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范文精选

工业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工业化;农业发展;技术进步

自20世纪30年代起,大型农业机械的出现导致农业耕作大规模机械化;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化学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化学产品;农业新技术尤其是杂交技术使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农畜产品大幅度增加。工业的突飞猛进以及工业化所带来的令人兴奋的经济效益,使农业技术不断地走向工业化的道路,“本来是主要的人类传统的职业的农业,从欧洲较富足的国家开始,正在迅速变为一种越来越带科学特征的工业”[1],农业技术工业化似乎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以工业化的模式谋划农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境。

一、农业技术工业化的内涵及特点

工业化是指以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为核心,用以机器体系为特征的先进物质技术基础取代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落后的物质技术基础,以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取代个体生产的方式,从而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非农产业部门逐渐取代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本文更多地把工业化理解为为了追求经济目的,发生在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工具、方式、观念、结构等方面的变革,从而引起的农业本身及其与人、社会、环境关系的改变。

工业化社会具有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集权化的特点[2],工业化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一方面将大工业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对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模式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农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

以工业化模式谋划农业的发展,其中心内容是农业技术工业化,即工业化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工业产业模式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工业经营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等等。从实质上看,农业技术工业化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农业技术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一些与工业相关的技术发展上,从传统技术中的手工工具、畜力过渡到使用自动化的、功率庞大的大机器,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实行联合作业和自动控制,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第二,工业化是一个工业发展和农业改革的过程,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技术在“生态上以逐渐简化的种群来取代相当复杂的生物群落系统,在技术上以化石能(主要是石油能)驱动的理化技术系统取代人、畜力驱动的手工工具与传统农艺,在经济上或是以附属于工业资本的日趋商品化的市场经济的农业取代附属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3]。机械、能源、科学技术的密集投放,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使农业由粗放到集约,农业不再是劳力集约,而成为资本、技术、知识集约的产业。因此,农业技术工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庞大的变革过程。

第三,在认识上从以经验为主的认识模式转化为建立在实验科学之上的农业科学理论。认识、预测、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四,工业化的高效率、最大化导致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农业的大规模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化肥、农药、利用矿物能源的机械的大量投入,依赖石化能和化学产品,造成了特定农业生物的专业化、单作化、连片化和多头(羽)化。

第五,工业化的农业技术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因此追求农业外部投入与农业产出比的最大化,导致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使原来以有机循环为主的有机农业变为依靠无机投放的无机农业,动力系统、土地的营养平衡、病虫害防治都靠无机的方法来维持。

由此看来,农业技术工业化表现在动力强大、突破了客观自然的限制、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依赖变为征服,工业化农业技术的知识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经验型知识结成统一整体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是复杂的知识整合体系。

二、农业技术工业化的困境

工业化带来的巨大的效益已经使工业技术至上主义根深蒂固。人们相信工业是先进部门,农业是落后部门,农业迟早要工业化,农业技术迟早要工业技术化。于是天然肥料被化肥取代、木材被钢铁和塑料取代,人们恨不能用工业合成物来代替食品。然而工业技术理论体系忽视了生物有机体的有机联系,无法完全代替生物理论。农业技术工业化过分单纯地接受了工业技术理论,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地采取了这些生物成长自然过程以外的技术措施,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面临着停滞或者倒退的危险。工业化不仅仅在技术本身,而且在制度、政策、人的观念等方面不顾农业的特殊性,产生了严重的发展困境。

1、工业技术理论体系的缺陷

工业技术理论从根本上拒绝生物性和整体性[4],表现为:

第一,工业技术的原理及模式是建立在物理学、化学基础之上的,忽视了生态学这一基础。农业技术与生物有机体打交道,农业生物本身、土壤、自然环境等是具有生命的活的有机系统,应当保持动态平衡状态才能健康。

第二.工业技术的建造机理是通过分裂、分化、分解、分割的方式将复杂的自然事物变为单纯物,然后又将这些单纯物重组为符合人的需要的复合物。这种技术方式只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违反了自然过程的流动性、循环性、分散性、网络性,割裂了技术活动与自然生命的统一,干扰了自然过程的多种节律,破坏了生物圈整体的有机联系。一些新技术虽然在提高农业产量方面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它们也要求应用能耗更大的耕作方法,其中包括大量使用高成本的化肥和农药[5]。

第三,工业技术的组织原则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传统物质生产的目标是单个过程的最优化以及更快更好地取得经济效益,而线性的、非循环的工艺是最简单、最节约的,因而在生产工艺上形成“原料一产品一废料”的运行模式。

第四,工业技术以狭隘的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对于自然的认识意味着对自然加以统治。

2、农业技术工业化政策的偏差

工业化的现代农业政策支持并刺激了工业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如化肥、农药、排水系统、过度开垦和销毁森林、减少轮作和休耕、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污染、家畜和人的健康受到威胁、加速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农业景观破坏[6]。工业化农业技术还造成了人与自然联系的中断,“农业重新与自然(而不是人工)生长因素相互联系。要求技术重新本地化。……因此,农业的可持续性将再次要求‘技艺的本地化’;也就是说,重新发明和评价‘农耕的技艺’”[7]。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状况、不同的劳动技巧、不同的劳动过程和不同的农业产品,工业化农业技术政策鼓励割裂农业的这些地域特征,形成了一种地域知识的新形式,这种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中不仅关注普遍规则的应用、生产过程和人工制品,也必然伴随着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具体回应。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工业化经济理论和消费理论的偏差

工业化经济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分依赖表现为它是资本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资本代表工作的潜力,是从过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中获取的。一旦这些资源减少,资本本身就成为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经济中存在着一种用资本代替劳动的强烈趋势。资本和劳动都可生产出财富,但是资本密集型的经济同时也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当然,资本并不都是罪恶,它同时具有伟大的文明作用,但是它所产生的通货膨胀影响到经济的许多方面。工业化农业生产是靠能源密集型机器和灌溉系统来进行的,并且使用大剂量的从石油中提炼出的杀虫剂和化肥。这些方法不仅破坏了土壤的有机平衡,并在我们的食物中产生出有毒的化学物质。然后食品工业又把农产品变成过度加工、过度包装、过度作广告的食品,然后再长途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大型超级市场去出售,所有这一切都要过多地消耗能源,因此引起燃料价格飞涨。动物养殖也是同样的情况,它受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大力推动,因为生产单位动物蛋白比生产单位植物蛋白所需要的化石燃料能源要高出十倍以上。“现代农业也是一种工业,它的生存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能源、技术、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原材料及其它许多因素。因此,正如核战争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会使农业遭受破坏一样,经济生产活动的紊乱也同样会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农业生产手段越精细,其遭毁坏的危险就越大”[8]。美国生产的大部分粮食都不是供人消费而是喂养了供人吃的家禽,结果导致大多数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平衡,进而导致肥胖和不健康,从而又引起了保健费用的上涨。

4、工业化大型化、高效化观念的偏差

工业化更多地强调大型化,机械化系统的最伟大之处是通过规模化获得的。更大的力量意味着更大的输出,输出越大越好,但这并不符合生物系统的有机特点,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规模服从于功能[9]。机械化和大型化不一定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胜法宝,而且由于工业化的特点,“对自然界的统治的规模。在工业中比在农业中大很多,直到今天,农业不但不能控制气候。还不得不受气候的控制”[10]。工业化农业技术所产生的效益,也并非是最合算、最合理的,“自从普遍采用昂贵的机器以来,人被强行消耗的力量远远超出人的平均力量”[11]。

三、农业技术工业化困境的解径

1、纠正技术理性的偏差

技术理性是指围绕着技术实践所形成的有目的的、合理的行为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形成了一整套的基本文化价值观念,如人类征服自然、自然的定量化、有效性思维、社会组织生活的理性化、人类物质需求的先决性[12]。

正是由于技术理性,我们才会有今天的文明和历史的进步,也正是由于技术理性的如此成就,才被社会广泛接受,成为统治社会的权威,进一步形成了技术至上的思想。技术理性主义以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技术理性无力解决人的个体性、自由意志、道德情感、本能欲求等非理性问题,而这种非理性世界是内在于个体的,它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的真正价值。理性主义的极度发展,必然造成非理性世界的严重危机,使人类迷失自我,丧失了内在的灵性。技术虽然延伸了人类某些方面的能力,同人的某些方面的生理机能相适应,但人的很多生理机能却遭到了可怕的压抑。在技术理性的思维方式中,每一种事物都是可替代的、可化约的、可按照人的意愿随意改变的,人自己也成了市场上一个可计量的市场价值物,成了整个社会机器中一个可以随意更换的部件。技术理性追求效率,在这种思维方式盛行的情况下,人们所注重的将是效率与计划性,而不是人的需要或价值。人类从蒙昧中解放出来,却又被理性自身的创造物——机器、商品和官僚制所奴役。

对于技术理性,“不应该成为霸权主义理性,陷入绝对的理性主义和工具主义”[13],也不应成为禁锢人类发展、离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力量,而要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指导农业技术向合社会目的的方向发展。

2、健全相关社会制度

首先,加快技术发展和技术预测。要清醒地认识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在技术设计时消除或减少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不利,选择合社会目的的农业技术。为了消除化学化农法或工业化农法,摆脱现代农业的困境,削弱现代农业技术的异化,就要选择生态化的、绿色化的、适用的技术,摆脱对工业技术的崇拜而不回避技术的发展。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而绝不能回避问题。西方先进工业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所谓“替代农业”,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持续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等,我国也在积极尝试以生态农业技术和绿色农业技术为基础的高新农业技术园区的试验。其共同信念是,在农业生产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与自然相对抗;农业生态体系为一个有机整体;重视土壤的培肥;重视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持持久的农业生产力。

其次,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克服异化带来的弊端,除了寻找现代农业技术自身存在的问题,避免现代技术对生物有机体及其生活环境的过度伤害之外,更关键是超越传统自然观,破除工业技术万能的幻想,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协调和均衡的机制,利用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意志去自觉地实现一种“均衡”的发展,实施农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应该尽量遵循自然流动、循环的规律,减少对农业生物体生长方式的改变,减少化学物质等人造物的投入,尽量保持农业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和谐的、均衡的天人合一的世界。因为人类的知识不断丰富,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对技术的预测也越来越明确,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发展观将会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化。另外,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协调,必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现代农业技术达到这种“均衡”,异化的削弱甚至消解完全可能的。

第三,完善新技术研发的技术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机制。技术评价是对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做市场分析,投资——效益分析,评价可能采用的技术,还要分析其使用后对环境可能带来的污染等,通过研究分析决定是否选用该项技术或技术体系。农业技术的评价是测定农业技术的功能属性,对研究、发展、引进和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从而为农业生产管理者进行农业技术选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社会公众评价是将农业技术的新发明向社会公众进行告知,以征得社会公众的认可,确保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的行使,减少社会公众对新技术的恐慌和排斥。对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新技术的使用。必须通过较为完善的技术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前面分析过农业技术的功能,农业产品是与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健康密切相关的,新技术的社会后果不仅要通过专业研究评价机构的评价,还要通过社会公众的评价和认可;不仅要通过经济效益评价,还要通过社会、生态、人文伦理的评价;不仅要进行短期的评价还要进行中长期评价;不仅要进行积极效益的评价还要进行负效应和风险性评价。通过技术和社会公众的评价,尽可能地减少技术的负效应,降低技术的风险性,保证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第四,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的立法。新技术研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为新的农业时代开创了无限的可能与机会,另一方面也夹带着无限的未知与危险。新技术可能使未来社会的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更加集中,拥有高技术、接受新科技的族群与信息匮乏者、未接受新科技的族群之间的差距拉得更大,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权、个人隐私权等权利体系更易受到破坏,人们的落伍感、代沟感、贫乏感、差距感会加强,挑战频繁而至,新问题将层出不穷。现有的法律、法规将不足以应付新时代的需要,起码是瞬时的混乱局面将难以避免。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要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引导和规范,防止滥用、误用技术。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农药使用规范、生物制品使用法规、转基因农产品标签法等。

3、“适度技术”的应用

从技术主体的角度来看,农业技术异化的重要原因是对技术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技术负效应,如前面谈到的化肥技术负效应。选择适度技术避免了单纯追求高、大、快。如合理密植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的技术措施,但是在密植技术中,种植密度越大,作物的茎杆越细,越易倒伏。密植与倒伏是密植技术中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靠培养矮株品种抗倒伏,而植株过矮又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适度技术的应用,既要考虑合理密植,又要考虑到合理的植株高度。

适度技术的应用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保证农作物和畜禽原有自然生物性状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如巨型猪、巨型蔬菜和含有肉味的蔬菜等就改变了生物体原有的生物性状,不仅带来一定的风险性,而且对公众心理造成压力。其次要遵循综合性原则,适度技术不是单项技术的使用,而是整个技术体系的应用,农业技术体系既包括种养技术,又包括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适度技术也要在各个单项技术之间寻求一种综合的、相互融合协调的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技术形态。

[参考文献]

[1][英]贝尔纳著,伍况普等译.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p480.

[2][美]阿尔文·托夫勒著,朱志炎等译.第三次浪潮[M].北京:三联书店.1983.p152.

[3]邓宏海.新的农业革命——从工业化到生物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4]曾欢.浅析生态技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版),1998(专辑):p183.

[5][美]詹姆斯·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p15.

[6]JoyOgaji.SsutainableAgricultureintheUK[J].Envi-ronment,DevelopmentandSustainability,2005(7):p253-270.

[7]VanderPloeg.Thereconstructionoflocality:technolo-gyandlabourinmodemagriculture[A].T.Marsden.UnevenDevelopmentandtheRuralLabourProcess[C].London:DavidFultonPublisher,1992.p37.

[8][美]约翰·托夫勒.第四次浪潮[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p277.

[9]Peter.Drucker.Post-CapitalistSociety[M].NewYork:HarperBusiness,aDivisionofHarperCollinsPublishing,199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191.

[11]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595.

工业技术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第一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铜、钨和稀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工业技术经济范文第3篇

以整顿规范园区为契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按照“南闲、中城、北工”的发展布局和内抓统筹整合、外抓开放接轨、注重产业提升的发展要求,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特色制造业基地目标,进一步加快园区的整合、扩容、提升步伐。制定完善园区整合总体规划,加大园区整合、规范力度,通过控制土地用途、异地兴办企业、完善财政体制、创新开发机制等措施,下决心整合、撤并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的工业园区,促进产业升级和各类要素的集聚。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严把准入企业审核关,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和关联度大、集聚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以工业投入、技术创新为抓手,提升产业层次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加强工业性投入和重大项目建设放到突出位置。着力抓好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双高一优”和国债专项计划,落实贴息政策,力争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工业性投入项目40个。着力抓好企业信息化的试点和示范工作,加快推进以产品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加快以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先进技术引进步伐,提高我市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载体和科技服务体系,力争新培育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宁波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只、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个。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逐步淘汰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加大对水、电等资源的调控力度,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制约。

以扩大总量为目标,坚持抓大不放小。继续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培育大企业,力争全年培育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2-3家。以小家电、光机电一体化等行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整机和最终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努力扩大整机和最终产品生产队伍,力争全年新增生产整机和最终产品的规模企业100家。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配套协作,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资本投入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增强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能力。大力发展块状特色经济,积极培育块状经济的龙头规模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制造板块。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功能,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规划、用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努力营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农业产业区域特色布局,做好拓展深化工作。加快构筑以优势农业、绿色安全农业、精细加工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的都市农业框架。抓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新建宁波市级以上无公害基地5个。继续抓好农产品绿色认证工作。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畜禽、蔬菜、果木和花卉等特色产业,力争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在全市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2%。

加快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进程。以姚北和城东两个食品加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在完成姚北食品加工基地一期建设的同时,抓好企业的规模扩展,加快产业整合,实现品牌共享。多领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在畜禽、水产和保鲜加工领域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农业龙头企业投入力争突破2亿元,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力争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5亿元。

加大农产品质量和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农业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坚持以绿色、环保、安全为前提,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作物、农产品基地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和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运作协调、高效的市、乡镇、企业三级农产品检测网络,积极推进种子种苗、基地生产与加工营销的全程标准化。加快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力度。积极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支持同类产品的加工企业联合专业组织、专业种养大户组建行业协会,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启动以三类河道疏浚和骨干河道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奖嘉隆江和牟山湖整治工程。切实推进耕地的有效保护,继续抓好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和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加快山区内聚外迁、下山移民,着力推进老区欠发达乡镇全面建设小康。继续抓好“山海协作”,完成滩坑水库一期移民安置。

(三)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以创新改造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科学编制商贸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全面推进商业中心区、区域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和商业特色街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消费领域,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新商贸经营理念,整合商贸资源,引进新型流通业态,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和升级,重点抓好乐客多购物中心和阳明商城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市场功能,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着手做好农批市场改造前期准备,稳步推进“农加超”工作,加快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和浙东宝诚不锈钢市场、汽车销售中心等项目建设步伐。依托定屠中心和主副食品检测监督中心,构建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进一步扩大“放心工程”范围。加强市场监管,加快中心粮库建设,增强粮食等生活资料的安全保障能力。

以资源开发为重点,做大做强现代旅游业。以建设部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围绕生态、休闲、旅游这一主题,依托*渡遗址文化、城区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强化旅游资源经营意识,加快以*为重点的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建设步伐。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改革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以体制和机制优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在完成梁弄白水冲景区、*渡*度假村一期工程和大岚柿林古村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促使陆埠世外桃园度假村、*狮子湖度假村、梁弄未名度假山庄等项目尽快开工,抓好天下玉苑4A级景区、丹山赤水3A级景区创建工作,启动以瑞云楼为主体的武胜门历史街区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促销路子,通过到沪、杭举办旅游展销会和杨梅节、*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我市旅游影响。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努力提高旅游产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

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中国塑料城的龙头作用,利用网上市场交易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塑料城功能和交易额的新突破。推进中国塑料城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启动仓储中心、运输中心建设。加大对传统物流资源整合力度,扩张、提升专业市场规模。在办好第六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发展会展业,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会展活动,带动餐饮、住宿、旅游、购物、交通等服务产业的连锁发展。大力培育与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中介、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四)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做好市劳动力交流市场和市人才交流市场的调整重组工作,逐步完善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切实抓好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训练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力度,初步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引导和促进就业的机制,努力帮助城镇失业职工、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会议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城乡统筹保障工作,积极推进职工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加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建设。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政策、近郊农村行政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实施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对象的集中供养,切实关心困难弱势群体生活。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要引导有条件的传统管理企业向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使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我市规模企业的主要体制形式。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队伍建设,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天邦饲料、舜宇光电、燎原灯具等企业尽早上市。加快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重组现有国有集体资产运营机构。进一步加大“信用*”建设力度,努力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构建起规范统一的现代市场信用体系。

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继续推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和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探索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路子。加快水利、市政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五)更好实施外向强市战略,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创开拓国际市场新优势。认真分析研究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机制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大部分保护措施到期后对我市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采取切实措施,保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势头。继续扩大出口主体队伍,做大做强外贸出口龙头,力争全市自营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00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抓好传统欧美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独联体、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网上交易,发展加工贸易。积极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涉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成外向型经济人才库。

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按照“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来姚投资和生产经营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大力拓宽招商领域,抓好东连日韩、南引港台、西拓欧美、北接上海、苏南的全方位招商引资,吸引跨国公司、国际大企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业、旅游业和服务业。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在继续举办好重大经贸活动集中招商的同时,通过以外引外、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总量。努力提高招商质量,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提升我市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整体提升我市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在谈项目,要加强洽谈力量,提高洽谈成功率。对已批项目,要促使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尽早开工。对在建项目,要加强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力争早日建成,早出效益。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继续抓好对内开放工作,通过产业、产品、技术、资金、无形资产等多方面的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来姚投资,力争全年协议引进内资60亿元,实到内资30亿元。

实施两个转移,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各类企业把握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趋势,关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我市加工制造能力较强、商品专业市场发达、民营经济体制灵活的优势,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开展边境贸易,到国外开发国内短缺资源和转移技术成熟的加工贸易,扩大对外承包工程,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争取在境外创办10家企业和办事处。

(六)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坚持市域一体的规划理念,把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来抓。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各功能区块的详细控制规划,制定完善市域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供水、电力、通信、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搞好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的村镇规划,完成整治改造村建设规划。弱化行政区划界限,强化区域性合作,加速人口和产业向城区和中心镇集聚,通过人口的集聚、资源的共享、基础设施的配套来协调城乡发展。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区、中心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城市的道路交通、公交客运、信息通信、社区服务等网络,并向农村全面延伸。在抓好重大项目的同时,推进城区四闸下移工程,抓紧姚北水厂和姚东水厂的筹建;做好垃圾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姚北新区热电联产项目和22万伏姚西变,确保舜江燃油发电厂、*热电厂和50万伏*变投入运行,着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因素。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协调,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快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和镇、村的协调发展。以打造“数字*”为目标,切实推进*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步伐。

提高城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新的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采取政府直接投入、财政支持融资、社会多元投资等多种途径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切实抓好城管执法工作,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占道设摊、乱停车等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力度,强化建制镇的城市管理功能。研究优化路网结构,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着力提高道路交通的组织化程度、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开展污染企业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生态绿化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生态化、农村园林化,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奠定基础。

(七)狠抓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引进、利用外部科技资源,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继续巩固深化我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关系。整合开发现有科技资源,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社会科技中介服务。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优化各类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在继续抓好职成教中心学校二期建设的同时,抓紧筹建姚北新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注重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使我市教育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逐步保障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稳步扩大非义务教育段社会办学的比重。

协调发展文体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发挥乡镇东海明珠工程的辐射带动效应,繁荣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市第12届运动会。加强文体市场管理,促进文体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作用。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防保站规范化建设进程,建立公共卫生各项机制,加强疾病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能力。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使计划生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围绕统筹城乡文明建设,以创建“知识*”、“文明*”、“诚信*”为重点,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强市民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公德教育,深化城乡“双百”文明共建,大力弘扬团结友善、互助互济的社会新风尚。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倡导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着力丰富社区建设内涵,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办法,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促进社区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

努力抓好民主法制和社会稳定工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下访制度,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按照“分级、归口、属地”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民自治工作。努力构建“打、防、控、疏”一体化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范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全力打造“平安*”。按照“政府牵头、各方参与、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防范,注重督查,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坚持执政为民,更加注重政府的自身建设

历史的重任,时代的挑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六型”政府的要求,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在政府自身建设上求得新的突破。

一要勇于争先、敢于创新。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走出*找差距,对照先进定目标,着眼未来谋发展。要勤于学习,全面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努力形成崇尚创新、创造、创业的社会氛围,使开拓创新、勇于赶超、奋力拼搏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在开拓创新中形成大发展的合力。

二要高效服务、公开透明。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发展环境上来,理顺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抓紧做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健全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公开政策规定及办事程序,增强行政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把诚实守信作为政府的基本行为准则。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效能监察。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三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与《行政许可法》不相符合的各种文件和制度,改革行政许可的体制和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工作人员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坚持市长学法制度,努力提高政府的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水平。要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策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要注重听取不同意见。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工业技术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修井技术

修井作业在石油工程项目中,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在当今复杂多样的石油开采环境中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井下修井作业还具备较大的难度,石油企业应当对现有的人员、设备、工艺、流程进行严格管控,提高修井作业的效率。

1井下修井作业的基本原则分析

在当前石油工程项目中,施工方实施井下修井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发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石油企业应当在工作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来对现有的修井技术进行优化改善。施工人员在落实修井工作中所采用的技术应当遵循以下三大原则[1]。首先,施工人员所选用的技术需要具备完整性,具体来说,修井工作的开展不能损伤原有的油气层结构,因此在修井过程中,施工方需要对原有的结构层施加必要的保护。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还应当注重生产作业的安全,具体来说,在修井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整个油田的结构具备相应的安全性、稳定性,避免在修井过程中造成相应的油井破坏,尽可能为后续的油气资源开发、开采工作提供相应的安全、便捷。最后,施工人员在开发油气井的过程中,还应当秉承绿色环保的原则,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在修护油井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必要的环保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油井修护工作中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损害,以此来提高修井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2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发展现状分析

2.1需求量较大

当前,在石油工程项目开采管理工作中常会遇到复杂多样的地质结构,比如相应的石油井中可能出现沙子或水,并且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套管外壳受到地层的挤压可能发生相应的形变,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相互干涉影响以及油气井中的水泥以及空洞流体的影响,也会导致套管外壳发生相应的变形。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善在过往油气井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基础设施受到损坏的问题,提高采油效率,油气田企业必须要结合高质量、高效率的修复技术,对井下事故实施有效地处理和管控。

2.2修井工具复杂多样

在当前井下修井作业开展的过程中,石油企业应当引起对相关工作足够的重视,而修井工作的内容也相对较为繁杂,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在修井过程中开发出特定的技术,优化现有的修井方式来提高石油产量,并且进一步提高井下修井作业的效率。石油公司在石油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会结合诸如爆破、冲击等爆炸性工具来作为相应的辅助,但是结合相应的技术来落实修井作业在当今新经济发展态势下还很难以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质量,因此现有的修井技术需要得到进一步地优化和改善[2]。

2.3修井技术开展模式需革新

随着当前油田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相关建设工作持续稳定的进行,现有我国内部可开采油田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伴随着能源消耗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石油储量的不断降低,人们在开发石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在当前石油资源开采管理过程中,由于油田开采工作对周边的环境会造成较大的破坏,从而使得油田开发工作变得相对较为困难。结合当前石油开采工作中井下事故所具备的多变性特征可以看出,在此环境下,为了确保石油开采工作能够稳定地进行,石油企业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开发模式,对现有的石油井修护技术实施持续的优化和管理,为油气田的开发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改善油田开发环境。

3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分析

3.1压裂工艺

在原有石油工程破碎作业中常使用到的工艺往往是以单层分离为主,单层分离主要运用于局部回收工作。随着当前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革新,相应的单层分离技术也逐渐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当前在破碎作业中结合了多层分离技术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相关工作开展的效率,并且随着压裂工艺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石油企业也开发出了全新的压裂流体,因此,结合必要的井下修护技术来提高石油资源开采的效率,进而确保相关工程项目能够稳定开展。

3.2石油测试工艺

在当前油井的改造工作中,结合油试验的工作相对较为常见,在特定的情况下,尤其在石油井改造过程中,针对相应的油试验需要得到持续地优化和改进,在此过程中,石油企业应当对高压硫测试法以及相应的测试过程进行持续优化。

3.3井控新工艺

在石油井修护管理作业中,结合相关控制装置的使用相对较为常见,并且控制装置在对石油井维护管理的过程中也具备较大的作用,尤其是石油企业在落实对水泵维修管控以及对砂石清洗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全新的控制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相应的油田以及煤气地带实施管理管控的过程中,油田企业为了将井下作业的污染度控制在最低水平也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以及创新,对现有的控制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同时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在修井作业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消杀处理工作,对现有的新技术进行革新、改造,并且进行有效地使用。

4提高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措施

4.1提高相关技术人员操作水平

石油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相关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能够不断地提升,以便其在日常的工作进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修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事故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石油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责任机制,优化现有的管控制度,将相关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以及个人身上,确保参与到修井工作的每一位人员都具备明确的工作职责,以此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减少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3]。

4.2改进井下落物的打捞技术

在石油井修井工作中常结合相应的打捞技术完成对脱落设备的打捞处理,因此对井下落物的打捞在石油工程项目中相对较为常见。在传统的打捞工作中所结合使用到的方式相对较为简便,也具备相应的实用性,但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井下地质环境状况中结合传统的打捞技术还无法应对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并且在打捞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相应的意外事故进而增加了打捞作业的难度,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开展的进度。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打捞方式进行持续优化和改善,结合现代化技术的有效使用,利用多种打捞工具组合的方式来完成打捞工作。

4.3水动力修井技术

所谓水动力修井技术是指结合相应的液压动力,通过井下作业工具的转动实现相关钻具的旋转,以此来完成在井下的工作任务,结合相关技术的使用能够防止上部管柱因为摩擦力而带来的解卡阻力,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避免因为转距力而带来的损耗,通常情况下,结合水动力修井技术能够实现对诸如水平井以及斜井的修护管控,同时结合相关技术的使用,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工期,提高修井工作的效率。而在结合水动力修井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包含倒扣装置、油管柱以及倒扣打捞工具,具体来说,在相应的套管内壁上固定锚爪之后再适当地对管柱内施加相应的压力,而相应的压力可以经过液口传递到液压马达来实现反转操作,进而带动下部管住也进行着上述同步的操作。

4.4修井检泵作业技术

抽油泵往往处于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相关设备通常面临砂蜡等极端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抽油泵的各个零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极容易遭受到损坏,最终导致抽油泵无法稳定地运转,从而使得相关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当抽油泵出现问题时,石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落实对抽油泵全方位的检泵作业,确保其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而在对抽油泵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制定完整的检验周期,并且开展常态化的维护管理工作,消除卡泵事故,延长抽油泵的泵检周期,减少检验次数,对提高其工作效率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

4.5加大对修井作业工艺程序的优化

现阶段,我国石油工程井下修井作业所涉及到了技术工艺相对较多,在对相关工艺技术进行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程序进行持续不断地完善才能够保证相关工作能够稳定地进行,首先,在修井过程中,相关作业人员需要结合当前修井工作的具体目标,优化相应的主题,并且分析对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完成修井作业。在修井过程中,石油工程安全部门也需要结合完善的监督管控系统,对相关设备进行全方位地监管,保证将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得到有效地管控。

5结束语

总体来说,石油工程井下修井作业相关技术随着当前石油企业的发展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地优化和改善,石油企业需要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管控技术,对原有的技术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以此提高石油生产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涛.石油工程施工中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1(24):2.

[2]谢超.石油工程井下作业的修井技术及工艺[J].化工管理,2020(28):2.

工业技术经济范文第5篇

我于年12月30日担任物业一公司经理兼总支副书记。回首过去,感触颇深。五个多月的锻炼使自己思想更加成熟,工作也基本步入了正轨,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处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公司班子成员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与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按照处党委的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党的群众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下面我就五个方面谈一谈这半年来的感受,再剖析一下自身的不足之处。

―――思想作风方面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党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这是做好处党政领导交给我的重任、带好物业一公司这一班人、做好物业管理的首要前提。其次,是始终把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首位,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确保具有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政治坚定性和敏锐性,正确履行职责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注重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思想清醒和政治坚定。积极探索,在总结经验中提高水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心。上任伊始,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来自组织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自我自身经验的不足。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紧张感才有紧迫感,我想既然我挑起了这份担子,就必须对上级负责、对我的员工负责。近五个多月的工作证明,同志们对我的工作是十分支持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有驾驭全局的思想和能力,这是自己从做副职到做正职的深刻体会。做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在思想上要“站得高”,也就是说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工作思路,布置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与公司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总书记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物业公司的具体工作来说,贯彻“三个代表”就是多为群众办实事,积极为业主、为企业排忧解难,把优质服务上升为规范服务,最终定格在品牌服务上。

―――学风方面

常言道“学用相长”。我自己始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注重用新视野分析问题,提高水平。从发现问题中找差距;不耻下问,多方请教,在解决问题中炼就技能;时常反思,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加强自我约束。因此,我做到了上级规定不准做的我绝对不做,上级要求达到的我坚决达到,不违章、不违纪、不违法,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去。

―――工作作风方面

今年以来,在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下,自己不断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在服务业主、服务基层、服务员工中检验和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做员工的帮手、党组织的参谋助手,尽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精,所分管和负责的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今年的小区绿化工作在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后,采用了以种植灌木来代替草坪的方法,既节约了成本保证了绿化效果,又节约了水资源,效果比较明显。自己每天早晨6点多钟就到小区里检查绿化、卫生、垃圾清运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小区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二是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企业的发展,今年在处领导的帮助与支持下,成功地拿下了sadg项目部两处的物业服务项目,为公司增加收入30余万元。尤其解决了黎明小区常年没有路灯和封闭问题,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好评。三是以公道正派、强化服务为宗旨,积极拓展“440”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公司专门指派一名副经理全面负责“440”便民服务中心改造以及软件资料汇编工作,目前人员、微机等已经到位,新的“440”便民服务中心即“一站式”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四是公司的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经营管理有序,到目前为止各项工作运转平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领导作风方面

想要做一个称职的一把手,就必须用制度自律,严格按公司制定的措施办事。在重大问题上,不搞“一言堂”,广泛征求班子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力求秉公办事;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以经理自居,寻求索取,而以经理自律,讲求奉献,珍惜企业和员工给予的荣誉和权力。通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党、为社会、为企业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深化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的稳定、推进企业的发展自觉贡献力量。

―――生活作风方面

本人始终坚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人正派,注重养成健康生活情趣,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远离一些非法的娱乐场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自己能够认真地执行党组织的各项规定和具体要求,在工作中从没有吃、拿、卡、要的现象,做到清清白白,自己的配偶、子女没有出现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

―――存在问题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对照岗位职责,我认为自己还是基本称职的。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一是学习深度不够。作为公司经理,平时自己虽然很重视学习,但学习还不系统、不全面,还缺乏学深学透的钻研精神,还不能很好的把理论成果运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宏观、微观把握失衡,多忙于落实决策,影响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由于忙于事务工作,尤其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与管理工作上,到基层去的少,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三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待改进。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有时心态调整不到位,表现出急噪情绪。有时批评同志不注意讲究场合和方式,不但效果欠佳,而且又极易影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整改措施及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