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档案管理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精选

土地档案管理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主权,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1.1严格土地登记档案归档制度

综合档案室具体的业务内容,详细规定各业务科室的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时间等方面,并基本不遵守在次年的上半年移交、入库的时间限制。而且在充分考虑土地登记档案的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可将土地登记档案设置为随时归档。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土地登记档案数量繁多、形式各异、动态性、现势性特点及查证利用频繁等特殊状况。当然,也有一些在材料齐全、审批结束后,可随时立卷移交档案室的资料,如日常办理较多的土地初始及变更登记资料。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由于土地登记材料过多造成的散乱、丢失,维护了入库土地登记档案的现势性,方便社会各届人士的考察取证;而像土地大调查之类的其他地籍工作的进度详情,一经结束即移交入库,便于保持业务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1.2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现行基层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系统软件可供利用,资金、技术、信息等现有条件都无法满足需求,使管理设备、技术方法等都呈现出很大不足。负责档案室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积累档案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充分运用现有的先进技术,统一土地登记档案中目录搜检、备注编写、入库摆放的标准,现对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举例说明。若对某县进行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可从街道与街坊的布局作为分组依据加以保存,对每一宗地确权档案的宗地位置、土地所有权性质、权属来源按照目录号、分类号、案卷号分门别类,利用计算机技术搜检信息目录、合适资料、详细备注。对每一份宗地的信息记录要具体到经几号文批准、变更登记为何年何月何日、信息注销为何人何时。将每一宗地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经确权发证后搜检目录可一一核实权属变更情况,有利于土地登记档案的查证与管理。创新存放方法,以同橱分层存放替代初始和变更档案分橱保存的传统行为习惯,缩短了同一宗地权属变更档案的调取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开发利用土地登记档案

2.1政策出台保障

信息搜检可靠国家颁布《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在以不违背保密原则为前提,公开土地登记档案信息,保障土地产权信息的公信力与真实性。每年都有公、检、法、纪检、监察等政府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参与搜检信息的有120余人次,涉及300余卷次,作为土地案件、经济纠纷的判断与处理凭证。

2.2提高管理素质

法律效益显著土地登记档案的查询、利用与管理,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土地登记档案知识和严格档案管理的意识。针对查询档案人员中面临的土地界址不清、权属不明、邻里矛盾、土地证丢失等问题,按照法定程序由档案室工作人员查阅资料,并对档案资料中详细记载的及详细的土地权属、面积范围、具体位置、占地用途、界址边长、四邻签字、审批时间等等相关内容耐心讲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更要声明一点,这些资料信息一旦载入档案、专人管理,就意味着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法律凭证,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土地使用权神圣不可侵犯,档案记载完全可以成为证明用户土地证丢失后土地的归属问题。档案资料信息的详细记载与管理,有助于疑难、疑惑的排解,积极为社会生活发挥着作用。

2.3跟进城建信息

引导政府建设各省、市(区)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必须有严格的、专业的土地登记资料专题性汇编,对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城区规划、园区建设、土地储备、拆迁补偿等政府工作做好登记和备注,为后期使用提供方便。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也可及时依据各省、市、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有关土地宗数、面积范围、功能用途编制土地信息专题,是一份很好的政府建设参考资料。

2.4保障法律依据

有效查明历史土地登记管理成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土地收回、土地收购的重要法律参考资料,对该土地具体的使用权限、是否合法都有很大益处。为土地登记发证的正常程序运行、方便追根溯源、找寻历史演变过程,有效规避因为遗漏或疏忽造成的边界、权属不清楚等状况的发生。

3结语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管理档案的一种,它为党和国家宏观决策,增进国家税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法律凭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者,就土地登记档案的特性及管理措施谈一点认识。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主权,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

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做好工程项目底图档案电子、纸质“双轨制”管理工作,底图管理部门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了从归档到入库全过程的底图管理制度,做到每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相互衔接。工作流程中应重视的几个环节:一是底图的归档验收;二是台账登记;三是底图修改;四是科学分类,合理排放;五是档案利用;六是保管和保护。

(一)底图的归档验收由于底图的重要性和出图的频繁性,为确保质量,严把底图归档入口关。纸质底图归档验收,一是查底图是否平整,字迹是否清楚,图面有无污迹。因底图是蓝图的母版,底图质量对蓝图质量至关重要,没有好的底图质量,也就谈不上高质量的蓝图质量。二是查签字手续是否齐全,签署不完整的底图,不能充分发挥其档案凭证作用。三是查工程项目文件号是否与工程名称一致,文表(图)号编制是否准确。底图项目文件号——文表(图)号,相当于每个人的身份证号,具有唯一性,它对底图档案的检索、利用、保管、统计起到关键作用。时常有年轻的设计人员对底图编号规则不胜了解,有时会出现几份不同的底图共用一个编号的现象,这给底图的日后查找利用带来了麻烦。四是装订边25mm,纵向留左边,横向留上边,成品一律左边装订发图。由于印章和签署是项目图纸文件生效的主要标志,工程项目的每张底图,都必须有设计、校对、审核等多人签字,才具有法律效力,也才能认定为档案。因此对实现电子签名的项目,纸版底图存档的同时,PDF版电子文件同时送交档案部门存档。没有实行电子签名的设计文件,做到即存即扫。DWG、PLT可编辑版电子文件,有项目文控验收,待项目结束后,刻录光盘,送交档案部门另行存档。

(二)台账登记台账登记是记载档案是否存档的重要凭证。随着公司发展壮大,现在每年新承揽几十个项目,在加上上年没完成的项目,每年都有上百个工程项目齐头并进,底图年归档数千个档号,文表达20多万页,图纸10万多自然张。为用好、管好每个项目的底图,纸质台账,以归档时间登记流水账。验收合格的底图,归档人、验收人在双方的存档登记簿上签字,作为档案归档验收凭证永久留存。为了做好档案“双轨制”管理工作,档案部门购买了《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将所有的底图档案存档条目著录计算机。每条条目都包含归档日期、项目代号、文件编号、题名、阶段、版次、图纸量、文件编制人、档案验收人等三十多项信息内容。电子条目著录信息是计算机检索的重要内容,《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单项或多项组合查询、统计。提高了底图档案利用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存档的电子文件软盘在《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互见号中注明相应的电子文件的编码及存址,同时,在电子文件归档目录“备注”项中注明相应的纸质文件的档号及存址,以便利用时参照互补。

(三)底图修改由于甲方的需要发生变化,或因施工条件的变化,需要对已归档且已请晒发放的工程底图进行了修改,为了便于区分工程项目图纸的变化,公司底图采用版次递进即“升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底图档案中就会出现,同一工程项目文件号有多个版次的底图,同一版次的目录包含不同版次的文表号和图号。多版设计文件同时存在,增加了底图文件的协调难度。因此在底图存档验收和底图请晒抽图配图时,一定要细心,看清楚设计文件的文表号及图号的有效版次,保证各项任务的执行者采用的都是有效版本的设计文件。升版底图电子文件存档,同一档号高版次的电子文件要覆盖低版次的文件。相应的低版次纸质底图也要下架作废。否则,底图管理就会混乱,也会给今后档案的利用者带来诸多麻烦。

(四)科学分类,合理排放对底图实体进行科学分类,合理排架存放是快速提供底图利用的重要前提。工程项目进入设计阶段后,通常有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竣工图三个阶段。项目从开始到竣工,跨度时间长,利用频繁。我公司早期工程项目编号突出专业,我们就以专业为主分类,按专业——年代——流水号进行分类、排架存放。这种排架存放方式,可以减少底图搬移次数,高效利用柜架,但它的弱点是,同一项目的底图存放在不同的专业,或同一项目同一专业存放在不同的年度内,底图再次利用,抽图就相当麻烦。现阶段公司的底图编号是由一组数字加字母组合而成,涵盖工程项目号、阶段、单元号、专业及目录文表号级别等信息,以项目为主体。为了保存一个工程项目底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项目运行中,底图是一个动态管理,处在预归档阶段。档案分类方式也有所突破,我们按年代——项目——单元(装置)——专业流水号——图号进行分类,按序排架存放,并在柜架上写明底图的工程名称、单元号、专业、图号等信息。已经完成的项目,转入底图档案管理阶段。一个全厂性工程项目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单元(装置),与计算机排序同步,编制底图保管号,底图档案实体重新整理,再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编目、装盒、上架保存。这种分类虽然很麻烦,可效果却不一样。特别是按项目、单元(装置)抽图时,只需点击鼠标,或到库房找到这个项目的存放位,就能轻松搞定,避免了无谓的工作。

(五)底图的利用底图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依据,离开了设计底图,工程项目建设就失去了方向。但归档后的底图,不能直接发送到现场,需晒制成蓝图,盖上单位专用出图章,压力容器章、以及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章,才能用于现场施工。底图请晒,有严格的程序,必须经项目经理允许,文控填制出版委托单,详细填写要请晒的图号,晒制蓝图份数。底图人员根据委托单内容,抽图调配齐底图,送交出版室出版。晒完后的底图,由出版室及时归还给底图岗。底图人员必须再次清点回图,查是否有遗漏丢失、撕裂、破损的底图,若有须及时进行补缺、修补,保证底图再次利用的完整性和完好性。底图的原件只有一份,而且利用的频繁。图纸档案作为纸质产品,有着纸质档案的弱点,就是容易磨损、发黄变脆、破裂、易潮,不易保管。传统式手工管理无法形成资源共享,蓝图和底图都保管,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缓解了这些矛盾。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将早期的底图档案“孤本”,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制成图形文本。这样是在抢救、修复底图档案的同时,也是将早期的死档案变为活档案。扫描后的图形文本,在公司《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网络中挂接,需求者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实现异地的远程利用,也可以满足多人同时使用,为需求者提供更为方便、直观、环保、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和途径。电子版档案再按项目整理,储存在光盘中异质备份,需求者通过电子拷贝的方式,获取档案信息,这样就可以减少纸质档案的磨损,最大限制的保护纸质档案。已经归档的CAD电子文件还可以直接为设计人员服务,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对已经制成电子档案且破损严重的底图,年份稍长利用较少的工程底图,以及较老的利用率基本上没有的工程底图就可以卷放,也可以异地存放。存档蓝图不再请晒,大大缓解库房存放压力,现有资源能得到高效利用。

(六)保管和保护底图材料特殊,易发黄、变脆、撕裂、破损,不能装订,不能折叠存放,一般采取平放。因此在底图的抽图、添晒、整理过程中,档案人员和利用者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更要珍惜和爱护底图。取放底图时,一定要维护好底图图号的排序,同时要轻拿轻放,严防图纸磨损和撕裂。而光盘体积小,对于环境要求不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即使在平常环境下,也能长期保管。底图档案库房按“八防”要求管理,严格控制好库房的温湿度,并做好信息登记,以确保工程项目档案长期的保管和利用。

档案人员的素质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一、新时期我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问题

(一)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目前,相对较多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未彻底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导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度。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认识到档案信息的重要性,特别是档案条例颁布后,档案管理、保护意识更是逐渐增强。但国土资源中的档案信息所存在的服务特性并未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不但严重阻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降低着档案管理效率。

(二)档案管理设施不完善虽近几年国家资源管理部门提高了对国土资源的重视度,并加大着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改善着基础性的设施,但部分管理部门混淆档案室、办公室,档案管理库房严重不足,基础性设施相对落后,甚至少数国土资源机构还使用木质柜子存放档案,再加上档案管理、保护措施未落实到底,给档案的管理埋下诸多隐患。另外,虽部分地区已初步实现了国体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但仍和发达地区有着相对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基层的国土资源机构,档案信息管理相对落后。

(三)档案利用率低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档案,均具备一定的原始性,能真实、准确的记录土地资源运行情况。市场经济作用下,市场主体、相应层面的工作决策者同样也要在以往的记载中获得成功经验,将其作为指标指导工作。由此可见,档案管理是国土资源的主要成分,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上具备重要作用。但从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讲,相对较多的国土资源机构未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具备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导致大量档案得不到充足的利用,降低管理质量。

(四)管理人员素质低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融入社会的速度持续加快,且经济社会也开始和国际接轨。同时,伴随着先进技术的问世,人们逐渐进入经济社会,对国家机构的公务人员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现阶段,部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并未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脱离出,缺乏相对新型的思想,无法更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素质低。从目前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来讲,虽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存在巨大差距,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影响最终的管理效果。

(五)国土资源市场化发展程度不足要想提高国土资源的档案管理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规范土地资源的审批流程,以在满足土地资源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但从我国基层的管理机构来讲,其管理情况对土地资源市场化发展工作远远不够,相对较多的土地资源借助转让的协议进行,该现象并不符合我国的发展需求,导致企业出现不公平竞争情况,阻碍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另外,因土地的开发周期相对较长,资金投入量大,增加土地资源的收购、储备难度,造成垄断性的土地资源开发。

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档案管理观念国土资源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应工作应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可从这样几点进行:第一点,解放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思路。所谓的解放思想是从相对传统、陈旧的思想和观念中解放出,建立以经济市场为主体的思路;而管理理念的更新则是更新传统性的档案管理理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管理工作的认知度;第二点,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视角。在提高国土资源档案利用率的基础上转变工作视角,使档案管理人员承担更多职能,比如:加快经济建设速度、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度,找准自身位置,促使其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二)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首先,加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资源保护意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国土资源机构领导人员工作态度的影响,导致违法审批情况不断出现,造成国土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给市场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国土资源机构的监管,对于违法乱纪行为需加大处罚力度,净化社会风气,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现阶段,我国企业、个人所出现的违法问题都是由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故而,应根据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情况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个人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保证每人均能充分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规避违法行为。

(三)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做好土地资源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自主服务意识,不断开拓档案管理潜能,积极、主动的为当地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料,深入实际调查、分析,了解档案管理的新情况,善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知识,从而创造出高效、灵活的档案使用方式,为土地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想保证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率,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一是邀请专业性的档案管理人员实施专业性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帮助其充分了解档案管理业务;二是充分结合档案管理理论和实际工作,在全面了解管理理论的情况下加大操作训练力度,保证每位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档案的收集、整理、上架等技能;三是按时或不按时的检查国土资源档案,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及时通报档案管理的检查结果,监督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四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借助计算机进行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要求,提高管理质量。

三、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意义

一是减少工作量。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土资源的档案信息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因此,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在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正轨的同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不但能获取相对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还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为国土资源管理机构节约更多工作时间,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二是为单位提供参考价值。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的发展是在各数据的运行中进行的,因专门的职能要求其具备高效的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和单位形成相对良好的互动。档案管理工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除能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外,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故而,需重视国土资源的档案管理工作,以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为单位提供相对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准确记录单位的成长轨迹。国土资源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也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国土资源档案信息通常记录着管理机构的成长轨迹,比如: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转变等,通过行之有效的比对,能使档案管理成为记载性的符号,将单位的真实成长情况更好的展现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我国相对重要的资源,对于发展、壮大国家意义重大。而档案管理作为国土资源的主要成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决定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但从实际情况来讲,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人员观念陈旧、档案利用率低、档案管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转变管理人员工作观念,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信息的利用率,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在发展国土资源档案事业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新华.浅谈如何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25):41-41,42

[2]蔡元侠.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3,20(7):66-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