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修养论文

文化修养论文范文精选

文化修养论文

文化修养论文范文第1篇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教师人格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学者的早期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入手,探讨教师人格(尤其是智力因素等)与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关系等问题。当前,国外教师人格问题的研究视角日趋多元,从早期的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视角发展为高等教育学、伦理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在我国,近20年来,从各类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专门论述到各种专业杂志对教师人格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均反映出教师人格研究资料的不断丰富。当前,国内外的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有关教师人格培养的研究将以帮助教师完善自身人格,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总的来讲,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表现、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着眼于共性,且从一般的意义上探讨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影响,而针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从文化“涵化”的角度来研究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及其作用的成果却极少。因此,极有必要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涵化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能力、气质、道德品质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人格魅力有真诚热情、乐于助人、想象力丰富、情绪稳定、善于自制、积极主动等品质[3]。它亦指美好人格所产生的巨大诱惑力和吸引力,并使受吸引者效仿和向往[4]。高校教师人格魅力是指从事高等教育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对大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5],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如前所述,其研究主题逐年日益细化,包括内涵、表现、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等内容,成果较为丰硕。

针对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而言,国内有关其人格魅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以“辅导员”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相关论文共计15054篇;而以“辅导员人格魅力”为主题的相关论文仅有136篇,总体情况如下:(1)2012年发表相关论文17篇(包括硕士论文2篇),其主题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管理和大学生人格养成的作用,及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与提升等;(2)2011年发表相关论文16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其主题包括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认知、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机理、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及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公信力问题等;(3)2010年发表相关论文18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它们主要涉及人格魅力的内涵和作用、提升途径及措施、人格魅力在思政工作及学生干部成长中的作用等;(4)2009年发表相关论文14篇(包括硕士论文3篇),其主题主要包含人格魅力的功能、角色定位、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等;(5)2008年发表相关论文15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4篇),其主题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作用、角色定位、培养途径及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研究等;(6).2007年发表相关论文5篇,其主题包括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等;(7)2000年至2006年共发表相关论文6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在大学生网瘾戒除中的角色定位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等;(8)1999年发表相关论文1篇,该论文只对政治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略介绍。

综上而论,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及大学生的思想诉求日趋多元,高校辅导员及其人格魅力逐渐被引起关注,相关研究日益深入和细化,尤其是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受重视。需强调的是,上述研究只侧重对人格魅力的描述,而较少以文化涵化为视角讨论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作用,这也正是笔者所要探究的问题。具体到辅导员人格魅力,有学者认为辅导员人格魅力主要是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影响”,改变大学生心理、行为、生活的重要力量[6]。其人格魅力的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情友善、关爱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志存高远[7],借用尼采的话,即“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一言以蔽之,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涵养直接影响学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涵化研究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在人类学研究中,它是文化变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两个或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是一种文化适应其他文化的过程[8]。实际上,在文化涵化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3种情况。(1)在涵化过程中,由于变迁力量过大,致使许多人不愿意接受他文化,从而产生排斥、拒绝、抵制或反抗现象。(2)在协调他文化与自己传统文化体系的过程中,由于协调方向的不同,其结果表现为2方面:一是逐渐失去本文化的特点而接受他文化的影响,成为他文化的一部分;二是产生与各自原有文化均不相同的新特征,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单一文化。(3)在接触、选择、采借的过程中接受某些文化成分[9]。辅导员通过工作和生活展现自身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即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其在涵化过程中接收、适应他文化,进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人格魅力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方式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大学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0]。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密切,可以说,辅导员人格魅力是高校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价值观念、认知观念等内容的媒介。另外,辅导员人格魅力还可以整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使之主动融入校园文化,进而促进校园文化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体而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涵化作用方式可分为以下3方面。

(一)以品德影响品德辅导员以提升自身品德修养为前提,以建立起与学生的互信关系为基础,通过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11],进而作用于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并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氛围。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受到学生的重视,成为学生效仿的目标,辅导员的诚信观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诚信行为对大学生践行诚信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辅导员讲诚信有利于促进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诚信校园环境的培育。此外,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也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而辅导员应先加强自身的团结互助精神,进而感召学生主动关心学院的事务、关心班级的活动、关注同学的冷暖,并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

(二)以行为倡导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等院校的管理也正逐渐进入民主化和法治化管理的机制范畴,尤其是学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而辅导员正是建设和营造“民主、公平、公开、公正”校园文化和氛围的重要参与者[12],其做事风格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绝大部分的学生。“身教重于言传”,辅导员通过加强自身行为处事能力,将“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适时向学生宣传和解释国家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向上反馈,切实落实民主治校;在学生干部选拔、各类奖学金评定、困难生认定和各种竞赛活动评比中,维护每个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实现和维护公平、公开、公正。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处事方式,势必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榜样示范,有利于营造“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以理念塑造理念在以往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侧重于制度管理,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塑造健全的良好人格。因此,“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成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所有高校教师的重要理念。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更是大学生的服务者、引路人,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新世纪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与需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创造并保持清晰的成长轨迹,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健全人格,完善自我[3]。总之,辅导员应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常规的教学和工作中去,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而影响乃至塑造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健康理念。

三、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培养途径

综上所述,辅导员对大学生及大学校园文化培育有着重要的涵化作用,因而塑造、提升和完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成为必要之举、当务之急。总体而言,辅导员人格魅力的生成和完善有赖于自身的理论学习、品德修养、实践锻炼,以及学校的培养机制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以自我学习塑造人格魅力辅导员人格魅力是自身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集中体现,因而,辅导员首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须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潜心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教育理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用知识和能力因势利导地给学生以启迪。

(二)以加强品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李岚清曾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尚的师德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样,辅导员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做到诚实守信、宽厚待人、谦恭低调。那么,如何加强品德修养?一是着重加强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品德、行为等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逐步进行完善;二是着重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工作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学识和行动去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激励。

(三)以实践锻炼完善人格魅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进而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辅导员亦是如此。当前高校辅导员大多较年轻,工作经验较为有限,因此他们亟需加强实践锻炼,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累积经验和提升工作能力。一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社会活动等,以增加阅历和保持创新力;三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心为学生服务,躬行实践并以此教育、感化和引导学生[14]。

文化修养论文范文第2篇

1.1画中有诗

中国的古诗词是以只言片语传达出一幅形象的画面,字字凝练,处处生机;中国画则寥寥数笔勾勒起大千世界,气象万千,天人合一。此二者都是以少寓多、以简寓繁。鉴于艺术的相通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则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造诣追求,使自己的作品除了具备炉火纯青的表达技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学积淀。题画诗是诗人在画中融入了诗的感情,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大部分题画诗是画家在作品完成之后为抒发画中意境所赋的诗。题画诗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艺术特点和风格,而且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把文学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将诗和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美术作品在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诗中有画

诗体画则是以诗歌的内容,意境为题材作画,把语言艺术再现为视觉艺术。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抓住了诗人在构思诗篇,斟字酌句中微末动态的一刹那,把李白豪爽洒脱、浮想联翩的神态勾画出来。着墨虽然不多,却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好的诗词不重絮言,寥寥数字便是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创造出一片和谐统一的意境美。“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古诗词与中国画,作为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两类典型代表,都能较集中的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本质。领略二者优美的意境,钻研中国古典诗学画论,探究二者的根源,无论是直观感受还是冷静思考,你都将获得一种强烈而相同的印象:中国诗画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形态各异但本质相同,殊途同归。

2论文总述

我曾有幸看到这样一段话,仔细体味咀嚼,越来越觉得是至理名言,这段话是这样的说的:“诗文书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然成家尚不从诗文书画起,要从做人起,自身心言动,本末始终,自己打定主意,做个什么人,真积力久,自然成就。”确实,既然选择了研习中国画,就要有一种“板凳一座十年冷”的准备。陈绶祥先生认为,“对于画家素养最值得重视、最直截了当的要求,应该还是读书、写字、作诗、作文和郊游了”。读万卷书等于行万里路,内外兼修,积淀深厚,自然会赋予艺术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样艺术表现才能有感而发,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才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画面。国画研习者自身的文化自觉为国画的振兴提供了保障,研读深奥的中国传统文学,心追手摹经典画作以继承笔墨画法,经年之后,最后一定会实现读书明理、阅历事故、学问深厚,画境超凡的境界。历史上许多国画大师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东晋画家顾恺之曾提出了“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他认为传神离不开写形,神是通过形表现出来的。南齐美术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更是对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做出了理论论述。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也说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造型作为一种移情的媒介物,是创作过程中感悟对象时所产生的视觉形象,“不似之似”这个形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审美观念的产物,在艺术作品表现中,意象造型是情感的体现,没有感情的投入也就没有艺术。

3论文启示

在整理论文的同时,由于翻阅了大量资料,心里颇多感触,特总结如下:

3.1对生活与造型的认识

研习中国画一定要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审视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理论上的升华。生活中,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关键看如何取景、提炼以及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一棵树、一束花、一个人、一只动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对象,生活中那些我们经常被我们看见的却不留意的感动,被优秀艺术家们捕捉到了,才有了优秀艺术作品的问世。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看见开得娇艳的花朵,会考虑色彩,看见集市上的人群,会不由自主地考虑组合以及节奏。看见一大群觅食的羊群,会考虑生命的意义,斟酌创作题材。当然,这一切必须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而且对艺术的探索之路的方向必须是正确的。

3.2对创作与修养的认识

文化修养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文化修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创性

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要广泛大量的浏览或阅读近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和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如中国外语。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语言与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话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通过广泛的阅读使自己了解目前学术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弄清楚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及其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如:这一领域已完成的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该领域的主要发现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等。为了帮助毕业生选题,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组织部分教师为该院英语系的03级毕业生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和建议。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选题:

1)教学法方向: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尝试。2、论需求分析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作用。3、在英语学习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培养。5、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6、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7、初中英语的课堂提问技巧。8、教师的信念对教学的影响。9、交际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0、在中学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意义及方法。

2)英美文学方向:1、论《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2、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3、哈克贝利,费恩的民主精神。4、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5、谈对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格的共性认识。6、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7、《失乐园》的主题探析。8、浅谈感伤主义的形成史。9、“简爱”的艺术价值。10、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3)翻译方向:1、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2、商标名称的特点与翻译3、电影片名的翻译4、汉英公示语的翻译5、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6、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7、从文化角度论汉译英中的变形与求信8、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9、汉译英中不同社会文化信息的转换10、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英汉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4)写作方向:1、汉语主题化句型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2、英汉句式表达之比较。3、英语写作篇章结构之比较。4、英语书面表达之母语迁移现象的分析与对策。5、阅读技能与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6、英语修辞的不同倾向。7、英汉名词性人体隐喻之比较。8、英汉广告双关语的修辞特点。9、汉语“双声”与英语“头韵”的跨文化差异。10、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此外还有语言学方向、英美国家与文化等六个方向的众多选题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

2、拟定题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通过浏览阅读文献,作者会获得一定的灵感和启发。结合所提供的选题方向和建议便可拟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了。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你所拟定的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能反映该学科领域较为前沿的发展。如。“汉英双宾语结构差异的认知研究”。“英语双宾语结构的句法研究”。“英汉词汇概念差异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等。但拟定好题目还仅仅是一个研究的理想,能否如期完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不仅浪费时间,更会丧失信心。所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首先一定要估算完成论文所需要的时间。如该选题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一学期,则应认真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因为课题完成占用的时间越长,作者就越容易失去耐心和兴趣,同时也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其次,还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拟定的题目是否适宜。题目过大,任务过多都是不可取的。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英语写作与修辞教学策略研究”等题目就太大。覆盖的内容也太多。因为纷繁复杂的题目往往不易突出研究的重点,而且还会使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毕业论文是展示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一定要严格地把好这一关。做到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发掘。并有所创新。最后。完成论文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也都是作者事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对待写作中的选题。把好这一关对后期论文写作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论文的组成部分及要求

一篇研究性论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份:

1)中英文标题。一篇论文必须有中英文标题,而且一定要注意其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如:英语学习中接受技能与产出技能的相关性研究(Astudyofthecorrelationbetweenreceptiveskillsandproductiveskills):如果把“英语学习中”死译成(AstudyofthecorrelationbetweenreceptiveskillsandproductiveskillsinEnglishlearning)。则英文题目即不简洁、不利落,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因为汉语的“英语学习中”泛指包含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英语的inEnglishlearning则容易理解为receptiveskillsandproductiveskills,甚至是thecorrelation或study的短语。表达狭义的学习活动。

2)中英文摘要。关于中英文摘要也一定要注意其内容的一致性。一般来说论文摘要都要求用150-200词来概括全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发现等。

3)正文的构成。正文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在实证性研究的论文中,其正文常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导言。引言或导言是导人本项研究的背景、理由,通过对重要文献的归纳总结、分析、批判,找出要研究的问题。理论框架,背景。理论框架或背景主要是简述本研究构建理论的大背景,如,是形式句法学还是功能语法学,是UG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还是心理语言学背景的二语习得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关于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程序的描述。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收集数据的步骤、分析数据的方法、获得的数据。或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图、表等展示关键性数据。结果与讨论。它是用数据来证明文章提出的观点、假设,并结合他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和发现进一步分析本项研究所获数据的含意。陈述事实、推断关系等。结论。结论就是归纳全文论证的要点、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研究问题及方向。

4)文献资料。在这一部分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文献必须写在参考文献中,文章中没有出现的文献则不能放在参考文献中。另外,文献资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它既可以是国内的期刊、杂志、书籍。也可以是国外的。另外,教育部印发的一些文件也可以作为参考。同时我们还可以去网上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最新的资料等。

论文写作的要求有很多,其中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1)少用“我认为”、“众所周知”等主观评价的词。更不要用未注明来源的引语。如“有人说”、“一位著名语言学家曾经探讨过”、“功能语言学认为”、“二十年的二语习得研究史显示”等。

2)要旁征博引。但不能生吞活剥。东拼西凑。

3)注意文章的简洁性。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4)区别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一手资料直接引文:如引用的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则用引号,并注明来源及页码。一手资料间接引文:如果是归纳他人观点。解释性地引用他人的成果,则不用引号,也不需要注明来源。二手资料间接引文:如果是在阅读某人A的文献时发现被其引用的另一作者B也有值得引用的观点,则引用的方式为:B(1989)曾指出……f转引自A19951。这里要求A和B均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

5)避免无意剽窃/抄袭。有时候,作者将以前从某本书上学习到的观点、理论用于行文中,忽略了其来源。这就造成了无意剽窃。如“语言和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之分……”。这种广为引用的观点并不是普通常识。而是Chomsky(19651的著名观点,因而必须查找原文。注明来源。

6)在不剽窃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初学者模仿相关重要文献的格式、行文方式等。

7)不提出证据不足、想当然的观点。也不用“我/笔者认为”、“大多数研究者会同意这样的观点”等虚张声势的表达方式。

8)任何一个观点必须有来源,或者得到作者的论证。如“随着语句的进展,每个分句都会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帮助读者在心智中不断构建和整合一个逐步完整的认知世界”。如何证明这样的一个观点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4、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

原创性是科研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要写论文的大学生所必须了解的。一般的来说。综述性文章的原创性内容比较少,多为介绍他人的论述,少数内容为作者的分析和看法。综述文章适合于介绍国外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著作。综述文章又可分为大综述文章和小综述文章。前者覆盖一段历史的理论发展,后者仅限于某人某阶段的理论研究。写综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介绍他人尚未介绍的理论。目前国内此类文章较多,而且绝大部分的综述文章是“述而不论”。批判性的论述文章其原创的内容则有多有少。它的原创部分是建立在对相关理论的批判之上,它所提出的新见解必须论据充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实证性文章的原创成分最大。它一般是根据以往研究中出现的不足提出的一个新见解并加以证明,其中实证性文章又可分为:

1)分析性/推理性实证:将论点建立在语言事实及其分析上,重语言事实及分析工具。如比较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异同及其生成机制。

2)实验性实证:根据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新的观点或假设,设计试验方法,控制相关变量,收集有效数据并加以分析,并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证明文章提出的假设。如课堂paraphrase课文生词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文化修养论文范文第5篇

学报论文是科技成果的结晶,有巨大的潜在生产力,一旦应用于生产实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学报编辑必须把握办刊方向,坚持认稿不认人,不搞关系稿,人情稿、权势稿。从选稿、审稿到加工定稿,直至编排校对,每一个坏节上,都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这种共同创造。同时还要遵守编辑纪律,对文稿处理意见保密,并加强自身修养,甘当“无名英雄”,这是对一个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的严峻考验。其次,学报编辑在对稿件的加工润色、对稿件校对工作程式中的奉献精神体现了职业道德。学报质量的优劣,学术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状况和作者的水平,在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是论文作者与学报编辑人员共同创造的成果,学报编辑工作是科研工作的延续。而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学报的出刊质量。编辑工作往往是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也是不被人们所看到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就更难认识到其工作价值,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具有较高政治水平的编辑人员才能完成学报的高级创作,才能在工作中坚持学术性,才能真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在马列主义的思想高度,对稿件加以选择取舍,才能严把稿件的质量关。对于每篇稿件,对作者来说是成品,对编辑来说还只是“半成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读者的要求,帮助作者将“半成品”加工成合格的尽可能完善的精神产品,甚至成为精品,这就要求编辑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第三学报编辑在自觉提高承担专业知识、掌握学术动态,并将其运用于编辑活动中体现了职业道德。高校学报一般均是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来稿往往涉及到许多学科,现代科学新知识、新理论又层出不穷,学报编辑不仅要掌握自身在编辑工作中所承担的某学科的专门知识及其前沿动态,还须了解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就对学报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稿件所涉及到的专业我们可能没有接触过,对此类稿件,我们应多与有关的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多向他们请教,还要参阅相关书籍,也要找有关专家认真审阅,再通过编辑加工,让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在学报上得以发表。对不够成熟的文章,也应耐心地将编辑、审稿人的意见告知作者,帮助他们修改补充,促进论文的发表。这样才能使学报充分发挥传播知识的功能。

二、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的途径

(一)提高学报编辑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公正无私的奉献精神

要办好高校学报,学报编辑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必须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更好地学习和贯彻出版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必须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必须完善编辑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强化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报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一是要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培养认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编辑处理文稿时,应按照“在质量面前稿件平等”的原则来决定稿件的取舍。对稿件应一视同仁,不论远近亲疏都应秉公办事,坚持公正原则,不徇私情、讲关系。二是应该廉洁自津,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应该自省、自爱、见利不沾,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努力把学报办好。

(二)审稿工作中严格执行出版法规,并注重对科研人才的培养

高校学报编辑应认真学习贯彻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6和5出版工作者管理条例6,并认真贯彻执行之,对一些敏感性的政策问题,包括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等,以及名誉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版权和著作权等都要特别慎重。来稿若发现有违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或发现与这不合适宜之处,要及时反馈给作者,要求其进行改正。同时,编辑要充分尊重作者对信件的发表权、署名权、著作权、修改权等权利。另外,学报编辑应积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多写稿、写好稿,在组稿过程中,千方百计组织那些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高作者在专业内的知名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加强自我学习人们往往可以在学习中使心灵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