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精选

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探讨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垫资越来越多,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就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原因及加强资金的管控措施作简要论述。

一、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原因

1.企业经营效果不佳

一个企业经营的效果,经营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状况;同时资金运作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影响企业获得最佳效益。所以从企业效益与资金的关系来看,创造效益是企业获取流动资金的来源,资金是不断获取效益的基础。

企业经营效益差,利润滑坡或出现亏损,导致企业自身积累无法实现,也就造成企业无法真正积累资金,这是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寻求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的途径,努力提高经营效益,才能提高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

2.产品销路不畅、存货积压严重

我国许多企业对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生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加之生产中消耗过多,导致成本不断上升,价格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销路不畅、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资金周转缓慢,使用效率差,从而加剧了资金的紧张局面。

3.三角债情况严重

随着企业竞争加剧,为实现销售,企业采用赊销也越来越多,造成企业间的货款相互拖欠,形成了企业之间的三角债,资金收回相互牵连,致使企业资金难以到位,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从而导致资金紧张状况更为突出。

4.企业内部重视不够、缺少资金统筹配合

导致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企业的内部重视不够,缺乏资金使用是有成本的观念,认为资金管理仅是财务人员的事,尤其与资金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的认识不够往往造成资金严重垫支。比如,企业的市场部门与采办部门忽略资金的经营效果,就会造成企业签订的收入合同不重视资金回收的条款,缺乏获得预付款意识,而采办部门签订的支出合同也不考虑该项目是否有资金沉淀。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缺少资金意识,又没有沟通配合,缺乏资金使用的统筹配合,导致企业各项目垫支严重,整体资金使用效果当然不好。所以这种企业内部没有高度重视,没有从合同源头入手,势必造成企业资金的紧张。

二、企业应以合同管理为源头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

如果企业在掌握一定的市场、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的前提下,必须从合同管理入手从源头改善资金紧张状况。企业所有和资金收支有关的部门都是关注的重点,与企业资金联系紧密相关的合同管理部门更应关注。上述部门应有“企业资金运营的好坏与本部门的工作责任由直接关系”这样的理念,才能在其合同签订时以企业利益目标最大化为前提充分考虑资金的条款约定。企业市场部门应在合同收款条款的签订上尽可能的争取预付款,同时如是施工企业还应多设定里程碑点的收款,确保以合同作为约束,加速资金的流回;在合同执行中,应有专人负责跟踪合同到期及时和业主确认收款,以保障款项的按时收回。

同时,建议企业的市场部门与采办部门合并管理,以便能从公司整体资金运筹管理,使得支出合同以收入合同为前提,提高资金收支的配比性,尽可能的减少垫付。

三、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降低坏账风险

企业首先必须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发挥优势,科学合理地筛选业务,更要对客户信誉度进行了解分析,而不是饥不择食,不分良莠,要从源头上减少坏账的产生,降低三角债的影响。当然并不是进行了客户分析就能避免逾期应收帐款的产生,这是因为是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所以企业要建立应收帐款清理小组,对于清理小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帐款的直接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加工作。(2)清收小组成员按责任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3)严格考核,奖罚分明,提高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除了内部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外,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以考虑出售应收帐款。出售债权是指应收帐款持有人将应收帐款所有权让售给商或信贷机构,由他们直接向客户收帐的交易行为。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可于商品发运以前向贷款者申请借款,经贷款者同意贷款,即可在商品发运以后将应收帐款让售给贷款者。贷款者根据发票金额,减去有关扣款,将余额付给筹资企业。

四、建立结算中心制度,发挥资金集中管理效益

对于大型集团企业,可以考虑建立财务结算中心,以集中账户及资金的统一管理。企业通过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第2篇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邮政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资金结算管理“散”,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方面。这些问题同样在我们邮政企业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失真,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二)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人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目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专业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邮政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邮政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资金管理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第一,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邮政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积极组织投人,节约支出,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分析资金动态,根据计划,核定需要,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Page]

第二,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企业应对销售额、存货、账款加强收现,另一方面就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预期筹资方式,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并根据实行情况,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邮政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信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贷款、融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等途径来增加可利用资金,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之间资金供应与使用的时间差,调度资金,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可惜现阶段,我们江苏邮政企业还只是死守住争取上级无偿贷款这唯一的筹资途径,固然没有风险,同时也失去了风险收益。

第三、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一是要用好现有资金。现在始终围绕着邮政财会工作人员的一个最大问题,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财会人员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定要变单纯地“把关”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加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上,力争做到:①抓好清欠,及时回收,坚持“款到发货”切原则,提高资金回笼率。②物料采购要集中管理,压缩采购的在途资金。③对存货等沉淀资金,清仓查库,调整库存结构。④在新项目和对外投资上要先进行可行性研究,避免决策失误。二是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合理调配资金。邮电分营后邮政企业的固定资产所占份额过大,相对过剩。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把非流动资金融资为流动资金,调整资金结构,不失为一种降低包袱,增加资金净流量的好方法。

第四、分配资金系统的管理。分配资金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往,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内部资金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保证积累与消费合理平衡比例的基础上,企业的分配形式也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初步形成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基本体现能力,贡献大小等本质特征的新型分配格局。邮政企业内部可根据职工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和实际贡献,拉开工资、奖金的分配档次,逐步做到“岗薪相符、技薪相符、职薪相符”,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职工的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实力。

三、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邮电分营以来一些邮政企业在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下属单位做到了“你的钱,我看着你花”。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了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了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2.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人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有的企业树立了“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Page]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有的邮政企业建立了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邮政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主业的资金预算扩大到包括多种经营、二级核算单位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二)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1.实施“会计委派制”,完善首问负责制,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监督机制

有些省市的邮政企业对其专业公司实行了会计委派制,对下属单位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委派的财务人员既对企业总财务负责,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委派财务人员在行使所有者会计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内部审计的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企业内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2.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有的企业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监督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了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三)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

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有些管理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了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我们邮政企业在计算机技术上面并不落后,大的有综合计算机网,小的有局域网,完全有条件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促进和完善我们的资金管理和控制。

1.邮政企业要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本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2.要从薄弱环节人手,首先建立起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问题突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监控方式,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特别是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减少人为因素,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Page]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流动资金;管理;原因;对策。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1、盲目投资,短贷长投

一些企业资金分配比例失调,把过多的资金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企业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计划外盲目采购使存货中的物资储备额成倍增长,形成大量的沉淀资金;另一方面产品赊销又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大了呆坏账的风险,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对此,若不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其结果必将加重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形成大量的潜亏,使企业步入恶性循环。

2、内部管理不善,资金不良占用

企业的内部管理差,资金管理松弛,造成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大量损失、浪费和无效使用。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管理,致使生产消耗过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缺乏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措施和制度,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致使许多资金使用中大量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规模效益差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大量浪费。加之从资金的投入到资金的收回,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差。这种资金使用中的低质量和管理上的松弛,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紧张。

3、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很多企业往往只按照国家规定,对货币资金进行制度化管理,不能合理调度货币资金。对货币资金缺乏效益性管理。一般企业为结算等原因设有多个银行账户,每个账户上都有一些资金,这样造成了资金的沉淀,使部分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缺乏对货币资金收支活动的有效规划和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的概念,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受货币日常收支活动任意支配。当最基本的货币需要量得到满足后还有剩余时,多余的部分货币资金往往闲置起来.而没有参与到资金的周转过程中去实现增值,造成了资金浪费。对应付款项的支付往往被动应付,货币需要量不足时就千方百计地借款解决或只好无赖地拖欠。

4、存在无预算或管理不严的现象

盲目采购、超定额储备普遍存在,有的企业抱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思想,只要是生产所需原材料,不顾市场情况和生产进度,结果造成库存物资积压,使资金长期不能周转,进而增加了贷款利息和管理费用支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实际运作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但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很少对本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故而形成很多半拉子工程项目和投产后因缺乏流动资金而无法启动生产的项目。时间一久,这些项目变成为瘫痪项目,甚至因失市场良机成为报废项目,致使本来就十分缺乏的资金更是雪上加霜。

5、发生诸多的经济纠纷

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现象严重,容易发生诸多的经济纠纷,企业间货款拖欠形式的“三角债问题,因而企业之间货款相互拖欠有增无减。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许多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对路,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因而缺乏支付能力,还有一些企业新增加或新开工的生产项目所必须的流动资金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流动资金来源,他们一是向银行贷款;二是拖欠货款,用其他企业的资金维持自己的生产形成变相借款,也有的企业没有收回应收的销售货款造成“人欠、欠人”的问题使大部分资金损失掉,所以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活化资金,解决“三角债”的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1、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应注重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合理确定流动资金的来源构成。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既要保证企业经营的需要,又不能因安排过量而浪费。在此基础上,才能据以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额,综合考察各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实现最佳的筹资组合,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因而对筹资环节的控制是资金控制的基础。

(2)加快流动资金周转,作好企业财务预算。预算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人工预算、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使企业能够预测风险,及时得到资金的各种信息,及时采取一定措施,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同时,还能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并且销售部门在销售、费用等预算指导下,还可事先对市场有一定了解,把握市场变化,减少存货的市场风险,从而加速流动资金循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管理上,要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注重分析债务结构,逐步把偏高的资产负债率降下来。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搞好压库清欠,减少资金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了企业资金沉淀,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盘活了企业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可以在企业内部得到调剂,降低了银行贷款规模,节约了财务费用;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使企业可以有效监督资金使用,降低了企业资金运作的风险。

2、应合理安排流动资金的结构

(1)注重资金分析,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资。企业应了解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广开筹资渠道,合理安排主权资金、借入资金的税额比例及长短期资金的比例,对筹资风险进行管理。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及企业的成长性,充分估计可能的支付风险,对规避债务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珍视自己的信用,同银行、信托、信用社建立稳定关系,选取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适量负债经营能促使企业更谨慎地使用资金,更好地提高资金效益。(2)明确投资用途,先择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现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多种筹资渠道可供选择,如吸收外来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职工暂闲置资金。究竟采用哪种筹资方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既要考虑筹资数额,还要考虑筹资成本。但无论选用哪种方式筹资,都应保持良好的信誉,依法保障出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增加出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打通筹资渠道,减少筹资难度,并为今后更好的筹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选择投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经营决策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决策。企业经营决策审计要围绕经营投入的经济性、经营产出的效率性,即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而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投资决策是企业为获取投资收益,对外投资而进行的决策。投资决策审计要从投资的眼前效益和长久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被投资企业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筹资决策、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审计工作,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提高,减少失误、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3、建立资金控制制度,强化日常资金管理

(1)加强资金计划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以生产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编制的收支预算表是加强资金收支平衡、物资供需平衡,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环节。为此每年初都要编制当年资金收支平衡计划和现金流量表,对资金需求进行测算,将资金计划和占用情况下达各责任单位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财务收支,管好用好资金,按照谨慎、稳妥的原则做到根据资金来源和多少,决定支出的多少与先后。资金来源任何单位不准截留,使用资金要申报,计划开支予以保证,非计划、超计划开支必须补办手续才能使用。保证资金收支的高度集中,确保有限资金用到重点上,使计划外开支、无效益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不该花的钱决不乱花,该花的钱每一分都用到刀刃上。

(2)逐笔跟踪核算。企业应加强对资金各使用环节的管理.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并定期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企业内部划分责任中心,树立资金有偿使用的观念,将银行结算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内部银行,核定各部门的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制定合理的内部转让价格,进行内部核算。这样促使各个资金使用部门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地节约资金,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无效使用.加强自身资金使用的管理,使资金管理控制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同时.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职工的利益挂钩.使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职工都树立资金管理意识,确立资金成本的观念并调动其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以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盘彦.成本会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海波.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版社.2001.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企业;资金管理;资金短缺

目前,资金短缺是商业企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图对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企业在经营中出现资金短缺的原因多种多样。商业企业处于流通的中间环节,积压了大量的资金,经营中有很大的风险。商业企业资金短缺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是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主要靠贷款维持,再加上企业快速扩张,抽出过多的流动资金而引起资金流转困难。二是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三是企业经营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企业的折旧提取额时,企业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引起资金短缺。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商业企业的资金短缺还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因素有关。一是资本不足及盲目投资造成资金紧张。二是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第一,库存商品粗放管理。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是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实现货币积累,商品是商业企业正常经营后占用资金最大的一项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及时、准确、科学预测进货量。如果一次进货量大,极易引起库存积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同时其毁损的可能性也会加大,承担着很大的跌价风险。其次是难以详细掌握库存商品情况,影响商品的定价决策。由于商品日渐增多,一个大型的商业企业品种多达数万种。如此庞大的数据靠手工管理,日常的核算只能估算,这就增加了用工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因无法掌握详细的库存量和存储期,很难及时进行商品价格调整,致使有的商品仍处在销售的成熟期却做了削价处理,而有的商品却早已超出保本期,仍在库存积压。第二,赊销政策不当。合理运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开拓市场。但由于赊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销售,它会直接产生应收账款,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坏账,导致资金彻底损失。第三,费用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货费用无预算。科学的进货不仅要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还应该对进货费用严格控制。二是日常经费支出无预算。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的费用管理如日常维修费、对外采购费等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采购由于缺乏控制出现舍近求远、质次价高等现象。三是重大支出无预算。目前一些重大支出项目由于事前缺乏科学预测安排,事中缺乏严格控制,事后没有严密评价审计,造成项目资金浪费、中途追加投资、事后没有明确责任等现象。四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当造成资金紧张。目前多数商业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实行二级核算,无法严格执行预算。核算单位之间资金不能互通有无,造成旱涝不均。

二、资金短缺处理方法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一旦出现贫血必须及时加以解决。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办法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从外部筹资。从外部筹资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主要有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二是从内部寻找所需要的资金,如加快存货的周转,加速收回应收账款,合理利用信用资金等。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就是每股盈余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是在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二是在保持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实现结构优化。而资产结构管理的重点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进货周转等经营活动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发展新店前不仅要考虑前期固定投入,也应关注流动资金的充足性。

企业资金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零流动收益风险途径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3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把企业在货币资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基本无报酬的货币资金和报酬较低的短期有价证券,将这些资金用于报酬较高的长期投资,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减少存货可使成本下降;减少应收账款可降低应收账款费用以及坏账损失。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且短期负债的弹性大、办理速度快,能及时弥补企业流动资产的短缺。显然,由于降低了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就可以使企业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费用,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盈利。

2潜在的风险。从风险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由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现,其潜在亏损的可能性或风险就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固定资产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如将其出售,则企业将不复存在。因此,除了不需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时(如面临破产)是不会出售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低。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反之,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少,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另外,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同样也可能导致风险的增加。一般来说,短期筹资的风险要比长期筹资要大。这是因为:第一,短期资金的到期日近,可能产生不能按时清偿的风险。例如,企业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而只有在第三年才能会有现金流入,这时企业如果利用短期筹资,在第一、第二年里,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投资项目还没有为企业带来收益。但如果企业采用为期五年的长期筹资的话,企业就会从容地利用该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来偿还负债了。第二,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用长期筹资来融通资金,企业能明确地知道整个资金使用期间的利?

根据上面的观点,“零营运资金管理”原理的应用将使用权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企业有延期风险,即企业在到期日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如果企业需要延期,但会由于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而不能延期,如当短期负债到期时,企业的经营善变坏,以至债权人不肯延期;或在延期时,正好赶上国家经济不景气,市场上资金私有制,而无法继续延期;其次,短期负债利率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企业无法预测资金成本,也就无法控制利息成本;再次,企业为了减少应收账款,变信用销售为现金销售,可能会丧失客户,从而影响销售的增长。

尽管存在着高风险,但“零营运资金管理”仍不失为一种管理资金的有效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在具体操作上,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着重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通过营运资金与总营业额比值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业绩和水准。由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少越好。这就是“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含义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强调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益。如果资金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金形态上,就会使企业的整个盈利降低。简而言之,“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将营运资金视为投入资金成本,要以最小的流动资产投入获取最大的销售收入。

三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了企业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同样要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着手。对流动资产来说,就是要尽量减少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加速资金周转;对流动负债来说,则是要有畅通的筹措短期资金的渠道,以便满足企业的日常运作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短期资金成本的问题。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

降低营运资金在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的有效途径是,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循环。根据货币资金周转循环周期的时间长短,可以预测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例如,企业用货币资金来购买原材料,原材料被加工成产成品,一部分产成品,企业通过现销渠道又把它马上转变为货币资金;而其它的产成品,企业通过信用销售的渠道,把它变为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账变为货币资金。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企业的运作情况对货币资金投资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生产产成品上花费较长的时间,那么企业就得增加货币资金投资。从原材料变成产成品,再完成产品销售所需要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存货周转期。企业运作能给货币资金投资带来另一种影响的是企业的销售策略,如果企业是运用现销方式销售产品,那么企业就不需要保留很多货币资金;但如果企业有信用交易的话,那它就得需要有较多的货币资金投入。因为这里存在着应收账款周转问题。当然,企业也可在购买存货时欠账,这就是说企业要推迟付款,如果可欠很长时间的账,那么货币资金投资的需求量就减少,这段延迟付款的时间称为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一般来说,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公式为:

货币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展延的应付账款周转期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减少货币周转期,从而使流动资产上占用的货币资金减少,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就得从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对于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销售,通过销售的增长来减小存货周转期;另一个方面要通过确定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储存成本计算经济批量,控制在存货上占用的资金,使之最小。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信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通过这些措施来鼓励客户尽早交付货款,从而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展延的应付账款的管理,一般来说,企业越是拖延付款的时间就越对企业有利,但由于延期付款可能引起企业的信誉恶化,所以企业必须通过仔细的衡量、比较多种方案后再做出决定,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方案。

流动负债即企业的短期融资问题是企业进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想得到短期资金主要有两条渠道:一个是商业信用,另一个是短期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企业直接的信用行为。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其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这种短期筹资在许多企业中达流动负债的40%左右,它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资金来源。商业信用筹资有一定的优点:

(1)商业信用非常方便。因为商业信用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属于一种自然性融资,不用作非常正规的安排。而且不需办理手续,一般也不附加条件,使用比较方便;

(2)使用灵活且具有弹性,企业可根据某个时期内所需资金的多少,灵活掌握;

(3)若没有现金折扣,或者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的应付票据,则企业利用商业筹资并不产生筹资成本。

其主要缺点是:

(1)其期限较短,尤其是应付账款,不利于企业对资金的统筹运用;

(2)对应付账款而言,若放弃现金折扣,则需负担较高的成本。对应付票据而言,若不带息,可利用的机会极少,若带息则成本较高;

(3)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若公司缺乏信誉,容易造成公司之间相互拖欠,影响资金运转。

短期银行借款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在我国,短期银行借款是绝大多数企业短期资金的主要来源。我国目前短期银行借款的目的和用途可分为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贴现借款等。

短期很行借款的优点有:

(1)银行资金充足,实力雄厚,能随时为企业提供较多的短期贷款。对于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求,采用银行短期借款尤为方便。而那些规模大、信誉好的大企业,更可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

(2)银行短期借款具有较好的弹性,可在资金需要增加时借入,在资金需要减少时还款。

短期银行借款的缺点主要有:

(1)资金成本较高。采用银行短期借款成本比较高,不仅不能与商业信用相比,与短期融资券相比也高出许多。而抵押借款因需要支付管理和服务费用,成本更高。

(2)限制较多。向银行借款,银行要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以后才能决定是否贷款,有些银行还要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要企业把流动比率、负债比率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些都有会构成对企业的限制。

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渠道还有短期融资券、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票据贴现等多种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筹资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为了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一定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筹资组合,在尽可能多地使用流动负债的基础上,要注意企业的清偿能力,保证企业的信誉,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四“零营运资金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起步,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我国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准低下,经营不善,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资金短缺,这是我国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所处的内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缩短企业的生产时间。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延长了产品生产所用的时间,也就减慢了资金周转,使一部分不必要的资金被占用在生产领域中。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供资金为企业选购先进设备,以此来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同时,也要严格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半成品的数量,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使在产品、半成品等在各个工序间顺利地流转,减少生产过程的停滞。

2存货积压过多的企业,首先应从打开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分析研究企业的市场环境,制定有利于促进销售增长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次,在实施应收账款尽早收账的策略中,学会运用最佳现金折扣法,尽可能地使现金折扣所产生的边际利润刚好等于其边际成本,既促使客户尽早地付款,又可使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达到最低。

3灵活选择结算方式,保持资金畅通。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展开,银行结算方式落后,结算秩序混乱,跨银行、跨系统地款项支付要受到银行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金的流动。而且,每到考核时点如季末、年末,各商业银行便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存款,导致企业大量的货币资金被积压,形成一种不必要的沉淀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局面。因此只有灵活的选择转账、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才能更好地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

4企业应重视加强对流动负债的管理,学会充分地利用短期资金融资方式,以缓解企业紧迫的资金短缺困扰。例如,企业本来要用长期资金来融资的一些项目,由于金融市场不景气,企业借不到长期资金,可以暂时利用短期资金,等到将来金融市场好转再用长期资金替代。当前企业可采用的短期融资方式主要是商业信用和银行短期借款。企业要注意充分发挥短期资金融资的优点,管好、用好短期资金,努力经营,增加盈利,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尽可能地避免或降低短期资金融资的高风险。

综上所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力求达到零营运资金的目标,其实质是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这一思路与投入产出理论中的“资源最佳配置”原则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管理资金的思路,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一方法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书目:荆新。《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月12月第2版夏乐书。

《公司财务理财学》,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张绍学。

《现代公司理财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罗福凯。

《公司财务管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尹书亭。

《现代企业理财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谷祺。

《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月12月第3版[美]道格拉斯。K.爱默瑞。

《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向平。

《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

《财会月刊》,1997年第8期毛付根。

《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会计研究》,1995年第1期邱元荣。

友情链接