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学专业教育

护理学专业教育

护理学专业教育

护理学专业教育范文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三年制高中起点)学生312人,来自于6个不同的自然班级,其中女生307人,男生5人。根据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2人;对照组,160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所学课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学生均采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常堂喜主编的《护理管理》作为教材,由同一名任课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时间均为28学时。对照组依据《护理管理学》教学大纲,以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在理论课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部分应用性最强的管理学知识采用专题式授课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2.1适应高职教学特点,将护理管理学当中应用性最强的内容进行整合,开展专题式授课。高职高专教育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3]。护理管理学在高职高专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是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适应高职教学特点对护理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出对学生指导意义较大,应用性最强的内容例如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护理人才的识别和选用及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管理、目标管理、5S管理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专题式讲解,而对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的理论,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删减,突出重点,强调实用性。

1.2.2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护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感兴趣是非常困难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与护生的实际情况,在试验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2.2.1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研究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5]。《护理管理学》理论性强,尤其一些管理学原理对于高职护生来说更是不易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在讲透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时,分析某科室新来的几名各具特色的年轻护士,小张,性格活泼,能歌善舞,善于与人交际,但做事欠稳重;小李,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但不爱变通;小刘,喜欢书法、绘画,分析作为护士长如何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案例分析,既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又能在分析中巩固理论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2.2.2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生动的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如在讲“临床护理人员分工与排班”这一节时,应用此方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各自按照所讲授的排班原则进行排班,然后写出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评定。这种既直观又真实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2.3组织课堂辩论,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随着科学的发展,管理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方式更加多样化。护理管理也是这样,同样的一个问题,有多种管理方式,只要不违反原则,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都是正确的、可行的。这就决定了《护理管理学》教学的灵活多样性。组织课堂辩论,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理论认知,广泛收集资料,博采众家之言,客观比较分析,形成自我观点;另一方面可以引发深层思考,促使学生在争论中强化思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交锋中拓宽视野;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完善、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1.2.3有意识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应用

管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应用管理学原理的机会,教师有意识在课堂上及课外指导学生应用管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5S管理法后,带领学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清洁,养成良好整洁的卫生习惯。在讲解ABC时间管理分类法时,带领学生分析自己时间使用情况,制定节约时间的措施。通过管理学原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管理学在实际生活的的应用价值,更加体会到了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1.2.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学习《护理管理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医院,医院的护理管理是怎样的,是学生最感到好奇又想急于了解的问题[1]。笔者有针对性地组织护生到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增大实践课开出率,由2学时增加到8学时。选择具有管理特色的内科、外科、手术室、供应室、急诊科等科室,在护理部的统一安排下,护生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带教见习。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护士长的角色,工作方法,护理人员管理、排班方法,以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等,使学生对医院的护理管理有了感性认识,既丰富了其护理管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1.3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的考核,并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12分,收回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处理

将所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

试验组学生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27.63%;对照组学生合格率为97.50%,优秀率为15.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学生比较合格率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68P>0.05),而优秀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6P<0.01)。

2.2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2)

在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中,试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14.63P<0.005)。

2.3两组学生教学评价比较(见表3)

3讨论

笔者本次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与对照组学生的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合格率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优秀率和学生评价满意度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班级。而在综合教学评价中,调查显示,教学改革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临床适应能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但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两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有近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没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之一[7],这提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有意识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得到能够充分锻炼。

护理学专业教育范文第2篇

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当前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承担着重大责任护理人才的基地,应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而这些正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学高等院校也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并未完全突破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无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在高职院校进行普及,因此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1)教学理念落后,实验教学定位较低。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忽视了实验课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不到提高。(2)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仍然是按学科设置实验室,实验课由各教研室独立负责,实验室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实验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教学科研能力不高。而且不同学科的实验室之间有实验设备陈旧、重复配置、资源浪费等现象。(3)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理论与实验课的比例约为2.5∶1,并且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开设为主,缺乏护理内容相关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按照详尽的实验教材,按部就班地操作,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4)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现在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的评价,因此应加大实验教学考核的力度和广度。

2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

2.1设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首先按照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将学科相近、实验仪器设备可共用的实验室进行重组合并,按形态和机能建立综合实验室,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共享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如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维护、标本切片制作等由专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设立,建立了开放性、综合性、跨学科的实验室,便于管理,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2改革实验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以夯实学生的基本技能,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总体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有机融合起来。(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适度采用分组实验、病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2)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将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专业内容有机结合。(3)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经过实验技能选拔,挑选一批学生参与到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怎样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研的兴趣。(4)将网络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校园网和精品课程网站中开设一些实验教学栏目,结合视频、模拟软件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和新的实验技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还可开展网上答疑、电子实验报告,虚拟实验设计等,实现师生网上互动。这种“理论、实践、网络”三位一体化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视点,同时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2.3优化教学内容,改进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将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重复交叉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重组,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应用性实验。为了满足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应当编写适合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在编写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前期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培养相结合,突出学以致用,为满足护理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2.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1)为了更能规范化地监控、监督教学过程,应当纳入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织听课等手段结合起来,对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每节实验项目的出勤、课堂技能达标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评价的成绩。而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笔试考核成绩,这种二者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2.5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合并重组而是有机地融合,开设的综合性跨学科实验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在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应该鼓励实验教师继续深造、进修,培养一批实验操作技能较强、知识面广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水平。

护理学专业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现实意义;途径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为社会输送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群体。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很多中职专业的学生会出现焦虑和恐慌的症状。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在尊重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需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所以,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一、重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提高中职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护理学科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素质,还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能够关爱生命,并能够敬畏生命。不过,现阶段,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更不能收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必要的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有效提高中职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在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人和生命的价值。学生在接受过生命教育之后,能够更加的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而在护理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人”。所以说,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现代护理学的相关内容相同。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认识到“生”与“死”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会更加爱惜和尊重病人的生命,也能够更好的投身到护理工作中。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就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护理人员应该成为病人生命的守护者。然而,目前很多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较差。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加尊重患者的生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年龄比较小,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站在生命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有效的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对生命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现阶段,生命教育工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中职教育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很多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中职护理专业,过分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注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教育工作就不能发挥自身价值,也就不能发挥生命教育的本质意义。

(二)课程建设有滞后性

一些中职院校随着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了生命教育,但是课程建设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教师并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未能在平常教学工作中突出生命教育的主体,这都极大的制约了生命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无法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为主,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目前,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生命教育工作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流于形式的,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关于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这样就能够利用行政手段来推动生命教育的更好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中,这样就能够顺应新的发展形式和新的发展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中职院校的生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对于我国中职院校而言还属于一个新鲜的事物,所以,想要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过多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开展一系列理论研究,为教学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例如:笔者和其他教师,会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编著一些适应学生发展的教材,以便更好的开展的教学工作。这样能够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中职护理专业开展生命教育,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作为生命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教学工作的质量,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让教师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作为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提高生命安全意识,也能够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护理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后,肩负着病人的安全。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帮助他们规划人生,进而有效促进中职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热孜亚.卡德尔 单位:吐鲁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周静,孙丽芳,华危持.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查及实践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1,12:1096-1098.

[2]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1-12.

[3]唐丽静.探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J].护理研究,2014,07:769-770.

护理学专业教育范文第4篇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逐步增强。以及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学专业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对此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对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1护理学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1.1当前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1.1.1从培养目标来看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是从教学的实际课程出发,也是从我国的实际社会需要来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科研和创新精神,最后必须具备超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

1.1.2从课程设置来看

当前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是以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自身的培养方案为依据来进行课程的设置。由于我国的护理学专业的教育起步比较晚,在课程设置方面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因此在护理学专业上,其课程设置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划分。一般来讲,包括:公共课,如英语、政治等;专业必修课,如病理生理学、护理学等;专业选修课,如医学统计学等;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等内容。

1.1.3从能力培养现状来看

目前来看,我国对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科研的能力以及护理能力。因此,对于护理学专业来说,其发展应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上,要与能力培养相匹配、相吻合。

1.2护理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充分。首先全面合理的课程设置必须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而在理论课上,大多数学校是进行集中授课。在实践课上,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但是护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招生规模的不合理扩大。由于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扩招,护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也是逐年递增。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势必会导致师生比例不平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薄弱。在当前的大部分高校中护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仍处于紧缺状态,而且,部分教师也存在科研能力不强、职称较低的问题,这种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护理学专业的发展。

(4)教育资金设施的投入不足。由于护理学应用性的专业性质决定,在护理学专业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实验室以及实验器具的需求较多,学校应该为此配备充足的实验室,同时给与资金支持来使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缺少的问题。

2护理学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1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护理学的发展中,其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进行最基本的理论教学,同时也要加紧临床实践锻炼。否则就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到全面的发展,没有理论的支持,学生的临床能力也不会得以提升,而若没有临床能力的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将得不到应用。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

2.2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授,应该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讨论、学生讲课、自主学习等模式。同时,由于网络的发达,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强网络的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交流。此外,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该采取导师制度,一对一辅导,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为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工作能力。

2.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护理学专业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素质教育误区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7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今的社会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护理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应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立品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紧密结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如今怎样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的护理人才,才是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仅以我校对护士生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取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内涵、方法等有关方面起到些参考作用。

护士学生素质教育的三大误区:(1)素质教育过于简单化。仅注重护士学生的仪表、举止等训练。素质的概念从结构上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从内涵上来说,即:达到品格修养、功底或可发展的身心基础能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由此可看出,素质教育是全面的。(2)素质教育片面化。实际上,只注重某方面素质的教育,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由此,我们可看出,素质多种要素的结合,各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这其中素质的多种元素包括人的品质、知识、气质、体质、性格等多种要素。(3)素质教育的局限化。应构建多维护士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因为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由于护士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起点比较低,因此,学校对护士生职业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而不仅仅是完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护士学生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不能简单地把德育教育理解为多上政治课,因为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为首位。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中,要对思想教育进行渗透,这主要体现在: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班集体建设、各种讲座、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社会实践、先进报告、形式报告、干部言传身教等,把寓德育于其中。

护士成才的动力根本是其心理素质,也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护士应具备以下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营养学、社会学、人际学等以及心理学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所必需要学的。

(2)和病人沟通思想的能力,国内外对护理人员要求的第一素质就是沟通能力。

①语言沟通:护士在与病人说话时内容具体、切实,并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病人的心里实际,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体现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②非语言沟通:病人在生病时,其心里及其脆弱,与病人肢体接触(握手),给与其鼓励的眼神,能让病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积极配合治疗。

(3)沉着冷静理智。护理人员每天都面临许多难题,在心情不好时,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妥善的解决这些难题。在对待病人时,应遵守职业道德,保持乐观的心态,让病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成为广大护理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深的体会。大量的学生管理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大致可根据学生实际特点,按年级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表现不同,教师要针对这些不同阶段的特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明确阶段目标、工作内容、确定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切实地培养和教育别人,需要其致力于自己的教育和修养。护理教师通过自身的品德来影响教育学生将她们塑造成为名符其实的守护天使,是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其所拥有的能力。护理教师要想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并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就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平、高雅得体的举止以及对护理和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护理教师应尊重并理解她们。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我们应从多重维度来看待学生,用鼓励、赞赏和宽容评价学生。护理教师对学生的需要保持积极的关注,需要教师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护。

针对第一阶段的学生特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方式,培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创造力。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第二阶段是成才关键期,这个阶段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参与活动增加,人际关系融合,存在着适应感、随意感、自信感。这个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事业心基本确立,针对第二阶段的学生特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修养,集中体现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能力,这些能力都要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语言运用的训练和实践方能提高。这个时期对护士生文化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修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其在各方面也就显得较为突出,比如:在思维方面具有独创性,在个性方面具有独立性,在处事方面具有预见性,在人格方面具有多彩性,在工作方面具有计划性,在写作方面具有理论性。

针对第三阶段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

(1)护理工作时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使护理工作中减少医疗纠纷。在护理过程中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应注意护理行为的两重性。护士必须时刻不忘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富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准确、及时、完整地执行医嘱,完成各种医疗护理活动。

(2)就业择业意识教育:了解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培训,礼仪培训,准确的评价自己,提升自我保护,自我介绍、自我推荐的能力。

(3)职业生涯意识教育:对于学生教育阶段的划分,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所有教育工作中既要相对分开,又要互相融合。开展外职业、内职业生涯的培训,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设计,创业就业教育。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素质的竞争,想要培育出跨世纪的护理人才,注入新的活力,就要不断提高护士生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