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专业建设;模具专业

高职学院的办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生产一线高级操作人才。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大赛科学的评定标准,针对具体的比赛项目,规范学生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加强。以赛带训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技能大赛促进了模具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

1.1突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自身素养的培养

通过举行和参加与模具专业相关的各种比赛,培养和树立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大赛的项目通常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技能需求,有明确的任务布置,规定评定标准,规范实际操作,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掌握相关职业技能,遵守相关职业操作标准,逐步完成职业素质的养成。以赛带训是强化了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方式,能够最终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如果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的话,会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到特别吃力,即使教师将各种训练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也很难让学生把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以赛带训给出的任务很直观,通过任务布置、规范标准、理论学习,动手实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有血有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就更强,这样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赛带训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参与到竞争中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使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由传统的被动听老师讲,转变成自己主动涉猎相关知识,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有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

1.3推进“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要进行职业资质的培训、考核和鉴定,教师必需要有相应资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能进一步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就依据技能大赛的实践要求和赛事规范及时地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与针对性,促进了高等职业学院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实时和生产实际接轨。这样更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实践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2.技能大赛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建设搭建了平台

下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竞赛项目为例,说明大赛对专业实训的指导意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竞赛项目,要求学生联合组队完成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产品改良与创新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样品快速成型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展现参赛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表现、产品设计工艺性分析与实践、先进制作技术与设备应用、跨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了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及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了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我国制造业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趋势。

整个大赛涉及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三维造型技术”、“数控模具加工”、“机械制图”、等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符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职业技能的需求。专业授课教师针对大赛的竞赛项目,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实训项目,采用与大赛子项目相符的模块化教学及训练。精心设置每一个训练项目,保证让学生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是相关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运用,使整个专业建设的知识体系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让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因此提高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赛带训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是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载体,以大赛为方向,明确了教学目标与专业定位,同时大赛为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规范的考核标准,为实训实训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养成,对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技能大赛实现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1职业技能大赛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

以技能大赛为桥梁和纽带,加强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技能大赛的实质就是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掌握程度的一种较量,所以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时,要结合一线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从企业的典型案例中寻找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并且项目内容要能体现出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同时大赛的比赛规则要采用企业的行业标准,因此,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来源于企业,同时他又服务于企业,因为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为一线企业培养和选拔出懂理论,会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院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沟通,才能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不断发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2实训设备能够实时更新

由于大赛内容与企业接轨,所以对相关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院校为了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实训设施自然要与竞赛项目相匹配,因此通过大赛,使学院加快了实训室建设,实时更新了实训设备,这样学生的实训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是也加强了自身的专业建设。

3.3拓展竞赛项目,增强竞争实力

竞赛项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和专业能力考核的准确程度,因此要积极拓展竞赛项目,并使每一个竞赛项目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让竞赛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载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无盲点,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使学生在企业的用人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4.总结

以赛带训是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同时以赛带训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技能大赛也督促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了教师队伍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需要继续探索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引领专业建设,如何以技能大赛为手段,推动专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艳.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以赛带训的若干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7):14-15.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范文第2篇

一、参赛企业突破万家。我省各级竞赛组委会成员单位通力合作,深入企业广泛宣传开展“安康杯”竞赛的重要意义,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企业报名参赛的积极性。今年,参加省级竞赛企业首次突破万家,达13082家,与上一届同比增长117.68%。泉州市、福州市企业报名参赛数名列全省前茅,分别为4250家和3065家。龙岩市、南平市、三明市参赛企业数分别增长347.29%、232.57%和155.96%。全省“安康杯”竞赛活动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

二、职工参赛人数突破全省企业工会总会员数的六成。今年,我省把广泛发动职工参赛,作为组织“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各级竞赛组委会广泛做好职工参赛的宣传发动工作,全省企业参赛职工与去年相比有较大的突破,达196万多人,占全省企业工会会员数的六成多,达63.70%。为广泛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竞赛组织手段不断创新,考核力度有新突破。今年,省总工会把“安康杯”竞赛活动纳入全省工会“重点工作达标”的考核内容,形成全会抓竞赛的格局。省竞赛组委会制定了《福建省第五届“安康杯”竞赛考核方案》,实行目标生产培训教育指标,并进行年终考核评比。各市又将指标进行细化,层层分解到县(区),有力推动了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劳动竞赛 企业职工 工作重点多年来我在从事工会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发现,循序渐进地摸索出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经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收获。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开展劳动竞赛

企业劳动竞赛是职工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经济建设中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紧密联系党、政、团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劳动竞赛能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这几年,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劳动竞赛在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传统的劳动竞赛是“大生产”式的群众性生产活动,尤其是在我们企业以劳务密集型为主的发展阶段,体力型竞赛自然成为主导。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型、智力型的竞赛活动越来越多地要求我们在开展竞赛活动中,把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融入其中,要求不仅是指挥者、管理者还是一般作业者都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但目前在作业层中,一些员工的知识层次较低,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

二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劳动竞赛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但由于工会不是直接主抓生产的部门,对基层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工程不能给予直接指导,所谓外行领导内行,不会抓或不敢抓,所以由工会牵头主抓,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验收的组织格局,必然将造成“大虚松”的缺点,产生管理上的脱节,从而影响到竞赛的效果。

三是劳动竞赛是一个传统项目,在做法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所以往往在形式上缺乏新意,穿旧鞋走老路,没有新鲜感。因此,从领导者的主观上就产生了厌倦心理或应付态度。直接影响了竞赛的组织开展以及最终的效果。

二、顺应体制的改革,不断创新开展劳动竞赛

近年来,随着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工会在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劳动竞赛的同时,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新时期内推陈出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生机和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改以往传统劳动竞赛的模式,大胆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竞赛。

1.要用创新思维指导劳动竞赛。“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劳动竞赛,就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核心,按照“做企业之需,想职工所想”的原则选好竞赛的主攻方向,使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1.是要引入竞争意识。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主辅分离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职工原来手中的“铁饭碗”早已不存在。每一名劳动者,都要立足岗位,学好本领,才能在企业中竞争上岗并占有一席之地。而劳动竞赛正是检验员工能力的水平的标尺,鞭策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把竞争意识引入劳动竞赛,才能赛出水平,避免流于形式。2.是要强化学习观念。现代社会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适应时代、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劳动竞赛的高层次要求。在竞赛中,营造一种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引导职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2.要用新形式丰富劳动竞赛。竞赛年年搞,但形式内容差不多,没有抓住职工的兴趣,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新时期我们要把劳动竞赛融入新的元素。

(1)是要灵活多样。竞赛形式要实现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与奖评的效果。竞赛的范围可以涉及到多层次,不仅限于操作层,还要引入管理层。认真开展各环节、全方位的劳动竞赛,形成从生产到管理、从单项到综合各个环节的竞赛格局。竞赛的效果可以用多角度衡量,注重刚性指标同时,也不能忽视柔性成果。

(2)是要突出特色。竞赛活动要有让员工心动的亮点和新鲜感,使竞赛听起来心动,做起来有劲,增强职工参与的热情。

3.要用新内容深化劳动竞赛。劳动竞赛不仅要注重形式,还要深化内容。要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指导劳动竞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1)是突出经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提高施工项目的科技含量是企业致胜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把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劳动竞赛,用科学的进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2)是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及行为规范,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从制度化管理向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转变,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在劳动竞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创新劳动竞赛的新领域,不断培养新时期企业人才

1.是要健全组织,形成新的劳动竞赛领导格局。把由工会牵头主抓、党政工团配合的组织机制,变成由工会宣传发动、相关业务部门主抓、党政工团配合,工会表彰验收的组织机制。随着企业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领导者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命运紧密相连,由工会主抓变成相关业务部门管理主抓,能够更深入发现问题、更直接的解决问题,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切中要害,便于工作的开展,避免流于形式。

2.是要量化考核。竞赛要制定严密科学的考核方案,细化每一项考核程序,坚持以量化考核为主,综合考核为辅的原则。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力求实效。

3.是要奖罚分明。竞赛,顾名思义,就是超常规的做法,按部就班不行。竞赛中员工要付出超常规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奖罚分明就是要该奖必奖,该罚必罚,毫不手软。通过竞赛让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召开表彰大会、物质奖励、张贴光荣榜等形式,积极营造一种“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氛围,使竞赛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范文第4篇

学院逐步把竞赛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部级、省部级、学院级技能竞赛,保证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技能竞赛。从院级技能竞赛抓起,要求竞赛项目设置要体现专业核心技能,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与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与教育部、农业部、北京市教委和各教职委、行业协会组织技能大赛的项目相衔接,为各级各类竞赛培养和选拔人才。各系部(分院)设计的项目涵盖了所有的专业,使所有在校学生都有机会参赛。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指导,紧贴实际岗位要求,吸纳行业企业最新的工艺要求、操作规范,突出了大赛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2大赛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

贯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带学、以赛带练、以赛带训”的这种理念,学院师生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十二五”教学改革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切实地把竞赛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进取精神和合作意识,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和市场更好地对接。园艺系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实训内容与方式上采取“竞赛式”教学,把技能训练与竞赛融为一体。将竞赛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子项目,将大赛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在竞赛中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依照全国农业技能大赛竞赛规程指定考核内容与要点指定考核标准。

3竞赛文化,逐渐形成

自2010开始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技能大赛。通过全院动员,先后进行预选赛、总决赛、集中展示等,在学校营造了一种浓烈的技能竞赛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竞赛文化,为专业社团和校外技能竞赛项目选拔人才打下基础。同时职业技能竞赛既体现了校园文化,又体现出职场的企业文化。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仅提高专业技能,在团队合作、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爱岗等方面等多方面都有着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2013年参与的中华茶艺技能大赛中,不仅提高了参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锻炼了教师队伍,同时通过中华茶文化的熏陶,让师生掌握与人合作的工作方式,树立敬业的工作态度。学院通过承办市级竞赛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来,在校园中形成弘扬中华茶道的文化氛围,“茶之合”精神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4赛企结合,彰显特色

学院利用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平台和数十家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一方面竞赛项目组主动联系合作企业,邀请企业为大赛冠名,参与竞赛方案指定、竞赛所需的设备调剂、竞赛项目评判、聘请行业技术专家指导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宣传、推广他们的产品或技术,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到企业的重要岗位,企业还可将他们的用人信息和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学院和企业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资源优势,实现“双赢”的局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联合企业共同举办“百花杯”食品检验技能大赛,宣传了企业文化,展示高职教育教学成果。2012年学院承办的北京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上,某科贸有限公司为大赛提供了气相色谱仪及火焰光度检测器等高端检测仪器,为比赛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5小结

企业合规知识竞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近几年以来.国家和各省市每年都要举行各类高职高专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这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

一、技能竞赛可促进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技能大赛的关键,赛教结合,以赛促改,即将职业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相结合,把技能大赛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将技能大赛结果作为教学评价和教学测量的一个环节,以大赛模式带动整个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赛教一体化。根据行业岗位技能需求,结合专业技能和校内外各类竞赛项目,融入企业生产实际项目,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至少有一项技能竞赛(计入学分),保证每学期设置一门与技能大赛相匹配的课程,从而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技能大赛不断。

为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我系提出了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改革的理念。要求每个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职业大赛,并计入学分。在贯彻的过程当中,我们通过将各类大赛纳入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融入技能竞赛等方法,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初步形成了“每个专业有竞赛、人人都参加”局面。

二、以技能大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技能教学

技能大赛为专业找到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根据技能大赛项目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评价标准,参照职业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按模块设计课程,按课程配置资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内容和规范实施实训教学,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当作岗位工作任务来要求和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技能得到提高,作业得到规范,同时在训练中还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成本节约意识得到锻炼。将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与技能大赛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规范操作、苦练技能的教学思想,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革,提炼、转变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

以国家技能大赛为引领,开发综合技术课程:教育部将技能大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要求“高职技能大赛赛项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协助能力培养相结合”,强调了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

三、通过技能大赛的内容剖析,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通过技能大赛让我们对教材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但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有非常明确的体现。理论知识哪些要求掌握,实操技能哪些必须熟练,一清二楚。像“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内容框架上包括职业技能模块、技能规范、和知识要求,通过此项目竞赛,检验和考查了高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自动化线安装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职业素养、交流沟通能力、效率、成本和安全意识,充分反映行业和企业对维修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线设备各项维修作业要求,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完成生产线设备维修、维护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活动领域上反映行业和企业对场地、设备、环境等要求,反映每个工种岗位职责、任职资格、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所有这些内容更贴近工厂企业,按照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更受到企业的欢迎,通过和现行学校教学内容比较,反映了学校教学内容不合理,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改进。当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常态化后,竞赛题目的取向必然影响高职学校教学内容的安排。

四、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寻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特色

学校每学期都举办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以此促进实践教学。通过不断举办技能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竞赛形式的多样,竞赛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进实训室、下车间,使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达到了增强技能训练的目的。学生的竞赛成绩,纳入优秀班级评选,同时计入任课教师的教学实绩,学生拿获奖的荣誉证书,可以在顶岗实习时被优先推荐。这种竞赛、成绩、评优、优生优分的系统,有力地促进了教与学的活动。

五、技能大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为广大专业教师快速提高专业技能创设了平台,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了机遇;要求学生参加比赛并能够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一个很强的指导教师团队,这些教师必须对比赛涉及到的内容相当熟悉,并且实际操作能力相当的高,各种技能比赛项目,对老师的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每年要派老师参加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在比赛集训期间,还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与指导教师交流,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由于技能大赛命题规范,岗位特征明确并且综合了各种岗位的技能,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双师型”素养与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格局。

总之,良好的学风、校风,是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体现,而高职学校的学生,其基础薄弱,素质参差不齐,是普遍存在的状况,如何培养他们,如何让他们走出校园之后成为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技能大赛,边学边做,不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的比赛,也影响到另一部部分同学,学生全面的参与,大大改善了以往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现象。同时通过大赛,在全校范围内也涌现出了一批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出色的优秀学生,技能大赛促进了学风、校风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