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管理文化下学生管理意义和方式

企业管理文化下学生管理意义和方式

摘要:近年来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对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表明:毕业生由于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难以较快融入新的企业环境、甚至对用人单位产生种种抱怨而遭企业辞退或自行离职;企业对毕业生也有诸如工作责任感不强、职业精神缺失、对企业的忠诚度较差、缺乏团队精神等不满意见而导致企业无法引入满意的人才。企业用工缺乏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经形成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则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业;企业管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口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加快建立新的人才开发机制,促进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才能和体现人的价值,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新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近年来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对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表明:毕业生由于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难以较快融入新的企业环境、甚至对用人单位产生种种抱怨而遭企业辞退或自行离职;企业对毕业生也有诸如工作责任感不强、职业精神缺失、对企业的忠诚度较差、缺乏团队精神差的不满意见而导致企业无法招到满意的人才。企业用工缺乏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经形成明显的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则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将企业管理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原因

以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强调人才对企业对社会的被动适用,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很少会考虑学生的创造性,缺乏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如今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已经不再适应当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一)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

如今的大学生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已经是当今教育热点以及社会评论不可回避的事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由于成绩的原意在高考报填志愿时受到较大的限制,使许多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读,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来源于学习能力和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下的高中毕业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认为升入职业院校学习是家长所逼、老师所迫,觉得即使来学习,也是为了敷衍家长和老师。这一点,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个人主义心理较重,缺乏组织纪律性

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中国父母对独生子女“爱”的方式不能说都是错误的,但是,由于“溺爱”而导致的独生子女问题已经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有多少学生,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自立,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个人主义心理较重、组织纪律性较差。

(三)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都憧憬丰富多彩、无忧无虑,不受约束、不受管制的大学生活,好像觉得只要跨过了高考那个门槛,就已经能驰骋职海、独挡一面,甚至是已经成为国之栋梁,已经高枕无忧了。他们宁愿睡觉、看韩剧、打游戏,也不愿意将时间用在学习上;加上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职、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课、恋爱等,这些丰富的生活内容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二、将企业管理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学生培养过程中将企业管理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将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要,迫切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要不断改革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可以采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拓展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校内受到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在学校教学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是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这就必然要求毕业生要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文化,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难以较快融入新的企业环境,并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甚至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产生种种抱怨,而用人单位觉得毕业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而无法继续使用。两者之间的磨合阵痛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管理缺乏了解与认同,是产生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塑造作用。校园文学对学生的影响重大,优良的学风、校风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引导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制度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院要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要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同相辅相成,营造职场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大有好处。

三、企业管理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途径

(一)导入企业的管理架构,培养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

职业教育本质是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很明确,是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中引入企业管理对学生尽早适用企业管理有好处。在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比如可以设立“经理—主管—员工”的管理架构;在学生成绩的评价和奖学金的评比中可以才有工资奖金福利等类似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使学生产生竞争压力,有压力才有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相互竞争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成长。职业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企业认可的合适人才,关键环节是人才进入企业能不能快速适用。引入企业管理架构进入学生管理中,可以使学生更快了解企业的环境与特点。加快校企合作的重点在于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要始终保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管理制度、教学方式最好可以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课程内容方面及时补充新技术、新知识,关注行业的发展。

(二)在日常管理中强化行为的规范管理,培养学生的遵章守纪以及服从意识

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导致许多学生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这与学校的校园环境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必须在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心中树立起制度的权威,培养学生对制度的敬畏、信任,进而自觉拥护、遵守。严格敬畏和遵守制度,是高职院校学生所必须具有的素质,这点对学生尽早适用企业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文化”,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管理文化的教育

学校应积极探索优秀企业文化与先进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拓宽知识视野,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例如,学院可以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初体验”系列活动与“企业文化大讲堂”活动,通过这个平台,使学院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用人单位,使学生尽早地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熏陶,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早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学生提前模拟企业岗位作业、模仿员工生产、扮演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角色,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使学生提前预知企业的岗位实况,了解企业状况,使教学内容形成与企业需求的情景化。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提前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促使高职学生了解熟悉企业文化的精髓,感受企业劳模和先进人物正能量,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以专业为平台,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职业技能,还要对职业理念、行业规范、职业道德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职业道德来源于职业实践,所以还需强化对职业内涵、行业准则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也改变着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应加强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培养职业情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全免费的职业院校,更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具有鲜明的特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由于起步晚、基础弱、层次低,存在着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究其原因,高职院校还没有打造出个性鲜明、联想丰富、高认知度、高价值感、高忠诚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强势品牌。新时期必须将企业管理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森,王劼.浅谈高职学生管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

[2]陈璐.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4(29)

[3]胡顺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

[4]罗志勇.高职院校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09(03).

[5]谢碧蓉,胡晓花,文锋.浅议电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电力企业需求的对接[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6]王巧文.科学化的管理与人员素质的提高———办公室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有力保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7]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破解高职校企合作“五大瓶颈”的路径与策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8]范正平,唐晓英.深化校企合作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4).

[9]鲜敏,郑翔,黄景广.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10]肖文婷.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彭艳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