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上层建筑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建构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能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持久的精神动力,也是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企业如何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双重挑战中突破困境、脱颖而出,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新时代

一、中国企业文化内涵界定

企业文化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社会风俗、历史传统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内涵诠释。中国也形成了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和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倡导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的能够促进国家、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则。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求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其价值观和发展目标要自觉以促进国家发展为最终导向。要求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和落脚于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企业文化就是在满足以上三个要求并实现发展中形成一套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和践行的准则,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等意识形态。它有效凝聚全体企业员工的力量,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灵感。

二、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兴起于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和企业界对于日本崛起的经济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时间比较晚,建设起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比较低,但是近几年企业文化建设局面呈现良好的态势,各大企业如格力、阿里巴巴、联想、华为等,纷纷建立起了适应自身发展与市场变化的企业文化,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源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实践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一)欠缺物质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走进企业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企业的办公环境、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是决定企业第一印象的关键所在。企业对待员工的物质奖励也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给予员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是企业留住人才并让员工得到满足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条件。然而,当前中国国内很多企业一味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物质文化的建设,企业办公环境缺乏舒适性与美观性,办公设备陈旧,办公条件简陋。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员工利益,对于员工物质上奖励的力度不够,导致员工没有归属感、频频跳槽,企业内部缺乏凝聚力等问题。因此,变革企业物质文化,搞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企业内部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提升员工福利等是企业当下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精神文化的形成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前景较为暗淡,存在寿命一般也较短,缺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造的动力。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能很好地建立或者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当前,企业精神文化的构建缺乏正确的理论支撑,员工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是造成精神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很多企业领导层面不重视企业精神面貌的塑造和对员工价值观的培养,员工缺乏正确的企业文化价值引领、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理念,只重视个人利益,不关注企业整体的发展和价值的凝聚。这样一来,必然造成企业人才流失和发展受限等问题的频发。

(三)制度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有效保障企业正常运作,维持企业生产秩序的行为规范与基本准则的集合。“中国每年约有100多万家民营企业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大约60%的民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当在5年内被淘汰,大约85%的民营企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在10年内消亡①。”当前,中国部分企业制度在实施上存在问题,例如制定制度多而繁杂,导致部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引起企业危机。还有部分企业制定的制度与企业运行的现实相脱节,没有针对性,也缺少实践根据,无法真正落实。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②。”还有部分企业的制度在设置上缺乏科学性,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高,导致企业制度建设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还有一部分企业制度缺乏员工认同度,没有将企业职工的生理、心理需求考虑在内,因此不能得到企业职工群众的认同与践行,难以长期坚持实施。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突破困境、解决难题、实现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上所述,当前中国部分企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文化建设失去支撑,员工的价值引领出现空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任何实践都需要正确的理论为其保驾护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能为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当前,中国部分企业受到国外功利主义和经济效益致上思潮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将企业的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忽略企业文化建设、逃避社会责任等错误的价值观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认同和践行的价值观,也是企业应秉持的价值理念,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公正、和谐、自由、民主等”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点和理论优势,同时也为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内容支撑。培养“四有”新人是新时代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企业作为中国重要的社会组织承担着一定的培育合格公民的重要责任。要让员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公民素养,从而形成崇高的企业伦理道德风气。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

在现实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企业的意识形态引领工作,让企业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的价值观引导。

(一)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力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需要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渠道,载体是思想的承载者,渠道是保证观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企业要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本企业文化构建的价值引领。在当前的数字化大媒体时代,网络已经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据研究表明,中国网民每周平均上网28个小时,网络时间已经占据了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刷微博、刷抖音、看微信蔚然成风。因此企业要重视对网络宣传阵地的占领。同时,注重线下活动的展开,这是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理论培训、读书交流、文艺汇演、公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线下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使其在企业内部落地生根。此外,企业还应该树立榜样、重视典型,在企业内部实行奖励正面、惩戒反面的措施,主动引导企业员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和坚定信仰者。

(二)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层的带头作用

一个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每一个企业员工。企业领导者需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国内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承担意识以及民主公平的精神;并充分发挥个人的带头作用,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个人行为,以实际行动为员工作榜样,带动员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先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企业领导人要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崇高使命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制可管,以此在企业内部彰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帮助全社会形成公平正义的良好、和谐风气。

(三)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优势”的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的构建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企业领导人的独角戏也不能靠个别或者部分员工的努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要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实践。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员工认可和自觉遵守的文化制度。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以提升员工道德素质和集体归属感为落脚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永续动力。第二,要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企业文化引领并不意味着要同化或者消除企业自身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每个企业有其独特的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优势等。因此,在企业制定文化目标时,在坚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前提下,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挖掘企业内部文化资源以及地域文化资源,推进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构建相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世杰.十年磨一剑———中信实业银行沈阳分行企业文化建设探秘[J].辽宁经济,2005:(09).

[2]周丽影.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158-159.

[3]蔡中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18(02):38-41.

作者:王积甜 何金霞 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