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字化; 建设管理; 煤矿企业

0 引言

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是生产企业面向现代、世界、未来、全面提升企业社会效能的基础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能力、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生产效率和提升企业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规范地推进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高层能够及时掌握企业业务中的所有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对企业发展干旱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让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生产管理、市场发展、节能减排更加优化,从而取得更大的市场效益、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1 煤矿企业数字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数字化是将煤炭企业的各个生产、管理环节转换为各个数字化系统的开发、生产、成本、进销存、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系统过程数字化,通过这些数字化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加工而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直观显示给企业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让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数字化同时也是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各类数字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对应地应用到生产、管理、安全的不同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安全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2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引导支持监管力度不足够

任何项目发展都离不开引导和推动,煤炭企业数字化建设也是一样,其推广推进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引导、支持。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引导支持主要体现思维认识、政策、思维认识和政策引导主要体现在国家为推进煤矿企业数字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等制度相对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而导致煤矿企业数字化意识淡漠和理解偏颇;二是国家在财政、税务和节能方面的支持不足;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矿企业数字化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顺利实现。

2.2 煤矿企业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提高就较好的分析、规划、实施,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提高管理效率,能够准确高效挖掘出对企业发展非常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煤矿企业由于社会背景及能源状况下有其独有的一些特点,企业大都重视新矿区资源开采项目的占有和煤矿人员安全责任而带来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所以企业把大多数人、财物都放在安全和项目占有方面,认为数字化建设仅仅是空洞的壳,无法立即带来实际利润效果,所以忽略数字化建设。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数字化建设,企业照样能做大做强,对数字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高层领导没有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有些企业高层领导在企业数字化建设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数字化建设立即能获得较高效益,但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无法立即体现便丧失信心。

2.3 顶层驱动不足

煤矿企业的很多根本没有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基本没有高层领导的参与和协调管理,即使有也对多下设置与后勤管理部门,仅仅为了满足公司连接外部网络和管理维护公司内部计算机硬件和安装系统以及公司打印复印设备等耗材等更换和购买工作。企业数字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数字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对数字化技术了解不够,不明白怎样建设管理才能保证数字化建设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有的煤矿企业多年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基层区队甚至没有计算机网络,大部分区队没有几台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有管理及文书工作完全靠手工进行。有的煤矿几千人、上百台电脑和一些应用系统,甚至没有一个专职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当然更是没有数字化建设管理人才了,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4 缺乏统一规划

煤矿企业缺乏统一的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企业自身往往无法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利益维度来进行分析和规划,在煤矿企业更是没有全局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只是流与形式,认为隔离来理解整个企业中单个业务过程。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无法全方位的全局性的视野和思维,同时对于基层的细节问题了解程度不够,无法判断具体事项的合理与否,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管理层面之间必然存在纰漏,甚至人为因数干扰。

2.5 缺少专业骨干人才

在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运行管理中,专业人才的因素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从事煤炭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煤矿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造成了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很多煤矿企业没有自己的全面统筹类的人才,缺乏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缺乏规范的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业务流程。通常盲目地引进一位骨干技术人员来解决目前的工作需求可能会在在数字化建设管理中某一部分起到重要作用,而缺乏长远、全面、可持续的兼顾发展;同时当骨干人员的岗位发生变更后,新人上岗无法继承前人的运维经验,是使得数字化建设管理成本增加,重复投资等重要原因。另外忽略了数字化建设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完全依赖商家,无法完成针对自己企业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二次开发利用,在数字化建设管理中因找不到故障原因而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情况是企业中是很常见的。没有培养自己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导致数字化、信息化只能盲目顺发其展,疲于奔命。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数字化技术人才的价值。

2.6 技术人员编制不合理

人员编制中是技术能力单一而重复的现象严重,比如都是网络技术能力过硬、都是软件能力强、都是搞系统,这样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又缺少其他专业技术类人员的加入,这样顾此失彼,导致数字化建设中,规划、硬件、软件、管理严重不平衡。

3 有效推进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管理的解决办法

3.1 政府指导监管部门加强引导

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积极组织协调一些具有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单位主持研究、制定、开发煤矿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数字化建设技术。同时促进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数字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

3.2 准确定位企业数字化建设工作,设计顶层驱动

为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解决规划协调不统一和规划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煤矿企业考虑成立以高层领导负责的数字化建设部门,让信息中心这个部门成为有物有实企业直属部门,明确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在企业整体中的地位和工作职责目标,从部门设计上解决了顶层驱动和协调能力不足的天生缺陷,充分提升数字化建设部门的效能和职能。

3.3 提高煤矿企业对数字化建设认识

在社会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除政府政策和引导外,在抓住安全和资源项目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对数字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企业可以考虑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数字化建设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意识水平。以利于数字花建设工作达到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3.4 整合企业,统一规划

由数字化建设部门根据煤矿行业的数字化建设指导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利益综合进行分析和规划,对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把企业的所有人、财、物等所有信息进行统一、唯一的编码,达到信息标准的统一、唯一性,同时真正让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成为信息化运行核心,充分考虑资金和人才情况,按规划、有计划地统一协调、调度,高效协调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实施。

3.5 重视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

煤矿企业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的任务多、范围广、盖面积大,数字化建设包含的内容繁多,大的板块包含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信息等多个方面,从物质存在上可以分为硬件、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交换、路由、安全、综合布线、无线规划、基础建设等各个方面;所以人才培养中不太可能每个人都具备全面丰富的知识能力,可以把整个数字化建设工作按照运行模式分为几个大的板块来建设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把数字化建设管理分为网络管理维护、数据交换中心资源建设管理维护、服务器硬件软件系统建设管理维护、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让每个版块配置至少两人及以上具备这个岗位的管理维护能力,避免一人不在,岗位瘫痪。

另外引入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不定期地数字化建设中心的人员进行短期短时间的交流授课,或者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短期学习。以增强他们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拓宽学习先进思维、技术的渠道。

4 结束语

虽然数字化建设不是新鲜产物,但在煤矿企业建设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很多基础设施并不够完善,这制约了数字化本身的发展和管理。企业要把重视数字化建设落到实处,做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协调的归类,理顺数字化建设中的关系,通过管理部门有效整和,完善部门结构,解决统一协调管理关系;通过对数字化技术人才的重视,合理规划培养数字化建设部门人才,解决技术上瓶颈难题,减少对骨干人才的依赖;成立以企业高层负责的数字化部门,真正让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成为数字化运行核心,统一高效协调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的实施;真正实现以服务流程为驱动,以运行管理为核心,沟通和连接各个生产部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袁伟,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意义;构建;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33-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办公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工具,企业生产活动的许多档案文件都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在,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企业信息载体呈多元化发展,不再局限于纸质资料,图像、视频以及声音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机遇与发展并存,深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档案馆符合企业档案管理要求,对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须性以及意义

数字档案馆从本质上来讲属于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包含档案资源库、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用户管理平台等。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优势。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档案资料是其发展的历史记录,包含重要的技术以及商业资料等,具有独特性、独有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集成了传统档案馆的各种职能,如档案保管、档案查询、市场服务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的档案资源,使企业档案服务模式和体系能够得到优化。数字档案馆利用集成系统,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系统与档案馆的服务体系相连接,提高了企业档案馆的服务水平,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企业数字档案馆与企业的局域网平台相链接,构建只针对企业内部的档案资源库,并且依据局域网上的各类资源,形成数字档案馆的整个数据库,企业员工可以在局域网下查找自己局限内的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企业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数字档案馆实现了企业档案资料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以及数据传输网络化,提高了企业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构建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符合档案管理发展趋势,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 企业数字档案馆系统分析

2.1 企业数字档案馆总体构架

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集成了传统档案馆的全部职能,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数据库等形成完整性的管理平台。企业数字档案馆依据企业资料的特殊性要求,合理设计其总体框架,应用较为普遍的如图1所示。

2.2 企业数字档案馆功能模块

依据数字档案系统的主要职能,可以将企业数字档案管理体系划分为两大子系统,即档案后台管理以及档案知识门户。档案后台管理主要指的是档案管理员以及系统维护人员对数字档案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档案门户是企业员工检索与借阅资料的窗口。企业数字档案馆包含的职能依据企业特色而决定,本文对列举的数字档案馆功能模块都是较为普遍的,企业数字档案馆的一般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2.3 企业数字档案馆系统性能需求

企业数字档案馆系统的构建是根据企业档案管理的具体需求所决定的,实用性是企业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同时数字档案馆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其系统必须易于维护、操作简单,并且反应速度快,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根据以上系统要求,数字档案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性能:

一是安全性能。企业的档案资料与社会公共档案资料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管理内容中涉及一些商业机密或是核心技术,因此数字档案馆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满足档案资料保密性要求。系统的运行必须安全稳定,防止出现数据丢失或损害的情况。并且在系统中还要构架完善安全体系,依据身份认证和有限授权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存储分析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是数据完整性。为防止数据丢失及破坏应用软件与相关数据分离或共享,系统通过分配权限、设置权限级别、区别对待相关用户,保证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提供的安全性。系统平台的安全性主要是操作系统、计算机和网络体系的安全性等。

三是系统可扩充可维护性。体系结构设计、软硬件平台的确定需要考虑可扩充、可维护性来满足系统维护所占的比重大的特点。应用系统的设计及开发考虑标准化、模块化及灵活性和可扩充性,达到程序复用的目的,根据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以及重组系统的结构对数据库表的修改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3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注意问题的分析

企业数字档案馆的构建,有助于提高企业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但是在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严禁盲目复制其他成功案例。企业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依据企业实际,科学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工作种类较多,其影响因素也较为广泛。当前数字档案馆系统主要受到企业资料种类、范围,企业信息化水平以及企业档案馆经济投入的制约,系统的构架不是想当然的,必须具有相当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组织条件。因此在建设数字档案馆时一定要依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企业必须做好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只有在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可靠性的基础上才能正式开展建设工作。企业数字档案系统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际的管理中不断磨合和完善。

3.2 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企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构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档案管理工作以及职能的要求,提高企业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数字档案馆必须具有档案馆馆的基本职能,这也是数字档案系统构建的主要着手点,实现企业档案资源数据库与应用服务体系的完美结合。换言之,企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用性,这也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根本原因。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档案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数字档案馆的构建,有助于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档案服务。企业在构建数字档案馆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特点,构建具有实用性的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范文第3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概述

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将数据库和数据压缩、运用高速扫描等技术对纸质文件、声像文件进行处理,将这些传统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并建立属于企业的档案信息库,建立符合企业档案信息的目录索引,提升档案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2.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的建设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档案网站建设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档案情况,加强网站的功能建设。主要以主页服务的形式进行网站建设,通过企业档案信息主页,为企业提供档案的服务和宣传工作,充分体现档案网站的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等,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质量。

3.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

数字化档案馆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档案建设过程中,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资料的方式,提高了企业的档案管理效果,提高了档案的使用质量。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合理的对档案进行分类,按照企业相关的档案流程顺序、时间顺序等对档案进行排列,并建立大型的数字化档案馆目录,促使档案使用者能够快速的对档案进行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信息科技是推动我国不断进步的发展战略。未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信息科技的支持,档案事业亦是如此。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它是生产经营的历史记忆,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标准,使这项工作过于分散,因此,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步伐、开发整合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资源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将其提上议事日程。自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确实发生的巨大变化,但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有待进一步加强。

1.人才短缺、基础薄弱

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不够全面,技术支撑也不牢固,在工作方面表现不足,只能停留在计算机管理水平。大部分企业电子信息资源较少,不能将原有资料转化为电子版,这也大大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2.资金不足、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得不到衔接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起步低,电子技术做不到灵活运用,导致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不能实现一体化,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降低

由于开发不足,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愿注入资金支持,资金不足也是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

3.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缺乏与实际的衔接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信息化档案建设与实际衔接不够合理的情况,使得档案管理不够科学与合理,导致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与企业的管理环节不能有效的组合,使得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衔接不够合理,影响企业档案信息化实践的效率。

三、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1.构建符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在实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适宜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各个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统一调配,有效规避各自为政的情况,并为企业良好有序的发展奠定基础。要落实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规避重复建设的发生,促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加强资金投入、给予全面技术支持

首先,需要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将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提高资金的投入,从而有效的确保相关设备和人员的配置,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其次,给予全面技术支持,促使各类技术能够满足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求,针对档案数字化、网站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提供适宜的技术支持,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3.科学衔接档案信息化建设各环节

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促使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和企业的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而且,还需要合理的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

4.加强档案复合型人才的引入与培养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引入机制,并建立有效的留住人才机制,从而为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足够的复合型人才,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并由复合型人才完成对企业数字化系统、网站、数字化档案馆的维护和技术使用,确保档案信息化质量。其次,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训工作,增加建设人员对相关技术支持的熟悉和使用,规避各类问题的发生。其三,在实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化的安全体系,提高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避免档案信息的流失。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数字鸿沟;诱因;建议

一、“数字鸿沟”——未来贫富差距的诱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产业分工逐渐有了分晓,而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步凸现。“信息差距”与“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反映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就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率彼此间差异很大造成的。近年来,数字鸿沟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99年发出警告:把这个世界的贫穷人口从数字革命中排除出去是危险的,并一再强调要打破数字鸿沟。2000年以来,联合国、欧盟、oecd、亚太经合组织、八国首脑峰会等纷纷围绕数字鸿沟问题展开讨论。与此相关的政治和外交活动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南北经济差距,突出了美国的一超地位,加剧了国家内部分化;国家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拉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平衡;而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则强化了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的强者地位,对信息化落后的企业而言更是严峻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今天的 “数字鸿沟”就是明天的财富差距。在信息时代,这种差距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不同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不断扩大,而且扩大的速度要比工业化时代快得多。随着人类慢慢步入信息社会,企业也要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转变经营职能。新一轮的生产经营计划要紧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获取。正像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所说的那样,信息社会的主要职能是 “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与分配”。

二、现代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

在国内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过程中,有的企业已经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行走规则,逐步地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则很不幸,他们陷入了“数字鸿沟”的泥潭中。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跌入“沟”中?这其中主要分为两种原因。其一,有些工业社会时期经营很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生产及战略经营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方式经营企业,缺少掌握准确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信息资源的稀缺使企业原先的优势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已不复存在,逐步跌入数字鸿沟的深渊中。目前国内实现信息化和没有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已经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未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制订决策是基于推测和评估,而信息化企业则是基于全面了解、精确掌握,在it 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相当精确和有效的配置,在经营措施出现失误之前可以及时察觉问题所在,尽快纠正,这是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其二,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但并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建设,怎样实现信息化生产,只是一味盲目地搞“网络建设”,在重金投资建立了一流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之后,网络系统上信息贫乏、数据混乱、应用系统相互割裂成为一些“信息孤岛”,远不能支持管理决策。这就需要我们深思: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找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究竟在哪里,研究跨越这种“鸿沟”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许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是,信息化不是什么“万灵药”,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才会成功。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现象很多,我们的企业应该反思,应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找出信息化之“弊病”,走出失败的怪圈。

三、走出“数字鸿沟”之路

企业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思想上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意义才能使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方向对了,也就避免了走入“数字鸿沟”的歧途。究竟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让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上网,给每个销售人员都配上笔记本电脑,再建立一个网站就是信息化吗?这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并非实质。从本质上讲,企业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未来的企业如何能活下去,其致胜的关键在于巧妙连接信息情报与策略性管理。企业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理解与处理情报资讯,同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整经营的脚步,以便掌握时机,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调兵遣将的高手,既能善用资源,又能灵活运用情报资讯、拟定战术。未来的商战必须配合财务系统、行销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整合”,打的是整体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竞争”而且是“合作”,情报信息的分享、充分运用才是未来企业致胜的要素。这才是企业全面的信息化意义所在。

信息化的意义搞清楚了,对于那些在企业盲目进行网络建设,并没有真正运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的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把数字化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这是一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的综合性战略计划,采用这种计划的企业,要坚信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至关重要,要不遗余力地推行数字化管理战略计划。

2. 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形式。为了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并取得成效,就得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负责数字化管理活动的领导人,承担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计划和战略;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完成与数字化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三是建立支撑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另外数字化管理适应的组织形式是"扁平型"的结构,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

3. 企业中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是指原有的企业有部分职能部门分散地开发了各自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考虑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形成了大量冗余信息,使信息无法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所以,要在企业中实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进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需要对信息资源重新规划。

4. 进行it咨询,解决信息化上马的盲目性。lt咨询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咨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战略方面,后者一般包括战略和决策咨询,而前者则偏重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战略计划与转型;管理方面,后者以投融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会、生产组织为主,前者则主要涵盖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erp系统应用实施等;信息方面,后者是传统化的市场调查、分析与信息整合,前者则以it市场分析咨询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为中心。

it咨询可以辅助企业信息化实施项目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包括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项目管理、应用效果评价和用户的培训。而分析多数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在于前期的分析不够,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使得对信息化的困难估计不够,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转变措手不及。因此,要加强前期需求分析过程中it咨询的力度,做好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顺畅。

5.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创新凸显,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乏者之间大有加大数字鸿沟的趋势,由于导致“数字鸿沟”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差异,因此人力资本应当成为今后企业重视的首要资本,并加大力度吸纳顶尖的高新科技人才,企业在吸引一定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同时,更要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以适应社会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思想上的认识会导致企业内因发生变化,但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企业的外因,即企业的外部环境讨论一下走出“数字鸿沟”的道路。

6. 加强信息化过程的监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与开发商经常发生意见分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原因就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项目在质量、进度、投人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控制。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重要的职能作用。因此,当前急需政府的介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信息化项目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信息项目监理工作实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并且有法可依,维护用户的利益。从这当中可以看出来,政府的作用是必须的。

7. 调动it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在跨越数字鸿沟的历史进程中,it企业可谓责任重大。可喜的是,在“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2001年中国高层年会”上,许多it企业都表达了消除数字鸿沟的宏愿。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丁健说:“数字鸿沟对于我们来说,真正要做的是发现沟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发现我们的客户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沟,并帮助他们更快地将沟填平。”其实,从长远考虑,it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最终也会使自身受益。因为只有帮助大多数国家、地区、群体成为网络经济和社会的正式参与者,才能拓宽公司现有的市场规模。 “数字鸿沟”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弥合这种差距的过程,又恰恰给it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所有参与因特网革命的公司都有机会去消除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数字鸿沟,同时它们也会最终享受到消除数字鸿沟后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综上所述,企业当及早准备,谨防跌入“数字鸿沟”。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尽早转变思维观念,把自己的企业纳入到全球化的信息平台上,让企业全方位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同时,需要政府及全社会对企业信息建设的支持与关注,使企业尽早走出“数字鸿沟”的阴霾,实现信息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付立宏. 关于数字鸿沟的几个问题.图书情报知识,2003,(2).

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 数字化 意义 作用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是满足企业日益发展需要的重点工作。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如何把所有企业档案变成现实有用信息资源,迅速、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为企业重点工作服务,更好地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是当前档案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把档案变成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发挥档案真正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是势在必行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一、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档案馆藏档案的保存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管,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用人工方式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利用率很低,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发展。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的目标,我公司档案中心把档案数字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我单位2013重点工作,即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了本单位数字化工作和数字化范围方案,到本年底我公司档案数字化实现60%的数字化率的目标。目前已经招标的资质的数字化公司开展工作,按计划两年完成这项工作。

(二)档案数字化的定义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三)当前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2.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3.档案专题信息的采集与建库。

(四)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进行数字化管理,既档案原件数字化,在利用过程中快速提供利用, 为企业重点项目和经营发展准确提供数字化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形式的档案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与原件同样的凭证价值和重要依据作用。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一)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二)利于长远发展,保护档案原件

1.用数字化的档案代替原件使用,保护了档案原件;2. 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有利于档案的长远发展;3.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从今年我企业组织部门利用数字化文书档案充分得以证明,在编写组织沿革利用数字化档案的事例上,从人数上和利用卷上证明了数字化档案在保护档案原件上的作用。

年初我企业组织部门重点工作是编写我企业组织史,自六十年代初建厂以来,我厂没有做过这项工作,下设的二级分厂、机关处室共63个单位,全部到档案馆查阅文书档案,反复利用文书档案原件会严重损坏档案原件,为了保护文书档案原件,档案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把机构设置、合并,干部人事任免职,表彰通报、高级职称等相关档案用数码相机进行数码像机拍照,按时间、关键词进行分类,存放在计算机内提供给二级单位、处室利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有效的保护档案原件,减少了因查档案原件对档案的损坏。在编写组织史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档案的作用,这次有效尝试增加了企业档案数字的信心和决心,各级领导也更加支持档案中心档案数字化工作。

(三)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

1.一份文件以数字化形式同时提供给多个利用者,实现资源共享;2.数字化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能异地调阅利用,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3.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网,利用者可以随时使用开放的档案文件。“时间”不再受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4.检索时间加快,接待利用效率的很大的提高。利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0分钟缩短到仅需几秒钟。

(四)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档案人员工作效率

数字化管理后,纸质载体的档案转为机读档案,既节约了保管费用,也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管理后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并能尽快提供利用服务。比如设计部门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数据信息,为技术改造节约时间。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档案资料变得快捷、方便,做到足不出户可查所需,数字化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档案馆正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把历史数据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对新形成的档案实行档案系统管理,把电子档案一同进行归档,形成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直接利用电子档案。通过企业局域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企业技术改造、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以前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档案数字化以全新的形式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