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素养一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有深刻的社会烙印。早在两千多年前,学生发展评价更多注重“品德”的养成,无论是中国孔子培养健全人格的思想,还是西方亚里士多德提倡“公民德行”的素养,都把“德”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分工明显,职业多样化,于是以能力为中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指标,教育也相应的研究人的能力发展,比如皮亚杰在发展科学领域将能力解释为一般智力,通过同化和顺应双向构建的过程实现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加纳德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等等,都体现着对能力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更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单一的德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催生一个新的词汇――核心素养,于是“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的教育潮流。[1]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对核心素养开始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指向终身学习,并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五大支柱,成为一时的潮流。

我国新课改走了十几个年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适应国际发展和我国现阶段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目标,这无疑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依赖具体课程的实施,因此,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求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新话题。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来说,由于其课程性质是一门德育课程,肩负着党和国家公民教育的职能,不仅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过专家学者的商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基本确定为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上一次课改的三维目标的提出,再到本次核心素养的提出,它们之间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新课改只有不断深化,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前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一)内涵上的继承

所谓“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即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两者在内涵上的一致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创新性

首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素养是一种内在的要求,是从内在去培养学生具备的学科品质和社会发展必备品质,更关注是知识到素养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境中所需要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和必备素质;三维目标更多体现对学生的外在要求和期望;其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着手,这次课改的重要一点是教材的重新编排,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依据来编排教材,不同于过去三维目标是从教材标准的角度出发,编写教材,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最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突出综合性,核心素养并不是不要知识和技能,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与三维目标相比,它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元层面,更强调三者的统合,进一步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应该说核心素养的角度是更宏观和全面的。

三、培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在内容上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朱明光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具体的概括,他认为从培养公民的角度从出发,对应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和有担当的中国公民。[3]基于此我想谈谈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情景体验中培养国家认同

政治认同主要是指对我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随,是一个国家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渠道,而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光靠简单的思想灌输是低效且无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主动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真正的?W习才发生。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现代教学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只有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参与课堂互动,才能激发思维,唤醒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给学生激发思维的情景或问题,高中生是一群思维活跃,想法奇特的孩子,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情景或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程,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事件,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在问题探究中培养理性精神

高中阶段是理性发展的高峰期,这时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精神得到发展。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使其成为敢于批判的理性公民。思想政治内容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必须从实际问题中辨明思想,让学生经历由不疑到产生疑惑,从有疑到质疑,再从质疑到释疑这一系列过程,这时利用问题探究能很好的达到效果。

(三)在案例分析中培养法治意识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制社会关键就是公民的法治意识,由于受中国传统历史的影响,公民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必须要在思想上触动学生,从思想层面去培养法治意识。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方式。首先,精心选择案例,选择热点案例,并且让学生真实可感;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案例,解构案例,让学生写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交流分享。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1-02

当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点。但有关核心素养的问题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有学者提出,深入研讨还是进入21世纪后。到目前为止,有关核心素养的问题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权威的界定,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也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

1.核心素养的类型和我国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世界范围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成功生活取向型,终身学习型,个人发展型和混合取向型。其中以美国混合取向型为代表。基于以上核心素养的模型,美国在21世纪提出混合取向型核心素养模型,整个体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包含了学习内容的科目与主题、学习结果指标以及学习支持系统。这种核心素养体系更完备更具实践性,也更接近我国目前核心素养体系的指标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进,有关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脚步渐渐加快。目前,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参与、文化修养和自主发展三方面,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提出过自相应的内涵。但其中不乏“冷饭热炒”的现象,如单纯的把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加以拆分细化作为核心素养的主题内容,这显然是单薄的。笔者认为可以嘉兴教育学院沈毓春老师的研究很具备参考价值,他认为可以用“经济参与、公民实践、国家认同、文化自觉、国际理解、法律意识和思维训练”加以概括。其中不仅涵盖了高中四个必修模块的知识内容,更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国家认同几个角度加以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培育学科素养需讲求课堂引领策略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培育学科素养,要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主要起引领作用。如思想引领,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兼具德育性质的高考学科,老师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对知识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讲到政治生活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课题时,以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从而对我国政治体系产生一种认同。

2.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需抓住教学关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抓住一堂课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不等等同于重难点,更应该是教与学的困难问题,其中不仅包括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只有抓住并且妥善处理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学科素养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如在讲解经济生活纸币这一话题时,虽然通货膨胀作为书本辅助文,但作为知识难点,通货膨胀这一知识贯穿于书本始终,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将这一知识拆分,课下布置学生查阅相应资料,课上从通货膨胀的本质、原因、应对措施着手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一知识。在此过程中,要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用以上知识加以分析,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育学科素养需关注学科特殊性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智育和德育教育上有巨大的差异。在知识的传授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领域,更在教材内容和授课过程中教会辨析、辩护和辩驳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够合理表达自己想法的公民。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书面表达上兼具言语美和逻辑美能力。在德育培养上,思想政治学科在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三观一旦形成具有确定在,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科的特殊性,利用现有资源,多角度、多维度培养学生,帮助其树立适应社会、适应个人成长成才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王烨辉.寄语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必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政治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必须发挥政治学科知识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思想道德、综合涵养等各个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政治教师需要密切结合素质教育的各项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历程和内容

初中政治学科是以激发中学生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潜能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他人和社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分为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提出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政治学科能更好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素养。

随着初中学政治学科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立思考、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长时间的学习,其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初中政治学科的改革、演变,与核心素养有着很深的关系。

二、初中政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政治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在课文中其教学内容是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层层相扣,而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的,它使人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初中政治学科所含内容多样化,是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成长中的我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我与他人和集体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意识;而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的教育内容则注重于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和人文底蕴的培养。

三、借助初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学科知识的积淀结果是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就是学科知识。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课程意识,是奠定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说,对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本身应将学科的整体课程计划明确下来,在每个教学版块过程中,要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能力,使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让学生了解的社会技能充分掌握,在此之中,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就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对于政治教研组来说,可组织教研组会议,一方面有利于交流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初中政治学科更长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可分为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用社会实践来开展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校园中的教师可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内地班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正能量的事物,如参观博物馆、走进水利局等,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身的探究,树立学生正确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了解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筛选,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

2.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每个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看法,他们会通过实践活动找出相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经过监督和判断发现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适应能力,也能使他们对初中政治学科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中生培养核心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能使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的更高效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生有实施的必要性,另外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初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初中政治学科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成熟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政治学科的弘扬发展。

参考文献: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世界潮流 

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后天的修习涵养,形成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过程与结果,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化形态。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关键、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上的具体化,即学生学习了某一门课程以后,形成带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类似核心素养的体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报告,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旨在将教育的“工具性目标”转变为“人本性目标”。 

1997年12月,国际经合组织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与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包括: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互动地使用新技术。二、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包括:了解所处的外部环境,预料自己的行动后果,能在复杂的大环境中确定自己的具体行动,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也知道自己的局限与不足。三、能自律自主地行动,包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团队合作,管理与解决冲突。该框架对PISA测试具有直接影响。 

2002年美国制定了《“21世纪素养”框架》,指标体系为三方面十一个指标:一、学习与创新素养(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沟通与合作);二、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媒体素养、通信技术素养);三、生活与职业素养(灵活性与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会与跨文化素养、工作效率与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欧盟在2006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是: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素养和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交和公民素养、主动与创业意识、艺术素养。 

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21世纪素养框架》,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为三个维度和若干个一级指标:一、价值观(尊重、责任、正义、关怀、适应力、和谐),二、社交与情绪素养(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性意识、人际关系、自我决策),三、21世纪的特殊素养(公民能力、全球意识、跨文化素养,批判与创造思考,信息沟通技能)。 

我国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进行了专题研究,项目组专家提出其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通过核心素养的研究,旨在将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素质教育这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具体化,使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落实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抓手。核心素养的提出实质上是在回答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各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核心素养。 

以下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送审稿及相关表述(用表格呈现)。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为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能够完成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课标修订思路1: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分级;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精简知识内容,强化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相关的内容;精简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必修由四门整合为三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与之对应地设置选修Ⅰ五门,选修Ⅱ三门。课标修订思路2: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体现核心素养水平分级;明确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提供样题,学业质量标准和测试与高考紧密衔接;新编教学与评价建议等。修订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不仅是一个内容标准,也是一个质量标准。 

二、以江苏“小高考”题为例看素养考查 

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怎么教,怎么考,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我们不必紧张茫然,新一轮的课程深化改革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与提升。 

实际上,我们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考试评价,都是在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其实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现以2015年江苏思想政治“小高考”试卷为例,从“素养”的视角,梳理一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对教学的引领,以实例来体悟和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下例题均出自2015年江苏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卷)。 

政治认同——第30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意义;第36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42题:加强民族团结,全面实现小康。 

理性精神——第24题:创客的创意与实践; 第27题:思辨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第43题:在国际社会中“同舟共济”与“同舟共挤”之思辨。 

法治意识——第1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议;第10题:税收的性质;第14题:“民告官”;第18题:人大对“经济宪法”表决;第20题:向宪法宣誓;第26题: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公共参与——第15题:公民网络评议政府工作;第16题:发展基层民主;第19题:政协委员提出“中国大脑计划”,共商国是;第21题: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履行国际责任。 

回头看我们去年的小高考试卷,体悟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并不神秘,但我们在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意识、科学性、方式方法等方面还有待认真地思考探索与学习研究。 

三、向PISA学习素养立意的命题思路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是国际经合组织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项目。该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它不以各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为基础,也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它研究的是义务教育末期的学生(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即未来社会公民,在个人、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态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PISA将测评内容定义为“素养”,其根本宗旨是评价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关注学生是否具有自我总结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PISA题例1:“在市场” 

在市场你可以按重量(2.75zeds/kg)或按箱(22zeds/箱10kg)购买番茄。 

问题一:箱装的番茄比散装番茄价格更实惠。请给出一个理由来支持该观点。 

问题二:对某些人来说,买一箱番茄可能不是个明智的财务决策,请解释为什么。 

这道PISA试题考查了学生在市场上对价格问题的全面认识,并通过对购买箱装番茄利弊得失的分析从而做到理性消费的行为能力。属于“财经素养”(2012年PISA财经素养测试第4题)。 

PISA题例2:“银行的失误” 

戴维在Zed银行存钱,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 

问题: 

对戴维来说,以下哪个观点可能是好建议? 

在每个观点后圈“是”或“否”。 

这道PISA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妥善处理金融诈骗邮件信息方面的安全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考查了学生的行为能力;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财经素养,也考查了网络信息素养(2012年PISA“财经素养”测试第6题)。 

PISA试题的考察对象虽是15岁左右的学生,对我国的考试评价改革和高考命题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它以“素养”立意,以各种错综复杂、真实再现的问题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测试更广泛灵活地运用知识的情况,强调学生对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价值取向、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从2010年以来各省市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制来看,以上分析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对各地备考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笔者在近年来的持续追踪过程中也发现,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制又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甚至是里程碑式的进展,使笔者产生了撰写《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题新走向与备考建议》一文的想法。而这,不得不从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39题(以下简称“39题”)这道“横空出世”的好题谈起。可以说,39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凸显高考评价功能,为高考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制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启了新的篇章,树立了新的标杆。

一、例题及答案

某校开展“我为社区献一策”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一组同学撰写的调查报告。请在横线处按要求填写内容。

某小区“潮汐式”停车方案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某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未规划停车位,且无专门物业公司管理。近年来,“停车难”成了小区居民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居委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第一阶段,应部分居民要求,居委会将小区绿化用地改造为停车位,但遭到另一些居民的强烈反对。第二阶段,居委会计划引入外地的“潮汐式”停车经验,与附近不对外开放停车位的写字楼达成协议:夜间,小区居民可以在写字楼付费停车;白天,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可以在小区付费停车,利用“错时停车”共享车位,盘活闲置资源。但这一计划公布后,担忧、质疑也随之出现。本调研小组受居委会邀请,对小区“潮汐式”停车方案展开调查。

2.调查过程

(1)文献查阅

①相关报道,如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1分)

(2)访谈及问卷调查

访谈对象:居民、_______、_______。(填写其他两类访谈对象,2分)

问卷调查结果:

“潮汐式”停车方案居民意见统计

3.结论及建议

(1)本报告对该社区居委会第一阶段做法的评价是:(3分)

(2)鉴于“潮汐式”停车方案涉及多元利益主体,本报告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区的民主管理,为此提出3条建议:(6分)

参考答案:

2.(1)文献查阅(示例):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研究成果,如相关论文。

(2)访谈对象:居委会、业委会、街道办事处、党员代表、志愿者代表、政府规划部门、社区民警、专家等。

3.(1)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积极解决“停车难”问题,发挥管理居民公共事务等作用。第一阶段,居委会根据部分有车居民意见将绿地改为停车位,没有遵循民主程序、听取多方面意见。

(2)本题可从引导居民参与决策、实施民主管理、完善监督的角度作答。如从其他角度回答,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示例:居委会可以通过张贴公告,使居民了解“潮汐式”停车方案的相关信息;通过召开居民会议等形式,及时沟通、协调不同居民的主张和利益诉求;制定具体停车和收益分配细则,完善方案。居委会可以组织居民成立停车管理小组,实施“潮汐式”停车方案,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居委会和停车管理小组应定期公开、汇报停车方案实施和收益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居民监督。

二、核心素养解读

2016年9月13日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要具化为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根据思想政治课标修订组专家的讲话精神以及《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按照“构成要素”、“基本内涵”、“主要表现”进行整合(参见下表)。

结合上表,我们可以看出,39题主要考查了法治意识(妥善处理有车居民和无车居民的矛盾,创建和谐社区,需要居民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理性精神(妥善处理有车居民和无车居民的矛盾,需要关注双方合理关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契合点)、公共参与(妥善处理有车居民和无车居民的矛盾,需要掌握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与方法)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从评价角度看,与其他核心素养一样,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同样是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的。这意味着高考命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难度极高、挑战极大。难能可贵的是,39题给我们初步揭示了学科核心素养类试题命制的一般步骤: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动态生成问题,指向核心素养答案走向多元,引领评价改革。

所谓情境,是由人的认知、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主观心理因素及生产生活场景等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与活动主体内心体验和感受呈高相关性。素养的形成、发展及检测,均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60辆。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39题创设的某小区“停车难”情境,来源于生活实际,让考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停车难”给小区居民带来的困扰,如有车居民在小区找不到地方停车的痛苦、对晚上停车到写字楼可能增加费用的忧虑,无车居民对小区绿化用地减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白天到小区停车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以及带来安全隐患的担心。通过“感悟角色”“体验冲突”“换位思考”,为考生接下来探究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f调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展示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之下,那些离学生生活太远、虚假空泛的情境,是难以达到39题的效果的。

情境为展示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舞台,而接下来的问题设计则成为考核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必须基于情境生成,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精心设计,否则,前面已经创设的情境就会形同虚设。39题紧密围绕同学们对某小区“潮汐式”停车方案的调查研究,设计的问题涉及考生在调研中获取什么文献、采访哪些对象,对改小区绿化用地为停车场的方案如何评价,该小区的民主管理怎样改进。这些问题的设计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考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能整合优化书本知识,储备和调用书本以外的知识,是很难解答好这些问题的。可以说,对39题设问解答质量的高低可以客观地检测出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层次。

尽管这些年高考命题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高考选拔功能被强化、评价功能被弱化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还是“挑错”考试,标准答案往往独一无二、至高无上,因而,高中教育始终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39题让我们惊喜地看到,答案的设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走向多元,如文献的类型、调查对象的选择,让考生有很大的选择性,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给分。再如完善小区民主管理的建议,既有书本知识的整合,也有生活知识的运用,提供的建议多达5种(这还不包括阅卷专家组针对考生答题情况拓展出来的其他合理建议),考生只要答出其中3种就可得到满分。这对高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当然,这种多元化的答案设计也给高考阅卷工作带来一定压力。笔者在和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扬州大学吴星教授探讨这一问题时,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中国基础教育光辉的明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能因为可能加重高考阅卷负担,而停下探索和实践“答案多元化”、引领高考评价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全面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脚步。

三、研究性学习试题备考建议

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还没有正式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会暂时不考核学科核心素养。相反,笔者认为,以研究性学习试题为首选题型考核学科核心素养将会成为过渡期高考命题的“兴奋点”。针对39题所呈现出来的新动向,对备战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照主要表现,提升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自觉加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提升。本文在前面绘制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图表揭示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以及每个构成要素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表现。其中的主要表现完全可以作为检验我们是否具有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R、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准。对照主要表现,结合自身实际,客观评价我们的学科核心素养现状,并有意识地加以提升,是解答好考核学科核心素养类试题的治本之策。

2.关注生活实际,养成思考习惯

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这既是保持试题鲜活灵动的要求,也是考核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学生尽管“身在校园”,仍要“心系天下”,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双向结合,即在学习理论时,不死记硬背,而是自觉联系生活实际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观察生活时,“看热闹,更要看门道”,自觉运用所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如39题所揭示的小区“停车难”问题,可谓司空见惯。然而对有心人而言,他既可以用社区居委会第一阶段的做法来验证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又可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为完善“潮汐式”停车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