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溯源

食品溯源

食品溯源

食品溯源范文第1篇

食品安全管理思路需要更新

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单单显露出生产经营者道德的滑坡、市场管理者管理方式的滞后,还反映出一个重大的问题:消费者作为与生产经营者相对应的市场主体还未充分发挥其独立的社会监督功能。

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时候,各国便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予以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监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和运用。这搭建起了一条能够有效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评价与信息反馈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消费者权利诉求的渠道,保障消费者的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不被虚置和弱化。

欧盟的《食品安全白皮书》、美国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和日本的《食品安全基本法》等都是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而制定监管办法,我国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也引入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监管理念。

对食品溯源制度的借鉴和建立

我国已具备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立法雏形和实践基础。立法上,《农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已规定了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雏形——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机制。而《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在2010年和2011年分两批确定了实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的试点城市,并对部分试点城市拨付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实践中,部分省、市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积极运用的“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电子标签和二维码等可追溯技术有力地提高了监管水平,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查验制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以及经营者采购环节要做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食品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的信息记录查验制度有助于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在发现问题食品时按记录查找追溯相关责任人,也有助于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迅速将问题食品召回,缩小问题食品的危害范围,减少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

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查验制度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现行规定,食品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仅在食品行业内部保存,仅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起到一个备查的作用,并没有形成标签依附于食品上供广大消费者查询。这种食品信息记录的做法尚属食品行业内部监管的范畴,并未通过一种强制性的披露手段向社会公众公开,还未真正过渡到社会监督领域。

目前这种面向食品行业内部的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查验制度会导致责任追溯成本高。食品生产、流通环节颇多,消费者不能及时查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真正源头,延误了对责任人的追诉时限。一方面,容易使责任人闻讯后逃之夭夭,另一方面,对处在信息资源更加落后的地区,会致使问题食品造成的危害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

奶粉安全事件使我们再一次反思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和溯源的问题。当发现奶粉出现质量问题时,整个供应链中都有被污染的可能,从奶源到生产,到运输,到仓储再到货品上架等。试想,如果奶粉包装袋上有一个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标签,政府管理部门有关于奶粉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数据库,在发现第一批问题奶粉后,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立即根据可追溯标签和信息库探查究竟是奶场、奶厂还是运输、储存环节出现了问题,及时将缺陷产品召回,及时追究当事人责任,就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完善食品安全溯源制度十分必要

食品质量的信任品特性面临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相较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处于信息资源的弱势地位。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各项记录并未全程向食品产业链终端——消费者公开,消费者只是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或疑问时,才有可能启动这种责任追溯程序。目前,除少数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试点的地区外,我国多数城乡集贸市场的蔬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堪忧,消费者看不到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一切信息,更看不到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物质残留量。当出现食物中毒等食品卫生问题时,除了向菜市场追责,对源头责任人的追溯几乎无从着手。食品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机制,要求食品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披露有关产品特点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消费者或下游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

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和行业监管应渗入社会监督的因素。继三鹿奶粉事件使国家食品免检制度废止之后,“国家免检”、“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等标识的认定制度的存在意义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企业声誉机制建立的前提是企业产品服务质量与消费者的购买、认可等市场反馈信号的重复博弈,而不应是管理机构的权威认定。应向社会公众尤其是消费者公开,强化社会力量对于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作用。

食品安全溯源制度亟待完善

完善监管制度

在监管方式上,应该由传统的单纯面向生产过程和产品标准的封闭性管制逐步过渡到对食品质量信息的动态监控。在监管内容上,在食品监管部门建立食品行业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数据库,起到一个管理备查的作用。

完善关键技术

在食品行业中先推广使用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详细记载标签,再逐步推广二维码食品安全信息记录技术。可以在各大超市、生鲜市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相关信息。在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还要通过建立配套法规来保护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其中,食品追溯信息的收集和传送技术问题是关键。我国当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新技术采用意愿较低,对可追溯技术的应用造成了较大障碍。再加上农户分散经营,地域分布广,产品多种多样,这就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可追溯信息的收集和传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整个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信息资源短缺、分散,尚不能满足管理机构、消费者以及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因此,需要在研究开发食品追溯信息收集和传送技术的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共享和的平台,在网络以及新闻媒体上定期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保护商业秘密

食品溯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猪; 食品溯源; 信息化;数据库

四川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设计开发实施的“生猪食品溯源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正邦集团。该系统以RFID电子标签为主要信息载体,依托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系统集成及数据库应用等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整套信息化系统,实现生猪在屠宰环节生产全流程的电子档案管理,最终实现终端销售的“正向可查询,逆向可追踪”。

1 系统架构

图1所示是本“生猪食品溯源系统”的基本架构。

图1 系统架构图

整个系统由企业级应用系统构成,各级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

2 主要功能

结合正邦集团吉安屠宰线屠宰流程及岗位设置情况,实现收购、静养、生产排班、检疫、无害化、销售出厂等环节溯源关键数据的采集。图2所示为系统关键数据采集点图。

图2 关键数据采集点

供应商信息管理主要进行供应商信息登记备案。图3所示为供应商信息管理界面。

图3 供应商信息管理界面

生猪收购信息登记是对正邦集团养殖基地出栏的生猪进行登记,主要是登记养殖场名称完成收购登记。对合作社养殖户的生猪,收购登记时刷RFID身份卡登记收购信息。图4所示为系统生猪收购信息登记界面。

图4 生猪收购信息登记界面

传递追溯信息是在生猪进入屠宰生产线后,在二次提升悬挂时通过屠宰线RFID读写器将屠宰挂钩ID号与生猪屠宰排班顺序信息进行关联,达到传递追溯信息的目的(见图5)。

图5 屠宰线RFID读写器

检验检疫信息采集是在进行检疫时,如果发现问题,则记录屠宰线标签外编号与检疫结果对应。然后根据系统提供数据采集窗口,将检疫信息登记入库。其界面如图6所示。

图6 检疫信息登记界面

无害化数据统计:通过同步检验后,系统将对无害化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图7所示为无害化处理信息登记界面。

图7 无害化处理信息登记界面

白条配货数据采集就是通过屠宰线月台的二条白条发货线完成白条出厂数据的采集与溯源信息对接与数据采集。其溯源结果界面如图8所示。

图8 溯源结果界面

食品溯源范文第3篇

关键字:条码技术 食品安全 食品溯源 应用研究

食品直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首当其冲会受到侵害。同时不安全食品带来的危害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因此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带来的国际贸易问题也日显突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取消了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凭借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等优势,实施以检测标准为基础的贸易技术性屏障,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人民健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开始应用“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等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体系仍没有建全体系,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无法实施跟踪与追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食品溯源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能。条码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可以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环节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并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一旦食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进行追溯,准确地缩小食品安全问题的查找范围,查出问题出现的环节,追溯到食品的源头。条码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关键的食品溯源技术。

一、条码技术体系分析

条码技术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应用中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而产生的,它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准确的获取与传输,为实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提供了技术手段。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商品条码就引发了一次商业革命。而在近年迅速崛起的物流供应链及电子商务中,条码技术则更是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当前,国际上负责条码技术的研发推广的组织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该组织负责管理和维护的以商品条码为核心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系统)是以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等进行编码为核心的集条码、射频等自动数据采集、电子数据交换等为一体的服务于供应链的开放的标准体系。该系统从标识层、采集层和交换层上为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对于条码在食品中的应用而言,主要涉及EAN.UCC系统的如下技术内容:贸易项目(贸易单元)的编码与条码表示、物流单元的编码与条码表示、信息属性的编码与条码表示、位置码的编码与条码符号表示等。

1.贸易项目条码

贸易项目是指一项产品或服务,对于这些产品或服务需要获取预先定义的信息,并且可以在供应链的任意节点进行标价、订购或开据发票,以便所有贸易伙伴进行交易。

按照贸易项目的流通领域可以分为零售贸易项目和非零售贸易项目。零售贸易项目是指在零售端通过销售时点系统(POS)扫描结算的商品。贸易项目根据其销售特点,可以分为定量贸易项目和变量贸易项目。定量贸易项目是指有固定包装,以统一预先确定的量度(类型、尺寸、重量、成分、样式等)进行销售的贸易项目。变量贸易项目是指那些没有固定包装,随机确定购买数量的商品,例如:新鲜蔬菜、水果、粮食、鱼、肉、熟食等散装商品,在销售过程中都是以随机重量销售,每一位顾客购买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可能都不同。贸易项目编码有四种编码结构:EAN/UCC-13、EAN/UCC-8、UCC-12以及EAN/UCC-14。

2.物流单元条码

物流单元是在供应链中为了便于运输或仓储而建立的包装单元,是在供应链中需要管理的对象。托盘、箱、盒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包装均可作为一个物流单元。物流单元采用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进行唯一标识。通过SSCC建立商品物理流动与相关信息间的对应联系,就能使物流单元的实际流动被逐一跟踪和自动记录,同时也可广泛用于运输行程安排、自动收货等。这些信息包括:扩展位、厂商识别代码、系列代码、校验码,其中扩展位则是用于增加SSCC系列代码的容量,由厂商分配。例如:0表示纸盒,1表示托盘,2表示包装箱等。

3.物流信息属性条码

在EAN・UCC系统中,物流单元内的贸易项目的附加信息的编码,例如批号、日期数量、和度量等信息,可被定义为物流信息属性,可以运用应用标识符(AI)来表示。应用标识符是标识编码应用含义和格式的字符。其作用是指明跟随在应用标识符后面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应用标识符由2位到4位数字组成。应用标识符后面的数据部分由一组字符组成。条码符号用UCC/EAN-128条码符号进行表示。而且,可以通过应用标识符用UCC/EAN-128条码进行链接。

4. 位置码

在食品供应流过程中,从安全溯源角度来讲,对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涉及的参与方和实物流动的物理位置进行标识十分重要。这可以运用EAN・UCC全球位置码(GLN)来实现。位置码采用EAN/UCC-13编码结构。若用条码符号表示,必须与相关的应用标识符一起使用。目前GLN只能用UCC/EAN-128表示。

二、条码技术在食品溯源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在食品供应链过程中,运用条码技术对食品信息进行准确标识和自动采集,可实现实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从而提高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尤其对食品而言,运用条码技术,可实现食品供应链的跟踪与追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条码技术已经成了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信息技术。

1.食品溯源的含义

分析食品溯源要从食品供应链的分析开始。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食品供应链涉及食品原材料的供应商、食品加工厂、零售商、消费者以及中间负责流通环节的如承运商等流通参与方。下图是一个典型的食品供应链过程。在供应链实物流动的同时,也伴随着信息的流动。

食品溯源是指在食品供应流上,通过记录的标识对具体实体的历史、应用或位置进行回溯的能力。食品溯源系统包含了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所有类型的食品及相关产品,对从供应商到零售商的所有食品企业都有影响,甚至包括涉及的饲料及其他牧场供应品,还有包装等与食品接触的产品。

2.条码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信息共享。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食品溯源,必须从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来进行。在整个食品供应链及最后市场的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各环节信息系统间要以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共享信息。供应链上游的参与方必须将的相关信息提供给供应链中的下一个参与方。

业务流程规范化。条码技术应用于食品供应链过程,实现溯源的前提之一是,食品供应链必须稳定,尤其是各参与方要稳定,要在运用条码技术实施食品供应链溯源过程方面达成共识。运用条码技术进行食品溯源必须建立在流程规范化的基础上。

必须采用统一的条码标准。提高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信息标识是关键。应该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物单元及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进行唯一标识,采用统一的条码标准,以保证对流通参与方和流通实体的唯一标识。

必须使用条码标签。食品供应链上的各级包装单元,需要用条码标签来标识,各级标签的编码要包括用于溯源的上游环节信息。

3.应用案例

下面以条码技术在咖啡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应用为案例分析条码技术在食品溯源过程中的应用。咖啡供应链中参与方有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厂),制造商(生产厂),零售商。在加工厂的加工流程如图2。这个环节,可以用条码标识加工厂和袋装咖啡豆。对于加工厂:用GLN标识,以UCC/EAN-128条码符号表示。对于袋装咖啡豆:每袋咖啡豆分配GTIN和批号,以UCC/EAN-128条码符号表示。包括下列应用标识符有:01,表示其后的数据是GTIN;10,表示其后的数据是批号。由多袋咖啡豆组成的物流单元:用SSCC标识;以UCC/EAN-128条码符号表示。

在生产厂(制造商)的作业环节有:生产(烘烤,混合,粉碎,酿造),包装(填充),仓储。

(1)生产。在生产厂,咖啡经过一系列处理,每一步处理后的产品,如果要卖给供应链下游的参与方,则要按贸易项目用GTIN加批次标识,GTIN结合应用标识符以UCC/EAN-128条码符号表示。该产品的生产厂用GLN标识,以UCC/EAN-128条码符号表示。

如果咖啡豆的所有加工过程如烘烤、混合、粉碎、大过滤器中酿造、烘干、成小颗粒时包装都在同一生产厂,在该厂需要在这些环节记录各环节加工时间、加工名称和代码,以便于跟踪不同的生产阶段。见表2。在该表中未加工咖啡的批号是AB123,第一个加工名称为烘烤,加工代码为1,生产日期为020904,则新批号为AB1231020904,依此类推。

(2)包装。在填充阶段,所用罐子和罐盖由托盘送到填充站,装运罐子和装运罐盖的托盘有不同的SSCC标识。SSCC是获取罐子或罐盖的供货商信息、罐子或罐盖相关信息(如材质、制造日期)等的关键字。这些信息都可以以条码符号或电子报文的形式来传递。

填充之后的一罐咖啡用GTIN标识,以EAN -13、EAN/UCC-8、UPC-A或UPC-E条码符号表示。由多罐咖啡组合在一起的规则包装咖啡箱也用GTIN标识,以UCC/EAN-128符号或ITF-14表示。然后,多个咖啡箱组合在一起被装上托盘,改托盘用SSCC标识,以UCC/EAN-128符号表示。见图3。

(3)仓储。在仓库扫描托盘并给托盘分配一个空通道。当制造商收到零售商或分销商的订单时,按订单配货,如果需要拆分仓储的物流单元并拼箱,新生成的物流单元需要分配新的SSCC。

在零售商,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电子报文(发货通知报文和收货通知报文)就发货产品达成一致。制造商货物出仓库时要扫描SSCC以确认发货。零售商收货时扫描SSCC以确认收货。零售商用GLN标识,物流单元用SSCC标识,以UCC/EAN-128条码符号表示。

在消费环节,每罐咖啡用GTIN标识,以EAN-13符号表示。罐和盖的批号以人工可识读形式书写。

罐和盖用GTIN加批号标识。

如果消费者发现咖啡罐上有毛病,可通知零售商,零售商检查是否其他同一批次的罐都有毛病。然后,零售商通知咖啡供应商对问题进行调查并确定和“毛病罐”同一批次的其他罐的分销去处,从而实施召回。见图4。

三、条码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利用条码实现溯源功能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只要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不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加在加工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这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就可以建立完整的溯源系统。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环环相扣上,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断了,整个链条就脱节了,而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这是实施跟踪与追溯的最大问题。

在我国现在的情况,可能导致食品供应链脱节的问题有:食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管理的工业化规则建设在农业及商业中基础薄弱;一些鲜活食品的生产、经销、批发的参与主体,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行严格的行业管理;信息化在农村与初级农产品批发经销方面发展水平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技术基础薄弱;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

作者单位:张涵,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 李素彩,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程言清,黄祖辉.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3,1.39-42.

[2]孔洪亮,李建辉. 利用EAN?UCC系统开展食品跟踪与追溯[J].电子商务世界专刊 ? 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2003,3:12-13.

[3]程言清.食品质量认证与中国食品安全[J].中国标准化,2003,1:38-39.

[4]张涵,李素彩. 应用条码技术进行食品溯源的可行性分析[J].物流技术,2006,1:25-27.

The application of Barcode technology in food tracing

Zhang Han Li Caiqi

Beiji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 Beijing commodity College

食品溯源范文第4篇

一、立足“三个破解”,成立食品行业商会

为了做好食品安全备案管理工作,分局在工商局备案的基础上,对食品备案进行了不拘形式地创新,引导、鼓励食品经营主体于2010年7月成立了博山区食品行业商会,由商会自行对食品备案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破解了食品备案工作的难题。

(一)破解了食品追溯不完整、不全面的难题。通过成立商会,将大中型商场、超市、大型批发点全部纳入会员管理,有效解决了大中型商场、超市供货商较多,索证索票难以到位,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由于进货权在总部,难以取得供货商的供货票证资料的问题。另外,供货商必须按照《食品供货商备案须知》的要求,将所有资料备齐后,才能在商会实现备案。商会将所有资料统一填写《博山区食品供货商管理台账》,录入“博山区食品供货商管理系统”,由于备案标准统一。备案程序规范,有效解决了食品追溯不完整、不全面的难题。

(二)破解了建账难、成本高、坚持难的难题。成立商会,全面推行“一票通”,将食品批发商的供货凭证与食品零售单位的进货凭证制为同一种多联票据。统一格式、统一内容,做到一一对应、关联使用、一票通行,销货和进货凭证同时作为批发台账和进货台账的资料进行收集、使用和备查。这种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食品经营者尤其是小食杂店由于规模小、文化水平不高或超市和批发点的经营范围多而杂等原因按要求及时、完整登记台账困难较大等问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食品批发商、食品零售商填写台账的工作量和经营成本。

(三)破解了工商部门监管力量局限性的难题。由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线长,现有监管存在自身人员少和后勤保障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很多偏远地区的集贸市场、集市和小商店等监管力量薄弱,很多地方监管不到位。另外,由于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都要由经营者来完成,存在经营者是否配合的问题。推行商会独立备案后,要求进区的供货商必须到商会办理备案,在领取商会发放的《备案登记卡》后,才能在全区范围内从事食品经营。工商监管人员只需管好辖区的零售商,对所进商品查验《备案登记卡》即可,无《备案登记卡》的商品属于身份不明的商品,按《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一律进行查扣,有效解决了监管力量局限性的难题,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二、实施“三个强化”,有条不紊推行商会备案工作

(一)强化宣传培训,规范备案流程。对内,专门组织召开了工商所和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制定了《博山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备案工作流程》、《片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标准》等制度,明确了工商所片区监管人员和派驻商会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并采取培训班、现场指导和网络培训等形式,组织片区监管人员和派驻人员,重点对备案工作流程、备案资料审核及录入、备案卡的发放等内容进行培训,夯实备案工作的基础。对外,积极争取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博山区食品流通领域实行供货商备案的通知》,将食品供货商备案工作列入乡镇考核。组织全区的供货商和零售商参加了博山区食品行业商会成立大会,制作并派发了《致广大食品经营户的一封信》,由工商所对辖区内的食品零售商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为全面推行商会独立备案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强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分局采取先试点引路、打开突破口,后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方法。有序推进商会独立备案工作。首先选取规模较大、经营较为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作为试点,专门制定了《博山区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食品安全监管考核办法》,把备案工作列入重点考核项目,要求他们外进的商品和对外批发的商品必须到商会进行备案。其次,工商所选取部分示范点召开工商所人员、商会会员和食品经营户参加的备案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对备案工作进行推广。再次,采取了逐级、分批培训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商会备案工作。

(三)强化工作督导,提升工作效能。分局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商会备案工作督导小组,一方面采取周调度、月考核、季评价的方式,对各工商所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另一方面组织采取各工商所之间互查、互学的方式,互相取长补短,定期把督查结果利用《博山工商动态》进行通报,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下发《督查专报》,明确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限期进行整改。通过反复抓、反复督导等措施,不断扩大商会备案工作在全区的普及率。

三、把好“三个关口”,确保商会独立备案工作达到应有效果

(一)突出供货商,把好出入库登记关。把对供货商《销货清单》的审验作为巩固备案工作的关键点来抓,规定了明确的备案程序,要求备案的供货商在领取新的《销货清单》时,必须将以前领取的清单全部拿来审验。审验人员对照《销货清单发放登记簿》,逐本对照票号,着重对有无转借他人、有无缺页、少备多送、填写信息不全等现象进行审验。对审验出来的问题,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食品溯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溯源系统 福州 抽样调查 全面推进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向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如何使老百姓吃得放心是各级政府及公众最关心的话题。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采取各项措施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各种媒体进入公众视野[1]。如 "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地沟油、塑化剂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相关对策: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立法之外,我国从国外引进食品溯源系统,并在各大城市进行试点应用,并快速推广。食品溯源体系的定义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此项制度从各个环节上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对食品安全与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福建省食品溯源系统的试点应用现状

食品可追溯的含义:通过记录原材料和有可能成为原材料的食品组成成分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信息,对食品进行跟踪,当食品出现问题时,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2010年2月,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由福建省经贸委牵头,福建省农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配合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在福州新华都和福州永辉集团所属的7家超市率先启动。2010年6月,肉类纳入可追溯试点[2]。

经过2011年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截至2012年3月20日,我省已在9个设区市城区基本实现了猪肉的可追溯,而在今年,还将把猪肉可追溯拓至县级试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来自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最新消息是,我省将扩大试点企业范围,并推动可追溯水产品今年上半年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按照我省规划,到"十二五"末期,我省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可追溯,逐步形成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环节有准出制度、流通环节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志和身份证明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3]。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闽委〔2012〕1号)提出的“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要求[4],结合我省渔业生产实际,我厅在继续抓好2011年省水产品可追溯10家企业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新增15家企业参与2012年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并制定2012年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5]。

2012年11月初,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福建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2014年实现全省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区屠宰、批发、零售环节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2015年在全省设区市城区全部实现肉类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

二、食品可追溯应用现状的调查方案

(一)食品可追溯应用现状的调查方案

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食品溯源系统的认知度和使用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以福州市为例,了解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地区食品溯源系统的普及、应用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是否需要加大对食品溯源系统的普及宣传提供量化依据,根据实地调查结果以及消费者的实际反映情况对进一步推广食品源系统的应用和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建议,为闽委[2012]1号提出的“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而服务。具体地讲本次研究要对以下问题作出回答:

(1)福建省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普及、应用状况

(2)市民众对食品可追溯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3)民众认为食品可追溯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4)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在推进食品可追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包括两部分:

(1)有关福州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

这部分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福州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包括各大超市、卖场的已应用状况,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情况。调查主要采取案头调查法。

(2)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调查

这部分主要调查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以及使用的满意度。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福州的七个行政区进行划分,每个行政区抽取一个超市(已试点食品溯源系统)为片区中心,以此超市为中心,对超市消费者及周围民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3.调查实施安排

(1)调查人员

对食品溯源系统试点至今的应用状况由本人进行调查,福州市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现有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由本人以及帮助本人进行调查的调查小组实地随机抽取民众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2)调查范围

按福州的七个行政区进行划分,每个行政区抽取一个超市(已试点食品溯源系统)为片区中心,以此超市为中心,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

《关于食品溯源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分为一、基本信息和二、食品溯源系统试点应用的现状,三、民众对溯源系统应用的建议的调查这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具体内容涉及:(1)民众对“食品安全与可追溯”的关注度(第1~3题);(2)民众对“溯源系统和可追溯食品认可度(第4~6题);(3)民众对食品信息获取需求(第7题),解决着眼于系统应该为民众提供什么信息、哪类信息;(4)食品可追溯的时间范围(第8题),解决多长的可追溯时间更适合民众;(5)食品溯源的方式的调查与分析(第9题),解决民众最喜爱什么溯源方式,以及应该拓展哪些查询方式;(6)民众对食品溯源系统各方面的满意度(第10题),具体包括:所覆盖的食品食品种类、应用的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信息的详细性、可溯源食品的价格五个方面。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与样本分析

(一) 福州市“溯源系统应用现状”作为调查对象的选择

1.对福州市食品可追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福建省以及整个海西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借鉴价值,对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可追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0年商务部和财政部确定的第一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无锡市10个城市中没有福建省的城市。福建省食品追溯体系相对以上所列城市起步晚,而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福建食品可追溯试点的先锋市,相对于西部地区,食品溯源体系起步较早,所以福州市在推进食品可追溯的过程中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对全国食品可追溯的全面推广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近年来,福州市工商部门从保障海西福建省会城市食品安全大局出发,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着力完善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监控,提高食品流通追踪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能力[7]。福州市推进食品可追溯的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成为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地区的有效借鉴。

2.对福州市食品可追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更好地营造食品安全环境,促进闽对台食品贸易,特别是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2012年2月6日省农业厅海峡处数据显示,2011年,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批办台资农业项目85个,合同利用台资1.4亿美元;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337个,合同利用台资30.9亿美元,实际到资17.6亿美元。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8.19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其中,对台出口7.02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对台进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0%;对台农产品贸易进出口额均居大陆各省市首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维持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保障对台食品贸易健康发展必要条件,而福州市作为对台食品贸易的重点城市,对福州市食品溯源系统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促进两岸食品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选取福州市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具有代表性和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二)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福州市七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各抽取的已进行食品溯源系统试点的一个超市,如:福州市鼓楼区选取西洪路的永辉超市及其附近片区。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之外,本人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象包括试点超市的售货员、消费者以及包括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老人以及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士,年龄分布范围广,文化程度涉及到各个层次。

样本涉及各个年龄段,女性比例略大于男性,年龄在25~54之间的女性占样本总数的63.33%,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对食品,特别是食材比较了解,一般都是家庭的食材购买者,对她们调查的结果更有可借鉴性。当然,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客观,此次调查随机抽取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民众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样本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的样本覆盖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暂无工作人。员以及退休人员,文化程度涉及从高中生以下至研究生以上各个层次。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查样本分布比较科学,所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

四、食品溯源系统在福州试点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福州市民众对“食品安全与溯源”的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

福州市民众对“食品安全与溯源”的关注度的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帮助我们了解福州民众对溯源系统的关注度,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是政府的工作,也需要群众的参与。只有民众都了解了食品溯源系统,真正去使用它,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我省的食品可追溯进程,为海西地区的食品安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监管。因此,本次研究调查了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以下是调查结果:

46.7%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非常关注,50.0%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比较关注,只有极少数(3.3%)不关注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的民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较高。由此,可见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利民的实事。

而近几年来,我国民众在经历了多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心中对市场上的各类食品的安全状况有所评价,就此本次调查的结果如下:

肉类食品是民众“最不放心的食品”, 42.2%的民众认为目前食品市场内食品最容易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是肉类,调查过程中很多民众反映近年来如瘦肉精等肉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肉类食品从养殖,生产,加工一系列的监管需要加强。肉类是我国人民主要的副食品,是人民生活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因此加强肉类食品的可追溯尤为重要。在肉类食品之后,民众比较不放心的是乳制品和水产品,分别占25.0%和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