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建造技术

建筑建造技术范文精选

建筑建造技术

建筑建造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BIM技术;大型钢结构;智慧建造;智慧管理平台

1引言

钢结构建筑在建筑行业中需要借助智能建筑技术,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满足BIM技术的应用需求。它需要在建造过程中有效融入关键技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满足安全性需求,这说明其在钢结构施工阶段有效结合BIM技术分析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工程概况

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项目上园高楼结构总体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顶部3层刚性桁架结构整体提升安装,直径104m,提升总质量约5300t,提升总高度约37m。在本次项目提升的钢结构中,主桁架梁采用的是100m环桁架梁以及45m的环内8榀,采用各种复杂的构造结构有效连接,进而组成一种综合体结构。将和塔部的连接空间预留出来,而该综合结构体主要在内部产生的性能较差,对此,加强结构提升表现出“外整内缺,累计提升”的特点,通过和国内过往的相关超大型钢结构提升进行对比发现,本次采用的提升工艺复杂程度以及对变形控制的精度在世界建筑行业中都比较罕见。

3大型钢结构建筑的重难点

对于大型钢结构建筑而言,由于工程体量大,往往存在较多施工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体量大、管理难,容易对施工进度带来压力;②采用BIM技术,应用多元数据交付运维管理有较大的要求,采用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规划以及管理需求,在施工、设计以及运维管理中相对独立,且很难传递数据与完整信息化模型,在后期运维平台管理中缺乏前期数据支撑[1];③工程建设要求高,难以管理组织和策划,需要有效考虑全寿命周期和相关参与者的同时,还要顾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相关风险问题和综合建设目标。

4分析BIM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

4.1BIM技术协同设计与数据准备

4.1.1BIM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协同

在BIM技术应用阶段,为保障相关钢结构建筑整体的质量体系,需要重视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细节,BIM呈现出来的正向设计能够满足技术的协调性需求,增强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有效构建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增强技术协同平台,进而满足多专业协同设计需要。在满足增强现实技术和BIM技术有机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Revit模型,进而对BIM模型做轻量化处理,有效将AR软件导入,通过该软件和移动设备将BIM模型投影到桌面上,通过预览后对AR软件实行二次开发,满足该软件和BIM模型的高效连接,借助云端处理来满足多终端同步编辑和查看。借助空间对BIM模型全面反馈,能够满足专业设计人员设计BIM模型的协同性需求,将精确构件和复杂节点的要求精细化,并借助手机终端进行展示、更新和修改,满足实时交流需求。将BIM+AR技术所衍生而来的模型与可视化结合,能够满足施工教育需求,对相关人员采用头戴式设备进行传达信息,完成组装后又将下个正确位置以同样的虚拟化显示出来,可以提高施工协同效果,降低失误和错误率。

4.1.2搭建有效数据库

钢结构建筑为了满足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需求,需综合考虑设计、施工以及运维阶段,预先研究相关阶段平台构架,对阶段数据类型高效掌握,从设计阶段起便需要筹备数据库,而对设计和施工阶段交接时,需要对下一阶段的数据进行交付,交付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数据能够满足运维平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应用和调取。在数据库搭建方面,需要设计三个阶段,进而满足大型钢结构全过程智慧建造需求。通过对图1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平台构架后做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和数据统一接口设计。在当前的数据库中,涉及了存储数据库HBase和关系型数据库MySQL等。本次研究采用的是MySQL工具来搭建数据库,有效规定数据主键,针对性借助智慧管理平台,对设计阶段、运转阶段和运维阶段的数据要求进行设计,同时按照要求设计数据库,进而筛选出有效的储存数据,将冗余数据进行删除,满足整个体系的数据传递。

4.2BIM技术多维施工信息化管理

4.2.1钢结构预拼装及施工信息化管理

由于项目存在重难点,在钢结构预拼装时需要借助BIM技术,满足精细化拼装需求,优化连接节点,解决钢结构空间问题,在实施辅助性方案,降低施工成本,形成拼装模拟动画,进而为后续做资料参考,钢框架柱与斜撑节点如图1所示。在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开发和应用中,需要有效将BIM技术和新技术进行融合,能够满足钢结构。三维可视化、载荷与环境、结构局部和整体、视频监控等系统的全过程监测需求。借助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将施工时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等相关数据有效显示在三维模型上,仅需要点击相关摄像头便可以显示相关监测内容。这种视频接口能够满足安全管理和BIM模型构建的三维管理需求。在钢结构预拼装以及施工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时需要有效选择优质的方案,满足标准化和工业化要求,保障工期的同时,给运维阶段提供数据支撑。

4.2.2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以环境保护、节材节料、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等为主。其中,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建设时对PM2.5、PM10、温度和噪音等进行记录,并将BIM智慧施工管理平台接入到相关监测环境数据中,采用云计算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留存,且借助平台将喷淋、广播、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联动,满足喷淋降温降尘需求,养护主体结构[2]。而在节材节料中,需要量化和分析钢结构和混凝土等工程量,结合智慧工地平台进行分析数据,有效调配机械和针对性编制材料计划,通过分析施工进度和库存等情况来合理采购材料,降低库存率。而在资源和能源利用方面,需要借助能耗监测系统来采集和监测工地水表的有关数据,降低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此外,需要有效利用空气能热泵节能环保、智能控制的特性,并借助空调机控制热水用量。在土地资源的保护方面,需要借助BIM技术有效创建三维场地布置模型,对其采用动态管理,集中布置和规划功能分区,有效借助平面图展现设施、排水以及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占地情况,减少临时拆改,而在道路规划中需要借助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通过模拟的方式对车辆和设备等进出场进行模拟,满足场内运输需求。此外,需要借助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有效形成相应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而以信息化的方式管理现场劳务人员,满足对人员进行实名登记、考勤管理、工资监管和安全教育等统计和分析需求,并结合计划编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

4.2.3集成三维扫描竣工模型

为了满足大型钢结构施工实现完整的BIM信息模型,需要在竣工阶段添加现场细节,有效集成竣工数据,形成完整信息模型。而BIM技术应用中,需要三维扫描和混合现实技术联合,进而展现BIM模型和现场状况之间的差别,进而提示验收标准以及需要应用的修正方法,借助三维扫描技术对现场验收进行记录,采用BIM模型的集合作用,构建完整的竣工模型,满足运维数据积累需求[3]。在BIM和三维扫描虚拟现实技术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辅助性融入工程质量检查以及快速建模措施来降低返工率,且能够完整记录工程现场,完善竣工模型,满足竣工信息模型的在运维阶段的工作基础需求。

4.3少人化智能建造

4.3.1智慧工地平台系统架构

对于大型钢结构建筑而言,有效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此外,还涉及了施工机器人,同时需要搭建智能工地管理平台,有效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管理,保障施工安全、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及进度等信息化管理需求。

4.3.2平台功能设计

在平台功能设计中,涉及了信息查询云管理、BIM模型轻量化集成、钢结构施工多方协同、多维可视化监测以及智能监控等相关模块,这些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①信息查询与管理模块:满足资料和组织构架查询和储存需求。②BIM模型轻量化集成:满足平台中BIM模型浏览需要,主要涉及了整体和专业模型,有效模拟钢结构拼装,现场漫游和复杂节点施工等相关模拟。③多维可视化监测:接收现场监测的有关系统数据,并借助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进而在平台中展现相关分析结果,对阈值超限作出报警处理,满足管控需要。④钢结构施工多方协同管理:此模块需要对现场和平台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进而满足安全、优质和物资等供应需求。⑤智能监控模块:主要对进出场车辆、设备、人员施工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查看现场实时状态,应用关键点及时提示违规现象,比如安全帽的佩戴等都需要借助平台进行记录和提示。

4.3.3少人化智能施工

在BIM智慧平台管理中,需要借助LoRa或NB-IOT等物联网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组网传输,有效将传感器、智能设备和控制元件进行连接。满足少人化智能施工需求。而机器人操控等智能化技术逐渐普及,能够替代人工劳动,可以将其应用在抹灰、砌砖、BIM的幕墙放线以及钢结构放样等施工环节中[4]。同时,可以借助RFID技术来连接平台和施工机器人,使平台端能够实现机器人智能操控需求,降低施工对人力的依赖。

5结语

对于大型钢结构建筑而言,在智能建造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应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等相关特点,针对性搭建信息协同管理平台,这种关键技术的参与能够提高信息化程度,优化智能管理和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对人力的依赖性,进而有效发挥BIM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优势,推动大型钢结构建筑有效利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仇彤,苏大鹏,朱祝府,李建虎,史国梁,纪西胜.基于BIM的中电科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智能建造应用体系[J/OL].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1-7[2022-02-24].

[2]雷明,陈子木,殷帅,王璐,赵鑫.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厂房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分析[C]//第八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20:295-297.

[3]李厚萱,马悦.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28.

建筑建造技术范文第2篇

高层和多层住宅在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就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修建,为我国住房紧缺的问题在使用面积上极大的给予了缓解。在建造这些住房的时候,都是根据当时的能耗标准去做的,随着人们将更高的要求抛向了住房需求,尽管没有问题会存在于这些住宅当中,但是设备老化、设施简陋的情况大有存在,进而导致居住热环境差和护结构传热阻低的情况也大有存在。因此,就会有很大的能耗出现在着住宅建筑中。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策略,而拆掉重建就是一种惯用的对策,但是,却有很大的弊端会存在于这种方法中。例如,会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极大的降低下来,而且还会极大的浪费资源。将现阶段存在的建筑结构当做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就是令其以不适合的状态向着新的过程中转变,由适用逐渐的取代狭隘走向和静止状态。而能够有效的完成转变和调整,对于能够满足后续人的种种行为、事件和活动发生的种种情况有效的容纳进去为其中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50年为我国普通建筑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然而,对相关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我国很多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大概都维持在30年左右。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也开始由舒适型取代了传统的保障型,进而也将越来越高的要求抛向了住房的品味、环境和功能。将住宅的质量提升上来,对其使用年限予以延长为当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具体的技术内容分析

有很多因素会对既有建筑能耗带来影响,围护结构保温状况、采暖供暖系统的效率和室外的热环境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各种气候因素就是所谓的室外热环境,对太阳辐射的利用是这里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门窗气密性和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使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能耗带来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当中,改造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会占据到80%左右,门窗缝隙渗透空气的热损失会占据到30%左右,所以,改进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的工作中自然的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管网运送效率和锅炉运行效率为采暖供热系统效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我国锅炉的效率并不高,供热率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一些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也会因为这个因素的存在而对过多的能源进行消耗。所以,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时主要应该围绕这样几个方面去做:外箱、门窗、屋顶、供热系统及太阳能的利用、楼梯间隔墙等。在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新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帮助,一批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被研究制定出来,例如屋顶改造、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隔热等技术的改造,进而向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上嫁接,并且对相关的规程还应该予以参考,确保我国既有建筑技能改造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三、技术经济分析的相关内容

1.模拟住宅能耗的方法

在模拟计算住宅建筑时,应该把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候参数、住户居住行为和围护结构信息等当做参数向模拟软件中输入,进而能够将建筑的热性能指标获取出来。

2.确定计算输入参数

通常对典型气象年的数据进行应用来作为气象参数,在利用数学法对多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之后,能够将代表性强的一年逐时数据获取出来,在国际上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流行。住宅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住户居住调节行为的影响,并且,一些时候会将不同的调节方式应用到不同的用户之间,在设计阶段开展模拟计算中,只有将一个代表性强的居住调节方式设计出来,进而将计算时使用的标准工况生成出来,将本建筑能耗情况获取出来。

3.经济性分析与评价

(1)净现值评价

在生命周期内,节能居住的技能收益能力的动态指标就能够通过净现值反映出来,在实施了节能改造措施之后,后期费用差额和年收益额为它的主要计算依据,对折现率的选定作为基础,向着评价期的现值上折现,进而将差额从节能改造投资中计算出来。

(2)投资的回收阶段

这种回收期指的是在使用节能住宅的时候,对住宅节能改造投资所需要的时间用总体节能收益进行抵偿。利用具备同等节能功效的各种技能技术收益的相加获取总体节能收益,之后再将不同节能效果技术的总和汇集起来。因为降低投资成本、能够将投资尽快的回收过来,因此,在对既有建筑节能的经济性进行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建立经济评价模式

(1)思路构建

第一,描述技能改造方案,利用抽象的方式将节能改造方案的经济特性表示出来,节能改造措施、工程量、造价和建筑构件为节能改造方案经济性中四个主要方面。第二,具体的改造措施。就是将对应的节能技术应用到每个建筑构件上面,例如窗户的外遮阳、外墙上的内外保温等。第三,工程量分析,就是改造每种技能中的具体施工量。第四,工程改造时所花费的资金。第五,合理地确定节能效益与建筑能耗的成本。就是将每种节能改造方案的节能效益确定出来,能源价格、用能成本和建筑能耗量。

(2)建设基本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建立,但是对模型的运行效率和模型的复杂程度进行考虑,在假定模型的时候需要紧紧的围绕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应节能改造所提升时的重量,进行节能改造住宅的建筑框架确保能够完全承担。其次,在考虑全寿命周期时,节能价格、资金等会随时的发生一些改变,但是为了对分析过程进行简化,可以用年来确定和衡量模型。再次,对于能源间隔变化率和折现率等确定不了的因素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考虑。

(3)构建某型参数

第一,对时间要正确的分析,可以t表示,整个项目过程的时间可以用其表示出来。第二,编制建筑构件。用若干个构件来表示建筑的组成部分,例如外门、屋顶、楼板、外墙、外窗等,不单纯有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本身构件会存在于这里所定义的构件中,太阳能光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第三,会将若干个节能改造措施应用到各个构件中,例如外墙中,可以用外保温措施,也可以用内保温措施,此外,也可以对不同的材料、保温层等进行使用。第四,用编号的形式表示节能方案。综合起来若干种节能改造措施,进而将一定的节能改造方案就可以制定出来。

四、总结

建筑建造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显性约束;隐性约束;创造;建筑设计

1约束和创造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的约束是指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空间、成本、建筑技术等各种限定套件。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建筑设计作品很难转变为现实的建筑物,其建筑设计本身也不具备任何价值和意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约束条件的存在造就了建筑行业中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在不断满足建筑约束条件的过程中,建筑作品最终达到了与时俱进、充满生命力的效果。建筑设计中的创造是指建筑设计师在现有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基于已有的工作经验和建筑设计约束条件,结合各种设计方法和技巧,综合整理和分析建筑工程的主要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应用价值的建筑设计作品的过程。建筑设计中得创造力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推进具有重大意义。约束和创造的矛盾性存在,使得建筑设计作品更具备实用性和艺术性。纵观我国建筑发展史可知,我国的现代建筑主要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发展来的,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科学的建筑设计逐渐被时代淘汰。在不同的时代,建筑设计风格也呈现了不同的形态。古代王朝建立时代,我国的建筑物主要以宫廷式的建筑为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理念都能够很好地满足统治者的偏好,各种建筑之间主次分明,繁琐设计相对较多,体现了一种磅礴大气,宏伟庄严的气势。因此,在进行宫廷式建筑设计时,大部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想法会受到王朝传统思想约束的。相比传统的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的设计则更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价值,这种设计理念与现代人追求高效、快速、便捷的生活节奏也是相吻合的。因此,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不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其设计思想都很好地体现时展的特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各种约束条件的思考过程是不容忽视的,对约束条件的挖掘和深思能够更好地认识约束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提高创新设计理念迸发的可能性。创造性的建筑设计作品是建筑设计师才华的标志和体现,但建筑师必须认识到约束条件的限制是实现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突破约束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本质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1]。

2约束与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约束主要分为显性约束、隐性约束和其他约束。显性约束主要是指明确的范围要求和限制,也是比较容易操控的约束条件;隐性约束是指其限制和要求范围相对比较模糊,需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在实际操纵过程中,显性约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满足,而隐性约束则需要进行实践、观察和模仿等活动才能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其他约束主要包括自然、人文环境约束、道德和法律约束以及相关合同约束等。

2.1显性约束的表征

建筑设计的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与融洽,这也是越来越多人所追求的生活理念。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要合理地利用显性约束,将约束条件巧妙地转化为优势,将不利约束转化为设计中的创新点,从显性约束的束缚中,启发灵感的迸发,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建筑作品。通常,在建筑项目地点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建筑设计面临的显性约束条件相对较多。例如,在某一固定建筑区域内,有一颗古树是不允许被清除的,因此,古树的存在很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效果。这是建筑设计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显性约束问题。对于不同的建筑设计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也是创造性作品存在的重要原因。其中著名的贝壳式住宅的设计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独特别致的设计方案,不同于其他建筑设计师的移动策略,贝壳式住宅不是选择避开古树,而是围绕着这颗古树进行环树建房,使得古树和住宅显得相得益彰,这种松林中建造住宅的设计理念使树木和建筑搭配起来十分和谐,同时也给建筑物带来了很多自然的美感。此外,建筑设计中得显性约束还有很多,如建筑物的面积约束,建筑物的高度约束,建筑物的方向约束等。

2.2隐性约束的表征

不同于显性约束的直观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隐性约束的解决一般都需要建筑设计师自身具备足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隐性约束的主要体现在老城区改造、旧建筑的改造和扩建等具有时代特质的项目中。在这类建筑项目中,老城区和旧建筑本身就具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进行改造和扩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旧建筑风格的衔接、建筑格局的搭配以及建筑面积的融合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已有建筑的存在对新建筑的建造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性约束条件。隐性约束存在的案列也很多,主要代表有著名的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卢浮宫素有世界艺术瑰宝之称,其设计实现了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卢浮宫本身建筑风格充满了古典的艺术气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纯粹的现代建筑风格会使得卢浮宫整体看起来不伦不类。为了实现整体的高效统一,建筑设计师贝幸铭借鉴了金字塔的造型,并结合具有现代建筑特征的玻璃材质将罗浮宫扩建成了玻璃金字塔,实现了两种元素的完美融合,也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2.3在约束之中发挥创造性

在约束中实现创造并非空想,约束也并非是创造的对立面,相反,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创造的驱动力和助推器。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的约束条件和限制条件会扼杀建筑设计师的创造灵感。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要尊重约束,但又不能被约束所束缚,要在约束的激发和促进下,开阔思维,创造出具有灵魂的设计作品。

2.4不要过于约束自己的思想

对于很多建筑设计师来说,在创作过程中其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的约束条件,而是自我思想的封闭性和约束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对设计师而言。其个人思想的独一无二性就是迸发创造性的源泉,但当源泉的出口被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所堵塞和封闭,建筑设计师就很难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因此,建筑设计师要勇于突破自我,打开束缚灵感源泉的闸口,解放思想,广泛吸收各种优秀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思维,将自己的思想变成充满活力的泉水,从而让具有创造性的灵感绵延不断地迸发。

3结束语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筑设计的地位不容忽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约束和创造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区分主次,找到约束和创造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在创造的过程中突破约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建筑水平,提升建筑质量,创造出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建筑设计作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相信约束和创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杨绍军,窦静艳.中国古代景观建筑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

[2]刘力民.浅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景观建筑学[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

建筑建造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运用对策

1前言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也被叫做BIM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软件在建筑信息数据的条件下,对数据模型进行创建的一种技术,利用BIM技术可以让工程立体模型的构建得以实现,并且与相关数据信息相结合,轻松的更改相应的内容,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当前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信息的共享不尽如人意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很多,各种管理机构使用的管理条例和规范各不相同,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数据格式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不同部门在工程造价数据共享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通过二次数据转换,在转换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工程数据产生流失的问题而导致转换错误,对工作效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2数据时效性无法达到要求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的过程中,相关的市场价格也在进一步变化造成的指导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工程建设的时候,市场指导信息和消耗量出现脱轨等情况,我国很多企业都是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定额数据,在更新的过程中无法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准确的体现出来,导致工程造价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

2.3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尽管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在实际造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三超等情况,原材料消耗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发现只有精细化的管理造价理念融入到建设当中,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利用水平提高,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体现出现的优势

3.1加快了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理念的变革

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信息收集的过程出现一定的障碍,导致后期在进行造价预算的过程中没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相关工作的展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BIM技术进行使用,可以让数据的实时传输得以实现,让高端人员更好的对建筑造价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制定相应的造价预算内容,有效的连接立体模型可以有效的汇总相关的工程量,对不同阶段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积极加强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利用APP应用软件可以将传统中式合同价格忽略结算价格的问题解决,可以让工程造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3.2大幅度提高工程量计算过程中的精准度

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对BIM技术进行合理的使用,能够让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让计算时间缩短,另外可以有效的帮助造价测算和工程招标。BIM技术的相关软件依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规定进行设计,利用3d布尔运算的模式确保运算过程中效率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将计算结果转换成电子文档在数据库当中存储,实现共享,让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

3.3在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1)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合理的对BIM技术进行应用,可以让数据处理的采集频率效率进一步提高,在限额设计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另外也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利用BIM技术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调整原有信息的限额设计,从而让成本支出控制得到控制,另外利用BIM技术可视化的功能可以有效的审查设计内容,将其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质量,让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高。(2)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应用。BIM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建筑信息数据模型,为项目的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BIM技术具有模型模拟化、可视化等诸多特点,业主可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的对应建筑的内容,使其达到建筑立体模型的需要,比如说周边的环境、广告等相关因素,可以对建筑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和模拟,通过远端系统有效的收集和计算施工过程中的价格信息,对工程造价的信息进行完善,进而有效的展开工程建设。(3)施工建造过程中的应用。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BIM技术进行应用可以让合理的对工程造价进行管控,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优化,施工的机构保证变更施工过程中的合理性、准确性,另外还可以合理的规划施工款项的下发以及利用等情况,让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减少,通过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投资额进行控制。(4)招投标过程中的应用。在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单位可以通过信息模型了解更多的工程信息数据,保证施工清单编制过程中的合理性,让漏洞减少,并且减少由于工程量不准确而导致的纠纷问题。与此同时,在建筑信息模型当中可以准确的核算工程量,以此为基础向下属投标单位进行下发,投标单位可以依照相关的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投标方案,让投票的概率进一步提高。(5)竣工过程中的应用。在进行竣工结算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评估整个项目建设的最终造价,利用BIM技术可以让工程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更新得以实现。

4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4.1加强动态的造价管理

原先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决策的过程中相关指标只能通过投资估算结果来进行分析,招投标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经济纠纷,需要进行重新组价结算,在验收的过程中也需要利用施工图预算的调整来完成最终的决算工作,由于区域定额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造价管理无法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产生了一定的损失,对于上述情况一定要重视BIM技术的使用,构建相应的立体模型,让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的情况减少,让设计的可行性提高,控制成本的支出。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利用信息,及时录入相关的信息数据形成任务单,在竣工的过程中加强信息的维护,有效的对信息技术进行协调,将区域定额差异造成了经济纠纷解决,让工程造价管理更好的进行。

4.2形成完善的信息平台,让信息共享得以实现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与工程各阶段的建设情况相结合,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资金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通过上下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招投标、施工等多个过程。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上述问题有效的解决,不但能够让工程核算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准确的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让人力消耗减少,通常条件下一些大型工程在人工合成的过程中BIM技术往往只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利用BIM技术的构建和工程的数据模型,相对应各部门可以协调配合让资源共享得以实现。

5结束语

BIM技术已经在当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建筑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革命,在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将会更为广泛,所以加强BIM技术的应用是让设计品质提高,加强设计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珍珍.简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7(31):324.

[2]王易欣.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上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0):154-155.

[3]张振.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上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7(10):116.

建筑建造技术范文第5篇

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对建筑来说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建筑的稳固性会随着建筑的使用时间的增长随之下降。现如今,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是在过去建造的,由于受到当时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建筑自身的各功能都有所欠缺,并且对很多建筑结构问题都无法给予及时的补救,加之常年的风化侵蚀加剧了建筑物的老化程度,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导致建筑物整体结构严重受损。在此基础上,如若不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造和管理,那么所造成的损失将更为严重。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地震发生时,致使房屋大面积倒塌,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伤亡人数占较大部分,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和进步带来巨大挑战。但在日本福岛大地震中,震级远远高于汶川地震,但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倒塌现象极少,反而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冲毁了大量房屋。由此可见,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对建筑的使用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可通过对建筑的改造和修护,利用具有现代化科学特征的加护手段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对获得社会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二、浅谈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原则

1、选择专业的加固改造施工单位

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也是工程重建的一种,充足的准备和妥善的方案是进行建筑改造的基础,将建筑改造的工程情况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选择具有施工经验的专业建设队伍来进行施工,并做好施工中的监管工作。

2、严格遵循加固改造设计标准

在进行建筑加固改造前,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需依照建筑的现状结构图纸,在原有的结构之上进行加固改造设计,加大建筑结构载荷能力。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可参考《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等具有可靠价值的规程文献。

3、科学制定加改造方案

对于一个建筑来说,会有多个不同的改造方案,不同的方案所达成的最终效果也是不同的。方案的最终选取,是要依照建筑的类型以及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改造方案,才能达到理想中最佳的改造效果。

三、建筑结构常用的加固改造方法

1、喷射混凝土技术加固法

喷射混凝土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建筑加固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喷射混凝土技术也在不断的自我更新和完善。在建筑结构加固建设中,利用喷射混凝土技术使混凝土与施工材料之间形成强大的粘连性,对结构裂缝有很好的填补作用。通过喷射的方法,可将压缩过的混凝土混合料在短时间内迅速硬化,从而实现加固的目的,且持久性较好。

2、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的外部涂抹,以增加与空气接触截面的方式来达到加固的目的,并且要增加所需配筋量。这种方法的加固效果较好,应用也较为广泛和普遍。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增大截面加固操作时,将新旧截面的受力情况进行重新分配,避免因应力过大导致的墙体结构弯曲,对弹性进行合理控制,强化墙体结构的整体适应力。

四、建筑结构具体的加固改造方法

1、科学的设计框架体系

在建筑结构当中,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成的,该结构的截面面积较小,因此荷载力和受力强度较低。在进行结构加固建设时,要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的建设方式,将整个框架结构组成具有较强剪力性能的剪力墙结构,使框架结构能够分担一部分建筑的水平受力。也可采用梁柱的交叉结构来起到支撑作用。框架结构的墙体选用填充墙,对框架结构起到加固和防护的双重作用。由于框架结构中的梁柱呈横、纵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可同时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水平受力。框架体系的合理、科学设计和改造,不仅能够对建筑结构起到加固作用,也可扩充建筑内部结构空间。

2、强化混凝士弱剪力墙体系

在强化混凝土弱剪力墙体系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剪力墙的钻孔和切除时,所进行的操作范围不能大于抗剪强度的承受范围,以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害,在此过程中,没消除一道剪力墙,就应在同轴线的相应位置上进行补救加设,以维持结构的均匀和平衡。由于剪力墙是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组成的墙体,对来自外界的纵向和横向的荷载力,羌胡啊混凝土弱剪力墙体系,使其抗断裂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强。通常情况下,砌体结构的强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加固法另一种是间接加固法。直接加固法就是在砌体结构的外层进行直接的加固,这种加固方法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墙体结构加固的目的。

3、平屋顶增设坡屋顶改造

总所周知,平屋顶的漏水情况要严重大于坡屋顶,那么进行平屋顶增设坡屋顶改造,对解决屋顶的漏水问题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进行增设坡屋顶改造之前,要对平屋顶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将其改造为坡屋顶,使得在降水的过程中,雨水不会在屋顶上做过多的停留,有效缓解和杜绝屋顶的漏水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屋顶的加固改造时,要根据实际的平屋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加固技术和改造方法,尽量减轻屋顶对房屋结构的压力,对设计反复推敲和优化,达到最优效果。

4、改变室内建筑布局

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一般可以通过改变室内布局的方式来实现,改变室内布局则主要是合理的对梁、柱进行改造和加固。由于梁、柱本身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进行加固改造时要考虑实际情况与结构的经济性来设置。不仅如此,在对柱网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到降低施工的难度,经济性等,避免梁柱设计不规则现象的发生。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