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文朗诵

美文朗诵

美文朗诵

美文朗诵范文第1篇

乙:老师一点都不“老”,干嘛称老师呢?一个问号在童年岁月诞生。

丙:岁月是一把刻刀,将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生活的脚印印满老师的身影。

丁:岁月是一棵大树,将我们从嫩芽变成绿荫,长青的日子里盛满园丁的深情。

女合:老师啊!老师

春天里,你和我们一起去踏青,大自然让我们结下温暖的友情。

男合:老师啊!老师

夏日里,您和我们一起去赶海,波涛使我们拥有搏击的豪情。

女合:老师啊!老师

秋天里,我们一起去农村体验农民生活。

男合:冬日里,您曾与我们一起长跑。

雪花飘飘,使我们火热的心更加激动……

甲:我们怎能忘记,一周又一周,每天都闪烁着您忙碌的身影。

乙:周一升旗议式上

合:您与我们共同迎来国旗和太阳的升起

丙:周二数学课上

合:您与我们一起去解一道未知的二元二次方程

丁:周三品德课上

合:您给我们讲历史的光荣传统

甲:周四语文课上

合:您的作文题目是《我长大后做什么?》

乙:周五的主题班会上

合:您让我们学做新时代的主人

丙:周六的假日小队活动中

合:您告诉我们怎样帮助他人

丁:周日总该休息了吧

合:可您还是补课,家访忙个不停

甲:如果年轮以工作时间计算,您该比别人度过更早的年龄

乙:如果工作以实际时间来算,您比别人更早迈入21世纪的进程

丙:元旦到了,我们该送您点什么礼物

合:可任何礼物,也表达不尽我们对老师的深情

丁:那我们该为您做点什么

合:可任何行动也表达不完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女合:让所有的日子苍老吧

男合:让我们的老师年轻

女合:让所有的岁月陈旧吧

男合:让我们的老师年轻

甲:让每一个学生从心底发出一个呼唤

乙:让五洲大地回荡一个共鸣

丙: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到欣慰

女合:祝老师年轻!

美文朗诵范文第2篇

现象描述:早读时,学生朗读、背诵散文、古典诗词等经典美文的热情正一浪高过一浪。这时,上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似乎还无所察觉,仍在抑扬顿挫的尽情朗读或者兴致勃勃的相互背诵课文。“上课!”随着语文教师突如而来的清脆而又果断的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随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书本进入语文课堂的阅读学习中,然而学生脑海中却依然萦绕着刚才朗朗上口的朗读、背诵课文的场景……

毋庸置疑,如此经常性的连续打击将会严重降低学生早读时朗读、背诵课文的浓厚兴趣,继之严重影响学生阅读、品鉴语文文本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护学生强烈的朗读、背诵热情,又巧妙、从容、如期、按质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一、把握时机,巧妙过渡

我这里说的“时机”指的是学生在早读时自发生成的诵读、背诵的美妙时机:早读时,教室里书声琅琅,朗读、背诵课文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反复诵读、美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正在悄然增长、增强,对文本的认知、感悟、理解、品鉴等正在加深,对文本的审美体验正在逐渐形成并深入……这种美好的生成,教师应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随时观察学生朗读、背诵氛围的发展趋势与细微变化,千万不要因为如约而至的上课铃声而武断地中断学生的早读。教师应该耐心地等一等,让学生过足朗读、背诵之瘾,或让学生诵读、背诵的热情稍减之后再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课堂阅读教学之中。

比如,教学《三亚落日》时,我曾这样将学生从逐渐减弱的诵读、背诵的情境中引入对新课文的阅读与品鉴:“同学们,为了嘉奖你们自主自觉的、激情澎湃的早读,我盛情邀请你们与我一道去海南旅游胜地三亚旅游,在三亚观赏落日的美丽与壮观。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细细欣赏与品鉴。”就这样,在学生充分享受过朗读、背诵经典美文的审美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换之以听读、默读、浏览、跳读、精读、思考、品鉴等方式学习新的经典美文,学生必定对之产生喜爱之情,其学习效果也必定极佳。

二、注重方法,循序渐进

早读既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前奏,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鉴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自发、有效生成的早读时间内,引导学生有计划、有具体目标、有重点、有选择地朗读、背诵教材中的经典美文或精彩段落。如此“活用”早读时间,“活化”学生早读时朗读、背诵的有效生成,既可以直接为新课文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有效背诵或默写学过的经典文章或文段提供时间保证,从而减少学生早读的盲目性。

比如,一些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的古典诗词,我们可以在早读伊始就将自主预习、朗读、背诵等具体要求出示在白板上。当学生对课文的诵读、背诵热情渐次渐浓时,再在白板上出示默写这些课文的要求。这时,学生必定会被这新的学习任务所激励,于是更加主动地、努力地朗读、背诵,直至能默写课文。当学生在早读中依次完成上述指定任务后,教师再将阅读、理解、品鉴、拓展文本的具体要求渐次展示在白板上,学生也就能在这种始终保持着绝对自主学习状态的早读氛围中,“润物细无声”地过渡到课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早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人为交替痕迹或人为延续痕迹,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而灵活。

三、巧妙点拨,精益求精

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自发生成的、轰轰烈烈的早读氛围中,巧妙地检测学生的诵读质量,纠正个别学生朗读、背诵时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技巧与质量。

比如,每次教学完新课文后,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记忆能力等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总会有个别甚至小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掌握某些生字或者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等的正确读音;没有学会正确划分古典诗词朗读节奏的方法;没有学会根据课文的情感意蕴正确把握诵读课文的情感基调。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应该诵之以轻松、明快的情感基调,陆游的《示儿》应诵之以深沉、悲壮的情感基调等。但是,囿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之进行一一排查和纠正,而在学生自发生成的、激情洋溢的早读过程中,部分学生的上述现象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出来。这时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用心倾听学生的朗读或背诵,便可以对之进行及时的个别指导,促使这类学生迅速纠正错误,正确朗读、背诵课文。而对于在朗读方面有丰富经验或者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针对其诸如语速的疾徐舒缓、语调的高低顿挫、语音的重读轻读、朗诵时的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加以点拨,以使其诵读技巧精益求精,朗读气质日益优雅。

美文朗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诗歌诵读 意义 方法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阅读目标中对诵读作出了规定,对我们的诵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朗诵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中不容忽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教学方法中的第一要着。

在诗歌教学中朗诵有其重要意义:

(一)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多了一份俊逸洒脱、多了一份哀婉悱恻。

(二)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读出其豪放之情,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要读出淡雅闲情来。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者更需留心。

(三)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扪其形。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在脑海中确立自身贬官黄州,独临赤壁,祭奠江月,伤悼古人,感吁“华发早生”,但非失望颓废的主人公“视象”。

(四)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深刻理解诗歌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不熟读《致大海》又如何从大海喧嚣奔腾的气势、雄浑博大的意境中体验到普希金那自由奔放积极奋进的思想感情呢。

(五)感受语言美

朗诵,诗歌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诗歌感受就能极为深刻。朗读以至于成诵,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

朗诵在诗歌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搞好朗诵教学呢?

朗诵有法,但教无定法。领导读、抽签读、对话读、高低音读伴读法、接读法、交互读、齐读法等都是语文课堂上常用方法。以下略谈几例高中常用诗歌朗诵法的实施。

1、范读法:即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二。一是教师美读,然后由学生仿读,一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教师点拨,学生领会。正如叶圣陶主张的诗歌最好用美读,这“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于是在《将进酒》中,当我朗诵到“古来圣贤皆寂莫,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便也如孙道临般出人意料地在“惟有饮者”后加了一声叹息,把“留其名”拖长用韵音、颤音表现出来,这一声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叹息和悠长的颤音,让人感受一种苦思的滋味和无法排遣的惆怅忧伤,准确地表达了作品所蕴含着的千古神韵,很有艺术感染力。

2、分组轮读法:学生分组、分行、分排轮流读,并互相矫正错误,组员为小集体而专心朗诵,在比赛中就会体现一定程度的竞争。

3、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或高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4、引读法: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诗歌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是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可有如下进行方式:(1)提示式:教师可以朗读每段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2)提问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诗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透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诗文内容,而且更容易掌握其表达技巧。以朗诵《琵琶行》为例:首段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时间是什么时候?(生齐答――夜晚)地点是什么?(生齐答――浔阳江头)事件是什么?(生齐答――送客);师问――有一句诗,描绘送别的自然环境,有枫叶、荻花等意象,写出秋之萧瑟冷清,这是哪一句,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生答――枫叶荻花秋瑟瑟);师问――主客一行下了马,踱上船只,用互文说就是(生答――主人下马客在船);将要饮酒却无助兴之乐,别离唯有江浸月,忽闻琵琶,满座惊讶。这样根据诗歌内容及叙事顺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自能轻松愉快背下来。巧问、引读,可以把学生带入现实与想像结合的美妙意境。

美文朗诵范文第4篇

诵读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学习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诵读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并需认真实施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学生更容易入情朗诵。为了探究阅读教学中现代诗歌朗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笔者在所教班级讲授了一堂现代诗歌朗诵课,现将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总结如下: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现代诗歌。

2.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和建筑美。

3.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

【活动要求】

1.朗诵范围:《现代文诵读(下)》附录25首现代诗、学生原创作品。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主持人。

3.自备音乐,鼓励多种形式朗诵。

【评价环节】

各小组点评,教师总结c评,评出优秀朗诵小组。

【课堂实录】

组别:一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我多想》

教师评价:你如高贵的花朵,一枝独放却芳香满园。

组别:二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徐志摩《再别康桥》和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穿插朗诵;个人朗诵:叶芝《当你老了》。

教师评价:两首诗,两个人,却有着难忘的情;一个男人发出的深沉的呼唤。

组别:三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教师评价:四个飘在天空中的音符,真美啊!

组别:四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

教师评价:四个丁香般的姑娘,美妙的声音在雨巷里回荡。

组别:五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未知》、原创《不知何时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师评价:青春如梦,你正青春,你正美丽绽放;青春就是经历,青春,我们有梦。

组别:六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郑愁予《错误》。

教师评价:你们都是哒哒的马蹄声,在我生命中走过。

组别:七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师评价:祖国,我们的归宿,深情的朗诵献给我们深爱的祖国。

组别:八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教师评价:希望你们也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以上是这次课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本次朗诵会旨在鼓励学生欣赏现代诗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下发出自己的感慨。当然,在教学设计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一节课时间过短,学生虽按组别逐个朗诵,但仍有大部分学生的原创作品未能得以展示。其次,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置小组评价。第三,没有小组间的相互借鉴环节,往往出现很多学生情有余而技巧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今后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现代诗歌朗诵教学。

一、整体感悟内容,体味诗歌意蕴

朗读不能只作为初步感知课文的工具,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很有帮助。

二、感情需完全投入,渐入佳境

诗歌朗诵本就是一个感情充分投入的过程,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时代隔阂。

三、注重节奏,感受诗歌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韵律。抑扬顿挫的朗诵不但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朗诵的节奏大致有语调轻重、语音高低、节奏快慢、气息强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高低和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产生。

反复地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情感的感悟。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即使当时没有足够的能力鉴赏,但只要坚持诵读,阅读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总有一天会心领神会。

美文朗诵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语文教学 应用

北师大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对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古代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学好诗歌,懂些诗歌尤为重要。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一、诗歌朗诵的意义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分而述之,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

1.启悟人性美

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该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便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多了一份从容雅趣。

2.体味感情美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3.再现形象美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当自己的“内心视象”与作者契合了,也就深得文章意旨了。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理解思想美

古人读书当是今人之朗诵。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诵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5.感受语言美

朗诵,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

诗歌语言形象、精炼,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二、朗诵的技巧与策略

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要求师生用有声语言表现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从而使听众领悟作品内容,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1.恰当选材,陶情养性利其诵

“凡事预则立”,这必要求选好朗诵材料。对高中生来说,好的朗诵材料应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内核,以积极进取、乐观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依托,以无穷的诗意为动力,以富于形象性而适于口诵的简约质美的语言为外观,以节奏、韵律、音乐的美感为引线。

2.正确理解,把握内容悟其义

古语说“诗言志”,古诗词往往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应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要准确透彻地理解作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是理解作品的基础。其次,理解作品主题。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理解主题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朗读要求再现作品原貌,要准确传达作品思想,表达作品感情,阐明作品观点,说明作品道理。再次,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对中学生来说,基本了解文学史中重要的作家风格并不困难,同时也很有必要。如《诗经》是现实主义之源,《楚辞》是浪漫主义之头。汉魏古诗悲怆凄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等。

3.朗诵以法,激情激趣融其境

朗诵有法多矣,但教无定法。对于高中生来说,领导读、抽签读、对话读、高低音读大可弃之不顾,而伴读法、接读法、交互读、齐读法等不宜多用。以下略举几例常用的诗歌朗诵法:范读法、分组轮读法、自由读、指名读、表情读、引读法。

4.技巧为辅,吐纳珠玉悦其声

(1)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的断和连。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也是朗诵者的生理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意、传达感情的需要,还是给听者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的需要。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2)重音

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而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3)语调与语速

语调千变万化,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基本类型。惊疑召唤用升调,肯定赞扬是降调,严思冷淡悲为平,曲是强调夸和讽。语调在朗读艺术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朗读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其语调起伏变化明显,语意表达在抑扬顿挫中更加顺畅、明晰、突出。

朗诵的速度则依托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一般来讲,急剧变化宜快,平静严肃宜慢;紧急欢乱宜快,悲沉缅悼宜慢;抨斥控辩宜快,叙说追忆宜慢;年轻泼辣宜快,年老迟钝宜慢。朗读者要根据作者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快时吐字清晰不含混不清,慢时声音明朗实在不疲沓松垮。总之,要做到“快而不乱”和“慢而不拖”。

相关期刊更多

欧美文学论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美术文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