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跨境贸易新业态

跨境贸易新业态

跨境贸易新业态

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第1篇

1.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外贸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来自不同关境的贸易参与者依托互联网、移动端等在线交易平台,完成展示、商谈、成交、支付结算等交易环节,并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顾客,惠顾消费者的一种国际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子商务通常由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公司和跨境支付平台三大模块构成。跨境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移动端在线交易等优势,对传统外贸模式进行颠覆式创新,在交易与支付环节、物流和运营方面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交易环节的减少

以B2C(企业对消费者)出口模式为例。跨境电子商务基于线上交易平台的运作,整合取代了传统外贸模式下的境内渠道出口商以及境外渠道中的境外进口商、境外批发商、境外零售商等繁杂的中间交易环节,拉近了境内生产商与境外消费者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等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结算货款,避免了传统外贸模式下开立信用证等繁琐步骤,使得货款支付结算更加便捷,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物流时间的节约

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大多通过“集装箱”式海运物流交付货物,不仅采购周期长,还不便于客户进行货物物流的即时追踪体验。而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响应要求较高,采购周期较短,通常采用UPS、DHL等国际快递公司提供的跨境物流服务,通过航空快递包裹,极大缩短供货时间,使用网络对物流信息及时追踪更新,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

(4)经营成本的下降

跨境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便于进行线上网络营销,有效回避传统外贸模式下通过国际会展、国际长途电话等国际商务接洽方式产生的国际差旅费用,以及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介投放广告所产生的国际营销费用。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依托网络将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配送与顾客需求信息建立关联,有效缩短供货周期。与传统外贸模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具有运营高效、成本节约的优点。

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2014年艾瑞咨询集团的《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简版)披露,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2010年为1.3万亿元,2011年1.8万亿元,2012年2.3万亿元,2013年3.1万亿元,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的总体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国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6.3%上升至2013年的11.9%,预计2017年将达到23.1%。然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海关、商检、结汇、税收等方面的制约。例如,目前我国海关监管机制主要针对传统外贸B2B(企业对企业)模式的大宗货物贸易,对于数量少、批次多、品类繁杂、供货期短等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流程相对滞后,通关和检验检疫手续繁杂。另外,针对以快件订单方式进行出易的跨境电商货物,按现有税收政策,无法进行相关结汇和享受出口退税,从而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2009年7月1日,央行颁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筛选、试点业务类型、操作方式等问题进行规范。2012年,海关总署在上海、重庆、郑州、宁波、杭州5个城市开展首批跨境电商服务试点,2013年底启动第二批试点扩容至广州、深圳、苏州等10余城市。2013年,商务部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针对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检验监管模式、企业收结汇、跨境支付结算、出口税收政策以及出口信用体系等方面,制定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政策措施。2014年3月海关总署出台《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试点的网购保税进口商品为个人生活消费品,并对其金额及数量做出具体规定。通过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必将逐步提高,从而成为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新载体。

3.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情况

2013年底,上海自贸区率先启动试点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一站式平台———“跨境通”,提供跨境电商配套服务:基于互联网接入,国内顾客可以享受到一站式跨境商品导购与交易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则可以体验基于上海口岸通关一体化服务。截至2015年4月,“跨境通”电商平台提供的进口通道,有自贸区的仓储保税模式和海外直邮模式(通过海外发货,直接快递给消费者)两种。在降低关税上,通过“跨境通”平台进境商品享有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普通货物的进口税通常包含进口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按行邮税率(包含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征收,按不同商品分为10%、20%、30%、50%等4档税率:以进口2000元金项链为例,普通进口货物根据原产地不同而享受不同的进口关税率,按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普通关税率征收的进口税分别为925元、457元、3499元,而跨境电商以10%行邮税率征收的进口税仅为200元。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平台不仅具备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而且还具有跨境商品展示交易功能,整合跨境通关物流、支付结算等功能集成优势,具体包括:

(1)在跨境支付平台建设方面,依托控股股东———东方支付(专业从事第三方支付)的资源平台,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2)在跨境物流平台建设方面,与国际国内知名物流公司———DHL、UPS、TNT以及顺丰速运合作,确保跨境商品配送的安全准时。

(3)在跨境通关平台建设方面,与全国百优报关企业———欣海报关公司合作完成跨境商品的通关一体化流程。

另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4年的调研反馈,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平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平台入驻的跨境电商企业偏少,截至2014年5月仅有7家直邮进口企业以及5家自贸保税进口企业;

(2)平台可供网购商品种类偏少,仅有进口食品、鞋靴箱包、个护彩妆等6个种类;

(3)由于商品展示及信息筛选方面与消费者习惯不符,导致消费者网购体验不佳;(4)跨境电商售后服务缺位。

二、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角色定位与突破口

1.角色定位

从上海自贸区自身角度来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主要致力于两个“探索者”的角色定位。

(1)定位于新型贸易业态功能培育的探索者当前,全球贸易价值链的重构整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等新型贸易业态的涌现。上海自贸区肩负着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积累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经验的历史使命,应率先成为新型贸易业态的探路者,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自贸保税进口等模式在上海自贸区范围内的先行先试,并重视新型贸易业态的功能培育,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通关、检验检疫、物流及支付结算等支撑平台,进而服务全国。

(2)定位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创新的探索者近年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先后发起TPP、TTIP和PSA等新一轮以投资、服务贸易自由化,强调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为主的多边贸易谈判,力图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目前的WTO规则,所以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为进一步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构建法制基础上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自贸区应主动承担起我国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创新的新使命,创新与国际高水准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强化对跨境电商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管,发挥制度创新引领示范效应。

2.突破口

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将在3个方面形成突破:

(1)接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主席向国际倡议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是开放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长江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串联起江、浙、皖、赣等11省市,其人口及GDP比重占全国40%以上。而上海自贸区是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双向开放关键节点,是贯彻国家战略各项新举措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试点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自贸区战略等部级战略之间的联络机制缺位问题。通过“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的试点与全国推广,有助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内强化上海口岸的枢纽中转功能,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内陆城市的跨境贸易需求,发挥自贸区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地区的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

(2)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发展近年来,上海推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加快上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在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2014—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上,着力推动贸易制度、贸易方式“两个创新”,促进贸易主体能级和贸易服务功能“两个提升”,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贸易投资环境“两个完善”。依托上海自贸区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两个创新”、“两个提升”和“两个完善”合力推进上海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服务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实体经济发展。

(3)与上海自贸区各个片区的特色功能优势结合按照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部署,上海自贸区首次扩区并形成保税区、陆家嘴、张江、金桥4个片区。作为国家扩大开放战略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需整合4个片区的特色和功能,形成开放促改革新合力,发挥制度创新的连锁效应和协同效应。

三、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举措

支持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而推广至全国,建议试点以下4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1.制度创新举措

(1)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将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逐步纳入“单一窗口”平台,进一步优化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流程。探索上海自贸区与长三角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的跨境电子商务通关一体化。

(2)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便利化改革通过深入调研,形成跨境电子商务新型贸易业态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中先行先试。推动施行“一线放开”,准许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凭进口舱单将商品直接进入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简化进境备案清单的申报手续。坚定执行“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确保通关电子数据联网,通过对比跨境商品的备案清单、卡口核注管理、风险监控等措施强化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模式的通关管理,促进“二线”与“一线”监管模式的顺利对接和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制度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

(3)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状态分类监管试点依据风险可控原则,创新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状态分类监管模式试点,明确跨境商品属性划分标准,对跨境物品限额标准等核心问题作出规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便利化。

(4)研究完善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投资和贸易的税收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的前提下,试点调整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的抵免办法。探索简易征税监管模式,研究适合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税收制度。

(5)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的制度创新利用上海自贸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功能优势,吸引跨境电商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服务创新举措

(1)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国际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上海自贸区应将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实现外贸转型的重要载体,重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为其搭建海丝之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同时对接国内海关、商检、税务等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长江经济带,形成对外对内双向开放平台和机制。

(2)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与境内外企业直接对接依托现有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实现海关、商检、税务等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公司、跨境支付企业的信息平台直接对接,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化通关物流、支付结算等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支撑系统。

(3)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网络虚拟性,因此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的诚信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企业信用平台、信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第三方信用评估机制等措施,强化对跨境电商业务的市场监管力度,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守法经营。

(4)打造保税展示服务平台,扩大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依托上海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现有资源平台,推动保税仓储配送平台向保税展示服务平台转型,支撑跨境电子商务的自贸保税进口模式试点运作。

3.管理创新举措

(1)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主动公开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内容、办事规章制度等信息,方便相关企业查询和掌握。建立健全涉及跨境电子商务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

(2)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执法平台,建立多方联动机制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涉及海关、商检、税务、市场监管局等多个监管部门,必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执法平台,全面掌握企业守法状态;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便于开展联合核查和协同整治,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

(3)构建公平竞争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确保跨境电子商务的国有实体和私人商业实体的公平竞争,完成以管为主、以理为辅的行政权力管理机制向以理为主,以管为辅的市场服务管理机制转型。消除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就业和职位歧视,禁止强制劳动,使从业人员享有国际公认的劳工权利。对环境保护严格执法,建立健全破坏环境违法者的“黑名单”制度。

(4)探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专利、商标及版权等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以及司法保护、仲裁等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协调解决机制。接轨国际商务争端解决规则,建立健全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仲裁规则。探索上海自贸区与国际自贸区仲裁法律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5)规范立法,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合法经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加强地方立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新型贸易业态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填补相关法律缺失。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成功的改革事项,及时纳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探索设立上海自贸区法律服务专门窗口等司法保障服务试点,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4.协同创新举措

依托上海浦东机场国际枢纽口岸优势,以上海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区片区)为基地,与其他3个片区协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与张江高科技片区联动,协同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机制张江高科技片区内高水平知识人才集聚,在科创研发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领域有发展优势。依托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政策叠加优势,协同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

(2)与金桥开发片区联动,协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售后服务平台金桥开发片区在先进制造总部经济、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有发展优势。依托金桥开发片区的加工贸易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集聚效应,协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维修检测等售后服务平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第2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 跨国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载者和受益者。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正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受益人, 也必须承担起全球化的责任。

一、贸易、环境与跨国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

1.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不仅带动各国企业不断加入全球经济当中,也促成了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总之,跨国公司的形成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进程,而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又反过来促进了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成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跨国公司和没有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在当代两者都得到迅猛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2.跨国公司与环境的关系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主体,它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一些跨国公司在拓展新产品的同时,积极倡导安全、健康、环保的理念,生产具有环保性能的产品。这些产品既为企业创造了高效益,也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定力量。但是,跨国公司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跨国公司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半以上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作为最主要的经济主体的跨国公司对全球的生态与环境的不断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环境与贸易的关系

近几年来,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二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贸易对环境有影响,环境对贸易亦有反作用。贸易是导致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不加限制的贸易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环境对贸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环境既能够促进贸易的增长,也能够阻碍贸易的正常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环境是贸易正常进行的基础,为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2)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障碍;(3)环保时代的到来,也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出现了“绿色壁垒”、环境认证、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等新现象,有利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贸易、环境与跨国公司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呈环状链接。无论哪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各方;反之,如果好的影响也会促进其他各方的发展。

二、在贸易与环境中跨国公司应该起到的作用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自由贸易中逐渐发展壮大,因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跨国公司关注其对环境贸易的影响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范榜样作用

跨国公司在履行全球公司的责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给其他企业带来了全球性的崭新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性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大多是全球性的企业,具有表率作用,更应该履行环保节能的责任,站在全人类持续发展的高度为公众树立诚信守责、高效低耗、开拓创新的形象,为社会和人类发展贡献物质财富的同时,树立道德的楷模,为人类贡献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以自己的行动向其他企业提供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多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借鉴跨国公司的环保经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才会少走弯路。

2.竞争淘汰作用

跨国公司带来了竞争的同时也带来淘汰机制,把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企业淘汰出局。作为世界上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同时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先进理念,而这些先进的理念恰恰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产品性能、价格的竞争,上升到产品中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层面的竞争。很多跨国公司对在东道国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对所投资项目,从高消耗、高污染转型为低消耗、低污染,甚至于零排放。而那些不能意识到以致于没有采取行动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3.吸引外资作用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对其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其中就包括环保项目。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前正面临着环保的困境,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跨国公司的资金正好可以改善环保投资资金不足的状况。不过,这还需要对外资进行调整和合理引导。调整外资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外资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外资应当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仅能够自身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有利于当地企业在开放的条件下自主创新、有利于节省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减少排放和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建立起“用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换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的理念,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最终出路。如何进一步促进跨国公司为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需要发挥跨国公司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几个作用。

转贴于

三、当前现状分析

1.跨国公司开始重视环境和贸易以及两者随之产生的问题

通过kpmg(毕马威)在2008年的全球社会责任调查报告可以显示出来。kpmg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三年中,跨国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报告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kpmg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调研含盖了全球2200多家企业,这其中还包括全球财富250强,和销售收入最大的100家企业。

从微观上看,跨国公司的利益实现机制正在发生改变。跨国公司利益实现已从原来依靠单纯的市场竞争,改变为要加上考虑社会公众利益。甚至可以说,企业利益的实现要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企业如果不顾社会公众利益,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从宏观上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如跨国公司在促进世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2.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随着跨国公司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1)对环境的破坏。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投资设厂,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进行生产,对某些资源几乎垄断性的占有和掠夺式的开采,使资源的总量锐减,在给东道国的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造成污染转移。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格限(下转129页)(上接131页)制企业在国内从事易造成污染的产品生产,从而促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污染产业向国外转移。由此就导致发达国家在廉价使用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同时,也节省了大笔昂贵的环境治理费用,而发展中国家资源日渐枯竭,并不得不为环境恶化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和健康代价。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跨国公司缺乏应有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些企业在其国内或许做得很好,可到了他国却将环保抛在一边,甚至肆无忌惮地排污,这是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其次,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放松和推卸社会责任,与部分地方政府的“纵容”分不开。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漠视企业社会责任,之所以旁若无人,是因为这些国家法律不完备、法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到位,这既有政府的不作为,也有法律的难以实施及执行,更有媒体和社会公众难以获得某方面信息的原因。

四、强调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促进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和谐发展

作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角——跨国公司,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还是社会学角度,都必须承担必要的环境责任。由于环境保护驱动力量的加强,对于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必要的业务。

1.提倡联合国制定新的经济规则

支持联合国主导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现行的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主要反映了它们的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应当由联合国主导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消除贸易保护主义,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加重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像联合国这样的全球性组织才具有制定使所有人受惠于全球化所必须的原则、标准和规则的能力和合法性。” 同时发展中国家应该更积极的参与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和贸易组织的活动和谈判,了解世界环境保护发展的新动态,争取公平合理的谈判地位。

2.强化跨国公司的自律约束

强化企业自律约束就是企业从内部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对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进行自我规范、约束和控制。来自外部的压力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促使一些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公司的领导者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毕竟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公司使命、对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取向等直接由领导者的决策所决定。而且,领导者对企业责任问题的认识及其自身行为的表现直接向员工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公司的员工在这方面也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企业责任的规定和公司制度的执行最终是由员工来完成的,员工对于社会普遍价值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和具体行动反映了公司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3.建立“政府——ngo——社会”多元互动机制

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第3篇

一、东莞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

东莞,又称“莞城”,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广东四小虎”之一?,号称“世界工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全国4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东莞在9610监管项下通关货物总数为55300票,总金额为1060.9万美元,汇总报关单达2383票,这一数据在全国各地市中排名第一。以东莞庞大的跨境电商贸易货源地优势,吸引了很多电商落户东莞发展,相信很快被打造成“世界商场”。经过调研,了解到东莞跨境电子商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东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起步较晚,发展的生态链不够完善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具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天然土壤。近年来,跨境电商业务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因支撑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园起步较晚,阻碍了东莞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2013年11月,东莞第一家跨境贸易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比深圳、杭州等城市要晚些,故她的发展也比不上两者的发展。今年5月,东莞市举办东莞电商展会,参展的300多家企业当中,大部分企业来自深圳的企业,东莞企业很少。现阶段东莞跨境贸易电商氛围不够浓厚,产业发展无序,呈现众多中小电商竞相发展的态势。市跨境办的相关负责人在展会上提到,东莞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链条不够完善,但发展的潜力巨大。

(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套配的进出口政策不够完善

东莞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出台了一列系的政策,规范业务执行。2014年7月,海关总署在东莞率先启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进行跨境电商货物的通关;8月,东莞市国税局开辟了“特殊通道”,办理了首笔通过海关总署通关平台以9610监管代码下申报的跨境电商出口退税,这标志“关”“税”业务被打通。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税制问题。根据跨境电商业务的特点,电商们希望实行出口“免征不退”的政策;通关效率问题。通关虽然被打通了,但有待出台适合“碎片化”订单出口的通关监管政策;单一窗口问题。建立“单一窗口”,实现“关”、“税”、“汇”、“检”、“商”、“物”、“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汇集跨境贸易商流、物流、金流的信息,实现对跨境电商的有效监管。

(三)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缺乏

东莞作为全国电商三成货源产出地,要抢占跨境电子商务的新蓝海,首要的是培养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应具备英文网店管理、在线英语交流、海外网络营销策划及执行、搜索引擎优化, 海外客户需求分析等应用能力, 同时了解国际支付方式、国际物流工具、国际贸易常识、跨文化交流等知识,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 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兴产业, 本身专业人才不多,有经验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同时, 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来不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进行调整, 故产生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东莞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应对对策

(一)加快打造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集群,加强扶持电商企业的力度

东莞市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力度扶持当地电商企业发展。2014年8月28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东莞大力培养壮大电商经营主体,支持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支持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意见》提出,金融服务机构与电商企业对接,扩大电商企业融资范围,支持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型电商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意见》主张,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利用现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资源兴办电商企业和园区;《意见》支持在市级电商园区内,设立集群注册托管公司,组成企业集群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促进了电商企业发展,营造发展跨境电商的浓厚气氛,结合东莞制造的天然优势,培育一批知名大型的具代表性电商企业龙头或电商服务企业龙头,促进东莞本地跨境贸易的升级发展。

(二)完善东莞跨境电商业务的进出口政策

跨境电子商务碎片化的订单带来了碎片化的通关、报检、外汇、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的监管压力和高昂的监管成本,这是跨境电商和监管部门难以承担的。解决碎片化通关业务,海关推出9610的监管新规则,并且与检验检疫一起推进电子化、集约化通关。跨境电商方面海关只走通了半步,检、汇、税需进一步改进,提供新的便利。通关方面,通过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来集成海外订单,实现集约通关。物流方面,通过现代物流企业集成电商运单,改造货代的流程。所以,东莞目前的探索方向是通过建设公共监管仓,形成跨境电商货物和相应数据蓄水池、导流渠,推动实现数据的互通、交换。进一步探讨东莞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机制、新载体、新措施。总的来说,实现“五个一”,即一仓、一展、一园、一链、一码。一仓指的是公共监管仓,一展指的是东莞跨境电商O2O网贸会,一园指的是跨境电商产业园,一链指的是跨境电商产业链及服务链,一码指的是云关码。用以引导和解决碎片化订单的进出口业务。

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G712;F713.36-4

一、 跨境电商发展前景好,人才供需缺口大

近几年,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6万亿元,2012年约为2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元,2016年预计将增至6.5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以今年的双11为例,速卖通开场3个小时,交易额已超过2014年双11全天的订单量和交易额。全天速卖通订单总量接近3600万笔,交易共覆盖230个国家和地区,共产生35,779,644笔订单;销量超过10,000单的店铺共计366个;销量冠军店铺,订单总量高达88,523笔。在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看到了发展机遇,纷纷尝试从传统外贸企业向传统外贸与电商外贸并重的企业转变。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迫切,要求人才不仅要懂外贸,还要懂电商平台的操作,最缺乏能够利用电商平台把公司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人才。[1]针对外贸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重新明确中职学校跨境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引入具有丰富跨境电商运营经验的外贸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等,从而提升专业综合实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当前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跨境电商教师缺乏,教材开发相对滞后。

从教师层面看,较多中职学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外贸企业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另一部分有外贸企业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具有的是传统外贸企业的工作经验,不具备跨境电商相关工作经验。而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外贸业务,商务英语及跨境电商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以这样的要求看,中职能担任跨境电商课程教学的教师非常少,能够参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教师更少。从教材层面看,传统外贸专业课程教材与跨境电商课程教材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相关课程之间没有互融互通,教材开发相对滞后。现有的跨境电商教材多偏向于对跨境电商基本流程的介绍,而没有融合外贸业务及商务英语类知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觉得跨境电商课程是电商课程,而对课程感知到外贸知识和商务英语知识较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

2.企业所面临的校企合作问题

从企业层面看,不少跨境电商企业都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面临的外贸形势及压力,要求合作学校能短期内为企业创造价值,缺乏对校企合作长期投入的计划和动力。从企业导师层面,外贸企业员工都面临着较大的业务压力及工作压力,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并不能保持长久持续的指导热情,此外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没有培养计划,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培养指导。

3.学生以完成作业的心态参与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的益处认识不足。

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还是以完成作业的心态去完成工作,而不是员工的心态做事情,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够,做事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学生较少自己思考怎样将工作做得更有效率,更好。此外学生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觉得为企业做事情必须得到相应报酬,对参加校企合作带来的益处认识不足。

三、有关中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

1.引入合适的校企合作企业

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学历要求不高,强调员工动手能力,操能力及工作态度,所以国际商务和商务英语专业中职学生毕业后多选择本地中小型外贸企业就业。学校可以选取对校企合作有长期合作意愿,愿意与学校在跨境电商方面共同成长进步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学校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对合作企业的公司实力及产品竞争力进行较深入的了解,选择发展势态良好的企业,保证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进行。

2.教师到企业跟岗学习,企业员工参与学校教学

中职学校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缺少的是跨境电商工作经验。学校可组织教师赴企业跟岗学习,学习跨境电商实操经验。同时引入企业骨干员工进入课堂教学,让企业员工了解中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

3.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每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课堂讲授以基本的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为主,让全体学生学习跨境电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自愿加入学校实训小组。实训小组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培训。实训小组承接企业部分跨境电商工作,如询盘,产品上新,邮件营销,海报设计等工作,在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小组的同学为企业分担工作的同时学到技能。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上岗工作,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4.调整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编写教材

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加入电子商务实务和跨境电商操作实务等电商类课程,实现商务英语、外贸业务、电子商务三类课程的完美结合,为跨境电商综合实训课程打下基础。[2]而与此同时,根据外贸工作的各个环节为背景,以跨境电商为平台,以真实业务案例为素材,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选取教学内容,将商务英语、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子商务三个模块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进行教材的编写。

5.积极开展校内技能竞赛,踊跃参加校外技能大赛比拼

为提升学生跨境电商技能,学校应积极开展跨境电商技能大赛。竞赛项目主要以单项为主,如图片处理,海报设计等,通过比赛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另外,越来越多的协会、学会组织各种形式的跨境电商技能大赛。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组织的全国中高职学校进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学校应该积极以团队形式参加类似比赛,通过比赛检验自身学校的跨境电商的技能水平,发现自身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能够获取相对稳固、熟练的操作人才及专业技能人才,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的强化企业综合实力。[3]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跨境电商人才质量水平,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5,(2).

[2]周银新,程忠国,李霜.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2016(2)

[3]王丽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

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问题;对策建议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外贸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进出口模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产业链的布局。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8万亿元,2012年为2.3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2014年做为我国跨境电商元年,交易规模达到4.2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15.89%。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强劲的发展势头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增长到6.5万亿元,会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借我国跨境电商飞速发展之势,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出现对现有跨境电商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调整,特别是以制度创新为特色的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9月,天津获批成为第8家具备保税进口业务资格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为天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天津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北方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可以说天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区位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无疑让天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另外,在仓储运营和金融方面等诸多政策方面的支持,能够吸引更大规模的结算中心和物流中心落户天津,能够更好的解决交易结算、物流和流通政策三大难题。目前天津跨境电子商务采取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并取得积极的进展,包括“创新贸易监管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等。

2015年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提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兴贸易业态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海关监管系统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互联互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主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物流服务企业集中报关、纳税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优化通关流程,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一系列政策支持无疑给予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契机。特别是2015年9月,天津成为跨境电商服务试点,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作为中国北方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国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正迅速成为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贸易产业新机制、新业态的新聚集地。随后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天津于家堡自贸区举行,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是天津自贸区在应对行业发展趋势,推动跨境电商与外贸联系,探索贸易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目前天津市已成功建设滨海高新区部级电商示范基地,武清、宝坻、西青中北、中新生态城4个市级电商示范基地,及天津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东丽航空商务区、武清区4个市级跨境电商创新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多家跨境电商提供入驻,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区三大产业集群之一,2015年新落户相关企业超过1800家,占到总数的近四成。2013年聚美优品天津总部在武清京滨工业园落户,2015年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例电商与零售联盟的丰趣海淘实现O2O模式,同时天津空港跨境体验万国馆将也相继开幕。

二、天津跨境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天津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这是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一大优势,实现贸易新模式转变的重要工作,也是天津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对电商企业经营标准设定方面,海关、商检等部门规定比较模糊,有些企业反映政策不透明。因此,自贸试验区距全面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仍有一定距离。具体而言,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天津获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后,迎来对大型跨境电商企业招商的黄金时机,但真正意义上的跨境电商知名企业还没有进驻自贸试验区,例如天猫国际、京东等。因此招商困难是有的,这与我国跨境电商大环境下部分国际性品牌尚未进入中国市场有一定联系。

其次,跨境电子商务直邮模式的商品数量激增,而天津最初开展大多是直邮模式,这样国境检疫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性加大;进口电商平台对海外货源掌控力相对较弱,由此而产生的假货、仿货现象对进口电商行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这些状况同样也在天津出现,这就对天津海关跨境电商的监管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天津开展跨境电商模式探索及建议

天津受到成为第八位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利好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模式也会随之多元化,那么天津跨境电商模式在已有其他试点城市经验下,探索并创新出新模式具有实质性意义。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分为“一般出口”、“保税出口”、“一般进口”和“保税进口”,而第一批海关总署批准的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上海、重庆、郑州、杭州、宁波在跨境电商模式上都各具特色。根据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经验,我们可以对天津市跨境电商模式进行探索,从而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在此之前,天津只可以开展前三种模式,在获批跨境电商城市后,就可以开展“保税进口”模式了。另外天津可以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的O2O电子商务模式,这也是借助杭州、郑州经验,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功能,建立线下专业化的体验馆提供购物体验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面对“招商难”的相关问题,天津需要引进跨境电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这条供应链应该包括进出口供应商、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跨境贸易商、跨境物流、支付结算、数据处理、研发。依托自贸区的政策及功能优势,积极筹建集商务办公、通关监管、加工包装、仓储配送等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促进跨境贸易集群化集约化发展。依托东疆已建立的各类专业化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天津港在港口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作用,有序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商流等供应链资源,积极介入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包装加工、服务平台建设、供应链金融等物流增值环节,培育港口物流新型商业模式,带动港口贸易、物流地产、金融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充分发挥天津港服务京津冀及更广阔腹地优势,整合京津各自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建成我国北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中心。

2015年12月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与韩国贸易投资往来关系更加紧密。作为毗邻韩国的天津市,可以重点发挥其地区优势,创新中韩电商运营通道。目前,作为与韩国有着合作示范城市的威海市,其口岸早已开通了中韩陆海联运业务等,可能在未来要进一步开展陆海联运汽车货物整车运输业务和海运快件业务,这也许带给天津港一些启示,在物流运输方面开辟新的运输通道。

参考文献:

[1]曹维.天津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发展策略[J].港口经济,2015(12):48-49.

[2]张磊.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对天津港的启示[J].港口经济,2015(2):23-26.

[3]张红英.中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研究―以兰亭集势和全球速卖通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