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不断推动下日趋的成熟,同时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一现状进一步的推动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是推动机电领域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今后的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视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将对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应用的研究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为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更加迅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数控系统,是一台具有实验性质的数控系统,该系统是在美国被研发出来的,从这台数控系统的出世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而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仅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出现了不同的层次的比较鲜明的数控系统,同时这些数控系统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快速的。由于数控系统自身多个方面的优势,计算机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技术限制,进而在工作过程中的时间持续更长、效率更高,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虽然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了多个方面的改造,例如采用无缘背板、工业电源等等。但是这些技术的改造在本质上都没有改变,都不属于工业性质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使得实际的技术应用中效率下降,不能达到技术运用后应有的效果。然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有利于的发展环境。

2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中应用的计算机技术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此以PLC技术为例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更多技术有效的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应用做出一些贡献。

2.1信息单元和系统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的信息单元和系统控制是该技术领域发展的关键。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信息单元能够将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在系统命令的指引下进行运转。而系统单元控制是由电路、转换器等组成的。而这两个主要的方面要想更加有效的运转就必须要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所以,在目前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最为关键因素。

2.2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

PLC技术是当前计算机技术领域比较前进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关于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应用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模拟量控制方面,PLC技术可以根据所要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的对象,灵活的对系统进行控制。PLC技术在模拟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给自动化系统控制的维护和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其次,PLC技术在开关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可以提供自动化系统开关控制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该技术利用中间继电器,根据相关公式进行检查,进而保证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PLC技术该可以应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位置控制以及系统集中控制中,总之PLC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使得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2.3软件新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软件不断发展、不断开发的当下,吸纳带类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计算机技术在嵌入式JAVA、IP构件库等新式软件的发展下,不仅给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给企业、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机电一体化领域实现了NU、多种嵌入式Linux原型、工具性等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为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尤其是IP技术的研发以及更加广泛的应用,使得该技术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空间,更使机电一体化的软件开发面临新的发展前景。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研究方面有很多,而以上仅仅是笔者对于该课题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在计算机技术一体化专业应用方面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上述的研究也比较浅显。所以,对于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应用的研究还需要这两个领域专业人士的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3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结合

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要想更好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就必须要有效的将计算机的多种高端技术相融合,同时这种融合必须是要在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信息论的基础之上的,并且要在计算机技术软件的支撑下进行发展。然而,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的应用不仅仅是将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更是要将该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相融合。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之中,使得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新技术、计算机新软件能够更加及时的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应用不仅关系着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同时更加关系着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的重视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应用的水平。

作者:赵书文 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契机与基础。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作为时代背景下最具竞争力的产物,其已然开始影响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并带来了众多领域、产业的创新。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其极大的改变了原有企业运营、商品交易、服务销售的固有模式,以自身便捷、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交互、传递与储存技术,实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生产关系创新。电子商务是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出现的新型产业,其兼具商品销售、提供服务等领域为体系,实现了对现有国内行业间边界的打破,促使国内资源在各行业的投入与分配变得更加平均,有效带动了国内各行业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时至今日,计算机技术已经为传统行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互联网+”战略的落地,并逐渐开始影响和改变着国内居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成为了引领时代潮流、反映时代动态的重要手段。在本文中作者将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国内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

2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领域的应用研究

2.1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技术应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拥有着广泛的技术应用。其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平台建设方面的应用;其二是在数据库建设与语言编辑领域的应用。

2.1.1平台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依托互联网的线上对外交易、服务的重要窗口,平台的建设将是整个业务经营链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内较多从事电子商务的集团公司都开始运用J2EE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一种网页平台开发与建设应用程度,实现了对网络中信息更为广泛的收集与集合,极为便于为虚拟网络中的交易创房提供更为和谐、便捷的沟通与交易场所。在整个电子商务运营平台的建设中,电子计算机技术是重要的基础,其不但能够保证现有平台中的数据利用效率与安全运行功能得到充分保护,而且能够利用程序的设计有效防范外部对系统内的入侵与攻击,从而将能够实现对现有系统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

电子商务平台及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重要支撑为数据库的建立,其主要被用作对众多数据、信息与信号的储存、管理及协调。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满足当前平台对数据获取渠道及信息量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增强数据库对指令的反映效率,并极大的减少响应指令的整体时间。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为SQLServer及Oracle两种。对于前一种数据库技术而言,其主要是应用对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中,对于后一种其主要是被应用于对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中。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还离不开另一种计算机技术,即语言技术。当前在较多电子商务网上门户的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的语言技术为ASP、JSP等。其中被计算机领域非常熟知的技术为JSP技术,其是用于编辑手机游戏重要语言Java的支撑技术。由于其所编辑的手机游戏具备了界面较为简洁化、操作较为简单化等功能性特点,故此类型的游戏编辑者十分热衷。

2.2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功能应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但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实现了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且还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实现了对电子商务领域功能的支撑。

2.2.1为市场贸易提供了便捷途径

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搭载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现有国内企业供货渠道的增加,并促使商品及服务的需求群体及覆盖范围不断扩张。借助搭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使现代企业实现对商品及服务更为广泛的推销和宣传,并极大的平衡了当前市场中各种同类型服务与商品的产能,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及市场贸易提供了巨大便利。

2.2.2为电子商务活动开展提供支持

搭载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商务领域实现了开放式标准与双向通讯技术的完美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翅膀使现代电子商务领域市场的服务范围及内容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与高利润,从而极大的拓展了当代商务、贸易的市场功能。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能够极大的减少企业用于信息渠道建设的费用及成本开支,并可利用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与投资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展示,使他们更加易于对传统商品及服务做出选择。2.2.3为电子商务领域功能完善做出铺垫搭载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商务操作系统已经随着技术的发展愈趋完善。例如:当前支付宝软件而言,其已然开始改变大众消费的方式与理念,并成为了人们随身不离的投资、消费与理财渠道。互联网与电子计算机技术所拥有的无边界传播、信息快速处理特点,也极大的增进了当代市场贸易及居民生活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极大的节约了信息处理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帮助电子商务领域实现了更快发展。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为电子商务基础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帮助,使电子商务的运维管理成为可能。由于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其中涉及了大量与互联网有关的经济交易,从而给电子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安全层面的更高水平要求。利用对现有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和改善,契合电子商务领域需要进行相应改变,将成为未来国内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的重要趋势。在本文中作者在对国内计算机技术应用背景进行研究基础上,对其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展开研究。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兴旺.传统商业该如何解读“互联网思维”[J].信息与电脑,2014(Z1).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创新发展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

1.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

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研究计算机应用于社会中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系统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计算机学生的组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促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一个载体。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应用的分类一般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两大类,这两大领域都具备养自身独特的特点,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1.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

我国计算机的最开始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在这个阶段计算机应用情祝还都是数值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都应用于国防武器的生产和研发方而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逐渐向非数值应用的领域发展,其主要都应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工商业事物处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己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经济等更多的领域了,随养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现阶段己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服务、文化等行业。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也己经很好的结合到一起。

2.目前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与西方国家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很多单位和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对电子文档的处理,没有建立内部的网站,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计算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努力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2.2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研发的投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充足的研究投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不起来。没有充足的研究资金投入,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能真正的适应某些系统的要求。我国的重大工程、重要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多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而西方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化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其信息产业研发投资的力度充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国外的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开发具有特色的、先进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3.未来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

3.1计算机巨型化

计算机的巨型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快速发展,大量的数据交流共享以及信息资源的传输等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计算机向巨型化方向发展。同时巨型化的超级计算机体现出了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的尖端科学技术以及宇宙科研发展和国防系统的力量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更大存储空间容量、更快速运算处理速度以及更加严密精准逻辑能力的巨型化计算机必然是未来我国计算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2计算机微型化

计算机的微型化主要是表现在计算机体积缩小,微型化的计算机目前在医疗设备、工业仪器仪表、家用小电器等小型化的设施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应用领域甚至涉及卫星通讯、航大探索、地质勘查、深海作业、生物医药等各个重要的工业领域,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微型化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当中,微型化计算机作为核心部件不断发挥着关键功效。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成像探头等微型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體现出计算机微型化发展所带来的便捷性,未来更加高效智能的微型化计算机系列产品将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将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3.3智能化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就算是智能化了。它的强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优秀的推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来实现人类的一些行为过程,还可以模仿人的逻辑思维和感官行为,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够享受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

4.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开发团队的力量。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多是由相关公司承担的,但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是很高,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就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之前,公司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并且这些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应用知识应该非常丰富,能够关注社会计算机发展情况,关注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综合素养要高,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公司还需要能够与一些高校实现合作,能够使一些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是一些计算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学生加入到公司的计算机技术斤发团队中去,解决团队在人力资源方而不足的问题。

5.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也在社会中发挥了高效的社会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方式,信息化的交流也缩短了人们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国际应用水平存在许多差距,因此,我国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投入及普及。

作者:张柳

    参考文献: 

[1]万波,邱晨涵. 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其创新发展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6,(17):127-128. [2017-09-21]. 

[2]陈超文. 探究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8):129-130. [2017-09-21]. 

[3]李浩然.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6,(02):147-148. [2017-09-21].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范文第4篇

【 关键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给社会生活与生产带来了质的飞越。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广阔,其具体应用主要局域网技术、国际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等。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内涵及优势

作为电子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一般来说,利用光纤、光缆或者双绞线、通信卫星等就可以将分散各处的独立计算机按照网络协议连接组成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因为结合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以高效、便捷的方式进行运算,还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存储、传输与共享。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类

根据划分类型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诸多种类。比如以拓扑结构分类的话,可以细分为环形、星形、树形、复合型、总线型等网络结构;按照连接范围又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和无线网络(WAN)。当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兴技术还包括搜索引擎、云计算等类型。这些技术特色与优点不同,在各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还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2.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可以具体分为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共享功能,也就是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一些重要的数据、参数等资源,可以被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相互连接,实现数据的复制、传输。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协同功能,可以相互协作完成工作。比如网络内部某一台计算机功能受限,无法完成该项工作,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其分配到其他计算机上,从而保障计算机的工作效率。第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通信功能,也就是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计算机与计算机、人机之间的相互通信。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局域网(LAN)技术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具有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没有的特点,即低成本、高效益,虽然覆盖范围小,但是也因此而更加方便、快捷,其传输速度快,更加安全可靠。局域网技术在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产品。第一,城域网(MAN)。城域网传播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城市中的应用多为宽带局域网。因为用户端设备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因而普及率较高。并且随着城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输速率、质量与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城域网涉及的技术包括光纤值接入与多业务传送平台等。第二,以太网(Ethernet)。在局域网的发展中,以太网地位尊崇,是发展的主流。以太网主要包括三种结构――10BAST-T、10BASE2、10BASE5。这三种结构各有特点,10BAST-T在上世纪90年代应用较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已出现了传输速率高达100Mps的以太网组网结构。第三,令牌环网(Token-Ring)。该技术有几个优势:优先访问控制权、令牌传输媒体访问以及可以极大的满足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要求。

3.2 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交通、商业、农业、医疗和科研领域应用较广。而云计算主要依托于Internet服务,从而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效率。目前来说该两项技术都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受关注程度更高。一些科研人员甚至将其运用到医疗领域,以便其能为人们提供广泛的医疗信息。在教育领域,云计算为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电子领域中,云计算提供了高效的运营技术。除此以外,搜索引擎、云技术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有用资源作自动处理,展现了不同技术相互融合所带来的好处。

3.3 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网络技术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个人通信领域、家用无线网络等。无线网络技术细分的话又可分为红外技术与射频无线网络技术。前者抗干扰性强,传输速度快且成本低,但是使用范围较窄,因为它无法穿透过厚的水泥板或者墙壁。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IP协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需求的激增,IP协议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IPv4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其安全性与实时性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IPv6协议产生了。相较于IPv4协议,IPv6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不仅其安全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能够应对IP欺骗、连接截获以及信息报探测等网络攻击行为,还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特点,可以实现自动配置。将会逐步取代IPv4,成为新一代主流IP协议。

4.2 三网合一技术的全面推进

所谓三网合一技术,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电信网以及有线电视网的相互结合。三网合一的优势就是建设成本降低,并且降低了使用的难度,与社会发展节奏更加契合。总的来说,三网合一技术将带动众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远程教育、在线咨询、电子商务以及视频会议等。

5 结束语

可以说,现代社会根本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LAN技术、Internet技术以及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上。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探索,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得到充足的发展,其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03).

[2] 岳政燃.浅谈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电子制作,2015(02).

[3] 张冲.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运用与发展[J].电子制作,2015(01).

[4] 左明慧.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

[5] 刘艳,葛丽萍.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邮政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通信,2015(01).

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应用领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实验领域;实验单元;技能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064-04

1引言

教指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简称白皮书)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并指出了大学生应具有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即“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一些重要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2我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

我中心承担了本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所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学年学生人数达17000余人,年累计实验学时为37万人时。在十余年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中心始终坚持实验建设与课程建设齐头并进的方针,率先提出“精讲多练”的教学实验思想,创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类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2.1实验教学体系的演变

我校自1992年开始就提出了对机、电、理、管、文五大类本科生按三个层次实施计算机基础教育方案。1995年后又对这个方案又进行了完善和多次调整。2004年在教指委提出的“1+X”课程改革方案基础上,我们将分类分层次思想进行了拓展,从“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层次”和“知识点、技能点”两个方面来构建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践表明,这种方案符合了当时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类分层次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实验教学改革也获得了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2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建设

1) 针对三类专业(理工、人文/外语和医学/经济/管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类别、层次的实验项目,并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课件。

在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时,始终坚持“实验内容应适应计算机技术更新,走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之路”的理念。自1996年以来,中心的实验教学内容经历了三次改革。例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发展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再发展为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

目前,我们针对三类专业安排的教学内容情况如下:

理工类:大学计算机(内容较深)、程序设计(VC++)、硬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理论+应用)、数据库和多媒体(选修)。

经管医类:大学计算机(内容较浅)、程序设计(VB)、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SQL Server)和多媒体(选修)。

人文类:大学计算机(以Office操作为主)、程序设计(VB)、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2) 针对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培养。制定的两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基本型培养方案面向一般学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法的掌握。

・开放型培养方案面向优秀学生,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驱动,考核方法采用递交设计、实现报告、现场测评和答辩验收。这部分学生人数约占10%。

3) 构建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设计必须要有实验教学体系与之配套才能落实。目前我校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一种按课程为框架的结构,如图2所示。课程框架自下而上分为三个模块: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这种结构在不同方向上也反映了课程在不同角度下的层次关系:

・纵向:按照课程模块的学习顺序,逐步深入,实现能力的阶梯性增长。

・横向:通过不同课程中的训练,拓展了技能的广度。

・深度:按学科分类培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所需的技能要求。

4) 实验教学体系的内涵

经过几轮课程改革,形成了目前按照课程类划分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内涵,即课程类、实验单元和实验内容。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验为例,5个“实验单元”包含的实验内容如表1所示。

除了体系结构本身的建设和优化外,我们还从多个方面建设了保障实验教学体系良好运行的支持环境。包括: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数子化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内容的自主设计和更新,教材建设以及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等。

通过以实验教学体系为核心的上述几个方面的建设,我中心已基本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环境,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探索

3.1实验教学体系结构的进一步改进

参照教指委“白皮书”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4个知识领域的学科体系,结合我校在实验教学建设方面的探索,对我校原体系中存在的以课程为核心,同一个技能点可能出现在多个实验单元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图3中的“实验领域”与“白皮书”中提出的知识领域相对应,“子领域”与相应的课程对应。一个实验领域可以只包含一个子领域,也可以包含多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又包含若干个实验单元,每个实验单元包含若干技能点。技能点的设置及数量则与相应的实验内容结合考虑。

其中,实验领域和子领域主要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系统与平台领域,此领域下又包含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基础和网络技术基础三个子领域。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领域。

・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领域,此领域下又包含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基础和数据库技术基础三个子领域。

・应用系统开发领域

各领域(子领域)都包含了若干的实验单元和技能点。表2所示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领域(也是子领域)中应包含的部分实验单元及其实验技能点。

3.2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下构建课程实验

1) 分类分层次,首先按授课对象进行分类,确定这类授课对象所需知识领域对应的实验领域,然后再按授课对象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划分课程层次,按课程层次从各领域、子领域、实验单元中提取不同的内容。

2) 对通识类课程从各领域中提取基础部分的实验单元和技能点来组织课程实验内容,对他课程由相应领域内按层次提取。

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涉及了两个实验领域:计算机系统与平台,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不同专业的要求,在实验单元及具体的技能点要求上,应选取各领域(或子领域)中最基础的部分。

表3所示为面向理工科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4结束语

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在整个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已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建立了适合我校教学情况的、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但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体系也需要改革、发展并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和全面。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与教学改革实践[J].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大会报告,2005.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