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发展

1建筑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

竞争发展战略是指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所采取的直接抗衡竞争者挑战,并在竞争中获胜,求得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常见的竞争发展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3种。

1.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1.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主动地位。

1.3集中战略集中战略即企业通过集中其全部力量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群体的方式,为自己建立防御威胁的体系。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更适合采用此战略。

2建筑业企业稳定型战略

企业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其特点是企业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成果,只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今后每年取得的期望值只有稍微的增长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战略的风险较小。

3建筑业企业紧缩型战略

企业紧缩型战略也称为退却战略,其核心是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隐渡过危机,伺机采取其他战略。企业紧缩型战略分为3种类型,即转变战略、撤退战略和清理战略。

3.1转变战略。是指企业虽然陷入危机境地,但还有挽救和值得挽救的经营事业所实施的一种战略。

3.2撤退战略。这种战略能保存企业实力,等到一有机会就可发动进攻。选择撤退战略的主要方法有:出卖部分资产,削减支出,削减广告和促销费用;加强库存控制,削减一部分管理人员,撤退出一些市场目标,将企业经营资源集中到企业的主导项目和核心市场上。撤退战略包括放弃战略和分离战略。当企业遇到很大困难,预计难以通过转变战略扭转局面或当采用转变战略失败后,企业就应采用放弃战略。

3.3清理战略。又称清算战略,即企业由于无力清偿债务,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全部经营业务,而宣告业务生命结束的战略。清理战略分自动清理和强制清理战略两种,前者一般由股东决定,后者需要法庭决定。清理战略是所有战略选择中最为痛苦的决策,所以通常情况下是所有战略失败时采用的一种战略,在毫无希望再恢复正常经营时,早期清理比被迫破产好。新晨

4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的竞争力,去占领不同的市场。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3部分:市场营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

4.1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即理解标书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去和业主沟通,能够把为业主增加的价值信息传递给业主。业主在签订一项新的建设工程合同时,无法预先选择有形的建筑产品,也无法预先检测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业主通过比较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来做出决策。对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企业来说,信誉意味着技术能力和依靠技术控制风险的能力。对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就意味着对建筑师或设计意图的理解能力、工程质量保证能力和履约能力。对标书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比竞争对手更理解业主的追求,业主的理念,甚至主动发现业主,与业主结成伙伴,引导业主的需求,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要,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优势。

4.2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包含了组合社会资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创新能力就是组合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对已有资源的集成来实现。技术创新并不是一般所指的技术进步,而是指通过对已有产品或者技术的组合来产生新的产品和新的功能,不必要求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专利产品、专有技术,更主要的是要求企业要有集成各种知识、信息、技术、产品、人才的能力。施工企业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不一定都表现为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施工技术。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前提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的新颖性方面,如果对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它所需要的施工技术基本没有特殊性,或者说施工技术基本上都是通用技术,创新更应注重对施工工艺的改进,以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建筑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从事房屋工程施工的企业掌握发展核心技术,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些大型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建筑师的设计方案创新会对结构产生特殊要求,因而要求提供总承包或施工服务的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新的结构,总是先有设计,才有施工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因此,只有把设计与施工方法相结合,才有施工的核心技术。结构体系的设计创新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动力。对许多为建筑工程配套的专业公司,如玻璃幕墙、智能化等,首先从产品体系的研发需要体现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再到工程设计、生产工艺的改进直至施工安装工艺,都需要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工程咨询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主要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包括制定标准规范的能力。如中国建筑研究院的结构所开发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巳成为同类市场的主打产品,这与其是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编制单位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拥有了技术制高点,企业才能有占领市场的主动权、控制权。

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形象,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归根到底是企业的灵魂。它内蕴于员工之中,外显于发展之上,这种作风是与时俱进、知难而上;这种气魄是团结拼搏,敢打硬仗;这种精神是坚韧不拔、艰苦奋斗。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通过改革改制进行资产重组和企业文化重组,不断做优做大做强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发挥人的作用,文化的精神的作用,能够发挥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和物质资源所起不到的作用。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可以对企业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增进企业绩效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1)导向作用

即企业文化能把职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上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目标,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也就很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的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因此,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使广大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的宏大目标中来,可以使其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作出个人牺牲。

(2)约束作用

这是指文化力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文化力的约束功能,与传统的管理理论单纯强调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作为一个组织,规章制度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每个行为。企业文化力能使信念在职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种约束机制可以减弱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这种约束作用还更直观地表现在企业风气和企业道德对职工的规范作用上。

(3)凝聚作用

当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成员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凝聚作用,职工就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对企业的强烈的“归属感”,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4)增进企业绩效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工作意愿,提升绩效能力,约束和控制员工行为,使员工能严格按一定的规则、程序办事,去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使员工人际关系得到调节,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从而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得团队绩效和部门绩效最大化。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发现,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无数的企业实践不断证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效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二、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和促进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有利于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是现代公司制度,它的特征是组织的法人化、产权的清晰化、权责的明确化。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能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要正确确立企业在社会的位置,就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

从西方国家现代公司制度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利益的获得与道德调节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早已认识到,道德不是一个远离或外在于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越发达,竞争越激烈,对道德的要求越高,可表述为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具有强企业文化的企业,能够超越自身利益的狭隘眼界,正确处理本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外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之间的关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企业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形成,企业正当权利受到侵害、社会负担过重、政企不分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够在市场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

第二,企业文化也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企业经营主体确立正确的企业目标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主体的主观愿望,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问题是主观愿望是一回事,能不能实现又是一回事。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在竞争中,有胜利者也会有失败者,这就不能保证每个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都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趋利避祸是人们的本能,于是有的经济实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损人利己,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其结果,经济主体获得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失去了长远的经济利益。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将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有效结合,不仅把企业看作经济组织,也要当作社会组织;企业除了经济活动和经济动机,还有社会活动和社会动机,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现代企业都不是只讲“经济利益最大化”单一经济目标,而是将经济动机与社会责任,即“义”和“利”统一起来的多目标。

第三,企业文化又有利于人与物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一般来讲,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一是市场调节,二是政府调节。这主要是指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而对企业微观经济来说,就不太适应。企业内部的车间之间、班组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市场上各个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按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也不可能像整个企业那样按市场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企业内部如何配置资源以及不断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要靠企业管理“硬”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弹性”功能。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既有人力数量的指标,又有人力素质的反映。在人力素质中,精神因素,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又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文化把尊重人、相信人、理解人作为它的中心内容。在这种新的运行机制下的企业,员工所受到的激励与传统激励方法不同,不是强制性的,企业文化所起的激励满足人们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使企业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发展的献身精神,对不正当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它的“软”约束进行调节。员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又可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又使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产生一种认同感,协调的人际关系又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员工的积极性不仅使无形资源变成有形资产,而且又使其有效增殖,从而使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极大发展。

第四,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和员工素质的提高

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企业领导者积极倡导,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自觉实践的团体精神和主导意识,主要表现为企业理念、愿景、道德、价值标准、行为取向等形态。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铭记在职工心灵深处,成为职工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成为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是任何先进技术和设备所不能代替的生产力。

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是凝聚人心,奋发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如同一种粘合剂和磁铁中的铁原子以规范的方式排列形成的共同“极性”,使之形成吸引力。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只有全体职工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使整个企业职工在观念和行为上一体化,进而形成“合力”,有了这种合力,在企业面对市场的挑战中才能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群策群力,迎接挑战。

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还是弘扬正气、鼓励竞争的有力手段。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环境风气,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不健康的思想和腐败风气,则随时会对企业、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倡导企业精神有助于弘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的影响。风气正则人心顺,人心顺则精神振,精神振则事业兴。同时,好的企业精神能激励每个成员的进取精神,促使每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主动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开展公平竞争,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保持生存发展的成功武器

企业形象是得到社会认同的企业各种行为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一般指的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和服务水平、成员素质、经营作风等诸多因素在用户和顾客心目中地位,在社会上和公众中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和总体风貌的集中反映。企业形象中蕴藏着巨大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市场,良好的企业形象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凡是成功企业都表现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注重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成功就有了可靠保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把努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作为自身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只有具备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市场的企业形象,这个企业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是一种社会印象,是企业所做的事物,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领导和员工在社会公众头脑里留下的“事像”、“物像”和“人像”的总和。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给社会公众留下的趋同一致的印象,为大众接受和支持。企业形象好,职工为本企业感到骄傲,真正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自豪和荣誉感的推动下,职工的工作热情就高,就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多做贡献。莎士比亚说过:无暇的名誉是世界上最纯粹的珍宝。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企业无形资产,它可以是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市场的竞争和占有市场。企业形象影响社会公众对企业的选择,社会公众凭着社会印象决定对事物的取舍、排拒和悦纳。对企业的选择和态度也是如此,当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成高大完美时,社会就对企业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给予支持。顾客就会手持货币这张选票投给该企业的产品,满足了企业对市场份额的需要,获得了销售系统的优势;银行竟相对它贷款或投资,满足了企业对物质能源的需要;精良的劳动力和人才会源源不断的涌向企业,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企业在营销、对外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中,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及时有效的支持,企业就会像一艘风帆张满的大船,一路顺风飞速前进。

三、营造良好企业环境,是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

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环境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即需要外部文化环境的优化———企业与社会关系,更需要内部环境的优化———企业与职工的关系。营造良好企业环境,是提高企业文明程度,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物质生活环境的改善,将极大增强职工凝聚力。人只要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能愉快生活,安心工作,同时,企业内部环境是直接决定着公众的第一印象,就像人的仪表对人的形象一样非常重要。企业物质生活环境,首先是企业名称和企业标志,企业名称就像人的五官,让人第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企业,而企业标志是企业的缩影,应体现企业特色,有创新意识,人们一看到标志就立即想到这个企业,有触景生情的感觉。比如大庆这个企业名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和声誉度,据专家评估,单“大庆”这个名称最低价值10亿元以上。其次是企业环境和建筑,企业环境在这里仅指工作环境,包括办公区、办公室、车间、厂区等环境;建筑仅指企业外观整体形象,包括企业门面形象,厂房建筑形态,办公楼表面,内部装修以及办公区域美化、净化、绿化等,企业具备了这种厂容厂貌,设施布局合理,环境典雅大方,有勃勃生机,有时代精神的内部环境,能给人以心旷神怡般的感觉和贪恋般的思念,职工就能够以厂为荣,以厂为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优势分析;劣势分析;融资困难;技术创新

1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和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联合的2006年度全国千家最具成长性中小工业企业信息,2006年度千家最具成长性中小工业企业呈现东部多中西部少、内资企业多外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较高等三大特点。参与调研的这千家企业中近八成落户东部地区,七成以上是内资企业,六成以上相对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七个行业:①通用设备制造业;②化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原料及化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制品制造业;③非金属矿物制品业;④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⑦金属制品业。

2中小企业的优劣势分析

2.1中小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尽管中小企业资本少、筹资能力弱、经营规模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不如大型企业,但它也具有优势,比如经营机动灵活、组织机构简单、企业勇于创新等等。

(1)机动灵活,善于应变。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经营机动灵活。这是由于其规模不大,职能部门较少,管理跨度较小,因而协调相对简单,在企业做出并传达决策时相对较快,这使得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就具有很大的弹性,能够凭借其在技术、资源方面的特有优势,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内容,迅速转型以满足市场特定需求。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所需的资金额和技术力量较低,投入产出规模小,见效快,加之可以选择的经营项目较多,因此进入市场比较容易,经营手段灵活多变,适应性强。

(2)组织机构简单,工作效率较高。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一般呈扁平形式。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内部员工的分工和协作,从而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成本。而且由于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在生产管理和人员安排问题等方面,比起那些大企业来说要相对灵活,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中小企业因其独立性、灵活性、开放性和较强的利益约束更能激发人们的开拓精神和个人创造性。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更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一些20世纪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如个人电脑、光扫描仪、录音机、速冻食品、DNA指纹技术、拉链等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65%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可见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2.2中小企业的劣势(Weakness)分析

尽管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

(1)相关法律系统不完善。虽然我国政府在完善中小企业法律环境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仍然还不是很完善,缺乏系统性的法律体系。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许多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此外,产权保护不到位,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一项调查表明,对于私有财产可能被侵害的原因,50%的企业主认为在于法律保障不完备。某些政府部门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倾向,混淆了政府行政职能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界限。产权不清晰,法律地位不明确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企业融资相对困难。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融资困难以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第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很少能够采用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募集资金,能够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企业也为数不多。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以上,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前景不明朗,本身的资信水平不高,加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时的交易成本与风险,使得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困难;②借贷期限较短且数目普遍不大,主要是用来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很少用于项目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

(3)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需要大批优秀的人才。西奥多·舒尔茨曾说过:“人力资本是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质量的提高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规模小、缺乏稳定性等,导致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再者,许多中小企业或因不重视人才,或因对人才认识错误,而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人才,导致人才流失、人才浪费,不能人尽其才的发挥出最优的经济效果。企业由于缺少人才,就很难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也就很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中小企业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立足优势,改正问题,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1)完善现有法律条款,规范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政府要在体制方面给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建立一个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系统的法律体系以保障中小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使有法可依,有法可行。尤其是制定产权方面的条款,包括知识产权、权力机构定位立法,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提供金融支持。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所以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创造环境,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启动资金。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乏问题。同时,政府还可以为中小企业建立规范完整的信用体系,提高信用水平来增加企业贷款的可能性,以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自身也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信用水平,并寻求多种融资渠道,如果有可能,国际直接投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企业可以利用国际上发达的资本市场、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灵活便利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3)中小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树立正确的人才战略思想。企业要建立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用人制度,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确立正确的求才、用才、留才机制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不断发掘人才,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成长阶梯,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自己的人才,与员工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企业还要鼓励创新精神、树立环保意识、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特色,达到最优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航.浅析中小企业的优劣势及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07,(4).

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从中国加入WTO之后,外向型经济不断明显,进口导向型经济不断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的国际市场提升了新的台阶。随之中国企业正常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不断明显化,企业的管理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本来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而中国企业总裁不能够很好的认识这个问题,在平时的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致命性错误。本人从以下几个突出点作简要分析:

一.企业不注重执行力的提高

中国企业,整体团队处于一人世界之中,整个企业由总裁一人作总指挥。而员工不能尽其责、尽其能,领导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进一步强化企业执行力。所谓的执行力就是将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是企业领导人最先发起的进而推动整个组织的一种战略执行能力。一切战略是为了方便执行而拟定的一种长期发展规划。执行力不是刚刚创业就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它是企业领导在长期的正确管理下建设成高效的团队,从而形成的一种执行文化。如何才能强化企业的执行文化呢?

做到“三基本”——用人得当、建设好团队、培育务实的企业文化。深入的说,我们的企业事务管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人才任用制度,选拔精英的管理人才,建设成高效团队

2.优化企业结构,不断进行岗位培训以及专业知识进修

3.科学的评价管理人员的表现,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4.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

只要解决这一系列的执行问题,才能根本性提高企业的执行效率,有效的保障了战略的实现

二.企业普遍缺少品牌化建设意识

在高经济、高品质、高市场的竞争之下,拓展市场是解决企业经济发展的重大关键点。突破这一关键的关键在于创建企业特有的品牌。它是企业中的战略文化,是解决营销问题最捷径的方法。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相比,薄弱于品牌化,中国企业的大部分市场被西方品牌企业所占领。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当今社会所谓的短期品牌效应,应该在于根本性建立品牌,确立经营理念。需要从企业中剖析出符合产品的特征点。利用公司高水平的生产流水线,制出高品质的产品。凭借这两个核心去构建,开拓市场

三.中国企业注重短期效率,不懂得长期的战略营销

中国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情形下,为了扩大公司的机构,搞好经济工作,不顾品质的优良。未设置高效的品管、质检流水线,不能做好优良的售后服务工作及长期的战略营销规则。这是中国企业存在的致命性错误。进行全面企业内部机构调整及企业文化改革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企业不能够摆脱经济的困境而迅速扩建

中国企业综合实力远远弱于西方,固定资产不足,流动资金出现种种问题。但我们如何才能利用公司仅有的资源在短期内发展扩建呢?应从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

1.品类创新——新起步

在中国的商业市场中,同类产品存在的企业众多。如何才能提高竞争力呢?从公司的产品出发,分析个性特征,将产品进行组合。提出公司的新类产品。从而立足于市场。博得很高的营销能力

2.一字定位——快速提炼

从企业文化开始建设,组织公司设计部,剖析产品,设计出能够表现出产品功效的新颖名。从而在宣传工作上走上新台阶

3.聚集引爆——炸开市场

就企业经济实力强,而打爆炸战。集中企业全部精英人才,组织团队,在短期内进行产品创新,以及市场的宣传、开拓

4.先开枪,后瞄准——速度制胜

中国企业死死抓住“稳”字当先,不懂得出速。应该先制定你的目标,快速包揽市场。在行动中计划,在计划中调整,从而做到速的提高

五.企业受困惑,不能够迅速解决

中国企业往往受到政府宏观调控以及贸易扩张的影响,在此困境中,不能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如何才能解决此类问题?应当调动各方面人才,进行企业机构重组。召开专项报告会议,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重新确定企业文化及修改新的经营理念,日夜抢时提高单位工作量,扩展市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在短时间内创经济发展奇迹,走出困惑。

六.企业忽视人才战略,导致企业建设出现难点

纵观中国企业发展市场,目前发现的最突出点是人才战略问题。整个企业在建立时期,就没有很好的研讨人力资源,任意聘用社会人才。因为看到企业的弊端及发展前景,出现了一些严重的跳槽问题。以致于企业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够适应于市场经济。作为企业领导人,应从以下几点深入解决

1.建立完善的人才聘用制度

2.签订法律效应的合同书

3.联合劳动部门,进行专项《劳动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