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实训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精选

创新创业实训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第1篇

1.1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经管类专业实训培养模式落后在传统的经管类专业教学理念中,认为经管类专业是理论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强调课本知识的掌握。在实训培养模式上以教师讲授的课堂教学为主,以掌握基本知识为教学目标,强调对现有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专业实训中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经历、练习和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才能熟练掌握所学专业,但是在实训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偏差,很大一部分经管类专业过度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过度弱化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性,导致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不高,难以完成相应工作。专业实训是完成专业实训教学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在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中,由于专业实训是近几年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缺少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往往照搬理论课教学方法,采用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培养,无法适应专业实训教学需要。具体来说就是把传统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照搬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来,在考核办法上由于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相应考评体系,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因此很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实训课程,专业实训形同虚设。

1.2专业实训培养以校内实训室培训模式为主,实践性不足为了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实训教学基地和实训室。虽然专业实训室可以解决专业实训的一些问题,具有培训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室内专业实训培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和实践第一线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室内专业实训师资力量。严格意义上来说专业实训教师队伍不同于传统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本身从事过相应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但是在实际中发现,部分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师本身缺少相应的从业经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他们的实训经验来自于课本或相应的培训教材。这种本身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师资队伍无法传授给学生积极有用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欠缺。现有经管类实训急需突破室内培训室的专业培训,在校学生除了一定的校内实训外,还必须进行真实工作岗位和真实工作任务的生产性实训,使专业实训具有真实情景感染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通过实例人物的展示和示范,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也只有真实面临生产实践一线实训,才能提高实训效率,才能从更高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训培养的创新管理

2.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经管类专业实训培训,构建全新培训模式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全面提高专业实训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才能有效贯彻专业培训要求,提高实训效果。首先,必须建立开放式经管类专业实训模式,实现从实训室概念向建立系列经管类实训平台转变;在实训过程中不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及时接触社会。其次,构建以校内实训为主变为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训体系,积极吸取社会对于经管类专业需求的反馈意见。尽可能实现社会发展需要什么管理人才,强化什么专业实训的动态培训模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专业实训、社会需要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的培训模式。强调实践能力的安排,调整和充实专业实训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从而调动学生培训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最后,在实训平台的开发利用上可积极探求可以利用的空间平台,如充分利用校内现存工作岗位,将对口专业学生通过分批轮换的方式,安排到学校相应实训室进行实训,并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

2.2引入技能资格证培训体系,促进专业实训的管理规范化结合经管类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目标,为了促进专业实训的管理规范化,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实效性,可将相应职业专业实训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培训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实训,积极提高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实训结束后考试合格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书。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实现专业实训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实现对现有教学实训内容的调整,克服传统实训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忽视基本实践能力、基本管理技能的缺陷。

2.3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专业实训新模式目前制约经管类专业实训平台最大的障碍是资金不足和与外界交流不畅,学校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管理人才,因此学校应加大与企业的联合。通过校企联合,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相应策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可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帮助企业(单位)策划营销、管理、销售等活动方案,创造真实专业实训岗位。通过校企联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实习中的积极性,引导企业直接安排生产性实训岗位,解决学生的专业实训和企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和企业的联合,掌握企业需要的人才模式,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学校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师资力量方面,可以打破职称、学历界限,邀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从而提高实训室的培训效果。

3结语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监管;饲料产业

循环经济又被称作资源循环型经济,由人、自然资源及科学技术等要素组成,是遵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1]。2021年7月,发改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循环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达成的重点任务[2]。作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饲料产业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行业优势[3]。一方面,饲料产业链以原料采购、饲料加工、产品销售与养殖服务为主线,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机制,最终实现链上企业互利共赢[4];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发展有助于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及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各类资源有效开发,赋能饲料产业绿色低碳发展[5]。在以小农散养为主导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下,饲料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饲料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依赖于技术革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6]。现阶段,融资难是饲料产业面临的普遍性阻滞,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文章立足循环经济视角,创新构建饲料产业“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为解决饲料产业融资难题提供有益参考。

1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困境

1.1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吸收率低

产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7]。大多饲料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较难获取银行贷款,只能够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获取资金。仅有少数大型饲料企业可以凭借强大的实力获得银行贷款或直接在金融市场融资[8]。部分中小饲料企业缺乏对金融知识、股票等现代金融市场服务的了解,因此难以借助现代资本市场有效解决自身融资问题。大多饲料企业因为民间贷款金额较高、方式较为灵活,长期依赖民间借贷应对融资困难[9]。但是,民间借贷成本过高,且不具备规范化借款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企业资金缺口,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饲料企业资金断链风险[10]。市场缺乏专门针对饲料企业的融资产品,且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使饲料企业资金吸收率不断降低。

1.2融资成本过高,内源动力不足

饲料产业经营主体规模有限,资金抵押实力较弱,难以负担高额融资成本[11]。第一,金融机构为降低风险与增加收益,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提升信贷门槛与利率,使得融资成本升高[12]。而且饲料企业申请资金借贷流程较为复杂,大量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用支出增加了饲料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第二,受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国内粮食产业发展不佳,下游饲料企业综合效益大幅降低[13]。中小饲料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无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定经营利润,且企业内部存在其他贷款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致使其经济收益持续波动,自身内源融资动力不足。

1.3融资风险难控,担保规模欠佳

当前饲料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尚有欠缺,供应链数据传递不畅,且金融服务主要围绕核心饲料企业开展,导致中小饲料企业发展逐渐偏离核心企业,形成信息孤岛[14]。在融资担保方面,部分中小饲料企业无形资产产权抵押不成熟,评估价值变动性较大,存在信息不透明问题,导致担保机构对其内部经营状况与财务信息缺乏了解,融资担保受到挤压,信贷匹配失衡[15]。另外,担保机构专业能力不足,资金规模较小。部分融资担保机构由于尚未建立有效内控机制及风险预警控制系统,仅凭借已有经验评估企业融资风险,依赖反担保措施化解风险,导致诸多机构实际担保过程中的责任准备金难以满足监管要求。

2循环经济视域下饲料产业融资模式创新

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具有时效性,关键在于技术进步须与市场需求相符。此背景下,饲料产业需不断调整融资结构,注重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参与。基于融资主体、融资渠道以及融资保障存在的问题,构建循环经济下饲料产业“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其运行框架见图1。相较简单的民间融资与银行贷款,“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将二者优势加以融合,可以有效缓解饲料企业融资困境。从构成来看,该融资模式共包含4个模块,分别为资本分流模块、风险管理模块、主体联动模块以及渠道匹配模块。其中,资本分流模块主要借助资本管理机构与商业银行吸收、分散资金的能力进行资金分散,并通过资本管理机构细化投资,提升资金流动效率;风险管理模块通过风险池与信用评价模块搭建,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与监管机制,防范潜在的企业违约风险;主体联动模块主要为各融资参与主体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畅通各主体之间信息流动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渠道匹配模块依赖于风险管理机制,深入挖掘企业数据信息,引导饲料企业选择适合融资渠道,同时可以通过融资平台与各级机构对接强化饲料企业与资金的联系。

2.1资金周转:分管分流

投资分流能够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饲料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根据投资者需求不同提供多个渠道资金吸收方案,既可以综合考量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偏好,还能够扩大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业务。投资分流能够激发民间投资者兴趣,利于资本管理机构与商业银行提升资金吸收率。且投资分流能够疏通并扩大资金吸收渠道,增加饲料企业融资速度。资金分管分流运行模式见图2。首先由民间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若投资者直接投资商业银行,银行需将吸收的资金用以投资资本管理机构。其次,资本管理机构以分流为目的对注入资金进行管理。针对不同资金来源,资本管理机构将其划分为内生融资与外部融资,并进行有效监管。在此基础上,资本管理机构还需要对投资者发放股份利息、饲料企业红利及分红等收益。最后,饲料工业协会对资金流向进行综合监管,防止资金管理机构将该部分资金挪作他用。

2.2融资主体:协同联动

“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覆盖饲料工业协会、银行、饲料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各主体融入资金周转的每个环节,协调统一合作,确保新型融资模式有效运行。多主体协作能够解决饲料企业信息评估不准、信息审核时效较低等问题,利于消除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打破中小饲料企业“信息孤岛”。中小饲料企业可通过融资联结体获取产品竞争力与核心技术,借助商业银行、饲料工业协会与金融机构的支持,获取更多资本、优惠政策以及投资者信任与支持。首先,饲料企业有机组成融资联结体,通过有效信息共享与利益分配提升合作实效。其次,商业银行介入融资过程,为饲料企业与投资者提供风控与市场业务等帮助,助力饲料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与专业人才培养。金融机构接收到融资申请后,对饲料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并与投资者联动,为饲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最后,饲料工业协会可以介入融资过程,为饲料产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确保融资模式运行持衡。

2.3融资渠道:因企制宜

企业融资渠道匹配模式见图3。“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将饲料企业加以分类,并为其提供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融资、众筹等融资渠道。一方面,该融资模式能够打破饲料企业渠道单一的融资瓶颈,降低其融资约束;另一方面,渠道与企业的多重衔接能够进一步细化资金流,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在渠道匹配之前,首先评价分析部门根据规模、经济效益、财务等信息,将饲料企业划分为创立期、发展期、成熟期3个类型。其次,评价分析部门可引导创立期与发展期实力较弱的饲料企业组成融资联结体,以凝聚融资竞争力,减轻融资违约风险;引导成熟期实力较强的饲料企业进行独立融资,以减少融资占有份额。当某一创立期或发展期饲料企业具备核心技术力量时,可引导其进行独立融资;当成熟期企业由于盲目发展失去自身核心技术时,则应加入融资联结体。最后,融资平台将资本管理机构内生融资部分资金汇入REITs与众筹融资渠道,将外部融资部分汇入由银行经营管理的基金会。若创立期与发展期的饲料企业出现资金剩余,可以再次投入资本管理机构开启新一轮融资。在此过程中,资本管理机构与商业银行需充分发挥效能,助力饲料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力。

2.4风险防范:多维保障

“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基于现有风险池与融资中介机构保障,引入饲料工业协会和饲料企业融资联结体,为饲料企业融资与投资者提供3重风险防范保障。第1重保障,原有风险池与融资中介机构提供的融资保障。在解决投资者面临企业违约时资金周转问题的同时,该层保障能够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保险业务,增强投资者信心。第2重保障,企业融资联结体与融资渠道的风险转移保障。当处于融资联结体中的饲料企业融资时,会受到连带责任约束,降低违约行为发生的概率。同时,多元化渠道会将风险均摊转移到多位投资者,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第3重保障,信用评价机制。需对中小饲料企业与投资者进行筛选。中小饲料企业与投资者需向饲料工业协会提出认证申请,由饲料工业协会联合公安系统、运营商以及商业银行对申请主体信贷数据进行筛查,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方信息录入系统,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方。其次,融资平台、互联网公司等网络平台对通过初步认证的申请方进行信用评价,并将评级结果到融资平台上。饲料企业可以查询其他企业信息以形成较为可靠的融资联结体。

3“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运行策略

3.1饲料工业协会当好“服务兵”,强化监督管理

第一,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创造良好融资环境。饲料工业协会可以立足全国与地方双层治理架构,着力建设覆盖金融机构与饲料企业的互通融资新机制。同时,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完善融资纠纷调解体系,优化融资环境。第二,充分发挥饲料工业协会正向激励作用,助推饲料产业融资担保制度逐步完善。在原有饲料产业融资担保基础上,建立健全行业性担保机构,并构建资金补充长效机制,拓宽担保业务覆盖与融资杠杆效应。另外,饲料工业协会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担保考核机制,提升担保代偿率与融资风险容忍度。

3.2企业当好“实干家”,提升融资竞争力

对于饲料企业,加强自身技术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是纾解融资困难、提高融资便利度的重点。饲料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构造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加强与商业银行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信息,以推动建立相互信任的融资合作关系;加强数字化赋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面对循环经济对于技术发展能力的高要求,饲料企业需加快打造数字化改造工程,积极有效嫁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融资模式提档升级;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助推企业扩能增效。饲料企业可通过重组、租赁及创新驱动等方式扩能增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3金融机构当好“助推器”,促进融资信息对接

金融机构需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完善饲料企业信贷流程,切实提升饲料产业融资可得性。其一,建立健全银企精准对接机制,借助融资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资。金融机构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评价分析部门沟通协作,加快实现饲料企业信息共享。其二,加大对饲料企业,特别是中小饲料企业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可以发行饲料产业专项金融债券,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同时,在风险管控合理与市场法制化环境下,金融机构可适当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饲料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其三,优化普惠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绩效考核体系。金融机构可单列饲料专项信贷计划,在一定范围内加大金融资源对中小饲料企业倾斜力度;增加中小饲料企业普惠型贷款的考核比重,并在绩效考核与资源分配中给予中小饲料企业的分支机构以适当倾斜。

4结论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落实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适应药学岗位需求,药学综合实训是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前获得综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实训课程安排的学时少,涉及学科多,项目内容独立单一。如何将创新创业理念有效融入药学实训课程,突破药学学科限制,改变传统学习思维模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大潮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实现药学实训课程与创新创业理念的有效融合,本文根据药学行业人才需求,遵循创新创业化的设计原则为核心,进行药学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研究和探讨。

一、创新创业课程与药学综合实训课程现状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没有或没有有效将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与已有的相关课程体系相融合,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大多数学校与基础教育存在脱节的情况。创新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笼统,仅仅停留在独立开设“职业规划”或者“就业指导”课程上,导致建立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持续性和实效性。此外,药学专业学生实训项目的设定依然停滞在严格区分学科化的角度,实训内容陈旧、实训方法沿用传统的模式单一,使药学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受限,创业能力薄弱。

二、药学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突破学科界限,构建具备创新创业特色的药学综合实训课程

将药学综合实训进行全面改革,不再严格根据区分学科分类来独立设置实训项目,而是以产品开发为导向,将其所涉及和运用到的药学基础和专业相关学科与创新创业思维理念和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全部融入药学实训项目中,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全新的、具备创新创业特色的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为优化药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可见和可行的“操作系统”,实现创新创业训练与药学实训的无缝衔接。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建立和实施以产品为导向的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学生必须通过组成团队,进行产品项目的设计、学习、生产以及营销。在这一系列的项目完成过程中,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学生的创业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药学相关实训实操技能,为实现培养药学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三、药学综合实训的改革方案

(一)药学综合实训的项目内容

根据药学行业人才的需求,遵循创新创业化的设计原则为核心思路,重新设计药学综合实训内容,以产品设计开发及营销为导向,将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从产品设计所涉及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药剂学,再到产品检验检测的分析化学、药物分析,以及最终产品营销的药品市场营销学等药学相关课程进行一系列有机整合,编写校内实训项目教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扎实理解药学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基础知识于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一系列过程中。这样的综合实训内容设置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二)药学综合实训课程实施

1.课程教学安排。由于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多学科整合的实践性课程,需要学生即要有扎实的专业课的基础,又要具备熟悉各类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因此课程应该安排在学生接受了专业知识学习的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或者高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同时本课程是基于创新创业理念,并以产品开发为主进行设计和改革,故药学综合实训课程的课时应该适当延长,学分也应适当增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2.课程开展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综合实训方式,一方面本课程授课方式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自行分组,先进行项目任务的分配,学生进行预习和讨论,提出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和修订方案,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以产品开发为基础,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生产以及校园内销售的整个过程。在这一系列的项目操作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迈入实习岗位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模拟公司团队进行开发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也给学生带来创业的乐趣。另一方面,授课的地点不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或者实训室,实训的时间也不再仅仅是每一节课的40分钟。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课后可以自由使用校内的开放实验室进行项目开发的实验操作,也可以使用沙盘实训室模拟公司会议进行产品的包装设计、营销方案的探讨等。通过这种开放化的实训环境和扩大化的实训时间,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创新,并真正体验到将如何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际产品开发中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考评体系

现有的药学综合实训课程的考评体系主要以期末笔试考核和实操成绩来进行课程成绩的评定,传统的考评体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和素质评价。针对改革后的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我们立足于药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以突出学生为基础、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大前提,我们制定了“3个阶段+1次互评”的考评模式。其中3个阶段指的是指“学生项目设计+项目完成+产品营销”的三段项目完成的过程。在项目设计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查阅文献资料和钻研教材,并据此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审阅学生上交的实验方案来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在项目完成阶段,学生根据实训教材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来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实验方案的修改完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最终产品生产方案和生产产品的优劣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实验思维进行客观评价。在最后产品完成后的营销阶段,则是考查学生对营销知识的运用以及创新的能力。1次互评是指学生团队之间进行匿名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让学生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认识到各自团队的优势及不足之处。运用这样全新的“3个阶段+1次互评”的方式能全方位对学生在该课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客观评价。

四、结语

本文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模式来设置符合药学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的药学综合实训项目,并基于此对创新创业理念与药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开发药学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此外,通过建立和实施以产品为导向的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学生的创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药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谢耀峰.高职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实践教学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06):14.

[2]李琼,林军,李福森.药学综合实践课程改革与实践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8,(1):65-67.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网络营销;融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网络营销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创新创业能力上还需要重新培训与考核。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满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实践的演练。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效果通过创业实践的方式去衡量,将它融入网络营销教学中去,理论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从课程融合目标来看,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也能够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的职责或内容。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特点、学习领域、技能操作等方面非常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学生通过了解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策略、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真正认识到网络营销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融合实施过程中,学生个人难以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网络营销课程里,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集体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目标和价值,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较薄弱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网络营销课程无论从基础知识的提出、社会的需要还是到企业的接收,转化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各种新技术、新理念还在迅猛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对目前社会需求了解不深入,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技能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引导较少,也没有进行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多个角度的职业教育,缺乏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也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实施教学课程比较单一

网络营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网络营销技能演示为主,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并没有应用到实际中,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创业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愿意参与课程创新创业的研究,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待加强

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学时比例较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网络营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平时上课主要采用案例、视频进行理论讲授,侧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这种封闭的、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轨的实践教学方法难以与市场和用人单位相适应,难以与真正的网络营销环境相匹配,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四)实训基地建设还有不足

在课程融合教学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设备更新比较快,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方面还无法跟上更新的节奏,实训的配置相对比较滞后。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很缺乏,与企业的合作还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开展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

(五)评价机制比较片面

目前,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通过终结性评价,一般通过课程学习后的期末考试,或者体现在学生毕业前的毕业论文中,而缺乏平时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平时成绩的评分中过多关注学生上课精神是否饱满、作业是否完成、最后考试是否通过,主要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利用课程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新动向,掌握互联网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对未来社会前沿科技要有新的预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要加强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素养,树立崇高的教师形象,把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网络营销课程相融合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优化课程实施,促进课程间相互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海量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技术并将它引入课堂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授和演示而学生听讲和模仿,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学前任务、小组合作、实践演练,让学生先思考如何将网络营销课程中内容与创新创业的内容相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与启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各创业小组根据平台上布置的创业项目的任务,结合直播营销知识并联系自己模拟店铺的产品,展开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将讨论的结果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及时查看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完成情况,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建立初步学习直播营销内容的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直播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直播营销内容的学习和直播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创业任务。后续教师还要不断关注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情况,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学内容首先要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主线,再结合网络营销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整合实际操作环节,删除过时、不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目标体系,为了使教学内容的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有创新创业的能力目标。最后,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保证开展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创新创业知识竞赛活动,检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要根据网络营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来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方面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在校内为学生建设网络营销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练习的环境,开展实训任务训练。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环境,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掌握职业技能,完成创业任务的学习。

(五)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围绕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作出综合性评价。对教学评价不能仅限于课程最终的评价,还需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综合作业、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进行分值评价,同时对每个创业小组,请企业按照市场、行业的标准对其店铺运营情况、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按照实绩代评,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会丽.“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2]薛庞娟.基于“三进课堂”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2).

创新创业实训范文第5篇

一、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我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大量金

融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途径之一,一直致力于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创新水平。但是作为一项综合性育人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程仍然复杂,高职院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时也难免有不如人意之处。因此,只有知晓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做出针对性的方案进行探索调整,才能够实现双创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的改善,为金融管理行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

2.金融行业发展需要创新创业型金融人才。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金融行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条件也相应越来越高,要求金融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能解决熟悉的专业领域知识问题,还要有一定水平的应变能力,适应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解决公司遇到的实际难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比较着重专注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复合人才的培养需求,所以当前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水平及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双创融合教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质量人才,是目前人才培养改革的迫切需要。

3.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近几年来,在大学本科扩招的大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大量减少、招收学生素质降低的困境,这也直接导致了毕业生质量的下降。所以,在社会看来,高职院校的毕业证含金量也越来越低,尤其是如今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到工作。因此,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二、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优质就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职业教育整体转型发展的重心。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不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顶层设计,教学模式陈旧。首先,高职院校想要实现双创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构建好完善的体系才能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联动机制尚未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难以走向市场,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补贴政策难以落实,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强,各主体之间的协作程度相对低下,这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寻找更多的“切入点”来进行“利益捆绑”。其次,考、教分离不彻底。在考核方面,很多教师为了自身的考核评价等利益而随意改动授课内容,降低课时难度,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降低或提高题型难度,甚至是透题,给“人情分”的现象。总的来说,考教过程仍然缺少对任课教师的监督与制约。再其次,创新创业在金融管理专业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关键,但组织活动能力相对单薄,忽视了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建设,难以真正体现教学的核心要求。在技能培训过程中,高职院校因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降低,很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实践形式简单,实训平台缺乏。实习岗位方面,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学生有超过半年的校外实习时间,多个短期校内实践机会,但是校内实践多是凭借校内与外企合作实现。这些校内校外实习岗位能够真正供给学生的实践内容太少,实习技术含量低,导致学生对金融行业失去了兴趣。校企双方在制定实习方案时缺乏沟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金融企业为了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倾向于采用员工内部升迁制度,这两者叠加提高了学生实习岗位出现单一化的概率。实训平台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并未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比较欠缺,使得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单一化,未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给予有效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创业就业。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改进完善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技能教学模式,尝试改进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依赖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建立了诸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之类的金融实训室,但是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实训室应用软件经常得不到及时更新,实训内容也没有全面涵盖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在实训室模拟金融机构的真实业务情景。所以,金融管理专业只是利用案例和模拟实训来实现教学目标,这对学生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与金融机构专业岗位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3.金融专业专创融合师资力量薄弱。目前,相当一部分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对金融行业市场的深入了解,同时又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在金融专业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却没有深入思考探索创新创业目标,无法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以理论指导为主,实践教学相对缺乏,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密切联系度不高,难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性。同时,年龄上也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接触新事物这一方面的能力较差;然而年轻的教师学历普遍较高,教学热情,但相对教学经验有些匾乏。而且部分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稍有欠缺,例如一些教理财的教师没有买过各类理财产品,没有买过基金、股票,当然在训授课程时就很难与现实接轨,甚至无法与专业学生学习和分析当下市场的金融产品。绝大部分金融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相关的金融行业经验,不能深入行业进行调研,这也就导致缺乏对行业的深入了解。

4.金融专业与地方企业缺乏深度合作。虽然高职院校普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但事实上金融管理与服务行业校企合作的情况并不够理想。校企双方立场与诉求互不一致,高职院校与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组织性质、立场以及诉求。因此,两者的理念与行为逻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高职院校所处的社会地位有限,对于稀缺人才的吸引力是不够的,双师型人才更是匾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对场地、设备等物质资源要求较高。鉴于金融管理专业与货币和客户信息打交道的专业特点,有些合作企业根本不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即使有些合作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也得不到很多锻炼,更多给予的是一些打杂的岗位,学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金融行业的专业岗位训练。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内实训多数以线上软件模拟操作为主,校企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也与金融行业的实际岗位操作有区别,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与金融行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结合不密切。

三、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业潜力的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够适应时代技术变革、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就业市场需求,其核心是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培养目标的统领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需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认识到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双创精神二者的同等重要地位。依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创业课程体系,普及相关创业基础知识,打开学生创业思维,加大金融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融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双创课程学习需求。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要打破已有按教室、教师排课的局面,建立1}‘泛、动态、全面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金融专业学生选课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基地+项目管理+课程体系”三者的统筹,在金融管理教学体系中灌输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鼓励学生一方面扩宽学科视野、塑造创新思维、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职院校也要最大限度地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专项指导。积极利用慕课、微课堂等线上教学资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2.完善实践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赋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建设开展新技术教育的基础环境。建立一个先进、切实可行的实训平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训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内涵并加以实际应用。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一种依托银行、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学校合作创设的,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仿真金融企业分支机构的工作环境,积极探索引入真实金融机构业务运营的实训室、全真实训项目,逐步将现有实训室转换成真实的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校内金融公司。目前金融实训基地建设中发现普遍存在以“教、学”为主的实训教学方式,要把这种金融实训方式逐渐转变为以“教、学、练”相结合,即在金融实训中形成“在教中学,在学中练”的实训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优质的金融专业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能力的提升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在师资招聘上,需要提高金融专业教师招聘门槛,尽量选择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其次,高职院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加大跨专业教师合作,培养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再其次,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提供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深造,进一步提升教师全面发展。最后,为了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大力促进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聘请兼职教师,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师资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