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一体化管理

工业一体化管理

工业一体化管理

工业一体化管理范文第1篇

针对目前国内电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管理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壁垒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的ERP系统、PPM系统和基建项目辅助管理系统构建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设计方案,通过系统功能和应用范围的扩展及深化,实现内外网的流程贯通和数据共享。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建成后,能够实现项目全过程的造价业务流和信息流管理,将造价管理的管控节点前移至项目的施工阶段,使项目建设阶段的造价数据真实、可控。

关键词:

电力企业;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基建项目辅助管理系统;工程造价管理;过程结算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内蒙古电网建设与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电网建设工程数量的增加、建设及投资规模的加大,工程造价管控程度及水平对电网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如何做好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控、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是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1-2]。

1电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国内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比较单一,通用的行业管理软件基本定位在概预算编制和清单编制管理阶段,缺乏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控,过程中的造价控制管理相对薄弱,缺少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公司)为例,目前公司基建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使用的是博微单机版软件,用于工程造价的概算编制和清单编制,使用ERP系统完成项目执行过程中设备材料、建筑安装、其他费用3大类费用的最终结算,2大信息系统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共享。ERP系统中的建筑安装类费用结算主要是以合同付款为节点的结果性结算录入和记录,并不能体现基建工作中各类费用发生的明细以及费用在执行过程中的各类变更情况,结算数据的管理相对粗放,缺少过程管控和监督,难以对工程的过程造价实现有效监管和合理规划。

2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设计分析

为加强内蒙古电力公司基建工程全过程的造价管控力度,提升公司总体造价管理水平,公司工程建设部在基建工程全过程的造价管控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在开展基建工程施工全过程造价管控时,关注工程过程阶段的总造价和过程阶段的造价组成部分,便于合理控制过程阶段造价,进而提升公司基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为此,急需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参与全过程造价的单位及数据纳入信息系统,提升造价管理数据的规范性、合理性,提升公司基建工程全过程造价管控的精细化水平。

2.1设计目的

内蒙古电力公司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的构建,其主要目的是实现项目全过程的造价业务流和信息流管理,将造价管理的管控节点前移至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实现概算、清单、过程结算、竣工结算全口径、全流程的在线业务处理[4],提升工程技经数据互联互通、高度融合与共享的信息化支撑能力,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管理,实现施工阶段“工完量清”的管理目标,提高工程结算效率,提升造价管理分析能力。

2.2设计思路

为避免同一工作多系统交叉重叠、用户操作不畅的问题,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的应用架构设计基于内蒙古电力公司现有的ERP系统(构建在内网环境)、PPM系统(构建在外网环境)和基建项目辅助管理系统来扩展。通过深化基建项目辅助管理系统的造价管理功能和应用范围,构建业务环节覆盖从初步设计到竣工阶段全过程,实施单位覆盖包含公司本部和各盟(市)供电局的两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以及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外部参建单位,实现基建项目造价管理业务的上下联动及内外协同。通过系统功能和应用范围的扩充及深化,并结合网络技术实现内外网之间的流程贯通和数据共享,实现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的构建。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完善造价基础数据库(定额库、清单库、设备材料库)的建设,实现工程技经数据在各系统之间的顺畅流转;(2)规范公司过程结算编制标准及业务流程,实现工程量在线编制及组价形成过程结算报价,并实现工程量及组价的在线审核;(3)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工程结算与财务资金支付流程的整合与集成,遵循工程进度款拨付额度不得超过过程结算累计计量计价额度,确保施工阶段资金支付规范并及时到位;(4)利用信息系统快速准确地出具竣工结算报表的特点,丰富造价实时管控手段,提升过程造价管控水平。

3系统功能设计

3.1造价基础数据库建设

造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包括定额库、清单库、物料库、供应商库、合同库、项目库的建设和管理。造价基础库需在ERP系统和PPM系统中同时搭建,实现与各个数据系统的无缝链接。

3.2输变电工程及审核流程管理

设计招标结束后,通过ERP系统下达项目信息,系统自动识别项目的设计单位,并将工程任务推送至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可在当前工程列表中查看到具体的工程,并在PPM系统中直接进行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编制任务完成后提交概预算书至ERP系统,由建设单位进行概算造价的审核;提交审核后,系统会将工程状态更新为“审核”;审核通过后,工程状态设置为“审定”,并且归档。

3.3物料清册生成

造价工程中的设备材料库通过与物料系统编码绑定,在工程审定后,可在造价工程的“物料清册”页面直接查看当前工程的设备材料汇总,并支持推送至ERP系统形成设备清册,同时支持导出Excel文件。

3.4概预算编制

实现对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费用调整、报表生成,同时兼容标准Excel格式造价文件上报并转换为具有完整造价数据的造价工程文件。概预算编制功能使用标准的电力预规目录,每个目录都使用标准的WBS编码标准进行编码,概预算编制完成后,系统支持多个工程多阶段的费用自动抽取及对比。该功能需同时在ERP系统和PPM系统中搭建,并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3.5清单编制

清单编制包含了清单招标控制价、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中标清单的导入,支持完整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报表结果输出,支持工程清单的合同绑定。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ERP系统中的项目信息下达后,系统自动根据项目信息创建工程清单并识别清单编制单位,清单编制单位可在PPM系统中直接打开工程清单,进行清单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编制完成后,编制单位需提交清单审核,系统会将审核任务推送至ERP系统中的建设单位并最终完成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系统生成适用于招标要求的工程量清单文件。

3.6过程结算管理

过程结算管理用于电力工程从中标到结算过程的监管及控制,提供了清单完成工程量监控及计价功能、清单综合单价组成分析功能与施工单位工程量申报及审核流程管理功能。施工单位在PPM系统中申报完成工程量时,需打开工程清单,输入实际完成的清单工程量,提交工程量审核申请;系统进入审核流程,工程的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建设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流程在PPM系统或ERP系统中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量;工程量审核通过后,汇总至已完成工程量,系统实现清单工程量的计价,建设单位可实时监控项目投资情况。工程量审核时,各审核单位均以只读方式打开清单工程,展开清单明细,在系统中查看清单详细的组价方式,使用的人材机消耗量详细信息、取费方式、设备材料价格等完整的工程量信息。

3.7变更及签证管理

变更及签证管理功能包含设计变更、非设计变更与签证的管理。工程变更与签证的发起单位根据变更和签证的类型确定,变更及签证发起后则进入审核主流程,各审核单位根据流程的角色完成变更、签证的审核工作。

4设计功能的实现及建议开发方向

4.1基础数据标准化

该设计方案实施的关键和难点是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工作和系统集成设计,现阶段已实现了以ERP系统中的WBS编码和物料编码为基础关联概算、清单和结算数据的功能,基础数据编码贯穿初设、工程招标、工程实施和竣工结算所有阶段,满足了工程造价各阶段数据的可追溯、可对比和可分析的管理需求。

4.2一体化平台建设建议

(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结合大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发完善、科学的数据指标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传统经验值数据变得更为庞大、更加系统、更具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借助专业软件公司的力量,吸取成功企业管理系统的经验,形成软件系统,对造价信息进行深加工,不断扩大造价信息成果数据库规模,提高造价管理的技术含量。

(2)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项目的概算和结算数据、施工技术、施工质量、设备材料供应等多方面,因此,如何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制订符合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从健全工作机制入手,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方案,出台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利益主体的职责;建立信息化咨询方机制,降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风险,推进信息资源的共同开发利用[5]。

5结语

通过对电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内蒙古电力公司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设计思路,并展望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未来。一体化工程造价管理平台建成后,能够实现项目全过程的造价业务流和信息流管理,将造价管理的管控节点前移至项目的施工阶段,使项目建设阶段的造价数据真实、可控,为提升造价管理分析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常虹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马楠.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7-31.

[2]聂金明.论述工程造价管理目的和意义及改革建议[J].大科技,2012(3):434-435.

[3]刘志勇.关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完善与应用的分析[J].科技风,2010(5):15.

工业一体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66-03

1 前言

建筑是人类活动对资源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施工应该满足安全健康、高质量和对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国内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重视并积极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随后,部分企业又相继通过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但是,在实际推行中,这些企业普遍感到组织实施的工作量很大,不同认证体系的要求各不相同,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

对于通过了上述三种管理体系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就质量(Quality)、环境(En―vironment)、职业健康安全(Healfh and Safety)进行一体化管理(即:QEs一体化管理)已迫在眉睫。如果能够成功的实现QES一体化管理,将有利于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具有明确的QES的目标及反馈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

2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本含义

QES是指质量(Quality)、环境(Environment)、职业健康安全(Health and Safety)的一体化管理。它不是三项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高层次的综合管理,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由许多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的、科学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系统。从其功能上讲,它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模式。它突出强调了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3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3.1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目标的制定

QES管理体系对目标的要求如下:

(1)在内部每个相关职能部门和层次,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QES目标。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如下因素:①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②HSE法律和其它要求;③技术选择;④财务、业务和经营要求;⑤相关方的观点:⑥符合方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即在制定QES目标时,应根据评价出来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进一步考虑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和经营要求、方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要注意,凡是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都必须解决。在制定目标时必须首先考虑QEs法律和其它要求。

(2)组织制定的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以便监测与测量,量化的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制定目标时应考虑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

3.2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方案的制定

为确保质量、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目标的实现,QES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各层次质量、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目标所对应的管理方案应针对具体的风险及环境影响状况和现有资源配置的能力。管理方案应予以文件化,并包括下列内容:

(1)规定组织的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2)实现质量、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也就是说对于确定的环境目标或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应有一个管理方案与之对应。一般情况下,完成了管理方案,目标就应该实现,否则应该及时进行评审,修改方案,以实现目标。

3.3 QES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制定

在进行不同管理体系的整合时,就注意不同体系要求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将它们生硬地堆砌在一起。有机结合的基础就是组织世纪存在的活动,我们应将标准的要求分拆、应用到组织的活动,而不是相反。基于此,建立的QES一体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的建立是以PDCA为框架建立体系的大框架,以组织运作的流程为基础,分析出组织管理体系的大过程,将这些大过程按照PDCA进行组合,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的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的要求独立编排。这样安排体系结果在整体上具有统一的结构,各管理体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体系的层次清楚,体系文件之间也更容易建立起相互关系,不仅有利于内部运行,也很方便外部机构的审核。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体系的角度看,一方面,不同体系有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就是体系要求、管理职责要求、资源提供要求、测量分析和改进要求,这些相同或相近的要求实质就是不同体系对同一事物的要求;这些可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不同体系由于要控制的对象不同,对各自控制对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图中的产品实现、环境控制、安全卫生控制等,这部分不宜整合在一起。

4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

当前,QE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运作与认证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贯标认证工作的一个趋势。QES一体化管理体系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以下阐述几点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的要点。

4.1 结合三个体系运作主线的特点进行系统策划

建立整合型管理体系,主要的基础工作是对三个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以过程控制为主线,环境管理体系是以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为主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为主线。因此,策划整合型管理体系的思路最好依据三个体系的特点逐一展开。

(1)把识别过程与识别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结合运作。其步骤如下:①按照施工流程或管理流程将质量过程及活动识别到位;②根据质量过程和活动的内容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③从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风险中识别其环境影响。

(2)注意识别并确定质量过程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接口关系,包括逐一分析施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关注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影响,从中辨识出相应的作用和关系,从而为风险或影响评价提供条件。

4.2 围绕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重要过程进行质量过程、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环境影响的评估

以“关键的少数”为原则,从影响施工活动的过程人手分析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和生产的支持性过程也会产生一些不可接受的风险或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适当兼顾。

充分关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外包过程识别及控制要求,充分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中对分承包方的运行控制要求。在体系整合的策划中关注这些要求,也是建筑行业“总一分包”体制的客观需求。

4.3 合理界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责、权关系

管理职责的合理确定,是确保“三合一”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的基础。管理职责应包括两个方面。

(1)最高管理层和一般管理层人员的职责(包括重要岗位员工的职责)。其中,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的职责非常重要,其核心应体现为方针目标的制定和管理评审的实施。建筑企业最好从协调运作的角度建立一个总的管理方针,以此为基础分别设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方针,从而制定整合管理体系运作的目标。目标应有一定的可分解性,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协调一致,以统一的方式。这样做,不仅便于实施,而且便于测量、分析、改进。

(2)结合建筑企业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根据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求确定各级管理层人员的职责。确定职责时,最好以质量职责为主线展开,与质量过程、风险控制、环境因素控制、体系策划相结合,对应各项活动的要求逐一确定职责的内容。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合理授权,科学地协调三个管理体系职责的接口。

4.4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协调性控制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从策划到控制,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协调。应妥善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处理好各类施工策划文件的接口协调问题;

(2)处理好三个体系运行活动的控制内容,包括作业活动中的策划内容和运作方式的协调。其关键问题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关键或重要过程进行一体化控制;

(3)处理好企业活动中所需要的书面策划与口头策划的关系;

(4)合理安排资源,协调基础设施及人员素质的配置过程:

(5)建立一体化体系运作的响应与反应的协调运作关系。

(6)注意协调现场运行活动的标识管理。

(7)关注各施工工序转序(过程转换)的协调运作,包括各过程的质量结果,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绩效分析,评审及改进的协调性。

4.5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测量分析与改进,应把握管理过程内在的有效性

QES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测量、分析与改进的重点在于管理过程内在的有效性。在实施时,应注意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顾客和相关方满意度的测量和分析人手,确定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式和时间频率,包括测量的内容及分析的重点。其关键问题是寻找适宜的改进方向。

(2)有效地把握一体化体系内审的运作过程。应注意从审核员的培训人手,选择具备三个体系运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内审人员。一方面,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应一体化,最好同时进行三个体系的内审或滚动内审。另一方面,审核人员对不符合项的产生原因应进行分析,针对其原因确定其不符合哪一个体系的标准条款,以便及时改进。

(3)将施工现场的产品验收、工序检验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检查测量有机结合起来实施。重点是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验收标准与施工活动中的工序活动及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准则之间的改进情况,包括一致性、协调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4)有机运用管理体系的数据分析。应尽量在分析各管理体系运行绩效改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体系之间(包括目标、过程、因素之间的协调性)数据的协调性分析。

(5)关注施工现场中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日常检查和测量对象确定的合理性。一方面,应注意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监测重点(如隐、预检,交接检等不可接受风险;重要环境因素控制重点)进行验证,以确认是否有监测漏项,是否有多余的测量功能等。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可能对管理体系发生重大潜在影响的过程,对其进行安全风险及环境因素的监测。这种监测应是动态和协调同步的。

工业一体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贯标 长江航道工程企业 应用

长江航道工程企业的一体化贯标之路,是一条“学无止境、有待规范、完善、改进、创新”之路,其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明确管理目标

(一)定方针,明职责,为企业管理创新夯实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贯标工作明确了航道工程企业管理方针是“顾客至上、以人为本、自然为本、持续改进”。管理方针的建立,为下步的企业管理创新夯实了基础,贯标的方向也围绕着管理方针展开。在此基础上应明确企业各部门职责和各岗位工作标准,并将其纳入到贯标体系文件当中,通过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初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流程管事、照程序办事”的工作氛围,有效推进企业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二)梳流程、排风险,为企业管理创新保驾护航

按照贯标的要求,应首先对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梳理流程、辨识危险源,使安全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从事后处理变为预先控制,从部门职责变为全员参与,从模糊概念变为切身实际,职业健康的理念也与和谐企业、科学发展、人以为本的思想真正融为一体,从源头上采取控制措施,为企业和谐、稳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抓重点、亮特色,为企业管理创新拓宽思路

在贯标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力求抓重点、亮特色,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加快现代航道工程企业的发展步伐,同时以贯标为抓手,为企业管理创新拓宽思路。企业应紧紧围绕生产标准化、常态化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标准化场地建设这个重点,努力构建有航道特色的砼预制生产基地,并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软体排机制混凝土压载块施工工法”和“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软体排混凝土压载块质量检验标准”基础上,围绕 “服务、高效、低成本”的总目标,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施工工程管理体系。

(四)建制度,严管理,有效提升主体应变能力

在全面深化企业主体应变能力建设工作中,应着力在优化流程、明确标准和完善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章程、议事、考勤、工资、财务、绩效、车辆、设备、生产管理等方面建立制度,从而为加强企业综合管理、经营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五)重细节,优服务,展示有效率、负责任的社会形象

在细节上,要求企业员工做到“三有”: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执行、事后有反馈。

在服务上,各职能部门紧密围绕在建项目,在工作中树立为一线项目部服务的思想,对施工计划、工期、责任人、出运计划进行全程控制,在场地建设、设备维护、材料进场、预制件生产及养护、钻芯取样、送检、检测报告、出运、安全管理、客户反馈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标准体系,充分展示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建立模式,努力管理创新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立独具航道工程特色的贯标管理模式。应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实现由我为主向以流程要求为主转变;注重企业职责的全面覆盖,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注重流程文件的适宜性,实现流程向全面对接转变;注重以人为本,实现从要我贯标到我要贯标转变;注重将贯标工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在企业内部推行OA办公自动化系统,实行全流程的痕迹化管理,实现低效落实向高效运作转变;注重贯标考评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实现从触动管理向自觉执行转变;注重内审工作,实现从事后防堵向事前预防转变。

三、攻克难点,力求管理实效

一体化贯标工作千头万绪,怎样做,从何做,重点做什么,关系到贯标工作的成 T跹解决好最关键的“人”的思想问题,把贯标理念迅速地为企业全体员工所理解和接受并执行是关键。有二个难点需要关注:

(一)关注贯标工作中的思想统一问题

应首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二是注重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标准和流程统一;三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好思想观念的转变上,注重宣传引导,增强全局观念、大局观念的教育,消除思想上的抵触情绪,逐渐将以前的经验化管理方式转变为标准化的、固化的管理方式。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统一思想,端正态度,营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畏难、应付、怀疑、否定的心理,充分认识到贯标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重要工作,从而提高了执行自觉性。

(二)关注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建“高标准的航道建筑施工企业、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是航道工程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就要从基础入手,不断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更新经营理念,在把握市场、保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加强航道品牌培育,真正做到满足客户需求,朝着打造一流的航道建筑施工企业方向奋斗;同时要着眼机制创新,认真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

工业一体化管理范文第4篇

以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运用为具体切入点,详细介绍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此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科学评估对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运用在煤化工企业实践安全管理实践运用中的效果,并提出若干加强整合方式安全管理的建议,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研究

中国煤化工企业在过去很多年普遍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管理,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是近些年来确立的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两种安全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现在很多煤化工企业将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有机整合在一起、共同运用。实践表明,将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整合、共同运用的安全管理效果远高于任何单一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本文旨在推动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科学、高效整合,推动煤化工企业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

1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方法

在现代的煤化工企业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存在以下问题:a)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也有较多相互抵触、互为矛盾之处;b)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整合所需周期时间较长,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容易出现混乱;c)整合后的安全管理模式章程规则在实践中较难贯彻,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d)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难度较大,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等级考核的工作难度大。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方法分为三个步骤:a)整合模式的内容融合。整合两种模式,需要认真比较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的异同,从宏观角度看待这两种安全管理体系,两种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交集的地方,选择规定更加详细规范的那一种,有冲突、矛盾的内容,根据煤化工企业实际管理情况,选择更合适的一种,此外还要补充一些规定,使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更加合理、科学;b)整合体系的文件规范化。当煤化工企业已完成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策划工作,就需要将最终整合结果以文件形式规范化,确立操作的行为规范,使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健康、完整的体系;c)统一监测、审核、评估的标准。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拥有不同的检测、审核、评估标准。将这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后,需要统一监测、审核、评估标准,将这两种安全标准的评估标准有机整合,能够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定期、集中评估审查,效率更高。

2两种安全管理模式整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煤化工企业运用的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体系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环节及对整个管理模式运行的综合考核两部分。

2.1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煤化工企业风险管理运行过程包五方面内容:a)组织规划。具体工作时组建具体工作部门,分工明细化,安排不同领导负责。由部门制定统一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实行方案等;b)技术培训。该环节的目的是使煤化工企业员工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并且是逐步递进。(a)对员工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务必使每一位员工了解整合安全管理模式体系的内容、管理机制、运行方式,使企业员工树立安全管理意识;(b)进一步培训是让员工对整合安全管理模式的要素有所了解,理解各部门、各要素存在的必要性及作用,规范员工工作,落实安全管理体系要求;(c)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规避风险的有效办法,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规范自己工作中的操作;c)确立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将整合安全管理模式文件化,对具体要求、具体指导书面化,方便领导指导工作,方便员工学习;d)执行环节。以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文件为根据,严格执行文件内容,科学合理安全管理企业;e)改良环节。以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运行状况为基础,不断改良,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情况,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2.2综合考核通过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运用情况的综合考核是为了发现安全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问题、不足,及时调整管理结构、内容,改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考核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方面:a)考核具体工作岗位的安全性,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到安全管理模式的漏洞,以及时弥补;b)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安全考核;c)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考核。找到安全管理模式中遗漏的规定项、不足项,进行补充完善。综合考核工作需要参考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有详细的安全等级标准可供参考。

3科学评估

现代中国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危险性很高,对技术要求也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危险将会大大提高,所以,安全管理模式的存在极为必要。但是,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企业运用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整合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优势明显高于过去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要确立常态评估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科学评估整合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科学系统评估是以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为出发点,考察煤化工企业员工技术操作是否规范、是否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考察企业生产设备,根据安全管理要求,确认设备是否安全运行,考察企业生产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4建议

a)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使员工树立安全意识;b)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c)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向其介绍企业安全管理条例,培养其发现危险、分析问题、解决危险的能力,规范操作;d)企业安全管理条例文件化应加强简洁性、实用性、高效性,避免浮夸风;e)严格贯彻企业安全管理条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改进。

5结语

工业一体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烟草; 商业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五化”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45-01

一、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概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化质量管理标准,广泛用于工业、经济和政府的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开始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90年代末,一些烟草商业企业开始尝试贯标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贯标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对提高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以2006年9月国家局印发《关于烟草行业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烟草行业拉开了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序幕。在2007年9月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和12月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交流会上,国家局对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即要把体系贯标转化为体系建设。这为烟草商业企业构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入了崭新阶段。

二、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五化”要求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2009年和2011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分别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三个突出”和“五化”要求。

“三个突出”,即: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五化”要求是国家局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五化”,即:体系目标化、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基础规范化、改进持续化。2011年昆明现场会上,国家局进一步提出:“在实施‘五化’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管理创一流’活动,围绕争创‘一流管理’目的,实现‘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基础管理、一流的体系建设、一流的目标管理、一流的创新机制、一流的管理团队。”

“三个突出”、“五化”、“五个一流”既相互支撑,又互为补充。“三个突出”是指导思想,“五化”要求是根本途径,“五个一流”是根本目标。全面落实“五化”要求,全面提升企业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把握“三个突出”、实现“管理创一流”的重要途径。

三、烟草商业企业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五化”要求的途径

(一)围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指标,强力落实“体系目标化”

烟草商业企业全面推进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就需要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和管控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即:企业层、部门层和岗位层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目标体系自上而下逐级分解、有效支撑。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可将目标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对于卷烟营销、物流配送、专卖管理、财务管理等可以量化为具体目标值的目标,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商业企业实际,制定定量目标;要建立目标名称、衡量指标、目标值、测量方法和责任单位(部门或岗位)、奖惩措施等内容。目标值的确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难以实现,发挥不了目标引领的作用,也变相打击了企业及员工的工作热情,而过低则失去了目标制定的意义。对于党政、工会、文化、日常企业管理等要求,可以按照具体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为定性目标,可以建立具体工作方法和奖惩措施等内容。目标体系建立后,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需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战略实施情况,着力抓好目标达成效果的有效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并定期对战略目标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升级,以保证战略目标的适宜性和前瞻性,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优化管理流程,精简流程文件,不断深化“管理流程化”

优化精简管理文件,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清理与体系文件重复的红头文件。要运用停、改、并、转等方式,理清红头文件与体系文件的关系,巩固体系文件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地位。对于新增的工作任务,流程性强的,原则上下发流程化的工作程序;流程性不强的,原则上下发工作标准,并纳入管理体系文件。对于新增的管理要求,已在管理体系文件部分体现的,以改进管理体系文件为主,不再下发红头文件。二是积极引导体系文件“一体化”。要立足地区实际,以专卖内管、卷烟营销等企业核心业务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地区体系文件一体化。同时,对跨部门、跨层级流程接口进行梳理,整合管理资源,理顺工作接口,提升体系文件的系统性,促进企业管理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三是完善文件控制程序。要对涉及企业管理、业务经营的执行文件进行重点控制,改变文件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全面准确、有效辨识各类法律法规、红头文件要求,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体系文件持续改进的协作配合,实现体系文件唯一、现行有效,实现“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变厚为薄”的目标。

(三)完善信息系统,提升运行效率,积极促进“流程信息化”

加强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工作,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统筹业务管理,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大集成。做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数出一门,推进信息化建设数据、业务、界面、安全、管理全方位集成整合。二是构建运行平台,着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大融合。在系统集成的前提下,将流程对接和环节控制贯穿于一个专项业务管理工作平台,系统对接各级系统流程和数据,实现各层级单位和各岗位员工同平台操作。三是聚合信息资源,着力推进信息化手段大运用。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构建PDCA工作循环链,将企业目标、决策、规范落实到管理和业务操作中,打破机构壁垒、应用壁垒和信息壁垒,整合流程、共享信息,推动管理和业务运行闭环协同,把企业、部门、岗位的关键目标指标转化为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管控节点,通过固化流程、量化标准、优化运行,强化管理过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构建标准体系,抓好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基础规范化”

规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健全的工作标准则是实现规范的保障。烟草商业企业在深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将流程优化、精简、再造与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使制度、流程、职责、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