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下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下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动力和目标。创新是未来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拓展就业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和创业对于教育来讲是同样重要的,所以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进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探讨了在创新和创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和竞争力现状,发掘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教育策略,力求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出一条捷径,进而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引言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取决于就业能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关系着高校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常态化特点,但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要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这也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围绕创新和创业开展相关讨论,分析了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

一、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尽可能确保专业知识教育质量,引入全新的理念,并且传递给学生,全面地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简单来讲,在目前社会环境中,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和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理念来指导学生,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就业能力的基本情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彰显出的各项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适应岗位,大学生在就业时,通过职业目标和技能,可充分地反映个人能力。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也非常注重创新和创业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应当进行改革,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地推进创新和创业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全面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最终保证高职毕业生成功就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20世纪末,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了,并进行了相关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进入21世纪,国家也在不断地探索职业教育,加强了创新和创业教育。在2014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新的创业方针,并将其提升到了战略发展高度,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掀起了巨大的创业浪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府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但实施需时间

由相关报道可知,我国当前的情况是缺少高级技工,人员缺口为2200万左右,国家也十分重视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改革来推进职业技工人才的培养,从而扭转我国高级技工人才不足的现状,满足我国升级和转型需求。2017年,国务院颁发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意见,特别强调了教育综合改革问题,还将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引入产业融合中,这极大地推进了职业院校的改革。在2019年的1月,国家又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二者是不同的教育模式,但地位是相同的,将职业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突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也鼓励技术人才通过技能提高待遇,尽可能帮助职业院校毕业生缩小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差距,使其享受同等待遇。2019年中共中央根据教育现代化布置了多个战略任务,包括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优化我国职业教育的结构与布局;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帮助高等学校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使教育治理体系突出现代化特点。

(二)学校不断深化改革,但结果需检验

为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应当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和创业人才,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第一,明确办学的基本定位,更好地增加实践方面的投入。通过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可以建设一些实验室和设备,全面地推进产学融合,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实践和操作能力;将实验充分地引入企业,把课堂搬到企业,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深化改革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本领,减轻结构性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通过缩短试用期等方式,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效率。第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资源平台。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积极合作,主动出击,与条件相符的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创新创业等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源,引入专家授课;针对地方单位、企业和政府机关组织岗前、在职、继续教育等培训,最大限度地彰显优秀教育资源的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第三,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全面推进改革。深化创新和创业,要重视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一些必要的实践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充分地结合个人兴趣、专业特色,主动地创立企业,锻炼自己的管理与合作能力,并且在实践中科学应用专业知识。基于不同认识,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狭义,即创业成功者,基于教师的引导将企业发展壮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即便学生创业失败了,也能得到经验,丰富发展阅历,开阔发展眼界。而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失,缺乏创业意识,无法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培养创新人才的质量需要接受社会检验。

(三)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内生动力需要不断增强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足,高考分数低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不喜欢学习等,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如果不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将会对其学习和职业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利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目前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所以生源质量偏低。社会对高职院校认可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弱,说明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尚需优化,竞争力亟须增强。

三、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对策

“双创”教育源于西方,热于国内。在进入创新创业教育2.0乃至3.0时代的今天,需要根据学校特色与地方特色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开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突出高职院校就业优势,这也是当前人们都比较重视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非常复杂。在开展教育时,无法借助短期性效益如毕业生创业人数、孵化园的数量等评价教育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大部分在若干年以后体现。高职院校在评价教育效果时应尽量防止出现短视行为,避免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促使全体学生都创业,而是对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创新可以充分地激发创业,创业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就业,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同时也扩大了职业院校的生源。创新创业教育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满足自身要求的教育,创造办学新特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打破思想束缚,探求新的模式,创新教育体系,寻求与企业的深化合作,共同创立产教平台。第一,职教发展定位倒逼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框架,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也更加明确了,还对专业和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培养复合技术型人才的模式。这些发展目标均需要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围绕这个目标创新教育体系。第二,培养职教人才目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需根据专业特点培养人才,全面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联合地方、企业开展协同教育,设置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

(二)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创建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并未针对学生的个体需求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面对的是所有在校学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加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相关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这也是未来改革的要求。高校培养人才通过专业教育实现,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和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打造合理、科学的创新特色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形成创新意识。首先,每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需设立关于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课程,按企业的实际需求,分析专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和特点,帮助学生系统、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其次,公共基础课程需融入关于创新、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加精确地定位市场。最后,就业指导应当融合创业教育,加入企业和行业发展当中,创新职业教育内容,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丰富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

(三)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求教师不只为学生系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这部分知识。培养优秀学生的前提是专业教师的合理指导,因而要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队伍应当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进行多样化队伍建设,包括教师的专业、年龄和学历等。要想提高教师水平,就应加强相关的培训,积极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职业经历,积极参与企业活动,把握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要进行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其次,要定期邀请一些优秀的企业人员,开展创业方面的培训,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来到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详细讲解日常工作内容,在案例当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模拟真实创业情境;安排一些企业专家传授相关的创业和创新经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最后,学校严格考核创新创业教师,保证师资队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四)构建实践环境和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教学基础平台、模拟实训平台和实践综合平台。其中搭建基础教学平台,一方面,通过设立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训练学生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活动时,逐步提高自身的创业水平。建立模拟实训平台需紧密联系实训课程内容,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同时在寒暑假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创新创业热情。高职院校应建立专用场地,如创业孵化园和实习基地等,并配置相关的公共设备,为创业教育提供条件。此外,还要建立导师指导工作室,为学生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

(五)做好职业规划,开展心理教育

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行动以目标为指南,大学生确定目标并实现规划之后,才可以对学业与职业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基于短期目标分析是指学业规划,而从长期目标分析是指职业规划。具体到学校,生涯规划过程相对漫长,重点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首先,要优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次,根据不同年级和水平的学生特点,科学地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和创业服务。需注意的是,生涯规划应紧密联系后期的就业教育。同样,就业教育也要不断丰富内涵,摆脱形式、谈技巧等的局限性,升华至人才培养方面,这也是创新教育的重点内容。最后,我们在就业服务方面强调前瞻性,预判市场可能发生的改变化及遭遇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应对未来的准备。

2.推进择业心理教育

择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时常出现由无法适应心理定位引起的就业失利,如有能力却对竞争胆怯,过高评价自己,或者在择业中由于工作环境、地理因素等引起的失败。因此,要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开展相关引导,强化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社会需求锻炼学生个体素质,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要科学开展健康的责任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六)提升综合素质,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变化发展由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共同作用,外在的矛盾也可以称为外因,内在矛盾也可以称为内因,外因主要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主要指的是事物发展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也不例外,学校搭建资源平台,提供大的环境,增强师资力量,开展课程改革、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外在条件,帮助学生提高市场竞争力,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也决定着职业院校学生找工作的成败。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基础差的问题,而且学习能力也相对不足,学习习惯有待改变,但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高职院校大学生既要正视自身不足,又要勇于面对困难,正视问题在于更好地解决问题,切勿自暴自弃。因此,首先,学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自身的缺点。还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认识到自己基础薄弱,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改正。大学生在校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不是都和以前高中基础有关,学生可以将简单的课程学懂弄通,稍微难一些的课程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好基础。其次,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高职院校的学生重在知识的应用,贵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再次,丰富课外活动,提升综合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暑期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等,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开阔视野,还能了解民情国情。最后,树立正确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地进行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有正确的观念,积极利用政府的创业福利,把握机会,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要精确分析与定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结合市场导向和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围绕创新和创业,积极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始终穿插就业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为将来的创业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旭阳,徐朝东.精细化管理:从创新创业教育破冰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4):54-59.

[2]游明伦.学科缺失:高职教育专业内涵发展之“短板”[J].职教论坛,2018(9):6-14.

[3]陈旭阳,陈松.大学生异质化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创业团队的中介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6(8):222-228.

[4]孙兰军,王慧琰,勾仿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中国培训,2018(9):39-40.

作者:尹鹏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