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培训班

美术培训班

美术培训班

美术培训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美术培训班反人文性

“无需基础,无需天赋,画室教师独家传授美术专业高考得分秘诀,封闭式特训半年包过省美术联考,一年包过美院校考!”,“专门针对美术考级全天强化训练,通过率高达95%以上。”这几年诸如此类的美术培训班广告宣传,相信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作为非专业人士看到这样的广告可能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作为一个从业近二十年的美术教师,每当我看到这类招生宣传时心里总会暗骂一句“害人啊,这不是美术教育,这是把美术行业往火坑里推啊!”

毋庸置疑,美术属于人文学科,有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我们的美术教学新课标里也着重强调了要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包括审美能力在内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而反观目前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培训班又有几个是为了这一培养目标而努力的呢?由于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有几个家长不是紧盯着各种各样的红本本而疲于奔命的把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呢?在这里我重点还是想历数一下当前社会上最泛滥的各类美术培训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反人文性现象。

一、 学习内容的狭隘性割断了美术的文化语脉

纵观全国美术高考考试命题,美术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为素描、色彩和速写三部分,均为技能考核,只有极少数院校会考一点浅显的文艺常识。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美术高考形式对学生识别、探究和评价美术问题的能力并没有考核。关于什么是美术、美术的起源、传承、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如何评价欣赏美术作品等问题所构成的文化语脉被割断,学生只要孤立的掌握素描、色彩、速写三门美术技能就可以升入美术高等学府了。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考什么就只教什么。

回顾美术史,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美术大师们就积极倡导要研究学习古代各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培养学生在文学、建筑、诗歌、戏剧等多个领域汲取美学素养。而我国目前众多的美术培训班似乎又回归到了封建社会为了生存糊口而死练技能的画工师徒作坊式的模式中去了。

二、 美术高考的目的性剥夺了学生感知丰富生活的时间

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目的十分功利,就是直奔高考,甚者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文化课较差高考无望转而抓住美术高考这棵救命稻草,所以他们对美术并没有太大兴趣,只是混一纸文凭而已。这也是近些年高校美术专业招生泛滥,学生专业素质严重下降,毕业生就业率很低的重要原因。

很多的美术考前培训班为了经济利益和升学率都采取考前半年左右就开始所谓“特训”或“集训”,就是上午、下午、晚上、全天十几个小时画画,与世隔绝的“魔鬼训练”,考什么就只画什么,这样像培训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一样的单一枯燥的训练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摧残,以至于很多美术考前班的学生文化学业荒废,甚者许多考上大学之后也不想再画画了,他们看到头像和水粉颜料就有恶心想吐的感觉,因为考前集训把他们画“伤”了。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曾经这样回答了关于“学习美术的意义”,他说:“艺术家不一定要关心伟大的不朽的事物,有时候有些很小很小的事物例如一片金黄色叶子上闪烁的水珠、一个初冬清晨的清凉空气、一堵旧砖墙边的一团生锈铁丝等等,一旦经历,艺术就为我们的经验奠定了基础,发展了我们的洞察力,因而使我们得以欣赏和品味其中的无穷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发展了人类需要的感知力。结茧了就是硬化了,有了茧就是有了一层在神经末梢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硬化皮肤,它阻碍了人们的感知能力。艺术的能力就是某种除茧刀,它帮助人们的感觉末梢日益敏锐、所以,艺术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这个世界,品味自己的人生”。的确,美术学习绝不应该仅仅限定在区区几个考试题材的技能训练之中,尤其是在当今“大美术”时代背景之下,美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学习美术更不能脱离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三、 评价标准的划一性阻碍了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

现在,无论是在美术高考还是考级、比赛等评价标准上,基本都是以写实能力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最终导致学生表现手法的单调性,所谓画得好的画看起来都像一个人画的,画得差的倒是各有特点 。其实我们受过美术专业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的,绝不单单是写实这一种。美术表现不仅是适当的利用和组织各种视觉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色彩、肌理、结构、材料等等和表现技法来展示个人对美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某种个性的自我展示。

二十世纪美术教育家阿恩海姆曾提出,美术不是忠实的记录形象,而是对自然对象本质特质的反映和经验。强调比例、解剖、透视的准确性的真实再现确实是一种很有用的本领,但它只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众多目标之一,过分地强调这种技巧,便会压制思维最宝贵的反应,这就是对造型的表现力和象征意义的忽略。

美术绝不是寻求统一标准的学科,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才是美术教学人文性的根本体现。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浙江省工艺美术单考单招专业考试内容是几十年不不变的石膏头像写生和色彩静物默写,浙江省美术联考也是几十年矢志不渝的在考几乎同样的内容。

美术培训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成长

左权县地处太行山中段,境内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农村学校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手段上都落后于城区教师,这一现状已成为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上述弊端,全县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山区教师快速成长,实现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1.从基础入手,提高山区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

自2001年以来,全县集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加的信息技术初级和高级培训工作,先后组织培训四十二期,培训教师2014名,经考核全部合格,并取得了全市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初高级培训合格证书。随后组织开展了农村学校教师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 56所农村中小学452名教师参加,全体学员通过考核,顺利结业。通过三项培训教师从最简单的开机、关机学起,到打字、PPT制作、博客的建立等等,对信息技术已初步入门,已建有自己的文件夹,建有自己的Blog,会从网上搜集信息、学习。

2.“菜单式”培训,实现山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再提高

为了实现山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再提高,电教馆采取走下去,深入学校的“菜单式培训”。“菜单式培训”就是电教馆根据本区域内的实际,依据每次培训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学校提出的要求,制订出可行性地信息技术培训提纲,然后下发到各校,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地点选其中的内容,告知电教馆,电教馆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深入学校对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改过去由电教馆安排培训课程,教师被动学习的状况,把参加培训的自主选择权交给了教师,培训什么课程由教师自己做主,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从而做到让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培训,力求起到为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作用。根据全县教师实际要求,电教馆科学设置培训菜单,列出如U盘的使用、Office2003应用、压缩软件Winrar应用、下载软件迅雷应用、电子邮件申请及使用等30项培训菜单。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山区学校音美师资

在农村很多所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美教师,多是由别的学科的教师代课,严重地制约了音美教育的发展,为此,电教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主动承担起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中小学音美教育师资的任务。电教馆聘请进修校、左权中学、左权二中、示范小学10名音美教师,组成多媒体教学培训团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培训音美教师。

(1)利用QQ群,实施远程培训

现在,全县72名音美教师全部加入了左权县音美教师QQ群。左权县音美教师QQ群是电教馆为培养中小学音美教育师资的任务于2008年11月份建立的。同时,还开通了飞信短信服务平台,方便与音美教师之间的联系。QQ群主要成员为培训团队教师和农村中小学音美教师。通过QQ群,为广大音美教师提供培训教师授课网络视频,上传的课程有教法、公共理论课、乐理、舞蹈、素描、国画、简笔画、手工等,已上传视频达146G之多。各位教师通过QQ群进行远程学习相应的课程,他们还可通过QQ群向培训教师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训教师给予及时的解决。

(2)建立音美教师博客群,开展音美网络教研

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音美教师博客群。音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学习资料等进行上传;也可以下载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还能通过自己的博客写教育教学随笔、论文,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这样教师可以互相找出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发扬优点,让音美教研之路越走越宽,使音美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山区班主任管理水平

(1)观看光盘,学习优秀班主任管理经验

农村各中小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观看了魏书生等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总结光盘。学校要求班主任认真观看并做详细记录。通过学习,班主任纷纷表示今后要把这些观点和理念逐步运用于以后的班级管理中,使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

(2)网络交流,学习城区班主任的先进管理方法

充分利用晋中教育网网络教研平台中集体备课项目中的网络互动交流功能,由农村班主任发起交流活动,城区班主任申请加入,构建起交流平台,网络交流结对达200多。通过网络交流,农村班主任从班主任专业素质、爱心奉献、家长工作、班会设计、个别学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不少经验,为其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借鉴。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包班教学效率

美术培训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高考;研究现状

一、对美术高考的现象调查与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了断裂,但是美术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对于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试的补充。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将是我国美术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谢裕宣的《透视广东美术高考补习现状》介绍了改革开成二十多年来,随着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遍布全省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成为中等美术教育的补充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业补习、生活管理和高考资询为一条龙服务的美术高考补习新产业。作为广州美术教育中一种颇具规模的新形式,寻找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客观全而的透视剖析它给社会和高等美术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负而影响。南京艺术学院黄从威的硕士论文《美术高考现象的分析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影响美术高考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考试制度,次因素是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产生的,从而说明了美术教育的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美术培训”成为功利性的产业而存在,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正常进行并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玲的《美术高考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镇为调查对象,对现阶段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艺考热”有所降温,总体趋势向理性发展的结论。提出了美术培训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从理性出发,从兴趣出发而选择美术高考这条路。首都师范大学李泽云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提出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师资、教学质量、教育设备、教学管理、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办学机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①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既要扶持又要监管;②家长参与教学管理;③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④创业者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立自己的个性美术高考培训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的关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谢建华在《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认为目前美术高考制度存在几个方面弊端:①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②考试内容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③对创造能力的湮没;④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①录取时,文化与专业要并重;②美术高考中,对中国传统及民间艺术的侧重;③考题应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变化,加大对艺术综合能力的考核;④对考题的审美标准应多元化,强调艺术创造力;⑤在阅卷中,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步骤,评审老师年龄老、中、青搭配;⑥美术人才的民间选拔与高考选拔相结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李勃和吴杰的《对美术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议》跟上文大同小异,都强调了文化和专业并重、传统与民间艺术的侧重、艺术综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从高校扩招、社会和需求压力、高校变革等方面阐述了美术高考制度是导致美术“高考热”的根源。

三、美术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帆在《试析美术高考培训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对美术高考培训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美术培训产业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浙江工业大学的王东在《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开其中弊端的解决方案。

四、美术高考相关的教学方法论的阐述和新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席卫权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从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被忽视的设计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课程优势。提出了:①归属学校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与一般美术教育是“和而不同”的观点;②对国内中学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的梳理,将国内中学阶段的设计教育沿革概括为五个阶段:追求实用的开端、理想化的成长阶段、渐趋边缘化的沉寂阶段、恢复成长的阶段和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的阶段;③根据对中学教育发展史的考察,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传统文化剖析和师资状况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出现代学校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方向;④以综合创新、情感慰藉、设计伦理和持久兴趣等为代表的几个关键目标指向作出了较为详细的状况分析、规划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建议等。并从课程建构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角度对全文作出了总结和展望。

五、总结

纵观这些研究成果,美术高考培训的研究现状已十分清楚。这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亟需今人开垦。为数不多的文献为后来者的研究奠定了的基础,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论证详实有力,各有创新,但是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美术高考培训的现象调查与分析方面都在大而空的谈一些现实,并没有从历史根源和问题本质上的供需关系去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培训的关系方面大多数又过于理想,没能更好地把握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在现实和理想的维度中做到行为适度。

美术培训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馆 公益培训 公共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普及与提高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也离不开文化馆的作用。“文化馆是国家兴办的、普及大众艺术、繁荣民族民间文化、开展审美教育、传播精神文明的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这是国家文化部1992年颁发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中对文化馆性质的明确定位。文化馆作为政府领导和投入的国办文化事业机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中心、活动中心,是我国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艺术规律,发展与繁荣群众文化艺术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这是文化馆公益性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 “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要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向文化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服务。

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州市文化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开启了全新的运作模式。开办免费艺术培训班是广州市文化馆根据时代需求的创新举措,经过近十年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从面向弱势群体到面向公众,免费艺术培训班不断发展壮大,视野更加宽广和深入,将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都纳入了免费艺术培训的范畴当中,培训项目更加丰富,吸引力更强,很好地发挥了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推动了公共文化的发展。

一、面向弱势群体的免费艺术培训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而文化建设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长。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提高与增长是不平衡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遑论提高文化素质?而对贫困家庭来说,只有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才是彻底脱贫的根本。广州市文化馆认为,身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责无旁贷的义务。贫困家庭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失去了很多普通家庭孩子的乐趣和机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学习艺术是贫困家庭子女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文化馆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如何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优势,做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是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

2004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广州市文化局穗文委(2004)23号文《关于加强和改进广州市未成年人文化工作的意见》,体现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广州市文化馆专门为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开办了两个艺术培训点,一个设在旧城区,另一个设在从化山区,择优录取了106名学生,开办了七个培训班,包括舞蹈、美术、语言艺术、音乐四大类,每周上课半天时间,学制两年。为彻底减轻贫困家庭负担,不仅免去学费,还全部免去学习资料费,诸如课本、作业簿、画笔、颜料、画架、调色板、纸张等,并组织了多次参观交流活动、结业汇报演出,举办作品展览、出版画册等。

广州市文化馆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有意识地向农村贫困班倾斜,向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从化市鳌头镇是该市文化和教育部门推荐的最贫困镇区,囿于条件所限,该镇有相当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使孩子们普遍没有机会享受艺术启蒙教育,更何况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在前来报名的贫困家庭中,有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已经丧父或丧母,有的失去双亲,景况十分艰难。(据当年不完全统计,市区贫困班的家庭月收入300—800元,20%是单亲家庭,38%家庭有残疾人员;从化贫困班的家庭月收入100—300元甚至无收入,17%是单亲家庭,14%家庭有残疾人员)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大家庭,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党和政府关怀着他们,社会各界关心着他们。孩子们简朴的衣着、幼弱的身躯和渴望学习知识的热切目光,催人泪下,同时也更增添了文化馆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办好培训班的决心和信心。

贫困班的孩子们是不幸的,生活给了他们苦难的经历;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机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免费艺术培训班接受艺术启蒙教育,提高学习兴趣。将来,他们有可能凭借一技之长为社会创造财富,于家庭来说,有望摆脱贫困;于社会来说,减轻社会负担。虽然这106名学生只是众多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广州市文化馆认为能为社会公益事业出一分力,能尽到文化人应尽的责任,是值得欣慰的。

二、面向公众的免费艺术培训班

为了进一步丰富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州市文化馆于2009年9月面向全市的群众开办“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为广大市民免费学习艺术、提高文化素养提供了新的平台。该班面向广大市民招生(含外来务工人员),不收取任何学费,旨在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艺术培训。第一期培训班共开设美术基础班、声乐基础班、国标舞基础班、书法基础班、舞蹈基础班共5项专业课程(之后又陆续增加新课程)。每周四上午在广州市文化馆海珠分馆上课,担任教师的都是广州市文化馆专业干部。培训班深受市民欢迎,前来报名的群众络绎不绝,第一期预计招生125人,实际招生约200人,特别是舞蹈基础班和声乐基础班每个班的人数多达60人。

2013年 3月19日,广州市文化馆“2013年春夏季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报名开启,市民反映热烈。原计划招生655人,很快报满,文化馆又临时增加了250个名额,亦在1小时之内报满。在开设的16个班中,广绣班尤为抢手,不到十分钟名额已满。7月15日,市文化馆成了孩子们的乐园,“2013年暑期青少年儿童免费艺术培训班”正式开课,演艺厅里,醒狮班的小朋友们开心地举起了小狮头;电子阅览室中,喜欢动漫的孩子们开始了第一堂课;还有美术、书法、素描、剪纸、舞蹈……为期15天的免费艺术培训,是市文化馆向孩子们送上的暑期文化大餐,共开设了7个专业的9个班别,共有245名学生报名。迄今为止,“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已为近万市民打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的规模越办越大,从2009年的一期200多人,增加到如今一期905人。2013年将举办3期大规模的免费艺术培训班,并组织一系列公益讲座和公益演出。

此外,广州市文化馆还建立培训基地,积极扶持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让艺术之花在基层扎根。为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对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辅导的作用, 满足青少年的课余生活需要,2009年初在市文化馆的公益扶持下,白云区钟落潭镇政府、教管中心(文化站)作为市文化馆培训基地,以“热诚服务广大青少年,培养多才多艺的少年儿童”为宗旨,顺利开展了两期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班,获得一致好评。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工作收到很好的成效,把平时爱上网吧的孩子也吸引过来,孩子们不仅提高了文化艺术素质,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之后,文化馆又陆续在本市几个区镇建立了艺术培训基地,并将进一步扩大成果,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开办更多的基层文化艺术培训基地,让更多的市民接收艺术熏陶,享受学习的乐趣。

广州市文化馆开办的免费艺术培训班走过的近十年路程,是一条创新之路、发展之路、时代跨越之路,也是公共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随着形势的发展,广州市文化馆将紧跟时代步伐,继续走文化创新之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再接再厉,将免费艺术培训班打造成全市百姓艺术学习的乐园,形成公共文化品牌,为创建文化大省和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南茵.做好农村弱势群体的文化扶贫工作.神州民俗,2006年第一期;

美术培训班范文第5篇

一、课外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课外美术培训班中,一些教师为了得到社会和家长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肯定,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有的甚至改变了学生对作品创作的初衷。在一个课外美术培训班中,出现了每个学生的作画风格相同,学生与教师的作画风格相同的现象,学生随着教师的不同变换着自己的作画风格。在课外美术班中,有的是以升学为目的开办的课外美术培训班。这些课外美术培训班的教师大多数是在校的美术专业的本科生 (以一、二、三年级为主),利用课余时间在培训班中兼职。首先,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没有教学经验,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其次,由于他们是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教学中,他们虽然年轻拥有激情和亲和力,但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好的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理念,激情和亲和力是远远不够的。

现代课外美术教育是“技术教育”还是“艺术教育”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现在的课外美术教育是在走极端,追求出新,不注重传统技法和知识的传授,一味以追求快速出效果。部分教师和家长陷入一种误区,过于重视模仿和强调技能、技巧的练习,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作品。在课外美术培训班中,美术教师采用古老的教学模式———临摹。学生则顺从或逆反地被动接受着美术技法,从而出现了模仿的“像”的“天才”学生和麻木的教学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违背了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以至于有部分家长认为:课外美术教育只是训练学生画画的技能的地方。但事实证明,现在很多的课外美术教育场所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的筛选和验证的。

二、对课外美术教育体系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课外美术教学中,有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就不够;有的教师是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他们画画很棒,但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能力,不知如何把较难的东西用浅显的话讲出来;而有的教师则来自某中小学,只不过把课内的东西搬到了课外等等。在课外美术教育中,大部分家长还是希望把孩子托付给一个好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自主、多样、灵活地开展常规教学,正确处理课外美术教学和课堂美术教学的关系。教师在课外美术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美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发展规律来安排与设计,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发展他们的美术特长和审美能力。运用绘画、工艺、雕塑等多种表现技巧,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活跃、有亲和力,并在此基础上使孩子们体验到美术课的愉悦和情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欣赏、体验、绘画、创作等途径,启发、认识、产生灵感,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寓教于乐。通过美术教育来发掘潜力、完善人格、体验别样的成功、别样的乐趣,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2.教学成果的定位

现行的课外美术教育以比赛获奖检验成果,这就出现了很多不乏商业性较浓的比赛,随之就出现了很多的培训中心单单以学生的获奖证书来证明和展现自己的教学成果。在中小学课外美术班中,大多数学生是 6- 15岁,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极强,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情趣和想象力,大多数作品都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每一幅作品都有作画者的特质。但是,由于各种比赛的出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使许多的教师、家长为了学生获得“一纸证书”而一味地追求作品的像,少了艺术中的意象,注重技法忽略了学生的创新力。美术教育应该是锻炼心智、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和情感的一种手段,家长和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体验大自然,肯定自己的想象力,养成独立创作的习惯。在美术教学中,最大的收获和成果不在于作品,而是学生的作品有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