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范文第1篇

赤峰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内蒙古赤峰 024005

[摘要]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人身安全,因此对于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十分重要。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逐渐趋于完善,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涉及多个环节。因此其影响因素较多,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各个部门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文章针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了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意见。

[

关键词 ]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17-02

《国际食品卫生通则》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管理下了明确的定义,食品安全就是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隐患众多,包括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容易造成人体不适甚至或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对食品卫生安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国家和各个监管部门的主要责任,也是消费者的需求。要求其将无毒、无害作为食品安全的主要目标。下文该研究将讨论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以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更多有利的依据,促进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1 食品卫生及其影响因素

食品卫生安全是指所食用的食品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广义上的食品安全要求生产、存储,销售等环节均要确保食品的健康无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尤其是随着工业的发达,农产品污染更加严重。同时,食品生产过程中大量添加剂的使用导致食品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服用将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食品从生产到存储到烹饪完成的过程中,都具有安全隐患。储存过程中,方法不当将导致食品变质,一些商家将其低价出售,食用后将使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当然,不同的环节造成的影响不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抑制或者消除安全隐患,但其执行过程存在一定的难点。

2 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难点分析

2.1分管协作的难点分析

从原始材料到可以食用的食品期间要经过种植或培育、生产、销售、存储、烹饪等多个环节,涉及农牧业、工商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管等多个部门。目前,在具体的管理分工上并不明确,出现部分环节无人管理或者重复管理的现状。这一现状所导致的问题就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无人负责。各个部门之间虽然实施分管制度,但职责认定上较为模糊,造成极大的监管空白。在同一部门中,此分管协作问题依然存在。其中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给予卫生许可,但具体卫生许可职责的履行上却并不明确。此外,《行政许可法》制订了 “谁许可,谁监管”的基本原则,实施不同阶段的分段管理和负责原则,要求食品生产的安全问题归属于质检部门,卫生许可仅限于场所卫生、从业人员健康卫生及相关卫生防护。工商部门则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卫生部门则负责食品的流通,为满足条件的食品出出示通行许可证。看上去分工较为明确,但实际上存在许多的重叠和细节问题,对相关问题的惩罚力度不足导致监管人员不愿为事故担负责任。分管协作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过程存在弊端。

2.2 法律体系不健全

食品卫生监督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事故,而不是处理事故。安全管理部分应谨记这一点,确保使用者安全。但在食品安全法中只规定了出现问题后的处理措施和惩罚措施,而对于预防策略则很少提及,这是法律体系不健全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国家逐渐设置了卫生审查机制,对食品生产等环节的卫生和生产规范提出了要求并进行监督。但实际上,一些部门并没有履行其责任,安全隐患巨大。另外,我国疆土广阔,饮食习惯、消费习惯都存在较大差异,制定统一的标准明显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这正是法律存在缺失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偏远地区,法律规定的措施无法实施,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理解不深刻,常造成监管空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2.3 监督检测资质问题

食品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监督检测问题较多。其中主要有卫生许可抽查和审检、食品危险性评估和卫生安全抽检等。我国食品安全法则实现了以国家为主,各个城市和地区给予配合的法律规定。但在监督检测资质的确定上,并不明确,尤其是在从生产到消费这一过程的日常检测,职责认定不明确,运行规则不完善,这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我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资质认定应包含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过程,适用范围为检查机构和实验室等技术机构,但是到底哪些机构属于技术机构并不明确,导致一些机构推卸责任。

3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3.1国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是每个国家应该重视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做了大量的尝试,制订了不同的食品卫生监督法律。虽然各具特色,但其目的都是确保食品安全,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多部门管理和单一部门管理结合是目前的主要模式,但美国和日本主要采取多部门管理,而欧洲的英德两国主要采取单部门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监管主体的确立是基础。美国在这个方面的相关法规较为健全,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单部门管理模式对其他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而英国的多部门管理则主要体现为其建立了标准局,标准局在原则上是独立的监管机构,并不隶属于哪一部门。一些国家强调溯源,即出现问题后找到相关部门。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其食品监管制度较为健全,尤其是在问题处理上,2013年,英国的马肉风波中,国家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及时到位。但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国家,对食品安全隐患的预防力度均不足。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达,很多国家采取网络系统追踪监管模式,日本在食品溯源上做的较好。确保了食品从生产到加工一系列的完善监管制度。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这种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监管不严或者推卸责任的问题。并且多数国家实施刑事惩罚和民事赔偿的法律规定,但我国通常只有民事赔偿,因此导致管理力度不足。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

3.2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方式为多部门分段管理模式。建立县级以上的政府管理模式,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各个行政区进行分区管理。在责任认定上,各个部门具有不同的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则对食品安全进行综合协调,其主要职责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根据风险系数指定的安全制定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布等工作。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主要负责对食品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防止其出现不良食品或错误的烹饪方式等。这样的优势在于降低了国家统一管理的压力,但在具体实施中,有多个部门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工作,这就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后就会造成责任无法认定。食品卫生的要求并未升级为食品安全管理,应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4总结

食品卫生安全涉及人的生命,应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法律对食品生产到销售等过程进行了规定,确保了食品安全。但实际上还存在很大漏洞。尤其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监管力度不足和惩罚措施不严是主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社会公德,人身安全,对于我国来说,应看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将食品安全管理与当地情况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加大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力度和惩罚力度,进一步确定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监督责任,做到出现问题有理可循。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食品安全的预防问题。

[

参考文献]

[1]李恒,任元鹏.卫生行政诉讼案例分析及卫生监督执法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12).

[2]张艳春.浅谈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3).

[3]张秀萍.浅谈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12).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范文第2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以及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安全法》制定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状,规范食品卫生管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对食品卫生工作重视不够,出现较大问题的部门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二、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

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特别是米、面、油等原材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采购场所,以保证其质量。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1)、腐败变质、油脂酸变(地沟油)、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卫生检疫部门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三、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高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当分柜存放。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五、食品在粗加工时应在专用洗涤池内将原料淘净和洗净,禁止与餐具洗涤池混用,并做到先采购的原料先加工。

六、必须采用新鲜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或原料。

七、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出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不得向学生提供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八、食堂不得自制冷菜、凉菜。

九、食品在烹饪后至上桌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超过2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十、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提供学生食用。

十一、食堂每餐各种菜肴、食品都应取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48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十二、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不符合食品标签(无QS标记)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十三、在出售无包装、直接入口熟食品(如面包、糕点、油炸食品等),应使用工具取放,不得用手直接抓取。

十四、食堂应采取防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的措施,防止食品污染。

十五、严格把好饮用奶和饮用水的进校管理,坚决杜绝“三无”奶产品以及过期变质桶装水流入校园。

十六、

责任追究

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要充分认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坚决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对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工作要定期进行专项整治,切实加大力度,加强治理,不能一味地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要从“讲诚信、促发展、保健康”的高度切实抓好卫生安全工作。

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出现责任事故要坚决予以处理,不姑息迁就,不隐瞒实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长(签名):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食堂 食品卫生 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企业食堂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对于食堂的管控相对来讲有了许多进步,但仍然有部分企业对食堂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松懈。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随意将企业的食堂承包出去,导致出现员工食物中毒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健康,也会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应该对企业食堂工作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企业食品安全。

一、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出现多起员工食堂中毒的事件之后,企业的食堂问题也进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视线。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决定一个企业前进和后退的关键。而现今,作为与员工息息相关的企业食堂,却还存在有许多会影响到员工健康的问题。其中包括,第一,企业的食堂承包方过于关注己方利益,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食堂承包制的一些企业,基本是个人或者组织在对食堂进行管理。该过程中,其会想法设法降低材料购入成本,获取利益。例如,使用廉价的地沟油、坏菜、坏肉等,毫无管理制度可言,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除此之外,企业对食堂员工的管控也是尤为重要的。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没有健康证。甚至有经营者认为,食堂员工不需要什么文化和烹饪素质。反正大锅菜、米饭大家都会做,只需要招聘对薪资要求低的社会人员即可,导致聘请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最终结果是食堂在食物搭配上时常引起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或是使用发芽土豆、有毒蘑菇,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第二,食堂管理混乱,缺少应有的设施设备。比如,作为食堂来讲,消毒设施和冷冻设施是必须具备的。但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购入老化的、陈旧的设备,根本达不到消毒和食品保鲜的要求。甚至一些企业食堂干脆省下了购入设备的成本,不购入设备。导致食物细菌滋生,给员工提供变质的食品。而管理混乱则体现在,管理人员对食堂员工管理和监督过于松懈。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责任就无法落实到人头上。职责划分的不明确让食堂的工作一片混乱,这对重要的采购环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

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创新策略主要包括,建立系统、合理的卫生安全制度,购进新鲜、健康、优质的食品原料以及对员工进行卫生安全培训等。具体如下:第一,管理者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的卫生安全管理系统。在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之后,提高员工对食品的安全意识。同时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可能会对员工们造成的影响,改进烹饪技术和错误观念。

第二,严格控制食品原材料。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应该购入新鲜、健康、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原材料。食堂内经常出现的食物中毒现象的原材料通常是发芽的土豆、毒蘑菇之类的有毒原材料,还有过度使用国家严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之类。要培养员工,养成自觉抵制这类会给员工带来危害的原材料。

第三,加强对食具和员工所用器具的消毒和日常对食堂的监控程度。达到从源头消灭细菌、不忽略细节、全过程掌握食品安全度的目的。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多多交流,当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对其进行消灭和解决。将饮食安全工作进行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上,提升对食品安全的把控。

第四,严格控制食堂承包问题。食堂的承包方对于整个食堂的运作的影响是最为直观和巨大的,这也直接决定了企业食堂的质量。因此,企业在挑选承包方时,应对其职业道德、从业经验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确认。让挑选的承包方在具有食堂管理知识的同时保证食堂饮食的安全和质量。做到营养又好吃。不能为了己方利益而忽视食堂的卫生和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堂是众多员工用餐的主要场所,应该得到大力关注。因此,对食堂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和承包方的管理者都应该对自身食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只有加强自身的管理,运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对食堂管理进行优化,才能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对食品安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食品的原材料选料、管理模式、卫生、消毒、食材搭配以及食堂员工人员管理。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严控把控,才能做好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所以,食堂的安全问题是如今企业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在食品安全上给员工一个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安全卫生的食品市场环境为核心,不断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更高要求,实现从食品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控,确保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为人民群众过上小康文明生活创造条件。

二、工作重点和预期目标

整治和监管的重点品种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水果、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类、儿童食品等。

今后三年工作的预期目标是:

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到合格水平;

抓好学校食堂、餐饮业量化分级试点工作,力争2006年初量化分级管理率达40%以上;

2006年中、小学周边饮食摊点、食品经营秩序得到规范;

2005年底畜产品中使用“瘦肉精”得到根除;

2005年大中型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业得到规范;

2007年大型市场、超市进货索票索证率达90%以上;

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行业协会建设试点工作;

2007年初建立1个无公害农产品销售市场;

2005年7月1日前基本实现新十类食品安全准入上市;

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受到全面遏制;

及时依法查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

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三、基本目标

(一)三年计划。按照"一年重点推进、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建成体系"的工作计划,逐步推进,在三年内建成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体系。

(二)五大体系。食品放心工程主要建成五大体系:一是建成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即以企业自检、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对食品生产者、市场经营者等各类主体以及生产、批发、零售各环节实行全程监控;二是建成食品安全流通网络体系,即确保食品批发、配送、零售等各流通环节的安全卫生;三是建成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即及时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信息向社会披露,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四是建成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即建立起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监督网络体系;五是建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即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明确和承担起各自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

四、基本策略与思路版权所有

(一)四大策略。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主要实施四大策略:一是生产标准化;二是流通现代化;三是市场规范化;四是经营品牌化。

(二)基本思路。以肉品、蔬菜等主要生活必需食品为突破口,围绕监控、监测、监管三条主线,以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三大环节为立足点,分阶段推进。

五、主要措施

(一)市场进入环节

确保源头控制是整个工程的基础环节。从生产源头抓起,将监督管理关口前移,由事后查处变为事前监控,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1、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我县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县实际,做好淀粉生产、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企业的规划建设。2007年初要建立起一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2、落实对生产基地资格的认定,实施源头监控。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负责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禽畜饲养基地、梨园、农产品初级加工厂、屠宰场以及食品储存场所进行资格认定。

3、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确保进入超市、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的食品全部取得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凡不具备确保产品质量条件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都要退出市场。

4、推进品牌经营与标识管理。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都要为其出厂食品注册商标,使用明确的品牌。其中,雪梨和鸭梨也要进行品牌经营,对暂时没有条件注册农产品商标的,在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引导下,进行检测后再进行简易包装,并注明商品名称、种植者、产地、日期、数量等标识内容。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食堂; 卫生学; 调查; 浅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84-01

学校、幼儿园食堂的卫生状况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存在爆发群体食物中毒的潜在因素。近年来,学生集体用餐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病在国内外时有发生,我市也曾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确保食品安全,给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等,我们于2011年9-10月与市教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对我市62所学校、幼儿园食堂,420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今后更有效地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的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市区范围内62所大、中专院校食堂,中、小学学校食堂及幼儿园食堂,420名餐饮业食品从业人员。

1.2 调查内容 包括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的建立健全、制度落实情况、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掌握情况、餐饮服务许可证及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个人卫生及素质、环境卫生、经营场所卫生设施的配备及工艺流程、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进货索证、台帐登记、食品贮藏等。

1.3 调查方法 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餐(饮)具消毒保洁效果:采用现场抽检采样;其它卫生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走访询问、查验登记等。

1.4 判定标准 食品安全知识考核问卷: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分及以上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餐(饮)具采样评价标准:按《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执行。其它卫生情况:以《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为主,按良好、一般、差评判。

2 结果

2.1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安全制度建立健全与基本安全卫生情况关系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与食堂基本安全卫生情况有差异性(X2=6.1,P<0.05)。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到位的食堂,在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基本卫生设施配备及现场安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相对较好,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相反有8.06%的食堂基本卫生设施简陋,达不到发证要求,有6.67%的从业人员无健康合格证明上岗。领导重视不够,注重抓教育,忽视食品安全管理。有的食堂经营者构成复杂,任由承包者随意去做,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引起普遍重视。

2.2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与现场卫生设施配备、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的关系 不同文化程度负责人、食品管理人员及食品从业人员与其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性差异(X2=66.03,P<0.05)。文化程度越高其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了解程度也较高,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与现场卫生设施配备齐全情况有差异性(X2=5.24,P<0.05)。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越高,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率越高。现场卫生状况评为良好的食堂32户、一般22户、差8户,一般及以上占87.10%,差者占12.90%。在评为良好食堂中,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5%,一般和差食堂中仅占55%。

2.3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及餐(饮)具采样检测合格率的关系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经营场所卫生状况有差异性(X2=6.03,P<0.05)。问卷考核良好者144人,一般者216人,共占85.71%,其管理的食堂卫生状况普遍较好。问卷考核不及格者60人,占14.29%,其所在食堂大部分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一般食品安全知识,在工作中更谈不到应用。因而造成卫生设施短缺,无长期规划,过一天说一天,只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在食品安全设施方面投资。

负责人及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与现场采样检测合格率有差异性(X2=6.8,P<0.05)。问卷考核良好者,其食堂所采餐(饮)具检测合格率相对较高。虽然经过各项专项整治,对餐饮业触动较大,但还有7所食堂餐饮具检测不合格,占11.29%。

2.4 执法部门 由于人员少,监督力量薄弱,给予的监督检查及技术指导少,监督频率低,执法力度不够。

3 讨论

3.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校长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至上而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经常督导。

3.2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提高餐饮业食品生产经营者全员素质。对学校负责人、餐饮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餐饮食品从业人员分别给予不少于20学时、50学时及15学时的法律、法规及一般食品安全知识的集中培训。对经过初训已在职的餐饮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两年必须复训一次,应因材施教,不同程度的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3.3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性设施建设 呼吁各级政府,应把改善学校食堂公共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的经费,纳入教育经费正常计划之中,并保证实施到位。学校应尽力所能及,积极完善必要的基础卫生安全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对老校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以适应教育事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4 加强监督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执法力度 餐饮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对学校食堂的监督职权。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监督队伍自身的建设,尽快完成过渡和整合,加强监督力量。注重监督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监督员的执法水平、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突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提高监督覆盖率及监督频次。

参考文献

[1] 翟翔天,王洪杰.《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在卫生执法监督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3):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