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为目的,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在全面摸清工业区(镇)废气污染源产生情况的前提下,借助和依靠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手段,以企业为单位按照“三个一批”(即转型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思路,有针对性、分阶段开展工业废气污染专项整治,尽可能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整治效果。

(二)工作原则

1、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按照“重点突出、分清主次”的原则,着重整治影响工业区(镇)空气质量的重点企业和居民集中区周边的企业。

2、因企制宜、多策并举。按照“改造、提升、治理、淘汰并举”的原则,从产品提升、工艺改进和废气治理入手,制定并开展“一企一整治”。

3、分步实施、稳中求进。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排出企业,分阶段、梯度式推进工业废气污染防治。

二、整治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实施目标

1、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有效改善,环保(废气)投诉数量有所下降。

2、完成县下达工业区(镇)2012年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3、因废气污染对工业区(镇)外界形象和园区品位影响有所减小。

(二)实施重点

目前工业区(镇)工业废气源主要有五类(具体详见附表),一是石化类企业;二是生产染料、中间体及其它类化工企业;三是饲料企业;四是三废集中处理处置企业;五是印染企业定型废气。在前几年已对印染企业定型废气进行整治并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重点主要三方面:

1、生产染料、中间体及其它类化工企业,特别是染料及部分精细化工企业产生刺激性无机气体和特殊有机污染气体。

2、三废集中处置企业,尤其是群众反响的污水、污泥处理产生恶臭气体。

3、继续抓好印染企业定型废气处理装置的督促运行工作,切实做到装置安装率、运行率、有效率三个100%。

三、具体方法

1、对摸排确定的重点整治企业,企业对照各自环评要求,开展废气治理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的自查自纠。

2、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聘请专家对企业“三废”治理设施配套及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提出整改“一厂一策”。管委会配套相应激励政策和监督机制,促使企业配套完善“三废”治理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对一些工艺落后、过期设备,结合安全生产“五个强制”政策,采取强制淘汰措施。

3、加大对小化工、小熔炼、小皮革、小塑料造粒、小电镀等“五小”行业的治理力度。对一些无证无照且废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4、对未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整治企业,列入2012年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强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5、积极推进循环经济项目。按照滨海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方案要求,有序推进相关循环经济项目,特别是PTA高压尾气中有机物回收再利用项目、三家皮塑企业的DMF回收项目、印染定型机废油回收项目等既能减少废气排放,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重点项目。

6、加强对企业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督。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运行台帐的记录和试剂购买情况;联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夜间执法检查,严肃处理无故不开启废气处理和吸收装置的偷排行为。完善监督制度,在区内开设投诉信箱,公开24小时投诉受理电话等。

四、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4月底前)。根据前期调查确定的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和相应企业,按照整治原则,召开动员大会,布置企业废气治理设施配套运行情况自查自纠工作。

2、推进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1月底)。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聘请专家对企业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对整改不力的企业由专家制定专门的整改方案,管委会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综合手段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尤其对一些工艺落后、过期的设备,结合安全生产“五个强制”政策,采取强制淘汰措施。对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强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一些无证无照的小化工、小冶炼、小塑料造粒等行业集中整治取缔。

3、深化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底)。会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抽查,未完成整改的,进行全区通报并予以执法查处。

五、整治要求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工业废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民生问题。开展工业废气污染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完成减排任务的具体措施,工业区(镇)将专门成立整治工作组,各村(居)、企业要切实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按照“政府督促、企业主体、综合联动”的思路,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工业废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化工;有机废气;处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加快,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医药化工企业的生产产能和制造效率日益增加,在此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废气污染问题,尤其是医疗、石油化工等产业中排出的有机废气,其数量极大,且长期无法降解,这也是目前医药化工领域对于有机废气处理的一大难问题。由于化学和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物有着不易分解,污染物范围广,废气排放量大等特征[1]。因此,有机废气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医药化工行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对有机废气进行有效处理。

1医药化工企业的有机废气污染概况、组成以及关键技术

1.1医药化工企业有机废气的排放概况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医药化学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导致有机废气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且对有机废气的处理难度也相应加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第一,传统医药及化工行业的废物排出方法为间歇性排出,因此,排出的大量高浓度的工业废水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例如,医药化工企业的周围往往会有强烈的臭味产生,虽然这种臭味刺激性很强,但一旦进入了空气中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挥发掉,这也是空气污染治理非常困难的原因;第二,医药化学工业排放的废气成分主要取决于其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所以,医药化学工业的废气排放也会因生产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主要和化学产品中的基本物质相关,其污染的主要特征是排放量大,污染点多,且会产生无规则的溶剂废气污染。而医药和化工废气污染的另一个特征则是排出过程无规律,时间间隔不稳定,且停留时间随意变化,给废气管理造成了阻碍,并影响了后期处理工作的开展[2]。

1.2医药和化学工业有机废气组成分析

在医药工业的生产加工等环节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溶剂,受药品特性的影响,在制造环节中很多溶剂极易通过空气挥发出去,进而排放出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这些废气的主要成分包括甲苯、二氯甲烷以及丙酮等。试验结果证实,排出的废气含量与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成正比,一旦有机废气和空气接触,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恶臭等气味;当人们闻到这种臭味时,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有机废气的扩散速度和挥发速率都特别快,当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时,就会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

1.3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治理的关键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研发出多种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并获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技术包括冷凝法、吸附法、焚烧法和生物处理法[3]。①冷凝方法是一项废气预处理技术,该技术在处理含有水蒸气较多的废气时,有较大的优越性,且能高效地利用废气中的有用溶剂,进而使废气中的废水也能够得到相应处理。但该工艺技术极易受废气冷却水温的影响,当废气含量较低时,再使用该工艺技术会产生不必要的资源耗费。②吸附法是一种利用吸收塔对有机废气进行生物处理的技术,该技术在处理溶水更高的废气时有较大的技术优越性,其处理过程也比较安全,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废气处理技术。③化学焚烧法是对有机废气进行焚烧处理,该方法在处理可燃废气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同时,它还能利用化学催化剂使废气中的有机气体迅速溶解,因此,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率。然而,该法不适用于处理含硫元素、溴元素等高毒性化合物的汽车废气。④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进行化学处理,然后采用生物吸收、溶解等方式,使污染物逐步转变为安全、无毒的物质。该方法的优点是所需资源较少,但用到的设备较多,占用土地面积较大,所以不适合所有的医药化工企业[4]。

2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废气处理措施的效率不高

目前,处理有机废气的主要方式包括冷凝法和吸附法。从工艺上讲,这种两方式在工艺技术上都相当成熟,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也较高,但从实际的工作状况来看,由于冷凝法冷却效果改变幅度过大,导致冷却成本较高,而吸附法投入较大,相应增加了整个医疗成本,因此,这两种废气处理的效益都不高,且也不利于医疗领域化工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2缺乏相应的管控措施

当前,政府部门对有机废气的管控与处理逐渐重视起来,但其管控措施只在大中型医药化工企业中十分突出。而对于很多小企业虽然在环境保护和废气管理方面作了部分调整,但因公司实力有限,政策调整力度又不大,导致对于有机废气的处理问题不能获得完全缓解。在现实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控措施,导致部分监理人员对废气污染问题没有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且还有一些医药化工企业不顾社会效益,只在有关环保部门突击检查时调整排污条件,降低废气排放量,而在相关部门检测后仍然按以前方式排污[5],导致有机废气的污染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3缺乏先进的处理技术

在医药化工行业中,所形成的有机废气存在着容易扩散、高浓度、不易降解等特性,因此,有机废气的处理工作困难很多,由于对其的处理技术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各公司在处理工艺上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目前,国内废气处理技术水平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部分公司在进行废气治理时,仍应用传统的冷却技术和冲洗技术,导致废气治理效率较低。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医药化工企业在进行废气处理时,一般都使用传统的吸附工艺。因为传统活性炭、滤棉等材质的吸附法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但如果废气中的污染物超标,会导致滤芯等材料的处理能力随着吸附率的增大而产生饱和效应,就可能产生效率迅速降低的现象。因大部分吸附剂都是无法再生的,且在使用吸附法处理化学废气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也非常容易中毒,所以该办法的使用效益并不理想。而且,对于非水溶性溶剂废气的处理设备构造较为简单,具有明显弊端,很难长时间应用。此外,大部分情况下,企业都是在面对环境检测时才使用设备,更多的情况是用环保设备应对环保检查,而后续的处理却不能保证同样的标准,从而造成严重污染环境[6]。

2.4环境监管难度大,成本高随着我国医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产品的更换越来越频繁,导致医药化学工业出现了小、多、散乱的特征。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布局的特殊性,产业内部结构竞争十分激烈,导致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存在两面性,且对于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也是这样。所以,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难度较大,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来对这些分散的中小企业的进行管理和监察。

3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治理的对策分析

3.1要采用更科学的排放标准

当前,要解决好在医药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气的问题,需要全面掌握其特性,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对策,要建立合理的污染准则,限制有机废气的排放量,以此降低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在这一阶段,限制有机废气的污染与释放时间是制药化学工业中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因此,要科学合理地治理有机废气的污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污染规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3.2推广并使用先进的处理技术

针对医药与化学工业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除了要建立适当的规范之外,还应合理使用各种先进的处理技术。如热破坏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处理部分含量较少的有机废气,其效果较好,在其应用过程中主要用到催化氧化焚烧和直接火焰焚烧。催化法燃烧是利用空气与催化剂的反应来减小有机废气的起燃程度,然后再通过对空气加热使有机废气进行化学反应,最后成功地消除废气中的污染。而直接燃烧法的处理效果也比较彻底,该方法的优点是投入小、使用时间长,在短时间和高温的条件下,其处理效果就可达到99%。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运用微生物技术对废气中的生物进行重组,同时也利用生物进行代谢降解的处理,使处理后的产物对水、生物等污染较少,或以零污染的形式存在。其主要装置包括气体洗涤器、滤池处理等。而该方式和热破坏法一样,在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中效能很高,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所以使用范围十分广阔。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若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就会不利于医药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所以,应加强对传统废气的处理方法进行技术革新。当前,已经有不少以生物治理为主的净化方案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与实验中,通过利用生物菌株净化废气,在节省处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和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法比较,该技术在废气处理中更具生物活性,且处理效果也更高效,在其在末端处理方面也经常使用此类方式来取代传统的处理方式,因为该方式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发展、研究新型科学技术,坚持创新的思路,以及大力推广并使用先进的处理技术。

3.3提高国家药品化工行业市场的准入门槛

对于提升中国医药化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以往医药化工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和控制经验,再根据目前有机废气的产生和治理过程的具体特征,积极、合理地运用最先进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理办法。要制定和贯彻科学、有效的作业标准,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企业要明确内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也要对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作出严格规范,并确保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污管理上均能达到合格规范;同时,政府还要规范在制药化学品领域的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以保证生产者能够运用符合标准的工艺生产流程。

3.4建立严格的控制机制

长期以来,有机废气的污染问题一直制约着医药行业的发展,若要更好地解决将这一问题,应从政府各部门在废气污染管控与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发现,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医药化工企业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导致各地政府部门对环保违法行为和环境污染现象视而不见。这些举措在短时间内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从长期考虑,废气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长久的、难以恢复的,会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改变思维,对环保违法者加强查处力度,严格控制有机废气的排放量。

4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化工是化工行业中非常关键的分支,关乎着人类的生活健康,所以要避免有机废气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针对我国医药及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污染的实际情况,要运用先进的处理方式,再依据科学合理的排放规范进行有机废气的治理。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企业现行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由于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的危险性很大,不仅处理过程繁琐,其处理难度也较大,所以需要选用最合理的方式加以处理,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有机废气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志刚,史为臣.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9(25):49-50.

[2]李春静.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处理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9(4):40-41.

[3]唐碧银,王义飞.浅议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9):205.

[4]林洁.浅析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5):71-72.

[5]肖洁松.医药化工行业溶剂废气治理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8):77.

工业废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有机废气;治理;

中图分类号: U491.9+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工业排放的废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治理工业有机废气日益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近几年科技的发展,科研单位对如何治理有机废气展开了日益深入的探讨,其成果被逐渐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市场上已经有了多种能有效治理废气的设备和技术。

1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种类

1.1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大气中的工业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钢铁冶炼、石油炼制、化学工业、垃圾焚烧、农药生产、有机物生产等;部分生产过程也会产生有机污染物,如机械加工中的表面处理与喷漆; 日常生活也会产生污染物,如室内装修、餐饮饭店油烟、烧烤烟等。同时,汽车、飞机等流动源也会产生有机废气。

1.2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有机污染物按照种化学种类可分为醛类( 甲醛、乙醛) 、芳香族类(苯、二甲苯、乙苯) 、酮类(丙酮) 、酚类( 苯酚、二氯酚) 、烃类(甲烷、非甲烷烃) 、卤代烃类等。按照在环境中的保留时间可以分为持久性有机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 与非持久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如二噁英( PCDDs) 、呋喃 (PCDBs) 、多环芳烃( PAHs) 可萃取有机溴/氯/碘 ( EOBr /Cl /I) 、多氯联苯( PCBs) 等。

2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具有毒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

2.1 毒性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废气中的有机物举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部分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如持久性有机物中的二噁恶英类,能容忍的二噁英摄入量为每人每日每千克体重1pg,比无机物中的氰化钾类物质的毒性高出1000 倍以上。

2.2 持久性

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具有很长的保留时间。例如持久性有机物POPs 物质具有抗化学分解性、抗光解性和抗生物降解性。研究表明,二噁英系列物质其在气相中的可保留较长时间,半衰期为8~400 天。

2.3 生物累积性

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具有持久性,经动植物吸收后,会出现生物积累。例如具有亲脂性的有机物多氯联苯,在水鸟体内的浓度是其在水中浓度的50 万至100 万倍。

3 传统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一直以来,传统的废气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生物过滤池、生物滴滤塔、生物洗涤塔等。其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有了相应的工程技术规范。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吸附法中不同氧化剂改性的吸附剂对有机废气的吸附量不同,而且吸附剂价格较贵;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而且不适用于较常见的低浓度高流量的有机废气的处理;吸收法难以处理化学性质稳定且难溶于水的有机废气;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只适于组成相对较简单的有机废气,对组成复杂的工业有机废气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基于传统处理方法的不足,新废气的处理技术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4有机废气处理新技术

4.1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在电场的作用下,高频放电产生瞬间高能,打开有机废气分子的化学键,使之分解为单质原子或无害分子,并且等离子体的高能电子、正负离子、激发态粒子和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这些粒子可以氧化有机废气中的分子。有机废气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特点是:等离子体的高能电子、正负离子、激发态粒子可以与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化氢、硫醇等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二氧化硫等简单无机物质。典型的有机废气如:苯、甲苯、乙硫醇、二氯丙烷等采用电晕放电形式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是可行的,停留时间越长、电压越高,脱除效果越好。

4.2变压吸附技术

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不同吸附剂上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不同而变化的特性,通过压力变换实现气体的分离或提纯。变压吸附由于采用了压力涨落的循环操作,强吸附组分在低分压下脱附,吸附剂得以再生。在加压下进行吸附,减压下进行解吸。由于循环周期短,吸附热来不及散失,可供解吸之用,所以吸附热和解吸热引起的吸附床温度变化一般不大,波动范围仅在几度,可近似看作等温过程。变压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

CHIHARA等应用两塔工艺的变压吸附技术,吸附剂为高硅沸石,吸附压力为0.2MPa、脱附压力为0.04 MPa,处理二氯甲烷气体。GILLILAND等采用四塔工艺的变压吸附技术,吸附压力为0.195 MPa,脱附压力为常压,从空调的通风气流中回收全氟烷烃等,处理效率大于99%。

变压吸附技术的优点是一次性投资低、能耗小、自动化程度高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可以获得纯度比较高的副产品,实现废气资源化,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4.3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也应用到有机废气的处理中。纳米TiO2光催化能有效地将有机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小分子物质,还可以去除氯仿、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或用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有机废气。在一定的条件下,纳米TiO2能将用化学法氧化难以分解的“三致”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酸,且无二次污染。

TiO2光催化技术不仅以其化学活性高、安全无毒、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以及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的突出优点,在废气处理中受到普遍重视。

4.4膜生物反应器

随着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以及膜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成功应用,人们开始关注膜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传统的微生物废气处理技术与膜技术相结合,不仅具有生物方法环保的优点,而且膜材料作为生物降解的传质界面,可以提供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强降解效果,提高去除效率。

膜生物反应器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小型研究阶段,而且这种方法的构建和运行成本比较高,因此从实验到运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流量低、阻力大、对水溶性差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膜生物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4.5微波催化氧化技术

有机废气的微波催化氧化技术是由填料吸附/微波解吸技术发展而来,并将一般的热解吸方式转变为微波解吸,降低了能耗、缩短了解吸所需的时间,而且吸附剂反复使用20次,还可以保持原有吸附能力。国外已经有微波催化氧化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小规模应用,在中国尚处于研究阶段。

与常规加热催化热解技术相比,微波催化氧化技术的优点是催化热解效率高、能耗比较低、吸附剂的损耗小、启动迅速、解吸时间比较短、对环境温度影响小;缺点是对不同的有机废气需要选择不同的吸附剂,而且微波功率、加热时间、载气流量等对微波催化氧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4.6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原理是在压力驱动下,利用有机废气组分分子大小的不同,在膜结构内的扩散能力、渗透速率的不同来实现有机废气与空气的分离。

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油气,具有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设备占地面积小、质量轻、便于安装;易放大、和其他技术兼容性好;回收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膜材料和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应用的范例。

5 结语

有机废气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大气环境的关键因素,工业高速发展以来,人们排放到大气中的有机气体不论是量还是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减少环境污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源头入手,降低有机气体的排放,这就需要高效、节能、经济的有机废气处理手段,因此在传统的处理技术上,研发新的处理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性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也会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降低甚至消除大气中有机气体的排放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易灵.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11,30(5).

工业废气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二氧化硫工业废气污染 脱硫除尘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e stee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addition to urban infrastructure also provided strong support for urban development provides a huge amount of profits and a lot of job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mills should also consid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y resources . With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ncreasing demands, mills produced increasingly polluted urban environment is people's attention. Pollution of air pollution is mainly steel sintering plant, where SO2, dust is a major part of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arious kinds of exhaust gas desulphurization and dust removal technology.

Keywords: Sulfur dioxide Industrial emissionsPollution Desulphurization

1.废气除尘的技术

粉尘对环境及人的身体都会产生很大危害,粉尘不但易爆,对人体的危害还在于它长期侵袭人体诱发疾病,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尘肺病,因此预防粉尘首先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防止粉尘产生。

就目前来看除尘方式通常概括为两类,一是干法除尘,二是湿法除尘。干法主要包括旋风除尘、静电除尘和袋式除尘。旋风分离装置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初期多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回收及气固分离,随着人们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旋风分离广泛地应用于了气体除尘,并对其提高分离效率、降低压力损失、提高耐磨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静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力将粉尘从气流中除去的一种装置,它具有除尘性能好,能耗低,气流阻力小等优点,并且从低温低压到高温高压均可应用。袋式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烟尘净化设备,其除尘效率可达99.99%。袋式除尘技术对高浓度的烟尘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处理的烟尘浓度达1000g/m3以上,适用于半干法/干法烟气脱硫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气处理。

湿式除尘器是利用水形成液网、液膜或液滴与尘粒发生惯性碰撞、扩散效应、粘附、扩散漂移与热漂移、凝聚作用,从废气中搜集分离尘粒,并兼吸收气态污染物的作用。目前国内常用湿式除尘器的有水膜除尘器、喷淋塔、文丘里洗涤器、冲击式除尘器和旋流板塔等。

2废气脱硫技术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发生过二氧化硫危害的严重事件,使很多人中毒或死亡。二氧化硫还是酸雨的重要来源,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烟气脱硫是指脱除烟气中的SO。其控制方法多种多样,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SO:控制技术达200多种。这些技术按燃烧过程可分为三大类:(1)燃烧前脱硫;(2)燃烧中脱硫;(3)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FGD)。后一种脱硫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效率最高的脱硫技术。

2. 1硫化碱脱硫

利用工业级硫化碱做原料来吸收工业烟气中的SO2 ,并制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硫代硫酸钠产品 ,是一 种较为新颖的脱硫工艺。该法的脱硫技术主要优点有:反应在常温 ,常压下即可进行 ,能耗低 ,对烟气 SO2 吸收效果佳 ,所得副产品硫代硫酸钠的价值高 ,不产生 废气、 废液 ,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而是一种较有前途的脱硫技术。

2. 2 双碱法烟气脱硫

“双碱法” 是一种发展前景很好的烟气脱硫技术。 它首先用一种碱(通常是NaOH或者Na2CO3)溶液吸收 SO2 ,生成亚硫酸氢钠 ,然后在再生池用石灰或石灰石将亚硫酸氢钠再生成亚硫酸钠 ,在将亚硫酸钠溶液送 回吸收塔内吸收 SO2生成亚硫酸氢钠 ,之后再循环再 生和吸收。 “双碱法” 有如下特点: (1)清液吸收; (2)吸收剂的再生和脱硫渣的沉淀发生在吸收塔外 ,减少了塔内结垢的可能性 ,可以用高效的振式塔或填料塔 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喷淋塔 ,从而大大减少吸收塔的 尺寸及操作液气化 ,降低脱硫成本; (3)技术成熟可靠 , 脱硫效率达 90 %以上。国外已有多家电力发电厂使用 “双碱法” 进行烟气脱硫 。此外 , “双碱法” 中还可采用钠碱溶液或氨水吸 收 SO2 ,所生成的溶液再与碱(石灰或石灰石粉)反应 , 将被吸收的 SO2转换为不溶解的 CaSO4 ,并可使吸收液 再生。此法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廉价的石灰石处理废气 ,既经济 ,效率又高。

2. 3湿式脱硫除尘

针对窑炉的烟气净化问题 ,张德见等开发了 “新型 炉窑烟气湿式脱硫除尘技术”。此项技术利用离心泵原理在系统内进行气、 液分离 ,进口烟气的速度为 15~22 m/ s ,温度为 140 ℃,可用于烟气量大于 30 000 m3/ h的烟气 ,其除尘效率达 98. 5 % ,脱硫率达 80 %以 上。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 ,寿命长。

2. 4水除尘脱硫

水泥立窑用的水除尘器 ,具有结构简单 ,投资小的优点。它既有以水降高温 ,以水冲粘附 ,以水抗结露的能力 ,又有除尘、 脱硫、 氟的 3 种功能。但其除尘率和脱硫率都较低 ,应采用不同机理的除尘形式和具有 较高脱硫的技术设备进行组合 ,从而提高其除尘率与脱硫率。

2. 5 活性炭吸附脱硫

活性炭吸附 SO2 ,在干燥无氧条件下主要是物理吸附 ,若在有氧气和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 吸附。例如 ,糠醛渣活性炭无需添加任何活性组分便 具有良好的脱硫性能。而活性炭吸附 ,其平衡吸附量 比一般活性炭大 5~6 倍 ,且吸附解吸速度快 ,具有物 理吸附及化学吸附特征。由此可见 ,活性吸附是一种理想的脱硫技术 ,若把这两种脱硫技术结合起来 ,其脱硫率更高 ,成本更低。

2. 6电解除硫

电解除硫有二氧化铅 ― 二连亚硫酸法和熔融盐膜除硫法两种。其电解体系一般由阳极 ,阴极和两极之间的电解质组成。电解方法的选取 ,是根据电极材料 ,电解质组成 ,电解槽和吸附器是否分设等的不同来决定的。如电解槽和吸附器不分设的叫电池模式(直接法) ,若分设的则叫外电池模式(间接法) 。电解除硫技术每年的投资费 ,运输费和维护费比常规的石灰石洗涤脱硫技术可节约80 %的费用。

2. 7 高能辐射电子束激活除硫

高能辐射电子束激活除硫是一种新型的烟气脱硫技术 ,都是利用高能电子将烟气中分子激活 ,电离或裂解 ,从而产生强氧化性的活性离子。如:O、 O3、 OH、HO2 等 ,使 SO2 和 NOX 全部或部分地氧化成相应的酸 ,在反应过程中均添加氨 ,酸砀铵和硝铵)混合物 ,然后通过除尘器收集 ,作为农用肥料 ,不产生二次污染。高能电子束(5002800 K eV) 是阴极发射再经电场加速后形成的 ,此法的实质是用电子加速器净化烟气 ,其流程短 ,效率高 ,但成本昂贵 ,工业化生产困难。早在20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电子束辐射照法 ,此法需大功率的加速装置和稳定性能好的电子枪 ,还需解决 X射线屏蔽的问题。20世纪80 年代提出脉冲电晕法 ,利用等离子体的高能电子将 HO2H及 O2O 键打开 ,使之成为自由基或活性粒子可以与 SO2 及NOx反应。此法还可同时脱除烟气中的 SO2、 NOx及重金属。

3.烟气脱硫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已有的各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具体应用时要具体分析,从投资、运行、环保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一种适合的脱硫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某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因此,留意其他学科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并把它们应用到烟气脱硫技术中是开发新型烟气脱硫技术的重要途径例如微生物脱硫、电子束法脱硫等脱硫新技术,由于他们各自独特的特点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问。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和工业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投资和运行费用少、脱硫效率高、脱硫剂利用率高、污染少、无二次污染的脱硫技术必将成为今后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生物技术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束脱硫技术等一系列高新、适用性强的脱硫技术将会代替传统的脱硫方法。

参考文献:

[1]单晓云,高志芳,赵树果.燃煤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可行的控制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2(1):30-33.

工业废气范文第5篇

一、我国工业废气排放与控制现状

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在工业化发展中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通过改善环保排放装置、对污染企业进行整顿等措施严格控制工业的废气排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图1所示,2002—2010年,包括工业二氧化硫和生活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自2002—2006年一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2007—2010年排放总量呈现了下降趋势;2002—2010年,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呈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说明对烟粉尘的清洁控制技术水平较好,从整体来看,在这一阶段,我国废气排放量的规模有所下降。

从近两年废气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10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19 168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 185.1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864.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3 304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工业烟尘去除量38 941.4万吨,粉尘排放量为448.7万吨;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2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32.81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1 278.83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03万吨。从数据分析上看,我国在控制废气排放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2011年比2010年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有所增加,这说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同时在增加,污染物的减排任务也随之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更应受到重视。

随着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能耗及工业总产值在逐年增长,工业废气的排放总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甚至是成倍增长[4]。因此,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研究和探讨降低单位工业总产值带来的废气负担率,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及负担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废气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废气排放的环境洛伦兹曲线

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深,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特定水平之后,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或调整,会使得环境污染呈现降低的态势[5]。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6]。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然使得各地区的废气排放与控制水平存在差异,我们必须要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对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波动与分布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对完善环境治理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各地区废气排放是否平均,首先选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洛伦兹曲线原本是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种曲线,在这里引用洛伦兹曲线的研究方法和基尼系数指标来分析各地区废气排放的负担状况与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硫、烟(粉)尘是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物质,也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定各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在GDP方面的贡献率会带来一定量的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用各地区的工业GDP占全国工业GDP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用各地区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量的比重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气体污染负担率。将各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率与大气污染负担率进行比较,用以衡量各地区污染气体排放带来的环境损失与生产贡献之间的差异。

(一)指标选择

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Ia=各地区的工业GDPa/全国工业GDP

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率Max=各地区废气排放量Pax/全国废气排放总量P

废气排放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之比Qax=Max/Ia

x=1,2,分别代表烟(粉)尘和二氧化硫;a=1,2,3…31,表示31个地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清洁技术提高会有助于实现工业废气的减排[7]。基于此特点,如果Q小于1时,数值越小,意味着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率越高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因工业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程度较低,或者是该地区的控制污染技术水平较高,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反之,如果Q大于1,则代表该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率低于废气污染的增加率,表明该地区的生产会带来更多的废气排放,环境效益的损失大于经济效益的增加,若Q值越高,则表明该地区需要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或者通过强化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提高清洁技术水平,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

(二)绘制环境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通常是一条下凸的曲线,用以表示不平均的程度,下凸程度越大,代表越不平均[8]。如图2和图3所示,45度的对角线是表示绝对平等线,即各地区废气排放水平不存在差异,各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相同;横轴和右侧的纵轴所组成的折线是绝对不平等曲线,表示废气排放仅由一个地区释放,也就是基于工业生产的大气污染物的负担是由一个地区带来的;左侧的纵轴表示各地区不同气体排放量在全国中的比重,即各种废气排放的污染负担率,横轴表示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即各地区的工业GDP在全国工业GDP中的比重。图中四条弯曲的曲线是将不同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率与气体污染的负担率确定的散点连接而绘制的,每条曲线与对角线组成的面积用A表示,曲线与折线之间 的面积用B表示,用A/(A+B)的数值即基尼系数来分析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该数值越大,则表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越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反之,则表示各地区的气体污染排放负担相同[9]。

由于实际中数据是离散的,为更准确地计算基尼系数,需要准确绘制洛伦兹曲线模型[10]。根据图2和图3中散点分布特点,经过模型的筛选与最优分析,最终选用二次曲线模型,对废气排放负担的环境洛伦兹曲线进行曲线估计,如表1所示,给出了两种气体污染的环境洛伦兹曲线的回归模型检验报告,从拟合优度、模型检验结果和各个参数值来看,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拟合优度很好。

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通过定积分进行计算,获得不同气体排放的基尼系数A/(A+B)的比值,2010年数据为:0.09 7(二氧化硫),0.266(烟粉尘);2011年数据为:0.241 7(二氧化硫),0.3280(烟粉尘)。一般情况下,如果基尼系数小于0.2,认为绝对公平,0.2~0.3,表明相对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0.5,认为差距较大,0.5以上认为高度不平均[11]。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各地区因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二氧化硫排放负担的差异不大;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烟粉尘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3~0.4,表示较为合理。由于得出的基尼系数较小,说明从各地区的工业发展生产水平来看,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分布是较为均衡的,废气的排放负担并不是由于一个或若干地区的工业集聚造成的。各地区工业生产所排放的烟粉尘,相对于二氧化硫的排放而言,各地区的差异要更明显一些;而从2010年与2011年废气排放的基尼系数变化来看,数值呈现增加的态势,说明我国各地区在废气减排工作上的成效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或者说各地区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气排放负担率的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地方的废气减排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各地区废气负担状况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2011年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仅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贡献的前提下,将各地区由于生产贡献带来的废气污染负担状况进行比较。表2给出了2011年各地区生产贡献率与废气排放负担率比较状况,其中北京、天津、西藏和甘肃等17个地区的各种工业废气的污染负担率都小于生产贡献率,显示出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或较低的工业废气排放水平,这表明在这31个地区中有1/2强的城市在工业生产中废气的排放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标准。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等9个地区,存在工业生产的贡献率小于废气排放的负担率的情况,气体污染负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数据分析上看,河北最为明显,烟粉尘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3倍,二氧化硫的污染负担率是工业贡献率的近2倍。这表明,河北的工业废气排放亟待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而导致河北省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应该是重工业结构和较低的废气控制技术水平。该地区的工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清洁技术水平亟需提高[12]。

为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的共性与差异,对数据做进一步的聚类分析。选择西藏、山东、河北、云南和江苏作为初始类的中心点,这几个地区包括了31个地区中从高至低的不同的大气污染排放水平,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代表,需要再进行迭代过程寻找更好的类中心点代替初始类中心点。如表3所示,第一次迭代后,5个中心点分别变化为0.287、0.000、0.381、0.130和0.249,第二次迭代后,5个类的中心点变化均小于指定的收敛准则0.01,达到聚类结果要求。

表4为最终的聚类中心,可以看出,第1类的指标数据最低,包括的地区有6个:北京、天津、上海、海南、西藏和青海,这些地区各项指标的数据较低,表明由于生产水平较高,生产贡献率远大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率,或者是该地区工业废气污染的排放率本身较低。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各地区的大气环境负担率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例如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城市即使工业生产所带来的贡献率高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损失率,但是引入土地面积、人口等因素,可能导致的结论会有所不同,比如: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析,北京地区所承担的气体污染负担可能是很高的,在此,我们仅考虑工业贡献率与废气污染负担程度。第2类、第3类和第5类的各指标数据较高,一共包括8个城市:山东自成一类;河北、山西归为第三类;广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归为第五类;其余17个地区归为第4类。在我国31个地区中,仅有不足1/3的城市的工业生产贡献率小于工业生产导致的废气排放负担率,这与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程度有关。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废气排放量的变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各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不同,所处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的阶段也是存在差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废气排放的控制效果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所承担的废气负担率也相对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废气排放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贡献的增长速度,该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重。对于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的差异,需要针对各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特点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期更有效地帮助这些地区提高控制废气排放的效果。

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

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应该有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也有产业结构和制度差异等方面因素。从地区控制污染的差异性政策的制定方面来看,我们必须要对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根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造成地区废气排放负担梯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能耗水平不同,污染物排放负担会存在明显差异。从表5“2011年31个地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统计分析”来看,北京能源消耗指标最低,为0.459吨标准煤/万元,31个地区的总体均值为1.040 93吨标准煤/万元,中值为0.903 50吨标准煤/万元;而前面分析的废气负担较高的8个地区:河北为1.300吨标准煤/万元,山西为1.762吨标准煤/万元,内蒙古为1.405吨标准煤/万元,辽宁为1.096吨标准煤/万元,河南为0.895吨标准煤/万元,广东为0.563吨标准煤/万元,江 苏为0.600吨标准煤/万元,山东为0.855吨标准煤/万元,除河南、广东、江苏和山东以外,其他地区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既超过了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也大于中值水平。这说明这些地区的废气负担较高的原因之一,是与这些地区的工业生产力或生产技术水平有关,同样水平的工业生产贡献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高于平均水平,自然地,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会高于各地区平均水平,该地区的废气排放负担超出各地区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废气污染负担较高也会导致治理环境的投资增加,从2011年各地区完成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按金额由少到多的排序结果来看,辽宁为第13位,广东为第23位,江苏、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和山东投资总额排名依次为26~31位,31个地区中山东省治气废气投资额最高,为244 688万元,由此可见,在评价各地区工业贡献时,必须要考虑环境成本;在工业发展中,工业废气总排放量既与工业总产值相关,也与能耗值相关;我们需要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尽可能使两者之差最小化,努力实现“环境优化增长”代替“环境换取增长”的发展方式。因此,各地区产业的生产由于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能耗水平存在区别,最终使得工业废气排放方面会出现梯度的差异。据此,在控制废气排放方面,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改善用能结构和改进技术等方面,努力降低能耗值,从根源上控制废气污染排放量。

2. 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会使得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工业分布数量高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可能会较重。我国地区发展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一般特征,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发展主体;在工业水平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会相对较高;而工业化发展水平处于中间位置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相应地,这些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负担也会相对较高。把2011年各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结果显示:广东排名第11位,江苏排名第16位,山东排名第20位,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西排名第22、25、28、29、31位(详见表6)。这些排名越靠后的地区,工业贡献更多的是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有些地区,如安徽、江西、重庆等,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但是废气排放负担没有呈现较高的现象,是因为这些地区在污染产业生产中使用的清洁技术较高,或者是环境污染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有些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另一原因,就是工业比重相对较高,污染物排放较多,甚至可能是污染工业的比重较大导致该地区废气排放负担较重,而且,这些地区对工业废气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差。

3. 环境政策存在地区差异,导致高污染行业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使得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地区环境成本的差异会影响污染产业的地区分布,污染产业的选址会倾向环境成本低的地区,因此,差异的环境标准成为影响地区污染产业分布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影响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地区的治理废气排放的政策与标准存在差异,会导致高污染行业实际成本存在地区差异,这必然使得产业由高环境成本的地区向低环境成本的地区转移。而对于环境成本高的地区,其污染状况会因完善的环境政策而受到抑制,产业的布局也会有所改变,例如,国家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减少酸雨、灰霾现象;浙江、江苏两地就对环太湖区域实行了差别化环境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从源头上压减排污总量。这些差异化的环境政策必将导致相关地区的某些工业废气排放受到限制,而相对于没有实施严格管制措施的地区,某些污染较重的产业会继续存在甚至增加,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

综上所述,工业废气减排工作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区大气污染负担率与生产贡献率比较中,进一步证实: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贡献所带来的气体污染物排放水平是存在差异的;而对于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中,研究发现:地区废气负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地区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是因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且污染控制水平较低,或者是因为污染产业分布较多等原因所导致的。而像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地区的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比率要比落后地区的明显低很多,这说明,提高生产力和清洁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五、控制工业废气的对策建议

经过前面地区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实证研究与原因分析,对于我国废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我们既需要制定各地区都适宜的共性管理政策与措施,也需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废气排放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的管理措施。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我们主要是通过多种措施与途径,尽快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强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气体污染物的排放负担。为更好地提高我国废气排放的控制水平与取得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 不断提高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清洁技术与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第一,从长期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各地区都会面临工业废气排放负担加重的压力,为了实现长期有效地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数量,通过提升废气处理的清洁技术和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收益。第二,从当前各地区的工业废气负担存在差异的原因来看,无论是对于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重,还是由于自身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能耗较高导致的工业废气减排压力较大,提升清洁技术可以改善废气排放状况,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可以从根源上降低污染排放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有关地区的废气污染负担。因此,对于清洁技术的提升与清洁能源的使用,需要各主体共同努力。从政府方面,需要从宏观角度,对废气排放进行控制与管理,帮助企业从环境管理方面促进清洁技术的应用;从企业角度,需要加强清洁生产指导,促进企业节能增效;从市民角度,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清洁工程的自觉监督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污 染的防治工作中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升清洁技术,是解决未来能源保障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依靠清洁技术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降低废气排放负担,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加快污染负担率较高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步伐。有些地区废气负担较高的重要原因是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关联的,而地区生产水平的差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和各地区的产业布局有关,而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工业化阶段进入中后期,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应该逐步增强,在各地方区域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最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存的产业结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负担的差异及原因,进一步说明了废气排放负担较高的地区应该在工业结构、技术设备和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对于废气排放负担较大的地区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努力提高废气控制技术水平,加快重工业结构的调整,依靠技术支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围绕工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要求,注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3. 按地区发展差异,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分步骤、分主次地对环境污染加强综合治理控制。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地区废气排放负担存在差异,针对各地区的特点应该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有针对地解决地方污染物控制难题,提高减排成效。比如,对于工业废气污染负担较高的地区,可以以治理工业废气为主要方面,继续完善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强化管理措施与方案;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工业废气在大气污染源中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并不是处在第一位,机动车排放带来的污染影响明显高于落后地区,可以建议这些地区先以控制机动车减排工作为主。除此之外,从差异化的地区环境政策来看,我们还要注意,不仅要做到降低目前有些地区的污染水平,还应该防范因环境成本差异将导致的污染产业转移现象,杜绝因污染产业转移,导致相关地区新污染负担增加的现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防”与“治”两手一起抓。

4. 加快推行排污权交易,深化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工作。只有不断加强环境成本内在化,才能有效消除污染产业的外部非经济性,体现环境公平。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一个重要的政策途径。排污权交易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之一,促进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废气减排效率。排污权交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利用市场规律及环境资源的特有性质,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各个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微观主体在政策、法规的约束下对排污指标、排污权有偿进行转让或变更,它化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经济学的视野解决了社会问题。为适应环境政策的发展步伐,我们需要在市场规则、排放交易系统建设和环境管理制度方面,尽早做好进行排污权交易的相应准备。一是制定严格的废气控制排放标准。对于有些地区超总量指标排放必须进行严惩,保证废气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快建立污染源排放的统一监管机制和连续监测系统,可以进行联网并强化管理;三是应建立废气排放权交易中介和排放配额跟踪平台,合理制定排放总量指标的分配方案。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事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必须要不断完善有关法律体系、严格标准及执行制度,这样才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更有为效的成绩。

5. 严格管理污染源流向,加强监管工作,强化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由于污染事实发生时,因果关系调查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一旦发生环境公害,我们再去研究它的因果关系,很难从法律上将之轻易地定性为某个微观主体的责任,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危害很大,治理污染时间周期很长,环境治理成本巨大,所以,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而言,应以更为有效地预防为主,这是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将环境污染风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国家或地方政府应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登记,比如:对农药成分进行限定,对农药的生产、销售、流通和使用进行登记;对生产中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的企业进行登记与监管,严格管理企业中能带来污染的化学物质流向,及时进行申报,等等,努力降低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针对污染源的产业分布状况与特点,加强反污染措施的安置。对于一国环境的污染,只有有计划地对不同产业采取差异性的措施,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每个工业化发展的国家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环境污染和退化的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是巨大的,所以,每个国家都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可能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代价。我们可以通过切实地采取环境污染预防措施,来尽可能地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需要针对主要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方案。针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需要我们根据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阶段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各地区发展的差异化管理方案,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佳.霾未走远 提防烟尘再风浪[N].科技日报,2013-02-05.

[2]张铭贤.积极推进华北大气污染联防联控[N].河北经济日报,2013-03-04.

[3]傅年丰.合肥市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N].人民政协报,2013-03-01.

[4]郑敏敏,肖秀钦,陈庆华,张江山.福建省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因子分析与灰色预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4):4-7.

[5]刘铁鹰,李京梅.中国工业废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8):42-48.

.http://papers.ssrn.com/SO13/papers.cfm?abstract_id= 232073,pp1-57.

[7]林永生,马洪立.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以中国工业废气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3,(3):129-135.

[8]张晶,封志明,杨艳昭.洛伦兹曲线及其在中国耕地、粮食、人口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63-66.

[9]谢健.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估计方法[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19-22.

[10]牛晓其.理想洛伦兹曲线拟合及其方程特性[J].安徽师范学院学报,2009,(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