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新媒体平台;内容建设;信息传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21-02

一、民族视野下的新媒体建设要“内容为王”

基于民族文化建设而成的新媒体依然要“内容为王”,因为内容为王对现代媒体的建设有着极重要的影响,不仅作用在现代媒体的信息传播情态下,同时也作用在现代媒体的信息交互方面,因为优质富有特色的媒体内容能够有效的吸引用户的注意,才能最大程度上产生最大的信息传播效力。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业界众多人士都认为是需要优质的平台内容才能取胜的,而现在发展的新媒体只需要有着较强的信息影响性即可,但是根据现代信息传播机制来看,这种看法是极为错误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建设也是需要优质内容作为支撑的,技术只是新媒体平台的延伸,精致的内容才是新媒体取得广泛影响的不二法宝。因为媒体的根本就是内容,脱离信息内容的媒体平台是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的,媒体用户是在出于优质信息共享的需求下,才会关注媒体信息,关注媒体信息平台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因此基于民族文化传播而建设的新媒体平台依旧要打造优质的内容,在基于民族情感的视野下来凝聚优质的媒体信息,打造精品内容才能积极的获取粉丝,赢得用户关注。

二、打造民族文化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现代的新媒体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除了媒体内容要“内容为王”打造优质的文化精品内容之外,还要在立足媒体平台发展扩大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为赋予媒体平台生命力的是人民群众,让媒体信息广泛传播的也是人民群众,只有在基于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坚持社会主义正能量信息的才能促进现代新媒体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现代新媒体来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首要内容,积极的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同时在现代的媒体建设规划当中还要充分考虑民族文化核心价值,一方面基于优秀的民族文化来积极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精神,另外一方面要以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概念来丰富现代的新媒体文化架构,将核心民族精神有效的融合进去,满足现代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共享需求。因为在现代的媒体文化阵地当中,人民才是媒体信息的主要使用群体,只有在基于人民角度出发而建立的新媒体信息平台才能够积极的宣扬正确的民族价值,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民族文化。在现代新媒体信息阵地当中狠抓新媒体文化建设不仅能积极的传播优秀的文化信息,还能够营造稳定的信息氛围,让广大的媒体信息用户在良好的氛围当中获取民族文化信息,形成积极的社会风气。

三、民族文化性媒体的融合性发展趋势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属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媒体阵地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丰富各个民族的文化视野,而且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中牢牢的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保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力来拓宽人们的精神视野。因为民族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文化认知,不仅作用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而且也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当中,面临现代文化的快速变革,社会中的各个群体都在崇尚着追求个性,追求独立的思想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优秀的民族文化被严重消磨,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力也在逐渐流失,所以在现代民族文化的新媒体平台建设中要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合进去,将优秀的民族精神加入当中,在广泛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信息的同时,提升人民的民族自信力,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力,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高度繁荣。同时,在新媒体信息互联互通的前提下,现代社会的新媒体建设形态也呈现出了较大的差,不仅信息的传播形态更加多元化,而且众多的信息也呈现出多元交织的形态,不伦不类的信息意识和文化意识充斥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精神。因此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媒体平台的开放,个性化的新媒体平台出现,民族文化媒体平台要在立足自媒体发展的基础上凭借着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来吸引用户关注,打造优质的平台内容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平台的文化价值,另外也要根据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来选定特定的民族文化主题和新兴的文化潮流来塑造自身的媒体品牌形象,整合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来拓展自身的视野,形成新媒体融合性发展的向心合力来拓宽新媒体发展的空间,让民族文化新媒体平台保持高度的活跃性,形成较大的知名度来引起广大用户的共鸣。

四、民族文化媒体平台的文化自信机制塑造

优质的民族文化媒体平台不仅在宣扬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在塑造着民族文化自信力,在积极宣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快自身的文化自信机制的建立,因为一个没有民族自信力的民族文化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有在保持高度文化自信力的基础上积极的宣扬民族文化才能铸造出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新媒体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树立充足的文化自信,就要塑造积极健康的新媒体文化环境,一方面是为优秀文化的传播提供基础,一方面是为现代新媒体核心价值观塑造提供环境保障。在社会文化领域中,无论是媒体用户或者是媒体信息传播者只有置身于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当中,才能形成优秀且健康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集成与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为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盈,人们的生活已然得到保障,但是人们的精神文化是极其匮乏的,没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来丰富人们的精神视野,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因此在现代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培育和弘扬积极的民族文化是势在必行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来作为社会文化的支撑,人们是很难形成优质的民族情感来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只有在积极向上的媒体文化核心的塑造过程中,宣扬民族核心价值观,促进人们民族意识的提升,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文化软实力来捍卫人民的精神家园。

五、民族文化新媒体矩阵机制的建设

伴随着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除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传播机制进行优势互补,还有充分考虑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特定的信息媒体平台来信息,传递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共享。随着现代品牌媒体、自媒体、互动媒体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在关注各种各样的信息平台,一方面是在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分享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因此,在于用户具体需求的前提下来建设民族文化的新媒体矩阵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促进现代民族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视野。在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前提下,首先就要明白信息的受众媒体,清楚用户真正的需求,明白用户想要的信息是什么样、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在搞清楚用户的基本需求之后,就要围绕媒体平台所圈定的范围来进行信息传播,围绕着用户的隐性核心需求来确定媒体平台的内容,充分调动用户的心灵触点,让用户关注自身的媒体平台,增强媒体矩阵的受众影响范围。在民族文化信息媒体矩阵的建设过程当中信息中介既要满足用户互动参与的主题性需要,也要在大数据的情态体系下建立相应的用户信息档案和用户信息储存机制,将直接用户信息和潜在用户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同时依据用户信息的不同,将不同群体的用户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建立平台和用户的信息联系,增强媒体矩阵的信息影响力。最后,在实现信息优势共享的前提下,保障现代信息的有效性,在满足信息时间和空间传播的基础上拓展媒体信息的用户渠道,保障用户能够收到高价值的信息,以此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民族凝聚力,让积极的民族文化广泛传播,保障用户的文化信息体验,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正能量的民族文化信息。

六、结 语

在现代民族文化自媒体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民族文化的性质打造民族文化信息传播矩阵,建立相应的民族文化信息传播机制,塑造民族文化自信力,将优质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通过媒体平台有效的传f出去,保障广大的人民群众能享受最本质、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从而来丰富人民的文化视野,促进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让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树立文化强国形象,彰显自己的文化风采。

参考文献:

[1] 邢书恒.张家界花灯戏传播场域演变研究[J].视听,2016(10).

[2] 戈祥,陈晓艺.新媒体语境下广东连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6).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近年来,煤矿产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煤矿企业都形成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和自然相结合方面,即在一个安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安全的生产,其本质是在煤矿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达到和谐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矿行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的违章作业和人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2011年11月18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塬林煤矿发生顶板塌方事故,7人获救,5人遇难,1人逃生。此次事故是由于煤矿老顶空顶距离超过规程标准,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垮落,摧毁工作面的责任事故,如果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惨剧,5条生命就此付出惨痛代价。发生塌方事故时,井下作业13人,其中1人逃离,12人被困。在被困的12名员工中获救7名,5名遇难。由此,我们可以深思:同样被困,为什么有的活下来而有的遇难?当然不排除个人自身的体质原因,但是,在同样遭遇,结果却不同。在此临危时刻才凸显出人类是渺小的,连基本的急救措施都不了解那只能是等着死亡的来临。这就需要管理者应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结合实例去引导员工怎样才能在危险中求生。而管理者应时刻的注意工作现场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是否适合作业等等。管理者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讲座以及电视宣传,让安全意识稳扎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工作以及完善的安全制度。

三、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要想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去约束员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其责任心应比普通员工都强,自己有这样才能在作业时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利而造成不良后果。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是对企业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不负责。煤矿企业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基于本身行业的自身特点,更应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在各个岗位设立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以随时提醒操作者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国家安监局的规定,实施领导带班子下井,及时排除隐患,整改不良作业习惯。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对待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上,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以解决,只有这样,职工在满怀责任心的状态下,才能对安全隐患发现的早、整治的早。

四、增强物态文化建设

在职工的人文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再强,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活着就是侥幸。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全方位质量达标,才能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基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员工的学历、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性格品质各不相同,管理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使之成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安全文化建设在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范志堂.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J].COAL SCIENCE&TECHNOLOGY MAGAZIN,2010(3):94~95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文化建设 战斗力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1]P847抗战时期,在建设一支有文化的人民军队的思想指导下,人民军队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抗战时期人民军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对人民军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文化建设。这一时期,人民军队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提高广大官兵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本质特征和先进性的表现。“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2]P1011抗战时期,人民军队的主要成员是工农群众,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很低,这给部队的教育训练和官兵的工作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受文化水准普遍低下的影响,广大官兵无法更好的学习、接受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无法满足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抗战时期人民军队的文化教育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党和军队大力兴办教育事业,采取院校教育同部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大官兵进行文化教育。学校是以教学为主、教授知识、提高官兵水平的主阵地。抗战时期,延安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由亲自任教育委员会主席,各根据地建立了抗大分校。抗大的教学内容,在政治上主要以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为主,在军事上则授以持久战的战略战术,为革命培养了大量具有马列主义基础、忠于人民和革命解放事业的军队指战员。除此之外,延安还创办了其他层次不同的指挥与专业技术学校。如1937年4月成立的第一所培养兵种干部的摩托车学校,专门培养坦克、装甲、汽车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院校教育与部队教育相结合,是这一时期人民军队文化教育的主要特色。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不久,总政治部就发出指示,对文化教育提出要求。八路军团以上政治机关开办短期训练班,野战政治部专门提出了针对部队战士的为期一年的教育计划。计划规定战士在受教育一年后必须达到识字1000的水平,之后由各方面军政治部负责检查。同时还具体规定了战士们必须学的课程,如近代简史、救国的国内政策与前途、粗浅的国际知识、政治常识,中国地理、自然科学、算术等也是战士们的必修课。新四军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教导总队,部署和开展教学等相关活动。每个团以上机关都设有大、中、小学各种层次的全日制学校,还开设适合战争需要和战争环境的各类专业、业余学校。由于党和军队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倡导,全军上下学文化知识、学政治理论、学军事技术蔚然成风,人民军队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部队进行政治工作、执行军事任务提供精神保障。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适合军队特点的部队文艺政策,对部队的文艺工作作出了专门指示,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军队的文化建设。1941年1月,总政治部、中央文委发出《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指出:“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因其不仅在于能够帮助部队的政治教育与宣传鼓动,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与群众联系及扩大我军影响的有力工具。”[3]P9从这一认识出发,中共中央一再强调,军队的党组织必须重视部队文艺工作,很好地掌握并利用这一武器。根据中央的指示,人民军队把文艺工作作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文艺创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产生了大量反映革命主题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一时期,文艺工作始终作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蓬勃开展,在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宣传我军抗日主张、团结友军、鼓舞部队士气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了人民军队的精神品质。

3.繁荣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拓宽宣传工作阵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新闻出版机构是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的喉舌,是党在抗战时期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生力军。194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指出“要把运输文化粮食看作比运输被服弹药还重要”[4]P891,要求军队政治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宣传、出版、教育事业。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人民军队积极创办报刊杂志、设立图书馆资料室、成立书店、建立印刷厂等。部队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军队文化建设的内容,方便了对于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宣传,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政治文化水平。

二、抗战时期人民军队文化建设的显著特点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第4篇

文化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中办发\[2006\]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也曾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面向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些不仅指明了校外教育机构(本文专指青少年宫等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而且也强调了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要坚持面向全体,要保障广大未成年人的基本教育权益这一基本宗旨。校外教育机构要准确认识把握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水平。

一、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是由面向大众的基本性、普惠性公共服务和面向部分群体的提高性、选择性教育服务两方面构成的。不同层次的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应按照中办发\[2006\]4号文件的要求,合理地调整人财物资源和业务结构比例,构建与各自职能条件相匹配、业务结构较合理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服务活动。一般来说,校外公共服务应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内容构成:

一是主动替政府与社会分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义务,发挥好助手和主力军作用。主要是做好整合资源、协调服务、信息调研反馈;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传承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组织开展覆盖面广、教育效果好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培育“小公民道德实践营”“少年志愿者”等活动品牌,积极承办全市性大型教育活动,发挥社会教育主力军的整合、带动作用。

二是面向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指导示范、咨询服务等业务。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少先队、学校等方面的联系,努力推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搞好活动项目设计策划、场所设施、骨干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强化中心阵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校外活动阵地网络化建设发展,开展“流动少年宫”“城乡少年手拉手”“艺术精品进校园”等活动,为学校、社区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活动示范和业务指导咨询服务。

三是面向全体未成年人,构建开放式的公共活动平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基地等,开辟绿色上网、展览、体验、娱乐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发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项目,提供社会化、菜单式的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活动场所坚持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面向未成年人和城乡学校免费开放,增强公益活动阵地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凝聚效应。

二、开展校外公共教育文化服务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校外教育机构面向未成年人、学校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公共教育文化服务,项目内容有很多,服务的渠道途径也很多,服务对象相对复杂,在开展公共服务上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公益性原则。公益性是校外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也是与社会其他经营性教育文化服务最大的区别。遵循公益性原则,是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代表政府回报纳税人子女,为全体未成年人创造教育文化福利的必要之举。遵循公益性原则,不仅是要体现在服务项目免费和低收费上,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方式的公平上。每个未成年人在获取校外活动场所公共资源、享受公共服务时,都应享有获得服务机会的公平,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过程的公平。校外公共服务必须惠及全体,不能只面向部分青少年群体开展服务,对不同青少年群体要一视同仁,不论是什么未成年人群体,均有权享受到同样的、质量稳定、程序公平的对待,从而享有平等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务。

2.多样性原则。校外公共服务项目品种、层次、特色必须多样化,以实现不同青少年群体多样化的教育文化需求。具体包括服务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既要开展普及型的公共服务,如法制教育展览、科普展览、引导健康上网等,满足一般青少年群体的基本公共教育文化需求,又要适度提供提高型的教育文化服务产品,以便在服务中引导需求,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如开展“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外公共服务要充分考虑惠及外来务工子女、残障儿童等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多样的服务,还要为基层学校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使校外公共服务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更便于不同服务对象加以选择。

3.基本性原则。校外教育文化公共服务是基本的公共服务,这种服务所满足的应当是未成年人、学校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基本需要的帮助。从当前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工作实际来说,法制教育、禁毒教育、青少年上网、成长指导、净化未成年人文化环境等是社会各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社会和广大家长认同的公共服务需求。从学校和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来说,课外活动项目设计、活动组织、骨干师资培训,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示范,是他们最基本的、需要青少年宫给以帮助的,如“安全教育光盘进校园”“网上黑板报交流窗”等,都是很好的服务形式。

4.便利性原则。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保证服务具有最大程度的便利,这便是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原则。作为一种面向全体未成年人的公共服务,校外公共服务应当保证人人便于享有,应当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容易获取的服务。这个便利性包括场所设施使用(如残疾人通道的设置)、服务手段(充分利用电话、信息群发、网站等现代设施提供服务)、提供时间(节假日场所参观)等多方面的便利。落实便利性原则,我们应该细化服务标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1)简化服务流程;(2)提高服务自动化程度;(3)增加服务或产品渠道;(4)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另外,就现代社会而言,校外公共服务的信息要及时公开、方便查询和报名参与。

文化建设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军事文化 软实力 建设

军事文化与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国际军事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我国军事化建设过程中,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做好这一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展现我国现代化军事实力,我们在军队文化与政治建设中,以文化为基础,以实力提升为目标开展了文化管理与建设工作,为实现军事软实力的整体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1 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作用分析

在我国的军事管理建设中,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的作用包括了以下三点。

1.1 发扬我国文化传统优势

在我国的军事管理实践中,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性传承,并在我国近现代军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发挥我国军事文化传统优势,做好文化建设,提高军事软实力,可以很好地发挥出以下作用。(1)充分挖掘我国的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内涵。我国的军事文化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将军事与文化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并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理念。这一思想与展现军事实力,为战争服务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发展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是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重要体现。(2)发扬我军的优良就是传统。在我军建设历史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军的整个发展史,文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如诗歌、歌曲等文化内容)层出不穷。因此军事文化建设的开展,是我军军事建设的优良传统。

1.2 为思政工程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持

军事政工建设是我国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在军事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也是我国军事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如战争年代中,我国军队思政工作中产生了大量文化骨干,保障了军队思政工作有效的开展与运行。而在和平年代,大量革命年代文化传统教育的开展,以及老一代传、帮、带文化教育的开展,也是我们当前军队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充分展现我国的综合军事实力

随着我国军事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敌对势力对我军开展的一种重要的负面宣传论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在发展与展现硬实力的同时,利用软实力的建设,充分展现我国的综合军事实力就是我们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如新世纪以来,我国军队管理部门结合国际形势召开与参与了多次地区安全论坛,积极参与到地区和平安全建设中,阐述我军在地区和平安全建设理论,充分展现了我国军事整体软实力。同时在世界军事阅兵活动中,中国仪仗队的参与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如2015年俄罗斯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中国三军仪仗队作为压轴出场,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充分的展现了我军的综合实力。

2 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措施研究

在我军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中,军队管理文化与政治管理部门结合军队实践特征,利用以下措施开展了建设工作。

2.1 建立有效的的评估量化机制

军队文化与软实力应是一种具有量化特征,进而可以评估工作内容。因此我们的军队建设管理部门应围绕文化与软实力建设过程,建立有效的评估量化机制,确保其提升过程在可控制体系内。但是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军事文化与软实力的构成因素极为复杂,因此其评估量化体系建立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评价机制建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评估机制的建设。(1)舆论宣传内容。舆论宣传是文化因素的一种重要表象,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将舆论内容作为文化与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评估标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意义。这种舆论标准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包括了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我军自身的舆论宣传导向,既我军在舆论宣传中文化因素与软实力的综合展现;另一方面是国际社会对我军的舆论宣传,既通过对我军在国际社会形象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软实力评估。(2)心理研究指数。这一评估主要是对我军内容军人队伍中综合心理素质数据进行评估,进而对我军内部文化素质进行分析,体现出我军整体的文化软实力。(3)数据挖掘内容。数据挖掘是大数据时代中一项新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在大数据挖掘模式下,我们可以通过对网络中存在的数据内容进行挖掘与分析。在军事管理中,我们可以对网络中有关我们形象、文化内涵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实现对我军整体软实力的综合数据展现。

2.2 推广基层软实力建设理念与措施研究

我国军事文化建O理念在军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认识与认可,但是软实力建设理念推广依然不足,影响了军事软实力的整体建设。在这一研究中,我们不能只将研究内容局限在军事管理层面,还应将目光放在基层中,利用基层文化促进军队文化的发展,利用基层形象的转变促进军队整体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在各级军事建设中,特别是在基层就是建设中,软实力建设理念与措施研究应得到广泛推进。如基层军事管理中,管理者应就如何建立新型军人与军队形象,创立新时代军营文化与形象建设,开展专项研究就是军事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一研究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软实力在军队建设中的体现措施;二是基层建设对军事软实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借鉴国际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经验

在国际军事建设研究中,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国军事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在美军军事管理中,软实力建设为美军全球军事部署提供了有效支持。因此在我军软实力建设中,我们可以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软实力建设经验,如利用电影中军人正面形象展现军队软实力;利用军事论坛提高宣传和平理念;参与国际阅兵典礼,体现我军军事形象等,都是我军可以借鉴的软实力展示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