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VB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65-02

一、引言

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达到信息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由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分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后的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辅助教学资源,基于微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VB课程的课堂教学按照知识点讲解、举例说明、分析总结这一模式来组织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能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但因知识枯燥,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并记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学生基础薄弱。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很难适应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能顺利完成上机实验任务,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学时限制。VB课程知识点多,包括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两个方面,但学时有限,所以每节课教师讲授的信息量^大,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来说,跟上老师的讲授进度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需要向课外延伸。

三、微课

1.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2]。微课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微视频,一般是教学重点、难点或答疑解惑,其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内容简短。同时,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微课时间短,一般为5到15分钟,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利用时间碎片学习微小知识单元,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微课的特征。微课是一种迎合人们学习心理的新兴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以下特点[2]。(1)目的性。微课作为短小精悍的在线教育资源,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解决实际教学问题。(2)针对性。微课内容具有针对性,用于阐述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掌握一项技能,主题鲜明,内容简短,适合个性化学习和按需学习。(3)趣味性。相比较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讲解,微课视频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网络性。微课作为新型学习资源,借助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能够适应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或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

3.微课建设意义。(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是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某节微课,直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为止,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又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视频短小精悍,聚焦于单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自由安排课外的碎片时间观看,往往更能集中注意力,避免了长时间枯燥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丰富生动地微课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微课需打破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重组,这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观看微课之后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提问、评价和反馈,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VB程序设计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微课选题。在课后碎片时间里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就要求微课选题实用准确、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短小精炼。可选取关键概念、教学重点、难点、课后拓展等内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讲解清楚,而且学习者很感兴趣,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

通过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设计并制作了3种类型的微课:控件类微课、语法类微课和算法类微课,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可持续的个性化学习和使用。控件和语法类微课属于知识讲授型,每一个知识点均用一个微课来讲授,还未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可以快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算法类微课主要针对实际问题讲述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虽然学会了VB的语法知识,但在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比较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学习该类微课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同时提升学习编程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微课教学设计。选题确定后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的灵魂,是展开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线索。因此,制作VB微课之前,整个教学团队对教学设计展开讨论。首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微课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自然而然地导入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展开教学,完成讲解。最后,并通过设问和课后作业环节,给学生以思考、消化和练习的空间,确保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课件的制作。根教学目标进行微课件的设计制作,为了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中使用了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件组织结构清晰、明确,沿着教学主题逐步展开,突出重点。

4.微课视频的录制。设计微视频严格遵循实用、简洁原则。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操作步骤较多,更适合录屏软件录制微课视频。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屏幕显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书写和点评、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实现微课教学过程的视频录制。在微课教学中,微视频承担重要角色,可以让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点和相关技能。依照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所有微视频时间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微课配套资源的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资源除教学微视频外还有相关的配套资源,VB课程微课的相关支撑材料包括微课教学内容简介、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练习测试及答案、学生的反馈等。所有这些都围绕一个知识点,构成一个主题明确的微课教学资源包。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资源库实现自主学习。微课教学内容简介有助于梳理学生所学知识点,明确学习思路。微练习让学生巩固专题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对微课进行补充完善,使微课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论

微课使传统课堂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教学资料的展示更加灵活与生动,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完善和拓展。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另外,丰富生动的微课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3]葛丽萍,计算机专业课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6,18(1):15-20.

[4]陈晓红,蒋峥峥.微课在《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91-92.

[5]褚红梅,何华芬.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5,(12):89-93.

Exploration to the Micro-lectur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VB Programming

LI Gui-zhi,ZHOU Chang-sheng,LIU Ya-hui

(Computer Center,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1.1学科视角下的微型课程

1960年,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创“微型课程”,英文为“Minicourse”,由单词“mini“和“course”组成,虽然“mini”表示微小的意思,但是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微型课程在美国的课程发展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一概念20世纪70年代已出现在美国教育文献中。当时对于微型课程的定义:以教师和学生为基础,侧重于深度的短期选修课程[1]。美国所创造的这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视角下所展开的,它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一门教学课程,以内容为出发点,分解成或相对独立、或相对完整的单元群。各单元分别以一个中心内容或专门主题为重点。[2]

1.2计算机信息技术视角下的微型课程

在新加坡的课程发展中,由于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这些课程资源既要与信息技术相关,又要适合学校的课程要求。商业化的资源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所以教育部门开发属于自己的资源这一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些资源需要按照学科领域进行分类。[3]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基于信息技术视角对学科教育进行规划,启动了微型课程实施计划,对微型课程的概念进行了拓展。对其概念及范围进行了详细阐述。它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采用涉及多门课程小容量教学单元,教授特定内容的教学材料。其具体形式多样化,有教学活动,有模拟游戏,有问题解决活动及教师演示材料等等。[3]此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已掌握微型课程开发技能的教师的课程教授,可以使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使学生感觉真实的教课形式,只要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效益。[4]

1.3校本课程视角下的微型课程

2001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由此,学校开始享有自主开发课程的权力,经过学校的不断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深化到了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各个科目教学之中,从而开创了校本微型课程开发领域,逐步创建了微型课程开发的校本模式。[5]这里的微型课程实质上就是校本课程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所进行的短时间(从一节课到半天不等)班级性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6]

2微型课程的特点

研究微型课程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的可能应用,需要对微型课程的外延特点进行说明,依据微型课程的自身特点,为找出微型课程这一模式与体育课程设计的契合点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微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特点可以从“短、小、精、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短是指时间短。微型课程属于短期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长期课程相对应。微型课程课程持续时间较短,少则一、两个课时,甚至是10多分钟,长则一两个月,时间短、见效快。小是指规模小。微型课程也称作单题课程、组件课程。它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规模小,主体明确集中鲜明,往往就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延伸,选材范围广,针对性较强。精是指内容精炼。由于课程时间较短,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来实现课程的目标,但有时由于素材的数量庞大,就需要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提取精炼的内容,将最精炼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活是指实施灵活、内容鲜活。其一,实施灵活。长期性的课程,如语文、数学等,对于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非常重视,所以,在编排上,经常是后续的知识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串联起来。其二,内容鲜活。微型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为材料,互相交流看法。如社会热点问题、班级生活、学生思想观念出现的新问题等等。[7]

3体育课程的特殊性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只有明确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才能“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更好的与微型课程这一课程模式相结合。对于体育课程的特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不同,毛振明认为体育课程有四大特点,即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生活教育课程、情意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运动认知性课程,人的认知可分为概念认知、感觉认知和运动认知。概念认知主要是通过语言而形成的认知,例如人们对“体育”这一概念的认知,就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通过语言来描述体育是什么。感觉认知是人通过感官系统而形成的认知。生活教育课程,不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直接提供认知基础的,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快乐、健康、幸福的生活,充分感受人的生命力、体验情感、增强意志力服务的。情意性课程,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认知性课程,掌握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发展,尤其是在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方面,体育课程起到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综合性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课程呈现综合性的趋势,不仅涉及体育、生理卫生、健康环境、娱乐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内容,还涉及身体发展、人际关系、运动技能、技巧等实际活动方面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4微型课程在体育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如今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困境,依据微型课程的内涵和特点,这种时间短,规模小,形式灵活,内容精炼、灵活的课程体系结构可以在体育课程设计工程中加以应用。我国之所以在中小学、高中一直到大学开设体育课程,其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围绕“健康第一”的标准设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体育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自愿参与到体育课程中的兴趣,并在体育课程中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并且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可以将微型课程这一课程模式应用到体育课程设计中。下面将基于校本课程的视角下来分析微型课程在体育课程设计中的可能应用。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学校应基于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基础下设计体育课程。如学校计算机信息设施较为完备,录像回放系统的开发应用(可借鉴NBA赛事直播的动作回放系统),学生通过从事球类活动,录像系统在短时间录制下来,并自动生成视频,并配以背景音乐,学生可以直观看清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情感、动作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体育课程设计中,根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兴趣,师生共同设计体育课程的内容。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中绝大多数人喜欢的体育运动,老师与同学共同设计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学生担任“体育课程的设计师”,体育老师作为其引导辅助,就某一体育运动展开深层次的扩展学习,包括某一运动项目的发展史,这一项目的明星以及他们的技术特点、你喜欢的技术等,拓展一些最新的相关信息。

5结语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1)教学对象的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程授课对象是某广播电视学校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水平以及信息素养,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课程。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是在初中时接触计算机课程,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所以,教学的对象具备计算机的操作基础。然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容易走神。计算机课程的传统教学具有较强的机械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分析

根据几次课堂学习,高职学生掌握了如何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并且插入图片的技能,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授学生自如地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此外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进而明确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3)学习评价设计的分析

针对学习评价设计可以合理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互结合,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观察,并对学生进行提问与询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而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进行终结性的评价,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测试题,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微视频的设计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微课;教学改革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利用。近年来微课被广大教育者所熟知,它所具有的微型化、知识内容碎片化、可移动化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并迅猛发展。

一、微课教学的基本内涵

1.基本概念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首先提出的。利用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目前,国内对微课的定义归纳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教学课程。微课教学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资源并进行网络共享,学生通过终端进行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拓展和深化。

2.基本特点微课教学特点可以归纳四点。一是内容短小精简,它主要将课程的知识点(如重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进行碎片化的分解,内容短小,讲解清晰,适宜碎片化学习。二是适合自主学习,作为微课核心内容的微课视频,其时长一般为5~8分钟,学生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控制学习进度,自主进行学习,容易实现“学一个,懂一个”的教学目标。三是适于移动学习,由于微课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共享,学生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课程微课资源,实现随时、随地、随终端的移动学习的需求。四是微课制作方便简单,它可以采用专业的设备,也可以采用电脑、手机等常用普通设备完成微课的制作。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微课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课程情况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设计软件应用操作为主的专业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广泛开设,该课程着重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制作、图像处理、设计制图等的表现能力,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核心技能。下面主要选择Illustrator、Photoshop软件课程为例进行微课教学实例研究。

2.可行性分析目前,各高校开设此课程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同步观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承担着理论讲授和实验指导的角色,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有时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影响教学进度以及最终教学效果。通过引入微课教学,直接把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一种主动、交互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有效的学习体验。各种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实现随时随地实现自主学习,这些资源可以演示软件知识点的直观操作步骤,在没办法学习一遍全部弄懂的情况下,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中反复查看、重复学习,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巩固。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微课化教学的构建

1.微课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找准计算机辅助设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如何教(组织、方法等)以及教的怎么样等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创新性的设计,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微课教学过程;然后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课化的细化切分,设计微课教学资源集合(见下表)。

2.微课教学资源制作根据上述微课化教学设计,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制作,选择合适设计项目任务,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剖析难点问题,通过步骤示范解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素材做成作品。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讲解软件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而且还要强调设计能力的培养,注意调动学习动机,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课题的自主权,让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兴趣。

3.微课教学组织实施按照微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微课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预习阶段,即授课前,教师搭建好教学平台,如图1、图2所示,在平台上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电脑、iPAD、移动设备观看微课教学资源。这些微视频中可以实现Illustrator、Photoshop软件知识点直观的学习,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二是课堂组织阶段,在课堂上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视频教学后的心得和存在的疑惑,然后通过针对性教授和实验指导,答疑解惑,该完成相关设计任务。三是课后复习巩固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对已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的目的。除此之外,利用微课进行讨论、作品展示等教学活动。

四、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微课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构建多元教学活动微课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有助于构建主动和互动式教学活动。微课教学承担课程预习、核心概念讲述、实验演示、课后练习等不同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有趣。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通过学生互助学习、设计比图、单独辅导、单元测验等多种形式,极大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建立起更愉悦、更有效、参与度更高的教学组织模式。

2.有利于实现课堂翻转翻转课堂是以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多教育技术、教学视频等载体使学生在课外完成前期入门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以此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入学习,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强调实际操作,注重个性化指导。利用微课教学,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空间,发挥微课的优势,实现课堂翻转,提升教学质量。

3.有利提升教学效度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样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当堂学习内容的完成,而忽略了课后复习这个重要的环节,同时还需要对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提前预习,而微课教学资源,轻松实现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布置课后练习题或者阶段性试题,检验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系统预习和复习巩固。

微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成本会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微课概述

微课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和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但现阶段广泛讨论的微课概念却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0年提出来的,随后并不断地深入研究、完善和加快微课平台的建设。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近些年来,由于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增多,微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渐渐得到了各种层次办学机构的广泛认可和追捧。微课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并没有形成标准而统一的定义,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老师所给的定义,即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具有碎片化、微型化和主题化的特点,且形式新颖,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还因其具有明确的主题,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关键知识点。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相对于传统授课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与传统的以黑板板书、单一教学课件和教学计划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明确的教学主题等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长较短,学生思想易于集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课为45分钟,老师在一堂课上会讲解很多的内容,而学生一般难以在整节课的时间内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因走神而漏听关键知识点。微课时间则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学生则可以在短暂的几分钟内专注精神,抓住课堂重点。因此,微课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以较短的时间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主题明确,学习重点易于掌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课堂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教师需要完成大量的、复杂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在大量的知识点中常常会迷失,因为找不到重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微课因其时长较短,一般一个微课只会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大多数是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微课的教学目标也比较单一,主题更加明确,师生都可以用全部的精力来完成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3.形式新颖,学生不易产生厌倦感教育教学以黑板板书、单一教学课件和教学计划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长达45分钟的时间中,很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而以相关视频为主,各种移动通信设备为辅的微课教学方法,形式新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载体,能够在课堂上事物构建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在这种具体的、案例化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还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反馈及时,易于解答学生困惑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由老师主宰,学生大部分情况下只是被动和忠实的听众,因为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得不到及时解决,使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重。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微课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微课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多,从而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解答学疑惑。

三、微课设计

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有利于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因此,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微课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输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微课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应包括PPT,还要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在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对专家进行访谈摄制的录像等。把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现在的学生对电视、网络有很强的亲和力,习惯养成了他们对感性形式的依赖和对理性形式的陌生与抗拒。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企业生产流程,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成本、费用如何归集、成本会计人员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报表等,本文选取成本会计课程中的“材料费用的分配”这一知识点作为一个微课设计案例,进行微课教学,能够利用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课前任务“材料费用的分配”与“产品成本的形成”有着密贴的关系,因此在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微信等平成如下任务:如何将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并将解析本任务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参考、学习与交流,即学生课前已经掌握本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微课视频设计,视频是微课的核心部分,是微课的主要载体,要求时间短,内容精简,因此精心设计微视频是微课获得成功的关键。“材料费用分配”微课视频按微课结构、教学步骤、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片头

(5-10秒)呈现微课信息,展示微课主题;主讲老师个人相关信息,并配以舒缓好听的背景音乐。

第二、导入

(50秒)以课前任务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微视频或资源链接方式向学生再次呈现课前布置的任务,并展示正确答案。在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对专家进行访谈摄制的录像等

(案例1: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

黑板板书设计: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

设问:,材料费用如何归集到产品成本中?

第三、新课讲解

(8分钟)

围绕目标,案例教学、启发教学;对比分析,引发思考;概括提升提问:材料投入生产之后转移到哪里去了呢?讲授:材料费用构成产品成本。思考:PPT展示相关思考题与答案。讲授:材料费用的分配。

案例2:以案例1基础,分析共同消耗材料费用的分配。PPT设计要点:充分利用PPT的动作设置,忌整版出现。案例3:启发式教学,参照案例2编制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讲授:材料帐户结转基本生产成本。(并登记材料费用和基本生产成本T形账)案例4:承接案例1~案例3,。PPT设计要点:将案例2~案例3的费用的分配和会计分录置于同一张幻灯片,更直观和利于理解。

思考:材料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关系?

第四、小结(1分钟)教学小结,引发新思考。教学小结:一个案例,贯穿始终。思考: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有规律可循吗?

第五、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微课除了核心内容微视频,还包括教学反思、教学方案、教学PPT等辅助教学资源。教师应形成必要的教学反思,并以文字性形式或制作成微视频形式到网络平台,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同时将本次课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PPT、巩固练习(附答案)等辅助资源一同,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查阅、用什么方式查阅、什么时候查阅,充分体现“自由学习”、“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

四、结束语

微课的产生与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关于教育教学方式的大变革,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的新型教学与学习模式,有着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在相关的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必将获得长足地发展。在我国目前微课相关理论、概念还不成熟、不确定,在实践中还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微课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中的运用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值得探讨与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5).

[2]杨有红.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J].会计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