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思考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思考

*7年*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不失时机地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克服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电子产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期导致增速走缓等不利因素,全年工业生产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为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就*7年*工业生产和运营质量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立足现状提出发展过程应予以关注的问题,以期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进一步健全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促使*工业经济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7年*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不失时机地转变发展方式,促使工业经济沿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全年工业生产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电子产业生产增速走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一、工业生产快速发展

*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3396.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速度领先于其他各经济类型企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93.81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05.71亿元和1795.63亿元,增长11.9%和17.7%,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6个和3.8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65.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30.82亿元,增长19.9%,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增速3.1个百分点。轻重工比例从上年的45.5:54.5调整到45.2:54.8。

分行业看,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增速二位数以上的有34个行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15个行业,增速超过30%的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通用设备业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分别增长53.0%、39.0%、34.3%、33.0%和61.3%。实现工业增加值在100亿元以上的行业11个,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129.66亿元)、纺织业(185.39亿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13.31亿元)、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44.29亿元)、塑料制品业(116.68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8.25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2.6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6.29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2.16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350.06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72.40亿元),这些行业实现增加值2141.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0%。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224.74亿元,增长20.5%,对我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5.5%。其中机械装备实现增加值538.65亿元,增长27.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5.8个百分点。

分设区市看,各设区市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9个设区市中有8个设区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福州增长21.6%、莆田增长23.6%、三明增长23.4%、泉州增长21.7%、漳州增长21.8%、南平增长22.6%、龙岩增长26.7%,宁德市在大唐国际等新投产企业以及船舶修造和电机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带动下,增加值增速年初以来一直位居全省首位,全年达36.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4.9个百分点,厦门市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16.9%。

分产品看,我省纳入统计的319种工业产品中有七成以上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其中能源类产品中原煤增长11.9%、发电量增长14.8%;建材类产品中水泥增长33.9%、平板玻璃2.2%、生铁11.8%、钢材26.9%、铝材30.6%;轻纺类产品中化学纤维增长29.3%、纱增长9.9%、布增长19.8%、服装增长33.6%;交通运输类产品中汽车增长18.3%、改装汽车48.5%、民用钢质船舶70.6%;电子类产品中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15.1%、显示器增长10.2%、彩色显象管增长21.3%、光电子器件增长51.9%。

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7年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质量向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位运行、实现利润大幅攀升、“两金”占比有所回落,亏损面减少、亏损额下降。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5.47,比上年同期提高12.85个点,综合指数连续5个月在170以上运行。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3.10%),资本保值增值率(120.76%),成本费用利润率(5.56%),产品销售率(97.74%),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01、4.94、0.39和0.8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56次)加快0.0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04582元/人)提高13650元/人;资产负债率(55.21%)提高1.43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大幅攀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3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5%,增幅同比提高21.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实现利润29.97亿元和226.48亿元,增长44.4%和50.8%,共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8.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20个行业的利润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3个行业增速高于100%。实现利润在30亿元以上、增长速度在30%以上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8.38亿元)、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40.82亿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9.03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8.22亿元)、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7.17亿元)、分别增长49.6%、39.5%、41.6%、32.1%和40.9%。

“两金”占比有所回落。12月末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两金)达1911.67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40.2%,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应收帐款1308.08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27.5%,比上年同期降低1.5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额为603.59亿元,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12.7%,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亏损额有所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2.5%,比上年同期减少1.9个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3.62亿元,同比增长13.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亏损额比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4.0%、11.3%、5.7%和1.4%。从行业看,有15个行业亏损额有所减少,其中,减亏较多的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减亏4.43亿元、2.63亿元和1.72亿元。

三、发展的亮点

民营企业活力继续增强。民营企业顺势应时,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拓展,企业单位数达11468家,比上年增加1475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790.32亿元,同比增长24.0%,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4%,比上年提升6.4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12.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己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

机械装备业发展形势喜人。我省机械装备依托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坚持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相结合,*7年生产、效益均创出好水平,全年实现增加值538.65亿元,增长27.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0.77亿元,增长37.7%,创利润109.49亿元,增长44.2%。其中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高于30.0%。特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受出口、城市公交市场和高速公路客车更换高峰期以及主要船舶企业订货量充足等原因拉动,实现生产、效益双丰收,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6.29亿元,增长33.0%,出货值144.38亿元,增长57.9%,实现利润24.74亿元,增长48.9%。

产值超亿元企业突破*0家。*7年末,我省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数达到2082家,比上年增加47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986.16亿元,增长24.0%,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1.9%,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36家,比上年增加43家。这些产值超亿元企业平均产值达4.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17亿元,对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9%。

新投产工业企业数持续增多。由于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企业家对闽投资信心倍增,纷纷增资扩容,全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7年新投产开工企业数达132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8.6%,比上年同期增加25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59.22亿元,对我省现价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3.2%,其中,产值超亿元新投产企业有6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8家。

产销率保持在良好水平。*7年我省工业产品销售产值为12223.56亿元,增长26.6%,销售率达97.74%,比上年同期高0.83个百分点,从9月份开始连续四个月保持在97%以上的好水平,且呈逐月走高态势。从销售结构市场看,国内销售贡献较为突出,内销产值为8675.6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71.0%,增长30.2%,比出货值增幅高11.7个百分点。从设区市看,厦门、三明、龙岩三个设区市产销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98.88%、98.20%、98.34%。

利润增幅创四年来新高。随着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剪刀差日趋缩小,以及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降低运营费用,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获利能力得以较大提升。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37.5%,比*4年、*5年、*6年分别提升13.7、32.1、21.8个百分点,一改近年利润低速增长的态势。从创利前100家企业看,实现利润275.66亿元,增长60.4%,比上年增加利润103.77亿元,其中增加利润亿元以上企业就有37家,如*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国际黄金价格走高、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和戴尔(厦门)有限公司2家企业改变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模式、龙岩卷烟厂提高产品档次等原因增利显著,4家企业实现利润高达71.53亿元,同比增加利润21.89亿元。

四、关注的问题

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高耗能行业利润保持高速增长,*7年高耗能行业实现利润170.96亿元,增长33.5%,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06.5%、49.6%、69.5%和32.1%。这些行业利润的快速增长,进一步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将会对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形成较大压力,值得关注。

出口对工业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技术壁垒增多等因素进一步影响我省工业的发展,产品出口的难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3547.91亿元,同比增长18.5%,比规模以上销售产值增幅低8.1个百分点,出货值对销售产值的贡献率为21.6%,比上年减少1.7个百分点。

生产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7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10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把有限的贷款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工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将影响到生产能力的完全释放。

品牌效应末得到充分释放。至*7年底,*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0个,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但大部分品牌集聚效应尚未充分显示。这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1.20亿元,现价增长11.0%,远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平均水平,实现利润50.72亿元,比上年下降1.9%。

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部分工业企业停留在追求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不够,大部份高档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总体市场竞争力不强。*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1696.91亿元,增长15.1%,分别比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的增幅低9.3和11.5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大企业增长乏力。作为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由于部份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跟不上瞬息万变市场的要求,传统产品的市场空间不断压缩,加上手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价格的下降,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这些产品的部份大型电子企业出现产值下降现象,影响了全省电子产业的增长,*7年电子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15.8%,比规模以上平均水平低5.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8.15亿元,增长6.5%,比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低34.8个百分点。从企业看,由于生产传统CRT电视显示器的冠捷公司生产继续下降的影响华映公司的CRT显示管生产也明显下降,与其配套JVC、NEG、福州电气硝子等企业生产也呈下降趋势;厦华电子、联想移动、夏新电子、灿坤电子等大电子企业由于企业管理层变动或产品结构调整等原因生产均呈下降态势。在电子企业产值前100家中有32家企业产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3家企业1位数增长,厦华电子、联想移动、夏新电子、冠捷电子(*)有限公司、NEC东金电子(厦门)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比上年减少产值126.79亿元。

五、*8年*工业走势展望

从国际环境看,*7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引发的次贷危机已波及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国际石油期货价格连续冲击100美元/桶大关,美元汇率下跌与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全球通货膨胀风险加大,发达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总体增长减速,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的增长率有所减速。引发全球经济减速与动荡的因素仍在发展中,世界经济前景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8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世界经济发速度将达到4.8%,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2%,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7.4%。此外,国际粮食价格、重要金属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以及*8年国际航运价格的预期走高等因素,都会对我省*8年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和企业运营成本产生负面影响。

从国内环境看,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推动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日趋均衡,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会继续增大,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能力仍然较强。但与*7年相比,由于宏观上开始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CPI上涨面临压力还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国内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贷款利率上调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度升值,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出口制约条件增加以抑制出口的快速增长等等,*8年度经济增长率将比*7年有所回调。

但我们也要看到有利的因素,一是“海峡西岸”的定位给*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明确了中央对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支持,国家各部委随之增强对海峡西岸财政、政策、项目的支持,中央的支持增强了*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认同感,同心同德,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将取得更快的进展。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仍在升级中,居民在车子、房子、旅游、文化娱乐、通讯、互联网等方面的消费会继续较快增长,消费的增长必将拉动经济。三是*特别是沿海地区民间资金雄厚,民间投资呈增长态势,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望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电子、石化、机械三大重点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培育出近百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雏形,随着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如炼化一体化工程以及厦门宸鸿、利胜、乾照,福州天邦、LG麦可龙,泉州冠科等新增电子大企业数将在*8年投入生产,给*工业带来新增长点。预计*8年*工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速度与*7年比较将有所回落,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7%左右。

六、发展建议

实施项目带动,做好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的跟踪服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促进重点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一方面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雄厚的民间资金投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金更多更快地进入我省工业领域,引导民间资金流向重点培植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最为强烈。从全省的战略角度来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也是应对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关键是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企业,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政府要强化服务和协调的功能,维护市场秩序,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建立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鼓励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鼓励自主创新的机制建设、环境建设,创建自主创新平台,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专项扶持基金等手段,支持我省企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研发及品牌建设上取得突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品出口。积极应对欧盟、日本等的绿色壁垒,帮助企业减少以各种贸易壁垒保护为借口,阻止产品出口而造成的损失。组织相关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有关国家的反倾销和贸易壁垒。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

构建交流平台,优化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切实加强政、银、企合作,完善*省政、银、企会商电子信息平台,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分产业开展政银企会商活动。特别要根据中小工业企业资金使用特点,开发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信用评级、风险分类、损失准备、呆账核销等激励约束机制。政、银、企齐心协力共破融资难关,让资金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民间资金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风险基金,为企业尤其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同时筛选一批持续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偿债能力较强的民营领军骨干企业联合公开发行企业债券,降低融资成本,满足融资需求。

实施品牌带动。创建名牌是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之一。要充分利用名牌产品,使之在工业经济发展中起示范和带动效应,充分挖掘品牌的潜能,以名牌引导产业集聚,再以产业集聚催生名牌。要把泉州工业品牌创建的激励机制和热情延伸到全省各个设区市,利用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吸引了投资者向它集聚,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同时建立一种有效措施保护名牌产品,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杜绝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名牌信誉和企业。

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继续完善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研究制定我省综合产业结构政策,明确产业投资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方案。要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建设若干个重要产业基地,做大产业群、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充分利用一批涉及*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加强投资引导,引入国际相关大企业和配套企业进驻这些基地,延伸扩大产业链,精心打造好*电子、机械、石化等重点产业链。各级政府可以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其他手段来调控市场,通过市场来规范引导企业走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之路。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使企业从过去盲目被动的适应性调整转向规范主动的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