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在企业管理中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是两大工具,二者都经历了各自的创新理论体系和发展实物操作过程,有效实施内控制度的基本前提是风险防控技术,而风险防控脱离了内控制度作为支持势必流于表面形式。内控制度对企业经营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形成的内外部风险从五个方面实施评估,控制风险主要针对风险防控点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利用识别风险和构建风险预警制度、沟通信息渠道等指导全体人员形成防控风险意识,并且在实际管理中成功应用,得以整体防控风险,有效提高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协调风险防控与内控制度,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二者形成了融为一体的紧密关系。

二、施工企业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科学措施

(一)市场、低价中标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第一,构建预测项目成本评估机制。当前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低价中标属于必然结果,这样对控制企业成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应当构建预测评估项目成本制度,加强预测与测算投标阶段成本,科学明确投标报价;对成本要素合理分析,按照项目的不同类型,采用报价不同的方法,防止由于不真实的投标成本控制形成废标、或者中标后污损合同等风险。第二,加强管控目标成本。项目中标之后,按照施工图纸、合同、中标通知书等资料制定项目施工预算控制金额,明确相关利益、项目目标成本。在管理目标成本时,应当确定项目的经营方法。第三,加强管控实际成本。低价中标促使企业缩小了盈利空间。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成本,构建跨职能队伍,利用价值研究法,分包目标成本嵌入项目成本、采购材料成本、优化设计施工组织对各个环节中的风险有效控制。

(二)结算、回款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通过分析施工企业项目结算可知,很多项目竣工之后,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工程结算无法实行,造成无法及时锁定项目效益,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回收工程款,施工企业形成了极大的结算回款风险。主要成因是形成的市场风险,产生了不公平的合约,在合同中无法明确相关结算事宜;项目履约管理产生问题,无法符合结算条件等。施工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认真实行合同评审;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履约合同结算提供便利条件。

(三)项目索赔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加强管理合同,对合同文本积极规范,在施工合同中对索赔方式、程序、时间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明确,确保合法以及充分进行索赔。构建评审合同机制,缔约中通过有关部门人员评审合同,评审达标后,才能签订合同。加强管理项目的履约,构建有关的内控制度。将施工中收集的各种证据程序积极固化,汇总有关的控制流程,在收集证据中促使企业产生强制机制,尤其是施工中的关键证据。

(四)财务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其他风险集中表现为财务风险,施工企业重要资产为流动资产,存货与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体现在施工企业财务报表中,在总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大,资产流动缓慢,具有极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施工企业应对流动资产加强流动性降低资金占用率,资金管理中对各业务部门加强联动,避免各个经营步骤可能对回收工程款造成的影响;企业在签约环境进行招投标时,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度,对支付资金实力积极评估,充分思考企业财务情况,判断企业承受资金能力,在企业资金流许可的情况下,发展业务,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合同款项,确保合同质量,积极处理工程事项变更问题,获得书面材料;在工程竣工环节按照合同规定,准确提供竣工材料,对各项工程竣工问题实施跟踪,组织专人认真负责,采取科学方法,监督业主尽快结算。

(五)构建内控系统

从施工企业各个方面积极评估企业的经营生产、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等产生的内外部风险,将风险管理作为导向,明确企业管控重点,在对已知风险管理总结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健全企业管理措施,对企业各项业务规范管理。

(六)加强内部监督

组成内部控制的内容是内部审计,内审部门应当对企业风险和内控机制科学评价,针对风险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提高管理企业水平,产生审计的增值服务。因此,对风险导向审计适当引入,转变传统审计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水平;把审计中心转移至评估风险,在审计中,风险导向是对被审计单位有效分析与评估,按照其结果对审计重点有效确定,按照审计内容对其资源实施分配,提出合理化审计意见。

三、结束语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识别 防范

在我国建设市场化经济的进程中,企业在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健康的企业可推动经济的进步。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有序运行及收益,故企业需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摆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首要位置,以推动企业的有序、高效运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位。

一、关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的是因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运行财务目标偏离了预期目标,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企业的有序运行受到影响,造成管理与经济收益的损失。通常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利率变动风险、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再筹资风险。

二、识别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法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法就是以财务报表为参照,对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如负债比率、资产变现能力比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就可科学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中存在的风险,以此识别企业财务的管理风险。

目前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以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方面要分析财务指标的比率、比例等(静态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进行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动态分析)。同时,还可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来辨识财务风险。 总之,企业应综合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做到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债务分析法

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过分依赖举债时,表明企业的资金已不足以维持其的正常经营运作或是无法进行扩大生产规模。此时,资金链就容易因企业出现的经营问题而断裂,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所以过分依赖举债经营是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一种预示。为避免出现债务风险,需综合分析企业的债务情况:①对比企业负债的资本收益与债务资本的成本,若资本成本率大于资本收益率,则需对举债经营模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防止财务风险因此而产生。②对企业变现能力与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若企业可拿出的资金无法支付债务,债务风险则有可能发生。③对当前企业债务结构的合理性与债务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若出现资金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或是债务没到期但现金溢余的问题,此时企业的债务结构是不合理的,存在潜在风险。若现有的企业债务流动不畅,不能随时偿还债务,也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3.总结经验法

评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时,可对比以往出现的风险,提高识别能力。 此外,可通过定期开展员工交流活动柜,广纳防范与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建议,并整理分析收集到的建议,从中总结归纳出识别风险与防范风险的有用经验与教训,以供借鉴与参考。

三、控制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1.增强防控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

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提高其对财务管理风险的认识,增强其分析、核算、评估的财务技能。同时积极引进高级财务人员,整体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帮助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此外,可建立并落实财务管理风险责任制,明确个人的财务管理职责,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中,通过实践增强员工防控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

2.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的内控制度通常有人事行政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采购制度、与内审制度等,企业规模、性质等因素都会对制度的制定产生影响。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可以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更加科学,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就能有效防控。同时利用内控制度还可以明确企业内部各项支出费用的去向,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股东权益与企业负债的比例,以此也能对财务风险起到有效防范的作用。此外,企业实行的财务政策可相对保守,以使企业的长短期负债保持一定的比例。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法规

有不少的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是由于财务人员行为离轨而导致的,究其愿意是企业的管理机制与法规缺乏,所以,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法规尤为重要。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营运资金管理仍是主要的管理内容,而比较少有资本结构管理、筹(投)资管理、财务分析、风险控制这些内容,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受阻、不够科学,从侧面可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是较低的,急需改变。因此,企业需完善财务管理内容与法规,让财务管理体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准确处理好财务与财务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财务人员管理财务的水平,积极服务于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有效防控财务管理风险。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不断地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及时做好控制与防范工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健全;法律;机制

近几年来,美国安然公司财务丑闻不仅造成其自身的破产,还连带引起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回首国内,近年来银广夏的顷刻摘牌、新疆德隆的破产、中航油约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以及中银的巨额资金被侵占,这些重大事件不论给国家、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有这些事件都最终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后果,是企业承担了重大的法律责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此可见,法律风险防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企业经营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成为风险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形式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企业法律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导致企业产生法律风险的法律因素主要包括某一法律状况、法律事件或法律主体行为。①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法律环境的变化将影响企业和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使企业法律风险的原有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可能使企业产生新的法律风险或现有法律风险消除。又可能使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增大或减少;②企业未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换而言之,就是企业未采取有效的获得、行使或保护法律赋予的权利。例如:企业未及时对商标进行注册、对专利进行申报、对企业秘密未采取保护措施,未能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求偿权利等,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③企业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行为。这种行为包括违反法律的规定、违反合同的约定以及实施的侵权行为。实施上述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本身,有的甚至是企业主体内部的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也可以是企业以外的其他主体,或者是双方实施的行为。由此可见,只有那些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法律因素才会最终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针对上述事件和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美国国会在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为公众公司的外部审计师们创建了一个广泛的、新的监督体制。并将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这些改革被认为是赢回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措施。

那么,怎样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呢?这一直是困扰企业家和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大的课题,也成为风险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笔者从事企业管理二十多年,在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明显效果。笔者认为。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应当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在法律风险控制中的核心作用

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依法进行经营决策、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总法律顾问是全面负责企业法律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明确总法律顾问和其他法律顾问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职责地位,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以全体法律顾问为主导,使企业法律顾问岗位、职责到位;法律顾问机构、制度到位;企业全体员工风险防范制度、责任到位,实现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健全,法律风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依法治理和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企业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组织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发挥企业法律顾问法律风险控制机制的主导作用

企业法律顾问要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充分发挥主导和监控作用,实现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运作。企业法律顾问应主导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承担起法律风险控制机制设计和监督执行的职责。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架构,确定企业管理层、各部门、员工、岗位在企业法律风险机制中的职责和任务。推动机制落实实施的全过程。在本职岗位方面,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核心内容是法律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应当通过实施具体法律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内部法律管理制度和流程,对经营管理环节提供法律分析意见。实施法律风险调查,进行法律风险论证,制定法律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法律管理效率和水平,把生产经营环节嵌入法律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对于风险控制措施,在企业管理环节的落实和实施结果,法律顾问应当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评估。

三、通过风险分析、控制管理、监控更新构建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简单地说,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依法治企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建立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要注意增强法律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前瞻性、计划性和时效性,主要通过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监控制管理、风险监控更新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法律风险防范。

(一)风险分析评估

这是法律风险控制的第一个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法律风险的控制对象是否适当。控制手段是否得当。分析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所在行业整体法律风险评价、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研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流程的调查,以及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分析。其中重点内容是具体法律风险分析,包括对企业现有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归类、评分和分级排序。首先,要对企业全面深入的法律风险调查,调查以往案例,发现和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梳理详细的法律风险清单。其次,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从经营活动主要涉及的法律主体和经营的不同方面出发,根据法律管理的不同方面、企业管理的特征和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确定,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分类、归类。再次,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评分和排序,划分风险等级。提出下一阶段进行风险控制管理的整体建议。评分和排序的方法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损失范围等。

(二)风险控制管理

在第一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它是企业处理法律风险的总体指导政策。包括风险控制原则和企业可承受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的原则,对第一阶段进行风险分级调整。针对不同级别的法律风险,重点从风险预警和防范人手,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和时间表。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降低、转移和消灭法律风险,实现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对于企业面临的最紧急、关键、重大的法律风险。从制度、职责、人员和措施等方面明确处理程序,妥善处理法律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三)风险监控更新

对于风险分析和控制两个阶段的设计和效果,企业应

定期对前两阶段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对其进行更新。要对风险防范机制架构的设计、风险防范机制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机制运行的效果进行整体的评估。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改进方案,对下一周期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改进和调整。进行风险监控更新,是法律风险控制的必要阶段,有助于保证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和优化法律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流程,为风险防范提供有利的内部法律环境

企业的法律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实现法律风险控制效果,将风险防范手段落实到企业法律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①强化事前预警意识和防范措施,从研究和发现法律风险的成因人手,尽早识别和消除风险根源,提前对风险进行预防,杜绝简单的事后补救,建立并完善法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②强调法律管理在经营决策、管理活动中的把关作用,通过对法律风险控制点的把握,将各项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纳入日常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法律管理手段对风险的有效控制。③拓展法律管理思路。开拓法律工作模式。创新理念,是法律工作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转变为管理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工作主旨,总结提升管理经验,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管理模式,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执行效率。④强调精细法律管理手段,加强企业法律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企业内部上下协调统一、灵活高效的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发挥法律管理对风险控制的监督保证作用。

有效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应当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使其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健全包括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投标招标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案件纠纷管理制度、授权委托制度在内的各项适应企业实际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实施包括制定合同范本,加强普法教育,编制风险管理手册,对重要岗位进行法律风险上岗培训、岗位考核:宣传包括公司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在内的各方面法律风险控制举措,使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在制度上得到充分保障,把企业的经营活动都纳入法律化轨道,以增强法律风险控制能力。

五、以建立依法决策机制为重点,对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

企业应当对重大经营决策提前进行合法性和法律可行性研究,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使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保证企业重大举措的风险控制。

企业法律风险来源于经常性的管理活动。因此,不仅要对重点项目进行风险防范,还要从整体上控制法律风险,从关键环节入手,点面结合、全程监控。将所有的经营都纳入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管理中。使企业对外合同交易、市场拓展、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经营活动都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全面管理、重点监控。使法律风险控制在更广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从国外公司的案例和教训中可以看出,在致命的风险事件中,人的因素总是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对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核管理。提高关键岗位员工的法律素质是风险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培养和增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使员工形成依法获取权利、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思维模式,在工作中不断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时刻保持法律的警觉性,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七、搭建统一的法律风险信息化管理平台,保持顺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

企业的法律管理要从传统的事物性工作中脱离出来,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借助先进的现代科技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可以依托电子化系统,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搭建统一的法律风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使公司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企业法律顾问之间、法律顾问与各业务部门,构筑一道通畅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平台。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广泛、便利、快捷的信息传递与更新,实现法律风险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处理方法,进行对风险的调查和分析,落实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从而提高整体风险控制效率和效果。

八、制定切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的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在稳健经营中树立风险防范理念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经营;风险防控;物流贸易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605(2016)2-0071-04

引言

从2003—2012年,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经历了近10年的黄金期,其中煤炭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运行。市场旺销,刺激了煤炭企业产能的持续释放,使当时山东省内煤炭年产量达到了1.5亿t左右,而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则为3亿t,按此推算,每年约需从省外调入1.5亿t。特别是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省因煤炭供应紧张导致多年不遇的“电荒”,给山东省未来能源保障敲响了警钟,为应对突发事件对山东能源市场的影响,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省内各煤炭矿业集团纷纷开展了外部煤炭经营业务。笔者所在单位也抓住煤炭资源紧缺、市场行情持续上涨的有利时机,除经营本集团生产的煤炭外,迅速开展外部煤炭经营业务,拓展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新开辟的经营业务虽然带来了可观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在煤炭市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大幅下滑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导致经营风险压力愈来愈大。因此,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对煤炭商贸企业意义重大。

1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背景

1.1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状况需要企业构建经营风险防控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机制越来越成熟,为广大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市场经济在我国毕竟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机制仍不完善,特别是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必然会产生一些不法行为,给企业经营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形成难以防范的风险。而煤炭市场更为复杂、混乱,一方面煤炭交易吞吐量大,运输路途长、交易环节多,质量变数多,容易产生监控的盲区和漏洞;另一方面交易中信用信息采集难。因此,煤炭商贸企业在目前这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构建起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十分必要。

1.2经济形势发展需企业构建经营风险防控体系

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下游钢、焦、电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逐渐显现,煤炭市场的量价自2013年年初均以跳水式下滑。另外,国家提出今后经济发展要由以高资源占用和环境破坏为代价转变成以改革和创新为驱动力。为此,国家要求山东省到2015年压减煤炭消耗7000万t。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增速放缓,给煤炭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作为煤炭商贸企业经营外部煤炭,不仅要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把煤炭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寻找和维持客户难度增高,交易中更容易出现风险。因此,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日益迫切。

1.3煤炭商贸企业经营方式需要构建经营风险防控体系

在煤炭市场的黄金期,外部煤炭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当时市场上煤炭货源相对短缺,客户大多是预付货款争取货源。而自2013年初,煤炭由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煤炭商贸企业先买入、后卖出,两头在外,甚至需要先垫付货款,托盘经营,经营方式的变化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陡然增加。因此,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

2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2.1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定义

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旨在围绕企业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套涵盖“市场调研、经营决策、合同签订、预算管理、两金管控、资金支付、结算管理、现场及煤质管理、绩效考核”的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做到对经营风险的事前预警、事中跟踪、事后考核分析的链条式动态管控,以规避各种经营风险,从而实现外部煤炭稳健经营、高效运营和价值最大化。

2.2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防控的主要内容

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针对外部煤炭经营中的战略、运营、财务、法律等方面的风险进行防控,主要包括:合同主体资质审核、合同条款完备及执行情况、市场信息调研、大额资金支付、两金动态管理、交易操作规则、本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各项经营要素明确职责、完善流程、加强考核。

2.3外部煤炭经营业务风险因素

1)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因素。一是组织机构不完备,职责权限不明晰、业务流程不完善,可能导致职能交叉或缺失,是影响实现经营战略的重要因素;二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利于对外部煤炭经营节点的管控。2)经营战略因素。经营战略缺失会使企业无法有效利用内、外部有效资源;会使公司发展失去方向,员工缺少奋斗的目标,无法有效的规避各类经营风险。3)制度机制因素。一是风险防控机制缺失容易导致员工片面追求业务规模而忽略风险因素;二是绩效管理不到位,不利于激发员工风险防控的积极性。4)公司主要领导对经营风险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经营风险防控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4确定外部煤炭经营风险类别

公司把外部煤炭经营风险分为二级。一级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二级风险包括以下4个部分[1]。1)战略风险。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前景风险、竞争对手风险。2)运营风险。主要是客户主体资质确定风险点、预付款及大额资金支付风险、煤炭采购环节风险、煤炭运输环节风险、煤质管理风险、煤场管理风险、两金管理风险。3)财务风险。主要是货币资金管理风险、原始票据合法合规性风险、结算风险、岗位责任制风险、涉税风险。4)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法律事务方面风险点、员工遵纪守法、职业道德风险。

3制定外部煤炭经营风险点规避措施

3.1建立经营风险防控组织体系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内部防控需要和现行组织机构设置及相应岗位的职责范围,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副经理和总法律顾问为副组长的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其成员有营销管理科、财务结算科、劳资预算科及各营销业务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是完善合同管理,规范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合同签订和审批流程,监督、检查合同签订、履行情况。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二是掌握市场动态,规避因市场起伏造成的经营风险。三是实施资金风险管理,执行大额资金会签制度,完善资金支付流程,控制资金风险。四是实施结算风险管控,监督结算进程。五是制定经营风险防控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

3.2制定具体管控实施细则

公司为把经营风险防控落到实处,先后制定了资金管控实施细则、结算管控实施细则、授权与审批制度、合同管控实施细则、业务流程管控实施细则。

3.3建立外部煤炭经营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工作是公司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组成部分,旨在对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提前规避潜在风险。1)公司抽调专人成立经营风险预警小组,由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任组长。2)明确风险预警小组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一是每周召开一次风险防控会。会议由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主持,各业务部门负责人、风险防控小组成员参加,内容是对上周签订的合同和下周要履行的合同进行风险分析、筛查并提出风险规避方案。会议结果以纪要的形式下发,作为经营业务的规范、指导性文件。二是财务科按月撰写经济分析报告和经济活动分析会材料,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结算、两金、经营指标进行分析。对业务部门签订合同由风险预警小组成员进行会签,并提出潜在风险点。填制经营防控预警表,对每笔付款、开票进行登记,详细、动态账务业务进程,对存在的风险逐级汇报给财务经理和总法律顾问。三是将全面预算工作和经营风险预警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严格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一是合同预警指标:货款回收期、结算期、结算方式、经营范围、业务实质、税负测算、利润预测、合同有效期等情况。二是财务预警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库存、近3个月应收账款等变动情况。三是经营预警指标:同比销售收入、净现金流、销量、单价等变动情况。四是财务核算预警指标:3个月以上的应收账款变动、存货账实相符等情况。4)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由合同管理科对客户的季年度合同履约率、客户的资质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及财务结算科对客户的开票、付款、回款等结算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后,由合同管理科根据、合同履约率、货款回收期、现金占回款比例、担保情况及客户资质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5)预警风险点处理方式。经营风险预警小组将发现的各类风险点逐级汇报给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根据相关岗位职责,责成相关部门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担的应对策略逐步降低经营风险。

3.4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资金使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未按业务流程办理付款、结算业务的;盲目决策给公司超成重大损失的;违反规定程序支付大额资金的;回款资金应打入收入户未打入的;手续不全,违反规定付款的;占用资金达到3个月以上的业务主办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并分别处以经济和行政处罚。

3.5加强绩效考核力度

公司为做好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专门成立了由经理任组长的绩效考核小组,并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规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各分管领导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和年度承担的经营指标和分管的重点工作任务。实行集团公司考核确定的工资总额不变,各副职不平均分配,按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加权平均的方法兑现薪酬。各分管领导所管属部门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110%以上者,按单位负责人的90%兑现年薪;各分管领导所管属部门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90%以下者,按单位负责人的70%兑现年薪;各分管领导所管属部门完成年度考核指标91%~109%者,按单位负责人的80%兑现年薪。对公司各业务部门考核5项指标:一是销售利润;二是销售费用;三是流动资金周转限额;四是两金占用;五是银行承兑汇票收支比例。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效益工资。3.6开展“每月一讲”活动公司为全面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强化业务能力,建立“每月一讲”员工专题业务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包括团队建设、商务礼仪、商务谈判、营销管理、法律事务、煤质知识、煤炭加工、税收政策、公司财务、公文写作等知识。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互动式研讨相结合。3.7建立有效的经营风险防控工具公司为更加直观的进行经营风险防控,建立了一系列表格作为工具,旨在有效的实现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通过相关表格的填制,开展相关业务的事前风险因素预警评判、事中相关业务的动态管控和跟单管理、事后考核、分析完善。

4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管理模式的成效

1)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近3年的运行,公司开展外部煤炭经营收入和利润增长了10%~18%。2)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两金”占用大幅下降,实现了当年发生外部煤炭经营业务疑似风险和潜在风险事件及风险点为零的管控目标。3)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管理模式的运行,实现对公司对上、下游客户的风险管控,客户间摩擦和猜忌逐步降低,建立了融洽的外部关系,提高了企业的信誉,营造了良好经营环境,为企业今后经营打下坚实基础。4)推动了企业管理大幅提升。在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公司不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高绩效管理的严肃性,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强化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20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市场逐步融合,市场竞争越来越规范和透明,企业之间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所以,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是我国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任何一个企业总是处在一个既定的法律环境中,当然也就离不开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事实上,法律风险并不是单一的,它与其他所有企业风险具有交叉性,许多其他企业风险(如财务分析、市场风险等)在发生时其表现形式均为涉法的风险,并且最终都涉及不同性质法律责任的承担和不同程度损失的产生。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尽管引起风险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所有企业风险都有可能最终表现为法律风险,因而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有效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多年的工作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法律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不断深化依法治企

11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组织体系

为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在内部设立法律事务部并配备具有执业资格的专门法律事务人员,并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逐步建立起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负责,企业总法律顾问或分管有关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分工组织,企业法律事务部具体实施,有关业务部门相互配合的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体系。同时加强和重视企业法律事务部的建设,充分发挥法律事务部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的主导作用。

12明确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的目标

以制度建设、流程规范为重点,系统分析和识别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源,划分法律风险领域,确定不同的风险点,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理的不同规范,着眼于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将法律风险防控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法律风险防控职责落实到公司的各部门、各岗位,逐步建立一个动态优化、无缝覆盖的法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达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13落实法律风险防范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应建立法律纠纷案件责任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将遵守各项法律规章制度、法律纠纷的处理情况等列入对各部门考核范畴。企业应当定期对各部门的有关法律事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该评价作为各部门管理水平的考核依据之一。对于忠于职守、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法律事务人员予以奖励。对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法乱纪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法律事务人员,追究其责任。

2加强法律风险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内部监控机制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规范企业依法经营管理行为的准则,也是运用制度积极防控法律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企业应在投标、销售、采购、大额资金支付、投资、并购重组、企业改制、会融债权、对外投资、担保、知识产权、劳动合同、安全生产等重大经营管理领域制定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这些制度、流程的有机衔接,在制度上保证了企业商务法律风险的有效防控。在加强法律风险事务管理制度建设时,企业应注意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21保证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有效适用

企业应抓住安全生产和依法经营这两条主线,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审核和监控体系,将法律审核和监控有效地嵌入企业规章制度制定流程中,充分发挥法律事务部在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审核、监控、协调、统筹作用,保障企业规章制度的依法合规、科学高效。

22确保重大和重要事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要建立起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论证制度。在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济活动前,一定要进行决策的合法性和法律上的可行性的论证,以保证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保障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避免和防范决策的法律风险。企业还应不断完善重大经营决策法律审核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公司总法律顾问参加总经理办公会,及时进行法律把关,努力在决策层面筑起法律的防火墙。

23企业还要建立与自身整体战略思想和发展目标相吻合的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并与其保持一致

要分析企业法律风险环境,使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既包括各项预防性措施,也包括针对突发性事件的管理预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比如生产型企业要注重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技术创新与保护,而销售型企业则要注重合同管理、客户资料保密和销售渠道的维护等;还要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对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进行适时的调整,使风险管理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符合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

3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突出防控成效

31严防投资等新模式业务中的法律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可能蕴含着法律风险。近年来,随着项目模式日益多样化,新的业务形式不断出现,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企业应将投资、BOT、担保、合资合作、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确定为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企业法律事务部应参与项目领导小组或者工作组,跟踪参与相关重大项目,履行法律风险防范职责,及时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

32优化合同管理机制,防控合同法律风险

优化合同管理机制,对防范控制交易法律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重点突出合同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32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合同管理实际需要,强化合同选商、谈判、审查、订立、履行等交易管理主要环节的制度建设,制定《合同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合同管理职责、权限、流程等内容,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的制度覆盖。合同评审制度是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控制制度的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发挥不同专业的知识优势,全方位、多角度识别项目和合同风险;对市场竞争中不可回避的风险,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提出防范措施,实现了事前防范,使合同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322推进合同文本标准化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编制不同类型的合同示范文本,例如编制设计、供货、采购、运输、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建安施工、项目总包等合同示范文本,不仅有效规避商务法律风险,还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323打造合同管理信息化

合同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合同立项、审查、审批、履行、归档和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的网上运行,有效地落实合同管理各项制度,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业务的完整性、可追溯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发挥信息化工具在法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优化纠纷案件管理机制

企业应把处理案件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建立起纠纷案件过错分析制度,从过错中查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建立案件教育制度,以案说法,把案例教育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办理一起案件,提出一项法律建议,完善一项管理制度,进行一次法制教育,避免同一性质和类型案件再次发生。同时,加强对案件发生趋势和规律的动态研究,及早采取防范措施,提高纠纷案件管理规范化。

34加强动态管理防范法律风险

企业可通过定期召开法律工作会议、编辑《法律事务内参》等多种方式对法律风险开展分析、评估、预警等工作。法律人员应随时了解重要项目的执行进展情况以便提早发现法律风险源;遇有发生项目暂停、纠纷、单方违约等情况,及时跟踪介入防止风险扩大。对于市场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客观无法规避的问题,企业还可采取建立连续供方、价格联动、远期结汇等切实有效措施。

4加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认识

41必须提高和强化法律风险意识

提高和强化法律风险意识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思想基础,也是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前提,因此要不断加强全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通过学法、用法及典型案例分析,使企业领导层逐步形成自觉的法律风险防范决策意识,树立起企业依法防范风险要以管理为主、以事前为主、以预防为主的经营理念;使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具备强烈的法律风险防范执行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的目的;使企业全体员工普遍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时刻保持法律风险的警觉性,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42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法律事务工作流程

科学、规范的法律事务工作流程使得分工明确、运行高效。企业应逐步建立起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组织牵头,法律事务部具体实施,业务部门配合的重大法律事务管理工作流程,从而在发现风险、及时预警、有效应对等各方面组织协调配合有度。

43必须制定完善适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性质不同,所处环境迥异,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种类和应对之策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设计时,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各种经营环境及经营流程、现有管理规定进行缜密梳理,将梳理出的问题融入到防范机制的各个要素中,使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运行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系统保持协调一致。防范机制建立后,仍要定期整理、分析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规律,以便对防范机制作出必要的调整。

44必须强化执行文化建设

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关键在于事先预防、事中控制,而要做到这点,其核心在于制度的执行。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形成一种执行文化,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可设立制度执行监督机构对执行情况定期评价、实施奖惩等措施,推进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企业如何有效地防控法律风险的发生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采取积极措施,把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宏波石油企业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11(14)

[2]范华艳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