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价值论文

文化价值论文范文精选

文化价值论文

文化价值论文范文第1篇

文化因素是任何经济活动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正如美国的丹尼尔·贝尔所说:“为经济提供方向的最终还是养育经济于其中的文化价值系统”。文化价值系统包裹的是人在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道德水准、精神品格、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活动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认清这一点,对于经济活动本身非常重要。由此出发,我们有必要将中国证券市场纳入文化的分析范围,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文化因素的长短优劣及其作用影响,扬弃某些负面因素,在已有的积极因素基础上重构中国证券市场文化。

一、庄股时代的庄家文化

庄家本是用语,指中某一局的主持人。而股市中的“庄家”则是一个模糊概念,主要指通过大量资金进行证券买卖的机构或大户。机构大户之类的庄家除私募基金外,还包括哪些?我们不妨引用两段话。1996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中指出:“一些资金大户利用股市飙升和散户跟风,频频坐庄,轮番炒作。这些大户多属国有企业,凭借其地位、关系,呼风唤雨,牟取暴利。”2000年10月《财经》杂志登载的《基金黑幕》“庄家之变”一节在叙述了君安谢幕后说:“证券公司庄家们并未就此蛰伏,只是手法更显‘高明’。在任家眼中,证券投资基金未始不能被利用为做任程序之一环。此次《财经》披露出证据的诸多证券投资基金,也颇多庄家气了——庄家不会消失,它们只是前赴后继。”

正是庄家们的前赴后继,才使得庄股绵延不绝,乃至人们将中国证券市场这10年称之为庄股时代,在这庄股时代,却又生成了一种文化——庄家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表征,股市中出现频率最高、构词能力最强的是“庄”字。以“庄”作为中心词构词的有:长庄、短庄、强庄、悍庄、大庄、小庄、老庄、新庄、善庄、恶庄、黑庄、笨庄、蠢庄、臭庄、官庄、坐庄、做庄、撤庄、逃庄、弃庄、爆庄、庄家、庄股、庄网、庄托,等等。这类用语常指庄家在股市中的资金实力、操作手法、做盘技巧、运作时间、成败盈亏及形象类型。每一个词语似乎都在陈述一个故事。这些故事经典的有:中科创业是如何崩盘的,亿安科技是怎样炒上一百元的。中科创业的故事很“精彩”,庄家是曾为文学青年的吕梁,他的合作者朱某事先收集了康达尔(中科创业的前身)90%以上的流通筹码,吕梁组织机构资金接过了朱手上50%的筹码,随后又编织了“中科系”庄网,“网”进了中西药业等七、八家上市公司,参与“庄网”炒作的机构有数十家,动用资金数十亿,而这数十亿资金大部分是通过循环使用股票质押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中科系崩盘后,留给银行的是大量的坏帐。亿安科技的故事则更“神奇”,一个原名深锦兴的4元多的股票,来一点“纳米”题材,炒上一百多元,于是乎庄家与上市公司弹冠相庆,新闻会开到人民大会堂。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庄家故事,在股市叙说着。而故事蕴含的是具有文化性质的庄家价值观念、精神品格、行为方式:以利为上,唯利是营,见利忘义,视法律为儿戏,将道德束之高阁;为图利,他们抛开股票的业绩与成长性,制造假题材,包装新概念,化腐朽为神奇,市盈率演绎成“市梦率”,成则腰缠亿金,败则贻害国家,而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中小散户。

更有意思的是,庄家运作已形成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张扬,西部剽悍,南方诡橘,北方凛烈。与庄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股评也形成鲜明的区域风格,有北方、南方之分,京派、海派之别。特征与风格的形成往往是文化的沉积,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庄家文化存活于证券市场的事实。

庄家做庄炒作股票,有三个条件:消息、资金、造势。消息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坦言:庄家厉害。不对,最厉害的是上市公司,没有上市公司的消息配合,庄家一点用都没有。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造势者则为新闻媒体、咨询机构、股评人士。于是,以庄家为核心,以上市公司、银行、新闻媒体咨询机构股评人士为羽翼的利益团伙产生了。为了团伙的利益,庄家与上市公司大搞内幕交易,银行将违规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入股市,他们肆无忌惮地违规或钻空子操作,沆瀣一气的做局投机,象中科创业之类的庄家乘机聚集几十亿上百亿资金操纵一个系列的股票,联手做恶庄。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证券咨询机构则摇唇鼓舌、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股民,引来无数中小散户落人圈套。

西方经济学者在解释华人社会经济现象时有“关系资本主义”的提法,我国也有经济学家警示:要警惕落入裙带资本主义的泥坑。以上所述庄家利益团伙行为,事实上是“关系”,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裙带关系本是中国文化中的落后传统,而在现今中国社会的实际生活与经济活动中,这种传统被承传并显示出非同寻常的重要性,证券市场亦不例外。庄家就是凭借上层、上市公司、银行、媒体等关系网络,得以在股市兴风作浪、呼风唤雨。可以说,“关系”,是庄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庄家文化是中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其生成是各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法制不备,有效制度与道德规范欠发达,这是庄家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国股市是在试一试的理念中诞生,是在摸索中磕磕碰碰前行,游戏规则尚未齐备,自利的闸门却已开启。有学者指出:我们在资本市场转型的过渡时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没有用一只有形的手来制裁、制止违规行为。1995年327国债期货风波庄家翻江倒海的折腾最终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关闭也使券商老大万国折戟沉沙,其罪魁祸首是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管金生也是因为327而锒铛入狱,但指控他的罪名不是违反期货交易规则,而是受贿与挪用公款,因当时没有证券犯罪的相关法律条文。然而,即使后来有了法律条文,诸如《证券法》,也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用,这就给违法违规者有了可乘之机。同时,中国股市并非世外桃源,现代文明社会的浮躁与喧嚣,功利与自利必将在股市得到反映,权力寻租、经济腐败、信用危机像病毒一样蔓延到证券市场。在一个道德规范不发达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又是一个少有的暴利场所,市场参与主体根本无任何免疫力抵挡任何病毒的入侵,所以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上带有浓厚的自利色彩并超越了法律规则与道德范式。

每一种文化都存在着价值评价问题,对庄家文化进行价值评价的结果是:它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消极作用与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市场参与者的股票买卖行为偏离了正常轨道。正常情况下,投资者买卖股票有一定的方向性,即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后再做出投资决策。但在一个庄家文化浸淫的市场,投资者已失去了这种方向性,信奉的是“股不在好,有庄则灵”,寻庄、跟庄、与庄共舞成为广大中小散户的市场行为。其二,庄股的暴利效应,衍生了人们希求速利、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助长了人们渴望财富的狂热情绪。因渴望财富而形成的狂热,正是股市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过度的泡沫将导致股灾,股灾则会导致经济崩溃。

庄家文化虽不是证券市场总体文化,却已成为危及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毒瘤,当予以扬弃。需要注意的是,扬弃的是庄家经年积淀而成的属于文化范畴的价值观念、精神品格、行为方式,而不是庄家本身。在国际资本市场,每一个股市都存在着类似庄家的角色,人称之为“坐市商”。用什么符号形式表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内涵。如果庄家自身来一次文化涅邡,变成按游戏规则运作的“坐市商”,带给证券市场的将是生气与活力。

二、文化重构与规范发展

从对庄家文化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中国证券市场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规范,必须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规范。而文化重构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文化重构并非全盘否定,推倒重来,而是对原有文化因素的激浊扬清,去伪存真。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中,精英文化曾产生过重大作用。在计划经济的80年代,一批在美国华尔街闯荡的富有远见的中国留学生回国与国内经济界的精英们为推动建立市场经济的证券市场积极奔走,他们执著追求与不懈努力的精神,终于催生了中国证券市场这个婴儿。而经济学界的理论智慧使证券市场破译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题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精英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忧患意识,如一些专家学者及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满与批评,正是股市忧患意识的表现。不满表明这个市场存在缺陷,批评是为了建设。市场在运转时、在前进中,要有人为之鼓与歌,更要有人为之忧与思。减否褒贬,声音不同,不仅不会造成市场混乱,相反,却可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发展。如果当初没有人将《基金黑幕》白之于天下,没有人深揭股市暗疮,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重典治股。这种深含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而又极具当代价值的忧患意识以及精英文化在证券市场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大胆求索的精神,将作为文化基因传承下去,亦将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文化重构的基石。

中国证券市场文化重构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关于这一点,管理层给予了充分关注并付诸实践,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但是,完整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法律条文,二是人们在行动中恪守规范。厘定严格的法律条文很重要,但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只有当人们将法律条文转化成实际的行为准则时,制度才具有了真正意义。而证券市场实际的情形是,一些黑庄、恶庄为了利益最大化,敢于在法律的刀口上舔血,敢于以身试法,内幕交易、操纵股市的违法行为公行于市。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是必须对那些违法者绳之以法,予以严厉惩处,以儆效尤,使市场主体有所畏惧而自觉守法。需要引起足够注意的是,惩处要及时,不要在违法事件发生后才姗姗来迟,监管要均衡,不要搞一阵风。惩处不及时,会影响投资者信心;监管一阵风,风声一过,沉渣又将泛起,市场也就难以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就在于它昭示了一种制度的文明,即在经济运行机制与规则中强调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正义精神,其主要表达形式是经济正义和社会正义。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同样存在着对正义尤其是经济正义的追求。

关于证券市场所追求的经济正义的基本涵义,引用学者的观点,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作如下表述:制度及规则公正、合理,维护投资大众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经济行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行为体现“经济人”与“伦理人”的统一。

制度及规则公正、合理,这实际上是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证券市场是一个最大的利益角逐场,在这个角逐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实力悬殊等原因,中小投资者始终是一个处于劣势地位的弱势群体,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应该成为制度规则制订的重要取向。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中小投资者的增多,管理层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已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来看,公正、合理的原则贯穿其中,明显地倾向于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但是,如前面所说,制度制定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切实落实,将纸上制度变成现实。

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可持续融资与可持续投资,而庄家过度的恶意的炒作,只会使股价偏离价值而畸形高企,产生大量泡沫,其结果是这个市场既难以融资又无法投资。世界证券市场的历史教训值得注意:1720年英国伦敦股市在“南海泡沫”后一百余年未发行过一只股票;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盘的结果是资本主义世界十年的萧条;1989年日本东京股市崩盘后十年未能发挥作用,大公司无法通过股市融资,券商纷纷倒闭。保证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做出真正负责任的、长期的努力,而其中基金和券商的精英模范作用尤其重要,如果基金和券商仍醉心通过内幕交易、暴炒股价来获取高额利润,将会阻碍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把市场的利益主体称为“经济人”,即最大化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人。因此,“经济人”的行为具有自利性。与此一致的是,资本追求自私。资本市场中“经济人”的自利与自私驱使其挟资本流连于股市,流连于股市的资本不断循环吞吐,使证券市场生生不息。但是,这种自利与自私若不加以恰当的引导与规范,就有可能被放大、被强化,从而有可能泛化为对证券市场的破坏性力量。上文所征引的伦敦、纽约、东京股市的悲剧,不能不说是投资者自利自私的极度膨胀、对财富的渴求达到疯狂地步而导致的结果。引导与规范,一靠法律约束,二靠伦理调节。法律是依赖国家强制履行,且是事后惩处,成本高昂。伦理调节是依靠伦理道德之手运用道德和正义原则、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来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通过人的道德自觉与自律来遏制白利自私的膨胀、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伦理调节可以贯穿于“经济人”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实现“经济人”与“伦理人”统一的过程。怎样将两者统一起来?中国有句关于经济道德的名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亦言:“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君子爱财并取之,人性使然,但必须循“道”。这个“道”,就是合乎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而证券市场的“道”,就是市场规则与市场伦理。市场规则要求“经济人”的获利手段必须符合法律规则,获利预期控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市场伦理排斥的是“经济人”为了利益最大化而不遴手段的行为,摒弃的是为了个人或小圈子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径。所以,“经济人”与“伦理人”的统一主要体现在经济行为合乎市场游戏规则,理性投资,规范运作,既利己,又要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证券市场的财富陷阱与暴利诱惑,要使“经济人”与“伦理人”统一于一体,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证券投资基金曾经市场形象欠佳,就是因为基金本身过分突出了“经济人”的逐利要求而忘记了作为“伦理人”应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关于基金的社会道德责任,人们已成共识,即保障股市稳定,分散股市风险。其实,何止基金未曾意识到自己的社会道德责任。道德失范,伦理无常在中国证券市场并不鲜见。可问题在于,连基金这样的市场精英尚且如此,又有谁去扛起正义之旗?

文化价值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黄河;文化;旅游;郑州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省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任务。中原崛起是区域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必须靠河南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的合力。

人们多年来习惯于说“中国有五千年灿烂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当我们在为“河南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经上下五千年”而自豪不已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要把昔日的灿烂变为今天的辉煌。

郑州作为中原崛起的城市之一,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全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郑州黄河作为国内九个黄河地域之一,由于其地处中原,“郑州黄河”更具有吸引力,郑州黄河的“悬、浊、荡、阔”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大禹塑像、“哺育”、象苑、黄河民俗风情苑、黄河碑林以及以炎黄二帝巨塑为主题的“中华炎黄坛”工程,构成了展示黄河文化的系列内容。郑州黄河文化如此醇厚,那么怎样弘扬黄河文化,如何利用黄河文化凝聚华人的向心力,提高黄河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中原崛起中郑州如何起到龙头作用,树立郑州的良好形象,增强黄河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黄河文化旅游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区是旅游的依托。离开文化谈旅游,只能走马观花;离开旅游谈文化,只能纸上谈兵。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旅游离开了文化,算不上真正的旅游;文化离开了旅游,只能是单调的文化。只有旅游依托文化,旅游才能如虎添翼、名扬遐迩。只有文化和旅游结合,文化才能进一步得到弘扬。有了景区,就有了旅游,但不一定就有了文化。因此,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成为所有景区要开发的重要工作和内容之一。以“河”为媒,以“游”为介,加大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全方位展示黄河的迷人风采,是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加快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郑州市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国家森林公署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大观和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有伏羲山、环翠峪、轩辕黄帝故里、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1400余处,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28项。丰富的地上旅游资源让郑州名扬全国,让河南闻名世界。这些都是以黄河为主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都有着浓厚的历史内涵可以发掘。可以以黄河为主开发黄河文化内涵,在合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将黄河文化资源开发成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特别要加大对炎黄文化、嵩山少林文化、商文化的开发力度,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提炼打造文化品牌、文化产业,丰富产业体系,让黄河文化成为郑州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郑州的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二、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品位

现代考古学证明,华夏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历史过程,北起大兴安岭,南到珠江上下,无论是黄河两岸,还是长江南北,都留下了众多的我们先祖生活、生产的足迹,正是这些密若繁星的文明之火,汇成了中华文明的滔滔巨流,也就是目前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中华文化“多源一体”的发展过程。就我国进入近代以前的历史而言,文化主体应是我们的先民们依托黄河所创造的文化,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黄河文化。

经过多年努力和开发,河南的黄河文化旅游向国内外游人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如歌、如诗、如画的黄河风情,生态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迎合了游客求真、求奇、求知的消费需求,并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文化资源是一块金字招牌。作为历史文化的黄河文化,应精心打造黄河旅游业的文化品牌和黄河历史人文资源品位,以迅速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黄河自古就有“中华民族的摇篮”之说,伟人也曾在黄河指点江山。那么游人来黄河看到的应该是什么呢?看到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人为全世界谱写的文化历史。其实,黄河的内涵远不止此,伟人游览黄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话题,我们应该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让游人看到黄河就想起伟人,想起1952年主席登上郑州黄河南岸的小顶山视察黄河,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我们要将与之有关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提炼出来,让更多的中华儿女感受这种精神,感受黄河文化的真正内涵。

三、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

文化又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才能有效占领国际文化市场,赢得国际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发挥其国际影响力。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黄河历来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种母文化发扬光大,怎样才能把黄河文化提升到生产力的高度呢?

1.用全局的观念充分认识黄河文化的联系性(海外华人提到黄河就想到了中国,国内人士提到黄河就想到了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持续性(海外华人众多,另外每年都有客家人到河南拜祖认宗,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力量),并提高到新的高度去认识,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黄河文化,发挥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增强黄河文化对全球华人的凝聚力,提高河南旅游文化的内涵。

2.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必须克服偶发性、个别性、低档性等弊端,而要成为社会性、持续性、规范性、系统性,并向高层次全方位发展。黄河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挖掘是其开发的前提,没有这样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开发后的产品就不能具有高档次,必须由各个方面的专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使开发工作扎扎实实,更具科学性。比如说以炎黄二帝巨塑为主体的“中华炎黄坛”开发建设就是黄河文化的典型。

3.黄河文化的优势,在以往人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文化优势,河南应该在发展工业、农业、商业的同时,加大对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抓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在抓经济,也就是在发展生产力,提到政治的高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四、提高黄河文化发展力

世界范围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又越来越表现出生产力的特征。作为黄河文化,他不仅具有历史性,更具有时代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快,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要解放和发展黄河文化的生产力,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发展黄河文化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坚持发改革开放统揽旅游业发展的全局,坚持将旅游业当作经济产业来办。

二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特别明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黄河文化作为河南的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有着很大的容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政府大力倡导这种民族文化,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各种产业才会更快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大黄河之旅”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说明了以黄河文化为依托的大黄河之旅切合市场规律,符合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方向。

四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方面,旅游行业今后要更加自觉地走在前列,因为旅游业比任何行业都更信赖自然、人文环境的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旅游业自身。超级秘书网

五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旅的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旅也是管理和治理旅游业的基本方略,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六是正确实施产业定位,搞好旅游创意策划、旅游形象与产业定位,是旅游业能否获得大发展的关键。在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大力扶植培育的同时,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特点突出黄河文化特色浓郁这一优势,我们将“黄河文化”作为郑州旅游业的主要内涵,围绕“河、文、古”作大文章。河:即黄河,搞好黄河风景名胜区重点项目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文:开发民俗文化、市井文化、食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古:即发挥商王朝历史悠久优势。

七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虽然几年来各个景区的基础建设和接待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和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文化价值论文范文第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讲仁爱,即待人要讲爱人之心。儒家以“仁”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仁”既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孔子说“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讲“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说“爱利人之亲”。“仁”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忠人之事、宽恕为怀等,充满人文主义情怀。二是“重民本”,即执政要重视“以民为本”,因为“民为邦本”。“民本”的理念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为君之本。所谓“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的相背决定执政者的宝座。二是民为官之本。所谓“吏”者,“民之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无报耶”?就是官员是人民雇来为其服务的公仆,你拿人民的薪水,怎能不思报答,好好为人民服务?三是民为国之本。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重社稷必爱百姓也”。三是“守诚信”,是讲做人要恪守诚信的底线。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本。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守之以信,守之以礼”。四是“崇正义”,要求社会主持公平正义,照顾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周武王曾向殷朝老臣箕子讨教治国大法,箕子的建议是推行中正公平之道,“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无党无偏、无反无侧就是天下长治久安的“王道”。五是“尚和合”,就是在正视事物之间差异和矛盾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协调矛盾。《周易•系辞》中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论语》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合思想为保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今天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六是“求大同”,即追求“天下为公”、“民胞吾与”的“大同”社会理想。《礼记》描述这种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倡导”“,三个倡导”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借鉴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民本”、“以和为贵”等思想。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鉴了儒家“天人合一”、“崇正义”、“隆礼重法”思想。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方面的品质,中心重在人的品格的培养、精神的塑造。这些无疑是我国古代关于人自身发展方面的精髓,至今也具有积极的教育和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有悖于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语讲,“俭以养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奢侈浪费、奢靡之风还屡禁不止。又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应该成为人们立身做人的根本,但毒奶粉、地沟油、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一些领域的诚信缺失现象仍然存在。再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但重利忘义、金钱至上、不尽孝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当代社会危机问题普遍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儒家的人文情怀对于消融人与人的冲突与矛盾无疑是一剂良药。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之道

文化价值论文范文第4篇

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产生肇始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当时西方价值系统以社会价值为基础,力图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秩序,进而体现出价值,由于西方价值观念将人性看作是人的天然属性,因此“,人,生而平等”,在西方文化中开始有意识地强调人的“尊严”,他们认识到理性的光辉,力求以对个人利益的尊重来完善社会,使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乐观与信念。因此,西方并不排斥对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尊重,例如:在17世纪荷兰追求平等交换甚至成为国家和国民的认知,这样的共识奠定了西方文化礼仪的基础,形成了西方文化礼仪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特点。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将利益特别是金钱和地位放在了次要位置,文化中有意识地将文化价值放在首位,而对利益却置于有悖于“君子”修性的位置,这造成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以仁爱为中心,在提倡国君———臣子、父母———孩子、丈夫———妻子、兄长———弟弟、朋友———朋友做到“忠”、“恕”、“孝”、“悌”的基础上,建立起仁爱为中心的社会和家庭架构,进而形成国家。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中国文化礼仪中出现讲求“尊卑清晰”、“长幼有序”的特点,这一点与西方,特别是英美国家的文化礼仪有着巨大的差别。

2集体主义认同差距产生的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对比中西方发展的历史,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鉴别中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产生中西方文化礼仪的重要基础。西方人认为: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独特身份和个性,而千万个个性和身份独特的人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西方看来,只有尊重每个人的利益,发挥每个个体的优势,才能够有社会的发展,特别经常用“天助自助者”来阐述个人主义,这成为西方专有的文化符号,也成为西方文化礼仪的重要出发点。特别是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对个人更是突出和强调,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尊重个人隐私成为西方文化礼仪中一个公允的价值观念和基础,而这一点也经过不断地发展成为世界上礼仪的共识。应该看到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不等同于自私和利己,而是在尊重个人的利益与价值的同时,实现集体和社会的发展。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认同上的不同出现了西方人特有的对家庭、友谊的不同理解,出现了对个人尊重的西方文化礼仪。在中国的文化和传承中集体主义一直是广为推崇和赞扬的美好事物,无论是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是墨子的兼爱思想都对集体主义有着共同的肯定与鼓励,在中国传统意识中,有集体作为基础才能够有个人的利益,“大河没水小河干”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里更加强调集体的奋斗,个人的成功属于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鼓励那些为了集体而做出个人利益牺牲的人。在这样的认知条件下中国文化礼仪更加重视集体主义,往往会出现对集体主义的膜拜,中国文化礼仪在表现形式上就变得更加含蓄和谦虚,带有强烈的“东方智慧”的风味。

3家庭观念不同产生的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西方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基本为“父母———孩子”的二元结构,多数老人在经济独立或者有自理能力时采用分开居住的方式,老人更愿意从精神和荣誉上给年轻人以指引,而很少从金钱、体力上给年轻人以帮助。而青年人认为自己代表着希望,如果跟老年人长期住在一起将会在荣誉、自尊、能力方面受到损害,因此也不会轻易组成老少几代、亲戚朋友的大家庭,这是西方社会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产生了西方文化礼仪的特点,对于西方家庭,成员被视为平等的主体,每个人有平等的发言权,因此,可以看见西方的孩子直呼祖父母的名字,而这一点在中国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才是家庭幸福和家族兴旺的标志,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中国家庭的结构属于“老人———子女———孩子”三元结构,家庭成员在一起居住和生活,在家庭中年轻人对老人的尊敬和服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家庭尊重老人的经历、付出和指挥,老人在家里有特殊的荣誉和特权,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中国家庭有彼此支持和相互依赖的特点,这使得中国家庭更加重视自身的修为,避免因自身的不足和缺失,给整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带来损贬,这就使中国家庭成为成员共同认可的单位,因此,中国家庭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荣誉感。反映在中国文化礼仪上,中国更加注重“尊老爱幼”,遵循在礼仪上突出秩序,在秩序上强化尊重。

4对民族主义认同差距产生的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民族主义是对民族的认可,中国历经了5000年的风雨,中国的国家形式也是由汉族独自建立的。我们说的社会礼仪标准也是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独自建立的。汉族在历史上通常和他们的祖先生活,在工作期间和社会的连络用语言表达。只是表达一个微小的行动就能表明一些意义敏感的意思。当你说一半批评或仅仅说一些事物的时候,人们能了解什么。你想要说。如此当他们表达他们自己感觉的时候,人们不需要说出他们所有的意图。在西方人中的时候,举例来说例如美国是一个有超过二百年历史的移民国家。然而,美国人一定清楚地表达他们想要的和需要的。只有这样听话者才能很好得了解。因此他们的语言一定说出他们必须说的。

5结语

文化价值论文范文第5篇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中专化学教材中许多物质的制取反应、化学工艺等等都是值得讨论和重新考虑的。这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发他们的环保热情。教师必须向学生系统介绍危害人类生存的三大环境问题,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如学习完“硫和硫化物”,教师可与硫酸、二氧化硫等知识相结合,分析水污染、酸雨污染、大气污染等,使学生了解“伦敦烟雾事件”的内因。还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做一个爱护环境的青年。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购买带有“中国环保标志、爱护臭氧层”或“无氟氯化碳”标志的产品如冰箱、空调等。在教学中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既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认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如,在讲“电解及其应用”时,教师可针对生活中废弃电池乱扔的现象进行解释。在废电池中含有这些铅、镉、汞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因此教育学生对于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而要分类处理。上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

二、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加深环保意识

我校每学期都为学生安排2~6周不等的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亲眼见证了很多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且这些鲜活的实例比起化学理论中反复强调的环保知识更直观。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实验废液的PH,并用这样的水浇灌植物,短期内就会发现学生喜欢的植物会出现不好的状态,从内心使他们认识到废水真的不能乱倒。或者给鱼缸中加入一点,鱼马上就不对劲了,可以更好地理解工厂废液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我们不能因为化学物有毒怕伤害学生因此就省略这些有毒的实验,而应创新改进实验,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对部分实验从实验技术、方法、仪器等进行重新设计,把分散的实验综合起来,这样,可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而且,还可以节约药品和缩短实验时间。如:在做有毒气体排放实验时,教师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废物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教育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三、在化学课堂之外,组织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兴平有很多化工、电子以及机械厂,每家工厂都会有废液排出。积极利用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例如组织学生从污染问题严重的地方开始寻找污染源,并对污染源的成分进行分析测定。进行“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干电池的收回和利用”等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知道随意燃烧垃圾对大气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而这些恶果大自然最终又会反作用于我们自身。

2.根据学生大多是农民子女,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教育他们农田里所施用的各种农药残留也对土地是有所伤害的,鼓励学生注重环保的同时,将来尽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一让农民关心的难题。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则可以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节水、节电、节气;不乱倒污水、乱丢电池;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让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从而改变生活习惯。

3.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认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