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与审计

财务管理与审计

财务管理与审计

财务管理与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如何搞好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处理好这个问题。

1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基本概念

1.1 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确认、计量和分析,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

1.2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就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的预测、组织、控制、监督和调节,并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它利用价值法则配置经济资源,促使企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占用取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果。企业的筹资效率、资本结构、资金运用情况、财务成果都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

1.3 审计 人们对审计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审计的概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着,日趋科学和完善。最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概念表述如下: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过程。

2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区别

2.1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产生条件不同 会计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以后,人们开始关心对剩余劳动成果的管理和分配,才需要对他们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因而产生了会计思想,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及其比较,仅仅靠人们劳动过程中附带地进行计量、计算和计录,显然满足不了需要,为了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适应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管理的要求,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可见,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它产生的根本原因。

财务管理产生于西方社会,是与股份公司的产生、发展相伴随的。在商品经济初期,由于财权的重要性和早期财务活动的单纯性,理财活动往往由企业业主亲自进行,财务管理没有形成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随着跨地区商业的发展,一些城市中出现了邀请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它们把向社会筹集的资金用于商业经营,并出现了红利的分配和股本的回收等问题,这实际上已有了财务管理的萌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股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管理职能,即如何筹措资本、如何发行股票、如何安排使用资本、如何分配盈利等。这时,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产生了。

审计是为了满足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早期出现的合伙企业中,通常只有少数几个人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其他合伙人则只出资而不参与经营管理,各方都希望从外部聘请独立的会计人员来担任查账和监督工作。这些独立会计人员所进行的查账和监督,可以被看作是独立审计的萌芽和序曲。股份公司兴起以后,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绝大多数股东只向企业出资而完全脱离了经营管理。为了避免经营管理人员为牟取私利而损害所有者利益,急需由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外的专业人士来加以鉴证。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在苏格兰成立,标志着独立审计职业的诞生。

2.2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对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这并不是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本身,而是反映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侧重于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与会计有所差别,它是对资金运动本身直接进行系统的预测、决策、计划、调度、指挥、控制、分析、考核工作。它从价值方面出发,利用价值规律,研究怎样依法合理筹措资金,怎样更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如何分配所得、合理积累资金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大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会计资料,审查这些资料的合法性、正确性和真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宽,不仅仅局限于会计账目和会计资料,还包括会计工作是否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是否经济而有效率以及监督各项经济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2.3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职能不同 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归纳为反映和监督。这要求会计能够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一个会计主体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反映,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者提高经济信息。同时,会计应对会计主体社会再生产中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首先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营业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的总体要求,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财务活动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然后,财务人员要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数量预测,制定具体可执行计划;最后,为了保证计划财务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特定的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

2.4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地位不同 会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设置的独立职能部门,会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受雇于企业,他们的权限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的指导制约,独立性较差。而审计除了内部审计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领导和控制。

3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联系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1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都与经济发展相关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同出于经济母体,即都是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经济的发展为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提供了核算、分析和审查的对象,经济越发展,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越重要。同时,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3.2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业务存在依赖性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与审计活动都是建立在会计工作基础上的,必须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展开工作。财务管理者只有利用会计所提供的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状况进行准确地把握,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和决策。同样,审计也离不开会计,只有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审计工作才能简便易行。

既然财务管理和审计都离不开会计所提供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那么,会计人员的工作也就受到了这两者的制约,在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必须符合开展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的需求。

在某种意义上,如果审计工作很到位,那么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有效地开展,即审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会计和财务管理,促进了二者的发展。

3.3 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最终目的一致 虽然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目标存在很大差异,但从最终结果看,三者的最终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三者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通过对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加以揭露,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利益各方的合法权益。即都是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都是为了理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关系,切实改善企业的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既有较大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协调与配合,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孙京海.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关系之研究[J].财政监督,2005(03).

[2]李卫卫.试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及联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1).

[3]樊豫宁.会计与审计的关系研究[J].商业文化,2011(10).

[4]熊辉.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会计师,2012(02).

[5]夏向军.浅谈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商业经济,2009(05).

[6]孙华伟,奚广存.浅析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J].江苏建材,2006(02).

财务管理与审计范文第2篇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一种有效机制,是当代审计技术不可动摇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要关注对象和焦点,我国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与此同时,我国的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内部控制运行后,它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这个独立系统就是审计系统,它包括独立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概念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从它的演进过程来看,均直接反映着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反映着企业利益集团利益关系的均衡,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理财环境,不同国度等因素影响,归纳起来这些目标都受到以下共同因素的影响:1、财务管理主体2、财务管理环境3、企业利益集团利益关系4、社会责任。

(二)内部控制的概述与类型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三)内部审计的基本观念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独立机构和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审查和评价。这是为加强管理而进行的一项内部经济监督工作。

企业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审计工作的不足

(一)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对中小企业调查的资料显示:中小企业不设会计机构而且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的占61.5%,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占了46.9%。以辽宁省鞍山、抚顺、铁岭等地区的调查显示:多数企业(约占64.17%)根本就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企业(约占28.33%)虽然有,但也不健全;还有些企业(约占7.50%)虽然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但仍不按制度执行,形同虚设。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规范,使企业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严重影响企业内部经营者和外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随着企业进入追求技术快速进步与资本密集的“二次创业”阶段后,由于资金、技术规模的有限性,单靠企业本身的单打独斗,自我滚动式的筹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做好做强的需求,更谈不上做大。

(二)少数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严格执行

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是花了相当大的精力,但却在如何保证实施制度上面,缺乏应有的措施。对任何企业来说,再完美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严格执行,就是一种摆设。部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权财力过于集中,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董事长又是老板,对于其的提议,很难改变其意愿,这样就很容易使控制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很多企业能够按规定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对制度的实施却缺乏有效监管,企业管理层往往会更多考虑成本方面的因素,如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及提高办事效率,往往倡导员工身兼数职,造成部门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违反了内部控制要求的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与不相容职务的制衡机制,为以后内部舞弊埋下祸根。典型的案例是会计兼任出纳工作,采购人员兼任仓库保管员等,容易人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钻管理漏洞的空子,发生舞弊行为。

(三)当前审计工作的不足

人员少,任务重。目前,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少,但工作量却很大。如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省级机构仅有两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却要负责对全省系统内所有部门及下属机构的审计,审计的类型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开业审计、上级公司委托的审计等。由于任务重,时间紧,覆盖面广,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疲于奔波,审计工作的开展往往难以深入,审计的效果也往往因此大打折扣。

三、形成目前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人力资源政策落实措施不当

1)内控制度的落实要靠合理的人力资源,员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且离职交接制度不完善,会影响内部控制的连续实施。2)关键职务没有定期换岗与强制休假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在工作变动或工作交接时才发现问题,导致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此类案例时有发生;3)人力资源部门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因企业内部员工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其对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是理解不够充分,在实际工作中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和应履行哪些义务,实施的效果就会与企业的要求有偏差。

(二)内审及主管部门例行检查流于形式

企业业务资源集中掌握在少数业务员手里,蕴藏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因为业务员掌握着客户资源,公司依赖其开展业务,一旦其离职或发生意外,企业将失去客户资源,业务难于为继,实际工作中,此类业务人员在单位里会居功自傲,甚至目空一切,业务考核制度及信用管理制度等对其约束力有限,严重影响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部分企业业务过于分散,放松了对客户信用背景调查,增加企业的收帐风险,如旅客运输行业,若对业务风险管理控制不好,其面对的客户群体可能是个人或是小型的单位,数目众多,且普遍是先服务后付款的经营模式,若客户违约,将使企业处于被动局面。内审及主管部门例行检查流于形式,监督不力,普遍存在审计负责人由财务人员担任的情形,缺乏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无法发现重大控制缺陷或实行实质上的控制活动,会导致公司蒙受损失。

(三)内部审计力量不足

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上常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单一,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甚至一些内部审计人员根本就未从事过相关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内审工作的难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往往不能抓住工作重点、难点和焦点,从而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审计、检查、监督等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也受到了严峻挑战。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强化内部审计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授权管理,分级授权,逐层审批,如一项简单的办公采购业务,需由采购人员询价定价,货比三家,既要考虑价格又要考虑质量,提出采购申请,提交给采购主管及财务主管审核,最后上报管理层审批,确定一项采购事项。简单的采购业务也要遵循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若事事由领导签字确定了事,暴露出公司内控流程存在缺陷。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审批流程应该要求更加严格,需要经过反复的调研,科学的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及联签制度,综合多方意见,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企业管理层要重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并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形成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因此,过分关注成本因素或短期利益可能会“因小失大”,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另外,内部管理要从小处入手,多留意各业务环节的细节问题,很多重大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忽视了一些细节的,基础性的工作,如旅客运输行业,驾驶员的工作时间看上去是小问题,但疲劳驾驶可能导致 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再如,10年11月15日,上海教师公寓发生火灾,造成多人伤亡,经调查,涉及事故的具体施工操作人员连上岗证都没有。

人力资源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创造公平公正的职业发展平台,构建和谐的人文发展环境: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增加凝聚力,使命感,成就感。实践证明,若员工素质良好,有信用,有正义感,即使某些控制措施失误,也可能不会让企业造成损失或信誉受到影响;人力资源部门需通过培训等途径,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让每一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在内控执行过程中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因企业员工素质可能会参差不齐,有些可能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应用表格,流程图等方式,解释内控制度的内容;进行定期业绩评价来激励员工,并规定员工的轮岗,换岗制度,工作交接制度等。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对内部腐败及舞弊行为,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五、从强化审计角度出发,提出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企业应加强对业务环节流程的管理

逐步建立客户资料档案,建立客户资源管理系统,逐渐地控制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同时,要通过改善客户结构,加强业务开拓,引导企业向业务集中,信誉良好的,较大型客户群体发展,减少收账风险;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财务监督以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为重点,再具体落实到各个业务环节,其中钱,帐,物分管原则是监控的重点;成立内部控制管理小组,经常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并经常检讨与完善企业各环节业务流程,针对经营情况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形,及时进行相应管理制度的更新。

实行企业内部举报及投诉制度,让企业的发展接受群众监督,促使完善内部监督机制。2011年4月,中国石化油品事业部接到群众举报,投诉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负责人挥霍公款消费“天价白酒”,涉及金额达168万元,事件曝光后,中石化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调查组取证调查,确认事实,并按照公司规定对当事人予以免职及赔偿损失处理,此事件说明中石化公司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其依靠群众及互联网的平台,成功发现了一起严重违规公款消费行为。

(二)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审工作要真正落实在董事会直接领导下,从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组建精干的审计队伍来开展工作,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对被监督企业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更有效地推动内审工作,可规定内部审计问责制度。

尝试在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审计人员委派制,使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归属上级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由上级机构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和使用,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针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详细规定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相应处罚,尤其是对屡犯不改的机构和人员,更应加大处罚力度,使其违规违纪的成本付出大于其所获利益,在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威慑作用的同时,使经营管理者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而由思想上被动地接受审计转变为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主动利用审计的力量维护公司的发展,进而有效地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提高了审计的位置。

六、结束语

全球化及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模式,我国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起步较晚,相比发达国家企业还有着不少差距,管理制度本身也需要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每个企业都应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思维,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积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争取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

财务管理与审计范文第3篇

财务报告作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直接反应,也是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作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还是对外部投资者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管理层作为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很有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粉饰财务报告的问题,影响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而开展审计管理,尤其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因此,充分研究审计、管理层权力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审计功能、管理层权力及财务报告有关概念分析

审计功能,重点是通过审计监督作用,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运作进行规范,以促进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审计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因此审计结果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越来越重。但是。目前有的上市公司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出现了内部审计结果不准确,外部审计方面与注册会计师合谋购买审计意见等问题,审计监督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和规范。

管理层权力,也就是企业内部高管控制企业的意愿和能力等,按照现阶段有关学术研究,对管理层权力的评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评价:结构性权力,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下属控制的权力大小,主要通过职务控制和薪酬控制来实现。所有权权力,主要是通过高管所分配的股权或者是相关股权等,对公司管理带来的影响。专家权和声望权,主要是指高管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或者是声望等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会带来的影响。

财务报告则是企业财务信息的综合体现,现阶段对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则是要求企业除了通过财务报告进行基本的信息披露以外,还应该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等进行反映,严禁弄虚作假、粉饰财务报表或者是调整盈余。有的企业在财务报告或者是盈余调整方面,往往会通过更换审计师或者是增加审计费用等来调整审计意见,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失真问题的发生。

三、审计功能、管理层权力及财务报告关系分析

(一)管理层权力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还未能对管理层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因此管理层权力运作过程中,时常会有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整体来说,随着企业管理层权力的不断增加,其自身受到有关的治理权控制以及外部监督的约束力度就会减弱,有的管理层则会选择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别是选择各种有利的会计政策,调整盈余等,这些行为往往会造成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下降,甚至会对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误导。

(二)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分析

审计管理特别是外部监督审计,是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因素,独立性较强的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降低企业的成本非常有利。特别是具有较高专业胜任力的审计师,能够及时修正财务报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企业的外部审计需求主要动因是政府的强制要求,因此有的企业并不喜欢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层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事务所或者是通过审计费用等,会直接影响审计质量,进而出现财务报告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加强审计,合理控制管理层权力,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措施研究

(一)优化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强化对企业管理结构性权力的制约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管理层权力有着重要影响,而管理层的权力对会计信息质量又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首先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的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应该逐步改善内部治理环境,重点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制约,避免出现管理层手中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确保企业内的管理层在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下,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其次,应该注重对企业管理层的所有权权力进行合理的培养,特别是合理的运用股权激励机制,将财务报告质量与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或者是薪酬激励等直接挂钩,提高企业管理层自觉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主动性。此外,在企业管理层的专业权力管理方面,还应该注重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准确认识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降低人为操控财务报告的压力和动机。

(二)提高财务报告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水平,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应该积极主动地健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督促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首先,应该注重加强财务报告中有关数据的管理,确保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办法认真处理各项业务,保证财务报表的数据从源头上真实、准确、合规,进而确保账表一致,逻辑正确,客观反映。其次,应该对财务报表等进行严格的审核检查,确保报表的严肃性、及时性。此外,还应该注重加强财务报告的分析运用,充分发挥财务报告的实际价值,特别是依据财务报表计算分析各项财务指标,针对重要风险点、关键时间节点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的作用

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重点还应该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的作用。在审计目标方面,应该重点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否准准确等进行审计,重点是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同时,应该注重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四)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准确公允,除了加强控制管理以外,还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责任追究机制。在责任的明确方面,管理层作为企业财务报告起草和披露的主要责任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直接决定权。注册会计师等作为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审核的直接实施人,也是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责任人。在充分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人之后,对于出现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真实或者是不规范的,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督促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五、结语

财务管理与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审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组织理论视角来看待公司,其主要呈现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形态。尽管我国大部分公司仍只是形式上的两权分离,但经理局的整体势力却不能小视。正因如此,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下,如何优化公司财务流程则成为较为棘手的问题。

“委托”原理指出,因经理不存在公司资产的产权约束,从而极易产生背离股东经营目标的行为,如追求在职消费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作为履行公司财务流程优化任务的人,却可能出现与股东整体利益相背离的行经。由此,引入审计职能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不打算就审计职能的监管作用进行累述,而是提出:公司财务管理与审计融合将有助于优化财务流程的观点。不难看出,笔者已经建立了一个假设:即公司经理局不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且,这与我国公司事实上的内部治理形态是相吻合的。

一、二者融合的可能性讨论

从目前文献的讨论信息可知,同行似乎对于考察审计职能不感兴趣。在对审计职能的理解上,也将其定格为监管财务流程的方面。实则不然,审计活动不仅指向公司财务,还涉及到对公司整体经营运行的考察。这就表明,审计可在整体视角下为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信息。

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监管职能下的融合

审计所释放的监管职能,已被企业界所认识。就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来看,股东—董事—经理这三方构成了形式上的利益共同体,然而,随着我国企业公司化改革的逐渐推进,董事与经理之间日益遵循着“委托—”关系而演化。实践表明,董事会强化对公司财务的监管力度已不单纯是一种职责,更是维护股东利益的必要手段。此时,由董事会所委派的审计团队,自然就起到了监管经理层财务的职能。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董事会习惯于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执行该项职能,从而保证审计活动的客观和公正性。

(二)辅助职能下的融合

关于审计所释放的辅助职能,则较少被业内人士所关注。那么它的辅助职能体现在哪里呢。笔者尝试在信息经济学原理下来回答这个问题。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仍然遵循着资本循环逻辑来展开,即在时间维度上依次经历G—W—G`的过程。此时,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却在信息不完美的约束下,难以准确把握资金预算、资金使用、资金回笼的流程事项。此时,审计活动便能在整体视阈下,为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经营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建议。

以上有关“可能性”的讨论,实则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融合的必然:(1)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环节,需要建立二者的融合;(2)作为公司利益一体化,也需要建立起二者的融合。

二、二者融合的原则

从财务管理和审计各自的职能定位来看,前者对于公司经营发展实际起到了主导作用。不难知晓,在目前许多大型股份公司里,管理层一般借助财务信息来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且,上市公司每年要向社会公布财务信息一事,也反映出财务管理的主导性。

为此,二者融合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流程融合

全流程融合是针对审计的监管职能而言的。所谓“全流程融合”可理解为,公司在资金筹措、资金预算、资金配置、资金使用、资金回笼等5个环节都应建立起二者的融合态势。事实证明,懂事会只是在各节点引入审计职能,将难以有效识别经理局的财务管理绩效信息。毕竟,以会计报表为主的审计对象只是一种形式要件,而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与合理性却很难识别。

(二)结构性融合

结合性融合是针对审计的辅助职能而言的。具体是指,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行、先导地位;审计则以辅助财务管理的角色而存在。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可归因于两点考虑:(1)经理局执行公司的实际经营职责,其必然须根据公司所处的内外环境适时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这样一来,针对财务流程的动态管理也就成为应有之义。(2)我国公司制组织内仍存在着“一股独大”局面,这必然导致职业经理无法实质性的开展工作。因此,应在内部治理机制下,对经理下放财务管理权限。

(二)多主体融合

多元主体融合主要体现为二者融合下的机构组成。“多元”这一原则已经表明,在引入审计机构时不仅应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还应考虑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不难理解,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其中,可以在提升审计公信力和客观性上发挥重要职能。关于这一点,对于那些上市公司尤为关键。

三、原则导向下的模式构建

结合以上所述并在原则导向下,二者融合的模式构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审计监管职能下的融合模式

1.监管资金预算方面。公司需要根据项目进行资金预算,此时就成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在监管职能上所提到的融合,在这里便通过审核公司资金划分结构、预算明细表等方面体现出来。审计人员应协同财务管理人员,合理展开对资金结构的设计与划拨。

2.监管资金使用方面。成本控制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而实现这一点则需要通过强化财务活动来达成。无论是人工成本和物资采购成本,都以资金支付的形式而发生。为此,审计人员便需要根据资金使用的原始凭证,针对表面的形式要件和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展开审计活动。这种约束机制,本身就推动了财务管理绩效的提升。

3.监管资金回笼方面。审计环节还应监管公司的资金回笼状况,并及时给予管理层预警。

(二)审计辅助职能下的融合模式

1.辅助公司资金风险管控方面。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资本循环G—W—G`可知:在这三个环节中,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依次呈现;而且,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同时存在。因此,这就对公司的资金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诸多公司都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任务。公司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通过固定资本重置的方式来实现,必将增大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审计将为此提供安全屏障。

2.辅助资金优化配置方面。公司的资金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存在要求。在以市场拉动为主要模式的商品销售形态,使得公司不仅要关注下游的需求方,还要面对上游生产要素的购进渠道。即:在货币职能(G)、生产职能(W)、商品职能(G`)环节中,公司须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若要最终实现“惊险的跳跃”,公司则须科学测算出各领域的资金预算。由此,会计审计功能又体现在:优化配置公司资金方面。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是以公司为考察对象来探讨二者融合模式的,但其中的结论仍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组织,如:事业单位。

四、小结

审计活动不仅指向公司财务,还涉及到对公司整体经营运行的考察。二者融合下的模式构建,应围绕着审计监管职能和审计辅助职能来展开。最后还应注意,须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其中。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邵柏清.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思考[J]. 中国城市经济,2011,(3).

财务管理与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会计 内部审计 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国审计监督这一体系当中为主要部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执行我国所制定的财政法规同时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所以,针对企业而言会计工作的好坏与自身利益有着紧密联系。对此,本论文笔者在下文对企业财务会计以及内部审计这两项工作所具有的监督作用做了相应探究。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的必然要求

针对目前企业会计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情况来看,他们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符合,特别是在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需求而诞生的。

迄今为止,企业管理发展已经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在现代化企业当中,不但要针对人事、物资、财务、生产、信息以及销售等管理构建相应系统和部门,还应该建立对这些管理系统进行维系的程序和规章。财务会计部门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其地位应该被人们所关注。现代企业认为应该围绕财务管理展开工作,这样才能够表现出人们非常的重视财务工作。财务工作在企业当中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根据我国所制定的法规和制度,通过众多的会计流程,以合理的监督和控制作为实施的经济活动的基础。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应该对事前以及事中进行审计监督,同时还要审计监督整个企业。所以,财务会计以及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当中都为必须的环节,它们可谓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联系

(一)基本特点

在掌握了企业财务会计以及内部审计监督的必然要求后,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财务会计以及内部审计这两项工作的特点:

首先,财务会计这项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企业在经营活动当中所支出费用进行反映,而内部审计这项工作的职能就是监督企业的经济工作。

其次,针对会计工作而言,它所关注的是商品的运用价值,而审计所关注的是对财务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监督。

最后,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经济加强管理,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审计的主要任务为对经济进行审计监督使管理变得更加完善。

(二)相互联系

通过对财务会计的工作特点和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这两者之间有以下的联系:

首先,会计和审计这两项工作都有监督职能。其中会计通常都是对事中进行监督,而审计通常是对事后进行监督,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会计和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针对目标以及目的而言,会计和审计这两项工作是一致的,它们都可以对企业违法行为加以有效预防,并对有关制度进行完善,对企业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管理,进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最后,会计与审计这两项工作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审计工作为会计工作的基础,还可以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以及控制,针对会计的特点而言,审计工作虽然具有监督的责任,可因各种原因,会计监督通常是有一定范围的,导致部分会计工作者,所以,一定要将审计独立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会计工作。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防止舞弊问题

内部审计工作者都来自企业的内部,并和企业进行相应的接触与联系,进而了解企业的情况,所以,针对舞弊问题预防上,内部的审计工作者占据的优势非常大,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会在监督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更改,将会计信息真实的披露出来,使财务报告更加可靠。除此之外,全面实现内部审计的职能,能够促使企业经营风险得以大大降低,进而获得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增加组织价值以及改善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有着较强的评价作用,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相应的改善,使信息和相关数据有着更高的相关性,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众多建议,使企业风险减少了发生,进而使财务报告的质量得以提高。

三、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一)内部审计对公司具有治理作用

从本质上来看,治理公司也就是对企业内部各种利益间的关系进行规定。针对那些结构非常完整的企业而言,具体的内部框架包括:董事会、股东代表大会、监事会等。其中公司当中权利最高的机构为股东代表大会;决策最高的机构为董事会;而监督企业内部活动的机构为监事会,通常情况下,监事会就是控制和管理企业内部所开展的一切经营活动;而企业当中执行管理活动的机构为经理层,此机构是在懂事会之上制定出来的职责,由董事会直接聘用,对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处理。所以,内部审计对于公司而言,可以协助企业顺利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对企业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督,使企业能够在一个规范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

(二)财务会计是企业联系的纽带

在网络不断发展中,会计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会计所制定的有关法律、制度以及准则等来监督企业当中的经营活动,即为企业提供多种信息,进而使企业所设定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所以,为了促进企业可以实现最大化目标,站在财务的角度来讲,其目标主要就是促使产量、利益以及股东利润等实现最大化,所以,针对企业而言,一定要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这就需要企业所有者、企业当中的工作人员以及债权人等在企业方面增加投入,与此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利益进行分享,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承担。实际上,市场这一经济体制主要就是把众多独立经营的个体联系到一个主体之中,企业本身在实施企业内部活动时,应用利用市场交易构成相应的市场联系,使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企业能够利用经营活动当中的交易内容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和监控。

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监督的护促性

企业当中财务部门能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将法律依据提供给了内部审计监督,审计工作者在进行审计的时候,不但要按照法律来被审计单位中所经营的行为进行功能衡量,还应用按照上级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开展审计工作。其次,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财务部门将众多的会计资料提供给了内部审计部门,并帮助审计人员掌握更多信息,这促进了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实施。

企业当中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能够促进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加的真实,因为财务工作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经常不能获得到真实的会计信息。内部审计具有超脱性,因此,它能够利用众多审计方法来查证和纠正虚假信息;其次,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更加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没有完善的资料、并且责任也没有落实到位等,这些都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展开,所以,我们要及时对其进行纠正,进而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

五、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中,企业应该具备非常强管理能力,内部监督部门应该控制以及评价企业当中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当中财务会计能够与内部审计工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促进所有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兰.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研究――公司治理与国家治理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3(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