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

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网络+数据+安全”,其中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以网络连接与协同为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业互联网支撑实现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工厂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

工业互联网也是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适应信息交互需求从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物理空间而形成的。工业互联网集成了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新创新成果,并与先进制造相关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将信息连接对象由人扩大到有自我感知和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体现了通信、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集成优势,是互联网的演进和发展的新阶段,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手段。

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开辟信息通信发展新空间

工业互联网支撑工业全流程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于企业生产,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革。一是智能化生产,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网络化协同,借助网络整合分布于全球的设计、生 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形成众包众创、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是个性化定制,基于互联网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四是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改进等一系列服务,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全球智力资源、制造能力的广泛汇聚,促进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向众智众力,如支撑众包研发、在线协同、云制造等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加速了研发迭代进程,更促进了工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工业互联网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将引导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向工业领域延伸和应用。在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同时,带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和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蓝海。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

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共同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推广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下一步要着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跨领域协同攻关。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加快顶层架构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电信、IT和制造业的协同优势,突破网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产品制约,形成统一或兼容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我希望各方面共同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可行性,以吸纳各领域的创新主体,共同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二是适时组织开展应用示范,工业互联网的普及推广,需要先行者的探索和实践,要加快推进总体架构和技术体系的实际应用测试,突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障碍。目前,中外都已经有一些应用示范案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共同进行跨国家、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测试工作,共同探索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成功模式和做法。

三是发挥产业联盟平台作用,工业互联网需要制造、通信、IT和互联网多领域的跨界融合。目前,工信部正在支持相关单位加紧筹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汇聚产业链各方资源,依托联盟平台,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成果应用推广,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推动制造业深刻变革

“互联网+”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促进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工业云平台成为新型生产设施,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业生产要素实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3D打印重塑产品生产组装方式,虚拟设计、精准制造、数据制造的能力大幅提升。工业大数据应用将贯穿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过程,成为生产辅助决策的支撑,更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

产业组织变革

“互联网+”推动产业组织创新,网络化和扁平化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新特征。

通过利用互联网,工业企业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和深入,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开始出现。例如,小米公司总部只有研发设计人员,其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全部外包给合作企业,并通过互联网与合作伙伴进行业务联系,运营着庞大企业网络。网络众包平台改变了企业的发包模式,发包和承包企业呈现网络虚拟化,承包企业得到了精准遴选,分包项目管理更加精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营销渠道搬到了网上,丰富了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了销售市场、降低了营销成本。供应链集成创新应用,使每个企业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统的一个端点,不同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机器运行、产品生产都由网络化系统统一调度和分派,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日益网络化实时化。

产业结构

“互联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三种主要形态:一是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运维、远程监控等信息服务,实现制造服务化转型。如,装备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装备的远程运维业务,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实现了从制造产品为主向提供工程承包和远程运维服务的转变。二是工业企业在推广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衍生出信息系统咨询设计、开发集成、运维服务等一系列专业性信息服务企业。三是工业互联网在应用中产生各类平台型服务业,专门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服务,衍生出众筹、众包、众设、行业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企业。

产业创新

“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方式变革,协同创新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整合了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等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连接在一起,有效提升了跨国研发效率,形成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化、整体运行高效化的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组成的创新网络,整合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多种资源,成为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的中坚力量。美国推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准备在十年内建成45个面向不同领域的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研究所,目的就是通过建设协同创新网络,确保其在先进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提升传统行业空间

“互联网+”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其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云”“网”“端”越来越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用户、原料、设备和产品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和有效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产品、装备、管理、服务和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如,“互联网+能源”使分布式发电和大规模并网技术实现突破,推动新能源技术步入大规模实用阶段;“互联网+材料”使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材料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互联网+”模式已成为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竞争力、提升附加值的有力手段。

新增长点

“互联网+”为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带来了难得机遇。

随着外贸增长趋缓、内需拉动乏力、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亟需由主要依赖传统增长领域转向新的增长点。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众包众创、线上到线下(O2O)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医疗、远程教育、位置服务等新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上海发展“四新”经济、浙江发展信息经济、福建发展互联网经济,重点都是抢占互联网时代孕育的新的增长点。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万众创新

互联网+”为促进消费升级和激励万众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推动了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在线服务、远程培训等领域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拥有6.5亿网民,是美国的两倍;3.6亿网购用户,超过英德意法四国人口总和。如此巨量的市场规模,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培育出几十家甚至上百家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将会极大地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每100元网络交易额中,有39%的消费是完全新增出来的。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淘宝网2014年2.3万亿元的交易额,激发的新消费贡献将近9000亿元。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网络经济下,不仅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创客”“众筹”“众包”等方式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参与创新创业。

挑战

“互联网+”为制造强国建设带来了重大挑战。

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升级、持续换代的发展阶段,由此将带来系统兼容、标准规范、升级维护等一系列潜在风险。我国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攻击对抗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还较为薄弱,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不足,总体上仍缺乏应对“震网”“火焰”等网络信息安全新威胁的有效手段。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安全防御措施和手段研发不足,对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使用的国外技术和产品,缺乏有效的安全漏洞检测手段。

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深度发展

工业互联网

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制定和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绘制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开发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研发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相关工具。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组织方式。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引导其加快和制造企业密切融合,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智能制造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结合汽车、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纺织服装等行业特点,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智能物流管理。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类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企业试点。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建立创新机制,逐步培育形成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新型工业组织

着力培育新型工业组织。引导制造企业革新理念,加快向互联网生产方式转型,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组织模式。建设面向制造业的众创空间,为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鼓励引导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O2O)等新型业务模式。鼓励发展虚拟企业,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形成专业化分工、协同制造和产业链竞争等新型组织。

制造业服务化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围绕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等,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提高方案设计和综合集成能力。支持融资租赁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专业金融、培训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业务协作流程,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

制造创新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或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支持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科学研究和试验重大设施、智能制造创新设计应用中心,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着力突破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加快集成电路、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内涵一致。目前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联手工业企业开始了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实践,“互联网+工业”的大幕已拉开。哈尔滨市的工业如果继续以传统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必将在信息时代失去竞争力。只有积极建设“互联网+工业”发展模式,哈尔滨市的工业企业才能紧跟时展步伐,创新生产模式,开创全市工业创新创业新局面。

 

一、哈尔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互联网建设现状

 

哈尔滨市企业互联网应用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今年最近的一次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市有超八成工业企业有网络建设,但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深浅不一。能够应用互联网技术,跨越了企业和行业的边界,达到“互联网+”水平的企业不足一成。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互联网应用的边缘,还需进一步挖掘,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企业“互联网+工业”转型进展情况

 

一是“互联网+工业”转型正逐步启动。在运用“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积极开启“互联网+工业”行动规划,但也有一些企业存在困难,暂时放弃转型。在已经开始转型升级“互联网+工业”的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已经开始投资或计划引入技术,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始试用并学习消化技术,一成多的企业已建立完备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是食品制造业等9个行业的企业走在转型前列。在已经开始转型的企业中,食品制造业企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较多已经运用“互联网+工业”转型升级。

 

(三)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固有模式难以打破使企业转型受阻。传统经营模式改造升级难度大是制约当前企业转型的重要原因。多数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不能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将固有模式与“互联网+”转型升级相结合,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不会或不敢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没有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与线上的冲突问题。二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制约了企业转型。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缺乏专业的平台管理人才等问题制约哈尔滨市“互联网+工业”的转型升级。三是达到跨行业经营的企业比例偏低。哈尔滨市只有一成多的企业实现了跨行业经营,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原有业务上,无法应用互联网技术跨越企业和行业的边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限制了企业转型“互联网+工业”的发展。

 

二、先进城市实施“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做法借鉴

 

(一)深圳市促进互联网与设计、制造过程融合

 

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推广应用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以及虚拟设计制造等信息技术,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实现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过程协同、质量控制、物料配送和产品管理等生产制造环节的要素配置、过程组织等的信息交互、集成协作,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效能。

 

(二)济南市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化制造产业链

 

推动装备、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依托互联网,建设上下游协作管理系统,实现物料、财务等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展跨区域的网络协同设计、精准营销、品牌推广,建立国际化的全球产业链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加入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产品配套能力。

 

三、促进哈尔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发展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形成制造业网络化生态体系,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实现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重点,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与协同创新升级。

 

(二)促进互联网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

 

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在资源配置层面,围绕外部协作、内部计划、及时响应等关键环节推进智慧化,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效率;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产品市场与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与资本运作、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建立基于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应用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管理、计算机决策支持、数据挖掘、商业智能、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全流程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互联网+工业”人才建设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智力资源,建立“互联网+工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本市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鼓励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适用性大学生、研究生人才。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和产业工人队伍。

 

(四)加大“互联网+工业”投融资力度

 

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发展符合企业“互联网+工业”发展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适当加大投融资力度,发挥国家财政、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多方面积极性,采取财政支持、金融贷款、股权融资、技术入股、权益融资、租赁融资、债务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融资。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我国工业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由于美国、德国的先发优势,我国发展自主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前景相当严峻。当前要奋起直追,将其置于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地位,在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竞争中尽快占据有利地位。

工业互联网的深远影响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奠定现实基础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信息技术的局限性:一方面,物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管理范畴,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以及产品生产制造流程的各个过程,都接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使得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更低、效益更高、运行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这些技术进步为工业制造业全面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近年来,一些国家加紧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工程实验甚至是项目建设。这些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究,以“智慧工厂”“未来工厂”为代表的关键技术环节的试点实验,以参考架构模型为主要内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化构建。这些研究、实验与项目建设,为全面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基础。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本内涵

当前人们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尚缺乏一个清晰完整的定义。人们通常从某个方面的属性去界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如GE将其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称为“制造业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所谓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新兴制造业生态系统,在这种生态系统中,众多行业及众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流通与售后服务等产品生产过程,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都被迁移到云数据中心,并通过一个统一的云操作平台实现远程智能制造。

与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不同,工业制造业实现平台化所需技术更加复杂、门槛更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直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并大量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之后,工业互联网平台才开始出现。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与现在的工业制造业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统一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仍然是当前工业竞争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宏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试图将各行各业的技术和标准裹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

二是改变分工格局。平台化使得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得以整合所有工业企业的各个制造环节,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控平台上各企业的产品生产及其生产要素与市场动态。因此,平台不仅是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实现远程智能制造的操作界面,而且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进行分工协作、产品交易、服务保障的虚拟市场。

三是平台生态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包括不同产业的众多企业,也包括生产同一产品的众多企业;不仅包括生产制造企业,也包括产业链的其他相关企业;不仅包括企业,也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最终需求者以及各类服务型机构。网络效应将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组织全社会甚至是全球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

与当前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有着本质的差别。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服务于产品的交易和流通环节;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环节,电子商务充其量只是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部分。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要远比目前已经出现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重要得多,未来将跨越国界、跨越行业界限,成为超级平台,从而全面地配置全球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对国际产业分工、国际贸易格局与全球化产生重大影响。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为争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领导地位,美国和德国正在从两个方面展开竞争。

1.国家层面。为推进“工业4.0”战略,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德国电气电子(ZVEI)和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联合设立“工业4.0平台”;2015年3月,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共同接管并启动升级版“工业4.0平台”建设。美国政府层面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机构,但是,根据“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计划所建立的各大制造业创新机构(IMS)都包含了相应平台建设的任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美国联邦政府于2014年7月资助建立的“数字化制造与创新设计研究中心(简称DMDII)”。DMDII启动了“数字制造公共平台”,其功能定位是数字化制造的开源软件平台,旨在鼓励全社会的中小创新机构、创业家和技术狂人等开发面向不同制造业领域的软件解决方案。

2.企业层面。其中尤以GE和西门子公司最为典型。GE在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之后,推出了包括24种工业互联网产品的九大平台,2013年推出更为宏大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Predix。2015年,GE向全球制造业企业开放Predix平台。西门子建立的跨业务软件平台为Sinalytics,该平台不仅整合了远程维护、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还能够对机器感应器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保密传输和分析。此外,IBM和德国SAP公司也在开发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

1.充分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远影响。

这些影响突出地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将日益成为全球工业制造业的首要基础设施,成为集聚全球工厂、工业产品、市场用户的第一入口;将借助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加速全球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进程,无论是处于工业1.0、工业2.0的企业还是工业3.0的企业,都将被无奈、无情地“裹挟”到代表工业4.0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因此,谁控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谁就具备了实时跟踪、优化配置甚至是全面掌控全球工业制造业发展命脉的实力。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全球领导权竞争的核心内容。

当前我们尤其需要认识到平台化所带来的网络效应对于全球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进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平台化一旦促使其双边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阈值),该平台的价值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爆发式的增长。此时,竞争对手将很快面临经营困境,直至死亡或退出市场,该平台也将迅速获得市场垄断地位。最近20年来,我国的传统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无不验证了这个相同的过程和结局。

考虑到我国工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落后,多数企业、行业处于工业1.0、工业2.0的水平,能够达到工业3.0的企业很少,因此人们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补课”的意识和思维。实际上,这也是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政策的出发点。但是,面对美国和德国在工业4.0平台方面的竞争,上述网络效应给平台竞争所带来的“裹挟”作用将不会预留给我们这种“补课”的时间和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补课”的同时,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工业4.0平台的研究、规划和建设,迎头赶上,直面美国和德国的竞争。

2.明确地要求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克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落后局面,要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打方向,分层次地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首先,构建针对整个工业制造业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将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近期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核心发展目标,着力研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及相关机制,并尽快启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

其次,选择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服装、家电以及部分先进制造业等),并基于产业价值链和平台生态化特征整合这些行业的相关企业,组建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联盟,创新机制,激发各方动力,以发展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三,鼓励和支持部分有较强技术与市场实力的龙头企业,启动建设本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为此,要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机制。尤其重要的是,一方面,要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要求,引导、优化各地正在开展的“双创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克服“泛娱乐化”趋势,引导企业真正地参与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来。

3.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领导与政策支持。

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纳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关注问题中;建立和完善工业互联网联盟运营机制,协调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行业平台、龙头企业平台之间的业务分工与协作;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金,加强平台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技术标准体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企业加入并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平台。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国家战略;传统产业;颠覆;重构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240-02

1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引爆跨界融合的潮流,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伴随信息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设备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突飞猛进。

作为产业革新的中坚力量,互联网的主要优势表现在:(1)在原有的工、农业基础设施上叠加“云、网、端”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巩固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2)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网民人数及其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体现了社会及网民已基本适应“互联网+”的“学习”;(3)信息网络技术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联网用户和设备数量快速增加,在线数据流动和交换的成本大大降低,为“互联网+”实现从信息连接到产业融合转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2 “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意志

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家迫切需要“互联网+”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问题[2]。

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由此,“互联网+”理念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得到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正式认可,“互联网+”时代来临[3]。

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表明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与互联网融合的各领域发展前景广阔并拥有无限可能,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已势不可挡。

10月29日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再次提及“互联网+”,表明“网络强国”等与互联网相关的国家战略,正式进入系统化实施阶段,“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夯实中国梦的一个载体。

3 互联网+定义

目前,关于“互联网+”还未被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互联网+”理念最早是在2012年11月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被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杨首次提出。于扬提出“互联网+”概念后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因而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渗透和扩散的历史过程。于杨提出的“互联网+”概念也被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所认同,2013年11月其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2013年底的腾讯WE大会上,马化腾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看法:“‘+’是什么?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2015年“两会”,马化腾的人大提案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随后,在全国两会上,总理将互联网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但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解释什么是“互联网+”。2015年3月,阿里研究院颁布了国内第一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统地研究了“互联网+”。

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名词解释部分给出了“互联网+”的官方解释:“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8]。

综上,“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进行深度融合,并不仅仅是简单叠加实体经济;既要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又要培育经济新业态;既要联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又要打造“互联网+”经济范式的新生态。

4 “互联网+”助推三大传统产业突破

4.1 “互联网+农业”:助推农业信息化、品牌化、现代化,打造农业3.0

我国农业市场空间大、产业落后、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具有大规模分散的用户。“互联网+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农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农业”主要有以下三种运用模式[9~11]:

――智能农业模式。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当前信息进行集成的技术,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并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品质控制能力、增强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

――电子商务模式。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以农业的生产为基础的电子化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点,构架类似B2B、B2C的综合平台支持,提供从网上交易、拍卖、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电子化商务服务,并将以充分消化利用。

――产业链模式。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对产品营销进行了创新设计,将传统隔离的农业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

4.2 “互联网+工业”: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中国智造”

“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将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水平,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充分挖掘和培育新兴市场的潜力与机会。“互联网+工业”主要有以下四种运用模式[12]:

――“移动互联网+工业”模式。传统制造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网络软硬件模块添加在汽车、配饰、家电等工业产品上来实现用户远程操控、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等功能,改善工业产品的使用体验。这类产品已大量面世,2014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了22亿元人民币,2015年整体销量达到0.84亿台,根据《GFK2016年可穿戴市场半年度分析报告》分析,2016年智能可穿戴设备预计整体销量将增长至1.14亿台,比之2015年增长36%。

――“云计算+工业”模式。企业互联网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智能产品软件服务平台,为不同厂商生产的智能硬件设备提供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并实现各产品的相互联通,产生协同价值。百度开放了创新智能硬件合作计划Baidu Inside,针对纳入合作的创新硬件提供云存储、图片识别、LBS等互联网技术能力支持。

――“物联网+工业”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工业企业的机器等生产设施接入互联网,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实现各生产设备之间的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实施控制。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加快生产制造实时数据信息的感知、传送和分析,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互联网商业模式+工业”模式。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技术的应用,并引起了商业模式的巨大变革。随着工业产品接入互联网,生产企业也可以依托产品提供服务,企业的收入来源也将从销售产品转向“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获得持续收益。

4.3 “互联网+服务业”:创新服务、消费方式与体验,颠覆服务业

“互联网+生活服务、零售业”:O2O的兴起。

生活服务业包含范围广,有足够广阔的发展市场留给“互联网+”。O2O(Online To Offline, 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目前“互联网+生活服务业”融合的最典型的代表。

随着O2O模式的逐渐成熟,一些原本需在线下实体店完成的传统的经营活动包括餐饮、娱乐、洗车等,可以通过饿了么、美团、爱洗车等网络平台及移动客户端完成。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要求自主选择最符合需求的服务方,提高了效率,并且在@种模式下,无需中介,直接降低了成本。

5 结语

“互联网+”不是将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式彻底否定,而是通过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找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入口,促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开拓一条互联网创新驱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未来,互联网与农业、金融、医疗、环保、教育、交通等各行各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

参考文献

[1]陆峰.“互联网+”强力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J].互联网经济,2015(4):62-67.

[2]高原.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产业发展态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9).

[3]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32-38.

[4]黄楚新,.“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5]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 34(2): 161-165.

[6]窦松涛."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J].互联网经济,2015(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