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范文第1篇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普遍对象是县级以下领导干部,显然层次太低,对象过窄,作用不大。而且使审计机关及有关部门给人造成“不敢碰硬”的印象,认为他们只有打“小鬼”的能耐,而没有打“大王”的魄力。

1、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重点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处置极不规范。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对问题多、反映比较大的单位的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加大对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特别是由行政机关转制为集团公司的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大对掌握资金调拨权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根据两个《暂行规定》,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以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其任期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查考核,分清本人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要紧紧围绕被审计人所负经济责任展开审计,而不能将审计范围扩大到所有责任。

2、要注意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和确认

一般来说,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相对比较好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就比较难。党政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经济责任界定越难。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中的党委书记经济责任的界定就更难。经济责任、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理应包括宏观、中观经济责任及微观经济责任。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主要考核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财政收入、投资决策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物价与消费指数、社会商品零售额、劳动就业等经济指标;微观经济责任则指对本地、本部门或本单位能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的全部国有资产及其经济活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在目前的审计队伍中,能够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认识问题的人才很少,从整体结构看,审计人员多为会计、审计专业人员,懂计算机、懂金融、懂综合经济和其他高新专业知识的人员不多,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在界定领导干部宏观或中观经济责任的责任上,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具体到由某个领导承担,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审计查出的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所谓“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认承担者。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审计工作者认为,经济责任的界定是在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从而确认责任者应负的经济责任。确认责任时,要注意“可控性”、“不可控性”和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对经济责任确认的影响。所谓“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有能力且必须独立承担的责任;所谓“不可控性”,是指特定的责任主体无能力且无须独立承担的责任。具体讲,要注意区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现任责任和前任责任、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在界定审计责任时,可以“顺藤摸瓜”向责任关联方延伸,同时确定关联方在重大或主要问题上的责任。这样会使被审计人的责任更加客观公正。如在界定和确认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时,注意区别董事长作为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责任;区别法人违纪和法人代表本人违纪的责任;区别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区别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不能不分情况都罗列在企业法人代表一个人身上。

3、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依法审计,认真履行审计的披露、监督、鉴证、服务职能。同时还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审计和被审计的关系。审计部门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应主动讲明审计是为了监督和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审计部门有依法实施审计的权力;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有依法接受监督的义务。同时应指明审计人员会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企业领导和职工也有权监督审计部门的工作。还要指出实施审计和经营管理都是对国有资产所有者负责,双方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以此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配合,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二是自身审计力量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关系。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的年限长,延伸审计任务重,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明显不足,这就要求处理好与其他监督力量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党政领导干部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规,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党政领导机关或部门法定代表人在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检查验证并做出评价。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求,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和实施,审计机关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完善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纵深拓展审计内容、延伸审计重点、控制审计过程质量、规范审计评价,不断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新路子,进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要纵深拓展审计内容,关注效益审计

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在从核查基本财务状况入手揭示查处损失浪费问题的同时,把审计内容向纵深拓展,关注质量效益、环境保护、就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把效益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之中,探索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管理效能为内容的绩效审计,通过对资金投入所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指标分析,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和对资金的“问效”有机结合,使对效益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部门单位负责人、县乡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履行效益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有效地防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规避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同时,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将环境效益审计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关注环保、国土等资金管理和使用效果为主线,合理评价领导干部在环保、国土开发利用等方面应负的经济责任,推动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审计思路,重点向账外延伸,实现审计目标“五个转变”

审计组采取征求信访线索,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开展效益审计,延伸审计触角。在审核被审计单位相关会计账目的同时,重点向其主管的二级单位、行业协会和业务往来单位延伸,加大审计的力度和深度。继续完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格局。适应新形势发展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积极实现审计目标“五个转变”: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关注资金向关注制度和政策并重转变;从偏重个案监督向重视分析共性问题转变;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从发现和揭露问题向更好地解决问题转变;从关注真实性、合法性向关注效益性转变。

三、要规范审计评价,建立合理的审计评价标准

完善包括政策性标准等在内的多项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方法。同时,还要重新规范审计报告格式,编写审计报告范文,对审计情况通报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要进行统一规范。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经济责任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规范,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责任界定和评价规范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部门之间的差异,确定出不同性质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等次,使审计评价更加准确直观,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直接运用创造条件。 转贴于

首先,慎重评价领导人接手后的单位资产增值情况。目前,对领导人接手后的单位资产增值审计存在着就审计论审计的情况,就是不问数据成因,机械、简单看到资产数字增加,就评价为“某某领导在任期内资产大幅增值”,这就不能历史的、客观的、从合法性角度做出正确的评价:一是对接任前已经存在、接任后国家逐步规范将原先没有估价登记的房屋、地价、车辆、办公设施等登记入账增加的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未能剔除,而这种增值比重较大;二是对主管部门存在摊派性质的、将二级单位或者下级单位出卖土地、房屋获得的收益通过收取管理费的形式购买小车、土地等引起的增值缺乏必要的说明。因此,应当针对资产增加的具体情况,客观予以评价。

其次,慎重评价领导人的管理责任。按照组织分工原则,所谓管理责任就是领导分管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责任。有的领导人不直接分管财务工作,而是副手分管,有些具体问题甚至不知情,如果简单地将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违法行为统统归结为领导人的管理责任就有失偏颇。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评价应当区别对待:在主要领导人确实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评价为“负有领导责任”;在领导人直接授意下的,评价为“负有直接责任”;在集体决策下的,评价为“负有管理责任”。因此,评价领导人管理责任时,要分清现实责任状态,区别情况予以评价。

因此,按照组织分工原则,慎重评价领导人的管理责任。所谓管理责任就是领导分管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责任。有的领导人不直接分管财务工作,而是副手分管,有些具体问题甚至不知情,如果简单地将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违法行为统统归结为领导人的管理责任就有失偏颇。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评价应当区别对待:在主要领导人确实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评价为“负有领导责任”;在领导人直接授意下的,评价为“负有直接责任”;在集体决策下的,评价为“负有管理责任”。因此,评价领导人管理责任时,要分清现实责任状态,区别情况予以评价。一定要坚持依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评价,不得超越审计权限、超出审计范围、脱离审计事实进行评价,注意评价可能引起行政争议,防范评价风险。

四、要强化结果运用,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创新审计结果运用形式和平台,来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一是要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统一规范。一般来讲,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其作为领导干部考察任用、教育管理和年度考评的依据,同时将审计结果列入干部考核档案;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其作为对领导干部追究责任和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立案的依据,同时将审计结果列入干部廉政档案。因此,各地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本地或本单位干部管理状况、发展等情况的基础上,由党委负总责,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不同审计结果的运用方式、运用要求、运用责任、运用考核办法、运用反馈方式作出明确统一规范。二是要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使各有关部门能够协调运转、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切实抓好审计结果的运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讲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对肯定性的审计结果,审计部门应适当宣传,组织人事部门应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对问题性的审计结果,按问题的性质区别对待。对只涉及一般性问题的,由组织人事或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对象开展谈话教育,打招呼,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先由审计机关按照财经法规规定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给予处理处罚,然后,由组织人事或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对象进行谈话诫勉,诫勉期限为一年。对诫勉对象每年跟踪审计一次,经两次审计仍没有改进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对象给予组织处理。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确有经济责任问题的,先由审计机关按规定进行处理处罚,然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对象的职务进行降免。对严重违法违纪的,由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立案查处。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成效。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日常工作的配合与支持。积极推行纪检、组织、人事、审计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进点、联合反馈新举措,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效果。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与检察、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对发现的犯罪案件线索及时移交,及时处理。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范文第3篇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20号)和中央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审办发[20__]7号)两个文件明确指出,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实现富民强国目标的有效手段。新时期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路子,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其在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审计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对这一课题作粗浅的探讨,认为拓宽工作思路,务必在涉及工作思路的诸方面中有几个方面同时获得突破,目前审计机关首先应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审计与评价方法、成果运用和保证措施的思想认识上实现“六个突破”,实行“六个转变”,以拓宽工作思路,打开新的工作局面。

1、突破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为党委组织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服务的思想认识,在审计指导思想上,实行由仅仅为监督管理干部服务向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转变.突破原有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为党委组织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服务的思想认识,确立经济责任审计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观念,实行指导思想上的转变,牢固树立经济责任审计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一是审计机关不仅可以通过向党委组织部门反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其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任用和权力监督提供依据,以间接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而且通过将近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向地区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为其正确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直接为地区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服务。如,在今年3月的一次区长办公会上,区审计局将近一年来15名区管领导干部(所在15个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部分所在单位存在的招待费用偏高、走访外协费用较大、预算外资金未入专户管理、欠缴营业税及附加等主要问题和少数单位存在的以现金支付工程款、对外担保金额较大、投资效益低的苗头性问题,向区政府领导作了专门汇报。并且,剖析了问题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发现这些问题多发生在领导干部财经法规意识较为薄弱的单位,多发生在街道、区属房地产开发公司、学校等未进区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受旧体制束缚、缺乏相对独立性的单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对区管领导干部财经政策和法规教育,提高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水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对象的范围和增强其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对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处罚规定和“一把手”失职责任追究规定,加大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等三条建议,为区政府领导制定加强对区管领导干部财经法规教育、扩展和深化区财政体制改革,将街道、法院等单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得到了其充分肯定。二是在实际各种中将经济责任审计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审计工作目标和重点的确定、审计方法选择、审计评价、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保证措施配套等审计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2、突破效益审计难开展,满足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思想认识,在审计目标上,实行由注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注重效益性审计转变。在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目标的规定还是粗线条、且各地不一和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问题的情况下,效益审计确实难开展,这是审计干部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审计机关要组织审计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就要讲效益的精神,突破效益性审计难搞,满足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思想认识,确立注重效益性审计新观念,使其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确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中心来展开,不仅查清被审对象及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管理、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弄清其是否廉政勤政,而且要查清其效益性,查清其领导工作效能,弄清其是否政绩突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被审计对象廉洁勤政并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党委管理干部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审计机关在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上,应集中力量,突出四个重点,务求实效 。一是财政财务收支和地区政府下达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是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包括决策形成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经过集体讨论,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等;三是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四是执行财经法规、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做到查清“六个有无”和“一个是否突出”,即有无做假账的现象,有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有无搞“形象工程”造成严重负债,有无违纪违规行为,有无不廉洁行为,有无管理上的漏洞;财政收入、税收、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是否超额完成,成效是否突出。

3、突破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到被审对象所在单位查查账的思想认识,在审计途径和方法上,实行由到被审对象单位单一查账向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运用转变。当“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到被审单位查查账”的思想认识在一些审计干部中刚露头,审计机关就应通过案例教育,使审计干部充分认识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事项极其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破除这一旧认识,确立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才能查明真相,强化对领导干部审计监督的新观念,在审计方法上实行由单一型向多类型综合运用转变,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查账与座谈、调查相结合。除采取审阅、核对、复算、盘点等查看被审单位账、款、物是否相符,债权是否真实,搞清被审单位家底外,还通过与被审单位干部职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等方式,了解被审对象任职期间在财政财务管理、经济活动的表现情况,以利于在审计中发现疑点,查证核实,弄清真伪。二是审查所在单位与延伸审查所属下级单位相结合。由于主管单位和所属下级单位的经济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主管单位的有些问题只有通过审查所属下级单位才能查明真相,弄清事项的来龙去脉。三是查看被审单位经济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资料与查看地区经济管理部门统计资料相结合。就是既到被审单位审阅有关财务账册、报表、年度工作总结,看其税收、财政收入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是否确实完成,又到地区经济管理部门看其上报的经济指标完成数与实际是否相符。四是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在保持腿勤、眼勤、脑勤、手勤“四勤”,做好手工审计的同时,为适应地区财政体制改革,成立地区会计结算中心的需要,审计机关应量力而行,添置必要的计算机、手提电脑,引进新软件,可根据审计工作需求,直接从会计结算中心网站下载资料,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文秘站版权所有

4、突破对经济责任评价停留于笼统定性评价的思想认识,在评价方法上,实行由笼统定性向按照科学的依据和原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转变。经济责任审计评中审计干部往往有畏难情绪,容易产生将就点、做笼统定性评价的思想认识。审计机关应要求每个审计干部都要对组织和被审领导干部本人负责,在审计评价上摒弃笼统定性评价的思想认识,确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观念,实行由笼统定性向按照科学的依据和原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转变。审计机关在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都认真把好评价的四要素,以对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评价。一是评价的依据。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责任人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责任人任职主要经济指标,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等。二是评价内容。按照《意见》列出8项具体内容进行评价,重点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财政财务收支,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执行财经法规,遵守廉政规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三是评价方法。运用写实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评价,用事实和数字说话,寓评价于其中。对被审对象工作业绩评价,通过财政财务收支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以前的对比来评述;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的责任,通过叙述问题形成、产生的过程来分清。如,当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对象反馈审计结果,对责任人作出履职责不充分的抽象定性评价时,对方常常难以接受,而当用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等经济指标均低于计划指标的事实,以数据来来评价其业绩时,他便感到评价切合实际。四是评价原则。在评价中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做到划清三个界限。其一划清主要原因和客观原因的界限。凡属社会环境或不可抗拒力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问题不应由领导干部来负责,属领导干部个人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则由其本人负责,追究其责任。其二划清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界限。由集体决策决定造成的损失由集体负责,一把手应负领导责任。由领导个人决定造成的损失由领导个人负责。其三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有的问题由领导干部直接或亲自指挥别人做的,负直接责任;有的问题是由一般工作人员造成的,领导干部只负主管责任。

5、突破仅向一方面报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思想认识,在审计成果运用上,实行由向一方反馈,向多方反馈转变。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促使被审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被审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更是地区党委、政府强化干部监督和加强对地区经济监督的有效手段。因此,审计机关应要求审计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上,突破仅向党委组织部门报送,仅让独家享用成果的思想认识,确立向多方面反馈,成果共享,充分发挥审计成果效用的新观念,实行由向一方反馈,向多方反馈的转变。在审计成果运用上,应做到“三反馈三服务”:一是及时将审计情况及发现问题向被审领导干部反馈,为促使其自我反思,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提高领导工作效能和水平服务。如,为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前不久区审计局先后向被审区某街道、某企业领导干部反馈了现金支付工程款、对外担保数额过高、对外投资效益低和少缴个人所得税等苗头性问题,促使其查原因找措施,明确了健全重大事项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与专家论证相结合的复合决策机制,严格遵守有关财经法规的整改方向。二是及时将审计情况及发现问题向被审计单位反馈,为其完善财务收支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如,区审计局20__年先后向11个被审单位反馈了审计中发现的预算外资金未入财政专户管理、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登入明细账、政府采购项目未按规定办理申请报批手续等问题,并向其提出现任主要领导应加强对本单位执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对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的检查,发现违规问题,督促纠正的建议。三是及时将审计情况及发现问题向地区党委、政府反馈,为其摸清家底,了解问题,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经济发展、干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决策服务。如,区审计局除了每年定期向区委、区五部委联席会议报告、 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外,去年还采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摸清了南湖、南苑、兴隆和沙洲、双闸、江心洲共6个被调查街道的资产负债、净资产、创税情况及存在问题。11月向区长办公会作了专题汇报,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少数街道财务支出打“白条”、招待费居高不下等问题,提出了由区财政部门制定完善支出管理有关规定,杜绝“白条”支出,有效控制招待费支出的建议,为区政府抓好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税源建设,督促区管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保证经济工作的健康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6、突破采用应急型保证措施主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思想认识,在审计保证措施上,实行由应急型措施向长效型措施转变。“打铁先要自身硬”审计机关不能满足以往只要党委组织部门一批需审的领导干部名单一下来,就采用集中骨干力量和手提电脑先进设备扑上去的应急措施的想法,应要求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确立注重运用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等长效型措施,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撑的新观念,在审计保证措施上,由采用集中人力、物力等应急型保证措施,向注重运用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等长效型措施转变。目前应着力抓好审计队伍三项建设,使审计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有敏锐的头脑、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作风。一是强化思想建设。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审计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重中之中。做到计划上有安排,年度学习计划排出全年学习内容;时间上有保证,每月集中学习两次;效果上结合审计工作、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际谈心得体会,破除旧思想,确立新观念,新观念,特别是牢固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实现地区党委、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的指导思想,紧紧扭住经济发展中心不放,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较大作用。二是强化业务建设。组织审计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定、新出台的财经法规,以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认真学习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三是强化行风建设。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行风建设责任制,按照行风建设规划的要求,着重抓好领导班子表率作用的发挥,依法审计和实行审务公开,坚持“两卡一查”制度(审前发放公示卡,审后发放征求意见卡,对有违纪违规、不廉洁审计干部进行查处。)的三项行风目标的实施,并实行责任风险抵押,按照分级负责制,层层签定责任状,以确保行风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应该说,笔者在拓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方面的探索还属于一种粗浅的尝试,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包括指导思想、目标、重点、方法、措施等方面,特别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法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机审计软件和“五部门”协同配合的保证措施等方面,还有待于审计干部不断去作出新的探索。并且,从本源上来说,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地突破旧认识,确立新观念,拓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还必须做到四要四破:

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破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特殊”论,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只有掌握和应用科学的理论,才能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牢固确立经济责任审计为经济发展中心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二要牢固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审计工作中“唯书”“唯上”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以正确的思想路线放开视野。只有牢固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有勇气不断地冲击、突破因循守旧的旧观念、旧办法、老套套的束缚,不断地确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观念,不断的拓宽思路,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范文第4篇

一、解放思想,着眼大局,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市审计局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市委常委扩大会暨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时,深刻的认识到:审计机关作为经济运行的“卫士”,政府的组成部门,职责所系,责无旁贷,理应在我市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和为宏观决策服务的职能作用,真正地把思想统一到服务经济发展的战略中来,把精力集中到实现新阶段新发展这一目标上来,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认真搞好审计工作,在工作理念、作风、方法和效率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一是深入开展“抢抓振兴机遇,推动率先崛起大学讨论”、“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等系列主题活动,在机关掀起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热潮,认真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审计服务赣南振兴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解放思想,着眼大局,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查找并整顿与我市经济发展战略不相适应的思想、作风等,整治庸懒散。三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我局始终坚持长远谋事,以正确的思路引领审计事业发展。在审计业务上,摸家底、抓关键,逐步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抓重点、追主线,逐步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格局,强培训、敢创新,逐步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力度、促规范,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重服务、健机制,逐步强化各项审计调查成果转化。

二、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一是始终坚持朴实做事,以优良的作风推动振兴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干部修养。把服务大局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第一途径,把提高质量水平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目标,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审计工作技能的第一手段,把加强审计自身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保障。二是始终保持良好作风,为推动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夯实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基础、有效强化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长期构筑不断学习的思想基础、全面构建廉洁从审的思想基础。三是始终坚持科学办事,以创新的举措加快振兴发展,创新工作模式。重点突出六个关注点,即不仅要关注微观层面的问题,更要注意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不仅要关注预算内资金的审计,更要关注整个政府性资金特别是涉及“民生”资金的审计;不仅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更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绩效;不仅要关注单个审计项目的完成,更要注意整个审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和规范;不仅要继续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更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继续搞好财务收支等常规审计,更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和行政效能审计的路子。

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范文第5篇

一、更新观念,改变思维,走出误区

任何一种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必须要先有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和飞跃。因此,这次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更新观念入手,给审计人员洗脑,让新的审计理念入脑入心。

笔者所在审计组成员大部分由来自基层县(市、区)经济责任审计的骨干组成,很多人是带着疑问和学习的目的而来,比如说,这次全省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怎么搞,是不是还是老套路陷入帐山证海中不能自拨,能不能有所创新,学到新东西带回去以供借鉴等等。对此,审计组做了充分准备,旨在以审代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审前培训。审计组正式进点前,进行了审前调查摸底,并召集审计组成员开展为期两天的审前培训。审计组长亲自讲解,大家反复学习研究,吃深吃透省厅工作方案和评价标准,尤其是方案中的“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两部分,深入研究“三权一廉”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中的“文件查阅、广泛座谈、审计与调查相结合”审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操作上的具体内容,牢牢把握住界定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上,体现高层次监督特点,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这一主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把握“评价范围、违纪性质定性、责任划分和处理”四个原则。

通过学习培训,审计人员思路开阔,耳目一新,对这次审计充满信心,对新的审计方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

(二)展开讨论。主要是围绕新旧审计方法对比展开讨论。一是新方法是逆查法,从宏观决策入手,从有关经济活动的会议记录、纪要、计划指标、发文等入手,把握重大经济活动项目,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和重点内容,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全面查阅核实,不易漏项,更能体现宏观性。旧的审计方法,属于单纯地微观审计,从帐证入手,查找问题,注重财务收支数字,对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经济活动和事项,缺乏较为系统、完整的了解,比较零散,审计报告和结果报告难以从宏观、管理、施政的角度提升层次。二是从人、财、物和时间方面看,新方法以经济活动为主线,以审查帐证为必要的辅助手段,注重宏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同等时间下能抓住大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旧方法,就帐论帐,工作量大,耗时费力,思路不清晰,有时审计时限到了传票还没翻完,只得草草收兵,报告写起来不全面,更谈不上恰当评价了,基本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路子上。三是新方法采用审计调查方法多一些,多采取查帐、询问、现场踏查、审计分析等方式方法,更能发挥审计人员个人潜能,展示个性优势。旧方法,审计人员整天忙于翻凭证看票子,思路比较狭窄,掌握的活情况也相对少一些,带有局限性。

二、实际操作,应用审计新方法

实际操作的过程是实现审计思路、实践审计方法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查找不足、有待改进的过程。

(一)按照方案要求将审计组分为综合、财政、财务、基建四个小组,综合组4人,其余每个小组2人。综合组最先做的工作就是查阅县委、县政府所有的会议记录、纪要、目标计划和文件,把涉及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相关经济事项的决策制定、执行、签字等整理归类,按照内容不同分别提交给其他小组,总计提供近百份。小组再根据记录、纪要、文件中提供的经济事项线索,查深查透,同时结合所审查部门的计划、文件与综合组提供的文件、记录对照,进一步确定要审计的经济事项,展开审计和调查。例如,县委办公室发文成立经济开发区,批准机关为市级政府,综合组将文件提供给基建组,基建组根据有关规定,核实市级政府有没有权批准成立开发区,如果有,开发区的选址在哪里,土地征用手续是否齐全且合理合法,开发资金来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否实行招投标等。这里涉及到领导干部责任界定的问题,对于会议记录来说,查清谁主持、参加人员,涉及书记和县长决定的,应负直接责任;对于文件和纪要,谁签发的谁负直接责任。各专业小组在检查经济事项的同时,把责任划分清楚,写进小组报告中呈给综合组,最后由综合组汇总报告。

(二)各小组之间即分工又合作,相互配合。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决策定性资料需要综合组提供文件,选址征地情况需要财务组提供数据,开发资金情况需要财政组提供,项目建设情况需要基建组配合,一环扣一环,相互配合,才能掌握重大经济事项从决策到投产达效的全过程。

(三)充分运用审计分析方法,正确揭露和披露审计事项,努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审计分析对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划分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比审计结果本身更重要,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单一的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静态指标不能科学、客观、准确地反映被审计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情况,有时甚至还容易隐瞒某些方面的重大问题,给审计评价带来风险。从审计结果报告的作用来看,是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服务。静态指标只能说明和体现领导干部现有的工作业绩,而不能揭示领导干部政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从另一角度来看,组织部门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不仅要关注静态的结果,更要关注动态的情况。这必然要求审计部门对重要情况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说明,对经济活动过程方面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做出审计评价。以政府负债审计为例,除了要说明责任人任期内政府负债增减情况,还要对利用国债项目、国债转贷利息、财政贴息及财政担保借款和或有负债等经过综合分析后在报告中予以适当表述和披露。

(四)正确处理揭露问题与披露情况的关系,防范审计风险。此次审计,揭露财务收支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干部决策、执行、效果及管理方面的情况予以披露,便于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全面了解掌握责任人的工作能力及业绩情况。其中,有些情况可以用财务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准确定性;还有很多情况,无法准确定性,但还必须反映,就要采取写实的方法,不予定性,不加评价,而是作为一般性情况反映在报告中,以规避审计风险。

(五)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客观地说,经济责任审计不是涵盖的内容越多越好,审计范围也不是越广越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依据相关性原则,切实选择能准确、客观、恰当地反映或体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或事项,有效地揭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但不是惟一方面。所以,此次经济责任审计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按照记录、文件提供的线索,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和调查,不搞面面俱到,在规范审计内容方面我们认为不属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的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或行为,不列入审计范畴;虽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但审计无法查实或缺乏可操作性的事项,也不在此次审计范围之列。

此外,审计组还充分利用了以往审计的审计结果,节省时间。

三、审计评价的四个原则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所占篇幅不大,但意义重大。尤其对党委负责人的审计,一方面因为党委负责人不直接管理经济活动,只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决策的好坏及效果如何,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无法体现其责任,主要是在审计评价中反映;另一方面还因为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更容易从总体评价中,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工作优劣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对审计评价十分重视,除了在审前培训中,反复学习研究省厅评价标准,严格按照要求区分一般违纪和严重违纪,正确划分责任外,还在查阅会议记录、纪要、文件的同时,根据会议主持人或事项的决定者等划清责任,各小组在检查经济活动的同时,把责任划分清楚,为审计评价提供依据,较好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即反映情况和问题要客观,不能以偏概全。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二)谨慎性原则。揭示问题的证据要充分,定性要有法律依据,评价用语规范,语气中肯,对审计组无法判断其真实性的事项,群众有所反映的问题,审计难以发现和无法查证的事项等,不予定性,不加评价,采取写实的办法,把事情经过表述出来。

(三)审计结果与评价相结合原则。坚持审计到哪评价到哪,依据审计结果评价,未经审计的事项不作评价,没有充分证据的事项不评价。不具备审计条件,无法查证核实的事项拒绝评价。

(四)突出重点原则。结合所在地区域特点、经济特色、龙头产业等进行评价,不搞一刀切,有所侧重。如针对审计所在地东辽县属贫困县,财政收入不高,上级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额度大的特点,审计评价则侧重于转移支付资金支出的合规、合法和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政府负债的增减情况上。

综上所述,这是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探索创新的成功事例,为今后县(市、区)党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各基层审计机关学习和借鉴,也必将推动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审计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在审计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和遇到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规范和统一:

(一)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问题。按省统计局规定,各县区一律使用农调队入户调查数据,不得再使用农经站提供的数字,这两个数据差额在千元左右。但多数县区向审计组提供的是农经站提供的数据,少数县提供的是农调队入户调查的数据,不具有横向的可比性;

(二)检查有关会议记录时,书记主持决定,县长参加会议,给县长的责任怎么划分;

(三)对违规违纪问题金额确认,按累计发生额还是任期发生额,从审计的角度应按累计发生额,保持经济事项的连续和完整,从被审计者的角度,他不应承担任期外的违纪问题,只能负责任期内发生的违纪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