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课

思政课

思政课范文第1篇

社会思潮挑战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价值的思考

《经济常识》经济类实验教学初探

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评价体系研究

试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探析

新时期高校统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生活德育的必然选择和应然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坚定理想信念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中思考“同课异构”

比较置疑:思政课问题教学策略的运用

论反腐倡廉思想的思维特征

德育衔接的现实困境及其突围的逻辑依据

《推进基层民主增强民主意识》的教学偶得

高中《政治生活》中的制度自信教育初探

重大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新定位

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之探析

90后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实证分析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和职业素质结构探索

以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媒体融合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

近30年来关于“新权威主义”思潮的研究述评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

构建“五环导学互动”双主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要重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教育

试论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范式

当代台湾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诚信教育的有效融合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易班”建设与发展分析

“非毛化”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黑板变白板迸发思想政治课活力

利益多样视阈下密切党群关系的若干思考

建国以来榜样教育的发展流变及其反思

大学生榜样和偶像的示范价值与育人效应

冲击与调适:全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三个世界”理论视域下建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话语范式转换的思考

“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探析

基于人文教育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环节与流程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范式的本体意义

探析创造性使用思想政治教材的三个维度及方法

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课例谈微课的特点和制作

以学科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思考

思政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好课”共享 标准与意义

一、“好课”共享的本质理解

(一)“好课”共享是个集体的概念

讲课的效果被师生认为好,讲课的内容被学生认为值得学习,所以,从“好课”到“共享”体现了从集体到集体的团队概念。

教研室如何培植出思政“好课”。一门“好课”需要每一名教师不断努力发挥各自教学智慧的结果。某一个教学能手也不是一日之功可以形成,他需要多年如一日辛勤努力。“好课”需要一个努力的过程,是每一个人的努力与集体创设条件相结合的过程,缺少其一都很难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好课”。

培植“好课”的目的在于共享。“好课”的目的在于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的一个共同提升,彼此之间相互受益,“好课”是团队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好课”共享是个双边的概念

本研究所说的“双边”是指由师生两个方面在一节课、一门课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主导作用与一种主动学习之间关系。

师生双边关系是奠定“好课”共享之基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边关系协调、得当与融洽,学生才真正欣赏、领悟和接受所讲的课程,从内心深处接受这名教师,进而接受其理论知识和观点。体现出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深度与渊博以及教学艺术的高超,在于一名教师的知识积累和个人修为。这是成为稳定双边关系的前提条件,真正体现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真正的“好课”是师生良好“双边”关系的必要条件。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的必要条件,是这门课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课”――体现出教师讲这门课的真水准、硬功夫。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课”实属不易。但是,教师的职责要求不仅要体现出授课知识的深厚功底,还要使教师能够先于学生一步学习、掌握知识与各种有利于成为好课的各种元素,使好课丰满与圆润,真正地体现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好课”共享是个发展的概念

与时俱进是“好课”的本质要求。“好课”要成为“好课”,首先自身要求要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好课”的课件、教学内容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等要素上。其次是“好课”的授课主体需要发展。这说明,授课主体是人,不是机器,随着授课的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学生主体发生变化,授课主体也必须要发生变化。

学生的“好课”评判标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评判“好课”的学生的标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成长过程,一个过去的“好课”在现在的评价体系中就未必是“好课”。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好课”被学生“共享”过程中就要不断提高本身的质量以便保持“好课”的含金量。这是一种客观的要求,也是“好课”本身要发展的需要。

二、实现思政课“好课”的根本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实现教学目的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培养全面人的角度考察教学目的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知识技能目标,还有道德目标、情感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思政课的“好课”的教学实效性还在于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体验,是感悟授课内容和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思政课是一门生活化和实践化的课程,教师的意义在于全面挖掘与思政课有关的内容来丰富课堂体现实践化的意义,把学生变成实践化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实践的引导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好教材这个载体,对开发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提高学习能力。

(二)“好课”的教学预设

思政课“好课”具有科学性和序列性特征的教学活动。“好课”的教学预设是把该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教育学的问题事先给与架构,把一次课教学过程的逐级(层)深入给予充分的考量,知识与能力及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给以充分的递进的全面性思考,由难到易,有易入难,层次递进,巧妙设计整个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要体现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性,从而达到有效地组织教学,达到“好课”的教学目的。

(三)思政“好课”的教学方式的设计

“好课”设计应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在同一层次的授课中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学习目标递进的科学设计,应体现科学的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需求。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体现出用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科学有效化应用在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中,体现出务实高效的教学目标。

三、思政课“好课”的教育意义

(一)思政课“好课”所追求的公共教育意义的相对性

思政课“好课”的普遍意义在于教育学生树立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实现“顶天立地”的个性完美和“出人头地”的群体性完善。在纵向上能处理好个人与组织、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上,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群体价值。“好课”的公共教育意义具有相对性,是个体性价值和群体性价值的相对概念,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一种媒介。

(二)思政“好课”具有有限价值与无限价值的相对性

思政“好课”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学生悟透有限、达到无限。就具体的每个学生而言,他们生活在有限之中:生命有限、价值有限、对社会的贡献有限。但是,就整个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言却生成在无限的境界里,每一个人的劳作及其价值也将属于无穷无尽的社会历史长河中。

思政课范文第3篇

一般来说,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也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与改进的三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人们关注教学往往更注重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这也是教育教学当中有关以教师中心为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之争的原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能忽视的。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有一套标准、一种规范以及目标和要求,而且更需要强调科学、规律而不是艺术、自由和随心所欲。因此,教材就成为保证学校基本教育质量的“依靠”和“依据”。同时,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不但界定了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了学生学的任务。当然,让教材在教学上发挥作用,并非让教师放弃主动性,让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读书。没有教材或不依靠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教学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教材也不是随意编写的,它是集中了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学科水平,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

 

以上对于教材在教学中作用的一般性描述,决定了教材要素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强调教材的作用或意义,表明教学既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又要反对完全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甚至照本宣科。

第二,思政课教材的特殊性是由思政课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思政课教材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它与所有课程的教材有着上述所描述的教学的共同特征,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参考、是管理者规范教学的标准。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与一般课程教材注重理论与知识的不同在于,思政课教材首先是体现在它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对青少年一代全面发展、特别是价值观塑造与价值引领的主渠道,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对青年一代侵袭的防火墙和清洗剂,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而衔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或介质就是教材。

在笔者三十余年的思政课执教过程中,也亲身经历过思政课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混乱的状况。实施思政课教材统编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思政课建设与管理的高度重视,也是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从2008年全国实施思政课教材全国统编、全国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以来,把对“统编教材”使用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检查各个高校落实中央政策的重要检查指标。在已经编写出版的“马工程”系列的近百种教材中(除思政课教材之外,更多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使用要求最高,目前也是使用最彻底的课程。

第三,思政课教材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使用中的特点

目前全国高校思政课统一使用由中央审定、集中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的“马工程”思政课教材,主要起到了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方向;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思想高度;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理论水平;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规范统一的作用。

但是,作为拥有几十年思政课教学经历的思政课教师,自己在教学中也曾经遇到过使用教材和具体教学实践关系的处理中的问题。因为,再好的教材,都不可能让教师在教学中直接采用。这是因为:

思政课教材是按照学术的逻辑、学术的语言进行编写的,虽然它在保证了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学术架构的完整性。但这种学术范式、学术话语与真正的教学话语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与当前思政课的高标准要求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同时,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注重了通用性而考虑不了特殊性,全国各种类型的院校和学生使用通用的教材,本身就要在教学中实施再造。教材因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而且作为教学遵守之纲,凸显的是基本的规范,容易造成教材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方面下功夫。

2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很好地使用教材的问题剖析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自己曾经主管思政课教学近二十年,在校内外听过各式各样的教师讲课,既有年轻教师的课,也有一部分老教师的课。我自己感悟,思政课教师的课讲的不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

第一,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没有吃透教材,甚至照本宣科

在思政课教学中,一般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够依赖教材,要能够做到依托教材但要跳出教材。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的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教材内容和体系没有吃透,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够脱离教材、甚至照本宣科的情况存在。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也曾有多位青年教师或作为助教、或随堂听课,课后不止一位教师跟我反映,“原来思政课程可以这样来上!原来我们以为只要把教材上罗列的理论、知识根据自己所学加以理解再传给学生即可,殊不知思政课教学还要有这么多的铺垫、还要做这么多的延伸。”这一方面与现在的一些青年教师学科过窄、不能很快适应思政课多学科综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和他们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不能够很快地从学术范式向教学范式转变的有关。这些青年教师往往处于“兴奋”和“焦虑”的矛盾心态之中,既有刚入职渴望迅速站稳讲台、得到领导、同行、特别是学生认可的热情,同时也因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对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特别是因为还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和“吃不准”而担心和怕担责而焦虑;当然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因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教学上而存在着精力投入不足、教学应付差事而做了教材内容的“搬运工”,因为照本宣科最省事,有些教师直接用别人现成的PPT。

 

第二,一部分教师以专题教学或个人教学经历为借口而脱离教材

我自己在教学管理、教学观摩当中,也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为借口、完全撇开教材进行教学,增加了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大致上有以下的情形:

一是客观地讲从2008年实施思政课统编教材以来,我们的教材确实存在着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前些年是因为教材的编写体例不适合在教学中使用,我在2015年在银川参加过统编教材修订的意见征求会,作为与会的教师往往都是在肯定每一版修订后的教材的积极方面之后,有限度地提出一些建议,而当时参会的学生代表直接指出教材的可读性不强、吸引力不强的不足。特别是一线教师往往因为教材存在的一些不足而对教材研究不足或者根本就不看教材,没有深挖教材对于教学在思想上、理论上的价值。其实教材中有用的信息和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

思政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366-02

一、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计划之外,为扩充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开展的课外活动。由于第二课堂知识面丰富、方式灵活、实践性强,深受学生喜爱。

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是高校在思政课教学计划之外,为增长学生政治知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开展的课外活动。由于思政课理论性强的特征,在第二课堂的有效辅助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

当前很多医学高校由于专业课较多,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原因,思政课第二课堂开展的相对薄弱,存在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相对单一等问题,这也给医学高校教改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机遇而言,结合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可以进一步强化第一课堂教改,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校园活动,加强医学高校人文建设。就挑战而言,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医学生专业课相对丰富,如何合理的规划和开展好第二课堂就是一个难题。

二、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途径

1、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在开展方式上有别于第一课堂,因此在备课时,要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备学生,在第二课堂开始前,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第二课堂,这样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备方法,第一课堂常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第二课堂实践性强,因此在方法运用上要源于第一课堂而高于第一课堂,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备环境,由于第二课堂很多都是开展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对第二课堂开展的环境有深入的把握,包括相关物资、卫生、安全等保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医学高校由于专业课多,因此相对教师配置主要侧重于专业教师队伍,因此思政课教师队伍相对薄弱,这也制约了思政课第二课堂的开展。

医学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富于实践性、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同时,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有效调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实践。

3、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

如何开展好思政课第二课堂,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医学高校管理能力的挑战。如何有机协调好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乃至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难点。

因此,医学高校一是教学部门,在课程设置时,除了必要的第一课堂教学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还需为第二课堂留足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在学生管理部门,特别是团委开展工作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三是后勤部门,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资保障。四是加强与社会的对接。第二课堂很多需走出校门,因此学校还需与社会各界有效的对接。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思政课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人文属性。因此医学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文环境,人文气息对医学生有着熏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得到教育。

医学高校可有效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在教室设计时,在合理范围内,有效运用墙壁等载体,宣传医学人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人文景观设计时,也可将医学人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融入其中,强化第二课堂。也可有效运用人文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开展有关医学人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医学人文周、人文月活动,在其中有机融入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知识,强化第二课堂。

5、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伴随着医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特别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学的概念在深化。

医学高校可采取“校院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专业课第二课堂、思政课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依托纪念馆、烈士墓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第二课堂。切身的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力,了解中华民族的昨天,把握中华民族的今天,憧憬、建设中华民族的明天。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扬爱国主义、荣辱观、创新精神等中国精神,汲取正能量,实现中国梦。

三、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的意义

1、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建设

要发挥好医学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思政课教改,而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第二课堂教改,可以强化第一课堂交给,真正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2、推动医学高校教改

医学高校教改是一个大体系,而思政课教改是其重要环节。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是服从、服务于整个医学高校教改的。因此,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不仅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有效辅助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使教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思政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上好 初中 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03-01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全面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当前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多数学生不喜欢的课,他们觉得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说教性太强。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效果,思想品质的形成与教师素质是分不开的。

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驾驭课堂

1.加强学习,更新知识

政治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出台,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因此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故有的知识,而是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输入新鲜血液,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这样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现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政治课堂不枯燥,不死板,学生常常在笑声中学会了知识,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深得学生的好评。

2.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普通话时都觉得别扭, 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就悄悄告诉我,我笑笑并真诚的说:谢谢你!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我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个孩子,为他们树立了榜样。

3.学会幽默处理师生矛盾

师生关系很重要,处理好了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处理不好影响孩子很多。 处理学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尽可能用诙谐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处理问题,学生也易于接受,不反感。

4.积极乐观的心态,轻松教学

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 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把握课堂,多种形式组织政治课堂。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读、议、讲、测”紧抓课堂

“读”是学生主动学习, 掌握知识的基础。 有人说政治课还需读吗?答案是肯定的, 书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读, 在读的过程中感染着学生。 老师要讲解完后要指导学生读, 提高读的质量。 把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孩子心中。 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教育。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 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形成知识树。

2.勇于反思,精致课堂

政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研究,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讨论. 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每上一节课后, 要进行反思,这节课上的怎样,哪里需要调整,哪里需要保持。做好每一节课的记录和反思,长期日积月累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精致我们每节课,都会让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

3.结合现实,走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