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会的讲话

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会的讲话

近年来,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以来,*区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对该区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一、*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1、*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产业体系渐趋形成。*区文化产业主要由印刷复制业、文化娱乐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等行业构成,文化产业机构数470个,分别是印刷企业198家,其中包装装潢印刷企业81家、一般印刷企业55家、复印打字店68家;歌舞厅45家,游戏厅33家,影剧院12家,剧团5家;网吧50家;书店65家,音像店62家。2008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21.9亿元,比07年增加了10.8亿元,文化产业占*区GDP比重达到3.7%,全区132个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当中,三星级达44家、二星级达76家。除阳山镇实行分步建设外,其余各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体站,室内面积均达到或超过2000平方米。目前,*区共有各类文化企业近470家,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文化产业体系渐趋形成。

2.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传统行业依然强劲。以新闻出版、阳山桃文化博览园(包括旅游文化养生社区、温泉度假区)、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初具规模,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休闲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3.载体建设突飞猛进,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近年来,*区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载体和平台建设突飞猛进。成功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无锡*”、“中国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首届社区文化节等大型会展活动。2009年,该区还将举办第二届运动会、建国60周年系列文化体育活动。

4.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发展优势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由国资、民资、外资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文化企业积极进行市场化运作,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日益结合,创新创业氛围渐趋浓郁。*区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场化运作、高新科技运用、自主创新带动等优势。

二、*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差距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区科学协调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规模偏小,对GDP的贡献不足,特别是创意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区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冶金、机械、纺织等行业,文化产业底子薄,传统文化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手段也比较落后,在艺术创作和娱乐设施等领域应用高科技的能力有限,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2.产业规模效应不够。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还呈现出小而散的状态,特别是民营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小规模的经营状态。目前,上规模、上档次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文化产业集团太少,尚未形成有实力的支柱性文化产业,如何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培育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文化产业门类还值得研究。*区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太小,对全市GDP的贡献尚不足,文化辐射力更是有限。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文化产业总体还属于弱势产业,还缺乏市场的竞争力,与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文化产业发达城市不能同日而语,即使与青岛、大连、长沙等城市比,也有明显的差距。

3、扶持政策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强。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目前也是弱势产业,需要在发展起步阶段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虽然中央和省市都有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够系统完整。二是有些文化产业政策还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实到位。三是有些文化产业政策,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这些都是影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创意运作人才紧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支撑,尤其是高素质的领导和管理人才、专业艺术人才、经纪人才以及科技人才。一方面,各门类文化艺术生产人才短缺,特别在数字网络等科技含量较高和需要综合性人才的领域,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引入文化产业十分有限,导致文化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不高。另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开发、推广等经营人才也十分匮乏,而懂专业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文化产业企业迫切希望提供人才培训社会化服务。

5.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文化投资体制主体多元化不够。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主要以财政拨款、宣传文化基金投入为主。而企业、社会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则由于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产业政策不稳定,频频受限。目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还是自身积累,迫切希望开拓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扶持或奖励,同时在税收、水电价格、土地资源等方面提供优惠。

三、对进一步发展*区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目前,*区的文化产业有许多优势,比如经济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文化产业发展仍有许多瓶颈和问题需要突破和解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

一是制定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出台包括相关配套政策在内的文化产业政策,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二是加快培育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特色基地。三是加强规划导向,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产业导向、形态布局、项目设计、实施步骤、发展举措等方面,将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使*区文化产业走上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加快完善我区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制定并完善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是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应抓紧梳理现有的地方法规政策,完善相关的文化产业经济政策,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对新兴文化产业和符台高新技术条件的文化企业等的税收支持,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对新兴文化产业和符台高新技术条件的文化企业等的税收支持。其次,努力营造较好的投融资环境,放宽社会资金进入限制,特别是优先允许内资、民资进入。第三,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在投资上保证相应的扶持力度,建立相应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一样,都是资金、人才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有效的融资机制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培育面向市场的文化产业运行主体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加快培育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文化企业主体。主要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社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文化产业领域,在已逐步放宽准入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搞好服务,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并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对于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运行机制好的文化企业,不管是什么样的体制,都应给予重视扶持,促使其尽快成长,增强竞争力。

(四)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

1、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培育引进文化企业家。二是培育引进文化创意人才。三是培育引进文化经纪人队伍。2、做强市场主体。鼓励和扶持文化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集团。3、做优展示平台。积极构建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崭新平台。继续办好阳山桃花节、阳山桃文化博览园,发挥区会展中心的功能,挖掘玉祁礼舍古街的人文旅游资源,不断提升*区文化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