就没有以上症状,所以应为考试焦虑的心理症状。

黄明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脸色惨白,鼻涕口水外流,似严重感冒症状。监考老师通知笔者到考试现场带学生去校医院,笔者赶到他考试的教室,看到他的试卷空白。他身体有些发抖,感觉意识有些模糊。于是先送他到校医院看病,并通知他的室友陪同。医生诊断没有感冒,因此主要是考试焦虑引起的身体不适。在回来途中大概了解到他是因为到了大四,面临毕业和就业,心里有许多担忧。特别害怕不能通过考试导致毕不了业,也害怕找不到工作,因而心理特别紧张。复习看书的时候根本看不进去,考试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因此心理更加紧张,焦虑,不安。

从室友和他那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笔者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院领导,并联系通知家长,家长知道情况后表示会来到学校。其次,安排他的室友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他,防止他出现意外情况,掌握他的动态,及时反馈,充分发挥朋辈的作用。再者,笔者也试着与他沟通,缓解他的焦虑,稳定他的情绪,帮助他释放压力。

考虑他在学校这个环境下压力比较大,我们联系家长商讨,家长了解情况后希望带他回去缓解一下压力,按学校规定办理手续后,家长带黄同学回家。一个月后,黄同学再次回到学校,情绪较之前好很多,身体没有了之前的不适症状。能正常上课,有可能是回去治疗后焦虑症状有些缓解,也有可能是还未到期末不需要面临考试。由于怕他面对考试时情况反复。回到学校后,我和他的班主任密切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解决困难。任课老师专门给他进行辅导。同学和朋友也友好的关心帮助。经过自身努力和大家的帮助,期末考试时他不再出现考试过度焦虑症状。

2.干预措施与结果

问题发现时,该生为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特别是面临考试,焦虑情绪严重,且引起身体严重不适,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该生的身心健康。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及时指导我如何利用资源做好该生的干预工作。

了解该生的情况后,笔者及时与其沟通,并咨询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与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共同帮助其舒缓焦虑。对于考试焦虑,国外做了相关的干预研究。专业的考试焦虑干预方法有心理分析法、格式塔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行为榜样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3]。心理咨询专业的老师建议运用放松疗法舒缓其紧张的情绪。于是,笔者带他运动舒缓他的压力。将其带到篮球场打球,跑步。压力释放后,笔者发现他嘴角露出了微笑。

帮他分析他所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考试和学习,去除不合理的担忧。引导其重新树立信心,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确立合适的目标,鼓励他发挥自己的长处达到目标。

发挥朋辈的作用,叮嘱同宿舍同学密切关注该生情况,生活上尽量多帮助和关心,有身体不适的症状及时通知老师,尽量不让其单独行动。另外,发动班干部学生党员了解他在学习上的困难,并尽力帮助他解决。

协同班主任和专任课老师重点帮助其解决学习和考试上的困难。笔者与班主任和专任课老师沟通联系,让他们了解他的困难,一对一的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及时联系家长,说明情况,也从家长那了解他的情况,让家长多与其沟通,减轻他估高的家庭压力。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他走出焦虑。

该生经过干预辅导,最终通过了所有考试,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了工作。

3.总结

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都会引起大学生考试过度焦虑。通过该案例,笔者总结了考试焦虑的干预方法。

首先,从组织结构上,建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院系领导、辅导员、班长、班级心理委员五级干预网络。尽早发现,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考试过度焦虑的问题,从而防止考试过度焦虑对其身心造成影响。及时对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了解心理咨询方面的相关原则、方法和技巧,让辅导员和朋辈委员具备对心理问题初级评定的能力。

另外,从人文关怀方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能够理解关怀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学生的困苦、压力、担忧,“以人为本”,实实在在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其次,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来帮助考试过度焦虑的学生。充分发挥朋辈的辅助作用,安排与其交好的同学和学生干部从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其帮助关心。协调班主任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一对一的帮助过度考试焦虑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考试,树立信心,不错误的估高学习和考试难度。要联系家长参与干预,学校和家长充分沟通,掌握学生的全面信息,分析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通过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总之,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帮助学生渡过困境,在克服考试过度焦虑的困难中成长。 [科]

【参考文献】

[1]周婷.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调节方法[J].考试周刊,2010(31):12-13.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第2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理咨询患有焦虑症的青年65例,排除患有严重的身体疾患的患者,年龄18-27,病程2个月~一年。对这些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与观察,对引起青年的焦虑症的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1.2治疗方法

根据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并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以放松,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一般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青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家庭环境与青年的焦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家庭越和谐,越民主,青年患焦虑症的概率越小。在这一方面,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不互相责骂,适当举行有利于家庭亲密度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和谐舒适的成长环境,增加孩子与父母的心理交流。(2)学校因素:学校是影响青年焦虑的另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焦虑与个人的成绩呈现负相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这方面,学校的老师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对那些成绩不好的人进行鼓励与特殊辅导,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不对学生进行体罚等[2]。(3毕业生择业: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毕业以后就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就业问题导致青年产生焦虑也占很大的比例。

二、结果

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社会因素其次,学校因素次之。

表一 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因素所占比例

三、讨论

3.1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理论

(1)弗洛伊德的焦虑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焦虑的根源是本我。他认为当表现本能冲动的思想和愿望对本我造成威胁时,自我就会压抑这些思想与愿望,并且抑制他们的表达。由于这些利比多能量需要释放,也就形成了焦虑症。

(2)霍尼的焦虑理论:霍尼认为应该从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找寻焦虑的根源,把环境引起焦虑症提高到了首要地位。她认为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和基本焦虑的典型困境,从而放大了环境作用的影响。

3.2青年焦虑研究的简评与展望

很多的心理学者已经对青年焦虑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为我们研究青年焦虑症提过了依据,对情绪理论的建构与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1)从青年焦虑情绪的研究方法来看,一般有两种研究方法,即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由于焦虑症本身是一种多种类、多成分、多维度以及多水平整合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且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环境下,青年的焦虑表现不同,所以在单一的环境中研究青年焦虑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其他的方法对青年焦虑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对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这些因素的共同点,以便于进行综合分析[3-4]。

(2)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对焦虑的干预研究,随着人们的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焦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增强青年的心理素质和抗打击能力,应该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从而缓解青年的焦虑问题,让青年身心都是健全的,这将是一个兼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第3篇

小玉,女,12岁,六年级,性格内向、缅腆,善长绘画。数学科从低年级开始就一直不尽人意,需要课外辅导。今年上六年级,临近小学毕业考,父母对她的数学学习非常关注,怕数学成绩会拖毕业考的后腿。所以开学初以来她上数学课就爱边听课边画画,老师讲得越难(尤其是应用题),画得也越快,画面内容大致统一:一个中年妇女拿着木棒追着一小女孩喊打,小女孩手中拿着一张“45分”试卷惊恐逃跑,或是一个男老师在熬一锅油汤,用一个大勺舀上一个小女孩要往锅内倒。小玉很苦恼,家长、老师也很着急,用了许多办法(如责骂、谈话、拿走纸、笔等)都无济于事,如果上课不让画画(被拿走纸笔后),该生会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现象,手指还在不停地画,严重影响了小玉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分析诊断:该生患的是一种心理障碍――强迫症

1、临床表现

强迫症是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种心理障碍,患者常常不能自行克制地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意向等,并因这些反复出现的观念或动作深感痛苦,却又无法自行摆脱。强迫症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动作和强迫情绪。小玉的行为属于强迫症中强迫仪式性动作,病人在原发性强迫观念促使下,伴发继发性仪式动作。小玉同学为了数学成绩上升,听到家长和老师反复对上数学课听讲重要性的提示,无法抑制担心听不懂,做不好题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和减轻焦虑,该生不自觉地采用了防御机制,用自己最放松的绘画来解救,却又不得解脱。在绘画中反复重复同样的绘画内容,以至什么也听不进,只要一坐下就想画,严重干扰了学习和生活,而且带来头晕、胸闷、惊悸症状。

2、病因分析

由于该生谨慎、敏感、胆小等个性特点,又加上家庭、学校的过高期望和严格要求引起了强迫症,经常训斥、责怪,引得孩子自我责备,尤其当父亲生病以后更加重了对自己的要求,而家长、老师对课堂听讲的极大关注加重了孩子的焦虑,使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紧张,……最后导致无法控制,发展为强迫症。

二、辅导策略: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进行心理咨询的首要条件,耐心倾听她的痛苦,适时肯定、鼓励,帮助她整理思路,把她内心的困扰清晰明确化,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与之共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2、了解相关情况。

通过询问小玉、家访与数学老师的交谈,全面了解该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她的个性、爱好、身体发育状况、家庭情况、交友情况等,并作了记录。

3、制定治疗方案及步骤

首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带领该生分析其绘画内隐藏的情绪,要求小玉带来上课时的绘画作品,咨询者引导她去发现问题。

其次,运用认知疗法让该生认识到自己已很优秀,如绘画班上也是数上数二的,了解父母、老师过高期望是一种负责任的关爱,自已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第三,运用系统脱敏法为该生进行脱敏,该生也在课堂上配合咨询教师进行实地脱敏(这是本次治疗的重要之点)。

第四,指导父母、老师正确对待该生,告诉父母、老师不要过高要求,降低在数学上的期望值,更不能训斥。

辅导过程:

1、运用认知领悟疗法揭示绘画背后的动机,使问题得以澄清,第一次咨询,小玉带来了大量的内容统一的上课时的绘画作品(见上文),咨询者运用解释的技术,直接和她进行讨论、分析,询问“你认为这个中年女士像谁?”“你画的这个男士是谁啊?”“这个小女孩怎么啦?”在共同的讨论下,循序渐进地接近问题,从而揭示了画面背后的焦虑情绪,该生最后轻松地直言:“这个女士是我妈,这个男士是数学老师,我是这个被迫学好数学的小女孩。”问题得以澄清。

2、运用认知疗法让该生拥有正确的认识,并把这次经验化为成长的力量。描述过去、现在,尽情宣泄:

①是通过倾诉、宣泄并释放被压抑已久的不良情绪。

②是引导她面对现实,通过询问她“班上的班报谁出得多又好!” “语文成绩如何?”等让她认识到自己也很优秀,不必过高要求自己,在咨询中要运用会谈技巧与来访者“共情”建立良好关系,初步改变不合理认知,经过这次咨询,该生感觉轻松多了,也能认清当前行为的幼稚性和荒唐性,已能上数学课,但上课仍有强迫行为。

3、主要运用系统脱敏法对该生的行为作纠正。①进行松驰训练:教会她肌肉放松的方法和想象放松的方法,在咨询室做几次肌肉放松训练,然后在咨询老师言语引导下作想象放松训练,掌握以后回家每晚睡前作二次。

②制订焦虑层次等级表:进行系统脱敏焦虑层次分级由弱到强安排如下:(1)上数学课铃声响起,自己随同学们走进教室,准备上课用具:课本、直尺、铅笔等。(2)复习上课时内容。(3)讲解新课程,讲简单题型(有题例分析)。(4)讲应用题。(5)讲较难的应用题。(6)让我上讲台演算难题。(7)我没有演算成功。在上述的假设情景中,同时教给学生一个和焦虑相对应的反应,如深度的肌肉放松(一般4-5次)和想象放松(咨询者描述情景或运用录音带)。

③学生在课堂实地脱敏:在课堂上实现脱敏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课堂上无法进行肌肉放松,可改为深呼吸和想象放松相结合。在以上脱敏过程中,在第5、第6、第7等级时遇到了阻碍,学生出现了预料中的焦虑反应(如头晕、不适),所以第5、第6、第7等级时分别实施四次及以上脱敏,还配合了2-3次实地脱敏。

④指导父母、老师进行良性配合:告知其父母和老师当看到小玉强迫行为出现时,不能过分焦躁,应视而不见,或转移其注意力,更不能训斥,不能把该生的行为挂在嘴上,应降低对孩子的过高过严要求,多陪她去接近感受大自然,老师在上课时不能盯着她看,不要注意她的强迫行为,多对她进行简单题的提问,随后及时表扬、鼓励。

通过近二个月的辅导训练,现在小玉的强迫行为已完全消失,上数学课时,已能轻松听课,自信地举手答题,期中考试数学考了87分,这极大地鼓舞了她。同时在自我放松训练中也磨练了她对待困难、挫折的能力。

三、感悟点评

1、这是一个辅导效果极明显的成功案例,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起了主要作用,再次证明了“行为疗法”在治疗强迫症上的重要作用。

2、对小玉的辅导离不开学校、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家长、学校的三位统一才能使辅导产生明显效果。

3、小玉的这次心理障碍是其父母不懂教育方式方法而引起的,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还应对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辅导,如开设“家长学校”,“子女家庭教育讲座”定期让家长到校听讲,也可开办“学校―家庭”小报,进行沟通与辅导。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焦虑症;帕罗西汀;放松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4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050-03

焦虑症是神经症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自主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1]。临床上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效果确切,但是容易复发,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帕罗西汀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本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80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评价帕罗西汀辅以放松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24~47岁,平均(35.8±5.7)岁。纳入标准:符合焦虑症的诊断标准,HAMA评分≥14分,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抗抑郁、抗焦虑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排除患有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辅以放松疗法治疗为研究组,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2±6.8)岁;40例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为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3±5.4)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剂量10~60 mg/d。研究组根据患者情况给予10~60 mg/d帕罗西汀治疗,同时辅以放松疗法。放松疗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次/d,当感到不安时随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方法:平躺,深呼吸,闭上眼睛,将身体完全放松,暗示自己身体越来越放松,可依次进行暗示,如将注意力放在双下肢,暗示双下肢放松、越来越放松……,然后换其他部位,直到全身放松。

1.3 临床疗效评价

分别在治疗第1、2、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HAMA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该量表共包括14个项目,HAMA总分能较好地反映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总分可以用来评价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药物、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NSTAT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HAMA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1、2、6周末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HAMA评分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用药剂量的比较

用药第6周末,研究组患者帕罗西汀的平均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用药剂量比较(mg/d)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0.328、*P>0.05

3 讨论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3]。

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帕罗西汀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型的抗抑郁药,其药物形态为盐酸帕罗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常用剂量时对其他递质无明显影响[4-6],其通过阻止5-HT的再吸收而提高神经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口服后可完全吸收,食物和药物均不影响其吸收,有首关效应,给药后仅1%存在与体循环中,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亦可通过乳腺分泌;主要经肝脏代谢,生成尿苷酸化合物,最后经肾脏排出体外,小部分经胆汁分泌从粪便排出。帕罗西汀通过抑制脑神经原5-TH再摄取而发挥药效,选择性较氟西汀、舍曲林或氯丙咪嗪强,对胆碱能、组胺或肾上腺能受体的亲合力低,抗胆碱性、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三环类抗抑郁剂。短期或长期治疗血液学、生物化学和泌尿系统参数,无特殊改变。

放松疗法是按一定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因紧张刺激而紊乱的功能[7-8]。放松疗法的原理是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躯体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即意识可以通过控制“随意肌肉”间接放松“情绪“,从而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9-10]。过度的焦虑、情绪激动等可引起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障碍。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在进入放松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功能降低,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即肌肉放松、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的感觉,同时加强了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促进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的分泌。经过放松训练,通过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可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11-12]。放松疗法可用于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HAMA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包括14个项目。《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列为焦虑症的重要诊断工具,临床上常将其作为焦虑症的诊断及程度划分的依据。本研究采用HAMA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1周末,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评分下降更为显著。对两组患者用药剂量的比较显示,在第6周研究组患者用药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辅以放松疗法后,能够减少患者药物的使用剂量。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辅以放疗疗法治疗焦虑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76.

[2] 汤毓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1-62.

[3] 孙学礼,马渝根,王雪,等.精神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

[4] 任向东,王科,于建成.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2):1742-1743.

[5] 季淑梅,刘晓剑,李华荣,等.碳酸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师,2008,11(11):1347-1349.

[6] 郑玮玮,王承党.帕罗西汀降低结肠黏膜低度炎症大鼠的内脏敏感性[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10):764-766.

[7] 童萍,杨扬,董丽平,等.认知行为治疗结合音乐放松疗法矫治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4):276-278.

[8] 辛丽丽,冯英,张文燕.肌肉放松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3,21(4):295-296.

[9] 郑凤英.放松疗法对烧伤后整形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80-81.

[10] 孟维玲.放松疗法、耳穴压迫法对术前患者血压影响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4):4602-4604.

[11] 徐伟莲,利显民,黄西萍,等.放松疗法对鼻咽癌患者放疗的干预作用[J].护理研究,2012,9(11):152-153.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护生;考试;干预;症状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1-0041-02

为了全面了解我院护生考试前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在考试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指导学生掌握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掌握应考方法和应考期的身心保健方法等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7年1月对341例护生进行考试前心理调查,并在干预后6个月再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03级高护专业3个班168名女性护生,均为初中起点通过江苏省中考的普招生,学制5年,年龄19~21(20.0±0.4)岁。以我院05级高护专业3个班173名女性护生为对照,年龄20~21(21.0±0.6)岁,均为高中起点通过全国高考的普招生,学制3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两次进行测试,由专业心理学教师担任主测,向学生说明测试目的,消除顾虑,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测试在20 min内完成。

1.3 心理干预措施 我院心理健康中心针对护生考试焦虑心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生心理压力。(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护生在考试前测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为每位护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由心理老师采取不同方法进行集体指导或个别咨询。(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护生对考试心理健康认识。学院在护生中常规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育过程中。从新生入校即开始指导护生学习心理卫生课程,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心理压力。在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中。采取广泛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方法,在对全体护生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护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开展咨询为其进行治疗,增加护生考试前的自信心。(3)院系积极组建、大力扶持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的作用,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认知,提高学生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4)班级建立心理委员制度。通过心理测试,挑选出心理素质较好的班级干部担任心理委员。使他们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带头发挥自我教育、自我调适、自我服务的作用;及时发现班级中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必要时请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

1.4 统计学方法 每个项目均采取0~4五级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在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比较 结果表明,三年制护生在考试前心理较稳定,除了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3项外,五年制护生与三年制护生在其他6项指标中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其特点是五年制护生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三年制护生。见表1。

2.2 干预后结果 干预后五年制护生与三年制护生在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结果并与青年常模比较,见表2。由表2看出,经过半年的干预,三年制护生心理与青年常模相同,五年制护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方面与青年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五年制护生和三年制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群体相同,趋于稳定。

3 讨论

3.1 护生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考试对于大多数护生来说,还是令人畏惧的,尤其是五年制护生自身的情绪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的影响,考试为应激情景,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也容易引起焦虑,三年制护生的心理状态相对较稳定。考试前五年制护生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五年制护生由于初中毕业来我院,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学校里,五年制护生自己认为比不上三年制护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认知上有偏差,尤其是焦虑者认为分数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敢去面对考不好的事实,越紧张,就越有压力。部分五年制护生求胜动机过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大,也是她们焦虑水平过高的一个原因。(2)客观因素。五年制护生初中毕业进入专业学校,其思维方式、学习方法都不如三年制护生(高中毕业入校)。经学校测试比较,同门课程同一老师执教,学期结束时以相同试卷测试,五年制护生平均成绩低于三年制护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得护生心理压力增加,常出现头痛、背痛等躯体不适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相对较多。(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以及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使护生们感到前途渺茫,自卑、失落,这在五年制护生中较为普遍。

3.2 建议

3.2.1 定期对护生进行心理调查并及时干预 三年制和五年制护生在考试前均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恐惧等反应,干预后护生焦虑水平有显著下降,证明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五年制护生与青年常模比较,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差异还是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考试焦虑属于应激性的焦虑,教育护生积极应对能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总之,加强对学生有关学习方法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能降低考试焦虑水平,提高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