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范文第1篇

一、烟草企业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导向中,使烟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在竞争夹缝中求生存,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快信息化的管理升级,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与管理水平。然而,当前我国烟草企业在计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烟草企业计量管理自动化水平低

我国的烟草企业数量比较多,但是在规模、性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如此,使企业在管理自动化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烟草企业的计量管理系统依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控制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计量工作中,无法实现全面自动化管理,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这样,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烟草企业计量数据出现纰漏

通常情况下,烟草企业在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时,主要通过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企业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然而,在具体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数据漏洞百出,并不能反映企业当前的真实运营情况。不仅如此,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鉴于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审查的力度,认真检查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此来保证计量结果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计量信息,满足烟草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

3、计量管理设备失修,影响计量精度

很多烟草企业在计量工作中,依然采用老化的设备。同时,部分故障设备长期得不到维修,影响了计量信息的精度。另外,部分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信息计量。由于管理手段的滞后性,使计量工作的精度难以达到要求。相关资料显示,在烟草企业计量工作中,信息精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是计量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

4、烟草企业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

调查显示,不同的烟草企业中,采用的计量标准也是不用。其中,每一家烟草企业在计量中,都使用自家制定的一套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烟草行业计量信息不统一的局面。当计量标准不统一时,就会导致数据不准确,不可靠,并降低了企业在计量工作中的管理效率。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计量工作标准,采用标准的计量设备,以此来保证计量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5、没有专业性的计量人员

当前,烟草企业计量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也正因为如此,阻碍了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速度与水平。调查显示,我国烟草企业每年需要大约300万左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然而,从实际的发展状况来看,烟草企业在信息化计量,以及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人才非常少。针对以上情况,烟草企业必须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其在信息化计量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本文在分析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计量管理经验,对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展开论述。

1、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

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远程控制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控制。使用该系统后,为企业减少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并且提高了管理控制的效率。因此,很多烟草企业都建立了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加大了系统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网络管理在计量信息工作中的作用。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在网络安全维护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下面是系统中远程控制操作技术。如图1所示:

2、信息管理维护体系

计量设备是计量工作的物质条件。当前,很多企业因为没有及时对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导致计量数据失真。因此,必须加强计量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在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可以利用信息录入、检索、储存的功能,及时对计量设备的运营状况进行统计、管理。然后,根据设备运行的记录,对计量数据的精度进行分析、判断。如果精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时,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这样,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及时的规避了故障设备带来的危害。总而言之,建立烟草企业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使企业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3、计量管理标准体系

该体系采用ISO 10012标准,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由于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影响。该管理体系应用后,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实践证明,ISO 10012标准在技术、经济效益方面,都发挥了具体的优势。标准认证管理采用统一的业务管理流程,促进了粗放型经济运营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同时,明确了每个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加强了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最终,建立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4、员工评估培训体系

烟草企业在计量工作中,尽管实现了计量工作的自动化管理,但是部分工作依然需要检测人员来操作。鉴于此,必须加大对人员的管理力度。通过评估培训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在工作中的不足。由于人员误操造成故障的,应该给予严厉的批评,或者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起到警示的作用。针对业务技能方面的原因,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在计量工作中的专业性。上面论述中也提到,当前我国烟草行业计量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该体系中,管理者可以将相关的知识上传到系统中,这样可以方便员工进行学习。同时,建立专门交流工作经验的窗口,加强计量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努力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水平。

5、行业制度体系

在计量信息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明确的制度以及管理办法。首先,严格执行国家烟草局在计量方面制定的文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这样,不仅可以使计量工作有章可循,而且提高了计量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可以与其他咨询机构开展合作关系,在该体系中建立服务、咨询的平台,为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范文第2篇

(一)信息化的介绍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涉及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重组管理团队和创新管理手段。

(二)信息化要素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四,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三)信息化整合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属于模糊性的概念,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是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为人为管理,人为管理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化人为管理的操作程序,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由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完善各业务板块,进一步辅助提升其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目前,企业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OA智能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业务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它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综合信息管理门户,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模式。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组织架构、考勤管理、绩效管理模块等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电子化登记、查询,达到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重中之重,此系统结合安全绩效、应急管理、隐患排查、风险管理、劳保管理等模块,把安全监察、检察和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容易查找各种信息、报表分析,辅助公司的安全管理的模式。今后的方向是把这些单个的系统整合到一起,统一运筹、管理,形成集中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这也是今后要探索的方向。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高管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快速查阅公司的各项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采用大量有益的信息技术大大地改进了企业的资金、信息、物资、人员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了一些由于地域问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也学习和进步并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不同层次的交流,更大力度地带动了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让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想要具体地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利用“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导向”的这种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地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梳理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水平。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共享;现状;解决方法

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成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企业管理水平及在市场竞争中综合实力表现的重要标志。早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都在加紧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近年来,很多企业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上,主要是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共享。那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受行业自身特点影响,信息化发展程度相对较其他行业低一些,但在当前经济发展情形下,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也是增强企业国际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件的必要性及意义

从施工建筑企业的现状来看,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行信息资源共享尤为必要。

(一)财务信息失真、严重滞后的问题

集团各下属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受到内部的控制、部门利益和业务能力局限、未能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为了及时出报表等的影响,常会造成会计核算不准,提前结账、手工及半手工填制报表,难免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疏漏,造成报表不真实,如果集团各下属企业之间的往来业务频繁、内部交易量大,由于地域分散、入账不及时等问题难以及时的对账,信息不能及时的汇总核销,极大地影响了对外关联交易的披露和合并报表的抵消工作,这样就会让合并会计报表掩盖了下属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账表不符;造假账问题也就不同程度存在。而且即便是提前结账报表也很难及时上报,每一个下属报表单位每月少则都要拖个三五天才能上报,集团公司汇总则要推个十天八天数据才能合并汇总,报表汇总、合并、内部交易处理周期长、准确性低,造成提供的财务信息失真及严重滞后。

(二)集团监管乏力

由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还存在分散化管理模式,各下属单位自行开发或使用不同的管理软件,集团公司管理层无法实时了解下属企业的信息资源(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的切实监管也就无法实施。

(三)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较差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各分子公司采用的财务软件不尽相同,有些集团公司即便是统一了财务信息系统并对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原则规定了统一标准,但在下属单位具体应用中自行添加和修改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集团难以通过汇总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信息没有在整个集团管理范围内共享。

(四)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工具的矛盾日益突出及各种管理软件之间的不相容

目前很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定位是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以代替手工核算为目的,不能适应财务工作从核算到管理再到决策的趋势,更无法适应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工具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在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使用不同的管理软件,各种软件与企业财务软件不能建立接口实现对接,资源不能共享。

因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推行信息资源共享,使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连接,从根本上改变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目标。

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受行业特点及工作环境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信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如信息观念滞后,认识不足,信息化投入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欠缺,具体来说就是:“重建轻联、重硬轻软、重投轻用、重有轻管”;从事信息和计算机人才相对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些都制约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上片面性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企业而言,信息化不单纯指是实现网络化办公以及电脑的普及。确切地讲,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是同企业提高经济发展需求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过程,这种联系和结合越紧密,信息化水平就越高。总而言之,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模式、资金运作、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逐步实现。但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领导虽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资,但并未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及发展战略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让有些信息系统的建立只流于一种形式,并未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只能说是实现的财务电算化,并且是单机核算,即便使用ERP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应用了简单的财务核算工作,仅仅是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现状可以用16个字代替,也就是“重建轻联、重硬轻软、重投轻用、重有轻管”。主要表现是: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技术开发上的盲目性,未能使正在使用软件从局域网向广域网的方向直接转化;虽重视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略了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造成各部门重复开发,加大资本耗费;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信息化建设,但实际工作中却未真正的使用,依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工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却没有安排专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或者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

(二)精通信息化系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及系统应用的人员相关培训的不足

一方面,由于管理模式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及专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是相互脱钩的,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于单一化,造成懂计算机的不懂企业的业务操作及其适用的管理方法。不能把优秀的管理方法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上财务人员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及局部利益的考虑,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抵触,主观上不愿意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相关知识培训的缺乏。目前有些工程项目上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应用的水平有限,对网络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少,只限于单机操作和简单的编辑工作,虽然经过短期的系统使用培训,但由于思想未能转变及培训时间较短,具体应用时的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问题,也造成信息管理系统在整个集团的全面应用的有效实施。

(三)个别地区信息系统所依附的网络基础设施的不畅通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有些工程项目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这些地方网络基础设施没有建立,政府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如果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用集团信息化系统,就必须专门从网络开通的地方拉一条专线,此项投资费用可能会超出其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从企业经济效益战略管理角度来看,就为实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困难。由于网络流量的限制,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发展,使用者就会对其的失去兴趣不再使用,这也是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

对信息化建设有个正确的认识,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结合各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所以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首要任务就是,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而且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部门)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招标及采购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中心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预算,并形成基金式管理,以加强对后期升级及维护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二)加大培训力度,包括信息化专业治理人才的培训及全体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

由于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技术上的变革,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变革,同时更是一种管理模式上的变革,这就要求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次要任务就是:应加强对既熟悉信息化系统又了解企业业务及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人员管理思想及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将来充实到企业管理战线来实施和应用这一系统的主要力量。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治理专业人才(包括专业治理人才、系统配置人才、系统维护人才、网络安全管理人才等)并设置专岗管理。企业应该在内部发掘一些有潜力的人员,并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化水准,这样不但减少了对外部专业技术人员的长期依靠,而且也实现了内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对企业财务人员及其他系统的应用人员而言,应在信息系统建立初期就对其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应用加以培训,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以及应用水平的同时加强其对使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时对标准化方案及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让其能主动和自觉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政府加大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支持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或是寻求开发一种能适时或不定期与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接的其他替代软件

通信系统的不畅通也是影响建筑施工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减少企业投资,降低风险,应寻求政府对建筑施工行业的支持,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或者是寻求开发一种可以适时或是不定期能与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对接的单机版软件替代,以消除网络不畅通给集团公司信息共享带来的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提高认识,领导加强重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及寻求政府的支持。遵循着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开发和应用,逐步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溶合,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建立、改进和不断地完善,使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尽快真正地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达企业中达到真正地共享,方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能适时地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申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EB/OL].毫文企业信息化研究中心,2007-12-19.

2、武红雁,张延峰.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6(6).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需求,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应用计算机技术转变。其中,信息化管理指以信息化技术为指导实现企业管理工业化及现代化的过程[1]。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显著,将现代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经营方式及生产方式,合理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行业竞争力。鉴于此,本文针对应用计算机对企业信息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1.1信息准确及时

企业运转流程复杂,涉及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方面内容,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仅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还为企业决策发挥辅助作用[2]。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不仅能准确及时获取企业的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还能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数据库,实现自动化数据管理,进一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辅助,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优化管理流程

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涵盖优化人员结构及优化办公流程两个方面内容。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不仅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还浪费企业资源,加大企业运行成本[3]。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定岗定责,便于组织一系列在岗培训,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并且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实现办公自动化,进一步简化办公流程,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求,确保工作效率及质量。

1.3增强员工素质

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头作用,还能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能保证员工明确岗位职责,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有利于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其次,企业运转离不开竞争机制,员工主动转变传统理念,顺应时展潮流,积极引进科学的工作理念及成果,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夯实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企业间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便于员工开展内外交流,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措施

2.1生产过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的要求严格,例如:技术参数等。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切入点,将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实现全面监测、控制及调整生产过程,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4]。同时,信息化管理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为质量检验、车间现场管理、生产流程及产品开发等,例如: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设计、复杂工程结构设计、辅助制造及辅助设计技术等。

2.2内部流程信息化

作为企业运作的主要环节,信息化管理内部流程的难度大,涉及环节复杂,涉及范围广,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立足点,落实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做好基础工作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业务环节,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整合、组织、加工及收集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及人事信息等内容,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决策发挥数据辅助作用,例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务处理系统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目标,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概况,选择适宜的应用领域。

2.3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局面日益严峻,企业生产不再处于孤立及封闭的条件。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计算机技术为突破点,实现供应链管理,做好客户、第三方服务商、供应商与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企业局域网技术间的协调工作,促使企业内外部的服务环节、销售环节及供应环节相结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供应链指原材料、原设备及零部件的销售环节、加工环节、制造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采购环节所形成由销售客户、第三方服务商、生产方、供应方共同组成最终服务于客户的链式结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过程直接影响及阻碍企业生产及管理环节。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变革,综述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分析应用计算机计算对企业信息化的隐性,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增光.浅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4,06:151.

[2]昌文鑫.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3:211-212.

企业信息化管理及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管理 信息应用

一、企业信息化

(一)信息化的介绍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涉及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重组管理团队和创新管理手段。

(二)信息化要素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四,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三)信息化整合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属于模糊性的概念,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是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为人为管理,人为管理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化人为管理的操作程序,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由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完善各业务板块,进一步辅助提升其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目前,企业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OA智能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业务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它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综合信息管理门户,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模式。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组织架构、考勤管理、绩效管理模块等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电子化登记、查询,达到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重中之重,此系统结合安全绩效、应急管理、隐患排查、风险管理、劳保管理等模块,把安全监察、检察和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容易查找各种信息、报表分析,辅助公司的安全管理的模式。今后的方向是把这些单个的系统整合到一起,统一运筹、管理,形成集中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这也是今后要探索的方向。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高管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快速查阅公司的各项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采用大量有益的信息技术大大地改进了企业的资金、信息、物资、人员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了一些由于地域问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也学习和进步并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不同层次的交流,更大力度地带动了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让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想要具体地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利用“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导向”的这种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地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梳理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水平。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在未来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就更具有核心竞争力,也更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只有重视信息化管理和人才,积极开拓创新,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全方位信息化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峰.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J].数字通信世界,2015.

[2] 张丽红.企业信息化管理[J].科技与管理,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