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发费用资本化披露 会计信息

在技术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了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上。企业自行研发新项目,能够给企业带去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是在这个开发过程中,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研发费用的支出,是否全部进行费用化或者资本化,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都会有影响。费用化会虚增当期损益,资本化则不能很好的确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完全忽视了研发项目是否成功,是否会给企业带去经济利益,忽略了资产的确认条件。在2006年会计准则修改后,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新的规定,对研发费用进行了分段,在研究阶段产生的费用进行全部费用化,而在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就得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对研发费用提出了有条件资本化的要求,这更符合我们的会计准则,符合了会计的相关性原则、配比原则等。因此,在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资本化做好披露,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无误,让管理层或其他相关部门能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企业发展力度。

1 研发费用披露方式与会计信息含量研究

与国内外相比,我国的会计法规对研究费用确定的相关政策提出较晚,直到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发,使我国企业项目研发的费用化模式转变成了有条件资本化模式,使企业的财务报表表达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在费用化模式下,财务报表遵循的是谨慎性原则,因为一个新项目的研发存在很大的不可确定性。项目研发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经济利益,让人难以确定,能否形成无形资产。费用化模式,违背了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资本性支出原则、配比原则等。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冲减了当期损益,虚增了后期利润,使企业的盈利状况不能真实的反映,并且可能出现盈利波动情况突出;同时,如果企业研发项目成功后,将为企业后续的经营带去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是研发费用全部进行费用化后,我们的无形资产不能在我们的财务报表内反映,缩小了企业的资产价值,使无形资产变成了我们的账外资产,经济收益没有相应的成本确定,违背了会计的配比原则,使会计信息反映不准确。

在完全否定费用化的学者观点里,也出现了全部资本化的赞成者。他们认为企业要去研发项目,肯定是能够成功并且为企业带去经济效益的,应该全部资本化。如果企业明知道不会成功,肯定就不会进行研发工作了。就算一次失败,公司也会进行很多的开发研究,肯定会有成功的。而成功的项目是在所有失败项目的基础上成功的,所以它的收益所对应的成本应该是所有项目的研发费用支出。因此,我们的项目研发费用应该进行资本化。全部资本化的方式,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度比费用化高出了很多,也给企业管理人带去了更加详尽的会计信息。但是全部资本化模式,忽略了项目开发中的不可确定性,一味的增加无形资产资本,可是带去效益的承载体不能确定,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因果关系和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在会计报表里,虽然不能直接的影响企业利润。可是长此以往,企业的财务报表就会虚增了资产价值,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制约企业发展。

新会计准则提出后,从很大方面改变了费用化或者资本化的弊端。在准则中指出,项目的开发阶段,符合资本有条件的费用支出,应该计入我们无形资产的成本,不能确认为资本化的,计入当期损益。这一准则的提出,使我们的研发费用的确定更加准确,该资本化的就资本化,该费用化的就费用化,使会计报表表达的会计信息准确性提高。经过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后,使我们的研发费用支出的账务处理符合了会计准则的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和其他原则等。有条件资本化,把项目开发分成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研发阶段。在研究阶段,是对实施该项目的调查分析等处理,这些实质不会给企业带去经济效益,所以不符合资产确定的条件,可是能为我们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参考,因此作为管理费用支出。在研发阶段,符合资产条件的就确认为资产,在实施过程中,已能够基本确认是否能为企业带去经济效益,所以符合资本化的条件,确认为资产,不能确认资本化的直接进当期损益。这样的账务处理,很好的反映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和公允性,更加准确的反映了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

结合三种方式,对研发费用的披露,我们可以看出有条件资本化的方式,更加符合企业经营与国家会计法规,这样做出的研发费用披露也更加完美。经过几年的实施,从上市公司的报表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研发费用的资本化。有条件资本化处理方式,能更好的促进企业进行新项目的研发,给社会带去新的价值,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提高了会计信息含量,规范了会计信息披露。

2 我国研发费用资本化披露动机的研究

研发费用资本化,符合会计准则的原则,也符合我国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符合我国会计核算的原则。有条件资本化处理,使账务处理符合了会计准则的相关性原则。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让人们获取真实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在费用化模式下,我们的无形资产成为了账务资产,企业报表资产小于实际资产价值,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含量,让人们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本化方式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原则。有条件资本化处理,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在费用化模式下,提高了当期损益,缩减了当期的利润。而项目实施成功后给企业带去经济利益,却没有相应的成本,因此违背了会计的配比原则。资本化处理,确定了以后经济效益对于成本即累计摊销,符合配比原则。有条件资本化处理,符合了会计的资产确认原则。费用化处理,使全部费用进入损益,项目成功后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承载体,符合了资产的确认条件,可是并没有确认为资产。所以资本化符合会计资产的确认原则。

2.2 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相融,国际经济投资更加自由化,让我们国家的经济也站在了世界的大舞台中。这同时要求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大家庭中站稳脚,才能给国家经济发展带去机会。所以,我们必须和国际的会计原则接轨,国际的研发费用处理原则就是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处理也得对研发费用进行有条件资本化处理。

3 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动机研究

由于会计准则里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资本化与费用的条件与标准,因此企业可以自主的分配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主要表现在利润平滑扭亏为盈动因、负债契约动因。

利润平滑,扭亏为盈动因。企业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即让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的开展,把支出确认为资产的同时,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增加,给企业带去经济利益。当企业利润下降的时候,企业可以调整研发费用资本化,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当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通过研发费用资本化,缩减当期损益,提高企业利润,扭亏为盈,成为企业盈亏管理的工具。在上市企业中,这样也能表现出企业处于盈利的情况,避免股价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

负债契约动因。由于研发费用资本化,使得我们的支出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样我们的资产标准,我们的资产价值就会增加,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率就变小了。如果企业负债较大,可能会违约或者是违约的边缘,企业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调整企业的资产,让债权人看到企业有偿债的能力,以达到延长付款期限等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因为经营需要,需要借款,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以提高资产,让企业申请到更高额度的借款。企业因为负责契约动因,而借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可能性很强,因为这种改变,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因此,由于会计准则的缺陷性,企业对研发费用的自主控制能力过强。企业在会计披露里,如果未能详细的对研发费用项目进行列示,我们将很难从披露里面获取准确信息。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研发费用资本化披露和会计信息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企业报表披露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我国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得保证账务处理的真实准确性,这样才能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带动社会共同进步。可是,由于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操作难度高,会计准则也没有明确指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标准与具体条件,单靠企业自觉与会计人员的能力,还很难有效的控制。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的修改与改善会计准则,使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标准与条件更加明确,使会计人员能更方便的处理,降低企业的自主性,让企业根据法则准确分配研发费用,提供更真实、更可靠、更客观的会计披露。

参考文献:

[1]王姝芸.研发费用资本化披露动机及其会计信息含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2]付会芳.我国上市公司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动机[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刘瑞.研发费用资本化动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4]钟辉.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新思考[J].商业会计,2009,05:40-41.

[5]鞠亚辉.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内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9,14:27-28.

[6]周环.解析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资本化[J].经济师,2010,11:177-178.

[7]鞠亚辉.基于会计职业判断视角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应用[J].财会通讯,2011,01:141-142.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2篇

算盘走了,信息化接踵而来。从最初的企业自主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到财务软件商品化,从ERP理念到财务集中管理,从简单支持记账核算到实现各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从单机操作到异地实时查询,始于2 0世纪8 0年代的我国企业信息化道路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征程中,财务领域一直扮演着“先遣部队”的重要角色。用友、金蝶和浪潮等大的国产管理软件商都是从财务软件开发起家的。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时更是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切入点,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而CFO则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者。

为了解CFO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管理战略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有效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新理财杂志社联合北京诺亚舟企业顾问有限公司对10 0多家企业的CFO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采访等多种途径进行了调查(见图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CFO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强,而CFO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仍面临着众多难题和困境。

财务管理:易也信息化,难也信息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已成长为市场主体,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无论市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和深入。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走出国门,驶上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与此相适应,企业内部控制也在日益增强,公司治理不断完善,企业业绩也获得实质提高。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职能出现了可喜的转型,突破了传统的“管家婆”角色,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者和战略支持者。如何配置好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控企业风险、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等成为CFO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供应链管理、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理念和管理工具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管理是门艺术,更是一本难念的经书。企业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内外部环境,简单地进行管理移植,常会因“水土不服”而无疾而终。CFO必须量体裁衣,为本企业量身定做适合的标准、制度和流程。“2006中国CFO年度人物”获得者――金鹰国际CFO韩相礼就坦承目前其面临最大的管理难题是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标准的制定。

财务高管们不仅在设计内部控新理财CORPORATE FINANCE 2007.6 0制、财务管理等制度方面充当“主力军”,更是在追求卓越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殚精竭虑。谈及企业管理,同是“2006中国CFO年度人物”获得者的隆平高科CFO郭荣直言其目前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将企业计划和预算管理向更为专业的水平推进。谈及如何解决上述管理难题时,两位CFO又都不约而同地认可信息化是提升管理的有效手段。

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然而,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并非屡试不爽的“特效药”,而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有助于企业管理的推行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使传统操作方式下不具可行性的管理变革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信息化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难题,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案例比比皆是。“20 0 6中国CFO年度人物”获得者――烟台万华CFO寇光武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信息化角度来看,当前信息太多,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甄别有效信息是目前我们遇到的管理难题。”

为信息化“定位”

将信息化请下“神坛”,说明大家对信息化的了解和熟悉在进一步加深。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化为企业管理带来“便利”和制造“麻烦”的案例均比比皆是。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却在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产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覆盖包括财务、库存、采购、销售、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业务在内的所有领域。现实中,有的企业将信息化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而有的企业只将信息部门作为“排险”的附属部门,足见不同企业对信息化的定位分歧有多大。那么,在企业财务管理框架中,我们究竟应将财务管理信息化摆在一个什么位置呢?对此,CFO们有着不同的认识。

多数CFO认为,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只是处于辅助地位。一位财务经理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作为企业集团,其内部的主要联结纽带是资本,集团独特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只有从财务角度实施一体化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使企业集团真正成为一个利益整体。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基本手段,财务管理将贯穿企业整个运营流程,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信息化只是财务管理工具的进化升级。通过实施集团财务业务信息化,固然可以使成本核算更加准确、预算管理更加全面、资金管控更加严格、财务分析更加及时、风险防范更加有效,但其程度要看整个集团财务管理框架制定得是否完善、健全、规范,加上财务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和需求、未来的发展战略去应用信息化。”

还有一部分CFO认为,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框架中处于辅助地位和主导地位之间。寇光武认为信息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在财务管理中则处于辅助地位。郭荣则认为,“从现在展望未来,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外部整体信息技术和环境的变化,正逐渐融合在一起并相对地自我独立;而在财务管理框架中,应该从现在的简单财务会计报表和业务统计表格编制,逐步走向实时计划和预算管理、实时业务和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实时智能管理,最终将外部信息披露的透明化和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结合起来。信息化将逐渐从现在的辅助地位上升到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

另外,也有一部分CFO认为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处于主导地位。

不论将信息化摆在财务管理框架的主导地位还是辅助地位,信息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却得到CFO的普遍认可。

虽然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需求,但作为外生变量的信息化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不具有天生的融合性;相反,它们之间很可能会彼此排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套系统工程,由诸多相辅相成的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包括:企业现状分析与评估、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信息化需求分析、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信息化项目分解、信息化资源保障分析、软件选型、系统实施、人员培训等。软件选型和系统实施只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小部分,软件选型之前有关的分析评估环节对于信息化的成功则更为关键。如由于对信

息化总体规划认识不够,不少企业集团都面临着集团内部各分、子公司之间各种软件林立的局面,成为集团统一会计核算和进行财务集中管理的瓶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信息化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CFO应努力化解信息化与财务管理之间的“排斥反应”,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创造条件。

信息化投资回报的定量衡量

信息化扑面而来,不少企业却在犹豫徘徊,既憧憬着信息化会给企业带来的飞跃,又担心信息化失败可能会使企业步入泥沼。信息化建设失误使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并不鲜见,这种担心也并非多余。同其他投资一IT视 界样,企业希望动辄以千万计的信息化投资能够得到丰厚回报,因此,也需要对信息化投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便于企业更好地决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参与者,CFO需要从其专业角度对信息化投资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然而,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投入产出分析不同于设备购置、基建、技改、生产线建设投资等项目。CFO经常使用的净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很难应用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回报的衡量上。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成本投入比较容易计算,而对其投资回报进行定量分析却是一个难题。因为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大多是无形的,不能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与业务、管理的融合发挥协同效应。

虽然没有信息化投资回报的定量计算公式,但实际工作中,CFO在衡量信息化投资回报时有着各自的评估标准。寇光武认为:“这属于一个可以定性但难以定量计算的问题。”同时,他通过信息化成本投入与节约人工工资的对比,给出了衡量信息化投资回报的思路――“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首先甄别信息化产品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然后计算在同等工作量、同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人工收集、整理有效信息所耗费的人工工资。”韩相礼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性考察衡量信息化的效果:使公司有关管理制度的推行更为容易;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使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标准化,企业更容易迅速复制拓展并产生规模效益和战略价值;带来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的提升。郭荣则针对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给出了相应的测算方法,他认为:“必须的信息化投资是不需要衡量回报的,应与企业投资新产品、新工艺一样,平衡外部投资者期望的企业投资回报率。作为一个项目应有项目计划和预算,包括可能的收益预测。由于信息化侧重在内部管理出效益,更多则需要从管理协同预测能减少的人工时间和主要管理费用,来预测机会成本,以测算投资回报率;对于侧重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则需要从营销和运营的敏捷性和维持可靠性方面减少的资源投入来预测机会成本。”

企业信息化投资所带来的回报用价值来体现,不外乎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两个方面,因此,对于信息化投资回报率可以用公司表示:ROI=(增加的收入+减少的成本)/投资成本×10 0%。尽管如此,信息化带来的收益衡量还是较难预测的,CFO在分析时既需要考虑成本和收入等财务指标,更需要运用管理效率、客户忠诚度、品牌形象等非财务指标。因此,如何对信息化投资回报进行分析,仍然是CFO面临的一个挑战。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这方面来看,曾经被炒得美轮美奂、被企业赋予太多美好幻想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却为企业带来太多的苦难,也就不足为奇了。纵观国内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难看出,企业很少认识到制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没有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业务布局、组织结构、生产制造特点、产品市场变化、内部管理需求、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没有通盘考虑信息化建设布局,往往头脑一热,匆匆上马信息化,走到哪儿算哪儿;认为只要上了软件就能解决问题,盲目信任和过度依赖系统供应商,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有众多的信息孤岛,各系统之间无法形成数据畅通、全面共享的统一体,结果步入信息化的泥沼,处于进退两难境地。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信息化 不足 实现策略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意义

以电脑来协助处理员工的人事资料,最有利的一点就是资料处理上的速度。由于所有资料输入的格式都已经标准化,电脑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资料,完成工作。这是人工处理资料所无法实现的,也是发明与利用电脑处理资料的主要目的之一。人类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将资料正确无误地输入电脑。除此之外,电脑计算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资料转化为有用、复杂的信息。许多数字化的资料可以通过统计或数学公式的运算整理,形成有意义的信息。例如,通过运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了解个别员工历年来工资涨幅的状况,以了解整个公司的劳动成本变化的情形。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脑在短时间内所整理出的资料表格,从应聘的新人中找出公司所需要的候选人。最重要的,电脑中长时间大量资料的储存,在通过迅速的计算、整理后,让我们马上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包括员工异常的出缺勤、工作场所安全受到破坏与工作满意度下降等,可以及早提出相应的措施。

由于信息科技能在短时间内正确无误地处理大量的人事资料,同时能协助企业经理人有效率地进行人事决策。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人事作业的生产力。举例来说,美国皮博迪煤炭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员工经常查询的问题的回覆意见加以整理并数字化后,形成常见问题(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FAQ)资料库,通过企业网络供员工线上查询并提供意见。这种措施不但能立即有效解决员工的疑惑,改进劳资间的关系,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能因此节省大量回覆经常发生类似问题的时间,避免延误其他的人事业务。这种措施也能够把许多劳务上重覆执行的工作交给电脑来处理,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有时间去从事高层次思考性质的事务,业务效率与品质可以大量的提升。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不足

目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然未能彻底摆脱旧有管理思想的约束。一般而言,采取何种管理思想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尽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却在一些方面很难适应信息化所带来的新要求,因此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对于煤炭企业而言,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其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呈现出较为浓厚的层级化、官僚化的倾向,这显然很难确保其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融合。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传统的人事管理政策通常缺少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参与,因此导致企业内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第二,煤炭企业缺乏能够熟练操作相应信息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设施在煤炭企业内部的运用而言,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是约束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约束来源。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常能够对相应的人事技术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却缺乏对于信息化技术运用的充分了解,而具有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却难以很好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因而导致了两种技术兼有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第三,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水平,是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诸如建立人员信息库等网络资源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先进化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先进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还需要先进的软件技术及硬件设备。而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应用先进管理软件的情况并不多见。

三、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现策略

首先是运用软件方面。信息世纪的来临,加上网络的发达,使我们能够快速取得资料,但相对的就造成了现代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料太多、信息不足。随着企业的服务市场扩大、资金来源也相对紧缩,企业内部每天要处理的资料量与日剧增。因此,在企业必须运用有效的信息软件,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在效率与效能上的竞争力。

其次是硬件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硬件设备的基本要求被满足后,才有可能进行所谓的信息化工程。其中电脑的部分应该包含处理器速度、硬盘空间、是否配有网卡、屏幕大小。另外,也需要了解目前企业使用的网络连线方式,带宽是否足够等问题。总之,信息硬件设备的建立,是信息化的根本,如果没有基本的信息设备,根本就无法做信息上的操作,无法享受信息带来的便利,更别提进行所谓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构建信息效率。

再次是信息教育。“凡事以人为本”,如果操作信息设备、进入虚拟空间的人,不具备运用软、硬件的信息能力,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也将只是空谈。最起码的要求是,企业的电脑出现一些基本的问题时,应当有专业人员试图帮忙解决问题。这些员工最好是既懂人力资源工作的要点,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也即是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员也正是各个企业应该优先培养的对象。因此,如何为人力资源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以符合信息化的需求,是满足企业需求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是信息创新。“信息化”不仅为人力资源工作带来了便捷、扁平化、高效的好处,也为企业从事相关活动带来了更多元的选择。信息化的许多创新优势,如果能将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优势与企业的战略经营计划进行有效的融合,则不仅能够确保人力资源活动的高效性,而且也能因此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推动企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廉凯.企业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山东电子,2004(03).

[2]孙艳,赵俊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4).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一、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正朝着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方向转变。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给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活力和生机。长期以来,企业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实物形式存在,这给信息的采集、利用和保存带来查询困难、管理成本高、信息无法共享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机构是与其它部门相互隔离的,信息化发展为企业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使得企业信息能够有效地得到整合,从而逐步建立起具有企业特色、信息广泛的企业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式的共享难和检索难等问题,从而使企业档案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档案信息化也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以煤炭企业为例,从煤炭企业外部形式看,信息化与煤炭经济全球化呈加速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营销竞争、科技竞争、人才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从煤炭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企业内部结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都需不断改革和调整,以提高企业的应变、创新和竞争的能力。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重视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在企业的业务活动和各管理环节更加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规范企业在内外联系过程中的信息流程,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信息技术和其网络技术的作用。

二、信息时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京煤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六十年来,档案浓缩着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精神,信息时代给京煤集团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1.对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京煤集团记录档案信息的载体日趋多样化,包括文本文件、图像图形文件、音视频文件、网页文件、电子文件、电子报表等等。在管理方式、信息互动、载体形式等方面对纸质档案形成了巨大冲击,原有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和企业档案管理观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数字化的企业档案信息,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是京煤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档案的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和利用者的需要,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共享,企业档案部门与外界就必然互联互通,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目前,京煤公司机关内部工作人员和权属单位都可以进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获取需要的信息。这样,档案的安全就会存在潜在的风险,电脑黑客和计算机病毒都有可能随时入侵档案管理系统,破坏档案信息。如何维护网络和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成为信息时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又一大挑战。

3.对传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进入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就必然要求企业档案人员能熟练地运用各项技术,了解相关的操作知识,正确地处理常见的问题,解决随时遇到的困难。由于习惯于传统管理方法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意识上还无法适应信息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技术,还不能对现代化的档案信息运用自如,各职能部门对档案信息化知识也相对匮乏,这都将给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带来一定的难度。

4.企业档案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相互发展的挑战 

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的推进,企业管理过程中各个应用子系统之间往往会出现各自为政等问题,企业档案部门作为连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实上,企业档案信息化与企业办公自动化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依赖于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建设,而另一方面,企业办公自动化也离不开企业档案资源的信息化,需要借助企业档案部门的信息优势解决企业办公自动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如何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和企业办公自动化形成良好的互动,也成为信息时代亟待解决的又一难题。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发展的途径

在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面前,京煤集团公司档案馆与时倶进,在网络化、信息化、实用高效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档案工作者提高认识,找准为企业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文书档案原文的全部扫描,实现了从档案组卷、整理、编目、打印、编研、鉴定、查询利用、库房管理等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并与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OA系统进行了对接,从部门查询至档案馆授权后阅览公文的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为京煤集团公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服务保障,并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1.企业档案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协同发展

将企业档案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统筹考虑、协同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在设计和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时,企业档案部门不能及时参与其规划和设计,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使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功能无法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归档要求,或者出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不兼容等现象,使档案管理系统难以有效地投入使用和发挥作用。京煤集团公司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集团档案馆与信息中心加强合作,建立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中心,将前期的文书处理与后期的归档管理及档案利用综合考虑,把企业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两个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树立前端控制思想,在设计文件处理流程时,充分考虑到后期归档管理和档案利用的需要,将企业档案管理功能纳入其中,对文件归档和目录生成以及提供利用等档案管理模块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电子文件档案数据中心是京煤集团公司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中,京煤集团坚持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树立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规划。如电子档案入网后,在进入、传输、使用等三方面采取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层层设防确保安全。为防止外部攻击,我们采取防火墙、攻击检测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等措施;为防止内部成员泄露,我们建立了电子归档管理与电子档案安全利用管理制度,并进行身份认证,设定访问权限和用户角色等防护措施,还根据文件的密级情况进行有效的访问控制,如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获取资源,哪些用户只能在终端机上进行查询,哪些用户能够访问哪些目录、公文和资源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控制。同时,为防止失密、泄密等事件发生,我们制定了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的规定,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

3.提高企业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要求

由于现代化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以计算机为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的,这就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相比,不光需要熟悉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还要掌握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管理等新技术和新知识,并利用这些新技术和新知识完成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企业档案管理者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是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管理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等科学知识,它们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的作用。二是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如档案学、文书学等等,具备档案著录、检索、标引、编研等有关方面的技能。三是具有运用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研究与分析,提供给企业高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的能力。综合掌握这三方面的知识,就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为此,京煤集团公司采取了档案人员离岗深造、专业培训和企业内部档案人员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方法,使企业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4.改变工作方式,转移工作重点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中,京煤集团改变了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一是企业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重点由过去指导整理立卷转移到指导对文件流程的跟踪控制和企业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上来。京煤集团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实现文件的分类,文件归档后其主题标引和档案分类号都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文书处理人员和企业档案人员的工作量都大为减少,案卷和档案

编目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文书处理人员和企业档案人员就可以将工作重心更多地集中到企业档案价值鉴定和流程的跟踪控制上来。档案价值鉴定是脱离京煤集团系统辅助,需要靠人工来独立完成的工作,这是确保企业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流程的跟踪控制,对于及时掌握文件流转情况,确保文件的准确、真实和完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集团公司的档案利用服务由过去的手工调卷转变到提供多途径、多渠道网络环境下的高效率服务,可通过日期查询、立卷部门查询、主题词查询等多种检索方式,向利用者提供档案全文阅览服务;三是集团公司的档案部门由过去的独立工作模式转变为与文件形成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的经常性沟通和合作模式。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任何一个变化和修改,都需要建立在双方良性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之上,需要双方的共同理解和把握。

5.畅通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的反馈渠道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组织 组织结构 变革方式 组织变革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商业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电子商务正经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其正由“全程化”向“智慧化”阶段转变。对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企业外部交互性与企业内部信息化的一种结合。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这种结合的高效性是与“智慧化”相适应的,同时,这也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配合。因此,应对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1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电子商务给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内外部的好处,使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与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电子商务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它正经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其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首先,对于企业外部经营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非常好并且潜力巨大。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25万亿,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而从2009-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来看,虽然国内生产总值近年一直保持强劲增长,但相较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增长幅度来说,电子商务规模的增长更为可观,近年电子商务规模占GDP比例从2009年的10.85%,预计增加到2014年的22.34%。其次,在企业内部,虽然在电子商务运用初期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负担,但从电子商务给企业库存简化、物料供应、生产安排等带来的长期的成本节约,以及无法以量化的数据计算的企业业务重组、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好处来看,电子商务给企业内部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十分可观的。从供应链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信息流依托于供应商交易平台、物流配送平台和在线营销平台呈一种网状结构,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从而达到业务协同的目的。另外,其也可以帮助供应链上的企业从传统的经营方式向互联网时代的经营方式转变。

2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组织结构的不足

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诸多影响,企业开始意识到其传统的组织结构在网络经济中是否有改变的必要。在此,我们以供应链的视角对企业传统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如图1。

图中所示,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供应链上的企业不仅要与上游的供应商(产品流)、下游的客户(现金流)进行日常信息的沟通与协同,而且在企业组织各部门之间、各等级之间也要有信息的快速流通,这也同时产生了企业文化向网络经济方向转变的一种需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种组织结构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内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信息孤岛的出现。在企业的传统组织结构中,各部门虽同为高级管理层的下属部门,却经常存在有竞争关系,这不可避免会造成各事业部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刻意地保留部分信息,这种看不到全局利益的行为,导致在企业中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对信息的透明度要求很高,企业信息孤岛的存在显然是与此要求不相适应的。②企业内信息传输速度慢,信息失真率高,导致企业运营效率的降低。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有明确的管理层次的,信息的传递严格按照企业中的等级路线来进行,这样的金字塔式信息传输不仅速度慢,而且使信息的失真率高,从而导致企业运营效率的下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实际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③机械化的管理决策机制,导致企业对市场反应比较迟钝。传统的企业组织决策权集中于企业的高层,其要求组织成员按制度与标准办事,造成组织结构的机械化,从而使企业高层很可能在决策之时就已失去决策的意义。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信息的转化、传达、决策及执行的效率不高,是与电子商务时代强调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是不相适应的。④与供应链上各合作方沟通不足。电子商务时代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同时要求企业维持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而传统组织在维持供应商关系、研究客户需求变化等方面缺乏主动性,这显然影响了企业与供应链上各方关系的沟通。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围绕电子商务这一时代主题,结合传统组织结构变革的经验,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可选择两种变革方式:风平浪静式变革和急流险滩式变革。相较于风平浪静式变革,急流险滩式变革风险相对比较大,因此,组织变革的领导者对变革风险不同规避程度是会影响到企业组织变革方式的选择的。另外,组织变革推动力是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其变化的剧烈程度即企业经营环境稳定程度也会影响到企业对变革方式的选择。

依照企业当前发展状况和领导者风险规避的程度,可以建立企业的组织变革方式选择模型,如图2。

当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表现稳定,并且企业领导者的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这时应使企业组织结构保持不变;当电子商务环境给企业的冲击较大,并且企业的领导者风险规避程度低时,企业选择比较激进的急流险滩式变革方式;否则,企业应采取风平浪静式的变革方式。

3.1 基于风平浪静式变革方式的电子商务组织结构变革 企业在确定采取风平浪静式变革方式后,其只需将电子商务系统逐步整合到企业现有系统中,以达到阶段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目标。因为这种变革只是通过局部的修补和调整来实现,故在实施初期相比于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它的任务只是十分单一地将电子商务系统整合进企业中,以加强企业事务性的功能,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知道,电子商务系统与拉动式供应链相结合,使企业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具备了“在线营销”、“客户数据处理”、“物料数据处理”、“采购数据处理”和“供应链支持”等信息化的处理技术及思想。该模型具体运作流程如下:①在企业外部,客户通过企业的在线营销平台和传统的渠道销售,与企业的销售部门进行沟通,销售部门可以获得客户对产品的反馈信息,销售部中面向客户服务的机构通过对销售数据、反馈信息的处理,针对客户对原产品的意见及客户偏好的变化,确定原产品改进措施及新产品研发方向,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②在企业内部,依靠事务化的信息处理平台,各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事务处理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进行。在客户数据处理阶段完成后,从销售服务部门中获得的客户需求数据,可以运用到企业内部物料供应与生产环节,针对原产品改进及新产品研发的方向,反映到物料数据处理环节,并完成对生产计划的重新编制。③对于企业外部面向供应商的事务运作,依靠电子商务系统协同化的作用,企业采购部门及相关供应商可以快速得到比较完善的供应链数据支持,以满足采购部门对原材料的采购及库存管理的需求。

风平浪静式组织变革模型虽然只是将新型的电子商务技术与企业传统组织结构进行了整合,但它能给企业从低层次的信息化向高层次的事务化的提升,这种事务化的转变可以将整个供应链上各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这一系统的、协同的合作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快速反应的好处,而且,企业通过自身电子商务系统高效的信息和事务处理能力,使自己牢牢处于供应链的中心位置,这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3.2 基于急流险滩式变革方式的电子商务组织结构变革 对于要采取急流险滩式变革的企业来说,由于需要企业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变革目的,因此常常需要进行大幅度、全面的调整,这会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企业领导者应谨慎对待。这种变革的实施是对常规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种打破后的再重组,它的任务是将网络经济中电子化、无边界、知识化、柔性化、虚拟化、扁平化的思想融合到新的组织结构中,如图4所示。

上图中,企业内部存在有三个层次,中心层次为“客户服务部”,其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中间层次为“技术服务部”、“销售部”、“产品研发部”、“产品生产部”及“采购部”等并行存在的部门,这些部门用以支持客户服务部的工作;而外部层次是为起日常工作支持作用的“高级管理层”和“其他辅助部门”,这些辅助部门通常包括财务、人事等部门。企业内部机构的日常运作、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交流沟通,都需要依靠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和事务化的功能来完成。其具体运作流程如下:①中心层次。作为整个模型核心的客户服务部,需要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了解企业消费者的诸如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信息,并运用企业内外部电子商务化后的条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研究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以便为改进原产品和研发新产品提供合理建议。中心层次在整个企业内部占据主导,企业其他部门的活动均围绕客户服务部来进行。②中间层次。从中心层次得到的原产品改进和新产品研发的建议,通过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内部交流平台辐射到各部门,各部门以项目化的视角进行参与,在内部信息化平台上各部门通过各方信息共享以形成良好的工作协同。中间层次上的所有部门是并行存在的,这是由传统金字塔式管理决策模式向横向各部门联合机制的一种转变。另外,采购部门还要通过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外部的供应商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的供应商就可以视为企业中间层次的一个并行的部门,为企业的项目化活动服务。③外部层次。这一层次主要由企业的高级管理层针对一项或多项产品变化,对各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指派,以对中间层次上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而各辅助部门则组建职能专家团队参与项目的监控。处于外部层次的部门为其他部门的活动提供运营、财务、法律等基本的帮助,并努力把它们对其他层次活动的干扰降至最低。这一组织结构是以满足客户为导向,以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为重点的扁平化模型,其弱化了高级管理层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是一种分权制、柔性化的管理。当然,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在这一模型中,电子商务信息化功能在企业中仍有重要作用,但显然,在这一边界模糊、知识化、柔性化的结构中,电子商务系统的事务是更重要的。

4 企业组织变革的保障措施

企业应对电子商务时代到来,不仅需要对变革方式及模式进行选择,而且需要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组织变革的有效进行。①应树立一种变革意识。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组织结构的变革意识,应尽可能满足企业运营中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促进企业的信息化。②将最新的组织理念、思想与企业实际进行融合。企业完成组织结构变革后,随着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现状可能与最初设想并不相符,这时企业应将目光转向国内外最新的一些组织结构与管理理念,看是否可以与自身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融合。③对组织成员进行相应培训,以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内部环境。电子商务是将一系列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整合的系统,而科技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组织成员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份子,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进行知识更新是十分重要的。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给企业竞争环境带来的变化将越来越剧烈,企业面对这种变化,特别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方面,应有去推行变革的意识与勇气。本文通过对处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其传统组织结构已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环境进行分析,得出进行组织结构变革是十分必要的结论。同时,本研究还设计了针对不同组织变革方式的变革模型,这些模型可以为处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组织变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杨路明,薛君,胡艳英.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黄宇.试论电信企业组织结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变革[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4]林志扬.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缺陷及其所面临的挑战[J].经济管理,2004.

[5]杨路明,战甬,陈雨青.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