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业局加强工业强县的意见

工业局加强工业强县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决定》(咸发[20*]3号),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切实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坚持以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兴工强农富县,促旅活商开源,推进一招四化,统筹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向西部倾斜的机遇,牢固树立工业立县思想,坚持产业调整工业为先,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实施12146(一城两区一带四大基地六大支柱)工程,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工业经济

(一)优化工业布局,精心打造“一城两区一带”产业聚集平台。要把产业平台建设作为调整工业布局、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县城和县城工业密集区、*阳工业密集区及*河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进一步完善工业密集区各类规划。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七通一平”。创新运营机制,鼓励支持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发展,真正将“一城两区一带”建设成为高聚集度、强带动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力争*末,*阳工业密集区纳入省级产业规划。

(二)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四大工业基地。围绕粮畜菜果深加工,建设西北最大的食品工业基地。*末,全县鲜奶年处理能力突破50万吨,食品工业产值超过20亿元。坚持效益型、环保型方向,建设西北最大的水泥建材工业基地。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年实现产值20亿元。按照品种多样化、生产现代化、经营规模化要求,建设西北最大的动物药业基地。全县制药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坚持以服务主导产业为方向,建设西北最大的饲料农资生产基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推进组团式、基地式发展,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食品工业要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抓好乳制品、饮品开发、粮油及果蔬深加工等,提高加工能力和附加值。建材工业要围绕节能、环保的总体要求,加快石灰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及水泥制品、中高档卫生建筑陶瓷,突出抓好声威建材二期工程、冀东海德堡水泥一期工程和菊花水泥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医药化工产业要以格林德、圣奥、泰鑫动物药业、雨茂制药和统一石化、力帆乙醇为重点,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开发新产品。饲料农资产业要以撒可丰、耘丰复合肥以及新希望和立成饲料为龙头,加快建设,扩张规模,形成品牌优势。机械工业要整合资源,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突出抓好金程砂轮等重大项目建设。电磁线缆产业要发挥已有的品牌、市场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打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攻坚战。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产权置换为核心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一手抓资产变现,一手抓改革重组,进一步完善有关改革配套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债务处理、土地划转和职工安置等政策措施,抓好已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以国有集体资本退出为重点,切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使企业走向市场,不断增强竞争力。20*年完成8户企业改制任务,20*年底前确保完成所有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

(二)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优化环境、宽松政策、取消门槛、放手发展”的思路,推进民营崛起战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发[20*]8号)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引导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促进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互相参股,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定一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上门为企业搞好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末,非公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要超过90%。

(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业务骨干在企业总股金中占有较大份额,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参股、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投资。

四、实施项目带动,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坚持“四个并重”,即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与劳动密集型项目并重;工业制造项目与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并重;大项目与中小项目并重;产品出口创汇型项目与产品内销型项目并重。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认真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筛选、策划、包装和推介,精心推出一批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做到“储备一批,报批一批,开工一批”。重点抓好冀东海德堡水泥、文*水电站、明珠家居、新希望饲料、金科天然气压缩机制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及荣华集团机械加工工业园、金盾纺织工业园建设。到20*年,建成1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个过5亿元的企业、3个过*亿元的企业,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突破60亿元。

(二)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在拉长农业产业链和资源开发上做文章,突出特色经济,主攻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型工业、配套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增值增效。*末,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

(三)大力招商引资。坚持科学招商,逐步将企业培育成招商引资的主体,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招商格局,加快实现“由大招商向招大商、重数量向重质量、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充分发挥我县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选择地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围绕“两个工业密集区”、“四大工业基地”及*河产业带,全方位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阳,建成一批规模大、产出高、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工业化项目。对引进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重点招商、重点跟踪、重点协调、重点服务、重点督查,并在项目立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富商。

(四)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认真落实企业20个平静工作日制度,严肃查处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从全县退居二线的科级领导干部中选聘一批人员,派驻到企业担任特派员,代表县委、县政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积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开展经常性的银企座谈会,营造良性互动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整顿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和信用意识,简化办事手续,公开服务承诺,提高办事效率,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发展。

五、创新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谋划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积极拓展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应用,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生产科技含量,每年力争实施*个以上技改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对项目建设效益显著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给予奖励;对县重点项目的企业按照贴息配额规定进行分级贴息,贴息的最高限额不超过企业当年或上年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实际年利息;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设备购置的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抵扣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二)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对企业当年科技开发投入比上年增长*%以上的,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据实扣除外,年终经税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并给予相应的建设经费支持;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县合作创办产学研基地,对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对企业开发的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予以补助;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和技改贴息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财政安排的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力争全社会重点科技创新投入年增长15%以上。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主导产品标准化、经营管理系统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进程,推行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加大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实现技术信息共享,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变革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四)加强企业家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工商管理培训班、专题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引导,努力造就一批勇于开拓、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现代企业家。建立专门的企业人才信息库,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服务,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流向企业。加强对企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发挥县职业中专的作用,为企业招收*阳籍员工进行免费培训。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开展职工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制定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的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实施名牌战略。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名牌兴县工程,鼓励重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争创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品牌的包装、推介、宣传和保护力度,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质量卓越奖的企业给予奖励;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产品,全力打造“*阳制造”品牌。

六、实施扶持政策,加大工业投入

(一)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从20*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技术改造、项目包装等,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专项奖励等,并且每年以一定的比例递增。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专项补助和奖励的形式使用。

(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和高科技成长型企业的项目,除中央、省、市应收部分和资源补偿类费用外,项目建设期一次性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有关优惠政策,减免收取。

(三)优先保障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通过调剂、盘活、置换、入股、出让等形式,多渠道解决工业项目用地。根据项目投资规模、效益等情况,实行工业用地最高限价,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下限收取土地开垦费、水利建设基金和耕地占用税,降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成本。

(四)减免工业项目建设收费。涉及工业项目建设收费的,要简化手续,按政策规定的下限收取或免收。

七、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制度。成立县工业发展促进委员会,负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业强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都要明确任务,夯实责任,落实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工商、税务、财政、金融、建设、招商、非公、质监、国土资源、人劳等部门都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工业强县建设。要加快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及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工业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形成真抓实干的整体合力。

(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要把工业强县建设作为对各乡镇、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工业经济发展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对在工业强县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或部门进行奖励,对贡献大的企业和企业家实行重奖。设立工业强县功臣奖,每年表彰奖励在工业强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优秀企业家。设立工业强县贡献奖,每年表彰奖励工业强县建设前*强企业。

(三)转变职能,搞好服务。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在资金和煤、电、油、运、水、气等生产要素方面的协调力度,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监测、预测和分析,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企业技改项目的立项报批和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财政、金融等部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企业安全生产。要围绕创建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市场秩序,真正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