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企业要想在现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和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提高,保障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况

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缺乏,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的企业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都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风险已经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如果没有形成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就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缺乏对风险控制的重视,这是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风险控制中的各种问题产生的主要的因素。其次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没有严格的执行,当前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加以重视,这样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控制风险的措施缺乏其可操作性,由于企业的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不是很强,其在风险的控制上就带来了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其经营的方式必然也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虽然这样的改革可以为企业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其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身就要具备风险防范的意识,对于风险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现象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建立、加强或者是消减特定的政策、程序以及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的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决定了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基调,其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的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好坏,所以企业要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改善力度。首先企业要积极地建立现代化的治理的结构,从而保障相应的机构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企业还要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并且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还应该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发挥出本身的作用,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其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加强监督指导,完善企业的治理的结构,使企业风险得到良好的控制。

2.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其可以反应企业的管理者在此过程中的每件事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注重培养企业各个阶层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企业运营的正常进行。首先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规范来明确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及时的培养具有风险意识的财务工作人员,主要的可以通过培训来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其次企业可以建设相应的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考核标准,提升相关人员对于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视。最后企业可以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的部门,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使企业的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

3.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3.1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要有相应的目标,其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经营目标、战略目标以及报告目标。在企业风险防范上,其战略目标的制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目标一般就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围绕着企业的使命,以此来防止战略目标出现偏差,合理的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的目标,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3.2全面地进行企业风险评估。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可能性代表了发生事件的或然率,其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代表了其产生的后果。在对企业风险评估时,这两项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成效,要对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另外,企业的管理层还要采用风险组合观,若是企业潜在的风险不相关,那么相应的管理层要对其分别的进行评估;若是其潜在的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将其放在一起进行评估。此外企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包含了定性和定量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选择要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保障其能够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

3.3谨慎分析风险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方案的合理的选择,对于其控制活动的良好的执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企业风险评估之后,要谨慎的分析风险的应对方案,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相应的控制工作。首先在全面的评价各类的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其影响之后,要对于各种的风险采取各种应对方案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得出应对方案实施后剩余的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其影响。其次要结合企业自身风险容量来考虑剩余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影响,以此来选择最佳的风险应对的方案。此外,在选择风险应对方案时还应该考虑各种方案的成本以及其效益,总之风险应对方案的选择要综合的考虑各种方案的实施的效果和实施的成本,以选择最佳的风险应对方案。

3.4建立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企业在分析了相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后,结合风险承受度,建立适合本企业运营的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在组织形式上,建立由上至下、由高层至各部门、各员工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的组织架构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其次在业务层面上,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阶段、业务拓展情况、风险承受度等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面临的风险逐渐的增加,所以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陈刚,吴翔.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框架[J].财政监督,2011,7(14):15-24.

[2]杨薇红.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0,16(22):64-71.

[3]李晓梅.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36):16-21.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1-2

0 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对企业内部资金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并且还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而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普及,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使审计工作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必须对相关的审计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审计风险,保证企业运行的健康、安全、可靠,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对策

1.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要想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就必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此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利用法律保障企业法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职能。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由企业中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总经理等主要领导层组成,直接对内部审计工作行使管理的权利。为了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的安全、可靠,最好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置专门负责审计风险管理的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指派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担任监事,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1]。其次,内部审计工作本身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而在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因此,企业要想控制内部审计风险,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对机构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进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1.2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首先,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本身的目的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的运营秩序,因而,要尽可能杜绝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风险,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内部审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企业内部要树立审计部门的权威,这样也有助于加强审计工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为了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增加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对风险评估结果的适时公布,使各职能部门对风险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再对各自部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形成全体人员对审计风险的全面管理。最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审计工作人员,因而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审计风险的发生,最终要的还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审计人员责任心,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侧面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

1.3 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以监督为目的的市场大环境。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企业内部应该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由董事会、管理部门来进行多层次的分工合作,利用市场监督体系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具有风险的过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产、重组、兼并等市场行为,在此过程中无法避免风险的出现,但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企业必须保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内部审计体系的稳定,杜绝出现因某个个体因素而引起的主体差错,同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处理好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关系的方式,从而达到稳固自身地位的目的。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2.1 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加高科技的作案手段。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财务方面的作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基于此,我们必须运用更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才能有效杜绝审计风险的发生。比如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用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把企业经营环境纳入到审计中,在其中寻找潜在风险因素,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放大到企业整个运行过程中,进而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2]。总之,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先进的审计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审计工作,进而使审计风险大大降低。

2.2 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

与内部审计相对应的还有外部审计,而外部审计中就包括社会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本身存在一些弊端,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小环境,不能全面、综合的考虑审计工作本质问题,因而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而社会审计则不会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还有更加专业化的审计方法完成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审计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进而还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起到防范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之一。而实际上,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进行结合也就是企业将一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分包给社会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它的本质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分工,利用外部专业化的资源来辅助内部管理资源,进而将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这种审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借助外部专业化的审计资源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降低由于内部审计不严谨而造成的审计成本的损失,并且有助于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手段,改掉墨守成规的审计习惯,这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2.3 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

现行审计准则规定三级复核制度,即审计组复核、审计组所在部门以及审计机关内部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审人员的复核。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必须严格执行复审准则规定的三级复核制,尤其要强化前两级复核制度。第一,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报告之前,审计组组长应对审计证据进行认真的复核,并提出修改或进行完善取证的意见或建议,使审计证据符合合法性、充分性和相关性的要求[3]。第二,审计组所在部门应严格把好第二关,除了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长提出意见、建议进行复核之外,主要是对审计组编制的审计报告中,审计事实是否清楚,对审计发现问题定性是否嗜罚审计评价、审计建议是否适当等提出修改意见,不能将复核流于形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效应,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并且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其次,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严格执行三级复审制度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在未来的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探索出更完善的内部审计防范措施,从而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营。

参 考 文 献

[1] 杜鹏远.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1,03:58-60.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第3篇

0 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对企业内部资金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并且还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而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普及,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使审计工作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有效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必须对相关的审计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审计风险,保证企业运行的健康、安全、可靠,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对策

1.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要想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就必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此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利用法律保障企业法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职能。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由企业中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总经理等主要领导层组成,直接对内部审计工作行使管理的权利。为了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的安全、可靠,最好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置专门负责审计风险管理的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指派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担任监事,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1]。其次,内部审计工作本身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而在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因此,企业要想控制内部审计风险,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对机构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进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1.2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首先,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本身的目的是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的运营秩序,因而,要尽可能杜绝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风险,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内部审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企业内部要树立审计部门的权威,这样也有助于加强审计工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为了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增加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对风险评估结果的适时公布,使各职能部门对风险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再对各自部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形成全体人员对审计风险的全面管理。最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审计工作人员,因而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审计风险的发生,最终要的还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审计人员责任心,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侧面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

1.3 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以监督为目的的市场大环境。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企业内部应该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由董事会、管理部门来进行多层次的分工合作,利用市场监督体系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具有风险的过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产、重组、兼并等市场行为,在此过程中无法避免风险的出现,但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企业必须保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内部审计体系的稳定,杜绝出现因某个个体因素而引起的主体差错,同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处理好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关系的方式,从而达到稳固自身地位的目的。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2.1 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加高科技的作案手段。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财务方面的作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基于此,我们必须运用更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才能有效杜绝审计风险的发生。比如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应用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把企业经营环境纳入到审计中,在其中寻找潜在风险因素,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放大到企业整个运行过程中,进而起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2]。总之,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先进的审计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审计工作,进而使审计风险大大降低。

2.2 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

与内部审计相对应的还有外部审计,而外部审计中就包括社会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本身存在一些弊端,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小环境,不能全面、综合的考虑审计工作本质问题,因而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而社会审计则不会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还有更加专业化的审计方法完成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审计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进而还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起到防范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结合起来,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之一。而实际上,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进行结合也就是企业将一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分包给社会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它的本质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分工,利用外部专业化的资源来辅助内部管理资源,进而将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这种审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且借助外部专业化的审计资源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降低由于内部审计不严谨而造成的审计成本的损失,并且有助于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手段,改掉墨守成规的审计习惯,这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2.3 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

现行审计准则规定三级复核制度,即审计组复核、审计组所在部门以及审计机关内部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审人员的复核。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必须严格执行复审准则规定的三级复核制,尤其要强化前两级复核制度。第一,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报告之前,审计组组长应对审计证据进行认真的复核,并提出修改或进行完善取证的意见或建议,使审计证据符合合法性、充分性和相关性的要求[3]。第二,审计组所在部门应严格把好第二关,除了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长提出意见、建议进行复核之外,主要是对审计组编制的审计报告中,审计事实是否清楚,对审计发现问题定性是否?嗜罚?审计评价、审计建议是否适当等提出修改意见,不能将复核流于形式。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

一是政策风险:电力企业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控制着电价,所以国家的政策就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利润。国家如果制定较高的价格,就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如果制定的过低,那么就会限制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给予了部分企业和工业较大的优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电力企业的利润,这样电力技术的更新和建设就没有足够的资金,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无法对设备随时更新,电力输出安全得不到保证等等。因此,电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会直接受到政策的影响,容易有财务风险出现。

二是在筹资过程中造成的财务风险: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电力有着较大的需求,现有的电网规模需要进一步的扩大。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电力企业的建设进行扩大,投入更多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电力企业在对资金不断筹集的过程中,就可能会有风险产生。供电企业需要对风险防范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合理预测筹资风险,对筹资决策进行科学的制定,以便避免有财务风险发生于筹资过程中。

三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财务风险:在诸多类型的恶劣天气下,容易破坏到电力企业的设备。如在前几年的雪灾中,就严重损坏了电力设施,破坏到了电网,很多地区都无法正常供电。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停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供电企业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资金,方可以对自然灾害有效的抵抗,这样管理风险就会得到加大。

四是营销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如今电力交易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市场波动会影响到电力供求;抄表、核算和收费是电力企业营销的主要环节,在抄表环节需要正确地抄录客户用电量,在电费收取过程中,回收率也可能会出现风险。部分用户没有对电费按时缴纳,那么财务风险就会得到加大。在电费收取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独立结算,并且构建相应的预警体系。

二、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是从经营业务方面进行防范:企业要对分配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构建,对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合理规划,企业在发展多项业务的同时,不能够降低原来业务的经济市场份额。在发展多项经济业务的同时,还需要较快的发展主营业务,将有效地防范措施给应用过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二是投资中的风险防范:企业只有进行了诸多的投资,方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要想投资,企业就需要筹资。企业对内投资或者对外投资,都会有风险出现,那么就需要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投资包含着当下和未来的一个时间差,容易有风险出现。其中,电网中的建设在电力企业投资中占据了一个较大的比例,在电力企业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如今技术比较的落后,固定资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么在投资之前,就需要合理计划资金的分配,做好预测工作,全面详细地把控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在此过程中,相关机构需要做好监督工作,以便能够将其安全实施下去,促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三是筹资活动中做好防范措施:电力企业要想降低筹资过程中的风险,就需要对筹资预测机构进行成立,对筹资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促使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重视筹资管理工作。

四是内部审核措施的应用:要将内部控制贯彻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对审核力度进行适当地加大,促使企业的全方位控制得到实现。要结合各个环节的内部矛盾,将正确的控制方法给找出来,严格控制各种有效增长利润的经济行为。要强化管理资产负债,定时监控,避免出现风险,还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编制,以便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供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原则

一是会计内部控制需要结合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在财务管理中,则主要应用的是会计监督。在会计内部控制中,需要充分结合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最后是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和会计内部的具体有效管理,促使资产安全得到保证。

二是要监控物资的调配、筹资决策过程,将事前、事中和事后制度给科学实施下去。要想达到要求,就需要对以前的教训进行总结和吸取,以便将内部控制更好的实施下去,促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对内部报告制度进行健全,结合具体情况,完善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增强数据输入保存等网络安全方面的意识。借助于会计专业的知识,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构建,提升内部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促使人为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得到有效减少,这样内部会计信息管理的安全程度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对奖罚制度进行科学的构建,要对奖罚制度进行科学合理地构建,在考核的时候,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进行。因为考核制度紧密联系着员工的薪资水平,为了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就需要向部门和个人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会计内部控制的水平得到提升。

总之,供电企业客观存在着财务风险,并且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财务风险管理,它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提升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对于供电企业来讲,需要将有效的管理手段给应用过来,控制财务风险,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还需要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方可以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内控措施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资金的管理。企业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及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资金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怎样管理与使用资金,怎样达到完善的资金结构,怎样取得最高利益回报,怎样促进资金最快流动等等。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风险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信用风险

风险是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的基本属性,风险的存在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对风险的整体评估和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核心任务,是企业业务的制度保障。在这之中,信用风险是企业资金管理的原始核心部分。信用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门面”,信用风险应该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来对待。企业资金管理的信用风险不只是影响了企业的盈利以及管理效益,更是影响了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信用度。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市场风险

对于企业资金管理来说,无论进行什么政策和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随着21世纪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跨地区的发展也越来越难,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市场作为企业运行的场所,市场风险是每一个企业都不能避免的。企业面临市场风险的管理难关,资金的管理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找到合理的资金管理方法,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就能使得企业避免市场风险的威胁。

(三)企业资金管理的操作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因为操作风险引起的一系列企业资金损失例子层出不穷,也给市场和社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不利影响。正因如此,操作风险被学者们认为是同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共同重要的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中国对操作风险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研究也比较浅显,大多关注在风险管理的框架与计量模型,并不能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思想融入到企业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去,导致企业操作风险的管理效率低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就可以增大企业操作风险的管理效率。但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行等等问题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很明显。除此之外,内部控制文化的还未形成以及内部环境薄弱等问题也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了很多挑战。企业可以学习国外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经验,对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企业内部提供一个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操作风险管理力度,也能增强企业的信息沟通,提升企业收益。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构成的共同影响共同进退的企业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完成企业的盈利目的,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进行企业内部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

最开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安全可靠以及信息的沟通交换等,是从基础钱和物的角度出发丰富了资金的出入手续和复核。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原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满足新社会的需要,企业经济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内部控制制度也随之改变。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结合现实情况,结合目前的要素结构,将企业内部控制扩展至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从企业的整体角度出发,立足点较高,可以构建出最符合现实实际的企业运行机制,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

四、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控措施

2008年,中国曾发表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公告,其中,以房地产产业为例,阐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应该注意的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因此,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也要从这五个要素出发。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降低企业风险概率

从古代开始,人们都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例子。对于企业也是一样,企业的成败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环境也收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呢?首先应该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在规律出发,从根本上确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基调;其次要“以人为本”,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心骨;最后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企业应该根据现实情况,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让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中真正发挥领导作用,以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

(二)建立有效监督评估机制,加强风险评估机制建设

企业的问题需要不断发现与改进,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要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近年来,各国政府的相关机构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评估机制进行了规定和要求,以此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这就表示,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稳定和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避免一些企业的主要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收益。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贯穿整个企业内外部门的核心,应该具有内部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它的合理运行和与时俱进。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应该具有监督管理部门的“控制自我评估”部分,也应该具有社会民众意见相结合的民主监督,还应该结合财务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形成企业的“三道防线”。只有健全了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才能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合理运行,才能有效避免企业资金管理的各种风险。

(三)注重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的开展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对企业来说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其作用性对企业的整体运行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正因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效应,就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合理运行。除此之外,信息传递与沟通也至关重要。在信息发达的21世纪,信息传递和沟通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优势。信息传递是人们为了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吸取经验、培养感情而存在的。沟通是企业组织的基础。信息传递和沟通结合在一起,就是企业的所有员工和所有部门互相交流或者对外交流的媒介,是必需品。信息和沟通具有系统性以及开放性,可以带给企业一个好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信息体系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五、总结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今企业资金管理面临着众多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对于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来说是很大的阻碍。要想消除这些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必须要做出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要从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出发,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降低企业风险概率;建立有效监督评估机制,加强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注重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的开展。企业资金管理要想有效避免并解决存在的风险,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收益,获得更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杰.解读企业内部控制环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2).

[2]何东.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6(04).

[3]王铁.人本和谐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建[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09).

[4]沈艳,蒋守渭.基于信息沟通理论提升企业凝聚力研究[J]. 现代商业,2012(34).

[5] 何灼容,刘慧,丁鹏.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协调[J]. 经营管理者,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