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物普查总结

文物普查总结

一、基本做法

(一)机构健全,组织措施到位。丘北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文化局局长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县的普查实施方案,并以丘政办发【2007】86号文印发,对文物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工作范围和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和实施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为保证普查工作能顺利开展,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安排了每年十万元的普查经费,为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经费保障。

(二)领导重视,上级支持,各方协作。这次普查工作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将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列为政府督查督办案件,要求文普办按时上报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对普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分管副县长同志多次过问,并深入到文物管理所了解工作开展情况。这次普查工作也得到了省州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州文物专家多次深入我县了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普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作了现场指导。普查期间,各乡镇党委政府大力配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普查队员开展实地普查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帮助。

(三)强化培训,夯实基础。文物普查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普查人员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是基础是关键。为此,我局于2007年12月下旬,组织文物管理所文普人员参加了在文山举办的八县文物普查骨干培训,2008年元月5日,我局又举办丘北县文物普查培训会,对全县十二个乡镇文化专干进行了培训,培训会还专门邀请了州博物馆的王林斌副馆长到会就文物普查的基本知识、普查标准等内容作了培训。此外,我局文物管理所还固定在每周星期三上午组织文物管理所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熟悉掌握普查的各种技术规范。通过学习,文物普查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做好专业知识储备。

(四)广泛动员,宣传到位。为使我县文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掀起一场全民普查高潮,我局从2008年元月份以来,认真策划普查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宣传栏进行文物普查、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的宣传。组织书法人员书写普查标语6份1000余条,印刷文物普查宣传单1万余份,发放和张贴到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先后利用丘北街天,在县城三鑫花园开展了“文物普查宣传活动”六次,发放文物普查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普查队员们还将宣传工作与文物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调查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做到哪里。通过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积极提供文物线索,为我县实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不辱使命,勤奋工作,确保普查质量。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县文物普查队员体现出新时期文物工作者昂扬的精神面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普查的各个环节。为了掌握全面的文物线索,普查队员采取查阅史料与实物相互验证的普查方法开展普查工作,在工作中按“宁细勿粗,宁繁勿简”的要求,有效保障了普查质量。同时,根据我县实际,结合各乡镇文物分布特点,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按照先一般后重点、先易后难的办法进行普查,在时间安排上结合农村实际和天气情况,按“农闲、晴天实地调查,农忙、雨天整理论证”的工作方法,合理利用工作时间,合理制定普查线路,避免重复,从而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

在普查过程中,特别是开展野外调查工作时,虽然困难重重,但没有一个队员抱怨,没有一个队员在困难面前退缩,出勤率达100%。象新店、腻脚等高寒山区山高坡陡,许多地方都没有道路,队员们就是凭着两只脚硬是走遍了每个文物点。有时为了准确全面记录每处文物点的情况,调查队员不顾疲劳,积极参与清理文物点周围的杂草、荆棘,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工作,对所采文物点进行了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调查、记录、摄影、测量、GPS卫星定位、编录等工作,确保文物调查的到达率和覆盖率达到100%。普查队员们正是本着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掌握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编录完成了普查文物点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等各类普查表格,出色的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普查任务。

二、主要收获

丘北县地处**省东南部,国土面积499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1262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瑶、彝、白、回七种民族。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1项,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项。自开展普查以来,我县普查队员不畏困难,艰苦耐劳,走街串户、深入村居、走访群众、查阅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新线索,严格按照普查的技术要求,对新发现、复查的文物点进行认真调查登记,确保文物调查的到达率和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普查登录项目100%。在此次普查中,共普查文物49项,其中复查28项,新发现21项,消失文物5项,在普查的文物中,有石窟寺及石刻12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项,古建筑13项,古遗址8项,古墓葬4项。在温浏乡阿古寨和新店乡小新寨发现的两条古驿道填补了我县无文化线路的空白,为研究我县古代对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资料。在普查中,拍摄图片资料1000余张,绘制区位图、平面图100余幅,基本能做到图纸完整规范,照片准确反映文物的位置、环境、本体及结构特征。填写文物普查登记表49份,文物消失表5份,均按照国家档案要求规范来做。

在普查工作中,我们还将文物征集与普查结合起来,先后征集了僰人纺织机、织锦、火葬罐等可移动文物,大大增加了我县馆藏文物数量。此外,在普查中,一旦发现损坏文物,我们就及时予以维修,例如在普查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出资抢救了驿道碑3块,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双龙营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桂滇黔边区扩大会议会址进行了维修。

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通过这次普查也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一是普查人员整体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文物线索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细致,三是宣传措施仍有待加强,社会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仍有待提高,四是普查中新发现的21项文物,保存情况大多不理想,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做好普查成果转化的各项工作,加强对我县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