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育数字化

高校教育数字化

高校教育数字化

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数字化;影响

在21世纪的新中国,自大学教育体系建立以来,一直缺乏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培育与发展。可以说,高校美术教育一直被教育界遗忘在教学课程的角落里,大多数高校都流行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关心美术教育开设能否正常运行,它的开设对于学生们能否产生影响。甚至好多学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都把它作为主课下的一门放松课,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大学学生都会把公共课当成无聊的课,很多人逃课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要在此强调的是美术教育作为艺术类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其素质教育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情商素质的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分析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发展状况中,虽然德、智、体、美、劳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一个中国人基本拥有的素质的标准,但是仍然会出现高校为了每学期学生专业考试成绩而把这些公共课当做绊脚石,一并取缔,所以下面我将谈谈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一)高校美术教育对于民族意识的培养

对于学生的美术教育并不是一种专业的职业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性的一般教育,它的那种直观性、随意性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画画的兴趣,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思想道德的培育等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美术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我国传统美术的博大精深,了解我国优良的民族美术传统,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结。高校教师们可以把一些精美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作品拿到课堂上供学生们参观学习,通过这些艺术品加深学生们对于相关美术知识的学习印象,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成功学习知识。

(二)高校美术教育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我国的传统美术教育多都是一些实践能力较强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们动手的能力,他们会并用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等相结合创作出比较优秀的作品,锻炼了他们手的灵活性,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很好的结合与发挥,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等也都与美术文化有幸得以接触。学生们也可以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的美术环境,得到最真实的身心体验,在自然的环境中创作出极为灵动的作品,体验到自然之美景。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去改造环境,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的保护自然的意识,不再随意破坏环境,这就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三)高校美术教育利于增强创造能力

如果不在高校开设美术教育这门课程将会对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作用,极有可能使得学生们的性格懦弱、胆小,个性不突出,严重的体现为心智不全,表达内容不丰富,创造能力不足。故而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开展我们应该支持,它可以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的能力,若是有不愿意动手的做手工的同学也可以去多欣赏自然环境,开阔眼界,多方面的涉及知识有利于他们思想意识的提高。

二、数字化时代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高校美术课程的设立对于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培育发展作用,故而它的设立可以使得学生培育全面发展方向及了解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数字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迫切的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也需要具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高校也了解到这些方面的情况,设立了美术教育这门课程,当然同时也要注意其与时展相适应,因此,数字化教学的改革便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数字化时展的情况下,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并运用网络媒介进行高校美术教学,使得美术教学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可观性、多样性,便可以培育出适应数字化时展所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美术教育就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进行改革,使得学生们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学到最新的知识。数字化美术课程的形式多样:

1.数字化模式:

是用因特网或者其他数字化形式进行美术课程教学。

2.个性化模式:

有着自身独特的形式,每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储备不同,造成每个人思考、学习方式不同,故要尊重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

3.交互学习模式:

学生们可以一起交流自己不同的想法,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互相促进提高。

4.探究式学习模式:

让学生们在怀有探究精神的情况下去自主学习知识,使的学生们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5.自主化学习模式:

学生们自己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提出疑问并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安排学习计划,使得其自身做到自我监督学习。

三、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下进行高校美术教育,使得学生们不仅可以不再对于知识死记硬背,还可以使学生们自主的寻求各方面的知识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们视野开阔,提升了想象空间,并且开发了他们的批判性、想象性、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未来的发展可以更加广阔。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可谓极为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美感的需求增加及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超脱现象的审美态度,有了这种超脱现象的审美者,才使得那些有价值的文物得以保存下来,还有些甚至成为旅游景点,促进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学生们智力的增长,美术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及扩大并加深客观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在美术这个宽泛的概念中将世间万物都看做生命的载体,传达着生命的存在。本文从分析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的研究角度深入探讨了作者对于数字化下高校美术教育产生影响的认识,不仅对其内容做出了陈述,更对其内涵做出了深入探讨。但是本文仅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由于对于数字化时代下高校美术教育所产生的影响难以调查,可能无法对每个问题认识全面,但仍希望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2]杨佩文.《初中教师之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

[3]谢雱.《中学美术教学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6.

[4]万书元.《艺术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5]尹少淳.《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

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教育;数学教学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

1、教材种类单一, 忽视专业差别。

不同的专业( 如文科或理工科、土木或汽车专业) 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基本一致, 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近乎相同, 以致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近几年,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的数学教材, 虽比过去的教材有较大优化和提高, 但多数教材仍然没有摆脱数学学科固有的框架, 教学内容的设置脱离专业实际和就业需求, 没有真正转移到服务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轨道上来。

2、教学学时不足, 掌握知识有限。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之相应, 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和职前实训上, 包含数学学科在内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课时一般都不多, 与本科院校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对几家高职院校的调查, 发现教育部对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有明确的要求, 外语课由于有考级的要求而得到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重视, 数学学科由于缺乏硬性的约束而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其课时量不断受到挤压。

3、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法呆板。如今, 在许多高职院校中, 教学方法基本上可以形容为一根粉笔教到底, 一堂课灌到底。教学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加之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脱节。又有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循序渐进”, 过分强调反复讲解与训练, 学生忙于应付大量琐碎计算,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二、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未来发展模式探索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我们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立足于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到教学技术更新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不抛弃传统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新的物质基础。以下对未来数学教育的可能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1、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实现数学自主性学习

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知识的讲授,再讲解例题,最后是学生练习。这种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没有针对性,缺乏新意,学生没有参与感,被动接受,从而失去兴趣,感到数学枯燥难懂,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未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教授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从依赖教师的“教”,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的“学”。

2、创新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粉笔+黑板+口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也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因而必须创造出一种“粉笔+口授+计算机演示”的新型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信息呈现速度较快,传送单元信息量大,在某种情况下会影响学生的接受,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校园网建立《高等数学》课程训练与答疑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的解释;教学同步训练题和单元测试题;重点知识和典型问题答疑等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一个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与教学同步的新型教学和训练平台。做到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选择的自主性,以开辟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新场所。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育重在与专业相结合,所以在未来讲授与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将与有关专业的信息提前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出来,从而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实践生活的感觉,便于将数学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使得高数的实用性更强。此外,多媒体技术兼有容量大、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中吸取更多的信息量,这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4、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方法上,将更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与建立数学模型。对于问题的求解,以掌握某种数学软件为核心,学习者将从复杂的恒等变形和繁杂的运算过程中解脱出来,应用数学思想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介绍数学软件的一些基本原理,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熟悉数学建模的步骤,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利用定积分求立体体积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立体图形直观形象地加以再现,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将该图形的形成过程想象出来,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奠定基础。

结语: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 进行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 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办出职教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配套专业教学改革, 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拓.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01)

[2]张玉成.高职院校(工科类)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5)

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建议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52WT1116

中图分类号:G250

一、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图书馆被称为高等院校的心脏。大学教育区别于高中教育的显著标志就是,大学更加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之外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学习,于是图书馆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说,绝大多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的大学生活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

(一)图书馆为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拥有极其丰富多样的图书、文献资料,是保存和承载人类思想与智慧的殿堂,是大学精神的承载者。图书馆通过向学生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形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除了专业课程以外的多种图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健全的人格、开拓独立思考的品格,并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的求职态度。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进行全方位教育;为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品德的熔炼,情操的熏陶,学问的拓展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图书馆是大学生全面发张的重要课堂

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图书馆内具有丰富知识气息,是大学教育重要的文化阵地,图书馆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学生通过自主的查找资料,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强化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图书馆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是大学学术自由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图书馆学习,可以使学生无意识的领悟人生的真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修养,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

高等院校每年都会招收新同学,大部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图书馆都密切相关,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是每一个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换的大一新生来说,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开展直接决定了其能否第一时间掌握图书馆学习、查找资料的基本技能。

在第一时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图书馆入馆教育,有利于及时的让新同学认识图书馆,加深对图书馆藏书资源、文献布局的认识,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及时、高效的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入馆教育为图书馆的宣传提供了一次好机会,通过入馆教育,图书馆可以赢得更多的求职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入馆教育可以使新生及时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减轻了图书馆日后的工作压力。

三、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的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的“211工程”院校都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但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编印读者指南、新生入馆参观、举办入馆讲座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入馆教育的形式单调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一般在高中阶段对图书馆接触比较少,单纯的采取发放读者指南、入馆参观的形式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学生对于读书馆编制的读者指南只是简单的翻一遍,根本做不到细致的阅读。新生入馆参观时虽然有资深讲解员讲解,但是参观的人数比较多,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进过参观教育后,一部分同学对借书的流程还是知之不详。单纯的安排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图书馆入馆教育的形式,虽然有图书馆管理员进行讲解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使用方法、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但是新生对图书馆没有直观印象,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入馆教育缺乏延续性

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各高校在开展学生入馆教育的实践中缺乏延续性。很多高校虽然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展入馆教育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往往只进行了一次入馆教育,后续工作做得不好,入馆教育缺乏持续性。入馆教育应该坚持持续性,新生入学后第一次入馆教育结束以后并不意味着对新生教育工作的结束,应该多加重视教育的持续性。

(三)入馆教育不能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对高新技术比较感兴趣,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已经铺天盖地的应运于社会生活当中。而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还仅仅停留在纸质版的读者指南、或者简单的电脑网页的宣传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四、在数字化时代对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明确入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入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现在各高校在开展入馆教育的时候大都忽视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在入馆前首先应该告诉学生入馆教育的意义,即通过入馆学习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了解图书馆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向新生介绍图书馆的总体信息,比如图书馆的规模、部门设置、馆内服务等信息,争强学生的入馆学习兴趣。在入馆后应该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入馆学习的学生经行图书馆知识的讲解,划定每个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学生范围,确保每名同学都能获得专业的讲解。

(二)把数字化技术引入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要紧紧的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广泛采取当代数字化技术。图书馆管理员可以利用微博、QQ、MSN、人人网等交流平台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图书馆信息,开展入馆教育、回答学生的提问,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解决他们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育形式会让学生感觉很亲切,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字信息在图书馆占得比重越来越大,新生入馆教育不但要让新生掌握传统纸质书籍的借阅方法,还要向其讲解图书馆数字信息的查阅方法、下载方式,把本校图书馆买断的电子数据库信息详细的向新生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

在图书馆网站主页开设新生专栏,把图书馆使用方法的专题讲座等相关信息上传的新生专栏,供新生下载学习。在图书馆网站上定期开展电子教学,把教学视频存放在新生专栏,新生可以通过网络在任意时间进行学习。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高新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更加实用、更加方便的图书馆入馆教学信息。

参考文献:

[1]吴慰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一兼谈数据库产业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04(6).

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管理模式;校园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15-02

在网络发展的时代,高校主要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各种系统工具和网络设施来实现整个校园从教育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校园的辐射范围,提高高效各项工作的相率。

一、数字化校园网络对师生的积极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开辟了新途径。(1)以校园网为基准,创建“热点讨论区”。校园网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关心学校内外和国内外的最新消息,与此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交流新见解、发表新评论的网上论坛。论坛上的内容安排,也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如论坛内附有大量的相关的背景材料,学生们在网上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处理能力。(2)利用校园网,采取一种交互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交流。

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为支撑的校园网,进一步推进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和程度不高。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使教师的知识来源多样化,正是由于现有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获取知识途径多样化,挑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权威。从而要求教师具有新的课程观,新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从课堂的权威者变成课堂教学的辅助者,教育资源的汇集者、创造者和设计者。而随着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教师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网络开放性教学,教师角色开始变迁,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因此对于网络技术的学习和相关软件的应用都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变成时代的淘汰者和高校的落后者。但由于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没有时间去学习获取网络知识的手段,更新与教学相关的知识速度不是很快,如开设新课程方面,课程内容更新速度不够快,在有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几年保持不变,反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匮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学管理队伍信息水平不高。教学管理队伍是指高校(直属教学单位)的二级教学管理人员及行政机关人员,包括主管教学的校长、院(直属教学单位)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对教学管理队伍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网络时代信息变换无穷,我国高校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比较低,不太熟悉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不能够胜任那样利用网络分析反馈信息以及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网络化、智能化。

3.教育管理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各高校教育管理设施情况不是很好,虽然领导们对数字化校园网建设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高校信息化发展当中去。主要原因为:一是自1999年后高校逐渐开始扩招,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光靠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满足本校的发展要求,教育管理设施上的建设投入也就出现不足;二是教育管理设施建设中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成本的投入比例较大。由于经费投入水平不是很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严重滞后。

三、数字化校园网络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基于数字化校园网络的教育管理是有别于传统的教育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突出表现为领导们的认识、教学技术上的支持难以保障,教学资源难以有效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促进师生的发展、具有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以及高校一切事物的高效运行。可以说,任何教育管理模式要获得发展,必须能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校园网络内探索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最核心的关注点之一。本文试图构建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以网络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高目标,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体系为载体,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新型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1.改变领导们的信息化意识,扩大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范围。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必须确立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管理模式,加快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以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科学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强调教育管理主体的管理理念、采用方法、处理方式要求进行认识和研究,充分学习国内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相匹配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领导们对数字化校园网络的认识,才能真正将网络教学运用到实处,从而网络教育资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会让师生习惯通过校园网获取知识,这种方式不但没有受到时间的限制及地域的限制,而且让师生在自由学习的环境中去学、去教,并可以轻松地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网络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时间分配、教学实践活动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结合专业的性质可以科学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生评价体系等。

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第5篇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oli; Hou Yongguang

(①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a Engineering,Weinan 714000,China;

②Publicity Depart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地方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各个层面。但目前地方高校的资源建设还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premise condition and core content of local colleges digital construction, which can influence all levels of school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such as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imperfection overall planning and big difficulty i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etc. Aiming at these issu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 教育资源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91-02

0引言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1],这一绝对性的数据决定着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地方性高校资源建设存在着重复性建设、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本文意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1地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备受关注,鉴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水平。近年来,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网络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校园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但是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仍然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致使资源建设的总体质量不高。综合来讲,地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畅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对此至今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在中国知网搜索栏中输入“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相关的检索,仅查阅到9篇相关的文献。可见我们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探讨相当匮乏。基础性研究尚未做好,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这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管理体制不顺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面,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性高校部门配置不完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机构的参与,没有能够将本校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和挖掘出来。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了解甚少, 管理人员是整个资源建设中的重用领导角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1.2 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统一性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但从对十几所地方性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调查来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混乱、缺少规划的现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只是从技术功能层面上作出指导、参考,但在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度和可行性有多少,仍然有待实践的检验。另外,地方性高校的显著特点就是带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其自身的特色。如何处理资源建设的标准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一旦处理不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导致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中出现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再者,常年以来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目前仍然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

1.3 缺乏交流合作的经验这里所指的合作,包括与国外的合作、国内高校间的合作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目前,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甚少,都是孤军奋战,仅仅依靠自身的薄弱力量建设所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势必会造成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如聊城大学与天空教师合作开发出来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借鉴。但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往往忽略了其自身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优势,高校应注意将其自身的教育资源设计的优势与企业公司的技术有事相结合,打造真正的“双赢”。

1.4 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4]但是这些硬件资源的功能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各校对外宣传中,校方人员通常以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作为评测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标准,这些硬件设施可以从直观上展示该校的雄厚实力,但是硬件资源却不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全部,信息化资源还有一个重要部分――软件资源,不少高校在资源建设时忽视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他们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上文提到人力资源是通过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标志的,忽视软件资源建设就是削弱对人的潜能的挖掘,严重影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5 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处理资源的开放共享与著作权之间的关系,做好既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又尊重开发者的原创权,避免侵权事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也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但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漏洞仍然令人担忧。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2.1 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同样如此,没有标准化的约束,就难看到资源建设的整齐和谐。我国2000年出台的《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巨大进步,其为各高校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有利于资源建设的规划、共享与整合。在高校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要分析规范中所提出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最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培训,做好资源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目前,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多是一些文字型的文件、课件、网络课程等,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呆板生硬转变成电子文档,缺乏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全然无法体现。开发人员就是要开发多种形式的资源,充分发挥视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素材的表现形式,调动学习者的多重感官,让学习具有趣味性。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库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避免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它有双层内涵:一是要兼顾学校的特色,在统一的标准下,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自身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要兼顾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个性化可以使开发人员灵活地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至于缩手缩脚、生搬硬套。

2.2 强自身、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强自身是指挖掘本校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本校人力资源,调动不同岗位教学和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到资源建设中,实行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资源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教学人员主要负责资源的收集,并且参与技术性开发,在技术性开发中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技术人员则根据教学人员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规范,进行自主研发。管理人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要对资源建设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把握资源建设前进的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在资源建设完成后,要注意不断更新完善与维护。为了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设置相关的措施来激发和鼓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引进来是指加强对外合作,吸收校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各个渠道吸收外来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社会上的开发公司可以为学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吸收、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走出去是指将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广出去,树立开放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好的共享机制,增加可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方便招商引资。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教育是可以不断扩展接触信息的途径,并不断通过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来得到发展的。”[5]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需要不同人的积极参与,参与者在自己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这才是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地方高校应树立一种“共享文化”,开放意识。

2.3 加强理论研究,组建专业团队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鉴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地方高校应抓住时机组建团队,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理论研究的提升,在应用中就能更好的指导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实力,同时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注意,理论研究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给予嘉奖从而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4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信息安全在政策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侵权现象,要给予严肃处理,以规范网络行为。在思想上要加强版权保护的意识,尊重他人的原创权。网上教育资源是开放性的,树立开放的态度是正确的,但要注意保护原创人的利益,使用他人的成果要注明出处。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其将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要及时做好查找漏洞、更新防护软件、备份文件资源等安全措施,尤其要注意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防止网络攻击。

3结束语

地方高校要建设具有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就必须解决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更新维护等工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仅能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new_web/keyan/xdycjygf.doc.

[4]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

[5]邢红宇,杨庚宇,钱辉镜.美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6]戴洪霞,程达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