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年会主题

企业年会主题

企业年会主题

企业年会主题范文第1篇

答案是“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能够从全国各地召集来这样一批领袖级人物,是一本杂志莫大的荣耀,而由《中国企业家》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已经连续六届保持了这样耀眼的规模和影响力。“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还只是《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上的一个业务分支。在目前国内多如牛毛的会议、论坛中,《中国企业家》的会议活动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作为一家既无显赫背景也无雄厚资本实力的纸媒,他们凭什么打造了一个如此有吸引力的会议品牌?

缘起: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的需求

1985年5月《中国企业家》创刊号推出,当时的定位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家”。杂志推出后,11年的时间里一直惨淡经营,直到1996年,在社长刘东华的带领下,《中国企业家》开始二次创业,远学美国《财富》的办刊思路,推出“研究失败”等一系列充满对企业家阶层人文关怀和深刻理解的独家文章,名声大噪。但彼时的《中国企业家》虽然声名远播,其经营状况却难尽人意。去哪里寻找“发行+广告”之外的盈利途径,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迫切问题。

“但是会议的催生剂绝不仅仅是媒体经营与利益的需求,而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许多人有话要说、要交流。”《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副社长黄丽陆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家已经形成了一个阶层,而这个阶层在国内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缺乏社会认同,企业家除了个人的商业理念、管理思想需要相互交流之外,他们之间也需要情感的沟通,需要孤独者的聚会。”

“彼时的《中国企业家》经过二次创业以后,对杂志重新定位,旗帜鲜明地提出‘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让企业家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人’等理念,刻意推动全社会营造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氛围,为企业家的兴起鼓与呼,从而得到了企业家阶层的共鸣并与国内各类型的企业家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到2000年前后,时机成熟了,作为媒体我们已经有能力来把企业家聚集起来,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交流。”

“企业家阶层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需求,共同造就了《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的雏形。”黄丽陆认为。

转折:“会议部”助推平台发展

1999年,两会期间的一个夜晚,陶然亭宾馆配楼狭小的会议室内,数位企业家共同研讨国民经济处于低谷期的企业战略,后来会议被命名为“中国企业健康成长论坛”。在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企业健康成长论坛”并参与发起了著名的“中国企业家论坛”之后,《中国企业家》在会议业务方向的雄图大略已经了然于胸――打造中国最权威、最高端的企业家交流平台。

谈到《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的定位,黄丽陆说,与大多数媒体注重会议的盈利目的不同,《中国企业家》从一开始就将会议平台定位于以品牌推广为主,即“把我们周围的企业家团结得更紧密,搭建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企业家群体的成熟发展。盈利是次要的目的。”而这样一个定位也较好地解决了会议品牌的权威性、公正性与媒体经营需求的矛盾,从而为《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地基。

2002年5月,专业化的会议运作部门――会议部成立,标志着《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正式破土动工。会议部的职责是全面规划杂志社的会议业务,包括年度项目规划、具体会议的策划、邀请、招商、会务流程等。该部门制定了详细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从会议的前期策划、实施方案的撰写、任务流程的执行到会议实施中的过程控制、会议产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都有专人负责。至此,《中国企业家》的会议平台由蓝图逐步变为实景。

据黄丽陆介绍,目前《中国企业家》的会议平台上开展的主要品牌业务包括“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国企业家沙龙”、“未来之星”等三大系列。此外还先后举办了“爱心中国:中国企业家、艺术家联合社会各界精英赈灾义拍”、“两岸企业家高层论坛”、“中德经济论坛”等大型活动。杂志社的会议平台还设有“中国企业‘未来之星’俱乐部”、“中国企业家健康俱乐部”、“中国企业家探险俱乐部”等附属组织。

那么目前会议业务对杂志社的整体经营和发展究竟作用如何呢?

黄丽陆说,会议业务正式开展五年来,杂志社已经实现了杂志和会议平台互为支撑、并行发展的战略格局。“会议对杂志社的整体经营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补充,一是在经营的角度提供了一定的收入,拓展了杂志社的盈利模式。会议业务本身的收入占杂志社总收入的20%左右,利润占10%左右。二是从品牌推广的角度,让更多的企业家认识了《中国企业家》,认识到我们杂志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同,这对杂志社整体品牌价值的提升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发行、广告等其他业务的推进。2002年我们的广告收入只有不到1000万,而现在达到3000多万,这其中会议平台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

黄丽陆说,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家》的会议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可,在面向企业家阶层的会议平台中确立了优势地位。特别是“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已经成为国内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媒体主导型会议品牌之一,不仅历届年会都保持了耀眼的规模和嘉宾阵容,其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那么,《中国企业家》是如何打造会议平台的品牌竞争力的?其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

内容设计:把握需求

会议本质上应该是一个高质量的沟通平台,企业家们在这里对行业、产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碰撞,并在脑力激荡中共寻商机。高质量的会议必须具备高质量的参与者、演讲者,高质量的听众以及高质量的话题。其中,高质量的话题是核心,凤栖于梧,只有能够打动企业家心灵的主题内容,才能激发他们交流的愿望。黄丽陆认为,《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的核心优势,也就在于对会议主题内容的把握。

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为例,年会主题的策划有严格的流程。在开会的前半年,即每年的5月份左右,杂志社内部的主题策划小组开始启动,该小组以《中国企业家》主编为首,包括杂志社高层领导、编辑部门的核心记者和编辑以及经营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就年度的经济趋势和企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做选题的规划,经过多次会议讨论之后,至7月份形成4~5个初步选题。之后策划小组将这些初步选题提交给专门机构以及一些知名企业家、学者征求意见。8月份杂志社召开专门的主题论证会,有关专家、企业领袖 和杂志社一起论证,与此同时就选题的可行性展开市场调查,将论证会的意见总结和调查结果反馈给没有到场的企业家。至9月份最终定下会议主题。“年会的主题集中了杂志社、企业界、管理界和学界的智慧。”黄丽陆说。

在严格的策划流程保证之外,《中国企业家》最看重的是企业家的需求,这也是其会议平台能够树立高端形象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所在。黄丽陆介绍,2002年12月首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召开,当时适逢中国刚刚加入WTO,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的企业家们在思考什么,追求什么?《中国企业家》经过周密的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全球化与中国企业个性”为会议主题,并提出了“在全球化整合过程中中国企业家的群体个性”、“企业家责任与社会环境”、“本土企业的生存之道”、“未来商业领袖的成长与企业交接班”等系列论题。这个主题系列一下子击中了一线主流企业家的灵魂,所以当年尽管还是第一届,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著名企业家、20多名政府官员及百余名新闻记者。张瑞敏、柳传志、知名学者张维迎、吴敬琏等全部出席。“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一炮打响,并从此确立了自己的高端定位。

而在会议后续服务的内容设计上,《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同样以企业家所想所需为立足点。2002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将定位调整为“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全方位地关注在中国本土进行商业运作的企业家阶层。杂志社的会议平台紧密契合这一定位,陆续建立了中国企业家健康俱乐部、中国企业家探险俱乐部等。企业家沙龙也在关注当前企业届、经济界的热点话题之外,涉及了企业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企业家的健康与生活”、“企业家与世界杯”、“企业家与收藏”,举办“明星・企业家高尔夫赛”等,充分体现了对企业家阶层的人文关怀,也更加密切了杂志社与企业家的情感联系。

过程实施:专业化运作

良好的定位与会议内容设计的价值最终都是要通过会议的过程实施来传递的。《中国企业家》通过专业化的运作部门――会议部来全权负责会议过程的控制实施。会议部制定了详细的会务管理大纲,将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从制度上给予保障,从岗位人员配备、岗位衔接到突发事件预演等,事无巨细,充分考虑,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准确的内容把握能力、专业化的运作队伍共同造就了《中国企业家》会议平台的金字招牌,使得每一场会议都成为“一个媒体与一个阶层的盛宴”。也许《中国企业家》所拥有的企业家资源优势是其它媒体难以复制的,但其对自身优势资源的有效挖掘,在品牌定位、运作方式上的具体作为却颇值得业界思考。

展望未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对于会议平台的未来,《中国企业家》并没有贪大求全,而是显得稳重谨慎。黄丽陆说,目前杂志社会议平台上的品牌项目已经获得了业界的认可,但是与国际知名的会议模式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未来还要在提升现有品牌的竞争力上下功夫。

黄丽陆认为,会议的本质就是交流,办会一定要体现会议交流的价值所在,如果会议平台只是形式上的豪华隆重,那么会议品牌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中国企业家》的会议平台而言,企业家们最关注的,最需要交流的就是新鲜的商业信息、别人已经证明成功的商业经验和已经创新并被市场认同的模式。这些才是品牌持续的核心,因此未来在主题内容的策划、主讲嘉宾的邀请上,《中国企业家》还要做更加细致的工作,力争让每一次会议都成为企业家的‘头脑风暴’。”

企业年会主题范文第2篇

“跑会”,原是普适于记者人群的专用词,移植到当代民营企业家群体身上也同样适用。只不过记者跑会是工作需要,而民营企业家跑会则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或个体精神的需求。

民营企业家跑会从零星出现到现在渐成潮流,主要集中在这二十年。而这之前的十年,也就是最初改革开放的十年,这种现象之所以还未呈现,主要因为当时所谓的市场经济改革还仅仅触及到商品流通领域,真正的民营企业家群体那时在我国尚未诞生,更多的还是以产权不明、体制不活的乡镇企业经理、厂长为命名。

透过当代民营企业家渐成潮流的这二十年跑会历程,分析、思考不同时期,数量不等的民营企业家跑会主题和自身诉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基本了解这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梗概。而且,据此我们还可以推演出当代民营企业家自身独特的精神追逐脉络。

上世纪80年末到90年代末这十年,是我国民营企业家跑会意识最初形成的十年,也是以民营企业家群体为主要对象,所举办的“会”的数量从少到多、主题由“解读行业政策”为主向“传播经营、管理、投资理念”为主转型的十年。这十年的“会”给最先跑会的民营企业家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当时,在这些会上认识了哪些官员?这些官员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起了何种作用?这个初始记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市场经济建设尚在完善之中,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还处于初创阶段。

从90年代末到当下这十年,则是我国民营企业家跑会渐成潮流的十年。有跑会传统的民营企业家会发现:这十年与前十年相比,针对企业家群体的“会”数量日益增多,各色会议、论坛铺天盖地,而会议的主题也由之前主要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扩散到“宏观经济、国际政治、环境资源”,乃至更为宽泛的社会领域。这时候民营企业家跑会的“寻租”意识已经淡薄,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做大、做强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更有效、更具责任地参与各种社会事务?

企业年会主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劳资冲突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66-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劳动合同的不规范、不合法、以资方为主导的不平衡性、劳动安全问题等。劳动争议的增多和劳资矛盾的加剧,严重影响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劳资冲突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成长的瓶颈。因此,分析和研究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对促进社会就业、创造国家税收、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以年平均9.5%的速度增长,民营经济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在中国的GDP增长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979年的不足10万户发展到2009年年底的787.5万户,在30年间增长了77.75倍[1]。截至2009年9月,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已达到1.5亿万人,而且每年还继续吸纳80%的新增就业人员[2]。民营经济的税收在个体私营经济层面全年纳税总额达到了8 586亿元[3]。这些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劳资关系总体基本协调,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劳资关系紧张,所以研究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存在的问题,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方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内容不规范。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雇主故意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合法、雇主无故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

2.劳动报酬方面。工资的决定权大多掌握在企业主手中,由企业主单方决定;而且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同时,拖欠、克扣、压低职工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

3.劳动保护方面。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超时劳动问题,企业主强迫劳动者不合理地加班加点工作。职工每天工作 10—12小时的情况很正常,个别企业甚至更长。有些企业故意订高劳动额度,变相强迫员工加班加点。

4.劳动条件方面。安全卫生无保障,劳动条件恶劣。许多企业不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不对工人进行安全卫生教育,不提供必要的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造成伤亡事故较多,职业病危害较大。

5.社会保障方面。与公有制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职工的参保率低,享受的社保福利明显不足。据一项对中国十大城市50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各项保险福利支出占工资比例的近60%,而民营企业仅占18%,并且参保人数仅为应保人数的12.1%。

三、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通过分析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资双方力量严重失衡。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就业困难,从而造成劳资关系的资方强势。在劳动力市场上,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选择余地,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劳资双方根本不可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为了就业不得不放弃对正当权益的要求。高失业率也对民企员工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不敢对抗资方的侵权行为。

2.劳资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在民营企业中,企业主是绝对的强势群体,员工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上,形成了不平等的劳资关系。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自然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压低劳动成本,通常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拖欠员工工资,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和权益,无视员工的正当权益。企业主掌握对企业的控制权,民营企业主的无限权力和员工不具备企业决策权导致员工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企业的劳资关系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3.不平等的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但是现实中,劳方在与资方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被迫签订诸如“伤亡自负”的“生死合同”。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资方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劳动合同中缺失或者模糊一些有关员工利益的条款,合同只对企业员工具有约束力,劳动者只有签或不签的权利,没有修改合同内容的权利。而不体现员工应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解决。政府部门也缺少对劳动合同签订的管理,劳动和签订率低且不合法不规范依然存在。

4.政府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强。劳动法律的实施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不严,导致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对企业违法违规现象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强。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执法队伍的人员素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是一个地区创造GDP的主力,因而政府因为担心影响业绩而放松甚至放纵对民营企业的违法行为的管理。

5.劳动法律法规的缺失。中国有关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初步健全,但适用于民营企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不够完善。时至今日,中国没有一部规范民营企业市场行为的法律和法规,在法律的具体适用问题上也往往参照国有企业来处理。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有很大的区别,尤其在涉及劳资关系方面更复杂,牵扯面也更广泛,相关法律、机制的不健全,就导致在处理民企劳资纠纷时能救济的法律途径和手段十分有限。

6.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滞后。工会组织是协调劳资关系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建立工会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有助于协调解决劳资纠纷问题的,也有力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的。但实际中,民营企业组建工会或者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困难和有局限性的。工会组织的成员及会员代表都是老板批准的,所以工会实际成为资方的附属机构,无法成为劳动者真正利益的代言人。

企业年会主题范文第4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三突破一提升”的总体战略部署,以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力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增强发展信心,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产业优化升级。切实转变我局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今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工作目标

以开展“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为契机,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措施,多渠道、多形式、贴身服务,着力实现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质量优化,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机关工作作风建设,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项目推进和创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同时,探索建立起部门为企业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使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1、目标任务有新突破

力争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用电量11亿度、工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工业税收6亿元、工业投入165亿元。

2、企业培育有新突破

一是培育1家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新海石化;

二是培育1家年产值40亿-50亿元的企业:镔鑫特钢;

三是培育1家年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东成生物;

四是培育2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金茂源、金信利;

五是培育3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嘉宝科技制管、佳宇电子、易达酒业。

3、产业集群有新突破

一是打造1个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石化产业;

二是打造1个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生物化工产业;

三是打造1个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海藻加工产业;

四是打造1个工业总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光伏产业。

4、工业园区有新突破

一是建设2个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柘汪临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

二是建设1个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

三是建设1个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金山产业集聚区;

四是建设1个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县海洋经济开发区。

5、镇级培育有新突破

一是发展2个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的镇:

二是发展2个工业产值超60亿元的镇:

三是发展1个工业产值超30亿元的镇:

四是发展4个工业产值超15亿元的镇:

五是发展4个工业产值超10亿元的镇;

六是发展5个工业产值超5亿元的镇: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加大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力度,主动热情、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解企业之所难,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三百”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送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1、送政策。开通县经信局网站,开辟“服务企业发展”专栏,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促进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及扶持政策,宣传介绍我县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循环经济、企业上市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县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

2、送信息。通过在经信网及工业发展QQ群,在线征求企业意见建议,与企业紧密相连的信息。引导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通过举办企业家座谈会等平台,交流宣传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供求、行业发展等信息。通过院校、中介机构的渠道向企业送技术、人才、管理等信息。

3、送经验。通过调查了解,搜集先进地区发展工业或我县企业发展壮大中取得的成效,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在县有关新闻媒体和经信局网上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和推广,引导、帮助企业挖潜力、增活力、转方式、提素质。

4、送帮助。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分析市场、产业前景等情况;通过企业难题会办会、协调会等,帮助解决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中存在有关问题,帮助企业分析发展形势,谋划好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任务。

5、送项目。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嫁接新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我县现有优势企业和项目,加大产业链招商;通过举办银企合作会、项目推荐会等,进一步推动银企、银保合作项目,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二)建平台,完善企业服务载体

1、构建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网上直报系统,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预测工作,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2、构建培训服务平台。发挥企业培训工作网络化作用,加快推进企业网络培训工作;积极为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创业辅导活动,提高小企业的创业创新能力。

3、强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重点关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落实好省市及我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各项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创立省市级研发中心,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做好全方位服务,强力推进我县企业品牌战略。

4、倾力搭建融资平台。联合银行、广电局等部门开展全县成长型小企业服务活动,定期、不定期的召开银政企保对接会,帮助解决成长型小企业融资困难。认真落实我县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有关政策。

5、实施领导和科室挂企制度。选定县内50家重点企业和67家新增长点企业,及园区,通过领导和科室挂企业制度把“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三、精心组织实施

“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从2010年1月起到年底,具体分三个阶段展开。

1、动员部署阶段。

从2010年1月—3月31日制订活动方案,成立园区服务办公室,确定50家重点企业和67家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并确定挂钩联系人。召开全体机关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发文公布开展““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为扎实开展活动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机关干部明确开展“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的意义、活动内容和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到各项服务活动中去。

2、组织实施阶段(3月至11月)。

按照2010年县经信局“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安排,精心组织开展各主题年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和协调处理当前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把创建“服务型”机关与深入开展“优化服务主题年”活动有机结合,既要认真组织实施县里的统一部署,也要结合经信局工作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实施主题年活动,使经济和信息化局机关进一步实现在履行职责上有新成效,在服务质量上有新改进,在企业满意度上有新提高,充分展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良好形象。

3、总结表彰阶段(12月21日至2011年1月10日)。

由局领导小组组织考核,对“优化服务主题年”活动进行表彰。

四、组织领导,严格监督检查

为了切实加强对“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把主题年活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确保此项活动有目标、责任有落实、工作有成效、影响有广度,局成立了“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分管领导及科室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立足各自职能,毫无保留地服务企业,全心全意地帮助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切实保障活动按既定方案执行,重点督察挂钩企业人员是否深入到企业开展活动,企业反映的问题是否予以研究解决,任务是否完成,帮扶企业的措施是否予以落实,以上情况要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如实汇报,并通过简报形式在局内公布,同时公布热线电话接受企业咨询,受理企业举报,反馈处理意见。对好的做法,好的典型,要宣传表扬,扩大我局优化服务主题年的影响,同时局纪委监察室要严肃处理涉企不作为、乱作为的科室和人员,优化我局发展软环境。

五、有关要求

开展“优化企业服务主题年”活动,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指示精神的需要,更是改进我局机关作风,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单位的需要,全局全体领导干部和职工,一定要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重点。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为重点,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什么程度。通过为企业贴身服务,树立我局服务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年会主题范文第5篇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4年09月25日—2004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05月02日—2004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05年06月01日—2004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05年06月08日—2004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05年06月15日—2004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