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范文第1篇

测绘科学技术涵盖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管理、应用等各方面,从数据获取、组织到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空间信息分析与挖掘技术以及网络服务技术。其中,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空间信息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VisualizationinCartogra-phy)、地理可视化(VisualizationinGeography)、GIS可视化(VisualizationinGIS)及专业领域可视化。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培养模块是在汲取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测绘学科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相关课程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单元或者是能力诉求单元。为实现对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在空间信息可视化理论与技术培养环节,课程的设置应该依据空间信息可视化学科理论与技术架构,形成相应的课题体系。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模块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基于可视化成果的分析应用。测绘工程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测绘学科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是为了使培养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并富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实践能力[9]。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本质为培养具有获取、存储、处理和显示空间数据专业技能。其中,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系列的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地图学和图形图像学基本理论,运用计算机地图制图、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在某种介质(如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我国目前有近12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及参考部分高校网站上列出的专业教学计划提供的课程设置资料,将课程设置情况汇编成表,见表1。通过该表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模块所设置课程的现状(所列高校涵盖矿业、林业、地理、工程、交通等特色)。根据表1提供的信息,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单元,主要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课程设置得到重视,开设课程基本涵盖了空间可视化原理、算法、实现技术及分析应用等方面。2)不同院校课程设置突出了自身的特点,每所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及其研究优势,所开设课程存在差异,但总体能够满足培养学生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教学的目标要求。

2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探讨

2.1测绘计算机辅助成图1)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绘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已成为专业测绘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本课程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掌握测绘计算机辅助成图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地图符号的定制、地形图及地籍图的绘制及测绘绘图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同时本课程设置,为进一步学习《数字测图原理》课程和进行数字地形图绘制奠定基础。2)教学内容设置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软件系统操作基础、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绘图环境的设置、块、属性与外部参照的使用、测绘符号的制作和定制、地形图和地籍图的基本绘制方法以及系统二次开发。

2.2地图学1)教学目标地图学为测绘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地理事象空间认知、抽象、地图表达的能力,掌握在数字环境下基于主流GIS或绘图软件的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应用的专业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如GIS)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地学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2)教学内容设置本课程内容安排包括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地图数学基础(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地图数据源、地图语言与符号设计、地图的设计与编制、地图综合、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数字地图理论与制图和地图的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地图学》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本质、构成和基本要素,地图符号设计原则及方法,掌握数字化背景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要素的表示,以及地图分析、应用、输出等专业知识。

2.3计算机制图学1)教学目标计算机制图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图形信息的一门学科。计算机制图学是研究图形生成,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图形信息的输入、输出和显示,图形的变换及人机交互式绘图等问题,是计算机的一个应用领域。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来绘制图形图像及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制图软件的学习,实现数据的获取、设计、绘制和专业相关的各种图形图像(如地图、遥感影像图等)。通过对《计算机制图学》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制图学发展现状,掌握计算机制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根据具体的数据和要求,实现计算机图形生成和进行相关的分析应用。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计算机制图理论基础、计算机图形处理算法、计算机制图数据模型以及计算机制图应用。本课程教学内容从计算机制图学的基本概念着手,重点讲解计算机图形生成,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达,计算机图形处理算法,人机交互式图形图像制作及计算机制图的应用等方面。

2.4电子地图1)教学目标电子地图是计算机技术引入地图后产生的一个新的产品形式,也是空间信息可视化输出的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电子地图的定义、电子地图类别、电子地图设计理论、电子地图的生成与显示、电子地图的存储、电子地图的管理和应用。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地图概述、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数据模型、电子地图的逻辑结构、电子地图制作、电子地图显示技术和电子地图应用。

2.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1)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在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遥感数据处理的一般原理、过程与方法,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实际应用。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基本技能和发展动态,初步掌握应用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上机实践等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遥感图像成像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这些理论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ENVI等)进行图像处理。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遥感数字图像分析方法等内容。实验教学环节基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经过上机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具有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目视觉;匹配算法;计算机视觉;立体匹配;相位一致性

1.计算机视觉系统分析研究

1.1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双目立体视觉

计算机视觉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视觉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是一门新的学科。视觉是人们认知事物的重要途径,视觉是人们对视觉信息获取、处理和存储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人们通过照相机来把实际的事物拍摄下来转变为数字信息,并通过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队获取的视觉信号进行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的处理分为获取图像、特征抽象选取、事物识别及分类和对三维信息的理解。获取图像主要是通过摄像机和红外线等技术对周围视觉事物进行获取,并通过计算得到和真实事物相应的二维图像,二维图像主要是数字图像。计算机视觉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数字图像的获取。可以看出计算机视觉研究最基本内容是三维场景距离信息的获取。在计算机被动测量距离方法中,有一种重要的距离感知技术叫作双目立体视觉。双目立体视觉技术是其他计算机视觉技术无法取代的一种技术,对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研究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1.2计算机视觉理论框架

第一个视觉系统理论框架的提出是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综合了图像处理和神经生理学等研究内容而建立的。这个视觉系统理论框架是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基本框架,与计算机视觉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视觉系统的研究是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从理论层次、算法层次和硬件层次3个层次进行研究。计算机理论层次主要是表达系统各个部分计算的目的和方法,对视觉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规定,输入作为二维图像,输出是以二维图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维物体,视觉系统的目的就是对三维物体进行分析和识别,通过计算对二维物置和形状进行重新建立。算法层次对计算机规定的目标进行计算,算法和计算机表达有关,不同的表达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进行实现,在计算机理论的层次上,算法和表达比计算机理论的层次要低。硬件层次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算法的一种表达方法。计算机理论层次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时最高的层次,取决于计算机的本质是解决计算机的自身问题,不是取决于计算问题的计算机硬件。要更好地对计算机系统和框架进行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区分3个不同的层次,计算机理论的含义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的目的,表达算法含义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计算理论的方法和输入输出的表达,硬件的实现的含义和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物理上对表达和算法进行实现。计算机视觉处理的可以分为3个阶段,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从最初的二维图像的原始数据,到三维环境的表达。第一阶段基元图的构成,基元图是用来表示二维图像中的重要信息,主要是图像中亮度变化位置及其几何分布和组织结构,图像中每点的亮度值包括零交叉、斑点、端点和不连续点、边缘等。第二阶段2.5维图描述,在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坐标中,表示可见表面的方向、深度值和不连续的轮廓,基元是局部表面朝向离观测者的距离深度上的不连续点表面朝向的不连续点。第三阶段三维模型表示,在以物体为中心的坐标系中,有由体积单元和面积单元构成的模块化多层次表示,描述形状及其空间组织形式,分层次组成若干三维模型,每个三维模型都是在几个轴线空间的基础上构成的,所有体积单元或面积形状基元都附着在轴线上。视觉理论框架图如图1所示。

2.基于计算机的视觉立体匹配算法研究

视觉立体匹配算法是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一种计算机算法。立体匹配算法作为计算机立体视觉问题研究的重点,快速地实现图像对应点的匹配来获得视差图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立体视觉匹配算法根据基元匹配的不同可以分为相位匹配、区域匹配和特征匹配3种,其中区域匹配算法可以减少计算负担,区域匹配算法实时性高,应用前景广阔。计算机立体视觉通过对人的双眼进行模仿,在双眼的立体感知中获得信息,从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获取物体的三维深度信息,这就是深度图的获取,把深度图经过处理得到三维空间信息数据,二维图像到三维空间实现转换。深度的获取在双目立体成像视觉系统中分为两步,首先在双目立体图像与图像之间建立点对点的对象关系,双目立体视觉算法研究的重点问题是解决对应点之间的匹配问题。其次以对应点之间的视差为依据对深度值进行计算。双目成像是获取同一场景中两幅不同的图像,两个单目成像模型构成一个双目成像模型。双目成像示意图如图2所示。系统的基线B是两个镜头中心的连接线,空间点w(z,y,z)作为世界坐标的值由(x1,y1)与(x2,y2)进行确定,如果摄像机的坐标位置和空间点w世界坐标的位置重合,图像平面和世界坐标轴xY的平面就是平行的。如果两个摄像机在坐标系统中的原点不同但是它们的光轴平行,那么双目成像计算人们可以看图3所示,图3表示的是两个摄像头连线在平台xY的示意。

立体视觉的成像过程是成像的逆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大量的数据信息在从三维影像向二维图像进行投影的过程会出现丢失的现象,所以视觉系统要通过自然的约束条件才能保证获取正确的解。这些约束条件在减少匹配的计算量方面可以提供有利的帮助。针对基于区域匹配快速算法,还可以应用基于视差梯度的匹配算法,这种匹配算法应用较大的搜索范围在边缘的特征点上进行搜索,采用视差梯度在非边缘区减少搜索范围。应用计算机视觉立体匹配算法可以减少成像匹配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立体匹配算法征点的提取是算法的关键问题,今后的研究方向重点是对有效特征点提取方法的研究。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技术 信息管理 整合应用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日益显著,它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在繁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甄别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智能处理。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进行整合,对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高效管理数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二者充分有效地结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整合的现状

信息管理是指对文字、视频、图片等资料进行收集、加工、保存、应用的过程。当前社会中,每一个行业都会涉及到信息管理,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因此,能够成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整合到信息管理中是日后开展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础。

在当前我国的诸多行业例如医学、教育等,已经实现了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信息管理的工作当中,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数量与种类也在与日俱增,各类不同信息资源的整合要求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我国当前在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在实现技术应用专业化的过程中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1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中文信息处理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与中文相关的原理、问题等,对汉语进行存储、加工、转换的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懈努力,确立了一套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汉字输入输出、汉字检索、汉语拼音、汉字识别、汉字字形排版等系统技术。在中文信息处理中主要有以下关键技术:第一,汉字编码技术。汉字编码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核心,在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决定处理技术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需要重点改进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发明的汉字编码技术有五百多种,但能够通过计算机编码进行使用的不足十分之一,编码时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目前有笔形码、拼音码、字元码这三种编码方式。笔形码是指通过笔画把汉字分类,使不同的汉字对应于不同的英文字码;拼音码在我国是一种使用时间较长的编码方式,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式之一,主要根据汉字的拼音进行操作;字元码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编码,与查询字典的方式类似,由于部首繁多而键盘按钮有限,所以通常会将类型相近的字元分为一组后再编码在某一按键上。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编码方式例如音形结合码,这是一种混合编码方式,兼具笔形码与拼音码的特点,把汉字的读音与笔画结合起来进行编码,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就当前来看,我们应该多发展混合编码这一方式,它可以较为明晰地区别开不同的汉字,在检索时有利于避免重复率,能够提高检索的效率。

2.2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将想象的画面图形与生活中的现实景象相结合并表现出来的技术。这一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多个领域广泛使用。其中,彩色生成技术、绘图技术、造型技术等图形处理技术为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形系统主要包括输入、计算、存储、对话、输出等基本功能,图形处理包括开窗、几何变换、裁剪、明暗处理、曲面拟合等处理方法,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艺术、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模拟等操作。计算机图形学主要有以下技术:

2.2.1 辅助制造和设计

这一技术也称为CAD,通常应用于工业领域,当设计产品的机械构造和绘制规模较大的电路板图时,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便可以直观快速地进行画图,大大节约了人工与时间的投入。应用CAD重在构建三维形体,以三维空间为基础,将从二维空间中提取到的信息综合分类和重新构造,从而得到能够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的形体。当前我们构建的多为二次曲面体,在三维空间中构建任意曲面体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2.2 可视化

可视化在流体力学、气象分析和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进行脑部远程手术时,该技术有利于实现操作的精密化。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将数据库中繁杂的数据以计算机图形的方式归类标识,有利于使用者快速提取所需信息。

2.2.3 动画和艺术

现代的商业美术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对图片进行纹理贴图和雾化变形等操作,例如Photoshop、PaintShop等可以设计二维平面,3DMAX、Softimage可以渲染三维动画。

2.2.4 真实感图形技术

计算机真实感图形是一种光栅图形,由一系列显示单元组成。这是一种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在操作时,要先根据每一显示单元的假定光源等因素计算相应景物区域的颜色并绘制各材质表面的光亮度,使图形显得更加真实。光栅图形中包含着千万个显示单元,所以在保证图形连贯性的基础上提高绘制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新建、增强、合并、修复、分割等处理的技术。这项技术在通信图像传输、航空遥感图像处理、军事目标侦查、指纹人像识别等各个领域应用都很广泛,操作时可以对图像进行影像均衡、边缘增强、对比度调节、伪色彩绘制处理等。具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 图像编码压缩技术

通过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以减小图像存储所需的空间,压缩时可以失真也可以不失真,压缩后有利于减少图像传输与处理的时间与容量。

2.3.2 图像增强与复原技术

这一技术通过提高图像清晰度、去除噪声等处理改进图像的质量。图像增强着重突出图像某一部分,通过强化低频分量减少嘈杂的声音,减少高频分量使图像中某一感兴趣的细节更加明显;图像复原采用滤波的方法将根据图像质量降低原因构建的“降质模型”进行恢复处理,从而得到原来的图像。

2.3.3 图像分割技术

通过图像分割技术将图像中边缘、区域等有特征的部分提取出来,有利于对图像进行识别与分析。目前有许多具体的分割技术,但我们应该致力于发明一种通用型的图像分割技术,这对于减少使用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深远意义。

2.3.4 图像描述技术

一般采用二维形状描述的描述方法,具体分为边界描述和区域描述。日后的研究方向应注重于三维物体描述,主要涉及体积、表面等方面。

2.3.5 图像分类技术

图像分类有句法模式和统计模式这两种分类方法。在对图像进行压缩、复原、增强等预处理后,再通过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进行分类。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式和模糊模式识别技术应成为日后发展的重点。

2.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技术

多媒体计算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进行逻辑连接与有机整合的技术。主要内容为音频视频的剪切、多媒体通信、压缩与编码等。主要技术如下:

2.4.1 多媒体云计算平台网路架构技术

分为内容分发网络CDN、分布式散列表DHT和缓存技术,CDN在接收用户请求后对用户进行就近性检验并选择最高效的方式传输数据;DHT系统中的每个文件都对应着一个通过哈希算法计算的K值,文件保存在网络中与K值相近的节点处,用户将获取文件的请求发到DHT网络中,经过逐层转发最终到达节点,节点把文件传回完成指令;缓存技术通过调控不同文件的缓存进度合理分配资源。

2.4.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技术

传统的拓扑结构是中心结构,但这种结构存在着单点失效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在网络中构造处于不同位置的服务器群来取代原来的内容服务器和分发服务器,当某个节点损坏时,其他节点可以及时顶替,从而保证信息的及时与工作的持续进行。

2.4.3 缓存框架

在普通缓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服务内容,智能缓存用户经常访问的数据资源,可以提高用户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整合的实践方法

在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整合的过程中要提升信息收集的质量,保证信息的价值。各企业、各单位的数据繁多而冗杂,通过各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数据信息等资源从收集、处理到储存等整个过程的效率,从而为其他方面的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整合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模式,例如PDM、ERP、DSS等,通过将这些管理模式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具体的应用软件进行初始化设置,录入资产、人员、使用权限等信息,使其满足自己企业管理的需求。同时在经营过程中也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整合,对此各个企业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图像信息技术等结合起来组成链式管理,把资金筹集、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商品生产和利润分配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4 结语

信息管理工作在我国当前不同的领域与行业中是必不可少的,将计算机应用技术整合到其中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可以显著地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使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各单位只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整合的优势,才能使各项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清茹,胡宏涛.试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科技与企业,2015,1(13):18.

[2]张一鸣.中文信息处理关键技术[J].科技博览,2014(5):22-23.

[3]何援军.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9-10.

[4]张弘.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2-3.

[5]李铮.多媒体云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2-3.

[6]刘欣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初步探索[J].科技风,2015,6(13):12-13.

[7]杨雪寒,焦伟.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8(14):34-35.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5972-02

Computer-based Art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XIAO Yue-ning

(Shandong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Department of Public Teaching,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On the analyses of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of University I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positioning of the goal of the course and the reform of the contents,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Key words: art colleges;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普遍开展,学生进入高校后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实验要求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在美术院校,一些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已经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美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做出必要的改革,在教学定位和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地调整,以满足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1 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之后,我校选择了《大学IT》课程作为我校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IT》课程能否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包括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课程教学内容难易度,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希望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等内容。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地区性差异。在东部地区如青岛、烟台等地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而在菏泽、济宁、聊城等地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文字处理和上网操作的基本技能。

2)《大学IT》为省内高校通用教材,内容宽泛,专业理论性较强,没有考虑美术类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学生感觉教材内容枯燥,学习兴趣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关联性差,学生知识迁移较困难。

3)针对课程要求的相应实验内容,我们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计对应的任务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兴趣较高,能够较好地完成设计任务。

4)学生最希望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是和专业知识挂钩的一些计算机软件,能够为学习专业知识做些简单铺垫,使得专业电脑设计时能够深入和提升。如图片处理软件,学生希望掌握一些工具的基本使用技巧,在专业设计时可以直接考虑专业需要,不再停留在基本工具的使用上。

5)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两堂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实验课程,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搜索相关主题内容,对搜索到搜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吸收。同时,学生自制力薄弱,很容易转向不相干的网络内容上去。

由此可见,美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做出综合的改革,系统地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作者结合我校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定位的实际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IT 》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并尝试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办法,取的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改革探索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IT》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山东省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考试,并且考试合格是学生大学毕业时获取学士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此计算机考试分为理论和操作两个部分,其中理论60分,操作90分,合格分数为90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理论考试得分比较低,对上机操作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且具备了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又不能将重点放在基本的OFFICE软件的学习上。于是,我们对课程教学目标采取新的定位:在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扩充与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既保证学生顺利通过等级考试,又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服务,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

1)教学内容:笔者对教材进行统筹规划,将教材内容划分为6个模块,采取主题项目教学。具体内容、课时安排及操作方式见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多媒体信息处理和小程序设计上,通过某些软件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为后续电脑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而对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网络应用方面,课时安排较少,课下练习较多。而且,在课程内容顺序上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初识计算机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就安排了网络操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整理信息,表现信息。并且使网络学习贯穿于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学会借助于网络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技术这个模块中,针对图像、音频、视频技术的相关内容,我们引入了不同多媒体软件的学习。

在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上,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习了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在学习这个程序时,使学生了解基本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位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一个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在这个软件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画图工具的使用,理解图层的的概念,理解图像与画布的关系,理解图像像素和文件大小的关系,理解不同压缩格式图像文件的特点,比较位图和其他图像格式的大小。

在音频信息处理技术上,我们学习的是一个绿色汉化版软件goldwave音频处理软件。在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麦克风的连接和设置方法,学会录制声音,保存声音文件;学习声音文件的格式转换;学习从 CD 或 VCD 或 DVD 或其它视频文件中提取声音;学习从已有声音文件中截取部分声音;理解声音采样频率、声道数和文件大小的关系。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工程领域;应用

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世纪50-70年代,在当时个人计算机诞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计算设备来说,个人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其各项功能逐渐发展壮大,但是在此阶段计算机软件供应则成为阻碍计算机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满足各个行业领域的使用需要,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及Fortran等应运而生,批处理系统及分时操作系统的诞生也进一步优化了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二是上世纪80-90年代末,在这阶段计算机技术开始与最新发展的通信技术融合,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包含有数据库开发和型程序的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CORBA和webservice软件的成型,其有效的实现了双方甚至是多方进行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架构,逐渐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其使得计算机应用到了全球社会各行各业中。三是21世纪至今,进入到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了,网络逐渐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在无线网和局域网的发展也给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计算机软件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

2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1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文献整理工作

工程领域中,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资料。传统的文献资料整理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处理完成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而且工作速度比较慢。如工作人员通过手工清点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查抄和完善各项数据,借助照相机等设备形成数据的摄制清单,,然后处理保存。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文献整理工作变得更加的方便简单,如在处理文献时,可以运用word和excel等计算机软件,制作和整理文献,然后利用打印机进行文档的打印,这种处理方式更加的方便和快捷,而且工作效率也大幅度提升,工作质量大幅度提升,同时,人们还可以借助这些软件,查找资料整理是否存在错误,提高了文献整理的正确率。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单一简单的文字处理和图片制作的等,其希望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简化工作效率,软件技术不断升级发展,各种新型文献整理处理技术可谓是层出不穷,其有效满足了工程领域中文献处理的多元化需求。

2.2模糊图像处理工作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图像处理也是工程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处理软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对图像进行模糊处理,比如说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拍摄各种图像,但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所拍摄的图像模糊,而计算机软件在应用时则能够对这一类图像进行处理,使其变成清晰的图像。二是消除视频图像的噪声,借助图像自动增强等功能增强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去除图像噪声,如图像锐化和数字滤波的功能,这样能够有效的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三是图像重建功能。其可以将多帧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四是动态视频处理功能。其能够对图像整体的亮度、对比度和噪声的进行处理,此外其还可以还原图像的真实颜色,保证图片使用效果。

2.3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工程设计

设计是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以建筑工程为例,在正式施工之前,一般都需要对房屋及其他建筑的样式进行设计,进而为后期的施工工作的开展做好保证,传统的房屋样式设计,多是通过手工完成的其耗时比较长,而且图纸还需要反复修改,各项工作开展的难度比较大。而计算机软件技术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如在图纸样式设计时,借助cad软件对图纸进行设计处理。

2.4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的落实决定着工程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一直以为以来都是工程领域的重中之重。以建筑工程为例,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的重要内容,其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而且做好施工现场管理也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工程管理主要是借助人工完成的,但是这种人工管理方式,效率不高而且还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如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由于人工管理的疏忽,经常出现各种施工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但是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后,该问题则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如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监测功能,实时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如果施工期间出现问题,故障警报系统则能够及时的给出提示,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各项工程的有效进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2.5计算机软件技术有助于工程领域技术传播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工程领域各项技术可谓是层出不穷,那么这些技术又该如何推广呢?传统的技术推广方式,推广速度慢,成本比较高。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对于工程领域新技术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说,在推广工程领域新技术的时候,可以将相关技术制作成网络视频,然后使其传播给更多的人,保证各项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为人们学习和交流各项新技术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降低了新技术的学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