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龄化商机

老龄化商机

老龄化商机范文第1篇

文件指出: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家将举政府、企业和社会之全力防治慢性病……有识之士应从中悟到"老龄化"、慢病防治蕴藏着巨大商机。

神奇光灸 患者轻松祛病

"我们小区的光灸免费体验中心开业几天了,我去了几次,高血压和前列腺就好多了!"上班路上,笔者在车站旁无意间听到一位老大爷对身边的同伴高兴地说道。能让老年朋友如此兴奋的免费体验到底是怎么回事?

笔者打听到,老大爷所说的光灸治疗中心是刘先生在重庆开的第三家分店,而刘先生所投资的"光灸国际・光疗之家"总部在中国部级创新产业园――武汉光谷。为了响应国家老年慢病防治号召,"光灸国际・光疗之家"推出了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药监局(准)字号批文的"光灸"系列家用激光类医疗器械,高科技的光灸产品以100%不含药物、可替代传统针灸的"激光针灸"疗法针对包括三高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前列腺炎、哮喘慢支、颈肩腰腿痛等常见老年慢性病。

激光治疗慢性疾病起源于前苏联太空科技,苏联宇航员在太空空间站运用激光照射体表动脉和组织,发现可快速清理血液垃圾、消除组织炎症等,疗效非常神奇。2004年,中国第一台改善微循环的家用激光治疗专利诞生于光灸国际创始人马宁博士之手,目前光灸国际历经八年发展,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十余项,产品利用激光无创透入组织和血管的原理,不需要配合任何药物,可方便快速治疗"三高"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前列腺炎、咳喘慢支、乳腺炎等,产品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国内多家三甲医院验证,并获得药监局的上市批准。

"体验+讲师"运营模式 加盟商轻松赚钱

好产品靠疗效说话,但是仅仅有好的疗效远远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找到一种先进的营销方法把产品销售出去!对此,光灸国际对产品的疗效十分有信心,不做广告做公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患者免费体验,产品疗效顾客说了算。

刘先生在加盟光灸国际之前一直在为创业找项目,走过很多弯路,损失了不少钱财。光灸国际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光灸中国健康行"长期服务式营销,即总部为加盟商派出医师和产品同行,疗效和服务同行,真正以对老年人终身的"爱营销"核心,让每个城市的唯一总长期享受总部的贴身服务营销。换句话说,商在拿到权后惟一要做的就是召集老年患者免费体验,就能坐等"收钱"了!

刘先生说,他在拿到本市产品权后,为了降低风险,在总部的指导下,第一家店选了菜场旁的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门店,没想到老年人买菜的人很多,开业后发了三天的宣传单,来店里的老年人就坐不下了,"先免费体验,让疗效说话"使得周围小区里的老年朋友趋之若鹜,很多人体验完后对疗效啧啧称奇。半个月下来,就聚集了100多个有购买意向的顾客。但刘先生却苦于不知道如何成交,关键时候光灸国际总部的专业讲师来到了店里,在接下来一天的产品促销会上奇迹出现了!精心策划的促销会现场销售42台激光治疗仪,当月盈利超过五万!

第二个月刘先生发动亲友又开了第二家和第三家店。"不可思议,都是当月就盈利,来店体验的老年人实在太多了!"刘先生说,由于店面面积太小,现在总部派讲师来的促销会已经无法再在店里开了,改在了宾馆的会议式,每场会都能卖十多万元,刘经理计划一年之内在重庆开出二十个店面。

有强大的总部营销团队在背后支持和鼓励,刘先生赚钱并快乐着。 "我对健康行业完全是个外行,在这里都能做得这么好,那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好呢?"刘先生的梦想很大,他坚信光灸国际的产品在全国会迅速的开花。

短信索资: 13545089891

网址:

老龄化商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老年人 消费心理 消费市场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十多年前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到2053年达到4.87亿峰值,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由当前的13.7%逐年增加到本世纪中叶的35%。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基础将是人口老龄化。

发达国家的研究早已证明,人口老龄化会对消费产生重大影响,老年消费者将影响我国消费群体的构成,进而影响整体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老年消费者经历了人生的各个时期,生活阅历丰富,心理需要稳定,但在吃穿住用行的消费方面都有了新的特点,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一、老年人消费心理

老年人消费心理是指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大多数老年人生活追求有如下几个目标:尽可能健康长寿;快乐、休闲、舒适地生活;自由支配时间、收入;得到他人尊重;维护已有利益。因此,他们的消费心理也与此直接相关。

1、消费需求构成发生变化

老年消费者大部分支出用于购买食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用于穿、用方面的支出则相对减少,大部分老人表示能穿够用就行,受消费流行的影响也少。老年人由于消化机能下降,饮食消费减少,保健消费增加;穿着类商品既追求舒适、实用,也追求华丽、质地;用的商品追求安全、便利;居住环境追求安静;学习、健身、旅游、休闲的需要上升。

2、购买和使用商品受习惯影响大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消费经验也不断地增加,哪些商品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心中有数,因此他们会多家选择,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购买自己满意的商品。有20%的老年消费者属于习惯型消费者。他们通过反复购买、使用某种商品,对这种商品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逐渐形成固定不变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习惯,且不会轻易改变这种习惯。老年人的习惯购买心理还表现在:对于不了解的商品不轻易采用,极少发生冲动性购买。

3、购买和消费商品要求实用方便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他们强调质量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舒适安全。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包装装潢,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我国现阶段的老年消费者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并不富裕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一般都很节俭,价格便宜对于他们选择商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形成的买方市场下的“过剩经济”,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不是一味追求低价格,品质和实用性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4、老年消费者往往量入为出,消费之余有较高的储蓄倾向

通过对老人的走访,笔者了解到,由于60岁以上的老人多数都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下岗再就业这一系列事件,因此他们出于防病应急等方面的动机,会选择将很大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即使自己用不上,也可以留给子女。因此,一部分老人在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消费倾向较低,较少涉及旅游、金融等其他方面的消费。

5、很多老年消耗者有补偿性消费动机

在子女成人独立、经济负担减轻之后,一些老年消费者试图补偿性消费。一些老年消费者试图随时寻找机会补偿过去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欲望。他们在美容美发、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同样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

总体而言,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会受到如下外在因素的影响:一是年龄、工作状况,60—70岁之间的低龄老年消费者会比70—80岁之间的中龄老年消费者以及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大,有工作收入的老年人消费也比没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多。个人收入越高,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越活跃。二是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更易接受新事物;家庭收入越高,老年消费者消费也会比较活跃。三是性别、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等,家庭稳定的老人消费需求比较活跃。

二、老年人消费行为特征

心理是影响老年消费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心理影响老年消费者的价值观及消费行为;二是一个人的心理与心理年龄高度相关,这一现象在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心理年龄直接影响消费风格和消费行为;三是消费集聚效益也突出了消费心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会与年轻人有较大差异。

1、在购买商品的类别上

老年人喜欢简单易用、操作方便的商品,以减少体力和脑力的负担。对有些家用电器商品的各种开关、按键等,老年人大多感到不方便和反感。比如很多老人比较习惯传统的电话,对功能多样化的手机就感觉不方便。

2、在购买地点的选择上

老年消费者多数选择在离家较近的超市或者大商场购买商品。这是因为老年消费者的体力相对以前有所下降,他们希望能够在比较近的地方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超市和大商场的商品一般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障,即使出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维权。另外超市和大商场在购物环境和服务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老年消费者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如商品咨询、导购服务、运行较慢的自动扶手电梯和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3、在购物方式的选择上

在专卖店和连锁店购买商品的老年消费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还有极少一部分老年消费者会通过网络购物和电话购物购买商品。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尤其是知识水平较高的老人,他们对于一些较新的购物方式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4、在购物的陪伴方式上

老年人反应不太灵活,出门购物喜欢结伴而行,找伴陪购,心里踏实。这一方面让购物变得不再枯燥,多一个伴多一份照应,同时,在购买商品时也可以互相参考、出谋划策,并且,同伴的意见能起很大的作用。由于某些原因独自一人外出购物的老年消费者也占一定的比例,这部分老年消费者往往会需要容易携带的包装,也会关心是否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5、在心理需求上

老年人不仅需要家务劳动方面的社会服务,而且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心理和情趣方面的需要。这在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中尤为突出,他们既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三、开发老年消费市场的建议

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会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养老市场商机有望增至13万亿元。这么庞大的市场如何调动起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推动力,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面的努力。

1、政府层面

(1)制定政策,给老龄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毫无疑问,政府在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积极制定老龄化产业政策,例如财政支持政策、信贷优先政策、税费减免政策、项目审批政策、吸引投资等相关政策。在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过程中,要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政府要积极建立健全发展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政策。

(2)通过提高退休金或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收入。由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直接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因此,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9年调整企业养老金,退休金的提高能增加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刺激他们的消费。另外,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可以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或者以返聘等方式让其发挥余热,一方面可以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老人的参与意识,增强与社会的接触,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完善养老体制和医疗体制,减少老年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由于相当一部分老人出于对养老和治病方面的忧虑,他们会选择将收入储蓄起来,从而就会减少他们的消费。这就要求政府完善养老机制,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方式多管齐下,使老年人能放心地享受老年生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是很多老年人的顾虑,而当前医疗体制不完善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使得老人捂紧钱包不敢消费。因此,医疗体制的推进,使老人能方便地就医能负担得起医疗费用,这对老年人的消费也会有重大的影响。

2、企业层面

(1)多开发针对性强实用方便的老年产品。重阳节期间,某机构派送的具有GPS定位功能的防走失手环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很多家庭还专门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询问购买事宜,这说明针对老年人专门设计的一些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厂商在开发老年用品时,一定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其实用性、方便性和保健性。除了老年人用品市场以外,老年人服务市场更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它包括生活服务、教育服务、送温暖服务、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娱乐服务、旅游服务、咨询服务、送终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在我国,老年人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2)销售方面应尽量为老年人购物提供便利。企业要注意从多方面入手,增加老年人购物的便利性。例如,在商场或者专卖店进行选址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一些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要尽可能地接近老年消费者。同时,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设立一些老年人用品专柜。另外,老年人用品专卖店在设施方面,也要从老年人实际条件出发,比如要减少自动化设施,为老年人设立休息区,在服务方面,店铺的服务应细致周到,热情为老年人提供商品介绍、购物咨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电话预约购物等。

随着老龄消费群体在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老年消费潜力越来越大,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老年消费者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也会越来越大,必将产生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抓住这个契机,开发老年消费者市场,扩大老年消费的国内外需求,有利于我国拉动内需战略的实施,也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麻凤利: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 周晓娜:“银发族”的消费经[J].数据,2011(5).

老龄化商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保险;养老服务公司;商业保险;跨越式发展

中国于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压力也越来越大。商业保险公司有责任承担起老龄事业发展的重任,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帮助政府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与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由此带来的养老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 756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 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2006年,全国老龄办首次的有关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17%;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到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人,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人口结构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已经给养老、代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到代际和谐和家庭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老龄化社会问题,直接带来的是养老问题,涉及到老年人口由谁来赡养(支付养老金)和如何来赡养(养老服务)两个方面的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对待老年人的问题。

传统型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绝大多数是由家庭解决的。但是,与老龄化社会发生同步变化的是,现代家庭的规模也在逐渐缩小,在家庭中老年人占多数,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形成了“4—2—1”结构。因此,家庭养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老年人由于自身经济收入的减少、工作与身体状况的变化,导致中国现阶段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在城市,老年人除了退休金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在农村,老年人不但没有养老金,甚至还要劳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基本没有“退休”的可能。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社会问题,不少老年人还要程度不同地负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

在老龄化社会问题中,还存在着对老年人的歧视问题。有的年轻人由于缺乏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淡漠,不但不尽赡养义务,反而虐待老人,侵犯老人合法权益。从全国来看,老年人由于孤独、饥寒、疾病、受虐导致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2004年3月“预防长者自杀”亚太地区会议在香港召开,会议资料显示,根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55岁以上的人占了20%,特别是农村老年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代际和谐和家庭和谐中的极不和谐音,成为老龄化社会中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质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可能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稳定,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势在必行。

(三)解决养老问题的途径

离开代代相传与积累,人类社会不可能发展进步。因此,公正对待老年人,激励青年人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妥善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应该公正对待老年人,正视并科学解决这一问题,要保证老年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有责任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准不低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平均水准,并不断提高。

公正对待老年人,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即要解决养老金的来源(经济问题)与提供养老服务两个方面的问题。现实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家庭赡养方式,一种是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

由于家庭赡养能力和社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冲击。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的赡养功能也将不断退化。我们的理想是,一方面,老年人得到良好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年轻人又不至于因此而承受过重的负担。因此,在养老问题上,社会被期望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越来越大。但是,与期望相比,与经济发展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表现出一种严重滞后的情形。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床位 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至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它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养老金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必须建立起系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会各方面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展。

(四)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经历了“企业 社会”、“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三个阶段,在保险方式上从“社会统筹”到“统账结合”,保险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完善,在稳定社会和保障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却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严峻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短缺,导致支出远大于收入的矛盾日益加剧。

分析主要原因,一是存在着历史欠账,新制度实施前已经退休的“老人”需要相当数量的养老金支出;二是在就业压力下,一部分劳动者提早退休;三是人均寿命普遍延长;四是企业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五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狭窄等等。因此,具有条件享受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所需要的养老金不断增加,而政府和社会在社会保险支出方面无法实现同比例扩大,二者之间形成矛盾体。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达7400亿元,且每年以1 000多亿元的规模在扩大。直接的后果是离退休老人不能按时领取养老金,最终将制约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纵深推进与健康发展。

二、商业保险公司具有解决养老问题的优势条件

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解决养老问题,关键是要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积极的姿态和得力的措施去应对,要让老年人在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中感受到幸福,使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和谐社会。商业保险公司有责任、有能力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和倡导商业保险公司在解决养老问题中发挥作用

2006年6月16日,国务院下发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作为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保险,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发挥着“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该文件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障需求不断增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参加商业养老、健康等保险,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意义上,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和倡导商业保险公司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中发挥作用,要求保险业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这是保险业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商业保险公司应尽的一种社会责任。商业保险公司必须立足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着力解决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中体现出独特的作用。

(二)国家积极支持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一个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高低,从客观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在2006年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对于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在我国养老服务业彻底向社会资本开放的背景下,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加快向养老服务业渗透的步伐,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

(三)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应该包含养老服务内容

一直以来,中国保险业在“经济补偿”与“资金融通”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但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功能需要不断完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面对的是保险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这一主要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要求保险业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为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服务,积极发展社会和人民急需的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这些要求,找准了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既明确了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也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是保险业延伸服务,实现服务功能完善的必然要求。

鉴于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家庭开始把商业保险作为解决养老和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社会对于保险的需求,是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决定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必将不断拓宽。保险业应该也必须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针对养老方面的保险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目前,在解决养老问题上,保险业拥有自己的产品,但是解决的也仅仅是养老金的问题,对于养老的服务问题还没有真正触及。在现今和未来社会,依靠子女提供养老服务的可能性日益减少,而原有的养老机制也在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成立商业养老保险服务公司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又一可行选择。

三、抢抓机遇,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中实现商业保险跨越式发展

(一)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与实现商业保险跨越式发展中国统一

目前,党和国家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于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期望越来越高。国务院相继召开会议进行专项研究并下发《若干意见》,系统阐述了保险业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保险业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政策扶持、政府推动的保险业发展模式将逐渐形成,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应该讲,保险业已经进入到又一个充满希望的“黄金时期”。

在保险业加快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面前,商业保险公司要主动抓抢机遇,巩固好业已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地位,在服务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发展的空间得到极大拓展。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问题,恰好符合这一发展思路。

在我国人口结构向老年型转轨时,老年人口增长引发的对其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使老年消费在社会总体消费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将影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目前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 2020年将达到2.4亿人,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养老服务业已成为公认的“朝阳产业”。

按照人生成长特点来讲,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是一生财富积累最丰厚的时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应该有能力支付养老金。商业保险公司向养老服务领域拓展,可以促进商业保险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有利于“又快又好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目标的实现。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来说,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周到、完善的保险服务。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盈利机会和盈利空间。对于公司员工来说,既拓宽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也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

实现商业保险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突破常规思维,以超常规的措施来保证和促成。在全社会都在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而积极努力的情况下,抢抓机遇,加快向养老服务领域拓宽,是商业保险公司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商业保险公司具备向养老服务领域渗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改革释放的活力正在成为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商业保险公司在市场地位、服务网络、财务实力、人才队伍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具备诸多优势的情况下,商业保险公司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积极满足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内含价值高的业务,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不断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转型。要确保商业保险已形成的竞争优势长期保持下去,并在公司内部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公司向客户提供差异化和完善服务的能力。通过保险资金运用和资本运作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转贴于

(三)建议商业保险筹建养老保险服务公司的设想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商业保险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应该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建议采取参股、收购、策略联盟等多种形式,筹建养老保险服务公司,在保险产业链条中增加老年服务产业,这也符合商业保险公司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在养老保险服务公司的定位上,要突出养老和敬老的主题,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以满足、改善和丰富老年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出发点,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在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为老服务”的宗旨。

养老保险服务公司的资金来源,可以有四个方面。一是争取国家相关的专项老年人社会保险基金;二是公司运用自有资金;三是有养老服务需求并有能力支付服务费用群众的消费资金;四是吸纳社会上有爱心人土的捐款资金。同时,还可以针对农村与城市老年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资金筹集方式。如,对于农村老年人,可以将其个人使用与经营的责任田转让给土地经营组织,形成责任田养老资金,发挥“责任田”的养老保障作用。对于城市贫困老人,可以将其拥有的房产作价入股到养老服务机构,以此作为养老资金的来源(此观点来自于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田雪原)。

在养老保险服务公司兴办产业的选择上,可以采取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可以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住在社区(村镇)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

在养老保险服务公司具体运作模式上,积极争取政府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集中辟建高标准的老年社区为着眼点,投资参与社会养老公益建设。老年社区建成后,可以采取会员制租住、产权发售及公寓式整体出租等多种方式。对于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有较高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可以有偿提供公寓式养老服务;对于具有较高消费水准的老年人,尤其是以“侯鸟式”异地养老的特殊人群,可以为其提供购买产权、短期租住、长期预租等多种选择,建立乡村度假屋,满足其阶段性自由灵活入住的需求。只要这些新型养老项目配套设施完善、经营理念先进、服务功能健全,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老人的养老需求,市场供求将相当大,必将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2006,2.

[2]李宝库.老龄社会和孝文化[J/OL].人民网,2006—03—07.

[3]田素雷,李惠子.中国感受到人口老龄化压力[J/OL].新华网,2006-02—23.

[4]李鸥.社会养老保险:理论导向与制度安排[J].社会保障制度,2005,(11)。

[5]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税务总局.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S].2006.

老龄化商机范文第4篇

1.老龄人口心理特征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及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既包括知识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心理结构,也包括知识积累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机制,个体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一系列心理能力共同构成的。影响老龄人认知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较多的依赖内在情感、动机和价值观。

老龄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认知功能不会减退,反而能通过接受教育训练提高认知能力,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未来将会显示出老龄人口较高的认知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老龄人的思维速度、短时记忆能力会下降,但一般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和经验评估能力并没有明显下降。

2.老龄人口心理需求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新陈代谢减缓、活动能力下降、组织器官功能衰退,老龄人口除身体机能的变化以外,其心理需求更大程度地决定了老龄产业的服务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龄产业的发展。老龄人口普遍的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健康需求、工作需求、支配需求、精神需求、尊敬需求、求偶需求、依存需求、和睦需求等方面。

3.老龄人口消费心理及特征

(1)老龄人口消费心理

老龄人口的消费特点主要是由于其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理机制的变化引起了老龄人口在吃、穿、住、用、行及精神等方面具体需求的变化。老龄人口不同于中青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或疾病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饮食方面,更倾向于易于消化、绿色健康等类型的食品;衣着方面,更适合舒适、轻便、保暖的衣服;日用品方面,老龄人要使用针对老龄人口的特点专门设计的商品;居住方面,老龄人需要安静、慢节奏的生活,因此居住环境和贴身用品方面需满足这方面的特点;精神方面,老龄人口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表现最明显,需要旅游、医疗、文娱、保健等休闲服务型消费。

不同年龄阶段的老龄人口,存在生理机能和个体两方面的差异,导致消费倾向、需求程度有所不同,因此老龄产业企业在设计生产适合老龄人口的产品、对老龄人口提供服务和劳?帐庇Τ浞挚悸钦庖惶卣鳎?提供差异化、明细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老龄人口的物质精神需求。

(2)老龄人口消费行为特征

老龄人口在消费心理、消费倾向、消费行为等方面有着与其他年龄群的人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较强的理智性。老龄人口在消费时会体现“货比三家”、“消费预算”等思维模式,表现出具有策略性、理财性的消费行为,也会结合商品表面化的特征、性能和非表面化的特征、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权衡自己的消费选择。

第二,具有较强的消费惯性。老龄人口在消费时,对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认可和信任度后,会表现出使用的习惯性,对产品产生一定的忠诚度,不会轻易更换品牌或产品。

第三,追求安全性和实用性。老龄人的消费需求决定了他们对产品要求,购买动机也以实用、方便、安全为主,在购买过程中也希望能提供良好的接待服务。

第四,需求结构细化,需求层次提高。老龄人口消费结构占比较大的是食品和医疗、保健两方面,而用于穿、住、行等方面的支出占比则较低,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老龄人口在图书、文娱活动、旅游等方面的心理、情感方面的精神需求逐渐增加。

二、老龄产业消费市场潜力分析

市场的活力取决于消费者和供应商两方面,消费者方面影响市场的因素包括人口、消费偏好和购买力,供应商方面影响市场的因素主要是商品的易得性,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一个有活力的老龄产业消费市场是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由于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市场将是潜力非常巨大的市场,老龄人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自然会产生消费意愿,而购买力则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所以,对老龄人口购买力进行估计则能预测老龄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

1.人口因素

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的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该国即为老龄化国家。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0.2%,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基数大,联合国对全球老龄化发展情况预测显示,老龄人口数将达到全球老年人数的20%,老龄人口规模成为全球第一。根据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里来的生育率和人口出生预期寿命,测算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如图1所示。

虽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但也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根据人口统计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东西部老龄化进程有区域差异,而且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留守老人比例增大,农村老龄化现象更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却落后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现有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还不足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快老龄产业的建设,在老龄人口规模巨大的条件下,使老龄产业强化商品的易得性,将潜在的老龄产业的消费能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

2.消费意愿

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满足消费需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老龄人口的消费意愿是形成有效市场的必要条件,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数量的可支配收入是将潜在消费意愿转化为现实消费意愿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新的消费意愿的“催化剂”。二是老龄产品对老龄人消费意愿产生的诱发和引导,因此老龄产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应该深入了解老龄人口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此来指导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根据老龄人对产品和服务有一定忠诚度这一特点,通过老龄人的消费实践可以强化更多更强的消费意愿,这就形成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良好的互动机制。

3.购买力

购买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实际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货币支付能力,与市场容量成正比关系,其大小取?Q于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我国老龄人口的消费潜力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支出、人口数量的估计值等因素的影响,较难做出准确的估计。

本文采用朱国宏的“老年人口与总人口各自平均消费需求量之间的比值(T)”变动趋势为基础进行预测的方法,预测我国老龄人口的潜在消费能力。

首先,根据发达国家老龄化经验和我国2050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发展目标,假定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消费水平与美国、日本相当,那么T值变动区间[1.44,2.01]的中间值为2.01。假设在2020年至2050年间T值均匀变化,则年增长率为1.3%,T值的变动趋势如图2所示。

其次,根据图1、图2有关数据和公式1,可以得出老年人口的市场需求量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所占比例的变动趋势,见图3。

最后,根据全国居民平均消费需求水平和总人口估算出的我国人口市场总需求的结果,利用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后得出2020年至2050年老龄人口市场需求水平,即老龄产业市场潜力,见图4。

三、结论与展望

老龄化商机范文第5篇

我们老了怎么办?

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家庭,然而,还有许多老年人仍要依靠养老机构。

近日,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下一步河南会把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落实。

不言而喻,这为河南老龄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老龄产业发展滞后

老年人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由于他们具有区别于年轻人的特殊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所以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都需要一套特殊的行为法则,才促使了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河南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老龄产业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高地。老龄产业的范围比较宽泛,它包含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目前,河南诸多商家、厂家没有仔细研究老年人市场,不注意市场需求的调查,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了解少,导致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商品较少,品种单调。

笔者了解到,目前的老龄产业中,生活中经常见到、发展比较好、投资项目比较多的是各类养老服务场所、衣着服饰、交通辅助用品、体育健身用品、医疗康复用品、生活辅助用品以及食品行业等。

调查显示:超过60%的河南老年人表示河南商家对老年人消费群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设立老年人生活用品或健康用品专卖店。

“大部分投资者对老龄产业的认识还局限于衣、食等传统领域,对于一些特殊便利、娱乐休闲、运动保健、新型电子等行业认识、起步都比较晚,涉及行业领域也较为狭窄。”河南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副处长孙晓军说。

一位从事保健品生意的郑姓老板坦言,老年人市场需求动力长期不足,老年人消费在家庭支出比例普遍偏低。以低端价廉为主的老年人消费结构,难以与企业的盈利追求相吻合,致使老年人用品市场生机和活力不足。

庞大市场需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7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36%。

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赋予了老年人用品市场巨大商机。

河南省老年公寓是河南省民政厅直属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是河南唯一省级养老社会公益性重点建设项目。这家集养老、休闲、娱乐、康复、医疗、老年教育及服务培训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示范性养老机构,目前的床位已经满足不了庞大的老龄人口需求。

该公寓张姓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寓内的床位已经爆满,二期、三期的公寓建设已经提上日程,近期准备开工建设。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孙晓军说。

孙晓军说:“现在社会养老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和住等基本生活和服务的范畴上。对于社会养老服务来讲,应该进行立体式的服务,从物质到精神,到社会参与,从个人利益到权利,要形成一个立体式的服务。”

每一种养老方式,都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刚性需求。

政策机会凸显

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

因此,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创办相对应的机构,既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又能创造效益,成了很多投资者思考的问题。

孙晓军说:“虽然老年人用品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整体上还处于初级、低层次发展阶段,远未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老龄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养老服务和生活照料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近20万个。

《规划》确定,将把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保障土地供应,并出台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医疗等相关扶持政策,落实税收及水、电、气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