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0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是学生按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实际,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实效。

1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从实践出发是科学的理论研究的起点,而从实践出发来理解,才有可能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科学的合理的解释。”思政课作为一门旨在帮助大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认识分析社会和人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延伸思政课课堂教育空间,充分运用社会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去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理论产生其特有的魅力,彰显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1 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改革已进行许多年了,但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老问题。很多学校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往往流于形式。这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而从一些学校实践教学的成功尝试来看,实践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延展了理论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变为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运用实践教学法,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感、吸引力和教育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注重传授教材理论和灌输课堂知识的倾向,把学生视为“理论知识的容器”。思政课实践教学法的实施,一方面,能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参与思政课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感知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生动的社会素材、尖锐具体的热点关注可以加深学生对许多抽象理论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感、吸引力和教育功能,从而实现“灌”与“启”、“输”与“导”的有机结合。

1.2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说,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服务的,其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而在于让学生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运用实践教学法,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社会交往,他们的接触面很广泛,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喜欢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希望有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环节,希望能有自己的参与。运用实践教学法,变换师生角色位置,让学生登台唱主角,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实践教学法,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讨论中明白“为什么”,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运用实践教学法,适应大学生思想形成规律,为学生提供现实环境中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里作为独立自主的人格主体参与教育活动,置身相关社会情境之中,凭着个体的理智与激情去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自己的行为,获取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3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只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其他教学形式的运用,这往往造成思政课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的开展,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实践教学的意义、形式、方法。实践教学模式对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思政课教师在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亲身实践,进行调查研究,这无形中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改变了思政课教师科研上的纯理论研究,提升了其理论的创新能力。

运用实践教学,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讲授思政课教学内容。“实践观点就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它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最基本的观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因此,需要运用实践的观点,才能真正讲清楚和真正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也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有更客观的认识,更直观的感受。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高校领导、专业课教师和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思政课对于学生以后走上社会的帮助并不大,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而很多思政课教师自身也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往往强调课堂的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主要是怕实践教学组织起来麻烦,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学生安全责任,所以都不积极主动。这些认识的偏差必然阻碍“两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2.2 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全校各系、各年级和各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则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管理和监督,也很难取得实效。在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被看成理论教学的补充。课时少、组织实施不规范,这导致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很难得以发挥,必然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效。

2.3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脱节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通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案、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体悟,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延伸及运用。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往往忽视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既无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无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形式上的重视与实际中的忽视 尽管都在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但很多职业院校往往流于形式而少有实效。开展的讲座、讨论、演讲、辩论、参观访问、调研活动等花样不断翻新,声势造得轰轰烈烈,但这些活动是否切合实践教学的主题,是否真止解决实际问题,却似乎并未得到认真的关注和考核。加之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坚持下去,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这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从实际出发,总结历史和现实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切实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新特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信度和亲和力,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以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拓展建设进行尝试性探讨。

3.1 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作为公共课,思政课本身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作为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更是没有引起重视,认识上存在偏差。要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首要任务是更新思想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思政课,重视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投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中来,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2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力度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一套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加强管理的依据。要想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必须制度先行。首先,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的范畴,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严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其次,要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组,制定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检查和督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保证实践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地开展。再次,要形成对实践教学定期评估和交流机制,探索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积极加以推广。

3.3 建立实践基地,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实践基地是衡量思政课教学整体状况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学评估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校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社会,从事社会性的工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社会,毕业后很好地适应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应该本着与理论教学相适应和“就近”原则。把实践教学尽量安排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及周边地区。比如,现在各大城市的博物馆、纪念馆等都已免费开放,把这些场馆作为实践基地,无形中会节省不少资金。除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外,为了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学校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也可以与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3.4 完善考评体系,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以价值的自我肯定感,引导他们树立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信心;其次,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引导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氛围。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再次,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综合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情况,教师应根据考核标准一一评定成绩。对于优秀典型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表扬和宣传。挖掘其中有新意、有创意的典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最后,加大对实践成果的检验力度,强化社会认同,形成个体、学校、社会综合的评价体系。

4 结语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新时期,无论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还是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及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来的民主化、个性化要求,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与途径,建立富有实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文龙.新形势下网络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07(36).

[2]陈思莲.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索[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2(1).

[3]戴金祥咖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理性思考[D].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1引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它也是党的最根本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第一必须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要求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而政治课就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各方面问题的方法,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课就是在贯彻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和生命。

2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1现状

目前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政治教师被看成是“骗子”,政治课被看成“吹牛课”;学生在平时尤其是高一、高二阶段学习政治时觉得无所谓,把政治课当成是主课以外的休息课或故事课,感兴趣的内容就听听,遇到一些比较枯燥的原理时就让大脑休息。所以到了高三,当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政治作为加一课要应对高考要求时,就很难从容应对。从答题情况看,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几乎能“倒背如流”,怎么一答题就扣分。关键一方面是高一、高二阶段没有重视,基本原理没掌握,解题思维也没有得到过相应的训练;另一方面对理论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对实际生活了解不多,不会将理论同联系实际结合起来。要解决以上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2对策

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应当说,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学好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较好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同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就会把思想政治课讲成纯理论条条,变成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很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等问题。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实际存在的问题包罗万象,胜不可数,如果信手拈来,势必会浪费时间与精力,因而,科学地寻找“结合点”,选择实际问题极为重要。教师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的分析说明,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确保让学生感兴趣。例如,讲授“普遍联系”观点时,可针对“美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同学围绕“萨达姆被抓住之后,国际社会会出现哪些反映”的主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的不同,各国的反映也会不同的”这一结论。最后达到“事明理喻”,即明确联系是普遍的观点。可以说,这种紧扣社会问题与学生现实实际的“生活化”教学,既能促使课堂教学尽量做到深人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轻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从而喜欢政治这门学科。

3理论联系实际作用意义和注意问题

3.1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上海市的政治教材每年都在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程度不同的修改,正在进行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提出了构建贴近学生生活,重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以及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不同年龄的综合素质,学力基础的情况,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在学力方面做到迁移,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与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和拓展等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贯彻二期课改更加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和方法。

3.2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45min的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还要靠自身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完善。学生只有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一定的方法,如启用学生的实际,用他们所掌握的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在高一、高二阶段,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有关的故事、时事、名人名言等。然后在每节课的前5arin让每个学生讲自己准备的材料,再由其他的学生来分析材料中所蕴涵的有关原理。通过这一尝试,可以发现学生在搜集处理教学材料方面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虽然社会生活阅历浅,但也是社会中的人,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们接受新事物通常要比教师快,搜集到的材料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启用他们所掌握的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使这些材料成为教学材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外,引导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人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专题讨论会,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鼓励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当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时,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样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联系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3.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必须先理解再记忆,这是教学别需要强调的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在高三政治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授新课是“理论联系实际”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不多,而且是零散不成系统的,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多个实际案例反映同一个原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如反映意识能动性的事例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第二复习阶段是“实际联系理论”阶段,此时学生已对该掌握的知识体系都已基本完成,学生必须将学科理论体系相互融合渗透,根据新情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重新筛选、整合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原理来分析同一个案例。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可联系以下原理来分析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国际竞争的实质;国家职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思维训练,再加上不同时期的典型试题的练习,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应对高考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可从我执教的两年高考成绩中得到证明。

3.5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实际”,它不是信手拈来,什么都可以的,在选用实际材料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广泛性凡是符合教材实际、学生的思想、生活、兴趣的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国家的发展实际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引用。如学生喜欢的漫画、流行歌曲,他们所追求的各种时尚的东西等,如果选用恰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针对性任何一个实际材料的选用,必须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分析,它必须是体现某一原理的典型事例。

(3)及时性政治课要及时回答学生对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所以,对一些反映国家或社会发展的带有时代感的新出现或出台的大政方针(主要是时事热点)作为教师要及时掌握和传递给学生,特别是用教材中基本原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

(4)渐进性教学中所选用的材料要有层次,尽可能地由近及远、由浅人深,做到深入浅出。在讲授“按规律办事”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足球、篮球比赛不能缺少规则等,即使不少学生喜欢的游戏也有自己的规则,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是不能没有秩序的,进而用类比方法让同学明确自然界、人类社会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必须遵守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确定不移的秩序,即规律。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校思政课 小组合作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对创造性人才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出台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和出发点,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教育指导思想和课程构造模式。由于这种学习方式自身的独特优势,近些年来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研教改的重要探索方向。

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单向输出,缺乏双向和多项交流,学生缺少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因此政治思想道德知识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然而,研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拓展更为广泛、更为有效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研究性学习”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足。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呈开放的学习态势,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学生可以走入社会大课堂,自主开展更广泛、更有效的社会调查、现象观察、收集信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符合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探究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的这些优势,对内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视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课的范围,以及为拥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因而它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价值”。

近几年来,我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确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我在研究性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往往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才能制定有效的合作研究方案,它可以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人际的交往和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和个人独立研究形式相比,它可以克服力量单一、孤军作战,缺乏研究的支持力量和互补性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固定的研究小组。

在学期伊始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及意愿,分好固定活动小组和固定学习座位,注意事项如下。

1.分组要科学。要考虑成员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因素优化组合,尽量缩小组际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在组际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固定学习小组”有利于在一系列课题或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之间不断深入交流和融合,在课堂的展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增强组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组际之间有利于形成积极良性的竞争关系。

2.固定组员座位。小组成员按“半圆形”、“圆形”等排列方式合围而坐,为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其实质是在成员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共同使用学习材料,彼此交换意见和信息等。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方便教师随时观察活动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3.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人太多会难以控制,并会出现人多不干活现象,降低活动效率;太少则难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不利于形成多方有效的交流和信息整合。

(二)科学选择、确定研究性的课题或专题。

进行正式研究前,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课题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研究性学习课题或专题的选择可以是学生自主发现,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遴选的课题或专题一定要具备“思想教育性、科学性、现实迫切性和研究可行性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等因素。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如在课题的选择设置上不能太难,范围不能太过宽泛。我给学生布置过一个研究性专题,《文化产业在中国发展滞后的研究分析》,在各个小组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后发现,这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课下我调出学生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相关分析报告,认真分析研究,找出了症结所在,研究专题涵盖的范围太广,涉及的相关子课题太多,文化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等许多相关产业,这个专题的研究不仅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量,而且要耗费研究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时间精力是很难做到准确把握和分析的,超出了研究者的掌控能力和研究水平,因此无论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还是教师提供的研究性专题,都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看看专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基于这次经验,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小的研究性专题――《关于动漫产业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专题的研究范围大大缩小,学生对这个专题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最后实践证明这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

我针对课程的特点还设置了以下研究性专题,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思品课中设置了《对当地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分析》、《对当地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分析》;概论课中设置了《家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对当地的洋快餐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和《对当地电脑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等等。这些专题和学生的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积极性高,比较感兴趣,在时间安排上小组成员可根据本组成员的时间,在周末灵活安排考察和调研,同时市区可供考察的地点多,交通方便,客观上也为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制作课件、相关视频及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成立后,组织学生召开课题小组讨论会,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拟订整个研究活动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活动研究方案,确立课题负责人、成员的分工、研究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实施的研究进度计划和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分工,按照既定的计划,通过广泛收集信息、现场采访、多角度现场观察等方式,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最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汇总活动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处理信息,制作展示课件,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四)课堂展示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最后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交流中每个小组派出一至两位同学,走上讲台展示课件,汇报研究的过程、得出观点或结论。每组汇报完毕,其他各组及教师提问和评议,师生、生生间互动答辩,总结优点,发现不足。经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汇报交流,分享研究信息、创意成果和经验,课堂展示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结果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评价方式采用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生研究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最后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师的总结和成绩的评定。

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情况、最终成果和实施的意义进行总结和评价。我就此对学生的学期作业进行改革,以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分工和所作的贡献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和每位成员的成绩,特别把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与学期总评成绩直接挂钩,尽量避免“课题组长累死,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学习盲区”,提高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参与热情和活动效率。

三、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危机感,促使他们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纷纷表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合作精神,就不可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胆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了接触社会的恐惧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也是受益者。

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有“研究型教师”,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观使大多数教师不习惯探究,“强调学生探究,却找不到研究型教师”。我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促进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力,实现由“重教”到“重导”角色的转变,真正把教师推向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个新环境,至少在专业成长方面是有益的。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尚未完善的阶段,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根据实践,我认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1.对课题或专题的可行性和可控性有整体和科学的把握;2.“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监控和指导要到位,对学生研究活动的掌控和要求越具体翔实,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就越有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3.制定规则促使组内形成有效的良性合作机制;4.由于研究性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因此专题研究在一个学期安排多少次,安排在哪一章的问题;5.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合理地穿插结合。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相信通过不断尝试、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一定会探索出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第4篇

高校学生的实践课大部分都是在实习基地完成的,因此说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独到之处是提供学生一个实际场景,真枪实干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学以致用中深化认识。从某方面而言,实习经验比课程讲授更为重要,它能帮助学生学习处境知识,以应付突变及各种场景,并从中获取实务判断与实务智慧,以鉴别各种理论,加以有效运用,尤在能力培养与自我认知方面,实习教育的价值明显优于课堂讲授。因此,把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进行捆绑教育,以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习教育相结合,从而完善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效能是极其必要的。因此,我们的实习基地都应该建设成“双基地”。所谓“双基地”,就是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来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各专业院系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并与各专业院系学生的实习、实训结合起来。也就是对于一些与思政课同时开设并有实习、实训环节的专业课程而言,实习、实训是这个专业教育的必须环节,思政课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进一步强化和检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说“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双基地”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特殊性的需要

思政课“双基地”实践教学能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由“外部输入”转化为“内部生成”。相对于其他学科和课程,思政课既是理论课又是政治思想课,它是理论性和政治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高校的思政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又是一门德育 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思政课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遵循一般专业课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其他一系列特殊性要 求。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必须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而将学生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同时作为思政课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来进行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把握、调整自己的心智结构,将理论内容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努力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自觉地做出道德的判断和选择,实现学生价值取向上“应当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向“我想这 样做”、“我要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的转变。真正将理论内化为他们的信念,实现学生行为选择上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采纳”,由“要我怎样”变为“我要怎样”的转变。这样就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二“双基地”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劳动分工已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由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要求劳动者必须由一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不仅要学会专业技能,而且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适应,学会共处,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的综合素质。“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如何实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指明了方向,《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说学生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更应当通过专业实习实训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建立“双基地”模式,可以防止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割裂现象,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实现学生思想教育与岗位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使毕业生能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良好对接。

三“双基地”实践教学是有效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的需要

思政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并整合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是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合力的一种有益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双基地”能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专业实习实训与教育实践融于一体的效果,即“二实带二课”(实习实训带“基础”和“概论”)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定期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情况,职业道德情况以及各行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学生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可以同时和学生进驻企业,学生边实习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可以将调查和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反馈到教学之中,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设计,又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贴近学生实际的第一手资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避免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双重建设带来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四“双基地”实践教学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个高校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索着思政课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成绩并不能掩盖目前依旧存在的问题。就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而言,大都还是模式老套,例如,带学生参观,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等,而参观大都流于形式,调查报告也是学生在网络上胡乱摘抄,所以说,要改变思政课的这种实践教学现状,就必须建立一种具有固定的基地,专门的教育方案、原则、计划和评价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式,而“双基地”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资源优势,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专业实训的教学计划,在专业实训中安排一定时间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专用课时,在各系校外实训基地中进行,并且要求教务处负责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计划,与思政部、各分院共同研究制订每学期专业实习实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而思政部负责“双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双基地”实践教学内容的修订和落实,组织实践教学内容的编写,检查、指导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总结实践教学的效果等。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总之,“双基地”实践教学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充分利用好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双基地”实践教学能更好地检验学生运用所学思政课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为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提供真实有效并体现专业性的第一手教育资料,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丹鸯.新课程方案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模式建构[J].职业圈,2007(10).

[2]黄小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思政课的实践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实践教学

1.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胡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各高校广泛的重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消极的影响。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第一,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领导指导力度不够,就会使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责任心不强和热情不够高涨;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1]这样发展下来,思想政治课虽然开展起来了,但实际整体教学流于形式。第二,学校领导和老师责任意识不清晰。学校领导认为自己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监督者,老师则是实施者;而老师则认为只有学校领导良好的组织思想政治教学才能保证思政课时间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导致校领导和老师职责相互推脱,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发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课都是以公共课开设,学生不够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一般是以公共课程呈现在课堂上的,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没有硬性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缺乏学校的积极性。

(2)相关制度的缺失,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保障。第一,在教学管理方面,全国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课当做是公共课来开设,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当做重要工作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影响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效性。[2]第二,在思政教学实施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为主,缺乏社会实践,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未建立严格的评估制度。评价的对象应该分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一般都不太严格,部分老师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评估要求也比较底,往往是组织一些视频教学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没有真正的社会实践。[3]这样的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反应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从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发展。

(3)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创新性。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是由相对单独的几门课程构成,它们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在实际的组织实践教学时,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统筹和组织安排,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思想政治课效率不高。第二,国家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思政课的统一标准,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由性很大,一般都是一位老师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让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4]又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更不利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第三,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应与时代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最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思想政治老师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平等的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长,一个思想政治老师往往要带一百多个学生,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和实践的学生极少。

3.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增加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比例。首先,要让学生和老师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各尽其责老师对学生负责,学生对自己负责,制定硬性的评估指标,激发老师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5]其次,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使思想政治知识能够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老师要多注重出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使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正常发展。首先,学校领导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其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重要性。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成立领导小组,使每个成员各尽其责,指导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工作,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效的开展。其次,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活动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6]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最后,建立严明的考核制度,以强制的手段激发学生和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投入,把老师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成果作为月末绩效考核,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成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核。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大思政实践教学的投资,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首先,学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经济投入,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支持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老师。学校要定期对思想政治课老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想更好的提高政治思想课的实效性,就必须要转变观念,重视创新精神,加深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认识,努力去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思;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分化及综合化模式建构[J];青年探索;2013年

[2] 谢太平;大道行思 取则行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

[3] 王国龙;优化高职院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路径探析――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4年

[4] 李冬俐;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